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的小王子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回顾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河南科技》1988年03期
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回顾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
【摘要】:正 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两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长期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制定新时期的科技工作方针提供了理论根据。此后,中央、国务院遵照邓小平同志的论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多次对科技工作进行重大部署:一九八二年党的十二大会议上,决定把科技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同年十月,赵紫阳同志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所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的这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两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长期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制定新时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沛霆;[J];科研管理;1980年02期
贺克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博力克;;[J];科学管理研究;1981年01期
于侃;;[J];科技管理研究;1981年03期
李昌;;[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1期
李昌;;[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3期
;[J];中国包装;1982年04期
段淑贞;[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3年05期
王贤玺,吴天林;[J];经济问题;1983年08期
王郁昭;[J];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喻良新;;[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覃芳;李立;;[A];辽宁省科技期刊编辑优秀论文集[C];1997年
;[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朱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张旗;;[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刘丹青;;[A];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论文集[C];1994年
顾仁根;;[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祁英;;[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王吝禄;;[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薇;[N];光明日报;2000年
;[N];河南日报;2000年
;[N];河南日报;2000年
贾西平;[N];人民日报;2000年
魏继昆;[N];光明日报;2001年
温家宝;[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殷志刚;[N];河北日报;2001年
本报评论员;[N];科技日报;200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秘书处
吴善超;[N];科学时报;2001年
朱镕基;[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斌;[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王鑫;[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焦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任新民;[D];云南大学;2000年
马长有;[D];四川大学;2005年
陈俊宏;[D];武汉大学;2004年
鞠健;[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刚;[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吴志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郭莉娜;[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杨寿军;[D];山东大学;2005年
陈志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杜世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韩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昱;[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慧;[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冯泽龙;[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欧阳自远:月球探测工程--中国航天事业第三个里程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欧阳自远:月球探测工程--中国航天事业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发展门户网 .cn  2008 年 04 月 29 日 
字号: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是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准确入轨并顺利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任务,标志了我国首次实施月球探测的成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欧阳自远院士和邹永廖研究员在《》上发表了题为“月球探测工程: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的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程的总体情况。绕月探测工程是为了实施我国“探”阶段发展计划的第一期月球探测,将研制和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CE-1),环绕月球运行一年,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科学探测,开展月球的地貌地形、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和月球空间环境的探测。工程将完成五项基本任务和四个科学目标,工程2004年立项,三年多来,工程历经了方案、初样、正样和发射实施四个阶段,在日,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的获取,标志着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然后,文章介绍了相关的技术突破。整个工程的研制与建设,攻克并突破了如下主要关键技术:总体集成技术,轨道设计技术,远距离测控与通信技术,火箭可靠性增长技术,飞行控制技术,环境适应技术以及月球科学探测、数据接收与处理技术。
最后文章展望了我国月球探测的未来。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带动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上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随着嫦娥一号卫星科学探测数据的不断获取、积累及其应用与研究,可望在以下的月球科学研究领域上取得可喜乃至突破的进展:1.全月面图像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2.月面物质成分探测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3.全月面月壤亮度温度探测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4.月球空间环境探测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5.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等重大月球科学理论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文章指出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也必将推动我国月球后续探测工程和深空探测的快速发展。目前,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也已纳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重大专项的规划发展。
文章总结到,随着我国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即“探”阶段任务的实施与完成,我国必将在载人登月探测工程乃至月球基地建设工程上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贡献。(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发展报告当前位置:
>>>探月工程圆满成功①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②是中国航天史上继..
探月工程圆满成功 ①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②是中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 ③反映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④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云南省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探月工程圆满成功①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②是中国航天史上继..”主要考查你对&&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1、背景和目的: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⑤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历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②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③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④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⑤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⑥1975年,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3、成功原因: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②自主创新,艰苦奋斗;③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④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4、作用: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两弹一星”决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中国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1、日,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在周恩来、聂荣臻同志亲自领导制定了我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2、日,我国在本土的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3、我国第一颗氢弹于日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祝贺的同时,重申我国的一贯立场:“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发现相似题
与“探月工程圆满成功①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②是中国航天史上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6486123877107926129293107897143926航天发展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7页1下载券9页免费9页免费19页免费72页免费56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90页免费37页5下载券15页1下载券50页免费56页免费
航天发展史|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5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
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 B&.青藏铁路的开通 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主要考查你对&&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1、背景和目的: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⑤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历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②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③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④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⑤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⑥1975年,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3、成功原因: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②自主创新,艰苦奋斗;③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④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4、作用: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两弹一星”决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中国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1、日,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在周恩来、聂荣臻同志亲自领导制定了我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2、日,我国在本土的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3、我国第一颗氢弹于日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祝贺的同时,重申我国的一贯立场:“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4188107918997101257921171751362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是我的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