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想发表在专业的刊物上,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方面的知识,有这方面的公司可以帮忙的吗?

分析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表论文及发表期刊的语种分布
  1、引言
  众所周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美国科学家最多。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科学中心逐渐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那么,在此过渡过程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所发表的语种是否有相应的变化呢?迄今,尚未发现关于诺奖得主所及其载体的语言之研究的相关文献。尤其是,他们在获奖之前所发表论文及其载体的语言更值得研究。如果说,他们在获奖后,主流都会向他们敞开大门,则获奖前他们对所投稿期刊的语言之考虑,能够反映更多的信息。另外,目前英语科技期刊是全世界发表论文的主要载体。在非英语国家,用母语出版的科技期刊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我国甚至有人提出:在基础科学领域,只办英文科技期刊就可以了,不必办中文期刊。笔者则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即使非英语科技期刊的平均学术水平不如英语科技期刊高,但是,至少它们在培养、激励本国年轻科技人员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为此,本文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获奖前(即其科研事业起步期和成长期)发表的论文为分析对象,着重考察这些获奖者在其事业起步期和成长期(而不是功成名就期)撰写的在哪些国家办的哪种语言的期刊上。与此同时,也对这些论文的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试图为我国科研工作者的论文投稿方向(语言与期刊)提供参考,也希望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2、研究方法
  2.1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对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各自获奖之前的论文产出进行分析研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可信性以及可比性,我们以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科研产出的主要指标,以每位科学家的第一篇论文的发表时间为起点,以其获奖时间为终点,分别在Webofscience中进行检索。为避免科学家的重名问题,在数据清洗阶段,结合每位科学家的简历,根据他们所在的科研机构进行数据筛选,并将论文的学科范围限定为物理学。即,如果这些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其他学科发表了论文,本文不做分析。对于名字相对罕见、不易重名的科学家,则根据其个人简历所披露的信息进行数据筛选;对于名字使用相对较多的科学家则结合其简历、论文的有关字段以及其他网站介绍进行分析筛选。例如,1964年获奖的前苏联科学家AleksandrMikhailovichProkhorov的名字很少有重名,在分析时主要考虑其简历及诺贝尔网站对他学术生平的介绍即可;而1972年获奖的美国科学家JohnBardeen的名字有相对较多的重名,则根据其文章的有关字段结合其个人简历及各个网站对他的介绍进行综合分析与筛选。
  2.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第一,分别以科学家所在国家进行分类,统计特定时间段内各个获奖国家的科学家人数、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及论文语言的分布;第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所发表论文的期刊不同,本文统计分析了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发表在不同国家出版的期刊上的论文数,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最后,根据上述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2.3研究方法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其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6年未颁发物理学奖。部分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转移。本文主要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对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以及转移完成后科学家以不同语言发表的沦文进行分析,研究国际科技交流主导语言及期刊与科学家本民族语言及期刊对科学家的研究生涯的帮助与影响。
  3、结果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年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年、年、年、年。这样划分的理由是:①在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诺贝尔奖的颁发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其间,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不是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图书馆所购买的SCI数据仅覆盖1899年起发表的论文,对早期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文有可能收录不全,这样,详细分析早期的数据较困难;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与科技,世界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故以20年为一阶段,将其后的60年平均分为三个阶段。
  3.1德国和英国早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人数最多
  诺贝尔物理学奖总共颁给了186位在物理学领域有重大发现或发明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JohnBardeen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物理学奖),其中,年的获奖者是来自12个国家的53位物理学家,年是来自8个国家的37位科学家,年是来自l2个国家的47位科学家,年是来自8个国家或地区的50位科学家,各个国家的获奖人数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得奖人数呈现递增趋势,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增幅最大,而德国则相反,由二战前获奖人数11位降至年的2位,降幅最大。这是两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的后果,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不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科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使得大批犹太人科学家移民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在战后的20世纪50~60年代仅有3位物理科学家获奖,与之前的11位相比有很大的降幅,而从20世纪末迄今还没有一位英国物理科学家获奖。相比较而言,法国和荷兰的获奖人数虽然战后有所下降,但在跨世纪之际,获奖人数又有所增加。而日本在此方面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波动,获奖的物理学家人数比较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奖的科学家人数与之前获奖的总人数相同,可见,这30年来虽然日本经济发展有所减缓,但是科技发展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一部分原因是日本已成功完成了对源自科学先进国一流的科学传统的跨文化移植和重建工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富于创造活力的科学传统
  3.2各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的语言分布以德语和英语为主
  (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各国科学家所著论文的语言主要是英语、德语和法语(表2)。
  从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德国科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获得开始到战后,总共有11位德国科学家获此殊荣,而他们所著的455篇论文中有439篇所用语言为德语,所占比例达96.48%,仅有16篇论文使用英语写作。而美国和英国的获奖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中分别有90.08%和94.81%使用英语写作,其余的论文使用德语写作,所占比例很少。又如,印度获奖的物理学家总共有124篇论文,其中123篇是用英语写作完成,只有一篇是用德语写作,主要原因是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奥地利获奖的物理学家总共有206篇论文,其中使用德语写作的有180篇,用英语写作的有24篇,其余的2篇为法语所著,虽然它与德国使用的是同一种官方语言,但奥地利把英语作为本国的商用语言,故英文论文的比例要比德国稍高。
  (2)年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与年相比,多了俄语,因为这20年间有6位前苏联物理学家获奖。
  在年,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分布较年更为广泛,而德语所占的比例大幅降低。美国、英国与爱尔兰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自然是科技语言的主体,而德国科学家与之前相比,德语论文数已不到英语论文数的一半,德语作为主体科技语言的时代已被英语取而代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获奖者所发表的论文全部是用英语写作完成,而未用自己的母语。英国科学家所发表的232篇论文中有80篇是用德语写作发表的,而这80篇德语论文均为德国人马克斯&玻恩(MaxBorn)所著。这也与他所做的工作是德国和英国共同合作的有很大关系,但总体来说他用英语所著的论文要比德语的多,而且获奖成果的标志论文也是用英语所著。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科学家都有用自己的母语著文发表(日本除外)的,但是数量上都没有英文论文多,这也说明战后英语作为国际科技交流的媒介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年各国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与前一阶段基本一致,只有美国科学家的论文出现了西班牙语,经分析发现,这10篇用西班牙语写作的论文是198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曼温&史瓦兹(MelvinSchwartz)与西班牙学者合作完成的,大多数论文中曼温&史瓦兹都是以非第一作者的形式出现。
  获奖的各国科学家都倾向于用英语发表论文。随着美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英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科学家为了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需使用国际通用的交流语言。由于非英语国家科学家的母语在国外没有被广泛接受,他们与国外的科学家合作时首选语言是英语。例如,荷兰和El本的获奖科学家所有的论文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而没有使用本国的官方语言。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年日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位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都没有使用日语,而都是英语,即使论文发表的期刊是日本本国期刊时,这些期刊也是英语期刊,这部分内容将在下文做相关分析。
  (4)年,各国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较前20年更加集中。与前40年相同,他们在获奖之前发表的论文所用的语言绝大部分是英语。
  美国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除了用英语之外,还用到俄语、日语和法语:
  美国获奖科学家用英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经过对俄语的30篇论文和日语的3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用俄语发表的论文都是美籍俄罗斯人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Abrikosov)所著,用日语发表的论文是美籍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与其他作者合著完成的。
  与美国一样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加拿大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虽然只有155篇,但是全是用英语写作发表的:
  非英语国家科学家发表论文所用的语言也是英语居多,其中俄罗斯科学家发表的723篇论文中有497篇是用英语写的,用母语俄语所著的论文有224篇,仅仅为英语论文的一半左右,另外还有2篇论文是用捷克语所著;中国香港科学家高锟在获奖前仅仅发表了31篇论文,全部是用英语所著;法国科学家用法语所著的论文有28篇,而用英语所著的论文高达538篇;德国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所用到的语言有英语、德语和法语,其中有998篇是用英语写的,而用德语和法语写的论文分别为3篇和2篇;荷兰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有1篇是法语,10篇是用母语荷兰语所著,其余的56篇论文全是用英语所著;日本科学家总共有522篇论文,其中用母语El语所写的论文只有3篇,而用英语所写的论文有519篇。
  (5)从以上数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的使用量越来越多,而德语的使用量则越来越少,从年的472篇德语论文降到年的3篇,而最初的472篇论文中,除了德国科学家撰写的外,还包括其他国家获奖科学家的德语论文,而最近20年的3篇德语论文都是德国科学家写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英语和德语是科技交流语言中的主体,英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德语则恰恰相反,这也与战后世界科学中心完成转移的事实一致。MarcRothenberg在他的一本书TheHistoryofSciencetheUni~dStates:AnEncyclopedia中提到,二战后美国的科学逐渐发展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在大环境下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奖科学家,这样在美国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即科技越发达,科学家越多。英语最初以英国的官方语言在它的殖民地传播,由于战争将英语带向世界,而后美国的日益强大使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交流语言,其重要性超过了德语。
  3.3各国获奖科学家所发表论文的载体主要是本国期刊和美国期刊
  研究发现,在四个阶段都获奖的多数国家的科学家,在年这个时段中更倾向于将论文发表在自己本国的期刊上,而以后的阶段中则逐渐趋于将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尤其是美国期刊。
  美国科学家的论文发表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和意大利办的期刊上,年,有82.3%的论文是发表在美国期刊上,其中有l3篇是德语论文,11.3%的论文发表在英国期刊上,6.4%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办的德文期刊上;年,86%的论文发表在美国期刊上,其中只有3篇是德文,发表在法国和英国期刊上的论文各占4.4%,发在德国期刊的论文比例只有1.5%,而且其中多半都是英文论文;1970年以后,发表在美国期刊上的论文比例越来越高,其次是英国和荷兰。到年这个时段(表8),在美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是英文论文,而且在德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所使用的语言也全部是英语。另外,在年时段,Et本期刊上发表的71篇论文中有3篇日语论文是美籍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所著,根据论文发表的时间看,这3篇均是他早期在日本时所发表的,而到美国之后他写的论文全部用的是英语。在俄罗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是俄语论文的原因是,有位美籍俄罗斯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布里科索夫于去美国(1991年)之前在俄罗斯的期刊上共发表过30篇论文,全是用俄语写作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表8的&论文发表期刊的国家/地区&分布中出现了台湾,这是因为1996年阿布里科索夫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时发表了两篇论文,韩国在该表中出现的原因也是如此。
  在年这个阶段,德国获奖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德国和美国的期刊上,其中84.4%发表在德国期刊,而且语言全部为德语,13.4%发表在美国期刊,其中91.8%的论文是德文。然而,从1950年以后,本国科学家在德国期刊发表的论文数越来越少,而发表在美国期刊的比例越来越大,到年时段,德国的期刊比例仅为1.1%,而美国的期刊比例占到了67.4%,德国科学家发表的其余论文分布在荷兰、英国等国家的期刊上。
  年这近90年问,法国科学家发表论文主要以本国的期刊为主,语言也以母语为主,而到了年阶段则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科学家发表论文的主要期刊在美国,占41%,其次是荷兰,占35%,再次才是法国,占16%。同时,科技语言也转移到了英语上,在法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44%是英文,而在其他国家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则全是英文。
  日本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在年,科学家发表论文主要是以本国期刊为主,但是语言却只使用英语,其中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在获奖之前所写的42篇英文论文中有41篇发表在日本的期刊上,只有1篇发表在美国期刊上。1970年以后,日本科学家开始在美国和荷兰期刊上大量发表论文,到2009年为止,日本科学家在美国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已占到近45%,荷兰办的期刊占29%,而日本期刊仅为20%,不及荷兰的比例。
  与上述四个国家不同的是,荷兰科学家最初发表论文是依赖于国外的期刊,后来逐渐转变为以荷兰本国的期刊为主、国外期刊为辅的一种模式。而且,语言也由德语逐渐转变为以英语为主。由于爱思唯尔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技期刊出版商之一,而其总部在荷兰。因此,与其说&荷兰本国的期刊&,不如说是&爱思唯尔出版的期刊&更准确。
  只在前三个阶段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与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英国科学家发表论文一直以本国期刊为主,其他国家的期刊为辅,这与英国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以及该国的期刊在世界上影响力一直较强有很大关系。俄罗斯则是一直将美国期刊和本国期刊结合利用,在美国期刊上发表论文时选择英文写作,而在本国期刊上发表论文则选择两者结合,但俄语为主,英语次之。
  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爱尔兰的官方语言之一是英语,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在获奖之前发表的论文多数是在英国的期刊上(31篇),而在美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少(仅有5篇)。
  欧洲其他国家的获奖科学家起初利用最多的期刊是法国或德国办的,而语言也主要选择法语或德语,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兴起,美国的期刊成为这些国家科学家的主要选择对象,英语成为主要的科技论文发表语言,比如瑞士和瑞典的科学家在这方面最典型。
  亚洲的获奖国家或地区&&印度和中国香港的科学家在获奖之前所发表的论文全是英文,但所在期刊的分布有所不同。印度科学家所发表论文出现在英国和美国的期刊上,相对集中,而中国香港的物理科学家高锟的论文发表的期刊比较分散,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荷兰、德国和瑞典办的,其中美国和英国期刊上各有l0篇,法国期刊上有6篇,其余分散在日本、荷兰、德国和瑞典期刊上。
  本文搜集了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被SCI收录的论文,从语言和期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四个也许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取代了德语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工具,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论文语种的选择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显得尤其重要。我国是一个非英语大国,随着科技活动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为了传播自己的科学成果与思想,我国使用英语写作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但占总科研人数的比例仍然较低。因此,我国的科研人员有必要加强科技英文的写作能力,使自己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为国际同行所知。
  (2)本国的科技期刊对科学家的早期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上文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各国科学家在本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占多数。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为:各国获奖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多数集中在美国的期刊上,在本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有所减少。但总体来讲,本国的科技期刊对科学家的早期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与促进作用。科学家在本国做科研时,最初的选择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国的期刊上,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与国外科学家的合作13渐增多,因此,后来较多选择将论文发表于国外期刊上。
  (3)我国可以借鉴荷兰、13本等国的期刊发展经验,充分利用本国期刊的优势,结合英语的国际性,为我国的英文版期刊发展铺路。荷兰、日本虽然国土面积不算大,但却都是科技大国。虽然两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路线不同,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荷兰是一个科技出版大国,其出版的科技期刊多数为英语期刊,主要原因是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主要出版英语科技期刊。日本科技期刊的出版语种有日语、英语以及日英语混合,其选择依据主要是看该期刊所在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4)作者发表论文时,可采取英语与母语相结合的策略。多发表英文论文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论文的学术思想容易被外国学者获取。但若能在本国的科技期刊上尽快发表成果,则有利于争夺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任何科学计量学研究都需要以准确的数据集为基础,而本文作者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有如下因素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有偏差。第一,由于我们所能获取到的SCI数据最早从1899年开始,因此对20世纪早期获奖的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据也许采集得不全。例如,居里夫妇在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在1898年时已经发表关于发现放射性元素的文章,该文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第二,英国科学家J0hnl~ardeen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物理学奖,于是,我们研究&获奖前发表的论文&,只能以1972年作为统计截止13期。他与别人不同的是,1956年初次获奖可能使他在年的论文发表更容易,但我们无法消除这一影响第三,本文完全是基于数据的分析,未能综合考虑各国科技政策(包括科技出版政策)对科学家论文发表语言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老师)
相关论文推荐地球物理学客服中心
全国咨询电话:400-
发表:010-
编辑:010-
地球物理学本站介绍
中国论文资源库成立于1998年春。在两位清华教授的提议和大力支持下,三名致力于学术论文研究的博士,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创建了中国论文资源库。至今15年,中国论文资源库的专职和兼职团队已达400余人。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一个论文发表服务平台。以庞大的期刊库为依托,为用户提供论文发表期刊信息咨询服务。期刊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包括核心、SCI、国家级、省级等各个种类。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最受欢迎的论文发表与论文编辑服务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自1998年创建以来,注册用户量已突破263万人,并帮助近400多万人次顺利发表论文。15年来,中国论文资源库始终遵循热情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深受广大网民青睐,是目前国内论文行业,规模最大、服务人员最多的正规注册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登录中国论文资源库移动网站
免费电话:400-
咨询QQ:
投稿邮箱:
地球物理学论文发表提交
地球物理学论文发表说明
1. 如果您没有,还要评定职称,需要,请联系我们,或填写上面的表单,客服人员会及时处理;
2. 教授、博士等专业人员,专业的高品质把控;
3. 合作期刊,全国最全,与杂志社关系稳定,保证刊期。
地球物理学论文发表流程
1. 来电咨询 选择期刊:通过电话咨询,或填写上面表格,客服人员为您推荐论文发表期刊;
2. 确定发表 预付订金:如果您确定发表论文,请提交您的论文,并预付总款的50%作为订金,本站开始运作;
3. 收到录稿 付清余款:杂志社确定录用您的稿件,会发送录稿通知给您;收到录稿通知后,请您付清余款,以确保您的论文顺利出版;
4. 快递杂志 合作完成:收到您的余款后,给您快递杂志;收到杂志,合作完成。
地球物理学付款方式
&开户行:中国招商银行北京市分行
一卡通:90 4391
户 名:麻玉刚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
灵通卡:06
户 名:麻玉刚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
龙卡号:26
户 名:麻玉刚
&开户行:中国银行
长城卡:01
户 名:麻玉刚
&开户行:中国交通银行
太平洋:04
户 名:麻玉刚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
金穗卡:59
户 名:麻玉刚
&汇 款:邮政绿卡(储蓄卡)
卡 号:07
收款人:麻玉刚
支付宝支付:请来电索取
地球物理学相关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周刊:双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CN:11-2982/P
邮发代号:
当前位置:首页>>>>>>
地球物理学进展
期刊级别:&&&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3次
&  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基础信息:&  《地球物理学进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战略,评价地球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刊登有创新性或意义重大的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快报和其他文章。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之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英文投稿均可接受。&  本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是迅速、准确反映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刊物之一。面向从事地球物理、高空及大气科学等研究领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资源探查、环保、工程、国防等部门的广大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是从事地球物理和相邻学科研究的案头必备刊物之一。&  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固体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环境地球物理、简报。&  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期刊荣誉:&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Tags:联系人:张编辑 Email: QQ: 全国免费电话:400-
qikandata.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论文发表,投稿邮箱: QQ:4551416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在线投稿:
医学类论文指导
多角度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主能力
1 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出发
& &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固有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是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之一.孟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是哪位著名的学者或科学家,在研究项目、编写专著的时候都使用工具书.作为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只有生活中的一些固有的经验在脑海中,知识缺乏,如何能正确的解决问题,使用工具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掌握工具书或查找相关资料的使用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就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也无法了解,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法提高.而学生是否会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及掌握的程度.
& & 教师在教学教程中,要积极提倡学生运用工具书、培养学生积极去查找知识相关内容的主动性,工具书是学生学习和消化知识的良师益友,就本身而言,在阅读工具书或查找资料进行佐证的时候,便是一个绝好的学习过程,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是达不到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运用工具书,就等于掌握了一种解决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学生则可以通过工具书,举一反三,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学习的后续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变得更具有自信心.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工具书不仅包括一些专项辅导性的书本,还应包括我们的课本,笔记、已做的练习解题过程及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 & 初中物理课本引言中,&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体验科学探究&章节里面所提到的实验,都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会去找为什么?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去自己查找资料,可以通过书本、互联网都行,但必须是自己查出来的.这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有很多时候,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受固有经验影响会产生错误的方法或思想,教师应培养学生使用身边的工具书去解决这一问题,对方法和经验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佐证,从而正确解决疑问.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又能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影像加以巩固或纠正,使其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2 教师应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建立学术探讨气氛条件,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带着疑惑进入课堂,带着思考进人探究的过程.现今的教学在不停的强调探究,要探究什么?难道还有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值得探究的内容吗?要让学生学会探究,那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培根有句话:&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而探究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连问题都没有,怎会有探究的开始.学生在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对于一些新奇的现象都存在着兴趣,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支持学生讨论,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任何问题的提出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乐于参与,使之成为改进教学的一种重要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在光学中,我们讲到光的色散现象时,将一盘肥皂水用吸管吹成泡泡,在阳光下照射就会看到在泡泡的表面会五颜六色,那些颜色在泡泡弯曲的表面,看起来象是流动的彩虹.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的汽油滴落在地上的时候,也会看到油有像多彩花纹.这时学生在观察到这一个现象时脑海中肯定会有疑问:&这是光的反射还是折射呢?这是什么现象呢?&如果能鼓励学生提出,不仅能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折射知识,还能学到其他相关的物理知识.这种现象是肥皂泡因为受到地球重力影响,膜的厚度不均匀,而太阳光的自光是由不同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光在通过厚度不均匀的膜的时候因为折射率不一样所以分开来了,所以看起来像彩虹.地上的油渍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如此,而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简单地讲一下这是折射现象,那么学生肯定还是心中问题多多,半信半疑.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是让学生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 & 只有在实践和行动中,验证和解决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物理知识的正确性,在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体会成功的喜悦.
目前的物理教学,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误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学到某类知识时安排学生做实验,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回家去根据相关的要求做实验,通过这些就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这种动手的培养是被动的,只是比不做要好一些.
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靠学到什么时根据安排来进行动手操作,而应该立足平时,只要能有动手的机会就去做.
喜欢动手操作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尝试,这需要长期的、习以为常的过程培养.当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探究的态度、大胆的尝试的精神时,学生就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去积极大胆的操作,玩具坏了有胆拆、工具坏了有胆修,敢于&搞破坏&,也只有那样才能培养出有胆有识的学生,才敢于以实践的态度去求证知识的对错,我们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乖乖孩&,需要的是有&闯劲&、有创新开拓精神的领路人.
& &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比如在初中物理电学中,当讲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时,应该让学生多点时间做这个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提出要求:让学生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记录下来,并记下解决的办法.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对知识、对器械使用方法会进一步巩固,还能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注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记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应加以必要的引导,那么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将远远超过看定期做实验所学到的知识水平.
新课程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的能力,物理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这一能力在学科探究中的重要地位.动手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是科学探究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与动手,将会使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掌握更多的知讽作为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前或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应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举出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或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演示或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和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
& &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会动脑、会动手的学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不断去探索、求证,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探索.
我们的服务
职位晋升政策
Copyright &
徐州汉思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号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
思域期刊网隶属于徐州汉思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徐州泉山区王陵路118号余窑社区办公楼
电话:400-
★思域期刊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论文发表刊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