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几与沙发的距离的下面地插离墙距离

纯实木火烧石茶几现代中式多功能功夫茶几实木
&2245 - &2445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收藏到手机
该商品尚不支持在线交易,建议选购支持的商品。若您直接向卖家转账付款,可能存在资金风险。
暂无炫铺分类
公司名称:
广东君品誉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
陈春君 &电子商务部 总经理
电&&&&话:
传&&&&真: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慧聪网上看到的,谢谢!
请输入用于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
发送成功!
慧聪已向手机号码“”发送一条短信,请查收!由于使用人数较多,可能会有延迟,请耐心等待!
超过次数限制!
您也可以,让卖家主动找您!
超过次数限制!未登录用户仅可免费使用5次。您好,欢迎回来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供应商!
当前位置:
&日式简易玻璃茶几批发 双层结构的时尚简洁功夫茶几
日式简易玻璃茶几批发 双层结构的时尚简洁功夫茶几
订货量(个)
发 &货&期:不限
供货总量:0张(个)
最小起订量:
10张(个)
联系人:林春燕女士
经营模式:
中国 广东 东莞市 虎门镇太新路
主营产品:
供应信息分类
联系人:林春燕
职 位 :经理
地 址 :中国 广东 东莞市 虎门镇太新路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产品类别:茶几
品牌:念居
适用年龄段:成年
材质:板式
风格:简约
规格:900x600x400mm
型号:NJ906040
封边:l亮光漆四边精密处理油漆3道工序处理
油漆:颜色油漆采用高亮光的精细工序处理
可否折叠:可以
可否定做:可以
贸易属性:内贸
五金配件说明:2MM加粗钢材冲压喷涂桌脚连接固定
尺寸:900x600X400MM
日式简易玻璃茶几批发 双层结构的时尚简洁功夫茶几
&双层组合折叠彩色钢化玻璃茶几描述:信息与关怀INFO&CAREMore questions&speak to an advisorProduct code: NJ906040&NOW¥:299.00&详细信息DETAILS源于欧洲的简洁风格休闲舒适高品质钢化玻璃桌面处理工艺折叠设计方便存放和便携户外加大铁脚喷涂和包胶防滑处理桌边和桌角流线美学视觉美感四边和转角为圆型弧度不伤手出色和精湛工艺质感光滑细腻多种颜色满足个性化爱好选择超强承载力平稳性防滑性功能超长耐用时间和品质保证用户无放射性,无致癌物,低碳材料环保产品不含苯,铅,铬,砷等。关于产品ABOUT ME产品编号:NJ906040主要材料:E1级MDF环保密度板材料厚度:1.8 CM桌面处理:高亮光漆PU3道工艺流程+10MM钢化玻璃硬度系数:3H产品颜色:黑色&白色& 绿色 玫红色(具体颜色以实物为准)铁脚辅料:加大7 MM喷涂铁脚,包胶防滑处理,使用不会滑动桌面尺寸:长度90 CM x宽度60 CM x厚度1.8CM展开尺寸:40 CM (桌面距离地面的高度)折叠尺寸:10CM (铁脚折叠回来的厚度)载重极限:40 KG产品重量:6.0 KG使用群体:适合成人休闲学习,休闲喝茶,电脑冲浪等多种功能用途使用。使用场所:家庭客厅,户型面积比较有限的居家,户外聚会,等等包装要求:独立的双层纸箱包装,运输方便可单独邮寄产品优点:耐刮耐磨,高硬度,高光泽度,耐水性,明亮,华丽,防潮防水,耐用等等。茶几桌面:优质天然E1级环保实木(或中纤密度)板,加强密度,可以承载50KG的垂直重量,厚度18MM,表面高级钢琴漆处理或者贴实木的木纹图案,天然原木颜色和文理,自然木纹(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表面光滑,耐磨易清洁,四周为半圆型弧度不伤手,图案光滑面细腻,不会伤害你的手。五金桌脚:采用2MM厚钢板精制而成,其桌脚7MM承载力可以承载50KG重量,加厚的铁板经过高温烤漆处理,念居自行研发的金属加强桌脚,可以自由打开和折叠桌面来使用和存放。保证在使用时候的安全和平稳,给用户带来了真正的方便和轻松体验生活的乐趣!NJ8050休闲钢琴漆茶几优势&1:用途性&&&&&&&&&&&&&&&&&&&&&&&&&&&&&&&&&&2:差异化&· 小户居室,空间有限&&&&&&&&&&&&&&&&&&&&&&&&&&&&· 钢琴漆面,手感丰润&· 家庭室内,户外活动&&&&&&&&&&&&&&&&&&&&&&&&&&&· 高度亮光,工艺精细&· 折叠方便,不占空间&&&&&&&&&&&&&&&&&&&&&&&&&&&· 安全环保,耐刮耐热&· 收放自如,储存便利&&&&&&&&&&&&&&&&&&&&&&&&&&&· 四角修边,安全平稳&· 休闲学习,随心所欲&&&&&&&&&&&&&&&&&&&&&&&&&&&&· 多种颜色,个性体验&&3:特点化:&&&&&&&&&&&&&&&&&&&&&&&&&&&&&&&&4:性价比:&· 环保密度板厚度18mm&&&&&&&&&&&&&&&&&&&&&&&&&&&&欧洲风格,简约时尚&· 多种规格桌面尺寸适合各种用途&&&&&&&&&&&&&& &&&&&&颜色丰富,个性火爆&· 6道工艺,PE钢琴漆精细处理&&&&&&&&&&&&&&&&&&&&&&超级方便,超级便携&· 耐刮耐热,手感丰润,高度亮光&&&&&&&&&&&&&&&&&&&&用途广泛,使用平稳&· 7mm钢脚喷涂和防滑包胶工艺&&&&&&&&&&&&&&&&&&&高品质高品味高格调&· 垂直载重30公斤以上平稳不晃动&&&&&&&&&&&&&&&&&&&钢琴漆高亮光手工好&· 桌边和桌四角人性化转角安全设计&&&&&&&&&&&&&&&· 多种颜色自由选择满足个性化要求&· 折叠方便不占空间收放自如储存便利&&&&&
核心功能:
便携休闲实用,个性富有质感。
核心产品:
一:户外折叠便携家具&&二:居家个性小型家具
设计信念:
简洁简单,品质和创新行为风格,追求开放朴实和生活欢乐的内涵。
产品内涵:
设计采用西方理念,融入东方生活美学,利用尖端信息和科学制造技术创新产品,体现一种自信和力量,主宰不同个性的时尚内涵和思想。注重用户使用心情放松、愉悦,自身舒适感受的身心体验,设计上将会减少过度的形式感、冲击力和夸张的造型,让设计不着痕迹,无形之中让设计更加柔和,更尊重生活的同时也更尊重身心的感受。朝着简单朴素的方向发展,对身边一些简单的材料,经过智慧的组合后再设计,在朴素之中寻找到品质感,从而在生活气场上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轻松态度。
工厂简介:
念居家居,工厂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和东莞二个产区,占地2000平方米,核心生产团队80多人,具有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和生产制造,和机加工生产流程,是开发设计集生产于一体化的制造工厂和网络销售公司。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唯有对产品品质的保证,才会有企业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公司着重在四个方面深耕:
一:控制产品质量源头和加强工序管理力度。
二:建立全套检测设备确保产品品质数据化。
三:着力管理体系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接轨。
四:不断自主创新,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设计人才的培养。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法则,言行一致,恪守承诺,用良好的信誉赢得用户的信任,公司通过积极倡导,提高员工创新意识,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求得企业不断发展!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以“团结、创新、严谨、高效”的企业精神,“稳健理性、诚实守信、创造市场、互惠双赢”的经营理念,为客户、为员工、为企业、为社会而不断努力。
主营产品或服务:
主营行业:
经营模式:
注册资本:
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所在地:
中国 广东 东莞市 虎门镇太新路
企业类型:
中国 广东 东莞市 虎门镇太新路
东莞市晓天贸易有限公司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价格:¥286.00
免责声明:
本商铺内所展现的日式简易玻璃茶几批发 双层结构的时尚简洁功夫茶几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由商铺所属企业自行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中国供应商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地址:中国 广东 东莞市 虎门镇太新路&&
按拼音检索:
技术支持:该商品中,先到先得...价:?
商品评价:
送  至:
&&运费说明
该商品暂时售完,
服  务:
由发货并负责售后服务,国美提供保障监管。
选择版本:
购买数量:
延保服务:
温馨提示:
本商品为特例品,不支持使用蓝券和店铺券
点击参与以旧换新
已选择“红褐色”
“纯白蜡木茶台”
所选地区该商品暂时无货,欢迎选购其他类似商品。
向好友提出心愿
发个心愿给亲爱的TA吧,让TA来帮你实现。
手机购立省:?0
扫一扫&&享更多优惠
手机专享价:?0
距离活动结束还有0天0时0分
订单总金额满300元,支持信用卡分期付款:
支持信用卡分期银行如下
条件金额(元)
3%4%5%300-50000
3.18%4.18%6.49%100-50000
3.5%5%7.5%500-50000
2.1%4.2%8.4%500-50000
2.4%3.9%7.8%300-50000
0.9%1.5%3.5%500-50000
3.5%4.5%6.5%200-50000
分期流程:加入购物车去结算>提交订单>选择信用卡分期付款>完成支付
一旦该商品到货,我们会通过手机短信或邮件通知您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同时加入收藏夹
添加成功!
购买了此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您可以免费给TA发短信
*我的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已发送,请查收短信
*TA的手机号:
手机号码重复
给TA留言:
留言最多140个字
例如:我是Tina,我想要这款商品,你愿意送给我吗?
发送短信的内容包括:留言+您的手机号+商品标题+网址
打开手机微信客户端,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选择您要发送的朋友,TA就能看到您提出心愿的商品啦~~
短信已发送成功!
你可以继续 提出心愿
短信已发送失败!
你可以再试一次
更多发送愿望的方式:
微信扫一扫
成功复制到剪切板
在线支付时,订单金额超过网银支付额度,可使用(单笔支付最高可达3万)
店铺名称:
服务评分:4.5分
评分明细与行业对比
商品描述:4.50
发货速度:4.50
服务质量:4.50
<span class="live800 liveDetail"
merchant="1"
lim:company=""
lim:page="0"
lim:shopId=""
lim:shopName="%E7%88%B1%E5%B0%9A%E5%A6%AE%E7%A7%81%E6%97%97%E8%88%B0%E5%BA%97"
lim:offLineTip="客服暂时不在线"
lim:innerHtm="联系商家"
lim:checkLogin="true"
lim:params='provider'>
客服电话:5
所在地:广东&&佛山市
不满意此商品,。
爱尚妮私 全实木茶台 高档白蜡木桌椅 中式古典茶艺功夫茶几503(红褐色 纯白蜡木茶台)
商品名称:爱尚妮私 全实木茶台 高档白蜡木桌椅 中式古典茶艺功夫茶几503(红褐色 纯白蜡木茶台)
店铺名称:爱尚妮私旗舰店
品牌:爱尚妮私
风格:明清古典
材质:实木
主色系:红色系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宝贝名称】茶台椅【宝贝品牌】爱尚妮私【宝贝型号】503【包装后体积】&【产品整套】一桌四椅【订制周期】因家具为非一般产品,需物流运输(有现货的10天内发货,无现货的45天内发货)&【物流说明 】五包地区(运费由我司支付)非五包范围内:(一般需要顾客到当地市区物流点自提货物,运费先由买家垫付根据不同地区我司另补贴运费,具体补贴百分比详情咨询客服)【安装后尺寸】&椅尺寸:44*44*79cm &坐高33cm &桌尺寸:90*90*65cm& 家具测量有误差,控制在3CM左右【主 材 料】主要材料为欧洲丹麦白腊木+美涂士开放油漆+优质五金【相关工艺】欧洲丹麦白腊木经复古拉丝处理,纹理大气清晰,表面经12道工序 ,6层油漆【产品详情】(图片为100%实拍图,色差小但不保证没有,对颜色要求过严的客人慎拍!)【保养说明】白腊木家具的保养:不要在白腊木家具上堆压重物,或是尖锐物品,不要随便 用湿布擦拭或水洗,化学试剂、酒精等,以免损坏木质的纤维等. 用柔软的棉布盘搓一个星期也算是抛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脏了用微微湿润的棉布擦试几遍就好了.&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1,先进行维修处理。(质量保证延长到2年)
2,无法维修到95%进行补配件。
3,维修和配件都无法进行按照退款退货处理。
4,购买我公司国美商城所有家具,享受国家正规家具行业标准售后服务一年,终身有偿维护!
5,我们 所有销售商品正规厂家生产或者自己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如顾客去 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出来我们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我们愿意承担所有费用。
6,120天免费仓储,客人预先订货,享受120天的 免费仓库存放。
注意。订货以后不能退换货,不然我们将收30%的损失
【报价】查看
【评价】查看
国美在线商城服务承诺:
国美在线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国美在线商城自营商品自带机打发票,与商品一起寄送(部分商品,需在您收到货物之后,我司为您邮寄)。
凭质保证书及国美在线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
国美在线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保护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 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我要发表咨询
咨询类型:&
回复方式:&
咨询内容:&
如何尽快找到咨询答案:1、使用本页面左侧的搜索功能2、仔细查看我们的提示信息及帮助,一般都能找到答案
咨询内容在10-200个字符之间
同类其他品牌
对比栏(0)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送达时间段
上午达10:00——14:00
下午达14:00——18:00
夜间达18:00——22:00
下单时间送达时间
00:00—12:00当日20:00前
12:00—14:00当日22:00前
14:00—24:00次日14:00前
回复 summer:
回复 您还可以输入400字
28年专业品质
最国美 最实惠
心服务 新体验
我的浏览记录
扫描下载客户端
手机逛国美点击或扫描下载  八、九个人左右,想找个安静一点的地方,可以欣赏咱们中国的茶道表演,而且可以和功夫茶。  各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呀?!  希望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徐汇附近),价格也不要离谱的。谢谢!大家集思广益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no body?
  港汇广场“潮人轩”,晚饭后有工夫茶喝:)    潮州功夫茶网上路演(含视频):  /program/travelogue/710.shtml  不懂英文的不要看
  楼上的价格多少?
  缘:)
  工夫茶         
人类嗜茶,殆与酒同,以为饮料,几遍世界。原因茶含单蜜酸,具激刺性。能令人启边思虑,更有文人高士,借为风雅逸致,凡在应酬交际,一见面,即行献茶,在商业方面,亦较茶为重要之输出品,揆之事实,茶于人类生活,非但占重要性,以为饮料、已属特别,惟我潮人,独擅烹制,用茶良窳,争奢夺豪,酿成“工夫茶”三字。驰聘于域中,尤为特别中之特别。良辰清夜,危坐湛思,不无念及此杯中物,实具有特别之素质与气味在。  
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海内名茶,何处蔑有,潮人所嗜之茶几人均所能致,即潮州自产者,亦不过凤凰山茶,待诏山茶而已,与世无异,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  
潮地邻热带性,气候常温,长年需饮,以备蒸发,往昔民安物泰,土地肥美,世家巨族,野老诗人,好耽安逸,群以饮茶相夸尚,变本加厉,对于“茶质”“水”“火”“用具”“烹法”着着研求,用陶情悦性,消遣岁月,不情重资,购买杯碟,已含玩弄骨董性质,所以“工夫茶”之弛誉域中,因其多也,钱塘陈坤子厚,咏工夫茶诗云:“何人曾识赵州来(赵州和尚云一杯茶尚不易得),品到茶经有别裁,不咏炉仝诗七碗,金茎邑露只闻杯”  
爱将工夫茶构造条件罗列如下:  
我国产茶名区,有祁门、六安、宁州、双井、戈阳、龙井,太湖、武夷、安溪以及我潮之凤凰山,待诏山等。而茶之制法,则有红茶、绿茶、焙茶、青茶等。茶之品种,则有碧螺春、白毛猴、铁观音、莲子心、老鸟嘴、奇种、乌龙、龙井等。(潮人呼茶为茶米,以精良茶叶,紧束如米粒状,故云,今人已少有此语。)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制法则为绿茶焙茶,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评泉品水,陆羽早着骛先,潮人取水,已有所本,考之茶经,“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又云:“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洌,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会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真水无味。”(水乃二氢化氧,无色无味,实为水之本质,在茶水所谓良者,非真水矣。)甚且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雪水、敲冰之别。潮人嗜饮之家,得品泉之神髓,每有不惮数十里,诣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劳去。  
煮茶要件,水当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者,谓炭之有焰也,潮人煮茶,多用蛟只炭,以其坚硬之木,入窑窒烧,水脂燃尽,烟嗅无存,敲之有声,碎之莹黑,以之熟茶,斯为上乘。更有用榄核炭者,以乌榄刹肉去仁之核,入窑窒烧,逐尽烟气,俨若煤屑,以之烧茶,焰活火匀,更为特别。他若松炭、杂炭、柴、草、煤等,不足以入工夫茶之炉矣。  
云溪友议云:“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茶具讲究,自古已瞧此只系个人行为,高人逸士,每据为诗料,难言普遍,潮人所用茶具,大致相同,不过以家资有无,精粗有别而已。今将各饮家所常备之器皿列下:  
俗名冲罐,以江苏宜兴珠砂泥制者为佳,其制肇于金砂寺老僧。而潮人所最珍贵者,为孟臣、铁面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壶之样式,甚多新颖,即如壶腹款识,运刀刻字,亦在乐毅,黄路之间,人多宝贵之,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其大小之分,更以饮茶人数定之。爰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之别,其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若去盖浮水,不颇不侧,谓之水平,覆壶而口嘴提柄皆平(口嘴者,消嘴也),谓之三山齐。壶之色泽,有珠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间有银砂闪烁者,乃以钢砂和制之,珠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更为珍贵,价同拱壁,所谓砂土与黄金争价,即指此也,壶之款式,有小如桔子,大如蜜柑者,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又有六角、栗子、圆珠、莲子、冠桥等,式样精美,巧妙玲珑,饶育风趣。冲罐之外,茶所宜有之物,故不论列。       
资料来源:摘自《潮州乡音》   
  工夫茶话趣         
一,茶具独特首称奇  
《清朝野史大观》载:“中国讲究烹茶,以闽南之汀、泉、潭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的确,在潮州,最能表现风俗文化特色的,可以说是工夫茶了。而潮州工夫茶最能引起人们的第一印象的,则非茶具莫属了。  
工夫茶具造型独特,共包括火炉、水锅、茶壶、茶缸、茶杯等物,除茶杯为瓷制外,其余皆属陶器。潮人所说的“茶甑具”,一般则是专指茶壶、茶洗、茶杯三者组成的一套。泡茶的壶称“冲罐”,系用紫砂泥制成,因紫砂器通透性好,质地阴润,茶叶放久不易变馊,且易聚茶渣。茶洗俗称“茶船”,由上面盛放茶杯的盘和下面贮放洗杯水的洗二部分组成.那茶盘中间徽凹,缕挖个古钱状的孔,作为盘面的水流入洗中的通口,又起装饰作用。罐的造型有瓜状、八角、圆形等多种,一般以扁圆形的罐为多,俗谓“柿饼罐”,容量从一杯、二杯、三杯……到适应大场合的十八杯(从四杯起便没单数)。一般工夫茶具多采用三杯罐,三杯恰成一“品”字,因此又有“茶三酒四‘秃桃’(游玩)二”之说。一支小小的冲罐,便有肩、肚、口、足、耳、流、盖、钮等八个部分,不过最起码条件要口、耳与流嘴上部“三山平”。茶杯为瓷制,因此又有“玉令”之称,还有直口、反口的分别,为寒暑不同时令之用。红船红罐,缀上洁白如玉之瓷杯,泡上蜜色茶水,实则也是一种饮食之美感。  
潮州明代以前茶具如何,至令乏考。一般看法是其时以瓷瓯泡茶,由是本地将茶瓯酒盅并称。唐宋季泡茶以越瓯、建瓯为最,这又与潮人多是唐之后由江、浙、闽移人相吻合。据说现工夫茶冲罐,其造型来自宜兴。这样的小罐原本是用于添灯油或妇女盛化妆油用的,后来是官宦或经商者,发现它玲珑小巧,用来冲泡浓茶别具韵致,遂引入本地茶道,果然大受欢迎。经本地陶坊仿制创新,就此风行。因自清代至现在,人们总喜欢用一种底部钤有“孟臣”二字的小罐。惠孟臣系宜兴制壶名师,其活动年代约在明崇祯十六年到清康熙六十一年(年)。潮州茶具小罐之出现,实早于此。  
无疑,工夫茶具的确定,对工夫茶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也使工夫茶的名气更加扩大。这就难怪清代才子袁枚也说它“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橡,斟无一两(实则八两合现半大两——作者),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杯,怡情悦性。”  
二、红泥火炉“七步诗”  
冲茶煮水时,红泥火炉最好离茶甑具七步,让开水稍为降温(约90℃),不致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太远了,端至茶几上,水温已降;太近,木炭灰烬飞落桌面,扇火端水,又有碍饮者之进退。  
工夫茶冲法,又有诗曰: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即是提水壶向冲罐里冲水时要高,让水撞击茶叶,加速分解;提罐冲茶时,冲罐与茶杯的距离要低,以免溅成泡沫;第一冲冲水入罐时,由于茶叶的涩汁及其它成份,在茶叶面上生成一层水沫,这时要用罐盖斜抵罐口轻轻刮出,盖上后,再朝盖上淋一次开水,把粘附在罐口四周及罐身上的余沫及茶叶小微粒冲走;冲茶时,要靠手腕转动,在三个小杯上巡回冲出,使三个杯里的茶水高低相等,色泽浓淡平均,周而复始,往复进行,叫做“关公巡城”;冲到最后,剩下的一点一点筛出,也要一滴滴分别点到各杯上,是为“韩信点兵”,若冲水的茶水多少,浓淡不一,会有慢待客人之嫌。  
若用木炭煮水,水开后,往往不先冲入罐,而是先烫杯,这样既卫生又保温,这是因为怕水壶口粘有炭屑或烟气,如此才不致影响茶味。  
三、谦谦君子饮者风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的人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人先喝。若在座仅二、三人,冲茶者便端最后一杯,若是在座多人,那么他该喝的是第一轮最后一杯。在三杯茶中,先端那一杯也有讲究,饮者都要顺手势端旁边的一杯,最后一人才端起中间的。设若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之杯没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起中间那一杯,则会被认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但是对主人不敬,也是对在座的人不尊重的表现,即使你是在座者辈分最高年龄最大者,开初去端这一杯,人家没怎么样,但若一再如此,人们还会有“微辞”,正所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同时,你喝一杯后,还要先谦让在座之人每人都喝过一杯,再喝第二轮,当然,不知者不怪。对初至潮州,初次喝工夫茶的人,人们是不会因他不懂这么多的规矩而责怪他的,诚然,入乡随俗,先了解工夫茶道,“照章而饮”谦谦君子,更会使满座生欢。  
旧时,虽然潮州人饮茶成风,但茶甑具却没如此普及,除富人和行铺设此之外,乡村之中,各个角落多设于闲间。家中有男客,买一、二泡茶叶,延至闲间,既与邻里相识,而后饮茶神聊。这闹间又是弦乐、讲古、教拳之去处。如前所述,若你不知有拳师在场,冒昧先端走中间那杯茶,会被认为是寻衅之举。如拳师德高,赔个不是可了,若他逞横,则免不了有一番较量而真正有意与拳师过不去,也可以此为发端。  
当今,随着民众生活之提高,工夫茶具早巳进入千家万户及商场铺档、企事业机构。饮茶之间,或交流情况,联络感情,或天南地北摆龙门阵,或洽谈生意等等,无所不可,工夫茶具及潮州茶风,也早已随着潮人的足迹遍及五洲四海,成为海内外人士了解潮州儒雅醇朴民风之一个窗口。  
  四、名茶应数“凤凰枝”  
茶叶按照制作过程分为无发酵、半发酵、全发酵三大类,但这样的分法难以区分其它特点,所以,目前所言之茶叶分类,即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品质特征与外型差异,分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等六大类,至于碧螺春、大红袍、毛峰、猴魁等等,只是品名而非类型了。  
青茶是界于红茶、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潮州工夫茶所用茶叶属青茶类,其间,又有凤凰茶,武夷岩茶和乌龙茶三种。  
其实,凤凰茶也是一个总称,它泛指产于有粤东屋脊之称凤凰山区的各种茶叶,潮人品茶,对于茶叶的选择一向是十分严格的,前人西湖刻石诗中也有句:“白醉贪花乳(自注茶名)”,只可惜此茶是何形状,已经乏考,“高山云雾出名茶”。凤凰山同公认为茶树远祖的诞生地云贵高原一样,处于北回归线近侧,此地山峦层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亚热带之海洋性气候,使这里雨量充沛,林木丰茂,山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暑天,有时也会。“一日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凤凰茶之出名,确与此得天独厚之自然环境分不开,今之凤凰茶品类甚多,水仙、名花、奇兰、黄淡……各擅其胜,最出名当然要数产于乌岽山的“凤凰单丛”和石古坪乌龙茶了。但不论何种茶叶,只要出自凤凰,饮之,即有一种特殊韵味,此味道有称之为“蜜味”、“山气味”、“岩味”等等。别处所出,则无此味,深谙此道者,几乎不用入口,闻之即能辩别。
相传,宋朝以来,凤凰已成为贡品,《潮州府志》载:“凤凰山名茶待诏茶亦名贡茶”。至今凤凰茶树品种中,还有“宋种”一名,据说已有900多年之历史了,连宋帝昺从福建南逃广东,还饮过此种茶叶呢。目前,乌岽村还有一株600多年树龄的单丛茶,被称为“茶王”。  
五、石泉槐火试新茗  
旧时潮州工夫茶具上,常见刻划或书题此句,讲的煮茶的水和火了。的确,水是茶叶色、香、味的体现者,凡善饮者,莫不讲求于水。  
我国对煮茶用水之理论,有文字记载者,始于唐代,盖因唐以前煮茶多加佐料,茶叶本身之色、香、味,难以体现,故对水便未加注意。自唐代始饮茶已成是“单茶独料”,对水之要求也就越来越讲究了。陆羽、刘伯刍等人的茶叶著作中都讲到品水,并将他们所能饮到之水分了级别,于是便有“天下第一泉”……之称谓。唐元和间人张文新还集前人之成,写了《煮茶水记》,连那个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在其所写之《大观茶论》中也讲到用水而前人汲水、煮茶的故事,如陆羽之鉴别南零水等,也广为流传,但无论如何,水之从石罅中出者为上,却是比较一致的看法。  
潮州工夫茶冲罐甚小,所用水不多,因此对水讲究也就更严格了。饮工夫茶的潮州人,当然没有去汲中冷泉、惠山泉等茶圣们开列之名泉,纵有也只是官宦或羁旅其地时偶然为之,大众却万不能做到,倒是赵佶讲的实在:“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他把水质和水味都讲到了;苏东坡在《汲江水煮茶》诗中,也阐发了“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之理(《苕溪渔隐》对苏此诗之评)。其实,中华大地,无山不秀,无水不美,处处有名泉丽水可供煮茶,只是著者“足力”所不及,因而未能“品出味”来罢。  
在潮州,山人汲山泉煮茶,味甘美自不必说,在郡城集镇,挖井水或湖山间堵露泉筑井而汲,经茶客、高人品鉴后,也不乏筛选出来之名泉,一如开元寺内古井,西湖山之甘露井及诸泉等。清咸丰间人林大川著《西湖记》中,便屡见有鉴别泉水之句。日栖凤泉“取之不竭,甘芳宜茶”;曰处女泉“清冽甘芳,胜栖凤远甚”。有蒙泉“煮水不减”之奇,有“湖山石泉”园公邀饮之咏等等。其间,对“甘露井”之记述,更为耐人寻味,文曰:“井在庵前(指紫竹庵),名甘露,泉极清冽,取少许入口,挢舌一挠,圭角磷磷,诚为上品。凤城有抱卢仝癖者,先放竹筹于庵,水夫担水,执以为信,防欺也。余诗有‘不知陆羽如来此,品作人间第几泉’指此。”也有人将茶具用品置于特制小拒中,挑至泉边,邀二、三龙,临流品茶吟咏。  
现今,山居者汲泉自不用虑,而居城市高楼者,“汲泉哪得功夫”?加之茶风普及,故不少以自来水煮茶,其滑、洁度自不用疑,然由于氯化物消毒,多带气味,影响茶味与饮趣,故善饮者,往往把它置于陶瓷皿中,放于洁净处,不加盖静置过夜,既使所余杂质沉淀,又使氯化物气味逸出,再神泡。  
笔者不久前还曾遇见老者提簟住湖山汲水,因回家煮茶,始更知工夫茶处处皆应“下功夫”矣。  
  六、孟臣冲罐事迷离  
前文谈到“孟臣罐”系指明末清初制壶名家惠孟臣所制之小罐,其实,宜兴明代制壶名家时大彬、供春等,声名更著,而独孟臣之小罐适合潮州工夫茶之用,故潮州地域,孟臣之名比他人为大。引种小罐:因底部钤有“孟臣”二字之朱文小印而名。清人《海珠边琐》中记述:“潮州人饮之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孟臣壶以竹刀刻款,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精”。又云:“偶过随山馆,见一紫砂小壶,署‘鸿桷清玩金竹子’七字,知为胡大灵方遗物,可宝也。”既证当日茶风之盛,且饮者也多追求名家之作矣。  
其实,潮人孟臣罐制作,早已据工夫茶之需要加以“改造”了。远的不说,清代至民国初,小罐之集中生产地枫溪,孟臣罐为一家住当地井州寮(地名)之吴姓人家祖传技艺。它用手工在土轮车上精工制作,造型美观,釉面红润,光滑晶亮,罐口、出水口(壶嘴,术语称流)、罐耳上部,三点成一直线,倒扣时,口、嘴、耳顶,全部着地,平稳非常,俗谓“三山平”。由于拉制手艺谙熟,坯泥均匀,出水嘴和耳用流量相等,又安得合理,故无冶将它正面或倒壁着轻放于水面,都不会因重量失衡倾斜跑气而进水下沉。其罐底也同样钤“孟臣”小印。与他人之作相杂,熟行人一上手,好坏立判。吴氏名声大噪,人称其“吴孟臣”。其时茶客们也只知有吴孟臣,而不知有惠氏了。并且奇怪得很,阿公被人称“吴孟臣”,后来孙子也被称为“吴孟臣”,究竟哪一代获此称谓,竟被搞混了。但无论怎么说,“孟臣”已早在枫溪落户,并‘改姓”为吴。此一现象,一直流传至今。这正说明,枫溪人对孟臣罐的继承与创新了。  
在枫溪,还流传着一个老吴头卖冲罐的故事。  
据说,以前吴氏所作孟臣罐曾经卖到一支一个银元。而老吴头也怪,他一天只卖一支,如此高价,从不多卖。一次,一个外地人寻上门来,老吴头不在家,他老伴见有这样的好价钱,一下子卖给他二十支。那人喜不自胜,连忙往布袋里装。恰巧在这时候,老吴头回来了,见状,他不嗔不怒,不声不响地蹲下去,捡起冲罐,装模作样地稍看后,说:“这支废品”,“这支无用”,边说边一支支往地上摔……当那外地人愣过神来,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时,忙苦苦相求,请他不要再摔,多卖他几支,好说歹说,最后才破例,卖给他四、五支。那人走后,他老伴哭了起来,埋怨他到手的钱不收,情愿白白摔掉,嫁给他,凄惨一世。老吴朝她瞪眼大吼了一会,才把秘密告诉她。原来,他每卖出一支冲罐,就偷偷把一支沉到井底。日后,这些捞起来就是钱呀!这一故事,人们是作为述说老吴头的怪脾癖来讲的。其实,他这个人倒有点“经济头脑”,不但早已懂得物以稀为贵,而且明白将来成为“绝活”的价值。  
七、茶具演化话装饰  
潮州人既十分讲究饮工夫茶之法门,对茶具之美感也十分注重。茶具之造型与装饰,也是潮州陶瓷工艺美术的重要一支。  
考饮茶之历史,自唐代开始,已逐渐从酒食器中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器具。但持饮之器,仍以瓯、碗、盏之托,开始是为持饮之方便不烫手,但茶托之出现,已对茶具造型起了装饰作用,至于其它装饰,则多是色釉、结晶釉等。宋以后改煮茶为泡,泡法既从煮中演化,故仍将茶反投水中。至明清时代,才先往器具中放茶,而后冲水,此才是正式冲茶的开始。宋时重煮水之壹,一如因苏东坡而名的“东坡笠壶”等等。  
及至紫泥小罐等工夫茶具确定之后,潮人对冲罐之装饰已大有不同。其一为目前能见前人笔记中所述孟臣壶二只,皆用竹刀刻款,一行书一未注明书体,一盖内尚有“永林”篆书小印。竹刀刻款(即铭字)“须乘泥半干时,用竹刀刻就,然后上火……”枫溪“孟臣”小罐不事刻款,只在罐底中心部位钤一“孟臣”二字之正书小印,印笔划细如线,字极精美。而在茶洗上一层同质陶釉后,于外壁镌刻梅、兰等,以示古朴清雅。而茶杯却用瓷制,胎薄如纸,洁白晶莹,称为“玉令”,虽与其它器具红白对比,却协调悦目且易辨茶汤。  
清以后,各种形式的彩瓷在枫溪日益兴盛,瓷制工夫茶具又大多是氧化焰烧成(本地称大窑烧或普通瓷),故彩绘多釉下彩(俗谓大窑彩),主要装饰手法已突破了竹刀刻款的限制(蒋宝龄《墨林今话》:“……宜兴铭壶不能刻山水,虽摹古人画本亦不佳”),山水,花鸟,人物皆可入画,并多以写意面为主,寥寥数笔,生动传神,只有少数特制时,方请名师精心描画。彩绘画面之另一边,常配以有关饮茶诗句,如:“石泉槐火试新茗”,“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占六朝春”,“寒夜客来茶当酒”、“请试龙芽味若何”等,茶船盏(茶盘)上多雕一古钱或双古钱漏水孔,有的一旁还写着清心、清香等两三字,或绘一扇面状山水。“潮州八景”其时已入画,另一面便配郑兰枝“八景诗”。还原焰烧造的瓷茶具(称细瓷茶具),彩绘较易控制且颜色多种,故鲜艳工细,但多带“火气”,也有少许用粉彩、斗彩者,甚至有的连茶杯也加彩了。后来还有用花纸的。广东省博物馆藏一潮州工夫茶具,据专家介绍也为枫溪所产,其特别之处是茶船面只做半边盏,用两瓷条支在中间做柱状,有盖的半边放冲罐茶杯,无盖之半边露出洗杯水,围而饮之,仿佛有临池把盏之妙境,惜本地未能见到第二个。  
瓷茶具因洁白明净,因而倍受新辈茶客之欢迎,此对孟臣小罐却又是一个冲击,故以前有托有盖之茶盏便复起用,但已不是一人一盏之饮,而用以代替红泥小罐作冲茶用,本地名之盖瓯,并多施以彩绘。  
然而也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绘到茶具上去,因潮州工夫茶绝对不能忽略一个“品”宇。曾有人带一副自已精心彩绘的茶具到广州送一位老上级,此老也是个老茶客,喝工夫茶造脂极深,他看后说:“你的画画得很好,可惜画到茶具上两者都坏了。”及见他一头雾水时,又解释道:“茶,是斋品,你看,你画到茶船上的鱼好象使茶水染上腥味,未喝已发生心理作用,加上茶杯上画虾,端杯喝茶时,那虾好象直向嚏里游,虾须虾刺,令人觉得难受”。这人才恍然大悟。此一趣事,实也可窥见工夫茶讲究之斑。  
由于茶具中杯、船等要经常擦洗,釉上彩绘容易脱色,加上目前人们越来越讲究饮食器具釉面的含铅量,这种茶具装饰方法的毛病又显露出来。1982年,著名工艺师吴为明吸收唐代以来图案和潮州民间艺术特色,设计制作出精新幽雅之高档瓷釉下彩花纸和各式餐具、茶具,其高雅之工夫茶具已风行闽粤诸省及海内外凡有潮人到达之地,并被不少名茶产区作为商标,此又为茶具装饰之一大进步。  
八、漫谈茶瘾与茶醉  
饮茶也同吸烟喝酒一样,会成茶瘾。成瘾之人,多饮“早晚茶”,此“早晚茶”非一般定义,而是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夜里睡前得先有三几杯茶下肚,而后才有心思去做别的,否则,早间百事不思,夜里辗转难眠,喉头之中,如有千百蚂蚁爬行,似痒非痒,其状难禁,  
更有甚者,起床之前,必先有茶下肚,方思起茶瘾发作之情形来。我乡兆的岳父,是一山区茶农,嗜茶成瘾。一日,他到女婿家作客,留宿过夜,隔天,外孙请他起床吃饭,他只口中答应,睁开眼后又合上。又叫了几回,都如此。兆妻猛想起老父在家时,每天必先沏好三杯浓茶,捧到床前,而他撑身起坐后,一口气喝完了,才下床穿衣的,于是忙冲了三杯浓茶捧去,他一见就爬起来喝光。这回,起床第一件事就把女儿骂个狗血喷头……可见茶若成瘾,并非好事。  
友人邻居是一个老茶客,一次外出两天回来,家人告诉他,猪病了,每天叫唤讨食,但一闻猪菜就跑开,请
  了兽医看不出什么病,打了几针还不见转,这位邻居又请来兽医,两人冲了一泡工夫茶后,就到猪牢察看。他象平时一样,把茶船里的茶水和茶粕顺手拿出倾倒到猪槽里,不想猪一闻,便过来,大口猛吃猪食。这邻居猛然悟到,此次外出,家中无人倒茶水给它,所以厌食而绝食。这饮茶成瘾的猪,玩得高明的兽医也束手无策。  
喝酒会醉,饮茶也同样会醉。得了茶醉实在不比酒醉轻松,茶醉多在肚之时,饮了过量的浓茶而引起的。据曾得茶醉的人介绍,茶醉之时,头昏耳鸣,浑身无力,胃中虽觉虚困,却又象有什么东西装在里面,从胃到喉中翻腾,想吐又吐不出来,严重的还会口角流沫,状甚不雅。而解茶醉之方法却又极为简单,只要喝一碗糖水,或喝一两匙熟油猪朥,过一会自会解除。所以有的肚子饿了,情难推却非得喝茶时,先喝一碗糖水或嚼几粒糖丸,一般可保无虞。
十多年前,某山区有一个偷摘茶叶被抓,说他因嗜于饮茶才偷,那大队之人听罢,并不打他,而是起火冲茶,一泡又一泡地令他喝下,声言不就打,那人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苦苦哀求说愿意挨打也不敢再喝了。可见老茶客对茶醉也谈之色变。
某深山小村,有人病了,叫人为他煎药,煎药之人把一包老茶叶误为中药,就照医嘱“二碗八分”后让他喝下,病人喝后大发作,忙请赤脚医生,医生没法,忙乘夜叫往山下送。医生怕他半路“茶性”发作,绞断肠之类,决定给灌糖或朥之类的东西,但那时生活困苦,深山老林里谁家有现成的东西呀,聪明的医生只好杀了一条狗,先取狗朥炸了给他灌下,终于救了他一命。   
九、爱屋及乌话茶癣  
饮茶有茶瘾与茶醉,嗜茶者也有癖。唐时卢仝嗜茶,故潮州人称嗜茶者为“有卢仝癖”,有茶癖者除本身喜欢善饮外,往往有好茶,便提壶相呼,品饮之后,听听人们的品语赞言,洋洋而得其乐。  
有一则“外甥借钱”的故事,颇具玩味,说的是:有一人家贫,想向母舅借钱,至舅家,他母舅冲茶请他,见他喝了两杯,他母舅问:“怎么样?”“急于赶路,到这里喉干口渴,正好。”他实实在在地答道,他母舅闻言,立即把茶具收拢,他见不再冲了,也就将要来借钱之意对母舅说,谁知母舅立即变脸说:“无钱!”以后尽管他怎么说,母舅都紧绷着脸,一言不发,他讨个没趣,只好告辞。  
他不明白平时也算疼爱他的母舅为何一反常态,一路上怏怏不乐,来到渡头,他猛然想起什么,掉转头,赶到母舅家,一进门,就急急地问:“舅刚才你的茶粕倒掉了没有?”“什么事?”他舅还是没好气,“你那茶真是太好了,我只喝了两杯,到渡头喉咙还又甘又香,想回来再喝两杯。” “你这小子,刚才如果这样说,早带着钱。回到了家!”他母舅笑了,拿出他想借的钱,重新放在茶几上。
你道为何?原来他一路寻思,至渡口见有人在喝茶叫好,想起舅父的茶癖,触动心窍,就赶回去,如此这般,果然奏效。  
有茶癖者另一个特点是十分宝爱好茶具,若见到造型新奇、装饰美观之茶具或配套用具,必悉心把玩。一次,潮州某地举办一个茶具展览,展品都由老茶客们拿出自家最得意之物来互相观摹,其中,有一支拳头大的椰子壳水笘,吸引了很多人,展览结束,便有人找他商量换取这支水管的事。原来,自陆羽《茶经》以后,关于饮茶的著作,都把舀水的瓤列为“茶具二十四事”之一。后人在实践中都认为椰瓢最好,但水笘宜小不宜大,小,才能伸入贮水陶瓷钵(瓶)中。但椰壳小则椰未熟,水笘质地显稚嫩,因此称心之椰笘难觅。此展品系一生长畸形的椰子,至成熟才拳头大小,确是千载难逢,难怪有这么多人垂青。“爱屋及乌”用采形容有茶癖者,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  
十、老茶、蜜茶与茶渣  
潮州人有不少人藏有老茶。老茶的藏法是:选用好茶,放于干净陶罐中,然后密封罐口,埋于大灶火坑之地下。因为一般民房中,此处为最干燥之地,防止万一漏气使茶霉坏,若干年后取用。此时,茶变成褐红色,茶叶一触动,即变成粉末状,茶汤也红褐如血。老茶主要作用是退心火和去积滞,已在药用而不是品饮了。一般用量都不宜多,也不能一时饮太多茶水,所以还是用工夫茶具冲泡而不是用药锅煮。
蜜茶,是取乌龙茶等条索较紧的好茶叶,和蜜一起放于干净无杂味的锅中,加热至沸,冷却后,取置瓶中(有色玻璃器皿也可)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照热焙之处,数天后加热之火性退了即可用,置久更佳。蜜茶主要是益牌补中退喉火,如熬夜咽喉痛,声嘶等。其使用方法有二,一是如冲工夫茶般冲服;一是取出少许,口含,使蜜、茶缓慢溶解释出。后一种方法适于熬夜时,边工作边含用,不用浪费时间或放开手头工作。  
紫泥小罐用久了,它的内壁就慢缓出现一些积垢,这积垢就叫茶渣。冲罐要积上能看得起眼的茶渣并非易事,它是一次次冲泡工夫茶的积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艰苦的积累。总之,积渣也得下“工夫”。这种艰苦一是小罐要经常冲茶,二是每次冲后,用细心保养,特别是在初期,更要为这种“原始积累”创造条件。一般是每次冲后茶粕不要立即倒出来,在把残余水滴沥尽后即搁置起来,下次冲茶前才去掉,如此往复,容易积渣。茶渣积至一定厚度,虽不用再如此,但却要注意保持罐内的轻度湿润,以免造成开裂容易脱落。  
潮州人为何对冲罐内茶渣如此重视?原来茶渣有若干用处。一些人茶瘾来了,如一时找不到茶,临时办法是用开水冲入有渣之罐中,过一小会冲出,也可嚼出茶味。此无茶之饮,可应一时之需。还有一种肚痛病,挖出一点老茶渣吃下去,可暂时救急一下。因此对有茶渣之冲罐,人们视若宝贝,用盆、银、锡、铁丝包在外加以保护,有的人现为孤家寡人之物,只有自已操罐,不让别人拿罐。一些财主乡绅或乡里老辈,宁可“屈尊”冲给后辈或来访者喝,也不令佣人或别的其他人(包括来访者自认辈分小要动手)碰它一下,更不能说洗。潮州有句俗话:“假力洗茶渣”,就源出于此。  
  十一、工夫茶文化漫议  
人们在对饮工夫茶的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感受、联想、记述、咏叹和由饮茶派生的人物、事件、传说、轶事,伴随社会发展的再创造等等,都应属于工夫茶文化的范畴。  
工夫茶与其它文化现象一样,也包括着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工夫茶文化的内涵主要有:  
茶具的欣赏——包括茶具之造型与装饰的演化历史,任何人对潮州工夫茶的著述和描绘,几乎莫不由此而始。  
茶叶的选择和冲法的讲究——美食与感想。  
饮茶的法门——潮州敦朴的民俗与古风,礼让美德之流露。  
人在饮茶中的表现——人的气质与素养。品茶者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茶的色香味的鉴别,而且还有对茶具的鉴别(包括年代、出处、演化、造型、装饰、制作),还有表现出来的风度、涵养、饮茶后的品评、议论、吟咏等等。  
工夫茶文化的外延涉及面极广,权择要而谈:  
茶与烟酒和诗之关系——民间谓嗜烟者为烟鬼,嗜酒者为酒徒,而对嗜茶者优厚有加,称茶客,老茶客。这是因为饮工夫茶儒雅且因此而误事者少也。饮酒吸烟,中途常见送上一两杯茶。茶,对其起缓冲作用,且具醒酒、消吸烟造成的口臭之功效。潮人尚有茶能解毒说法(合“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饮茶赋诗,也是韵事,如《西湖记&#183;老君岩》中,有秋溪渔渔隐衍虞题联:“托钵僧回,碎剪湖云铺破衲;听经客至,闻敲石火煮新茶”,便是绝好联句。  
茶与生活——潮人真如乾隆所语,不可一日无茶。潮人平日待客,第一件事便是茶。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日,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跪茶”之礼。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茶文化在其它方面的渗透、延伸——潮州俗语中把办错事,帮倒忙或吃力不讨好叫“假力(勤)洗茶渣”;把没出息或办事效果不佳叫做“无茶色”;大家不要再三推辞某件事说“茶无三推(音读“胎”);戏谑牙齿生垢的“老茶脚”……工夫茶文化成了潮州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工夫茶功能还延展到人们常在品工夫茶的同时洽谈业务,商讨、筹划经济活动,这在茶几上做生意,不会象酒一样有意无意的使人糊涂,反会使人清醒,有人认为这是工夫茶文化的没落,本人认为这在某方面是一种进步。究其实,这种在茶几上做生意,过去的行铺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有象现在这样普遍罢了。  
的确,工夫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体系之形成与发展、历史与现状还有待于人们去不断地挖掘、认识与研究。     
资料来源:摘自《潮州乡音》 阿梁   
  工夫茶趣闻二则         
一、开水冲空罐  
某君有一祖传几代的孟臣罐。罐内茶渣甚厚。罐中心只乘下一个指头大的空隙。每次下茶,只需几十片茶叶便成佳饮,余味无穷。邻人多喜前往品味。他特意在茶罐外壁镶了一层厚锡,以起保护作用。  
寒署易节,某君经济拮据,甚至无钱买茶下罐,就干脆用开水冲空罐,其老牌茶味犹在。抚心自慰,不也乐乎!  
二、好茶——哙烧  
据传,从前,有一开茶店者,为了招引顾客,特意在柜台上设一套工夫茶具,经常泡茶,旨在让顾客先品尝而后购货。  
有一次,数九天,寒气逼人,有一路人,文士模样,衣衫单薄,寒颤颤的。他踱到柜面前,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卖茶的加冠又再加冠。路人一连引了数杯。卖茶的喜形于色,以为是阔气的主顾。问:“先生,此茶如何?”答:“好!好茶。”又问:“先生,好在哪里?”又答:“哙烧!”       
资料来源:摘自《潮州乡音》风情篇 许业煌
  工夫茶四题         
一盖、一盏、一托的三合一式茶具,称为盖瓯。它别致美观,又非常实用,与小茶杯、茶洗配套,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潮州工夫茶具。  
盖瓯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的进程。  
隋唐以前,茶具与食具并无明确分野,饮茶用的是盂(即碗)。唐代以后,茶具才从食器中独立出来,茶盏起初仍称为“碗”,在诗文中才称为“瓯”如“红炉炊霜枝,越瓯斟井华”、“吴瓯湘子绿花新”(李群玉)、“白瓷瓯甚洁”(白居易)等等。因为越州(今浙江绍兴)古称东瓯,而据陆羽《茶经》所评定,茶盏以越州产者为最上品,故泛称为“瓯”。其形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即盏的口沿不卷边,盏脚呈浅弧形,既无盖,又无托。  
唐代宗宝应年间,成都府尹崔宁有一位爱喝茶的女儿,在端起盛满茶汤的茶盏时觉得很烫手,便用蜡做一个和盏底相吻合的蜡环托住茶盏。这位小姑娘的即兴发明得到崔宁的赞赏,遂叫漆工仿样制作,从此,这种一盏一托的茶盏便流行于世,“人们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唐&#183;李匡义《资暇集》)  
唐宋的盏托有瓷制的,也有漆制。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茶肆”条记载当日杭州市面茶店中,便有“瓷盏漆托供卖”的描写。瓷制品中有的还把盏,托连在一起,如元&#183;冯道真墓出土的壁画“童子侍茶图”中,茶桌上一叠三个摞在一起的,就是这种联体的盏托。  
明代以后,瀹茶取代了唐宋以来的煎茶和点茶。与此相适应,加盖的茶盏——盖瓯便开始出现,由于它在防尘、保温、提高茶叶风味等方面有很多优越之处,而且一手托盏,一手持盏轻拂茶面上漂浮叶片的姿态,显得从容不迫,雍容大度,能使品茶雅趣倍添,因而迅速流传于世,以至当今很多影视编导也为之倾倒,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盖瓯塞到古装片的人物手中,借以增添人物的风采。这种无论秦汉,不分晋唐的做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平心而论,就正宗工夫茶道来说,用盖瓯冲茶的效果的确不如冲罐,它之所以能够走俏,是因为在纳茶(尤其是对茶形较松散租放的凤凰大叶茶)、洒茶、洗涤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在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的今天,显得更实用方便,因而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不过,盖瓯毕竟还不能完全取代冲罐,只要时间、环境许可,茶君子们还是乐于采用冲罐。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冲罐与盖瓯并行不悖,比冀齐飞的局面将继续存在,称它们为工夫茶具中的双璧,恐非过誉之词。  
哈烧茶  
从前潮州有一则笑话,意在嘲笑不懂品茶的粗汉。说的是主人盛情以工夫茶待客,客人饮罢连声赞好,主问:好在哪里?客答:哙烧(够热)!主人好不扫兴。  
公正地说,这位茶客并不全是茶道中的外行人。“烧”,的确是品茶的第一要义,潮州有民谚曰:“头好皇帝个阿爸,二好烧茶嘴边哈”,北方也有俗语云:“人一走,茶就凉”,讲的都是一个“烧”宇,茶如不热,风味全失;凉茶待客,更是不热情、不礼貌的行为。因此,茶客说一声“哙烧”其实正道出了茶的妙处,虽然评价不太全面,主人也用不着为此而懊恼,有书为证:  
茶圣陆羽在《茶经&#183;五之饮》中说过,品茶须“趁热连饮之”,因为茶汤热时“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如待凉时才饮,则“精英随气而竭”,茶的芳香气味,都随热气散发净尽,那就毫无意趣了。  
宋代的点茶,也讲究一个热字。蔡襄《茶录》谓:“凡欲点茶,先须煟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盏唯热,则茶发立耐久”。清代震钧《茶说》说得更具体:“古人饮茶,煟盏令热,然后注之,此极有精意。盖盏热则茶难冷,难冷则色不变。茶之妙处,全在火候,煟盏者,所以保全此火候耳。茶盏宜小,宁饮毕再注,则不致冷”。  
显然,潮州工夫茶正是深谙唐宋以来饮茶艺术三味的品茶法。  
工夫茶壶、茶杯,是茶具家庭中的袖珍型成员。外地人乍见此物,莫不感到新奇,殊不知,工夫茶之妙,全故这些小玩意来发挥。茶具小巧,容量必有限,冲泡时便须多次轮回进行,这与震钧的“饮毕再注”说,正相符合。反复地淋罐、淋杯,即所谓“烧钟烫罐”,就是蔡襄要求做到的“煟盏令热”高冲,利于刮沫,也利于使沸水迅速透入罐内茶叶的里层。低筛,可避免筛茶时发出响声,激起泡沫,更主要的是能缩短茶流入杯的空间距离,防止热量无谓散失。所有这些,环环相扣,巧妙配合,其目的就是保持茶汤的滚热最大限度地显示茶的色、香、味,以免“精英随气而竭”,使品茶者得到最完美的享受。  
可以这样说,茶汤热,是品茶的首要条件,是茶香茶味发越的基础。翁辉东在《潮州茶经&#183;工夫茶》中说:“烧钟热罐,方能起香”。诚为经验之谈,热字当头,香在其中。愿您在茶事实践中,能对“哈烧茶”的民谚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冲工夫茶时,在茶壶纳茶停当,沸水冲点后,用壶盏轻轻刮去浮面白沫的过程,称为刮沫。因为浮沫被认为是茶中尘垢,杂质的混合物,即潮人戏称为“脚泄”的、不雅不韵,不宜入口的东西,因此必须弃去。  
工夫茶中的这一讲究,与唐宋人大异其趣,  
唐人尚煎茶,据陆羽《茶经》所述,其程序是:将茶炙干碾碎过筛使成茶末,按量投入釜内沸水中略搅,鼎面即浮出泡沫,称为“汤花”,水在继续沸腾,这时把一瓢在初沸时预先舀出的温开水徐徐注入釜中,缓和沸腾态势,以便培育更多的汤花。汤花分三种,细而轻“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的称为花;薄而密“若绿钱浮于水湄”的称沫;厚而绵且“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能隆出水面的叫做饽,也叫“隽永”,即味道最淳厚者,分茶入盏时,其妙处在于同时分汤花,而饮茶时则连汤带沫并将盏底的茶末一喝尽。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谓:“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悠喷鼻宿醒散”《尝茶》诗云:“照出霏霏满碗花”,就是对当时饮茶风尚的生动描述。  
宋代的点茶,在文人笔下虽然也称煎茶,实际上只是煎水。故苏辙《和子瞻煎茶》谓“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煎水时不再用敞口的釜,而用细颈的瓶。点茶的程序则是:先把茶末放盏中调成糊状,再以沸水冲之(略象当今冲藕粉)。冲水的同时还要用特制的类似小扫把的工具茶筅按一定的规范,旋转打击,拂动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高高的汤花。因此,要取得点茶的最佳效果,须调好膏,要有高明的冲水功夫,又能恰到好处地用茶筅进行“击拂”。衡量胜负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看盏面汤花的色泽,细匀程度和“咬盏”即紧贴盏沿不涣散的时间。而点罢饮用时,汤花也被当成精华,正如宋徽宗《大观茶论》所说的:“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虽多,不为过也”。
汤花,是煎瀹末茶时必有的产物。明代以后,饮茶习尚改为在盖碗中泡散条形茶,且泡前还有一道洗茶的手续,汤花几乎没有产生的机会,即有,非但不为茶客所重,甚至被视为不雅之物。  物质条件不同,饮茶时尚与审美情趣自然有别,这是时代发展使然,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强加褒贬  
  茶三酒四  
潮谚云:“茶三酒四得桃二”。(得桃,潮人口语,指游玩,此处暂用明宜德写本《刘希必金钗记》中用法)意思是说,饮茶、喝酒、游玩时,各以三人、四人、二人为宜。因为喝酒时多用四方桌,每人各据一面,最利于劝酒、猜拳、行令、吟诗之事,游玩特别是郊游时,人多了意见不易统一,两人结伴,既不孤单,又便于互相提携,并保持目标一致。至于品茗宜三人,讲究更多。  
首先是,工夫茶具多以一罐二盅或一罐三盅配套,盅多了,罐必相应加大,无异于改“小灶”为“大锅饭”,操作既不方便,工夫也要大打折扣。所以,冲泡时以一次三杯为限度,其次是,三人围坐,按习惯多用罐二盅,一轮茶冲罢,只有两人能品饮,一人轮空,于是座中人便彼此谦让,“请用”声不绝于耳,更能增强互敬的气氛,体现一派谦谦君子的风度。相反地,如果人手一杯,“定量供应”,谦和的气氛就大为逊色,茶数三,其实正是唐代饮茶风尚的传延。陆羽《茶经&#183;六之饮》谓:“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巳,其隽永补所阙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则”茶末(“则”是舀茶末兼作计量用的贝壳或金属匙),只煎三碗便鲜香浓郁,如煎五碗味道就较次。如果坐客六人以下(实际是指六人),可不计碗数,只按缺一人计算,另用“隽永”(即水初沸时先舀出的部分)来补所缺的人便可,这种五人行三碗,七人行五碗的习尚,正是潮州人讲究“茶三”的渊源。  
当然,由于古今饮茶法的不同,“茶三”的含义也有明显区别。但不论《茶经》要求的“一则三碗”,还是工夫茶的“一巡三杯”,其“阙一人”的宗旨还是相通的,那就是:在品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和、敬”之高尚境界,并获得“珍鲜馥烈”的最高享受。     
资料来源:摘自《潮州乡音》风情篇 曾楚楠
  潮汕工夫茶茶艺谚语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故有“某人无茶色”之说。  
“茶三酒四秃桃二”:  
本地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作者:一丘田
提交日期: 20:17:10
      想找个安静一点的地方  
希望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徐汇附近)        ==============================    地铁一号线衡山路站:唐韵茶坊~
  唐韵茶坊有功夫茶吗?据说那里老贵的。
  港汇广场“潮人轩”的消费是什么价位?
  还要谢谢楼上的热心人和热情的chaozhouness,想再多知道一点茶室的情况,谢谢!
  自己买套茶具好了,雪峰茶场很多分店的,而且也可以喝茶,20元/位。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发和茶几的距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