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春节回家过年感想过年的变化论文

2014春节消费市场大调查之样本篇:保定老中青三代眼中的“年味”变迁
  2014春节消费市场大调查之样本篇
 & 60年代:梦想吃上一顿白面饺子
&& 80年代: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新时代:出游放松身心
  保定老中青三代眼中的&年味&变迁
  春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国人心中有着难以撼动、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味&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保定市民过年方式的变化正是中国&年味&变迁的一个缩影。40后的保定人说,60年代的&年味&从逛集市、吃饺子开始;60后的保定人说,80年代的&年味&从逛商场、团圆饭开始;80后的保定人说,新时代的&年味&从网购年货、出游放松开始。
  -实习生韩亚聪/文
  60年代&年味&:逛集市、吃饺子
  在近七旬退休教师赵素珍的记忆里,60年代的过年是&抠&着过的,逛一天的集市也买不了几样年货,还得&算计&着少花钱。
  赵素珍说,当时保定的南关桥有集市,这里也是很多老保定购买年货的&大本营&。&当时保定的猪肉8毛钱一斤,羊肉6毛钱一斤,过年的时候买点肥肉,先把肥肉的油熬出来,然后用熬出来的油炒菜。&赵素珍说,当时购置年货最注重实用,所有花费只有20元左右,但这却是当时一个普通家庭一年中的最大开销。
  赵素珍说,当时人们平时舍不得、也没条件经常吃饺子,只有等到过年吃一顿半饱的饺子&大餐&。&当时包饺子舍不得用纯白面的,要用白面和白薯面掺着。&
  回忆几十年前老保定的春节,赵素珍觉得现在的春节年货足了,但&年味&淡了。 &现在过年,超市里的年货应有尽有,也有经济能力购买了,很多时候买的都吃不完。&那时候,保定只有裕华路一条路,只有1路车,以往过年的时候有庙会、有集市,非常热闹,大家都愿意出去凑热闹,现在过年最多就是年三十晚上看看春晚。&
  80年代&年味&:逛商场、团圆饭
  保定47岁的高级工程师陈伟告诉记者,80年代的过年是&省&着过的,大年初一一顿白面饺子,初二初三就变成了白面和白薯面混合的饺子。
  &那时候,大人和孩子都盼望着过年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对过年的期待度非常高。&陈伟说,现在平时的吃喝穿用和过年时基本没有差别了,让很多人对过年没有了期待感。
  陈伟回忆,80年代保定人主要逛的商场是保定商场,当时里面卖的东西主要是一些布料和生活用品,商品种类很少,很多还需要在供销社、副食店凭票购买。
  &当时,担心买不齐年货,年前一个月就开始购买、储备,现在到处都是超市,想什么时候买任何东西都能随时买到,也不提前预备那么多了。&陈伟说,80年代普通家庭购买年货的费用不超过100元。
  陈伟说,对于像他这样的60后,&年味&更多表现的是团圆。 &当时兄弟姐妹多,大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聚齐,花两毛钱去红星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去富江路逛逛龙潭庙会,谁都不想缺席。&陈伟说,80年代的&年味&就是一家人分别一年后的一桌团圆饭。
  新时代&年味&:更注重精神享受
  河北大学80后的研究生谢亮是地道的保定人。在他的&年味&里,更多的体现为&肯花钱&,旅游、看电影、网购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他认为,如今过年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了,&年味&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过年不仅仅意味着享受美味,更多是一个长长的假期,能有机会在忙碌一年后得到全身心地放松。&
  谢亮告诉记者,他去年过年假期去了云南旅游,今年准备去海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我想趁着年假,出去放松一下。&&传统的东西固然不能忘,但更需要契合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
  谢亮说,他小时候的衣服都是从保定商场、保百商场、时代商厦等几个保定的商场购买的,平时很少买,只能等到过年时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现在随时可以买,而且大部分都是网购。 &以前父母主要从商场和超市购买年货,现在很多都是我从网上下单购买的。&谢亮告诉记者,他已经从网上订购了瓜子、花生、糖果和大枣,并给父母订购了皮鞋。&在网上订购年货,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
编辑:王文静来源: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论文】三代人的过年情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3.00
&&¥0.50
&&¥0.50
&&¥2.00
&&¥0.50
&&¥0.50
&&¥0.50
&&¥1.00
&&¥1.00
&&¥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三代人的过年情结
也​许​是​自​小​在​农​村​长​大​的​缘​故​吧​,​虽​在​城​里​讨​生​活​六​十​多​年​了​,​但​我​总​有​一​种​感​觉​,​乡​下​的​年​味​比​城​里​更​浓​。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说说过年那些事儿:三种年味 三代人的春节
说说过年那些事儿:三种年味 三代人的春节
本网记者 陆咏 金鎏叶 施珊珊
http://www.zhxww.net
8:30:00 点击:[] 镇海新闻网
&&&在一片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中,报岁的金兔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街小巷、村里村外,对联、窗花、灯笼……构成了一道红红火火的风景线。对于老年人而言,散落在记忆中的春节片段,在这鞭炮声中仿佛有了活力,一幕幕画面如旧电影般重现眼前;中年人忙碌地准备着年货,如何过年,他们有着最简单的愿望;更加自我的新一代,他们对待传统节日的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也有了天差地别的不同。
三代人的春节,三种不同的年味,洪老先生、“一抹新绿”、小郭老师,三人一同打开话匣,与您共享过年那些事儿。
七旬老翁的春节记忆:掸尘过年,拜岁给钱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插秧子……”,74岁的洪余庆,现任镇海区文管会顾问,说起幼时度过的春节,他情不自禁哼唱起当年充满稚趣的童谣,咂摸起苦涩年华中浓浓的年味。
掸尘:除去不吉利,清爽迎新年
进入腊月,年味渐渐浓起来。吃腊八粥,做年糕,晒制腊味海鲜、鱼肉……其中,“掸尘”是春节之前一项重要活动。
&过去,由于煮饭烧水主要使用柴草,多数家庭屋子都被烟熏得黑乎乎的。为了迎接春节,从腊月22日开始,各家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被褥衣物拿出来清洗晾晒一遍。这就是“掸尘”。
腊月“掸尘”,往往需要一天,甚至还要全家老少齐上阵。男人们把屋里的坛坛罐罐都搬出来,像衣柜这些搬不动的大件,也要用布帘盖上;女人们则在扫帚扎上竹竿,把屋内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孩子们也不能闲着,他们要帮忙把桌椅搬出来擦洗。“女人们还要洗很多东西嘞!”洪老先生回忆道,“家什锅碗,一家老小的衣物,一天下来,手都会被水泡得红红肿肿的,很辛苦啊!”
在老一辈人眼里,“掸尘”还有一层寓意,就是把即将过去一年里的坏运气、疾病、困难和不吉利的事情,像灰尘一样,一扫而光,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新年。 “一大家子盼着过年,干活儿时,心里都热得很,不觉得辛苦,”洪老笑着说,“一家人热火朝天地忙着迎新年,这才是‘年味’啊。”
磨汤圆面的老石磨。(陆咏 摄)
&叩头:大礼敬尊长,喜拿压岁钱
大年初一给家族长辈尊者拜年,是年节中最重要的礼数。洪老清楚地记得自己5岁那年,给爷爷奶奶叩头拜年,得了2个铜板的压岁钱。
那年初一,晚辈们起个大早,先后给老人们拜年。等到洪余庆,还没等大人指点,机灵的他已学着大人模样,先双膝跪在草垫上面,再双手抱拳,俯身向下连拜三下,嘴里还念着“给爷爷、奶奶拜年!”看着孙子有模有样的叩拜,喜得奶奶一把将他抱起,赶忙掏出2个铜板,塞到手里,连声说“孙子乖,孙子乖。”全家人已是笑声一片。
那时候,大人们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平常都不给孩子一个铜板的零花钱。虽说69年前的2个铜板也买不了多少东西,但那份“厚重”的压岁钱让洪余庆感念至今,“感觉自己像个财主了,像今天的大款”。
叩头拜年是晚辈尊重长者,表达谢意和敬意的礼仪方式。长辈给儿孙辈压岁钱,也是对晚辈们的关心、呵护。洪老说,到了上世纪60年代,在镇海就很少见叩头拜年的情形了。
洪老介绍说,有些人家拜年就简单得多。晚辈双手抱拳,向尊者道贺“拜岁了,拜岁了”,尊者还礼说“大家都好”,条件好的就给些压岁钱,条件差些的拿出自家炒熟的南瓜子、葵花子、番薯片、年糕片等糖果来分着吃。&
(本网记者 陆咏)
上一页 此新闻共有3页&&&&&&&&
编辑:潘铭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把春节叫做过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