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YAN mu1-6求种子网站

求姬骑士莉莉娅1-6的种子
求姬骑士莉莉娅1-6的种子 10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成哲没有说话,他紧皱着眉,望着一个方向。


哦哦 ==


这里《 

将
w纪w纪%纪2E纪com
)复制到浏览器,去掉
按回车键打开
■■■■ 



2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动漫领域专家求DISCIPLINE 1-6的种子_百度知道
求DISCIPLINE 1-6的种子
求DISCIPLINE 1-6的种子 有的兄弟请发到我邮箱
提问者采纳
我有动漫没种子 你要么?
其他类似问题
discipline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材料物理与化学各导师介绍-------没有列出的导师在华工网站没有提供简介导 师 姓 名:曹镛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poycao@
备 注: 导师简介: *个人简历:男,61 岁,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所长。1965 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化学学 士。1979 至 1981 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进修,1987 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1966 年至 1988 年任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88 年至 1990 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高分子及有机固体研究所资深研究员。1990 年至 1998 年美国加州圣巴巴拉 UNIAX 公司资深研究员。1998 年至今华南理工大 学材料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光电高分子材料合成和表征;光电器件制备和表征;器件物理研究。具体包括发光材料及器件、太阳能电池、场发射、生物传感器、高分 子光电纳米构相材料。 *学术成就: 首次提出了“对阴离子诱导加工性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从实验上实现了使高导聚苯胺从非极性有机溶剂或通用高分子熔体中加 工成高导电材料,研制出同时兼具高导电性和加工性的导电聚合物。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转让给有关公司进行商品化生产。并成为近年来导电聚合物研究领 域的一个重要方向。1993--至今主要从事高分子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成功地用可溶性高导聚苯胺涂敷在聚酯(PET)薄膜上取代 ITO 作为透明电极,首次在 国际上实现可弯曲的大面积塑料发光二极管。 通过对发光高分子材料与金属电极界面特性的研究, 使器件的长期工作稳定性达到实用要求(初始光强 100cd/m2 时连续运转达数万小时)。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可以在使用铝等较稳定的金属作阴极时, 其电致发光效率达到甚至超过钙等低功函数金属作阴极的量子效率。 同时,他们用严密的实验对电荧光及光荧光效率的关联提出了新的认识,首次在一个体系中发现电荧光效率可达到光荧光效率的 50%。从而对提出目前公认 “电荧光量子效率不可能超过其光荧光效率的 25% “”的传统概念在一些体系中是有可能被突破的。这一结果得到这一领域重要实验室的跟进。 在光电高分子材料及器件研究方面共发表有关论文 140 余篇(其中有 2 篇是发表在国际一流杂志 NATURE(London)杂志)根据 SCI 的检索,所发 表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 3000 余次;据美国 ISI 公司统计 1991 至 2000 年十年间全世界在导电聚合物领域发表论文和被引用情况,按被引用最多的论文排名, 发表在 Nature 上的有关柔性 LED 的论文排名第 2、发表在 Synth. Met.上的有关对阴离子诱导掺杂制备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的论文排名第 6;按个人论文被引用 总数排名第 8,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35 次)排第 5。在应用研究方面,已获得专利 16 项,其中中国专利 1 项,美国专利 15 项,另有 4 项美国专利正在审 查中。与其他同志共同于 1988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课题情况:国家“973”项目“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重大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广州市重大 项目等。 *招收专业: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联系方式:电话 020-;传真 020-; Email:poycao@ *注:优先考虑在光电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或提前读博,并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的研究生。 导 师 姓 名:车淳山 性 别:男 职 称:副研究员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金属材料表面物理化学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chshche@ 备 注: 导师简介: 车淳山,男,博士,副研究员。1975 年 4 月生。1997 年 7 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化工过程设备专业。2005 年 7 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专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5 年晋升为讲师,2010 年晋升为副研究员。现任广东省表面工程与腐蚀防护学会热浸镀专委会副秘书长。 长期从事金属材料表面物理与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联合国商品共同基金(CFC)国际合作项目 1 项,国际锌协会(IZA)合作 项目 1 项,香港科技署项目 1 项,各种横向研究项目十多项。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文章 20 余篇。 主要发表文章: 1 Che CS, Lu JT, Kong G, Xu QY. Role of silicon in steels on galvanized coatings. ACTA METALLURGICA SINCA (ENGLISH LETTERS), ):138-145 2 Wang, XH, Lu, JT, Che, CS. The behavior of lead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of Zn-0.1Al-0.1Pb coating on batch hot-dipped stee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Wang XH, Lu JT, Che CS. Identification of segregation phase on a batch hot-dip-coated Zn/0.1Al/0.2Sb surface,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 805-808 4 Che CS, Lu JT, Kong G. Influence of Ni-electrodeposited pretreatment on galvanized coatings of reactive steel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 221-224 5 Lu JT, Che CS, Kong G. Influence of silicon on the alpha-Fe/Gamma interface of hot-dip galvanized steels,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9):
Che CS, Lu JT, Kong G. Interpretation on Sebisty effect of hot-dip galvanized steel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
导 师 姓 名:陈熹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磁学与磁性材料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xichen@ 备 注: 导师简介: 陈熹 1993 年兰州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6 年于兰州大学磁性材料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 年于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其后在德国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niversity Duiburg-Essen)应用物理系 Prof. Kleemann 的小组工作。2006 年 9 月通过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 院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 Phys. Rev. Lett.,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并申请了一项专利。 主要研究方向: 1.磁性纳米颗粒 磁性纳米颗粒的超顺磁性是制约磁记录密度提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的磁性和自旋输运性质, 并建立相关微磁学模 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深入研究磁性相变与自旋输运的联系。 2.交换偏置效应 交换偏置效应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磁记录当中, 如何控制交换偏置场的大小的方向是目前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磁性薄 膜系统的交换偏置现象,寻找控制交换偏置场的方法,并进一步提出维象的物理模型。 3.Multiferroic 材料的研究 Multiferroic 材料是一类既有具磁性有序具有电极化有序的新型材料。这类材料通常具有压电、压磁及电磁相关效应,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导 师 姓 名:邓文礼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wldeng@ 备 注: 导师简介: 1984 年毕业于重庆三峡学院,1992 年获得四川大学硕士学位,1995 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96 年 1 月至 1998 年 7 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8 年 9 月至 2002 年 4 月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2 年 8 月至 2004 年 5 月在美国华盛顿 州立大学任高级研究员,2004 年 6 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文礼 2004 年回国后创建了纳米技术与分子科学实验室,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一方面开展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单分子的化学物理性能、分 子组装与纳米构筑、光电纳米器件的研究。另一方面开展纳米仿生研究,率先提出了系统地研究攀沿植物爬山虎的超级粘附作用的新策略,首次测量了单个 吸盘的质量、粘附接触面积、粘附力、粘附强度,系统地观察吸盘的超微结构,提出信号隧道新概念,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假说和模型从细胞和 分子层次阐明吸盘具有超级粘附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在 Nature Precedings 发表后引起了关注, 《自然科学进展》 (2008)发表了我们的部分研究结果,随后 《科学时报》以“解开爬山虎超强吸附力之谜”为题, 《北京科技报》以“揭秘爬山虎超强吸附力之谜”为题专题报道了我们的工作。 近年来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近年来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1.Wenli Deng, Nature Precedings 2008 (/documents/1513/version/1). 2.Wenli Deng*, Zhanwen Xiao, Wei Wang, A. D. Q. Li., J. Phys. Chem. B : . 3.Wenli Deng, K. W. Hipps, J. Phys. Chem. B , . 4.Liping Qian, Wenli Deng*, Acta Phys. Chim. Sin., ):443-447. 5.Di Xu, Aimei Gao, Wenli Deng*, Acta Phys. Chim. Sin., ): . 发明专利 1.邓文礼,用光纤和铟锡氧化物制作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的方法。专利申请号:.7; 申请日期:2006 年 1 月 6 日。 2.王周锋,邓文礼*,消除静态腐蚀时光纤探针表面蜂窝状粗糙形貌的方法。专利申请号:.8;申请日期:2008 年 4 月 18 日。 导 师 姓 名:韩光泽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08 材料热物理与传递过程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phgzhan@ 备 注: 导师简介: 韩光泽,男,1964 年 1 月生,河南省新县人。1982 年 7 月开始从事中学教学工作,1995 年 6 月在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 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 7 月分配到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任教至今(现为理学院物理系) ,2002 年 6 月在华南理工大 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5 年 11 月任讲师,2001 年 12 月晋升副教授,2006 年 12 月晋升教授。2002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 年 6 月入选广东省“千 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学术骨干。主讲本科生双语班 University Physics(大学物理、全英文教学)课程。主要研究领域有理论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玻色爱因斯 坦凝聚) 、能源科学(工程热物理和材料热物理) 、以及传递理论(外场作用下的传质过程) 。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两项、广东省科技计 划项目两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一项、华工科研项目一项、华工教研项目三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已在《Physical Review A》《中国科 、 学》《工程热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50 余篇,被 SCI 等三大索引收录 20 余篇。曾多次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3 年 2 月至 2003 、 年 12 月在丹麦 Aarhus 大学物理与天文研究所工作访问;2004 年 3 月至 2004 年 8 月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作访问;2008 年 2 月至 2008 年 5 月在美国俄亥 俄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作访问。 目前在(0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08)材料热物理与传递过程。欢迎物理、材料、化学、和 化工专业的同学报考。(更新时间:2009 年 9 月 1 日) 导 师 姓 名:季小红 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电子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稀磁半导体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jxhong@ 备 注: 导师简介: 季小红,1972 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先后在桂林工学院、上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 年至 2007 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任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研究员(Research fellow)。2008 年 12 月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 “杰出青年教师”岗位引进人才。 在 Adv. Funct. Mater.,Appl. Phys. Lett.,J. Appl. Phys., J Phys. D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篇,文章被他人引用近 130 次。 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科研项目: 1.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8 年) 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项目(14)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博士启动基金(2440) 部分发表论文: 1. X. H. Ji, Q. Y. Zhang, Z. Y. Ling,S. P. Lau, Stress and its effect 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N nanorods,Appl. Phys. Lett. 95 (. 2. X. H. Ji, Q. Y. Zhang, S. P. Lau, H. X. Jiang and J. Y. Lin, Temperature-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AlN nanotip arrays, Appl. Phys. Lett. 94 (. 3. X. H. Ji, S. P. Lau, S. F. Yu, H. Y. Yang, T. S. Herng , A. Sedhain, J. Y. Lin, H. X. Jiang, K. S. Teng, J. S. Chen, Ultraviolet photoluminescence from ferromagnetic Fe-doped AlN nanorods, Appl. Phys. Lett. 90 (. Virtual Journal of Nanoscale Science & Technology 15 (20) (2007). 4. X. H. Ji, S. P. Lau, S. F. Yu, H. Y. Yang, and T. S. Herng , Ferromagnetic Cu-doped AlN nanorods, Nanotechnology 18 (. 5. X. H. Ji, S. P. Lau, H. Y. Yang and S. F. Yu, Aligned InN nanofingers prepared by ion-beam assisted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Nanotechnology 16 (. 6. X. H. Ji, S. P. Lau, H. Y. Yang and Q. Y. Zhang,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wurtzite InN grown on Si(111), Thin Solid Fims 515 (. 7. X. H. Ji and S. P. Lau, Polycrystalline InN thin films prepared by ion beam assisted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technique, J. Cryst. Growth 282 (. 8. X. H. Ji, S. P. Lau, G. Q. Yu, W. H. Zhong and B. K. Tay,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nanoindentation of AlN films by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at low temperature, J. Phys. D: Appl. Phys. 37 (. 9. X. H. Ji, S. P. Lau, G. Q. Yu, W. H. Zhong and B. K. Tay, Nitrogen-ion-energy dependent opt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AlN films obtained using a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J. Phys. D: Appl. Phys. 36 (. 10. X. H. Ji, and J. W. Zhai, Growth of GaN films on Si(100) buffered with ZnO by ion-beam-assisted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technique, J. Electron. Mater. 37 (. 导 师 姓 名:孔纲 性 别:男 职 称:副研究员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金属材料表面腐蚀控制工程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konggang@ 备 注: 导师简介: 孔纲,博士,副研究员,硕士导师。1971 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93 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6 年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 年在职攻读并获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比利时国际锌协会高级技术顾问,广东省表 面工程与腐蚀防护学会热镀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有关热浸镀锌及金属表面腐蚀控制工程的研究已有 13 年,近五年来主持及参与联合国商品共同基金项目及国际锌协会等国际合作项目 2 项、国家 及广东省部级项目 9 项, 横向项目 22 项。 《Corrosion Science》 在 、 《Surface Coating and Technology》 、 《Acta metallugica sinica》 、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 、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 Sci. Ed》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 已编著“热浸镀技术与应用”一书。 导 师 姓 名:穆彦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计算材料物理化学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msmyan@ 备 注: 导师简介: 学习和工作经历: 8.06: 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获生物物理学士学位; 3.06: 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 6.07: 美国 Iowa State University 化学系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9.08: 美国 Texas A&M University 化学系 Postdoctoral Research Scholar; 2009.09-present: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研究兴趣和领域: 对软凝聚态物质,纳米材料和复杂生物系统进行计算机模拟来获得基于统计物理的定量的理解,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能的途径,具 体方面如下: 1. 软凝聚态物质中的自组织过程和相变 2. 界面物理以及界面自由能的计算 3. 生物大分子模拟,蛋白质粗化模型及多肽链自组织 4. 新型结构的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 5. 衬底表面性质对分子自组装的影响和作用 6. 发展对大尺寸系统模拟效率更高的算法 发表论文: [1] Yan Mu and Yiqin Gao, “Self-assembly of polypeptides into left-handedly twisted fibril-like structures”, Physical Review E, 80(4), -8) (2009). [2] Yan Mu and Yiqin Gao, “Effects of hydrophobic and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s on the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s of a model polypeptid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27(10), -10) (2007). [3] Yan Mu and Xueyu Song, “Crystal-melt interfacial free energies of hard-dumbbell systems”, Physical Review E, 74(3), -4) (2006). [4] Yan Mu and Xueyu Song, “Calculations of crystal-melt interfacial free energies by nonequilibrium work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24(3), -5) (2006). [5] Yan Mu and Xueyu Song, “Anisotropic interfacial free energies of the hard-sphere crystal-melt interfac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09(14),
(2005). [6] Yan Mu and Yuqiang Ma, “Self-organizing stripe patterns in two-dimensional frustrated systems with competing interactions”, Physical Review B, 67(1), -6) (2003). [7] Yan Mu and Yuqiang Ma, “Stripe patterns in frustrated spin system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17(4),
(2002). 招收对象: 物理,材料,化学,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专业毕业生 导 师 姓 名:彭俊彪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psjbpeng@ 备 注: 导师简介: 个人简历:男,42 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光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副所长。1993 年于中国 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年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作博士后; 年于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作特别研究员;2001.4 至今在华南 理工大学任教。 *研究方向:光电器件制备和表征;光电器件物理研究。具体包括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场发射、高分子光电纳米构相器件。 *学术成就:率先采用 Langmuir-Blodgett (LB)单分子薄膜技术制备研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得到激子发光复合区域重要点子过程信息;成功制备高分子 点阵发光显示屏,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了用多层结构实现高分子全彩色器件的新方法。近年发表研究论文 4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32 篇,EI 检索 15 篇) ,申请发明专利 5 项,文章被他人引用 130 多次。 *课题情况: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项目,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 *招收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联系方式:电话 020-;传真 020-; Email:psjbpeng@ *注:优先考虑在光电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或提前读博,并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的研究生。 导 师 姓 名:覃东欢 性 别:男 职 称:副研究员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及器件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qindh@ 备 注: 导师简介: 覃东欢,副研究员,男,1974 年出生。2004 年获得兰州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力虎林教授。2004 年 7 月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光电所,从事博士后研 究工作,导师为中科院院士曹镛。2006 年 7 月加入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并于同年年底,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 分校,加入王德利研究团队从事纳米电子学器件研究,2007 年 8 月回国继续工作,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兴华人才工程”校级学术骨干。近年来,作为第一作 者,在 Nanotechnology (2 篇);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3 篇).; Applied Surface Science(1 篇); 物理学报(1 篇)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作为项目 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作为学术骨干,参加了科技部 973 项目《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重大基础问题》以及国家自然科 学资金重点项目《新型高效聚合物太阳能光电极材料及器件的基本科学问题及其实现途径》的科研工作。研究兴趣:无机纳米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功能化 及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及器件。 主要代表作: 1.Hong Tao, Xudong Shan, Dapeng Yu, Hongmei Liu, Donghuan Qin?, Yong Cao, “Solution Grown Se/Te Nanowires: Nucleation, Evolution, and The Role of Triganol Te seeds” Nanoscale Res Lett, C970 2. Donghuan Qin, Hong Tao, Yun Zhao, Linfeng Lan, Keith Chan, and Yong 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rom individual trigonal Se nanowire” Nanotechnology, 5201 (IF=3.31) 3. Li Wang, YanShan Liu, Xi Jiang, DongHuan Qin, and Yong Cao, Enhancement of Photovoltaic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Suitable Solvent in Hybrid Polymer/Multiarmed CdS Nanorods Solar Cells J. Phys. Chem. C, ,
(ACS new journal) 4. Donghuan Qin, Hong Tao, Yong Cao,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Se/Te Alloy and Te N Chin. J. Chem. Phys. 2007, 20 , 670-674 (IF=0.469) 5. Yanshan L Donghuan Q Li W Yong Cao, A facile solution route to CuS hexagonal nanoplatelet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1-206.(IF=1.871) 6. Donghuan Qin, Jianwei Zhou, Chan Luo, Yanshan Liu, Lili Han and Yong Cao.; Surfactant-assisted synthesis of size-controlled trigonal Se/Te alloy nanowires, Nanotechnology 4-679. (IF=3.31) 7. 周健伟 覃东欢 罗潺 曹镛, 无机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异质结光电池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3-330 8. Lili Han, Donghuan Qin, Xi Jiang, Yanshan Liu, Li Wang, Synthesis of high quality zinc-blende CdSe nanocryst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hybrid solar cells: Nanotechnology, 36-4742. (IF=3.31) 9. Dong-Huan Qin, Hao-Li Zhang, Cai-Ling Xu, Tao Xu, Hu-Lin Li, Magnetic domain structure in small diameter magnetic nanowire array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279C284 (IF=1.406) 10. Cai-Ling Xu, Dong-Huan Qin, Hua Li, Yun Guo, Tao Xu, Hu-Lin Li, Low-temperature growth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radial ZnO nanowires, Materials Letters, 76-3979. (IF=1.625) 11. Yi-Kun Su, Dong-Huan Qin, Hao-Li Zhang, Hua Li, Hu-Lin Li, Micro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bamboo-like CoPt/Pt multilayered nanowire array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406-410. (IF=2.207) 12. Dong-Huan Qin, Yong Peng, Lin Cao, Hu-Lin Li. “A study of magnetic properties:FexCo1-x alloy nanowire array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661-666. (IF=2.207) 13. D. H. Qin, L. Cao, Q. Y. Sun, Y. Huang, H. L. Li. “Fine magnetic properties obtained in FeCo alloy nanowire array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4-488. (IF=2.207) 14. D. H. Qin, C. W. Wang, Q. Y. Sun, H. L. Li. “The effect of anneal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Ni patterned nanowire arrays”. Appl. Phys. A, ):761-765. (IF=1.857) 15. D. H. Qin, M. Lu, H. L. Li, “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 of magnetic domain structure in highly ordered Co nanowire array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51-56. (IF=2.207) 16. 覃东欢, 彭 勇, 王成伟, 力虎林, “CoNi 合金纳米线有序阵列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物理学报, ): 0144-05.(IF=0.803) 导 师 姓 名:田仁玉 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功能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rytian@ 备 注: 导师简介: 田仁玉,湖南保靖人。1994 年长春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1997 年天津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同年分配到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系任教,2004 年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研究论文 30 余篇,其中 20 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 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晶体缺陷理论及通过掺杂实现功能材料设计、 以及晶体表面功函数的计算两个方面。 欢迎物理背景的同学和材料物理专业的 同学报考。 导 师 姓 名:王坚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jianwang@ 备 注: 导师简介: *个人简历:1972 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而后留学美 国 Iowa State University。1997 年,转学至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UCSB)物理系,师从 2000 年诺贝尔化 学奖得主 Alan J. Heeger 教授, 主要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光电性质, 2000 年底博士毕业。 随后, 就职于 DuPont Displays, 历任器件科学家和项目经理,带领团队进行有源高分子发光平板显示器的研发,申请美国专利 26 项,已获 9 项授权。2006 年回国,受聘于华南理工大学。 2009 年,受聘于美国 CBrite 公司,任资深科学家。 王坚教授,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49 篇,被引用 600 余次。回国后,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22 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 7 的论文 8 篇。在国外研 究工作的主要贡献包括:展示世界第一张,由有机高分子光二极管阵列传感器扫描的全彩照片;利用一系列创新试验,确定了高分子材料中的激子结合能, 解决了一道有机高分子领域的长期难题;确定水溶性高分子与荧光淬灭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奠定水溶性高分子在生物检测领域中研究的基础;世界上首次进 行高分子光电器件在光通讯领域中应用的研发;发明 POP 技术,此技术用熔融低熔点金属合金实现,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的生产工艺,开拓了 新的方式;成功开发不用圆偏振片的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实现居室环境中对比度大于 100:1;设计并研制第一套多功能有机发光器件寿命测量系统; 建立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性能分析的理论模型。 在国内主要研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导电高分子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获得了目前为止世界上饱和蓝光高分子发光器件的最高效率;成功开发出 1.5 寸全彩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和 4 寸高分子白光照明板;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应用全打印技术制备有机发光显示屏。第二,有机纳米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与 应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超疏水液固界面中空气的形貌,解决了 1944 年科学界提出的难题;突破性地将有机纳米线应用于高分子 电致发光器件;创造了世界上有机纳米线光导器件的最高开关比记录;成功地研发用提拉法制备有机纳米线的阵列化器件;首次将不同形貌的纳米花应用于 TNT 炸药的探测;成功开发出工业化有机纳米线的制备工艺。研究工作先后 5 次被国际知名杂志和专业网站进行专题报道和评述。承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项目,科技部“863”和“973”等项目,已获超过一千万经费的资助。 *课题情况:承担国家“863” “973”项目,国家基金项目,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 *招收专业:物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联系方式:电话 ;传真 020-; Email:jianwang@ 导 师 姓 名:吴宏滨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器件物理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hbwu@ 备 注: 导师简介: 男,1976 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 2001 年至今,一直从事聚合物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尤其是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 以及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的研究。1998 年 7 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在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与在 IBM 公司合资企业任工程师。2001 年起,师从曹镛教 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2005 年 1 月-2006 年 6 月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聚合物与有机固体研究所参加博士生联合培养和 博士后研究人员。2006 年 6 月-2008 年 6 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人员。2008 年 7 月,入选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 “杰出青年教师”岗位,副教授。2010 年 3 月晋升教授,5 月被增列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2010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各一项; 作为项目骨干,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有机/高分子平板显示材料的基 础研究”之子课题“应用白光技术的有机显示材料-聚合物基白光材料性能调控及优化”的项目骨干(项目编号:,
年)和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员会-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 用于制作彩色平板显示器的新型高效白光聚合物, 批准号 U0634003) 以及参与完成其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美国能源部项目等十余项。 近年来, 共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 其中 SCI 论文共 60 余篇, 其中包括在 Adv. Mater., Chem. Soc. Rev., Adv. Funct. Mater., J. Am. Chem. Soc., Appl. Phys. Lett., J. Mater. Chem., Org. Electron., Macromo. Rapid Commun. , Polymer 等刊物。统计到 2011 年 7 月,所发表论文他引次数达到 650 次, 最高单篇文章被他人引用 达到 90 次。同时为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ppl. Phys. Lett., Org. Electron., Solid Thin Film 等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授权 3 项(ZL.5; ZL .1; ZL.3)。申请国际 PCT 专利,美国专利各一项。 获得 2008 年广东省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名称: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的研究,排名 7/15)。 *研究方向: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以及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及器件物理 *招收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热忱欢迎具有凝聚态物理、半导体物理、光学和光电技术等专业基础,以及有志于科学研究的考生报考。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办公室);手机: ; 电子邮件: hbwu@ 导 师 姓 名:许乔瑜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金属材料表面物理与化学 联 系 电 话:020- (O)020- (H) 电 子 邮 件: qyxu@ 备 注: 导师简介: 许乔瑜,男,汉族,1955 年 8 月生,广东梅县人,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1982 年 1 月本科毕业 于华南理工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3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 学位。1987 年晋升为讲师,1993 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任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及材料表面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博士研究生《表面科学与技术》 、硕士研究生《金属材料保护涂层》等课程。先后参加或主 持高能密度热处理、金属材料涂层、高耐蚀热浸锌合金镀层材料、热浸镀铝、合金电沉积等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国家火炬计 划项目。获广东省、国家教委、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发明专利 1 项,通过国家、省部级鉴定 5 项。在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及国内、国际会议 发表科研论文 40 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热浸锌合金材料、金属及合金电沉积和化学镀等方面。 1996 年评为硕士生导师,在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专业招收研究生,专业方向分别为材料表面技术、金属材料表面物理与化学。 导 师 姓 名:应晓 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非线性光学与磁光效应材料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chhyliu@ 备 注: 导师简介: 学习和工作简历: 1983 年 7 月东北工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 年 7 月至 1986 年 9 月在江西冶金学院基础部担任助教。1986 年 9 月至 1989 年 1 月在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学习并获工学硕士学位,导师:肖纪美院士。1989 年 1 月 1996 年 12 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锂/聚苯胺蓄电池的研 制开发工作。1997 年 1 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系从事物理教学与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曾先后参加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 10 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 物上公开发表论文 28 篇,被 SCI 收录 19 篇,EI 收录 2 篇,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 3 项。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非线性光学和磁光效应材料的分子设 计、结构与性能以及手性分子磁光效应研究。 近期研究项目: 1,手性金属卟啉的磁诱导光学与不对称催化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0,1-2012,12) 2,金属锰 corrole 配合物的合成与催化氧化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08,1-2010,12) 已完成研究项目: 1,手性金属卟啉超分子的构筑、结构与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广东省基金) 2,层柱型配合物功能材料组装微环境修饰及构效研究(国家基金) 3,酞菁系配合物功能材料分子组装及光诱导效应研究(广东省基金) 代表性论文: 1. 联萘桥联手性双卟啉的电子光谱与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物理化学学报》,),. Effect of Meso-Substituents on beta H-1-NMR of A(3) Type Corrole,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694. 3. Reductive demetalation of manganese corroles: the substituent effect,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 2008 , 19(8): 1000 4. 锰(III)5,10,15-三(五氟苯基)- Corrole 配合物的 DFT 研究, 《物理化学学报》, ) :. Corrole 锰(III)配合物催化 DNA 氧化断裂,《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 6.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n the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y of Chiral Bis-corroles J. Struct. Chem., ), 955-961 7. The effect of axial ligand on the reactivity of oxomanganese(V) corrole CHEMISTRY LETTERS ) :274-275 8. Study on the π-π Stacking Effect of Tri-phenyl Corrole and Its Copper Complex《无机化学学报》) :504-508 9. 氨基酸桥联手性双卟啉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 10.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Chiral Amino Acid Zin(II) porphyrins, Chinese J. Struct. Chem., ) : 263-268 11. 氮桥 1,10-菲咯啉大环化合物分子构型的从头算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1072. 12. 光学活性金属卟啉的磁手性效应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844-846。 13. 苯丙氨酸桥联金属双卟啉的诱导圆二色光谱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0, 20(4) :495-497. 教学情况简介: 本科生课程: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 研究生课程: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分子设计》《专业英语》 、 教学研究项目:基础教学与大学生科学哲学素质培养 研究生招生和去向: 欢迎有志于从事非线性光学材料和手性分子磁光效应研究的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实验室现有一名硕士毕业生到高校工作,一名硕士毕业生成为公务员,一名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招生计划: 研究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2 名 导 师 姓 名:於黄忠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hzhyu@ 备 注: 导师简介: 於黄忠,1968 年 12 月出生,汉族,工学博士,副教授,江西九江人。 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 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科研论文 30 余篇,其中被 SCI、EI 收录 20 余篇。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薄膜电池的制备及模拟。 导 师 姓 名:张x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纳米功能材料;高压材料物理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jonney@ 备 注: 导师简介: 1999 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04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 年 2 月起在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访问一年。已获得 2 项国家发明专 利授权,另有 1 项发明专利已公开;发表 SCI 收录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同时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目 前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建设华南理工大学高压科学实验室,本实验室目前已具备完善的高压下材料物性研究条件,同时与国外多 个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主要研究方向: 1. 准一维光学晶体材料的物理特性。 2. 高温高压下新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3. 高压下功能材料的新奇物理性质。 导 师 姓 名:张志杰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生态环境材料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imzhang@ 备 注: 导师简介: 生于 1970 年 6 月。 主要学习经历:1991 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1 年 7 月~1993 年 8 月,国营 4404 厂任助理工程师;1996 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任教。 研究成果:2003 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 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 年获广东省环保科技二等奖,获发明专利授权 3 项。现承担 广东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项目多项。 研究方向:生态环境材料,近期研究重点:建材产业循环经济,包括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合理利用、工业废水处理等。 导 师 姓 名:赵彦明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博导 招 生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纳米材料与新型能源材料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zhaoym@ 备 注: 导师简介: 赵彦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6 出生。学术兼职:中国晶体学会理事,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委员,中国物理学会 X 射线衍射 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 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非物理专业中南地区协作组成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 “先进电池与材 料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入选&千百十计划&广东省第二批省级培养对象。1984 年大学本科毕业; 年凝聚态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 究生毕业。 年师从梁敬魁院士,获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98.12 在以色列 Bar-Ilan 大学做博士后;01.2 在 法国国家材料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目前在包括 Advanced Func. Mater; Nanotechnology;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 Electrochimica A J. Power Sources 等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被 SCI 收录 52 篇,EI 收录 16 篇,ISTP 收录 2 篇。发表的论文被 Phys. Rev. Lett., Phys. Rev. B,Appl. Phys. Lett 等 SCI 刊物引用达 300 多次。 近年来主持包括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和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17 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8 项 (授 权 7 项) 。 目前从事纳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在“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纳米材料和新型能源材料”研究方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物理专业、材 料专业及化学专业学生均可报考。 联系方式: Tel: 020-(O) Email:zhaoym@ 导 师 姓 名:周曦亚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功能膜与复合材料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imxyzhou@ 备 注: 导师简介: (1)简况: 出生年月:1966 年 8 月,籍贯:江西,党派:中共党员,学历:博士 联系电话:020-(O) ,020-(H) ,020-(小灵通) 主要兼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 (2)经历:
年 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系陶瓷专业 大学本科生
年 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硕士研究生
年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 博士研究生
年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无机材料系 讲师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无机材料系 副研究员 2006 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无机材料系 教授
年 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 访问研究 (3)研究履历与成果: 本人在博士论文期间,参与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陶瓷网络铝结构材料复合新技术-Lanxide 技术研究” (863-715-21-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1.)的主要研究工作。博士论文著“Al-Mg-Si 合金直接氧化生长 Lanxide 材料的研究” 。 项目“Al/AlN 新型反应自生复合材料形成与生长机制研究” 1994 年博士毕业后,先后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应渗透形成 Al2O3/Al-Si 复合材料的研究” (97.)和“反应形成 MoSi2/ Al2O3 陶瓷 ,及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反应渗透形成 SiC/Al2O3/Al-Si 复合材料的研究” ,且主持一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 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 目“低温快烧合成纳米-微米建筑装饰玻璃陶瓷复合材料” ,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广东省“十五”科技重大专项“纳米材料的生物光子技术表征方法及仪器” 的主要工作。现正进行纳米陶瓷和热压反应形成 B4C/Al2O3 复合材料的研究。也进行釉面砖用仿结晶釉的研究。在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访问研究期间曾从事 外延生长 Y2O3 陶瓷薄膜的研究。 以第一发明人,曾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氧化铝基复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 30 余 篇,其 中有 10 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还曾被“第七届国际工程复合材料年会”邀请做“反应生成 Al2O3 基陶瓷复合材料”报告。 导 师 姓 名:赵娜如 性 别:女 职 称:副研究员 招 生 专 业:材料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生物医学材料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nrzhao@ 备 注: 导师简介: 赵娜如, 女,1975 年 8 月出生,硕士,副研究员。2001 年 7 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基金项目 1 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 973 项目子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其它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8 项。主要从事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 钙、生物活性玻璃粉体材料研究及有机无机复合骨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3 项。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1、 Naru Zhao, Yingjun Wang, Xiaofeng Chen, Preparation of Bioactive Nanoparticles in the System CaO-P2O5-SiO2 Using Microemulsion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vol: 288-289 (2005), pp179~182 SCI 2、 Naru Zhao, Yingjun Wang, Xiaofeng Chen, Chengyun Ning,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active Composite Scaffolds Based on β-tricalcium phosphate- bioglass - poly lactic acid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330-):919-922 EI 3、 Yingjun Wang,Chunrong yang,Xiaofeng Chen, Naru Zhao.Biomimetic formation of hydroxyapatite/collagen matrix composite.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100. SCI 4、 Naru Zhao, YingjunWang, Li Ren,Xiaofeng Che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Membranes by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610-613(2009), pp, EI 5、 赵娜如,王迎军,梁家瑜,吴峰,康海峰,壳聚糖/生物活性玻璃多孔复合支架的制备及界面增强作用,硅酸盐学报,) :463-467 6、 赵娜如,王迎军,叶建东,陈晓峰,宁成云,-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聚乳酸多孔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硅酸盐学报,) :679-682 EI 7、 赵娜如,王迎军,杜昶,邓延婕,蔡岩, 卵磷脂对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改性的研究, 无机材料学报,) :889-892, SCI 8、 赵娜如,王迎军,梁家瑜,吴峰,康海峰,壳聚糖/生物活性玻璃多孔复合支架的制备及界面增强作用,硅酸盐学报,) :463-467 EI 9、 赵娜如,王迎军,陈晓峰等,Sol-Gel 生物活性玻璃降解性能及矿化沉积的体外模拟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723-725 10、 赵娜如,王迎军,陈晓峰,Sol-Gel 生物活性玻璃体外矿化沉积的动态/静态体外模拟系统对比研究,材料导报,):78-79,94 授权专利: 1. 王迎军,宁成云,陈晓峰,罗承萍,郑裕东,赵娜如,专利名称:类骨磷灰石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人工关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03 1 . 王迎军,陈晓峰,赵娜如,杨春蓉,复合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5 3. 陈晓峰,王迎军,赵娜如,杨宇霞,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粉体及其仿生合成方法, 专利号:ZL.1 4. 陈晓峰、李玉莉、王迎军、赵娜如,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 5. 陈晓峰、 郭常亮、 王迎军、 李玉莉、 赵娜如、 吴刚、 叶建东、 魏坤、 宁成云、 任力, 一种非晶态生物活性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1 6. 赵娜如、陈晓峰、王迎军、郭常亮、孟永春,一种生物活性玻璃介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5 获奖: 1.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仿生功能化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矿化机理与生物应答,.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多级孔材料制备关键共性技术及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诱导成骨生物活性梯度涂层制备技术,2003.12 导 职 招 招 师 姓 名:赵建青 性 别:男 称:教授 生 专 业:材料学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橡胶、塑料、纤维工程与理论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psjqzhao@ 备 注: 导师简介: 男,汉族,浙江桐乡人,1965 年 2 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系主任、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学科带 头人。1980 年 9 月至 1984 年 7 月在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 年 9 月至 1989 年 6 月在浙江大学聚合反应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 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9 年 6 月到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系任教至今。期间,1998 年公派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高分子系从事科研工作一年,2000 年 5 月被聘为教授,2001 年 1 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 年 7 月~2008 年 1 月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目前兼任万力轮胎研究院院长、聚合物成型 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化工学会高分子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改性与成型加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广东省自然 科学基金、广东省经贸委技改项目、粤港技术创新招标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项目 50 多项。近年来,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与环 保化”“聚烯烃塑料改性及合金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特种工程塑料低成本化”“聚合物合金相容剂”“高分子型助剂”“有机无卤阻燃助剂制备及 、 、 、 、 、 、 其应用”“有机无卤阻燃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热固性塑料高性能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工作,与企业(如广东新会美达、金发科技、广东银禧科技、 、 、 广州合诚化学等)长期合作,多项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50 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8 件,已获授权 33 件,培养博士后 9 名, 其中已出站 7 名,与新会美达、茂名石化合作培养博士后 3 名(出站) ;培养博士生 21 名,其中 13 名已获博士学位;培养硕士生 43 名,其中 30 名已获硕士 学位;培养工程硕士 5 名,其中 5 名已获学位。 导 师 姓 名:张勤远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材料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光功能材料/光通信材料与光纤 联 系 电 话:020- 电 子 邮 件: qyzhang@ 备 注: 导师简介: 张勤远教授。1968 年 11 月生,1998 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师从光学材料学家姜中宏院士) 。1998 年 7 月-2000 年 10 月任同济大学波尔固体物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2000 年 10 月-2003 年 10 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光电子中心作访问研究,2003 年 10 月迄今任华南 理工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 年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光通信材料研究所所长, 《光学技术》杂志编委,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委会第五届常委,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专委会理事。在掺稀土特种光学玻璃与玻璃光纤及光纤激光器、掺 稀土光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数十项, 研究工作先后在 Prog. Mater. Sci.、 Mater. Sci. Eng. R、Adv. Funct. Mater.、Appl. Phys. Lett.、Opt. Exp.等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10 篇,论文 SCI 他引 700 余篇 。2009 年获首届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 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8 项(已获授权 7 项) 研究方向:掺稀土特种光学玻璃与玻璃光纤、光学功能材料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please visit us at: www.. Recent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QY Zhang*, XY Huang, &Recent progress in quantum cutting phosphors&, Prog. Mater. Sci., 3-427 (IF=20.846) 2. S Ye, F Xiao, YX Pan, YY Ma, QY Zhang*, &Phosphors in phosphor-converte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Recent advances in materials, techniques and properties&, Mater. Sci. Eng. R (2010), doi:10.1016/j.mser.(IF=14.4) 3. QY Zhang*, JQ Xu, YM Zhao, XH Ji, SP Lau, &Fabrication of Large-scale Single crystalline PrB6 Nanorods and their Temperature-dependent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Adv. Funct. Mater.
4. XP Chen, Huang XY, QY Zhang*, &Concentration-dependent Pr3+-Yb3+ down conversion phosphor&, J. App. Phys., : . XY Huang, QY Zhang*, &Efficient near-infrared down conversion in Zn2SiO4:Tb,Yb thin-films&, J. Appl. Phys., : . XY Huang, DCYu, QY Zhang*, “Enhanced near-infrared quantum cutting in GdBO3:Tb3+,Yb3+ phosphors by Ce3+ co-doping”, J. Appl. Phys., : . XH Ji, QY Zhang*, SP Lau, A Sedhain, JY Lin, and HX Jiang, &Temperature-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large-scale single-crystalline AlN nanotip arrays&, Appl. Phys. Lett., 3106 8. XH Ji, QY Zhang*, ZY Lin, SP Lau, “Stress and its effect 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N nanorods&, Appl. Phys. Lett., 105 9. Q Qian, QY Zhang*, GF Yang, ZM Yang, ZH Jiang, “Enhanced broadband near-infrared emission from Bi-doped glasses by codoping with metal oxides&, J. Appl. Phys., : . DM Shi, QY Zhang*, &Enhanced 1.47-um emission and lowered upconversion of Tm-doped gallate-germanium-bismuth-lead glass by codoping rare earths&, J. Appl. Phys., : . JQ Xu, YM Zhao, QY Zhang*, &Enhanced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from single-crystalline LaB6 nanowires with ambient temperature&, J. Appl. Phys., : . QY Zhang*, GF Yang, ZH Jiang, &Cooperative downconversion in GdAl3(BO3)4: RE, Yb (RE=Pr, Tb, and Tm)&, Appl. Phys. Lett., 1903 13. QY Zhang*, CH Yang, ZH Jiang, XH Ji, &Concentration-dependent near-infrared quantum cutting in GdBO3:Tb,Yb nanophosphors&, Appl. Phys. Lett., 1914 14. QY Zhang*, CH Yang, YX Pan, &Cooperative quantum cutting in one-dimensional (YbxGd1-x) Al3(BO3)4:Tb nanorods&, Appl. Phys. Lett., 1107 15. QY Zhang*, T Li, DM Shi, ZH Jiang, &Effects of PbF2 doping on structure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Ga2O3 -GeO2-Bi2O3-PbO glasses doped with rare-earths&, J. Appl. Phys., 3510 16. QY Zhang*, T Li, ZH Jiang, et al.,&980-nm laser-diode-excited intense blue-upconversion in Tm/Yb- codoped gallate-bismuth-lead glasses&, Appl. Phys. Lett., 1911 17. QY Zhang*, K Pita, LP Zuo and S. Takahashi, &Temperature-insensitive Ge-B-SiO2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ppl. Phys. Lett., 38-1640 18. QY Zhang*. &Enhanced ultraviolet photosensitivity and lowered temperature-dependent performance of Ge-doped SiO2 planar waveguides with boron doping&, Opt. Exp., 17-8720 19. W J Zhang, Q. Y. Zhang*, Q J Chen, Q Qian, Z. M. Yang, et al. &Enhanced 2.0 μm emission and gain coefficient of transparent glass ceramic containing BaF2: Ho3+, Tm3+ nanocrystals&, Opt. Exp., 952-20958 20. SH Xu, ZM Yang, T. Liu, W. N. Zhang, Z. M. Feng, QY Zhang*, ZH Jiang, “An efficient compact 300 mW narrow-linewidth single frequency fiber laser at 1.5 ?m”, Opt. Exp., 49-1254. 华工推免生目录 2012 年姓名 李珍宝 赵峰惠 徐超 黎花 袁书珊 杨艳春 肖国敏 林家祥 庄锐 吴玉超 刘初阳 陈桂庭 林振国 贾红敏 魏少巍 陈亚丰 李梦飞 杨溢 杨晨 林彩芳 梁银 刘永仁 高瑞华 冯策 性别 女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本科所在院校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南昌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海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汕头大学 中北大学 汕头大学 重庆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海南大学 东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河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拟复试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拟复试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加工工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材料学 材料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 料 工 程 (专 业 学 位 )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 料 工 程 (专 业 学 位 ) 材 料 工 程 (专 业 学 位 ) 材 料 工 程 (专 业 学 位 ) 复试通知函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点击打印
华工导师--论文下载,说明书下载,Word文档下载,PPT文档,PDF文档,文库,坚持"用户需要的,就是我们关注的!"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争取提供更多实用下载资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 在线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市来美保种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