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忙下个论文字体格式要求,谢谢。Orz

帮忙围绕“现代大学生如何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谢谢Orz
帮忙围绕“现代大学生如何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谢谢Orz
好的会追加分数
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所谓法律意识,其实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
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
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它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
据此,我们可以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当代青年的一个重要群体,常常被人们称之为“时代骄子”、未来的栋梁。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如何将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专职的法律部门,都是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加以关注的。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 “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及其简析在本文下面还有专门阐述)。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置了《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道德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
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第三、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四、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02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以及后来发生的“马加爵”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日,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杀人。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色情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由此可见, 当代有许多大学生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 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用引导、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维护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对策研究
据有关资料,28.4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法制教育”,其中有11.34%的人把自己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内容选定为“法制教育”;38.04%的大学生已明确意识到自己法律意识方面的不足,认为自己必须“积极学习法律知识”。[3]这表明,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比较高,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帮助其提高法律素养,并学会用法律来捍卫自身和他人、社会团体、民族、国家基本权利权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首先,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列宁曾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宪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然而,这两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其次,通过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再次,在扩充课时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法”、“体验法”、“讨论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拓展法制第二课堂活动。
形式灵活的校园法制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现象给予关注的热情和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这种既有直观实务又有深层理论的滚动式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是培养和普遍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渠道之一。
可以说,走出课堂,旁听审判,让案例事实说话,会比老师在课堂上的泛泛讲解更有震撼力。庭审过程中,严谨的法庭调查,激烈的案情辩论,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对法律的适用,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法的神圣与威严。此外,参观监狱、指导学生自己成立各种法律协会、法律社团,进行普法宣传。同时,还可以广泛关注“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阅读参考法律书籍。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加强道德教育,实现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双赢。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道德与法律的同质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两者界限的模糊性是道德与法律进行一体化运作可行性的基础。虽然道德与法律有很大差异,但在规范这终极意义上两者先天是兼容的。而且我国传统社会中的“礼”,这种伦理法律化低成本高效运作的历史为我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道德与法律一体化运作的历史实证的先河。寻找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学习和修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知、情、意、行的相互作用,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注重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我国儒家学说中所提倡的“慎独”的最高境界。
第四、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好的法治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现代法制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其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民主法制化进程。不仅要学业成绩突出,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只有真正的识法、懂法、守法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可以说,必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应该业必然成为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当代青少年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预防和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同时提高其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不仅是基于培养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的一代公民,更是着眼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进程。
笔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其中一员,深知自身使命的艰巨和神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征途可以说任重道远,有时候还要历经坎坷。我将时刻把祖国和民族的荣辱安危系于一身。我决心在孜求学业、顽强打拼的同时,不断地用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学习法律技能,提升法律素养,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做一个捍卫法律尊严的天之骄子!
其他回答 (1)
我建议你找一本张明显编的&&法理学&&看一下序言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法律领域专家&& 查看话题
求帮忙查一下:AMR.887-888上的一篇论文是否已检索!谢谢!
哪位大侠能帮我查查
Polymerization and chiroptical behavior of polymethacrylamides bearing a bulky oxazoline pendant
AMR(卷p688-692
是否被检索了?谢谢
Accession number:& & & &
& & & & Title:& & & & Optically active polymethacrylamides bearing a bulky oxazoline pendant: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 & & & Authors:& & & &&&Fu, Zheng1; Xi, Xiujuan1; Jiang, Liming1 ; Shen, Zhiquan1
& & & & Author affiliation:& & & & 1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Macromolecular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Hangzhou, 310027, China
& & & & Corresponding author:& & & &&&Jiang, L. ()
& & & & Source title:& & & &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 & & & Abbreviated source title:& & & & React Funct Polym
& & & & Volume:& & & & 67
& & & & Issue:& & & & 7
& & & & Issue date:& & & & July 2007
& & & & Publication year:& & & & 2007
& & & & Pages:& & & & 636-643
& & & & Language:& & & & English
& & & & ISSN:& & & &&&
& & & & CODEN:& & & &&&RFPOF6
& & & & Document type:& & & & Journal article (JA)
& & & & Publisher:& & & & Elsevier, P.O. Box 211, Amsterdam, 1000 AE, Netherlands
& & & & Abstract:& & & & A novel type of chiral methacrylamide derivatives, N-methacrylamide ((R)-PhOPMAM), N-methacrylamide ((S)-PriOPMAM), and N-methacrylamide ((S)-MeOPMAM), was synthesized and radically polymerized to the corresponding polymers in moderate yields. The polyme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iroptical behavior of the resultant polymers have been examined in detail by using circular dichroism (CD), UV-Vis, and NMR spectroscopies in comparison with our previous observ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oxazoline moieties have an effective influence on both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the optical activity of obtained polymers. Especially, the levorotatory monomer (S)-MeOPMAM (D25 = - 7.7 °) was transformed to the polymers with dextrorotation activity (D25 = + 102.0 ° to + 117.1 °), indicating the polymer main chain might exist a helical conformation. Also, the chiral recognition ability was briefly evaluated by 1H NMR technique for the poly(OPMAM)s. © 2007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Number of references:& & & & 29
& & & & Main heading:& & & &&&Organic polymers
& & & & Controlled terms:& & & &&&Dichroism&&-&&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Nitrogen compound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 & & Uncontrolled terms:& & & &&&Methacrylamide&&-&&Optical activity&&-&&Oxazoline
& & & & Classification code:& & & &&&741.1 Light/Optics -&&804.1 Organic Compounds -&&815.1.1 Organic Polymers -&&815.2 Polymerization -&&931.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Liquids and Solids
& & & & Treatment:& & & &&&Experimental (EXP)
& & & & DOI:& & & & 10.1016/j.reactfunctpolym.
& & & & Database:& & & & Compendex
& & & & & & & & Compilation and indexing terms, © 2013 Elsevier Inc. 不好意思,您查错了。题目不一样,是以前一篇类似化合物的,能再查一下吗 Quick Search
0 articles found in Compendex for : ((Polymerization and chiroptical behavior of polymethacrylamides bearing a bulky oxazoline pendant) WN TI)
New Search Edit Save Search Create Alert RSS feed Search history
&&No results were found
还没有检索 耐心等待 Accession number:& & & &
& & & & Title:& & & & Application of Matlab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n research of drug microemulsion
& & & & Authors:& & & &&&Wei, Hong1 E Lu, Gang2 E Lu, Yi Chen3 E Fu, Zheng1 Email author
& & & & Author affiliation:& & & & 1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Erhuannan Road 5460, Jinan 250002, China
& & & & & & & & 2 PLA Department, Shandong Xintai, China
& & & & & & & & 3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 & & & Corresponding author:& & & &&&Fu, Z. ()
& & & & Source title:& & &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 & & Abbreviated source title:& & & & Adv. Mater. Res.
& & & & Volume:& & & & 887-888
& & & & Monograph title:& & & & Advances in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IV
& & & & Issue date:& & & & 2014
& & & & Publication year:& & & & 2014
& & & & Pages:& & & & 623-626
& & & & Language:& & & & English
& & & & ISSN:& & & &&&
& & & & ISBN-13:& & & &&&9
& & & & Document type:& & & & Conference article (CA)
& & & & Conference name:& & & & 2013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ICAMMP 2013
& & & & Conference date:& & & & December 18, 2013 - December 19, 2013
& & & & Conference location:& & & & Kunming, China
& & & & Conference code:& & & &&&102947
& & & & Publisher:& & & &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 & & & Abstract:& & & & A new O/W microemulsion system for transdermal matrine delivery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kin permeability and solubility of matrine. Various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solubility of matrine,the skin permeability of matrine aiming to choose suitable surfactants, cosurfactants and oils. By drawing the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the basic prescription of microemulsion were determined. A simplex lattice experiment design was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composition of microemulsions.The mathematical software Matlab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edicted valu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ization of microemulsion formulation. © (2014)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 & & & Number of references:& & & & 8
& & & & Main heading:& & & &&&MATLAB
& & & & Controlled terms:& & & &&&Data processing&&-&&Microemulsions&&-&&Optimization&&-&&Solubility
& & & & Uncontrolled terms:& & & &&&Application of matlabs&&-&&Data processing systems&&-&&Experiment design&&-&&Mathematical software&&-&&O/W microemulsions&&-&&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Simplex lattice&&-&&Skin permeability
& & & & Classification code:& & & &&&723.2 Data Process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801.4 Physical Chemistry -&&804 Chemical Products Generally -&&921 Mathematics -&&921.5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 & & & DOI:& & & & 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887-888.623
& & & & Database:& & & & Compendex
& & & & & & & & Compilation and indexing terms, © 2013 Elsevier Inc. Accession number:& & & &
& & & & Title:& & & & Polymerization and chiroptical behavior of polymethacrylamides bearing a bulky oxazoline pendant
& & & & Authors:& & & &&&Fu, Zheng1 E Wei, Hong1 E Yuan, Chao1 E Li, Zhong Wen1 Email author
& & & & Author affiliation:& & & &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Jinan 250002, China
& & & & Corresponding author:& & & &&&Li, Z. W. ()
& & & & Source title:& & &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 & & Abbreviated source title:& & & & Adv. Mater. Res.
& & & & Volume:& & & & 887-888
& & & & Monograph title:& & & & Advances in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IV
& & & & Issue date:& & & & 2014
& & & & Publication year:& & & & 2014
& & & & Pages:& & & & 688-692
& & & & Language:& & & & English
& & & & ISSN:& & & &&&
& & & & ISBN-13:& & & &&&9
& & & & Document type:& & & & Conference article (CA)
& & & & Conference name:& & & & 2013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ICAMMP 2013
& & & & Conference date:& & & & December 18, 2013 - December 19, 2013
& & & & Conference location:& & & & Kunming, China
& & & & Conference code:& & & &&&102947
& & & & Publisher:& & & &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 & & & Abstract:& & & & Th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methacrylamide derivatives, N-methacrylamide ((R)-PhOPMAM) and N-methacrylamide ((S)-PriOPMAM), were carried out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the Lewis acid, that is, rare earth meta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s on the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were examined under different solvents. The Lewis acids a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isotacticity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S)-PriOPMAM. The same phenomenon were not happened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R)-PhOPMAM. The polyme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iroptical behavior of the resultant polymers have been examined by using circular dichroism (CD), UV-Vis, and NMR spectroscopies. © (2014)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 & & & Number of references:& & & & 12
& & & & Main heading:& & & &&&Nitrogen compounds
& & & & Controlled terms:& & &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 & & Uncontrolled terms:& & & &&&Different solvents&&-&&Isotacticities&&-&&Isotactics&&-&&Methacrylamides&&-&&Optical activity&&-&&Optically Active&&-&&Oxazolines&&-&&Rare earth metals
& & & & Classification code:& & & &&&804.1 Organic Compounds -&&815.2 Polymerization -&&932.2 Nuclear Physics
& & & & DOI:& & & & 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887-888.688
& & & & Database:& & & & Compendex
& & & & & & & & Compilation and indexing terms, © 2013 Elsevier Inc.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硕士论文字数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