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棒垒中国曲棍球协会小球中心在哪

市运会棒垒球、曲棍球竞赛筹备会召开
市运会棒垒球、曲棍球竞赛筹备会召开
  8月26日下午,作为本届市运会棒垒球、曲棍球比赛的承办单位,市青训中心联合闵行体育局、上海市棒垒球协会、上海市曲棍球协会等单位在闵行区体育局召开棒垒球、曲棍球项目竞赛筹备会,相关承办单位负责人、裁判长、仲裁主任参加会议。会上,市青训中心就棒垒球、曲棍球项目的赛前资格筛查,竞委会组成,竞赛经费下拨等工作做了布置,并就竞赛筹备分工与闵行体育局、协会以及相关承办学校做了衔接。会上,棒垒球、曲棍球项目裁判长就竞赛规则、素质测试赛得分算法和可能发生的申诉程序、违纪违规现象的处理预案做了通报。同时,就竞赛筹备过程中的领队会、裁判员培训会议作了安排。闵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对赛事承办地对有关赛事的后勤、安排和保障工作做了要求。作为大型赛事的前期筹备会议,与会多方互相沟通和协调,为保证此次市运会棒垒球、曲棍球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最新播报:
王金魁:六根球棍起家育出四名曲棍球国家队队员
新华网大连9月10日体育专电(记者蔡拥军 公兵)第十二届全运会曲棍球比赛开始前,中国曲棍球协会向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体育教师王金魁颁发了“中国曲棍球事业贡献奖”,并请其为比赛开球。
王金魁是何方神圣能得如此重誉?一问才知,这位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中心小学的普通教师,竟然是中国男曲队长宋毅、队员蒋希上、苏日峰和女曲队员高丽华的启蒙教练。这四名队员,在仪式上每人都向王金魁献上了一束鲜花。
1981年参加工作时还是一名民办教师的王金魁对体育有着狂热般的喜爱,就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他30多年来为曲棍球、足球、竞走、自行车、柔道等体育项目输送了一百多名后备人才。
王金魁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曲棍球启蒙教育的,当时他和其他人一起到辽宁省航海运动学校接受了三天的培训,领了6根球棍、6个球,由此开始了曲棍球后备人才的启蒙和培养。由这6根球棍、6个球起家,他成功向中国曲棍球队输送了宋毅等队员。至今,这6根大多已经残破的球棍带着修修补补的胶带和钉子,仍然陈列在学校的器材室里。
直到今天,学校器材室里正规的球棍仍然只有几十根的样子,但王金魁和学校自制的橡胶球棍等有1000根,虽然重量、材质与正规球棍有较大差异,但是能够满足学校里人手一根的需要,王金魁就已经显得很满足了。
王金魁说,当年只有6根球棍,小队员们只好分批练;又用拖布把钉上大钉子自制了一些简易的,也凑合着用;没有球,就用铁块甚至砖头代替,小队员们就这么不碰球练翻腕。“海校的教练们最怕我去了,我一去就往他们床底下瞅,他们淘汰下来的球棍、球,我捆巴捆巴就给扛回来了。”
翻建全运会的比赛场地时,辽宁省航海运动学校淘汰下来的东西又成了王金魁“巧取豪夺”的目标,他最终成功“捡”来了人工草皮、铁网、运动员休息棚、球门、记分牌等一批装备,拿回学校,建起了一块六人制的曲棍球标准场地,现在辽宁曲棍球队员主要来源的大连市队就在这里训练。校长许经军说,王金魁是一人带动了一个学校,使我们成为曲棍球的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三涧堡中心小学曾经获得过辽宁省小学生曲棍球比赛男女冠军,代表辽宁省参加过全国比赛。王金魁说,当时参赛很艰苦,没有经费,就让家长掏了一半,他自己找企业赞助搞到另一半,比赛服上的“辽宁”字样就是找本学校老师手工绣上去的,有一年比赛回来路费是把学生零花钱都凑在一起才凑够的,最后一夜没地方住就找了个学校,老师、学生一起在拼起来的板凳上睡了一夜。
与那时相比,55岁的王金魁用一句“天地相差”来概括现实条件的差异。学校现在非常重视和支持曲棍球活动的开展,省海校等相关单位也给予了尽可能的支持,令王金魁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虽然近两年先后经历了胃切除和左肾切除手术,但用他自己的话说,“野心很大”,想再为曲棍球培养出一批人才来。“大连男女曲棍球队都要来这里训练,我的队员不给他们,我要和他们对抗,我觉得我的队员不比他们差。”
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中心主任、中国曲棍球协会主席雷军说,王金魁是第一位为全运会曲棍球赛开球的基层教练,给予他的荣誉代表了中国曲棍球协会对跟王金魁一样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工作在一线的业余教练员的态度,希望通过王金魁能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业余教练员投身于曲棍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曲棍球文化的打造。体育要回归本质,全民全运推动全民健身,需要更多的王金魁。
[责任编辑:请输入您的账户名和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上曲棍球1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