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偌克欧巡赛官网里斯本站1/8决赛美女裁判员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高尔夫裁判 怒放的苦菜花 - 欧巡赛 - 万景高尔夫
做最好的高尔夫 & 中国万景高尔夫频道 -- 万景旅游网 - 中国旅游资讯门户
您所在的位置: -&
->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高尔夫裁判 怒放的苦菜花(一)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高尔夫裁判 怒放的苦菜花(一)
[ 14:48:54 录入者:wjnews
| 作者: | 来源:
| 浏览:0次 ]
那一年的3月,第一期初级裁判员培训在河北廊坊大学城开课,标志着中国本土高尔夫裁判的培养走向常规化。后来还有韩国观众帮着找,但是当那个中国球员说了几句中文,观众就不帮忙找了,裁判也催球员重新打一个。
  裁判,是体育比赛中负责维持赛场秩序、执行比赛规则的人物。对于高尔夫裁判,你了解多少呢?他们的工作有多辛苦、生活有多无奈、收入又有几何……他们的心里话,都在这里
  谁是最辛苦的人
  中国的高尔夫运动非常年轻,所以目前在国内高尔夫赛场上执法的,多半也是年轻人。这个圈子很小,经常见面的,也就那么30多人。他们大多是高校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或是高尔夫从业人员。
  裁判的具体工作,你未必了解。以一场120-150人的职业比赛为例。这么多人比赛,前两天预赛肯定得分上、下午开球。为了保证所有球员能在天黑前回来,上午就要尽早开球。假设早晨6点天亮,第一组出发球员安排在7点半开球,裁判至少要提前一个小时到场检查球场情况。这就意味着裁判至少得5点半左右起床、吃早餐,很多时候还要提前到4点多。如果下午6点打完比赛,之后裁判要统计成绩、出第二天的分组表、做赛事的相关文件等等,然后再开一个当天的总结会。做完以上所有工作,最快也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
  “辛苦是肯定的,赛前划场地、插桩、障碍区标定、界外标定,果岭洞杯位置分析、准备各种文件,比赛时每天在球场上风吹日晒一整天,随时绷紧神经,不停地辗转在球场各个角落。”一名裁判说。
  吃午餐也是个大问题。时间不允许裁判回会所的餐厅吃饭,只能由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下场地送餐。有时午饭送过来了,裁判正在忙着做案例,根本顾不上吃。能吃到热饭热菜就已经很好了,一个三明治就打发了午饭也是常事。
  一天高负荷运转十五六个小时,有人开玩笑说,裁判都是“铁人”。其中,裁判长又是“铁人中的铁人”,虽然比赛期间他不用具体负责哪几洞,但他要协调好所有工作,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事就得及时出现在那里。
  工作归辛苦, 总得有放松的方式。一名裁判透露,赛事间歇期间他们在酒店打发时间的三大主题是“飞行故事、球场美女、斗地主”,说说出差过程中的琐事,比如上次托运不让带火机啊、来的航班耽误多长时间啊等等;聊聊在哪个球场又看到了美女球童,有空的时候打打斗地主。“比赛期间很辛苦,不过其中也有很多的乐趣,比如大家在一起讨论规则判例,交流经验等。” 一名国际裁判说。
  在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裁判这一行还算风光。但是,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体会才能知道,因此这一行少有女孩子的身影。
  有一名女裁判曾经连续七周奔波在不同城市,执法不同的赛事,中间一次家也没回。“真是累啊,女孩子时间长了真坚持不了。国内经常出来执法的女裁判那时也就不到5个人。”这名女裁判感慨道。作为一名女裁判,她也要面对“最不喜欢”的插桩。“要拿榔头把桩砸进去,好重。” 后来,她找到了一份不错的、与裁判无关的固定工作,就很少出来执法了。
  考考考 高协的法宝
  2005年11月,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在深圳高尔夫俱乐部举行。深圳大学高尔夫专业读大三的小伙子陈盛炽主动报名去当志愿者。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高尔夫裁判,看到他们认真地做案例,陈盛炽突然间心潮澎湃:“这不就是球场上的正义使者吗?我也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彼时,中国还没有统一的裁判员考试,个别人幸运地被中高协选送到英国圣安德鲁斯参加R&A规则有限公司举办的考试,拿到了国际裁判资格。陈盛炽纵然再想成为裁判,也摸不着门路,只能上上学校的规则课,在网上下下资料,找学长要要讲义。就连R&A每两年更新一次的判例书,中国都没的卖,陈盛炽只能特意去香港买。
  这种考试无门的状况,直到2007年才有了转变。这还得感谢2006年下半年中高协与R&A规则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谈,鉴于中国的高尔夫赛事数量越来越多,合格的裁判员数量却极度匮乏,双方商定于2007年开始合作举办裁判员培训班,系统地提高学习者的规则理论水平和实践执法能力。
  那一年的3月,第一期初级裁判员培训在河北廊坊大学城开课,标志着中国本土高尔夫裁判的培养走向常规化。
  亏得之前的知识积累,陈盛炽一年之内就通过了初级、中级和国家级裁判员的考试。初级裁判考试主要是让学员对高尔夫规则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定义,难度较小,通过率自然较高。中级裁判考试的难度明显增加,学员必须对规则和判例达到相当的熟悉程度才有可能顺利通过。国家级裁判考试同样涉及全部的高尔夫规则,英文试题占65%,同时,还增加了竞赛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如比赛条件和当地规则制定、球场标定和设置等。除理论考试外,国家级裁判还有实践考试,理论成绩达到75分及以上的学员才有资格参加。
  国家A级裁判证书确实不好拿。顾军和陈盛炽的经历相似,同为中国第一批高尔夫国家A级裁判。当时他在苏州金鸡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担任运作主管,主要负责出发和巡场。工作担子不轻,好在运作总监、球会总经理都很支持,跟他说只要安排好工作,空出来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备考。同一部门的员工也理解,主动承担了他的部分日常工作。这一年,顾军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看规则书、研究判例了。
  毕业于暨南大学深圳校区高尔夫专业的李静欣2009年通过国家A级裁判考试,她为此足足准备了一年,魔怔到晚上睡觉之前必看判例书,不看就睡不着觉。
  据统计,目前拥有国家A级裁判资格的裁判共有40多人――国家A级,意味着你可以执法大多数中高协主办的赛事;国家A级,也意味着你可以继续向“国际级”挑战。
  国内的裁判考试,付出就会有收获。而国际级裁判考试,对擅长各种考试的中国人来说通过不难,难的是取得考试资格。R&A不接受个人报名,只能由中高协推荐,名额每年只有区区两个。去考试的待遇也不错,往返机票由中高协承担,培训及考试期间的食宿费用由R&A承担,考生几乎不用自己出钱。考试通过后的收益更高,陈盛炽透露,他自圣安德鲁斯考试回来后,收到的执裁邀请明显变多。
  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给谁不给谁?中高协的一位相关人士说:“我们只在国家A级裁判中挑选,首先他的执裁水平要足够高,另外英语也要好,不然你去了R&A都听不懂老师上课,更别说通过考试了。”
  自2007年开始,中高协每年举办7次初级裁判培训班,分华北、华东、华南、中西中南4个区域,此外还有高校专场。中级裁判培训班每年开班两次,国家级裁判培训班则只有1个。每个裁判培训班限额100人,考生只能从低到高一级一级来考,不得越级。
  由此算来,近5年中国已经涌现出3000多名本土裁判。有人在国际级裁判李今亮的博客上发问:“我了解到很多人都在考裁判,需要这么多裁判吗?目前我国需要多少裁判?”李今亮如此回复:“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些费劲,现在我们的确还非常缺少有经验的裁判员。另外,这并不完全是一个市场大小的问题,很多人学习裁判,只是为了想了解更多的规则而已。”
  没错,譬如自称为规则“吹鼓手”的风尘子就是为了更了解规则而参加裁判考试。他2006年开始接触高尔夫,由于不懂规则,打球时和球友常常有分歧,遇到某一种情况,你说罚1杆,我说罚2杆,他说不罚杆,到底听谁的?于是,他从2008年开始参加裁判考试,一年考一级,2010年国家C级证书到手,颇有成就感。
  在常人看来枯燥、繁琐的规则、判例,在他们看起来是“兴趣、爱好”,“钻研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也几乎是这样的原因,他们通过考试入了裁判这一行。还有一部分裁判表示,这个行业看起来挺有前途的,收入听说也不错,所以就投身裁判考试中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裁判员执裁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