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提升提高自身修养素质修养的3500的论文

【论文】青年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英语素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4页¥2.005页¥3.006页¥3.004页¥3.003页¥3.003页¥2.001页¥2.002页¥1.001页¥0.505页¥3.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青年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英语素养一​、​提​高​途​径.​影​视​文​化​近​年​来​大​量​优​秀​的​英​美​影​视​作​品​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人​中​国​,​并​且​受​到​了​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和​追​捧​。​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奥​斯​卡​最​佳​影​片​(​例​如​近​年​来​获​奖​的​拆​弹​部​队​和​国​王​的​演​讲​等​等​)​、​好​莱​坞​出​品​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等​等​)​以​及​B​B​C​出​品​的​纪​录​片​(​地​球​的​力​量​系​列​和​美​丽​中​国​系​列​等​等​)​。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4页¥3.004页¥3.002页¥1.001页¥0.502页¥1.001页¥0.501页¥0.501页¥0.502页¥1.002页¥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要​看​改​革​的​成​效​就​要​看​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堂​课​的​驾​驭​,​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呢​?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工作能力与自身修养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推动企业文化的创建。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对于企业内控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企业政工师提升自身修养与工作能力的措施作初步探讨。中国论文网 /2/view-3178694.htm  关键词:政工师 自身修养 工作能力 企业    1、引言。  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存有一定的误解与偏见,错误地认为企业政工只是说教、传统、死板、枯燥的一项工作,政工工作的成效对于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长期发展并无多大作用。基于这种思想,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发展规划,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了产品运营、项目筹划、财务管理等相关业务活动上,而对于政工人员队伍的建设、政工师的能力与修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流于花样,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创建、内部管理的完善。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政工师自身的修养与工作行为能力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最急迫解决的问题之一。  2、提高企业政工师自身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2.1通过努力学习国家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治修养。  政工师作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应综合考虑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社会改革环境,不断学习、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计划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文件,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以及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在实际的工作中,作为政工师,需做到政治立场鲜明、正确,分别从企业、职工的角度出发,分析、思考、提炼政工工作的实际内容、重点事项,以遵守纪律为原则、身先士卒形成模范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良好作风与精神面貌。  2.2 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修养。  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政工师的自身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能力、管理方法、专业技巧等诸多业务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质量,政工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掌握有关的国家政策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的业务知识,同时还需主动、深入的去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操作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工师应做到充分调动本部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岗人员的职能示范作用,充分调动、激励政工队伍的积极性、能动性,并协调、组织其他职能部门的资源力量,协同开展、完成面向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另外,政工师应进一步提高文字、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保障起草、编写各类公文的高水平、高质量,为各项业务工作、企业活动的协调、组织打下明确而坚实牢固的基础。  2.3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科学文化修养。  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的市场运营、内部管理,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着实提高了各项工作的实效性、先进性、技术性、权威性,从而对其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政工师应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技巧,拓宽、丰富其科学文化的底蕴和知识面,逐步提高自身的层次、能力,展示给企业全体职工一种权威、智慧的感召力;展示给企业同行的一种软实力。此外,政工师还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必要的现代科技信息知识与电算化操作技巧,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质量,充分满足、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标准、需求。  3、进一步改革政工文化活动,塑造政工工作艺术特点。  3.1要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方法。  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全体职工,由此即需要政工部门人员深入了解、掌握所有在岗人员的个人精神风貌、思想意识、职业需求等实际、具体的情况,以保证各项政工工作的有序、有效实施。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企业职工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个人需求、思想觉悟、岗位阶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工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通过沟通交流,调查、分析、总结,真正找出企业职工普遍存在、密切关注的问题或现象。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企业职工思想的重大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深入的开展。  3.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世界的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职工的各方面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我们政工师必须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要深化,分析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抓住问题的本质实质,有的放矢、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应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保持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保持与时俱进,在工作作风上也要保持与时俱进;同时,要坚定自信、必胜的信念,要坚决摒弃畏难情绪,迎难而上,用饱满的热情、用改革的勇气、开拓的劲头投入到工作,就一定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3增进沟通、拉近距离。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要掌握善于与人沟通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政工师应切实加强与其他部门、岗位员工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员工的困难、苦处、疑问,拉近彼此间的心里距离、消除内心隔阂,树立为全体职工服务的全局意识,向职工袒露一颗认真、负责、真挚的心。做思想工作,无论是进行什么宜传引导,还是开展各种教育讨论,也无论是个别谈心,抑或是处理纠纷,都离不开与人交流,沟通不到位就难以掌握事情对象的真实想法,工作自然就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合理沟通,工作就难以得到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工作就难以进行下去;如果沟通的时机不恰当,方式方法不对头,语言表达含糊其词,就会造成工作对象的误会,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工作就更难维系下去,更别说创新工作了。  因此,政工干部必须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增强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同时要坚持以情动人、以德感人、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要注重调查研究,学会耐心倾听,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全面客观地掌握工作对象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不断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结束语  对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师必须从多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职工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全方位、高层次的方式开展政工工作,把自己勤奋努力的政治工作身影和本身的模范作用带到群众中去。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组织形象,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力,以事实服人,以道德引导人,以人格魅力感染人,和衷共济,上下一心。从而提高其工作的实效性、深入性、科学性,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脉谦.浅谈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素质修养.科技信息.2010( 09).  [2] 朱珍芳.试论如何做好企业政工师.中国集体经济.2010 (06).  [3] 欧阳建华.市场经济环境下怎样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06).  [4] 王乐、石海云.浅谈加强政工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02).  作者简介:  郭伟(1980.12—),男,山西原平,西山煤电集团白家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助理政工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该如何提升自身修养
以此为题写论文
09-01-04 &匿名提问 发布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呢?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中国区助理研究员李正豪指出: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而且在宏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需要学习和发展社会。这要求大学生自己通过书籍、影片、舆论以及可以参加个人能力相关培训等手段学习。例如据我了解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正在全球华人地区推行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中提到全民共通核心职能训练。通过自身的学习,也是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在认识时代的使命和自身压力后坚持学习,才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决定要素是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古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自己不断的挖掘出先进的个人或者先进的事例才能从中学到认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几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且考生也通过,可是当他找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品德也会是考察内容,人才市场需要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好多外资企业在招聘面试时故意设置考察个人素质的题目,比如说把椅子放斜了、地上纸团、扫帚倒了等看谁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然后自己去做,因此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国家,对个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才能够走对自己人生的下一步相当重要。再者,大学生素质教育另外一个因素是外部条件,就是教育。为师,为父母者,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同过教学,谈话以及各种其他方式促使大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容易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那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就不断的更新自己,以适应这样好的优良环境,自身的素质也会自然提高,相反如果是一个形如黑社会的环境,那大学生自己想好也很难,因此要求社会、国家、学校等要合作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怎样创造好的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素质。比如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来达到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目的,例如开展《如何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未来人才像什么》等讲座;结合企业HR策划《模拟招聘与面试》,参加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的挺你第一次(全民共通核心职能训练)等活动;组织看先进的教育电影或者组织商业谈判的辩论赛等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人力资源测评中心提醒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素质并不是很难的事,关键是要大学生每个人付出实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慢慢累积,日久必成大事!相信一定能够成功大学生中的精英。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高等院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四)、大学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及途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与其他的课程一样,以往的语文课程也是知识本位的课程。知识本位的课程,目中无人,不能关注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很少关注学生的差异和有个性的发展。它注重向学生传授以往的知识,学生简单地接受、记忆、储存知识,不能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创造知识。知识本位的课程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只能用增加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负担的方法来解决,它不能意识到“学会学习”在课程中的地位。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课程,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同,它依靠的是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全面而又协调、自由而又充分发展的人,有个性发展的人。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会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我们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知识本位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只是重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同样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把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概念,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构建了全新的立体化标准体系,而不以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不只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意语文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正是从这样一些基本的思想出发,语文新课程在听说读写、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 语文新课程把汉语拼音教学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而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手段,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语文新课程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求在低、中年级多认识一些字;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重视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汉语拼音和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策略方面强调:“识”与“写”要求分开,不再要求每学一个字都要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低年级 “多认少写”,以便尽快地凭借汉字阅读;识字教学要讲究字理和心理,应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重视培养学生书写的姿势、习惯和书写的基本技能;并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欣赏汉字的优美,进而热爱汉字,追求书写的美感。 语文新课程力纠时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阅读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重视教材课文的构成,重视学生阅读的面和阅读的量,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兴趣,提高阅读的品位和趣味。重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不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让学生用心灵去与作品碰撞,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让学生阅读的过程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成为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鼓励他们多写、勤写,让写作逐渐成为他们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比以往的“听”与“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提示更多地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口语交际”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口头交际的氛围,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创造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实际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综合性学习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种充满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探究、合作、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建立起新的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提出了一些语文评价的对策。如整体性、开放性、描述性、重视运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等等。 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材编写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众多的单位和团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了实验教材。这些教材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人文含量不高,体系比较繁琐的状况,以新的面貌进入了课程改革实验区。 实验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教材选文更加贴近时代,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教材充分注意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有意识搜集信息、有主见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编排、装帧也力图体现现代感。 实验教材十分重视遵循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考虑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生活和经验。选文题材、体裁丰富多样。教材的组织和安排,试图突破学科中心和单一的文选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尝试。此外,设计精美的插图,有趣的活动,生动的情境,都试图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实验教材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语文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有意识地沟通起来,把有利于比较、有利于多元解读、有利于多角度思考、有利于激发讨论、有利于师生对话的内容科学地组织起来,都是很好的尝试。特别是多种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成为新教材的一个亮点。 实验教材非常重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精心选择材料,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陶冶作用。考虑教材的文化构成,有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文化。 实验教材努力为师生留有空间,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的天地。 现行的几套实验教材都不乏好的创意。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教材呈现方式诸方面都有所创造,进而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促进了教材多样化的形成。 以人为本的语文新课程,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与赞许,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受到广大实验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据2003年教育部调查,实验区的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满意度达到93.6%。《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验工作的健康推进,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参考资料:凤凰语文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荣辱观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的道德观念。每个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荣辱观念,同时,社会也会依据现实需要树立普遍的荣辱标准,所以个人荣辱观往往是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是全社会成员都应普遍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评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社会角度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社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荣辱观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社会面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我们要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认识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特殊重要意义,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使大学生认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日后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自觉遵守普遍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融洽人际关系和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二、          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特点及形成原因大学生荣辱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第一,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大学生诚信状况普遍很好,大多树立了诚信精神并能落实到行为上。据调查,有93%的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时填写了自己的真实信息;85%的学生承诺按时还款;77%的学生借钱及时归还。大学生普遍具有勇于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97%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后都能及时调整重新振作;67%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积累工作经验;76%的学生在军训时能坚持训练,刻苦认真。大学生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党爱国,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77%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事业前景乐观;88%的学生认为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其次,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一般较为冷静、客观,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坚持基本的道德信念。根据调查,73%的学生认为应该对当前的学术腐败、学术欺骗行为予以严惩;94%的学生对雷锋精神持肯定态度;72%的学生对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表示不支持;6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支农、支教行为值得肯对和宣传。再次,大学生能够根据时代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其道德观往往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在调查中,69%的学生认为自主创业精神值得赞赏和宣传;73%的人认为个人素质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可见在对人生发展的问题上,现在的大学生更重视创造精神与个人能力,不再认为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对事业成功具有特殊重要性。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十分注重团队精神,80%的学生对团体的共同目标都会认真对待,并积极配合同学完成。可见,大学生不仅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也非常重视团队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由上述分析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能保持与主流价值观基本一致,认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正确评价身边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并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体现了较强的道德自律性。虽然大学生荣辱观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部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荣辱观淡漠,道德水平低下,价值观模糊等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    少部分学生存在荣辱观倒错现象,其对事物、现象的判断偏     离主流的传统的价值观念。比如,当看道周围同学穿的都是名牌服装是,30%的同学承认自己会受到影响;11%的学生对校园恋情采取不认真的态度;12%的同学认为考试中出现抢手是“无可非议,有市场就有需求”。第二,      一部分学生荣辱观淡化,对一些基本的荣辱问题没有清醒认识,同时他们的荣辱观容易受到实际利益左右,内心没有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例如,10%的人对学术腐败问题没有看法;9%的人对考试中的抢手现象“不关心,无所谓”;可见,部分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和身边现象不关注,不思考,不能从道德角度认识问题,荣辱观严重缺失。另外,在被问道“是否有考试作弊行为时?”,50%的人回答“有时,视考试性质和具体情况而定”。28%的学生在制作假简历的问题中回答“如果对自己有利,会制造假简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往往受到切身利益的影响,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能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第三,      有些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较差,对一些道德问题人云亦云,受别人和环境影响较重。比如,对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20%的人认为“这种行为不对,但这时事实,没办法”;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高消费现象不合理,但大家都这样,所以自己也就接受了。可见,有些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较多地受一些社会不良倾向和周围同学的影响,对很多问题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或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第四,      很多大学生道德自律性较强,但对他人的不道德言论和行为往往采取放任、宽容态度,不能自觉维护道德规范的意识。例如,在被问道“你如何看待有些大学生频繁更换男女朋友的行为?”时,47%的人回答“可以理解别人,但自己不会这样”,在高消费问题上,39%的人不会跟随这种潮流,但可以理解别人的行为。对假简历的问题39%的学生虽然自己不会作假,但却可以谅解别人。可见,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不道德问题缺乏批判的意识和勇气,这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大为不利的。第五,      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严重不符。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能形成真确的道德观念,但在实践中却不能将自己认可的道德规范落实。比如,80%的同学认为应该严惩考试作弊行为,但只有47%的学生考试从不作弊;67%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支教的行为值得肯定和宣传,但只有1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学生怎样加强自 修养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见《大学》“大学章要者”)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见《孟子》卷六,“告天下”)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 修养呢?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 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修养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即德育课)。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 修养,自 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 修养,自 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 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 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品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品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 就是 ,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页注)说明人象照镜子那样,要从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特别是一个健康的集体,对于培养一个人优良思想品德影响更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所学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才能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多层次的立交桥,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思想品德修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 意识、自 监督、自 教育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自己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即正确认识自己有那些长处,有那些短处,有那些优点,有那些缺点。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也就是说要有勇于自 批评的精神,象扫把一样,经常打扫灰尘才能清除;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在 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品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精神从防微杜渐,培养自觉自 改造精神来说是可贵的,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境界的表现。       (五)思想品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 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及法制教育改革探索 韩世强 陈秀君 (浙江 宁波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职业法制教育研究中心 315211) 摘要: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鉴于此,本文拟将从教育学和法社会学视角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合理性改革予以多维度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 改革 一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何为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则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条文体系;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而法律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1]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积极守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公民对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就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就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另外,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理性守法,实现法治目标。理性守法来自以法律理念为基础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认知。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2]”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和依归,其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和法律统治。只有信仰法律,才可能守法。法律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守法仅是法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守法精神才是法信仰的灵魂。守法精神要求的是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越是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社会,该社会场景下的市民对法律的崇尚和需求就越强。这些市民之所以追求法律(规则)至上,首先是他们习惯于信赖法律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条件通过法律规则来保障自身权利实现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控制的具体化。这是因为“法律规则是一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是一种公共权威,而非人格权威、特权威严及亲情,在调整社会向高层次发展中,能自动地排除或抵制偶然性、任意性及特权的侵害,使社会在严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运动中,形成一种高度稳定有序的秩序和状态;其次,法律规则对人们的生活安排方面,它要求个人之间、个人与政府及组织之间有一种默契,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这种‘默契’和‘调节机制’经法律的确定性配置后,能促成人类生活的高度和谐,予以人的自由与尊严最大化保障,让人有绝对的权力,不依赖于阶级或国家,设计的是一幅自由自在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模型。”[3]因此,要提升一个国家公民整体的法律素养,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传授给公民法律知识和培育其法律意识乃至法律信仰;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二 勿容置疑,作为造化育人的高等学府,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广州市司法局的吴云南等同志对广东全省49所普通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念人震撼,年,这49所普通高校曾有违法和犯罪的学生626人,约占同期在校学生总数的干分之二。浙江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两名公务员日下午在办公室里遇刺。警方确认,犯罪嫌疑人周一超时年22岁,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原来,他在该区公开招考公务员中,已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产生报复念头,遂迁怒于人事部门的招考人员,最终导致行凶杀人。日,在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南京10所高校成为首批中心成员。之所以要建立这个“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是因为该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2001年该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且还得出结论,大学生犯罪大多是因为不懂法。[4]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数据,能够予之以较为恰当的解释是:现行的学校“法制教育”课,根本没有让学生真正懂法。正如“硫酸伤熊”案当事人刘海洋(清华大学学生)所言:“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5]从这段心语中,也许会让我们得到比“事件”本身更富有检讨意义的启示,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也正是基于诸类现实而重大问题的近忧和远虑,笔者将进一步谈谈几点近期形成的关于“法制教育”合理性改革的思想积淀。 第一、法制教育的认识定位要变革。 根据我国官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实践做法,学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法制教育”次第于“道德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大合理的,把法制教育视同为道德教育,事实上按照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教育性,由此还将至使“法制教育”遭受埋没。正是受这种不合理认识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大小小的高等学府里,很难看到独立的法律教研室,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德育教研室,其结果是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切实实的开展。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均系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联系上讲,两者的目的同一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宜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从区别上讲,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我们说提升人的品质,应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益于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但不存在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从属于法制教育的问题。所以,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发挥,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 第二、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优化。 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现行的所谓“法律教师”,不少为“半路出家”,甚至是从未接受过法律专业教育的政工干部,此番情景下“出炉”的“弟子”会有多少法律素养也就可想而知了。 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整合组建地道、高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第三、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要调整。 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和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主要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通过法学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树立起法律权威;要通过讲解和介绍宪法,使学生了解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培养学生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 目前,不同类别的所有高校,强行划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习者,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使“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大学生的内在性需要。 第四、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要要改进。 高校法制教育,首先要遵循法制教育的特有规律。法制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适当沿用英美法系国家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也无不可。比如: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答案,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出各种可能性,引导学生发现有关的法律规范、事实材料、及其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索,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更为牢靠、更加深入;又比如运用角色扮演、模拟案件等多样化安排,对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更多的同学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其优点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案件的分析,容易从群策群力的多种方案中,鉴别、筛选、产生最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的案例分析深入、实用,而且使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老师不再是单纯教育者和大案提供者,而是平等的案件参与者和学生的帮助人;再如打破课上与课下的界限,书本与现实的分割,开辟第二课堂教学,经常性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亲临感受和事实分析中自觉获得价值判断,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待人的态度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方法……,等等。 另外,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和法律技能的娴熟掌握,不是通过学一门《法律基础》课所能及的,也不是凭给某年级的某部分人上某门课程能做到的,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不能断线,并且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当然,这要遵循一般的学校教育规律,不可能大学几年都开法律课,而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事实上,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内在性”地消化与专业知识密切关联的、在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进而增加学生学法的实效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新时期,尽管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清晰,道德判断准确度较高,观念开放,勇于进取,但他们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他们的道德人格没有内在地表现为知行统一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养成,他们考虑个人利益多,讲求实惠,组织纪律性差,集体观念不强。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关系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正如马丁·路德所讲:&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缺陷,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入格的塑造。为此,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要求,希望能为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提供参考和依据。1.大学生要有对祖国的热爱和社会的奉献精神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挥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大学生应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就是一种对本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今天,我国在改革开放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足已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能力和智慧摆脱贫穷和落后的面貌,重新站到世界的前列。大学生有理由自信、自尊和自豪,中国一定能完成繁荣富强的大业,使申华民族再次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大学生应有为国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新时期的大学生不能放弃忧患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心存压力,知难而进,不断变压力为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振邦兴国。2.大学生要有自尊做人和诚信不欺的精神大学生讲人格的尊严就是要使自己趋于高尚并受到他人的尊重,促使自己时刻作出善的行为选择,在生活中表现为诚实、智慧和勇敢,而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侮辱时,能愤然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如果大学生缺乏这种尊严感,势必会使自己自卑自弃,甚至出现人格的沉沦与失落。为此,大学生就要首先讲礼义廉耻,特别是要知耻,它是大学生人格尊严的底线。新时期大学生不仅自尊自爱,还应尊重他人,即做人实事求是,诚信不欺。诚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文化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人格,是与人合作,交友的重要前提。只有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才会受到人们的普遍信赖、欢迎和尊重,愿意与之交往,委以重任;反之,人们会敬而远之,不愿与其交往、合作,那么也就丢掉了做人的尊严。3.大学生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新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便失去了生命力。创新不仅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生命存在的内在需要。简单的重复活动会使人厌倦,而只有超越既往才会给人一种新奇、振奋,使人充满活力、信心和乐趣。因此,我们所培育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道德人格。而要使大学生做到超越现实,就必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存境界,弃旧图新、破旧立新,进行独创性活动,做到不断变革、进步和超越,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以上是在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论述了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塑造几点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应以弘扬崇高的道德人格为标准,使自身的心智得到不断发展,心灵得到不断的净化,从而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当然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理想、道德人格是从整体上提出的几点对大学生的要求,并不排斥其个性化人格的发展,因为大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发展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是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大学生也应该有发现和认识自身道德人格缺陷的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以后,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从而真正地为社会贡献自固的价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自身修养的书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