急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表的评分标准李克特量表问卷

工作倦怠调查问卷最终版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页
文本预览:
关于员工工作倦怠现象调查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我是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旅游市场调查,希望能 得到您的合作。 问卷填写说明: 本问卷调查表不要求填写您的姓名, 而且将会对您的资料进 行保密! 访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访问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Q1 您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 A.喜欢 B.不喜欢
Q2 您选择这份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 专业对口 B 喜欢这份工作 作所在公司先选择了我 C 工资高 D 亲朋好友介绍 E 寻找工作时,工
F 其他 B 越来越
Q3 自从从事这项工作之后,您工作的热情: A 和刚开始工作时一样 高 C 越来越低 Q4 工作的时间越久, 您对这份工作的厌倦度:A 越来越高 D 如果工资也随之增高,则不会厌倦 Q5 我能有效的解决工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A 从没解决过 常能解决 D 没有我无法解决的工作上的问题
B 越来越低 C 没有变
B 偶尔能解决
Q6 上班时能否进入状态: A 一到公司立马能够进入状态 才能进入状态 C 很难进入工作状态
B 需要工作一段时间
Q7 随着对工作倦怠度的增大: A 我想跳槽
B 为了养家糊口, 我只能继续工作
继续工作,但我会去尝试降低自己工作倦怠 Q8 请您对下面一些项目进行评价 项目内容 能够为工作做出贡献 对自己的工作的认真程度 擅长自己的工作 当完成工作上的事务处理 时,我感到非常高兴 完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 感觉自己的工作效率相比以 前提高了 觉得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存在 显著的倦怠 1 1 1 1 1 1 1 该因素对员工倦怠的重要程度 1 非常不重要 5 非常重要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Q9 激发您工作热情的要素: (可多选) A. 公平合理的薪资标准 D. 顾客良好的态度回应 B. 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 E. 适度压力,具有挑战性 G.公司制度和谐公平,与公司理念一致 C. 丰富有趣的工作内容
F.个人能力能够发挥,获得成就感
以下是您的个人资料(不记名、绝对保密) ,仅用于分类研究: B1 您的性别: (1) 男 B2 您的年龄: A.16-25 B3 婚姻状况: A. 未婚 (2) 女 B.26-35 B.已婚 C.36-45 C.离异 C.本科 D.研究生 E.博士及以上 E.10 年以上 D.46-55 E.56 以上
B4 文化程度: A.大专以下 B5 工作年限: A.1 年以下
B.大专 B.1~3 年
B6 每月收入: A.2000 元以下 D. 元
B. 元 E.5000 元以上 B 企业/公司
B7 您的职业: A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学生 F 离退休人员
C 科研/教学/教师
D 个体经营者 J 其他
G 家庭主妇 H 待业人员
I 自由职业者
第1页/共1页
寻找更多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小学英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研究对某市4所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提出构建一个以职业倦怠为核心,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为三个层面,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为前因变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教学效果为后果变量的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模型。 中国论文网 /7/view-3004956.htm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干预对策      一、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认为职业倦怠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服务业及医疗领域,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承受着单调的工作性质、新型师生关系、新的教育体制等带来的种种压力,从而致使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研究相应的干预对策,成为缓解职业倦怠的首要任务。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市4所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有效被试30人,其中男性8人,女性22人。本次调查共发放30份问卷,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9份,有效回收率97%。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年龄等。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两份问卷表,一是Michael Leiter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5道题,成就感低落分量表包括6道题,共16道题。二是根据实情改编的教师职业倦怠自测问卷调查表(共20道题)。整个问卷共36道题。   3.数据整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职业倦怠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有职业倦怠感的小学英语教师占98%,没有的占2%,说明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严重的职业病。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有关,她们在学校里有忙不完的工作,回家后又得扮演女儿、媳妇、母亲、妻子等角色,有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她们更累。中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问题比较突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讲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当班主任的英语教师比不当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突出。由于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学生的日常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除了担任课程任务外,还在班级管理、处理学生问题等任务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放学后的时间还要和学生谈心或与家长联系,甚至家访,往往付出的辛劳更多。   2.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调查结果显示,以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为标准,90%的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44%。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师总数的46%。每天布置并批改大量作业,辅导学生作业时间也多。由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大多英语教师扮演多重角色:为了学生安全,教师要带班开餐,扮演“食堂协管员”;学校中心活动多,教师要组织每天的晨检,督促每天的卫生,扮演“校园清道夫”――还有带班放学,应付各级领导的检查、评比等等,都让教师心理不堪重负。8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很大,且压力主要源自学生、领导、社会和经济等。工作量的压力、教育体制的压力、评价机制的压力和社会期望的压力像三座大山,让教师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除了正常的工作外,那些隐性的超重工作量在更大程度上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亚健康状态,是教师身体和心理双重的无奈。   3.社会期望过高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社会一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大多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城镇小学学生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英语考试得高分以进入重点中学就读并获得社会认可,因此90%的英语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4.经济收入偏低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小学教师。持续的物价上涨,使生活在城镇的小学教师入不敷出。而城镇生活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相比之下,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心理失衡,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5.多重职业病在身   在来自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教师的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调查显示,28%的小学英语教师“食欲减退,身体不适”,57%的教师“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75%的教师“情绪化、易发脾气”,而63%的教师“对工作、生活失去热情或兴趣”。教师的职业病如咽炎、颈椎病、失眠、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背痛、肌肉酸疼和焦虑等一系列的病症在小学英语教师群体中屡见不鲜。   四、构建特色模型,探寻干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行政为教学服务”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1)创造条件,不断给教师充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努力提供与教学相关的训练和信息,通过外出学习老师的汇报课,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本校内的“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   (2)注重教师情感变化,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在学校工作中,部分老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克服职业倦怠。   (3)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英语口语比赛”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4)改变传统评价方式,淡化“分数”考核。好的评价体系应是评价者参与式的评价,就像新课改理念中所提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而不是变评价为“验收资料”。学校应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教师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   2.从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层面上看,提高教师待遇是让小学英语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   小学英语教师在发展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素质。社会应提高他们的待遇,对教师多一些理解与支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氛围,使他们爱教乐教。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为教师的工作与生存状况履行职责。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政策上支持鼓励在育人、教学、教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在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进城考核、职务提升方面做到客观公正;在关注教师的业务工作同时,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   3.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   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工作原因易产生职业倦怠,要通过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合理制定目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监控能力;树立适合自己的榜样,开展教师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寻找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改变认知,开展归因训练等措施,提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进行个体干预。   五、调查研究中的反思   1.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反映了教育和社会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教育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政府为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唤醒国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2.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个人问题、人本问题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事关教师个体,具有一定的个性和隐蔽性,所以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给教师发展提供日趋广阔的平台。   3.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具有时代性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受时代的影响,现在的网络时代,面对大量信息的冲击,应对瞬息万变的改革形式,素质、能力、反应等等的不同,学习得不够,就会导致职业倦怠。因而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反复中发展,在发展中反复,需要警觉,也需要耐性。课题尽管到了结题阶段,可我们还要不断摸索规律,指导更好地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摘要]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角色压力量表以及韧性量表,对17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以探讨幼儿园教师角色压力对其职"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幼儿园教师角色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韧性的调节作用
&&&&&&本期共收录文章13篇
  [摘要]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角色压力量表以及韧性量表,对17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以探讨幼儿园教师角色压力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韧性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存在轻度职业倦怠。(2)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及角色过载与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韧性与个人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相关。(3)角色模糊对个人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角色冲突、角色过载对去人性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4)韧性在角色过载与个人成就感低落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从减少角色压力源、调节职业心理压力及提高心理韧性三方面提出了减缓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中国论文网 /9/view-5458856.htm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角色压力;韧性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05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Maslach等(1982)将它定义为一种表现出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hshment)的现象,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从事人际工作的人员身上。职业倦怠之所以会比较频繁地出现在从事人际工作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长年精力损耗会导致其工作热情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情况。教师作为情绪劳动者,也属于这样的行业从业者。   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更高的专业期望,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主要承担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有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有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毛艳美、岳亚平(2010)对河南省郑州等地4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则表明,有明显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的幼儿园教师占60%,有工作热情明显衰减表现的幼儿园教师比例高达68%。   关于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前人多从背景性因素(教师年龄、教龄、所在幼儿园性质、班级特点)、社会性因素(社会期望、公众认可、家长态度)、组织因素(工作量、决策参与、薪资待遇、社会支持)、职业因素(教学任务、教学情境)以及教师个人的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的确,幼儿园教师面临着由教育改革带来的教育观念、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重建,以及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的压力和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期望压力。但是,关于幼儿园教师本身所具备的抗拒压力性情境并恢复正常适应性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韧性,是否与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关系,至今尚未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   Byrne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呈现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衰竭状态。他认为,Mashch关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三维度模型对于教师群体同样适用。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它是指教师易疲劳、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张等,对工作缺乏热情与活力,并产生无助感;去人性化是指教师不愿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的情绪,甚至挖苦、谩骂幼儿,对其滥施惩罚,也不愿与同事交往,甚至讽刺或攻击同事;个人成就感低落主要表现为教师感到没有值得做的工作,认为自己无法给幼儿带来更大变化,产生自我贬损倾向,将工作中的不顺利归因于个人能力的缺乏,从而产生无助感。   根据Kahn(1964)的“角色情节理论”(role episode model),角色压力是指组织成员因感受到多重角色期待,或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角色需承担的工作量而产生疲劳、不适或焦虑。角色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角色冲突,指个体所体验到的来自环境的难以调和的多重角色期待;角色模糊,指由于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把握不准而产生困惑,或因周围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而造成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角色过载,即所承担的角色在数量、质量和时间程序上产生冲突。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以角色冲突为代表的角色压力可以预测职业倦怠。Robbins指出,人们在工作中面临过多或相互冲突的要求,或工作权利与职责不明确时,都会增加压力且易产生不满。Cordes与Dougerthy则认为,个体会因不堪工作负荷而情绪衰竭或感到自己无法满足相互矛盾的角色期望。郭思(2004)对407名护士进行调查后发现,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均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相关显著;Jawahar、Stone等人(2007)对171名公司员工的调查发现,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存在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性水平。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1:幼儿园教师角色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   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抗拒压力或困境且恢复正常适应性的能力。韧性的核心内容是保护性因子(protective factors),Garmezy(1985)把保护性因子看作是个体或环境的一种属性,是人与压力情境之间的缓冲器。Arthur等人(2002)认为保护性因子能够通过直接的、调节的或中介的方式降低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Friborg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韧性与压力密切相关,高韧性的个体知觉到更少的痛苦和压力。这说明高韧性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是有所帮助的,能够缓解压力对个体的影响。Ron与Shamai(2011)对406名以色列社工的研究结果显示,韧性与职业倦怠、个人压力都有显著相关,但韧性与个体所体验到的压力呈显著负相关。那么,幼儿园教师的韧性与职业倦怠、角色压力之间是否也存在类似关系,韧性在角色压力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基于此,我们又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a.幼儿园教师的韧性与其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假设2b.幼儿园教师的韧性与其角色压力呈负相关;假设3.韧性在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有调节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35期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采用量表法对山西省晋中市五所中学3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表明:职业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及其尺度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不同的职业价值维度对职业倦怠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635.1;B842【正文快照】:
一、引言职业倦怠是一个正在不断扩展的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Maslach与Leiter提出了“工作投入”的概念〔1〕,将工作投入作为职业倦怠研究的一个积极的相反状态来加以研究,扩大了职业倦怠的研究范围。可见,关于如何通过提升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促使员工远离职业倦怠,将是今后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申艳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4期
王芳,许燕;[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徐长江,时勘;[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宏;王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郑满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白玉苓;;[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裴利芳;王燕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陈谢辉;徐萍;;[J];保险研究;2007年11期
刘美辰;;[J];才智;2009年20期
曹晖;曹聘;王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杨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黄向阳;;[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陈福英;;[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宏玲;;[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玉琴;;[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其他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伟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石蕾;[D];天津大学;2010年
白玉苓;[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刘莹;[D];辽宁大学;2010年
刘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王力娟;[D];西南大学;2008年
蔡传明;[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寇冬泉;[D];西南大学;2007年
辛朋涛;[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杨新国;[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丽芳;[D];苏州大学;2010年
张子璇;[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吴涛;[D];南昌大学;2010年
王鹿;[D];天津大学;2010年
杨梅;[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毕明;[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朱金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袁媛;[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张琳;[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陈盛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卫东;[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韦有华,汤盛钦;[J];心理学报;199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艳娥;[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丘碧群;;[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甘怡群;王晓春;张轶文;张莹;;[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向祖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周春艳;[J];教学与管理;2005年15期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J];心理学报;1999年03期
杨巨芝;[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12期
王灿,苏玉宏,李春泉,金长山,于柏松;[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3期
李庆原,董绿英;[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J];心理学探新;2005年01期
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贤平;王惠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李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蒋苾菁;张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丽娜;赵德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小禹;章凯;;[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舒敏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陆;佐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陈树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孟丽丽;司继伟;王冬梅;;[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余蓉蓉;伍新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国信;[N];四川科技报;2003年
郭莹;[N];吉林日报;2005年
王晓;[N];中国妇女报;2008年
陆健?通讯员
向明;[N];光明日报;2007年
陈上;[N];北京科技报;2005年
;[N];保健时报;2005年
;[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仲崇山;[N];新华日报;2010年
仲崇山;[N];新华日报;2010年
仲崇山;[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蕊;[D];西南大学;2009年
杨海荣;[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张吉;[D];西南大学;2009年
谌喜兵;[D];西南大学;2009年
杜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刘丽华;[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于泳;[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王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胡静涛;[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文增;[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