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review b这个期刊吗

作者:李霞
发布时间: 11:44:58
再谈中国作者姓名的英文表述 (下)
如何利用电子平台技术的进步,解决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表述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是件很值得探讨而且有意义的事。我个人认为,与此有关的具体的探索与实践,恐怕还是要中国人身先士卒,自已努力解决效果更好些。毕竟这是中国人姓名的表述问题,单纯地期待国际上的出版社或期刊编辑部发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历史问题,是不现实的。即使他们有想法,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有效的文字技术支撑手段,结果很有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结合前面阐述的两类主要问题,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姓与名倒置的错误,解决的关键是在出版物中明确标明姓与名的区别。现在国内有的英文期刊,包括个别中文期刊中的英文摘要部分 ,采用姓全部大写,名用大小写的表述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个人认为是既实用又简捷的区分办法。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很容易接受。这种表述又有姓前名后和姓后名前两种表述形式。比如李霞是写成LI Xia还是 Xia LI。我个人认为,还是以姓前名后较好。李四光在英文刊物中即表述为LI Si-Guang, 诸葛亮就表述为 ZHUGE Liang, 周恩来即为 ZHOU En-Lai。这样一来,姓和名即使对外国人都是一目了然。如果能够在中国自己办的英文科技期刊里都采用这种统一的表述,即可在中国作者队伍里形成一种风气和习惯,成为主流,长久以往,会逐渐影响到国外的刊物。
针对因为双名或单名缩写而产生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取消缩写,不论双名还是单名,均全部以拼音的形式拼出,双名之间用短线连接。这个建议听起来有些武断,但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缩写而产生的重名重姓。多年前来自中国的文章很少时,姓名缩写的确不是大问题,但如今中国文章在国内外英文期刊上发表的数量逐年迅猛上升,采取这样的硬性规定也是不得以之举。俗话说,先有耕耘,后有收获。我个人以为,为了数据统计和检索的准确性,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更何况,中国人的姓名本来就没有缩写这一出,完全是历史上在中国论文数量很少的情况下,中国作者在英文期刊上&客随主便&和&委曲求全&的结果。但要做到不用缩写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国外的期刊上,需要作者们努力争取。但对于国内的英文期刊,应该不是问题。而且一旦中国自己的英文期刊都能行动起来,也会逐渐影响到国外期刊对中国姓名的表述形式。
至于以上建议的两种办法是否能真正对数据统计和检索产生积极的影响,需要有一个实践和考量的过程。首先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英文期刊完全采用这种表述方式,并且要有一定的积累数据的时间和试用期。如果最后试验的结果和分析后的效果是肯定的,就会有推广的动力,也才更有向国际科技期刊普及的可能。
另外一种新的动议是在英文期刊中大胆地引进中文姓名表述。在文章中的首页,中国作者的姓名先汉语拼音,后中文 (中文的表述放在括号内)。这种表述形式已经有国际英文期刊在试行。比如美国物理学会的系列期刊,从今年开始允许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作者除了用英文形式表述外,还可以附加本国的文字表述,比如 Xia Li (李霞)。这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之所以有这样的尝试,起源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来自中国等国家投稿量的增加。目前美国物理学会麾下的10本期刊几乎都在试行这个方法。该学会包括的期刊有: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A; Physical Review B; Physical Review C; Physical Review D; Physical Review E; Physical Review Special Topics & Accelerators and Beams; Physical Review Special Topics &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 Physical Review & Focus 和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我个人以为,国内的国家级英文期刊也不妨选几个试起来,看看效果如何。这里面可能会有不少技术上的新课题。比如网上投稿时文件转换过程中,由WORD 到PDF,中文的字体是否可以顺利地转换;在排版过程中是否会有格式不兼容的情况,出现乱码;在印刷过程中是否能顺利制版等等。同时还要监控在使用过程中与国内和国际数据库之间文件切入过程中接轨的技术问题等等。想必课题会不少,但通过努力,以及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切磋沟通,合作攻关,成功的希望还是有的。最诱人的亮点在于,引入中文后,中国作者的姓与名,是张三还是李四,肯定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了。但在与数据库接轨时会有何表现,能否顺利检索,目前还是未知数。这种方法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作者姓名在英文期刊中的表述问题,同时又不影响论文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和查询,还需在实践过程中结合中文期刊的经验不断地摸索。但毕竟是一个希望,值得一试。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关注这个问题的有识之士的增多,随着更多的智力投入,希望有一天,这个历史问题会圆满地解决。
(作者单位:爱思唯尔英国有限公司)
发E-mail给:&欢迎来到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
该期刊扩展资料,欢迎小木虫资深虫友来补充。一起完善,供大家参考。
为了保证质量,目前只有金币大于50个的虫子可以参与期刊点评。
PHYSICAL REVIEW E
PHYS REV E
Semimonthly
AMER PHYSICAL SOC, ONE PHYSICS ELLIPSE, COLLEGE PK, USA, MD,
期刊主页网址
在线投稿网址
其他相关链接
偏重的研究方向
投稿录用比例
平均 2.92857 个月的审稿周期
为交叉学科的杂志。前些年内容比较杂,最近方向有所改变,更偏向物理一些。
影响因子虽然一直不高,但很稳定,杂志质量很好,影响力也很大。感觉近几年比较难中了。
最近刚投过一次,两个审稿人,一个说不错但需要修改,另一个说意义不大。编辑让重投,按审稿人意见修改后重投。审稿人意见仍然相左。编辑又找了第三个审稿人,该审稿人看了前两个审稿人的意见后建议不接收,结果就杯具了。
研究方向: 化学科学 物理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
投稿周期: 约1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被拒
2013年影响因子: 2.326
投稿后一个月后收到审稿结果,没有太大问题,修改一周后返回,再一周后接受。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力学 流体力学
投稿周期: 约1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投稿周期: 约1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Editorially approved for publication
Correspondence (miscellaneous) sent to author
06Jun14 13Jun14 Revie report received
Correspondence (miscellaneous) sent to author
02Jun14 05Jun14 Ed. decision and/or ref. response rcvd
24Apr14 02Jun14 Revie report received
15May14 23May14 R response received
23Apr14 15May14 Revie report received
Reminder to referee [others sent (not shown) at 1-2 week intervals]
23Apr14 24Apr14 Revie message received (not a report)
Correspondence (miscellaneous) sent to author
Right to publish signature received
Correspondence (miscellaneous) sent to author
23Apr14 23Apr14 Revie message received (not a report)
Acknowledgment sent to author
Correspondence (miscellaneous) sent to author
这次没有语言问题,效率好高啊,支持PRE
编辑和审稿人都很nice。需要文章的内容有新意,那么对于语言编辑是可以容忍的(两个审稿人对内容评价挺好,给我机会语言改了3轮)。两个审稿人非常专业,对于内容的修改建议和语言的修改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这个期刊值得支持!从投稿到接受大概5个月,在自己手里有一个多月,再加上三轮的审稿(每轮一个月左右)。客观说很高效!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投稿周期: 约6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PRE自从变成所谓三区,似乎质量又开始提升了。。。呵呵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数学 应用数学方法
投稿周期: 约3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以前中过几篇,当时有老板名字在后面挂着,心里还挺踏实的。工作以后换了方向,自己一个人从头搞到尾,中了蛮高兴的。
其实一开始投的prl,就试一试,心里没报太大希望。审稿意见下来后倒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不过本来就不坚定,而且被考核、申请基金的事情给搞怕了,不想耗时间做很可能最终还是要挂的尝试,果断转投pre。
原来prl的两个审稿人一个杳无音信,另一个对修改的稿子很满意,编辑还找了第三个审稿人,但这哥么啥实质意见也没提出来,就说同意prl那两个人的意见。我心里嘀咕那边都说改好了,你咋还有意见。事实证明,prl那个后来有回信的审稿人的意见很重要,我在他的意见下又小改了一点,编辑就无视第三个审稿人直接接收了。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pre是几区,将来就算是4区,也是我心中除了prl的首选,特别是统计物理方向。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I 基础物理学
Physical Review E,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在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方面,是著名的权威期刊。
流体力学方面,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最顶尖,计算流体力学方面,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最顶尖,统计物理学,统计热力学,介观数值模拟方法(格子Boltzmann方法)Physical Review E最顶尖。这三个期刊的影响因子由于学科限制,都在2点多,但是例如PRE等,在10年前,影响因子就2点多了,美国物理学会的PR系列和PRL,影响因子常年波动不大,在于其庞大的刊载数量。上述三个期刊在相关行业中的声誉不是影响因子可以衡量的。在ISI每年发布的, 表征期刊学术声誉的特征因子方面,
PRA到PRE及PRL全部跻身全世界8000多份SCI期刊的前50名.
研究方向: 工程与材料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多相流热物理学
投稿周期: 约3个月
做非线性物理和统计的,没有PRE文章,真不能算合格。在上面发文章,除了新的想法,还要有理论深度。
我自己觉得在线性物理和软物质物理方向,这个PRE还是很好的杂志,编辑很尽心,审稿人的意见也很中肯,去年在该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想不通的是国人为什么非要按影响因子分区,把PRE划为三区,PRE一直都是二区的,而且在软物质以及非线性物理这个方向也是顶级期刊,影响因子一直不高,一味的根据影响因子划分期刊不合理。生物的影响因子普遍都高于化学,化学的高于物理。希望中科院能改进一下,根据方向专业和杂志水准、影响因子全面分析。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投稿周期: 约1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I 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应用
挺好的杂志,可惜到3区了
去年八月份和十月份分别投了两篇PRE,差不多都是两个月左右审回,一个同意,一个不同意;编辑部意见是修改后重投;每篇大致我都是花了两个月修改,目前均在复审中(第一篇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好慢),结果未卜呀!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投稿周期: 约3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结果未知
分区应该是二区,版主应该修改下!
PHYS REV E
物理:流体与等离子体 数学物理 PHYSICS, MATHEMATICAL ,PHYSICS, FLUIDS & PLASMAS
大类分区:2
小类分区:2;
IF:(06-09平均) 2.48;
(2010) 2.35;
【版主核实】该刊目前应该是3区!
从投稿到录用只用了40天,特别幸运的是审稿人第一轮只用了一天评审,而且意见特别专业,让我很惊讶,赞一个,继续支持PRE。
研究方向: 信息科学 自动化 模式识别
投稿周期: 约1个月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期刊主页网址: 在线投稿网址:
最近2次都是大修,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都没录用。老板说难度太高不让投了。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 原子和分子物理
投稿周期: 约6个月
2010年影响因子: 2.352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I 基础物理学
投稿周期: 约3个月
2009年影响因子: 2.4
2006年影响因子: 2.438
2007年影响因子: 2.483
2008年影响因子: 2.508
最近看了一个PRL editor做的PPT介绍APS的杂志情况,从2005-06来看,审稿接受难度为,PRL&PRE&PRB&PRA&PRD&PRC,所以尽管PRE影响因子不到PRD的一半,但比PRD难中。不知这种情况最近几年变了没有。
研究方向: 非线性物理
本人中过一篇。后来一篇投prl被拒后转投pre的rapid communication,编辑自己看了两周后,还是选择请审稿人审稿,前四位都不审,后来终于找到了两个同意审的。目前正在审稿中。pre的审稿周期是两个月,一般一个月后编辑会催一下审稿人。
研究方向: 统计物理 计算物理
投稿周期: 约3个月
PRE的审稿周期是2个月,在计算物理,统计物理领域属于综合类著名权威期刊。论文需要有一定的物理新意。
研究方向: 计算物理 统计物理
其他学科我不知道,作为流体力学学科,也算比较好,但较之JFM,POF要差一个档次。
PRE相对来说只要有一定的新意,不一定要非常深入的物理分析,都可以接收。
研究方向: 流体力学 等粒子物理 计算物理
投稿周期: 约6个月
同属于Phys Rev系列,为该系列影响因子最低的杂志(这并不能说明该杂志不好,主要是和研究方向有关)。杂志的审稿速度很快,审稿人很认真负责,审稿意见很有建设性。近年来的发展使得这个杂志成为了一个大杂烩,有时甚至出现了经济学相关的文章。
根据中科院最新的分区,在物理口该杂志被分到了三区,这是一个多么脑残的结论呀!
研究方向: 数理科学 物理学II 基础物理学
投稿周期: 约3个月
2007年影响因子: 2.483
2008年影响因子: 2.508
2009年影响因子: 2.4
该杂志的稿审速度还行,我的一篇50天就收到审稿意见了。我觉得投这个杂志的论文,关键是英语写作,得让那些老外能看懂;做的研究不一定要多么的新,但一个问题一定要做透,并且解释的合理。这样命中率会高些。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我校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王晓丽博士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材料在高压下的性质是凝聚态物理、地球物理以及行星科学研究中广泛关注的内容。单质氮在低压下由含有NN三键的双原子分子组成,而在超高压力作用下,N≡N键会分解成三个相对较弱的NN单键,称之为聚合氮。由于N-N和N≡N键具有非常大的能量差异,所以当含有单键的聚合氮转化成分子氮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将是一个潜在的高密度能源材料,可以作为炸药、推进剂等。因此聚合氮在高压下结构的研究备受关注,作者通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结构搜索技术(CALYPSO),发现了一种稳定的与金刚石结构非常相像的笼型结构的聚合氮,称之为钻石氮(N10),在这种物质中,10个氮原子形成一个笼型结构,每个笼子为格点形成高度对称的体心立方结构,这是继Pba2后发现的更高压强下的稳定结构。钻石氮是一个宽能系绝缘体,而且在263 GPa后比目前所有其他形式的聚合氮都要稳定,这个压力也是高压实验上能够实现的。这一发现为理解固态氮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以及探索丰富的高压物质结构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7007)等项目的支持。该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科研水平的巨大提高,标志着该研究团队的科学研究已进入了世界前沿。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6年第01期 作者: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STUDENTS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CHINA
IntrodUCtionIt 15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as a result of their future Professions,non一English majors in normaluniversities are less motivated than those in other universities to learn English,let alone sports majorsin a teaehers’university.Sinee graduation,1 have been teaehing students in the Physieal EdueationDePartment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and 1 have found that they are difl池rent from studenis inother de阳rtments in many respects.Thus,there are sPeeial Problems in teach......(本文共计5页)
相关文章推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4期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04期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1996年02期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年03期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1999年02期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1994年00期
《华商》2008年21期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1996年01期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年03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北京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ysical address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