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户外军品娱乐怎么不能注册

查看: 4160|回复: 5
[走遍中国]
龙币2341 个威望165 点龙元0 个在线时间157 小时注册时间主题精华42积分17335博文
本帖最后由 我没ID 于
14:01 编辑
星星点点的路遥装扮了我的旅程,我把纷呈的地图铺在了天上,那一弯月牙便这样照进了我的梦乡,我要说的是千年的镇江,那一缕沉香。
背景音乐便是这首沉香,取刚播完的连续剧&血色沉香&,讲的是民国时期镇江一家百年老字号“恒江”醋坊,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的家族的浮沉和人生的命运。片子没怎么看,只记住了这首歌,只听第一句就喜欢了‘风 , 吹不弯的月光’,立时勾起如风的往事。
‘漂泊在 哪一座异乡?’竟是我曾经到访过的镇江,这样一座我心仪的异乡。这里是我行程的第二站,是我刻意要造访的地方,可能大部分人不会太在意,很容易被忽略,可是我偏就喜欢这样的小地方,人少,也不张扬,有古风,有原来的味道,更因为这里其实沉淀着那样多迷人的故事。
风&&吹不弯的月光
漂泊在 哪一座异乡
雨&&淋不透的纸张
镶嵌在 哪一页话惆怅
望不尽 何止是山河摔碎的感伤
是谁用一坛浓淡&&酿一世沉香&&
我 用眷恋 去感慨&&几段从前
你 残留下 的回忆&&曲折蜿蜒
若 冷风起 繁华尽 只恨那烽火无边
散落的往事 化作了 云烟
我 用眷恋 去感慨&&几段从前
你 残留下 的回忆&&曲折蜿蜒
若 爱已枯 人已疏 只怨那春色太浅
寂寞风雨狂 断送了 缠绵
风&&吹不弯的月光
染黄了 你多少个梦乡
雨&&淋不透的纸张
因你又添&&一缕秋凉
----------------------------------
其实早想记录下我漫天的行走,只是懒,只是没有再想起,再被触动,直到这首歌响起,那迷茫,那惆怅,那浓浓的往事,黏稠的岁月,如歌般的行走,一直在路上。
& &&&偏巧这几天一个同样爱行走的朋友短信电话联络到我,两年没联络,突然想起了我,而我们就是在这里遇到的,镇江,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婺源长沙一带流窜,我笑,他还是老样子,大半年都在外边飘荡,属于资深驴友,去过很多的地方,岁数比我大,仍然活力不减。
& &&&那年我们在客栈谈得畅快淋漓,彼此说着各自的游历,感慨,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我赞叹他独闯墨脱的壮举,他欣赏我三峡古栈道上峭壁的卓绝。可各自又觉得自己的那段没什么,不够对方精彩,又都懊悔不已,因为已经没有了尝试的机会,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修了公路,当初的三峡已被水淹。我们相视而笑,继而大笑,都为曾经沧海,而如今偏安这样一座小城而有说不出慨叹。因为这里太安逸了,太不为人知了,太不大众了,可我们同时选择了这里,偏巧在同一个客栈,而且选择的清冷的季节,我们强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低调的选择慵懒和随意,在镇江的小客栈,我们谈了一个晚上,后来他又招呼了一个当地的朋友。记得很清楚,胖胖的,戴着头盔,很憨厚,有点象以前我们一起办公司的一个朋友,所以相见没有陌生感。因为同是驴友,且都是男性,相谈甚欢。
& && & 谈得什么忘记了,只是记得激烈争论的是黄山走那个门方能顺利逃票,哈哈,看看这些所谓资深驴友都喜欢议论什么。可当时确实热火朝天,我拿出了近百页的攻略,查看打印出的地图,一个人上网拼命的找GPS点,另一个则诉说亲历的经验。我们都有自己的经验,所以很难说服一方。最后怎么收场也忘了。要不是近日他的一通电话,我真难以回忆起来这么说细节。他说打电话,是因为想起那次镇江,还想再去一次,哈哈真行,可是最近看到新闻,说镇江也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准备工程设施上马,打造文化名片。我立时心有戚戚焉,其实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出行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丽江就是一个例子,一开发就商业,一商业就变味,文化风俗全变得金钱味道,那还是我们的曾经要看的地方吗。可话又说回来,旅游对于偏远地区绝对是一项改善生活的最便利途径。我们看过太多的贫穷,也希望他们能走上致富的道路,所以两难。
一下子回想了这么多,闸门一打开就收不住,唉,谁让我寄托了那么多的情感在上面,花了那么多的时间。
龙币7462 个威望146 点龙元0 个在线时间877 小时注册时间主题精华83积分45685博文
写的真是详细啦
龙币4285 个威望23 点龙元0 个在线时间391 小时注册时间主题精华13积分15245博文
金牌会员, 积分 152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55 积分
楼主浮想联翩啊。
龙币2341 个威望165 点龙元0 个在线时间157 小时注册时间主题精华42积分17335博文
这些还只是刚开始,镇江的浓淡远不是一笔可以勾勒的完的,等我慢慢把散落的往事勾连。
太喜欢这首歌的曲调和韵味,那么我们就按这一缕沉香,去追寻久久的,久久的窖酿,山河零碎的感伤,几段从前,一丛过往,往事何以又如烟~~~~~~~~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迷恋,旅行对我就是沉浸,深度到不能再深度,然后带着满满的眷恋和感伤,离开,曲折而蜿蜒,只留岁月静静的流淌。
镇江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只是一瓶醋,酸酸的,有点香。就是这一点香沉积了这么久,才让记忆的余味绕梁,绵绵无尽,悠远漫长。
“唐诗三百首”有两首描写行旅可客家愁的诗,一首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另一首则为晚唐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据说诗人张祜夜宿小山楼,面对斜月、夜潮、两三星火,心绪万千,感到十分的萧疏、清冷,加之自己是行旅客居,愁绪就更加的浓了。小山楼因此而盛名。
镇江香醋,我的遇见。(略)
这里我们采取倒叙的手法,从最近的民国说起,再近就得说醋了。
第一篇:民国往事-镇江传奇& &&&抽离,蚕丝剥茧,云烟。
一家酒店,一桩婚恋。
我们先把政治放在一边,只是细细体会人世的风月无边,历史的深深沉淀。
蒋介石宋美龄在这里有一段沉香
时间:1927
地点:江中饭店
人物:蒋介石 宋美龄
〔镇江焦山:蒋介石宋美龄成就传世奇缘之地〕
& && &焦山,扬子江心的一座小岛,原名樵山。东汉末年陕中高士焦光曾隐居于此,后人为纪念焦光而改称此山为焦山。又因绿波环抱,林木葱郁,宛然碧玉浮江,被称作“浮玉山”。
焦山位于长江之中,来往必须乘船。山上有个大庙,和尚并不多。游人也不很多,环境非常幽静。
烽火岁月,我在镇江遇到了一场戏,下面马上开幕
场景回放:
1927年,继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内部分为西山会议派(上海派)、蒋介石派(南京派)和汪精卫派(武汉派)。三派都想独占“党国”大权。一时间,沪、宁、汉三派斗争不断。
与沪汉派相比,蒋介石的宁派在政治、军事上均无优势可言,内部又暗潮汹涌。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蒋介石妄图以军事上的胜利扭转政治上的被动。积心处虑的酝酿阶段,身心疲惫的蒋介石来到镇江,散心。萌发旧念,想起了宋美龄。
〔初相识〕:
蒋介石因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关系,早就认识宋美龄。
1922年12月初的一天,蒋介石应邀参加了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里举行的基督教晚会。
蒋介石本不是基督徒,参加这样的晚会纯属捧场,凑热闹,至多是开开眼界而已。就是在这个晚会上,蒋介石艳星高照,结识了宋美龄,并为之倾倒,不能自拔。蒋介石心生爱慕并有意将其追到手。此后但二人虽以兄妹相称,十分亲热,毕竟彼此没有透露相亲相爱的意思。
蒋介石的美女秘书
〔有意而往〕
1927年5月的一天,蒋介石亲笔写了一封信,派卫士队长宓熙专程到上海去找宋霭龄。当事人记载得很详细,至少可还原当时具体场景的历史。5月13日,宓熙交上蒋介石的亲笔信,宋霭龄含笑看信之后,高兴地说:“知道了!总司令约三妹在15日到焦山去玩,好吧!你就住在我这里,等到15号走罢!”5月14日下午,宓熙到北火车站,打算预购明天的车票,见着站长,说明来意。他问宓熙:“你是来接总司令的朋友去镇江的吗?”宓熙说:“是的。”他说:“不用买票了,我已经预备好一辆蒋总司令上次坐过的花车,挂到明天上午8点钟开往南京的特别快车的车头后面。”并笑容可掬地问:“你看好不好?”“当然好啦!”宓熙高兴地答道。随后就回来告知孔夫人,宋霭龄也很高兴。坐旁的宋美龄听了也嫣然一笑。这个嫣然一笑背后的文章〔幕后的推手-宋霭龄〕
5月15日7点半,宋霭龄、宋美龄和另外一位中年保姆,一同下楼,上了汽车。7点50分到达车站,一进站就望见那辆花车,站长来打招呼,一行人登上花车。宋霭龄一个人回去了。下午3时许,火车进入镇江车站,车站上有警察警戒。蒋介石已等候在站上,他不穿军装,换一套华贵笔挺的西装,戴一顶高级草帽,足登白皮鞋,精神奕奕,背后站一排卫士和公安局长俞子厚。站长站在月台上,指挥火车停下。正好花车停在蒋介石的面前,他即走上花车,同宋美龄见面。握手毕,他急忙把宋的手提包抢在自己手里。缓步下车,改乘一辆新式轿车开到江边,换乘小汽艇,直驶之前已经反复筹划的良地-焦山。
拍摄间隙,美女哈欠连天。
〔有备而来〕:蒋介石的九天追美经典案例
蒋介石主意已定,却犯了踌躇。情场毕竟不同于战场,如何布置战术战略,蒋介石以往案例乏善可陈。因为之前的三任都是平民,并不费周折,可宋美龄是何等人物,何等地位,自然不能硬来。如何博取女孩子芳心呢?雷厉风行的蒋介石又是如何展开这场轰轰烈烈震惊朝野的恋爱追逐呢?,蒋介石突然感到紧张起来,他想到一个人,陈布雷。关于陈布雷〔 这是蒋介石一生敬重信任的人,是个文人式样的军人。被称作文胆,蒋介石许多文章均出自他手。最后自杀身亡,蒋宋同时垂泪,伤痛不已。略〕
此时他是处理此类事情的最佳人选,于是虚心求教,询问第一次约会如何安排为好。
穿帮镜头,大吊臂,摄像,场景。其实在镇江根本不用搭景,摆点道具就能还原民国气息,这也是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正好遇见拍一部片子,记得是民国19XX,说的就是这段历史,正好我寻访到那家酒店,巧合的很,所以有这一情景再现式的叙述。
蒋低沉缓慢浓重口音问:“布雷,第一次约会的地点,是在南京好,还是到上海好?”
陈答:“敝人愚见,南京、上海皆不好。”
蒋不解:“这是为何?”
陈说:“蒋先生镇南京,召宋女士来见,有摆大丈夫架子之嫌;若蒋先生去上海见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
蒋介石点头,觉得有理,进一步求教:“那你说放在哪里适宜?”
“江苏省省会镇江市--按路程计算,蒋先生主动往上海走了100里,宋女士往南京追了200里。大丈夫的架子放下了,宋女士的主动热情又发挥出来了……”
“妙,妙,妙!”蒋介石拍着扶手称赞,面露笑容。
“蒋先生别急。明日敝人陪您先去镇江焦山看一看。可邀约宋女士后天直达焦山相会……”陈布雷心细如丝,考虑得相当缜密谨慎。
“怎么?如何约会,你还有具体计划安排?”蒋介石嘴上虽如此反问,心下还是赞许有加。
“不错。蒋先生不反对吧?”
“那还用说,求之不得。明日同车前往。”蒋介石迫不及待。
第二天,陈布雷陪蒋介石把焦山上的景点逛了个遍,把每个景点的来历、寓意及如何引申到爱情上,一一作了详细讲解。直听得蒋介石连连称是,心花怒放。
第三天,蒋介石早早来到焦山渡口迎候宋美龄。他站在“问度亭”上翘首眺望,果然看见宋美龄的专车准时来到。见宋美龄跨下车,蒋介石按陈布雷的计划,上前拱手道:“佛家普渡慈航。请问宋女士可愿登舟?”
宋美龄见蒋介石今日如此温文儒雅,顿生好感,笑道:“我虽不信佛而信基督,但两教同理,普渡众生。”边说边在蒋介石的搀扶下,轻盈地登上渡船。关于信仰上的差异,蒋介石是知道的,前文说了,蒋介石曾经参加过一次基督教的集会,他不排斥,虽然他一直笃信中国教义。
开局顺利,好兆头。下面就顺理成章了。宋美龄的态度给了蒋介石很大鼓舞,毕竟这次是意义明确的相会,彼此心照不宣,却又小心翼翼。
支开所有的人,蒋介石主动当上“导游”,带领宋美龄游玩一处处景点。
第四天,蒋介石一个人说,宋美龄只管听,不答话。两人游览“碑林”,蒋介石详细向宋美龄介绍历代书法大家的风格;游览“万佛塔”,详细介绍各尊佛像的来历……当然,这些都是从陈布雷那儿“现贩现卖”来的。宋美龄虽没有表态,但心里已觉得蒋介石蛮博学的。
第五天,蒋介石开始讨好宋美龄。两人走在“鹤桥”上,蒋先介绍“鹤”因何象征长寿,接着祝宋美龄“松鹤延年”。走进“百寿亭”中,他先介绍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之妙处,紧接着祝宋美龄“永寿永康”。听得宋美龄不由得笑了,嗔怪道:“大总裁如此奉承小女子,小女子如何担当得起呢?”惹得蒋介石“嘿嘿嘿”地憨笑……其实是不合时宜,蒋介石教条的奉承让宋美龄明显感觉不在自。我都想在旁边说一句,‘哥们,过了,这些都是给老头子的话’
第六天,宋美龄主动邀蒋介石登“观澜阁”。女人喜欢诗意苍远浪漫。蒋介石并不太懂这些,只是一味卖弄渊博。先连连摇头说:“无澜可观……无澜可观……”宋美龄顿觉奇怪:“既有‘观阑阁’,因何无‘澜’可观?”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陈布雷早有交代,应讲清前后两层意思。蒋介石这时却出了点小小的差错,把陈布雷两层意思的先后顺序颠倒了,脱口先说出后一层意思:“宋女士放心,纵有干难万险,只要有蒋某在,定能化难为易,化险为夷。”
宋美龄先是一愣,随后嗔怪道:
“你胡扯什么呀?这‘观澜阁’之‘澜’。是‘波澜’之‘澜’,怎么扯上‘千难万险’?”
蒋介石心一紧,知道自己弄错顺序,赶忙解嘲:“一样嘛,一样嘛……宋女士难道没看到山门口那四个大字‘海不扬波’?海都不扬波了,江上何来‘澜’呢?江上无‘澜’,蒋某更不怕‘难’噢。岂不是化难为易,易如反掌?”
宋美龄嗔骂:“你诡辩!”
第七天,宋美龄主动邀请蒋介石到山中“定慧寺”上香。蒋介石有点迟疑,因为陈布雷知道宋家信奉基督教,对佛教寺院不会有兴趣,故而未对蒋介石去定慧寺有所交待。现在宋美龄竟然提出这个要求,蒋介石担心自己进入寺院“一问三不知”,岂不“露馅”?对,他应该设法劝阻:“宋女士笃信基督教,蒋某也希望同宋女士同信仰。佛教寺院就不用去了吧?”
哪晓得宋美龄并不领情,她也有她的“孝心”,反问蒋介石:“蒋老夫人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吗?我们代她去上一柱香,岂不更好?”
原来宋美龄是想代未来的“婆母”上香,作为儿子的蒋介石还有何理由拒绝?吞吞吐吐道:“难得你……这份……心……”
宋美龄十分谦虚:“应该的,应该的……”
蒋宋二人让侍从买好香烛,一起进入寺院,按佛教的礼仪点烛、上香、磕头……一切都是那么真心诚意。走出寺院,宋美龄面对山门上“定慧寺”三个字,突然问蒋:“请问大总裁,能不能给小女子讲一讲这‘定慧’二字的涵义呀?”
蒋介石一下子愣在那里,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若说“不知”岂不太丢面子?确实,蒋介石并非平庸之辈,脑筋特别能“急转弯”。他急中生智,马上答道:“‘定’者,是蒋某决定之‘定’,‘慧’者,是宋女士慧眼之‘慧’--蒋某心中早已决定,借宋女士之‘慧’,为中华民国增辉。”
宋美龄大笑不止,嘴上还嗔骂:“贫嘴,贫嘴。”
第八天,蒋宋游览“郑板桥读书处”,蒋接着昨天“贫嘴”之骂辞故意引出话头:
“唉--惭愧,惭愧,蒋某半生戎马征战,耽误了多少学习读书的时间。后半生真想隐居于此,以郑板桥为楷模,好好读几年书。到那时,可免被宋女士骂‘贫嘴’喽……”
宋美龄会心地笑了。两人走到“郑板桥读书处”旁边的“别峰庵”门前时,宋指着庵门说:“大总裁隐居焦山读书,小女子愿在此庵带发修行,终生陪伴在大总裁身旁……”
蒋介石欣喜若狂,连问:“是吗?您不后悔吗?”
宋美龄坚定地回答:“永不后悔。”
第九天休息,蒋介石向宋美龄托出最后一桩心事:“不知宋老夫人对蒋某与宋女士之大事如何看待?”
宋美龄忍不住笑了,向蒋介石讲了“妈咪”的趣事--那天接到蒋介石的邀请电话后,宋美龄有点犹豫不决。宋老夫人主动发问:“蒋先生约你出去何处相见?”宋美龄如实答道:“镇江焦山……”宋老夫人略想想,突然欣喜地叫起来:“好--好风水--赶快去。”美龄不解:“妈咪,镇江焦山有什么好风水?”宋老夫人答道:“镇江古称‘京口’,‘金口玉言’嘛,蒋先生的婚姻承诺一定十分可靠。‘焦山’,如胶似漆,预示你们一辈子恩爱。岂不是好风水?”美龄忍不住反驳道:“妈咪,你弄镨啦,‘京口’不是‘金口玉言’之‘金口’,‘焦山’也不是‘如胶似漆’之‘胶’……”老夫人十分固执地挥挥手:“一样一样,快去。”
这故事逗得蒋介石开怀大笑,他没想到陈布雷选择镇江焦山还有这一层深意,对联姻之事彻底放了心。
饭店定终身
一晃就是十天,蒋、宋在焦山,每日早出晚归,游览这一带的名胜古迹。湖光山色之间蒋介石与宋美龄的镇江10日游也告一段落。每日里双飞双憩,形影不离,相互间情投意合,尽诉衷肠,那份甜蜜自不待说。
最后一天中午在一家有名馆子吃饭,席间定下海誓山盟,此时婚姻已成定局。这个饭店就是上文提到的江中饭店了。
我站在狭窄的马路上,审视这这座建筑,经人指点这是蒋宋定情场所,焦山只是过场。
关于这个饭店考证良久,多没记载。当初走到这里,看结构雕饰很华丽,但却没人居住,透着荒凉,诧异间询问,我听当地人指着这桩建筑说,那是蒋介石宋美龄订婚的地方。遂多端详一番。回来后多方查证,多没下落,多指上海,而上海是举办的婚礼,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婚前私定终身的地方。
最后走到近前仰拍,在法国梧桐的遮掩下,我看见了那缕沉香。
直到在台湾人BLOG上找到一份资料,以及关于镇江伯先路民国街改造计划稿件,才找出答案。以下是考证:
江南饭店旧址位于镇江伯先路 29 号,建于 1927 年。原为国民党政府苏、浙、皖邮政受理处处长屠家骅的公馆。四开间,中两间为四层,两侧三层,青砖叠砌,平瓦屋面,边门上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捷径”石门额一块。临街三楼设有挑式凉台,围以铁栏,为中西合璧建筑。楼后有花园。
这个最容易混淆,开始以为是这里,后推翻,从照片看是斑驳的红砖,而不是青砖。那么下面这个就该是了,可怎么也没想到,这个酒店以前是家诊所。
蒋怀仁诊所旧址 :位于伯先路 35 号。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建,为镇江最早的私人西医诊所。三层楼房,傍山而建,以红砖为主的砖、木、石混合结构,计 40 多间。楼中部突出门楼,皆雕有花柱头,显得富丽堂皇,室内颇重装饰,为仿欧洲古典建筑形式。据传,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来镇江时曾在此下塌。&&这个般配,就是这里了。至于当时蒋宋在这里怎么款款相对,脉脉含情,就无法推述了,自己想见吧。
注:以上考证为独家披露,情节参考多部人物传记,和相关描述文章,有所取舍和渲染。
龙币123 个威望0 点龙元0 个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60博文
注册会员, 积分 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40 积分
遭逼婚门成笑柄,名媛陆恩华的杯具
名媛陆恩华遭遇尴尬事件,一男子在中戏外向其求婚,场面混乱不堪。
龙币2341 个威望165 点龙元0 个在线时间157 小时注册时间主题精华42积分17335博文
民国的一幅历史画卷,还有许多刻画,看大家基本不感兴趣,不再贴了.继续旅程~~~~~~~
“唐诗三百首”有两首描写行旅可客家愁的诗,一首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个先放在这里,另起一篇.
而另一首则为晚唐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津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据说诗人张祜夜宿小山楼,面对斜月、夜潮、两三星火,心绪万千,感到十分的萧疏、清冷,加之自己是行旅客居,愁绪就更加的浓了。小山楼因此而盛名。我此行正是住在小山楼.
这里涉及三个地名,金陵津渡,小山楼,瓜洲,下面我分别记述这三个地方.
整理图片,待续~~~
版主身份奖
版主身份奖
Powered by Discuz! X2.5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色军刀户外用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