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牙泉的谚语勤奋好学的格言和谚语

谈民间谚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谈民间谚语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仁增() 男,蒙古族。系青海蒙古柯鲁沟旗乌呼图勒陶海首任胡秀章格,其祖籍为青海蒙古察罕诺们汗旗。仁增原为一名普通喇嘛,公元1895年青海大通反清回民刘四伏西逃新疆途经柯鲁沟旗的疆域时,旗王那木登吹克尔下令各陶海的蒙兵前去迎击刘匪。仁增奉旗王之命,从其牧地乌呼图勒出发,当晚露宿于哈尔腾东段的一小红山包处,次日凌晨出发时,他将麻尼珠埋藏于小红山包,此后将这个小红山包起名为喇嘛托勒盖,沿传至今。在迎击刘匪的战斗中,仁增乘马持剑冲入敌阵右劈左砍多人,立下战功,被旗王授予胡秀其称号(在青海蒙古地区有一习惯,在战斗中杀一敌,称其为胡秀其,杀一军马称其为哈什合其)。公元1896年,仁增随同柯鲁沟旗王那木登吹克尔前去北京朝贡,被清廷封存为胡秀章格,故人们称其为北京胡秀章格。公元1911年仁增随同青海蒙古柯鲁沟旗王那木登吹克尔及其夫人前往外蒙古大库伦拉回枪支弹药等物。1939年病故,享年73岁。
&&旦曾(1875年——1955年) 男,蒙古族,肃北盐池湾色尔腾陶海人。为色尔腾陶海“宰桑”(富人)之首。旦曾家境富足,自幼聪明机智,胆识过人,疾恶如仇,乐善好施。他不畏权贵,不信邪恶,对于草原上不平、不公和仗势欺人、倚强凌弱的人,敢于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他虽财富如山,却待百姓如兄弟姐妹,待人和善,只要有人求助于他,他都会解囊相助。好多的穷苦百姓都把他当做生活的靠山,有病有难都会找他帮助。他喜欢收采各种药材,供给草原上的蒙医使用,远近的蒙医都愿意到他家求取,他常常打开药箱药袋由他们各需所取,而后任他们自愿留下钱两。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常常无偿奉送。但遇上贪财名声不好的,他则亲自抓取药材,如数收钱。并告诫他们行医要积善行德,不可干乘人之危赚黑心钱的勾当。旦增一生积善行德,惠及百姓甚多,受到了远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被色尔腾草原上的百姓尊称为塔雅。
&&党得格(1888年——1950年)男,肃北蒙古族,原乌乎图部落人,祖籍外蒙古托力公旗。19岁在家学习藏传佛教经文,后到青海塔尔寺出家为僧,苦学三年,获得“格西”学位,又到西藏拉萨学佛,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此种学位获取的难度极大,只有拉萨大昭寺等三大寺院有权授予,且须经西藏噶厦政府审定。党得格在西藏期间,曾到印度朝觐释迦佛塔。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潜心研究,他获得了渊博的知识,不但精通佛理,而且对天文历算、民族医药的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党得格有很高的医术,他能用蒙医蒙药医治许多疑难杂症,常常到民间为牧民解除疾病痛苦。他精于历算和气象。据说在1940年夏季,他曾准确地算出将要发生日食的具体时间,平时能测出刮风下雨等气候变化。1950年去世,享年63岁。
巴德尔虎(1889年—1960年)男,蒙古族,又名大牛。肃北色尔腾陶海人,著名歌手。他从小喜爱唱歌,嗓音出众,记性极佳,会唱上百首民歌。有一次青海蒙古柯鲁沟旗协理王爷拜外前来色尔腾视察,各方蒙民设宴招待,大牛被邀给王爷唱歌敬酒,三昼夜无有一首重复。肃北蒙古地区有一习惯,宴席间所唱之歌不能重复,而三昼夜无有重复是很是难办到。拜外王爷非常欣赏其才华,当即给他起名为巴德尔虎(蒙语为奋发之意),并赐于“卡”(歌手)称号。
贡吉布()& 男,又名阿久,蒙古族,祖籍青海蒙古察罕诺们汗旗。 1915年承袭父职成为乌呼图部落头人。1949年10月, 接受共产党领导,和尕布曾一起组织召开肃北第一次蒙民群众大会,被选为蒙民临时自治委员会委员。1950年被选为酒泉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29日在肃北第二次蒙民群众大会上被选为肃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1953年3月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的“甘、青、新三省区边境哈族头人暨各民族团结会”,参与签定《甘、青、新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族的协议意见》,为三省区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以及肃北蒙古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作出了贡献。1954年当选肃北蒙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当选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副县长,甘肃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因阴谋叛乱假案入狱被判处无期徒刑,家庭财产被没收。1960年1月冤死狱中,终年71岁。1962年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在政治上予以平反,经济上退赔没收财产。1979年得到彻底平反昭雪,名誉得到恢复,财产得到完全退赔,遗属得到抚恤。
拉 更(1895年—1947年),男,蒙古族。又称尕尕喇嘛。肃北蒙古色尔腾陶海人,是有名的蒙医。他在青年时代前往青海塔尔寺满巴札仓(医学学部)学医数年,精通蒙医蒙药。他时常自采各种名贵药材,自制蒙药,为民治病。他通过望、问、切(切脉)、闻等诊断手段,采取放血、针灸、拔火罐、热敷、冷敷和热蒸等疗法医治疑、难、急病。他医术精炼,医德高尚,时常应邀深入牧民,不厌其烦地治疗疾病,深得蒙民的信任和厚爱。他不但在肃北蒙古地区有很大名气,而且常被敦煌、安西农区的汉民请去治病。1941年肃北蒙古人在敦煌、安西等农区边缘住牧时,安西农区和肃北蒙民中发生黄胆性肝炎病传染,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耐心医治,挽救了众多蒙汉群众的生命。晚年他把医术传授给其侄儿图尔太,把他领之山西五台山、外蒙古大库伦等地学医,使图尔太继承了其业,后来成为肃北蒙古地区的名医之一。
伍子尔()& 男,又名扎乎图,蒙古族,肃北色尔腾部落人。1941年担任部落头人助理,后为部落头人。1949年敦煌解放时,带领敦煌蒙民乡蒙古族群众迎接人民解放军,并参加庆祝解放大会。1950年6月,曾力阻包布拉与匪为伍,并在夜间掩护肃北临时自治委员会干部潜离匪窝。1953年3月,作为肃北代表,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的“甘、青、新三省区边境哈族头人暨各民族团结会”,参与签定《甘、青、新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族的协议意见》,为三省区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以及肃北蒙古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作出了贡献。1954年当选为肃北蒙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56年当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副县长。1959年,因阴谋叛乱假案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家庭财产被没收。1960年1月冤死狱中,终年65岁。1962年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在政治上予以平反,经济上退赔没收财产。1979年得到彻底平反昭雪,名誉得到恢复,财产得到完全退赔,遗属得到抚恤。
张玉麟()& 男,字瑞五,汉族,山西榆次人。早年在外蒙古经商,1927年至酒泉,1930年受山西籍商人委托至马鬃山经商。1934年 3月被安西县长王翰委为马鬃山民团团总,编团丁20人,设团务局于树梧井,分巡处于滚坡泉。后又被安敦禁烟局委为马鬃山稽查,安西牲税局委为马鬃山征收专员,安玉驼税局委为马鬃山稽查,肃州烟酒局委为马鬃山卡长。张玉麟的上述职务均为无薪水职,团丁日常费用靠捐赠和征收款项供给,枪支系自备。任职期间,保护新绥公路商旅,赈济蒙古族难民,和解民族纠纷,改善了马鬃山地区的安全状况。1936年9月,日本特务机关间谍乔装喇嘛行至滚坡泉,被张玉麟发现,没收违禁品并驱逐出境。日,团丁哗变,张被枪杀。是年3月,甘肃省政府591次会议议决“按中校阶级抚恤”。
蒙& 克(1898年—1960年)男,蒙古族。肃北蒙古色尔腾陶海人,色尔腾陶海蒙兵将军。蒙克体个矮小,十分灵敏,以善射能武出众。1896年蒙克奉旗王之令,率领色尔腾陶海蒙兵出征参加了迎击青海大通反清回民刘四伏的战斗,因战功卓著,被柯鲁沟旗王授予胡秀其称号。20世纪初叶柯鲁沟旗王在其王府所在地戈壁举行所辖九个陶海蒙兵参加的乘马射击竞赛。在此竞赛中只有色尔腾陶海的蒙克和道德格二人在百步之内用原始火枪三发三中而在上百名蒙兵中名列前茅,无有第三者。原始火枪操作比较复杂,在百步之内乘马射击途中要两次在枪筒内灌火药,装铅弹,而后点燃火索击发,若无绝招是难以完成的。因蒙克射术超众,柯鲁沟旗王授予其将军称号。蒙克将军勤奋耐劳,家有小畜上千头,大畜数百头,是色尔腾陶海的富户之一。1959年因被诬陷参与“以尕布增为首的阴谋叛乱”冤案中被捕入狱,1960年含冤死于狱中。日,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尕布曾()& 男,蒙古族,原籍青海可鲁沟旗戈壁部落。1938年被可鲁沟旗委任为盐池湾部落头人。1942年12月任肃北设治局蒙民自卫队队长。日, 接受共产党领导,主持召开肃北首次蒙民群众大会,被推选为肃北蒙民临时自治委员会副主席。会后,酒泉专署正式任命为肃北蒙民临时自治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4月当选酒泉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匪首马玉林等拼凑成立“仁义救国军”,被胁迫担任师长,但暗中抵制国民党残匪攻打安西(今瓜州)桥子。1950年7月肃北草原得到解放,同年7月29日,在自治区第二次蒙民群众大会上被选为“肃北蒙民自治委员会”(县级)副主席。1953年3月作为肃北蒙古族代表,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的“甘、青、新三省区边境哈族首领暨各民族团结会”, 参与签署《甘、青、新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族的协议意见》,为三省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以及肃北蒙古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作出了突出贡献。1954年被选为肃北蒙族自治区(县级)政府主席,并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被选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首任县长。1958年当选甘肃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职期间,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经济作了大量工作。1959年因阴谋叛乱假案被判处死刑,家庭财产被没收。1960年12月冤死狱中,终年60岁。1962年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在政治上予以平反,经济上退赔被没收财产。1979年得到彻底平反昭雪,名誉得到恢复,财产得到完全退赔,遗属得到抚恤。
贾吉雅(1900年——1986年)女,蒙古族,肃北盐池湾部落人。著名的民间文学传承人。贾吉雅自幼聪颖好学,记性极好。她非常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听完后又常常把自己记忆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日积月累,她记了有近百个民间故事。成年后,成为部落里有名的讲故事能手。近邻和亲友到她家里请她讲故事,她从不推辞,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讲,直到大家满意为至。贾吉雅讲述的民间故事,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故事情节生动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反映了不同时代蒙古族人民的思想和感情,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从这些民间故事中可以看到肃北蒙古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轨迹,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肃北蒙古人的民风习俗形成的过程。
1981年,西北民族学院蒙古语文专业学生对肃北县蒙古族教师窦布青根据贾吉雅等人口述搜集的肃北蒙古族民间故事和谚语格言,做了汉文翻译,并于当年5月编印了油印本《肃北蒙古族民间故事选》。之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部门又组织人员进一步对贾吉雅口述的民间文学资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使这些珍贵遗产得以保存。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是由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古老说唱艺术。20世纪80年代由贾吉雅讲述、窦布青翻译整理的《汗青格勒》故事,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讲述了一个蒙古族青年自小立志为家乡父老造福,成年后与妖魔殊死搏斗,终于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故事富有神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粗旷豪迈的艺术风格,散发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汗青格勒》现已被编入西北民族大学的教材,体现了其在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学以及民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贾吉雅于1986年去世,她为肃北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杜格尔(生卒不详)& 男,又名杜更,原籍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1931年率部众31户到肃北马鬃山驻牧。1941年后担任肃北设治局蒙民自卫大队副大队长。1950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匪胁迫,担任“仁义救国军”团长。其后积极参与营救上级人民政府的代表,抵制反革命武装攻打安西(今瓜州)桥子,与伍子尔一起设法营救肃北临时自治委员会干部潜离匪窝。1950年当选肃北自治委员会副主席,兼一乡乡长。1951年兼任肃北自治区人民武装部部长。1952年任肃北自治区法院院长。1954年当选肃北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56年当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副县长。1957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带领土尔扈特部落牧民39户、189人,携各类牲畜10380头,迁回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后曾任该县政协副主席。
淡比加参(?-1923)& 男,喀尔喀蒙古人,又译淡比加缠、淡比加餐、丹宾坚赞,20世纪20年代在马鬃山地区活动的蒙古族首领。幼年曾留学俄国,后游历北京、新疆及外蒙古各部,通晓蒙、藏、汉、俄四种语文。因常骑白驼,外蒙古乌里雅苏台一带的蒙古人称其为“白驼喇嘛”,官方公文称其为“诺颜呼图克图”。1919年因不满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统治,率徒众70余户进入马鬃山,驻牧于公婆泉,对山中人民课以税,约以法,施以军训。1922年在公婆泉西南小山中筑城,对徙牧于此的200多户蒙古人进行管理,有羊二万余头,驼千峰,马五百匹。1922年冬劫获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400驮金银财宝、100驮枪支弹药。次年春,其至友阿尔达拉西德潜逃库伦告密。库仑当局派刺客三人于十月初八日将其击毙,并杀死其亲信,掘得所藏珍宝财物和枪械弹药,毁其城,200余户蒙古族牧民亦被赶往外蒙。
包布拉(?-1957)& 男,肃北蒙古族部落头人,原为新疆焉耆和硕特蒙古人。1923年带领部众进入甘肃放牧。1926年秋被安西县政府委任为马鬃山保卫团团总。1933年后曾先后担任敦煌、安西两县的防匪自卫队队长。1940年被肃北设治局委任为蒙民自卫大队长。1942年在酒泉参加西北训练团边疆青年训练班,1946年被委任为甘肃省府参议,担任国大代表。同年11月,到南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后利用国大代表、省府参议身份,多次向七区(酒泉)公署反映牧民困难,从而得到一些生活补助费、粮食和打猎用的枪支弹药,对处于困境的蒙古族牧民缓解生活困难起到了一定作用。1949年10月经酒泉专署批准任命包布拉为肃北蒙民临时自治委员会主席。1950年4月上旬,中共酒泉地委安排包布拉为酒泉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包布拉在匪首马玉林等威胁、利诱下,被推为“仁义救国军”军长。7月带领亲信和家属逃往青海。1951年在青海诺木洪地方被公安机关捕获,1957年在狱中病故。
苏尔雅(生卒不详),蒙古族,原肃北盐池湾部落人,蒙古族民间文学传承人,在民间享有盛誉的祝赞家和民歌歌手。苏尔雅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超群,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向他的父亲学习了祝赞词和民歌,成为远近闻名的祝赞家和民间歌手。经常被人们邀请到重要的节庆场合致祝赞词或敬献民歌。苏尔雅所记忆的祝赞词和民歌,民族特色非常突出,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这些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文学珍贵遗产,靠着他对本民族的执着热爱以及顽强的记忆,得以流传下来。经过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有关部门和热心于民间文学工作的人士记录整理,大部分都以文字的形式得到保存。苏尔雅本人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为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作出的贡献,被蒙古族群众和民族文化工作者牢记在心中。
乌力吉巴衣尔(生卒不详),男,肃北蒙古族,原色尔腾部落人。自小喜欢绘画,善于钻研,经不断努力自学,掌握了唐卡画和佛像雕塑的技巧,青年时即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美术艺人,被人称“拉布子”(藏语画家之意)。他画的唐卡色彩鲜艳,十分精致;雕塑的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深受寺院僧侣和信教群众的喜爱。由于他技艺高超,经常应邀参与一些著名寺院的佛像雕塑和壁画绘制。20世纪40年代,乌力吉巴衣尔曾应邀在敦煌月牙泉和莫高窟为寺庙作画,许多敦煌农民还常常请他制作泥菩萨。由于常年累月专心作画,以致患上严重眼疾,晚年双目失明。
宋 英(生卒不详)& 男,肃北蒙古族,原色尔腾部落人,著名喇嘛。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世。蒙古族群众尊称其为宋尕,又称宋英乔尔吉。乔尔吉是藏传佛教对喇嘛的一种称呼,意即降神之僧,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被称为“乔尔吉”的喇嘛,据说能够使神附体,预言吉凶未来。宋英在年轻时师从内蒙古科尔沁高僧希特尔巴力学经,后主持色尔腾寺多年,曾任寺院的格贵等宗教职务。格贵掌管寺院僧众名册和纪律,是负责维持僧团清规戒律的寺院执事,又名为纠察僧官、掌堂师。历史上藏传佛教各大寺院的纠察僧官巡视僧纪时,常随身携带铁杖,故又有“铁棒喇嘛”之俗称。宋英学识渊博,精通藏传佛教典籍。据说他有很多著作,内容涉及藏传佛教的教理、藏文文法和天文算历等方面,得到了塔尔寺色尔特格活佛的赏识。这些书被拿到了塔尔寺,其中的《色尔腾桑》一书,由塔尔寺印行并收藏,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由于他勤于佛事活动,在当时的柯鲁沟旗各部落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甘珠尔(生卒不详)男,蒙古族。肃北蒙古乌呼图勒陶海人,是肃北蒙古地区的唯一经商致富者。甘珠尔家有上千只小畜,数百头大畜。他囤积当年的羊毛等畜产品,等二、三年后再驮运到外蒙古大库伦(今乌兰巴托)、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和河北张家口等地出售,换回大量的布料、茶叶等商品,在肃北蒙古地区销售。他花费三千两白银先后从西藏拉萨请来甘珠尔(大藏经),供戈壁、乌呼图勒和柴达木陶海的蒙民拜磕,故又称其为甘珠尔胡秀章格。他的这些活动得到了柯鲁沟旗王的赞赏,旗王授予他胡秀章格称号。
诺尔布藏木(?-1969)& 男,蒙古族,甘肃肃北县人,终生务牧。1937年4月中旬,诺尔布藏木把自己和附近几家人的300多只羊送给西路红军左支队,后又自愿带路,从盐池湾考克赛出发到安西县蘑菇台子。诺尔布藏木于1969年去世。日,经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证明,明确了其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遗属的生活得到人民政府的照顾。
&阎保禄& ()男,汉族,河南开封人。 1931年12月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士兵委员会委员、团政治干事、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 侦察科员。1936年10月随四方面军西征至新疆,化名林德,先后任大队党总支书记、二队指导员。1938年 12月被派到甘肃酒泉做地下工作,化名鲁进财,担任情报处主任。1942年与组织失去联系,在酒泉以做小生意维持生活。1949年酒泉解放后,被组织委派三下肃北,宣传民族政策、发动群众、筹建肃北蒙民临时自治委员会。1950年7月“肃北蒙族自治委员会”成立,被选举为委员。1953年后,到安西县布隆吉乡开药铺。1979年9月,恢复党籍,享受离休干部待遇。1989年10月,经中共酒泉地委批准享受县级干部待遇。同年11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傲斯尔()& 男,蒙古族,甘肃肃北县人。宗教人士,著名蒙医。7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蒙医、藏文和佛教。十几岁时被塔尔寺有名的三藏大师收作弟子。1958年献出个人所藏蒙药,成立了自治县最早的蒙医诊所。1978年起在马鬃山区蒙医合作医疗站负责。期间经过5年时间,精心培养出了5名20~30岁的青年蒙医。50多年的行医生涯,傲斯尔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深得社会信赖和同行认同。他对肝炎、消化系统、少儿等方面的疑难杂症具有独特的医疗方法。 1983年当选甘肃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肃北县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后连任自治县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和第六届常委。1985年参加了甘肃省首届著名(蒙、藏)医代表会。1993年因病逝世,享年79岁。
加木措()& 男,蒙古族,甘肃肃北县人。少年时代起向父亲学习经文、蒙医和历法,后专心学习历法,常为人们结婚、幼儿剪胎发、丧葬、出门远征者占算吉日,在牧民中有极高威信,称其为祖日哈赤,即占星数家。曾当选为甘肃省政协委员,肃北县政协委员、常委、佛协主席等职。
杨英舒()& 男,汉族,四川苍溪县白庙乡人。父母过世早,家境贫寒。193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转移至川陕边区。苍溪县得到解放,杨英舒自愿报名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机枪连当传令兵。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表现机智勇敢,得到多次奖励。1936年10月,他所在的三十军奉命渡黄河西征,血战河西走廊。1937年3月,红军在高台临泽激战后,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在石窝分兵中,杨英舒同志被编入左支队,因体弱掉队,流落在肃北疏勒河考克赛一带。1937年5月间,被盐池湾部落蒙民桑杰吉布收留放牧。1942年随部落到安西边缘地带,在安西桥子扛长工打短工维持生活。1949年9月,安西解放后担任安西桥踏乡乡长兼民兵队长。1952年10月至1953年8月在安西县统战部当干事。后奉命带领桥踏乡蒙民群众来党城湾安家落户。1953年9月至1964月6月在肃北自治区工委宣传部当干事。七月份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报名,奔赴牧业生产第一线。1962年2月至1964年底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城湾公社一、三队当队长。1977年3月因病去世,享年59岁。
大达西(1919年——?)男,蒙古族。又称达代,肃北色尔腾陶海人,有名的致颂词者。他从少年起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年仅15岁时能担任婚礼达木里(即司仪)。到成年后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识经文,懂蒙医,喜爱狩猎,尤其善说《巴彦索恩》祝词。他从小随父亲参加各种婚礼节庆活动,期间用心聆听老一代祝赞词人致祝赞词,并拜有名的祝赞词者为师认真学习,细心领会,铭记其心。他不但能背颂全篇,还能解释其含意所指。因《巴彦索恩》祝词篇幅很长,内容又很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神仙皇帝、佛经教规、古今历史、万物众生,无所不有,是一部肃北蒙古地区祖传数百年的珍贵史诗。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无有文字记载,全属民间口传。达西老人虽历经坎坷,但他始终怀着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凭着惊人的记性,使《巴彦索恩》祝词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和相传至今,为挽救肃北蒙古地区的传统文化古籍做出了贡献。
何延德()& 男,汉族,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九店村一户贫农家庭,初小文化程度。1932年参加了本乡童子团。1933年10月,红军在九店村扩军时,年仅十三岁的何延德志愿报名参军,先后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步兵连、机枪连当通讯员,转战在川康等地。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他所在的部队从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血战河西走廊。1937年3月,西路红军在临泽县梨园口激战后进入祁连山。石窝分兵后,何延德奉命护理在倪家营子战斗中负伤掉队的三十军二六九团二营营长廖永和,从此流落到肃北盐池湾草原。1952年9月,肃北自治区工委在建政时吸收何延德同志参加工作。1952年9月至1954年4月在三区当干事、副区长。1954年5月至7月在六乡任副乡长。1954年8月至1959年10月,精减回乡,在六乡七村同牧民开荒种地,经营畜牧。合作化中,任互助组长、红旗合作社主任。公社化后任党城大队一小队队长。1959年11月又被吸收为干部。历任马鬃山乡代理乡长、盐池湾乡乡长、大道尔吉铬铁矿副主任、盐池湾公社副主任、牧农业机械修造厂党支部副书记、县招待所所长等职务。1984年5月离休。2005年因病去世,享年85岁。
高文斗()& 男,汉族,山西省保德县人。自治县首任区工委、县委书记。1937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中共金塔县委副书记,1951年任肃北自治区工委书记。 1955年任中共肃北蒙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和中共肃北蒙族自治县监察委员会书记。1956年任中共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和中共甘肃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调任张掖地委统战部部长。1961年后调回酒泉,先后担任中共酒泉市委(县级)副书记、书记,酒泉市(县级)市长、酒泉县县长、政协主席等职。1973年后先后担任酒泉地区计划委员会、酒泉地区物价委员会主任等职。年,任中共酒泉地委委员(副地级)。1983年离职休养。日病逝,享年78岁。
高文斗在肃北任职期间,坚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慎重稳进”的牧区工作方针,重视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对自治县建县初期的政权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尔吉()男,蒙古族,肃北县党城乡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至1979年间,任马鬃山公社前哨大队(今明水村)民兵连指导员。近30年间,他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带领民兵建设边疆,配合边防部队戍边卫国。他所在明水民兵排(原前哨民兵连)先后被省、地、县树立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集体。他本人1974年被甘肃省军区树立为“民兵工作先进个人”。同年9月代表前哨民兵连出席了总参民兵工作会议,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和总参领导的接见。1983年被兰州军区树立为“扎根边疆保卫边疆的标兵”。2004年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拉西尼玛()& 男,蒙古族,内蒙古卓资县人。 1945年参加革命后在张家口内蒙古革命大学学习。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内蒙古自治联合会乌兰察布盟分会四子王旗工作, 1948年调往中部联合旗搞民主改革,同年年底任东部联合旗第一苏木苏木长(区长),在剿匪战斗中右眼受伤失明。1950年任东部联合旗第七苏木苏木长。1951年任旗委组织部干事。1953年为支援西部建设,调任额济纳旗旗委宣传部部长。1956年7月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视为叛国黑线中的核心人物残酷批斗,于日致死,年仅39岁。1978年9月平反昭雪,文化大革命的各种污蔑不实之词被彻底推翻。
拉西尼玛重视培养和选拔民族干部,关心和爱护干部,关心群众生活,坚持原则,曾有力抵制1958年反封建运动中的左倾错误。 重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自治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达 东()& 男,蒙古族,甘肃肃北县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在敦煌县人民武装部任政治助理员。1954年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负责人、部长,1959年任自治县代县长,1960年5月任自治县县长。1968年起历任自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71年至1984年任中共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书记;1981年至1983年兼任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为中共甘肃省第二、三、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1989年先后出席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大会和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大会。1984年至1993年任酒泉地区行署副专员.1993年起退职休养(1996年3月起按正地级干部对待)。2010年5月病逝,享年79岁。
达东是自治县首位本地籍县委书记,主政全县工作近20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民族团结,密切联系蒙汉各族干部群众,工作扎实,作风朴实,廉洁奉公,为自治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扎 对()& 男,蒙古族,甘肃肃北县人。1952年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起先后在共青团肃北县委、中共肃北县委组织部工作,1958年任共青团肃北县委副书记,1960年任肃北县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1970年任中共额济纳旗委员会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任中共酒泉地委统战部副部长。1980年任中共肃北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1981年任自治县政府县长。1984年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7年10月病逝,终年54岁。
扎对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密切联系各族群众,在自治县团的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民族立法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 登()& 男,蒙古族,甘肃肃北县人。1952年参加工作后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二区供销社通讯员、干部,195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石包城乡党委书记、乡长,1963年至1965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干训部学习,1965年任中共肃北县委副书记,1971年任县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任安西县革委会副主任,1974年起任中共肃北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1980年任酒泉地区农牧局副局长,1982年任中共肃北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84年任中共肃北县委书记。1989年起兼任肃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为政协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甘肃省第五、六、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991年任酒泉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1995年5月病逝,终年59岁。
蔡登在自治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30多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正直,工作勤奋,作风朴实,生活俭朴,密切联系各族干部群众,为自治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谈谦年()& 男,汉族,甘肃省张掖市人。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职就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59年起在肃北县党城湾小学、石包城小学任教,1965年起历任石包城乡党委、县委组织部秘书。1976年起任肃北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1987年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0年任政协肃北县委员会主席。 1993年任政协酒泉地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99年12月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先后有数十篇散文、诗歌、小说在报刊发表。2004年出版散文集《春到草原》。2008年12月病逝,享年70岁。
谈谦年在肃北工作30余年,为人正直,勤奋刻苦,清正廉洁,作风扎实深入,广泛团结干部群众.作为外来汉族干部,热爱肃北并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为自治县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敏继革()& 男,蒙古族,肃北县人,毕业于西北民族预科医务科。197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副连职参谋、正连职参谋、副营职股长、正营职股长。1987年转业后任中共肃北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正科级)。1988年任肃北县马鬃山区区长。1989年任中共马鬃山镇党委书记(副县级)。1992年任中共肃北县委常委、副书记。1997年任肃北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2000年任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长。2002年调任酒泉市民族宗教局局长、党组书记。2006年任酒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8月因病去世,终年58岁。
敏继革在肃北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十数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民族团结,工作踏实勤奋,作风深入朴实,廉洁奉公,为人正派,为自治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宝力德()& 男,蒙古族,肃北县石包城乡人。1975年参军,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边防部队服役6年,受嘉奖5次,荣立3等功1次;1979年被兰州军区树立为“雷锋式的战士”、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出手”称号;1980年退伍还乡后,先后任石包城乡民兵连指导员、石包城乡乡长、鱼儿红乡党委书记。1982年10月,被甘肃省军区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民兵”。199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8岁。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肃北县地情信息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勤奋好学的格言和谚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