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骗子用乒乓球或者弹球游戏弹到几十块钱两块钱赚到几十块钱

&b&发帖时间:2015年1月&/b&&b&&br&观点&/b&:&b&个人预测2015年楼价震荡下行在2~4月间可能上扬,但六月后到年底会小幅回落,11~12月见底.&/b&&br&&b&资历:父母是第一代房地产投资受益者,我曾用家族总资产的70%做房地产投资,并收益.&/b&&br&=======================&b&预测回馈:&/b&==============================&br&日补充:&br&百度乐居: &a href=&/sz/scan/0/008210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月楼市降温:一二手成交量齐跌 二手房价跌5%-房产新闻&i class=&icon-external&&&/i&&/a&&br&凤凰网7月17日消息:&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detail//.shtml?su=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线城市楼市降温房价罕见下跌 ——凤凰房产北京&i class=&icon-external&&&/i&&/a&&br&其他网站7月房价消息:&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ARTI9586.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京7月第二周二手房价环降-BRTN北京网络台&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与我预测的&&b&六月后小幅回落&/b&&吻合&br&日补充:&br&补充:&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15/0702/02/ATG41PP.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6月百城房价环比涨幅扩大&i class=&icon-external&&&/i&&/a& (因为写这个预测的时候,并没把这帖子当作一回事,因此5~6月的预测我并没有写出,&六月后&是指7月~12月)&br&5月19日补充:&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a/84339_0.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0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3%|住宅&i class=&icon-external&&&/i&&/a& 四月份数据与我的预测完全吻合&br&2月1日补充:最新官方消息指出&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ouse//7023033.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年首月百城房价告别8连跌 一线城市环比全上涨&i class=&icon-external&&&/i&&/a&&br&3月31日补充:&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0548533.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四部委联手救市:全国房价将普遍上涨&i class=&icon-external&&&/i&&/a& 政策层面和我的预期完全相符.&br&上述以和我的预测的&&b&2~4月间可能上扬&/b&&吻合,欢迎大家继续围观我的回答,一起见证&br&每月将按时更新.&br&=============================================================&br&补充:我基于多年真金白银投资,换回来的经验,得到的数据,在这里分享,但没有得到重视.&br&&b&反而一些预测失败,甚至叫嚣崩盘的脑残言论,因为多发了几张图,多写了几个字&/b&,&b&旁征博引使自己的言论看起来合理的回答,却获得了上千个赞.&/b&&br&&b&我在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时间成本&/b&,我所要的回报,&b&仅仅是对事实尊重&/b&&br&&b&日前 攒够3000赞 放全盘预测思路及数据,以及大家都在关注的崩盘时间预测,精确到月,&/b&否则我还是闷声赚大钱算了.&br&多年投资经验告诉我和小白以及失败者,不要讲理,因为浪费时间.
发帖时间:2015年1月观点:个人预测2015年楼价震荡下行在2~4月间可能上扬,但六月后到年底会小幅回落,11~12月见底.资历:父母是第一代房地产投资受益者,我曾用家族总资产的70%做房地产投资,并收益.=======================预测回馈:===========================…
要问房价跌否,问别人没用,问说了算的那个人才有用。你问房价跌不跌,房地产商肯定说,不跌。买了房的人也说不跌。没房的说必跌。他们说了都没有用,你猜谁说了算?&br&这也是中国和日本不同之处,根本没有可比性。&br&在大朝,房价是用来做什么的首先你要搞清楚。中国这一代人还很年轻,如何让他们为国家贡献青春呢?(想象,如果你有一头驴,如何它很懒不拉磨怎么办)&br&最好的方法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让他们争先恐后,第二自愿操劳夜以继日,第三,等他积攒了半辈子劳动成果之后,你用一张纸,轻易就能把它换走。&br&这张纸叫房产证,国家把你脑袋一拍,轻易就用几块砖头,骗走了你毕生的积蓄。等你完成了为社会'主'义奉献青春的最终使命你就可以该去哪去哪了。&br&值得一提的是,对付这一代人,智囊团想到的是房产证这个方法。对于上一代,是上山下乡。再上一代,是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请逐一对应上面的三个条件,看是否符合要求。&br&这个智囊团很聪明,中国的城二代少,农二代多,用"当城里人"这个胡萝卜,可以把成千上万的农二代的毕生心血用那张纸换走,最多再给他几块砖头。国家能不富?&br&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是要一直存在的,就必须一代一代人接力奉献,一代都不能少,而国人总想自己这一代人苦苦就算了,下一代就不用当拉磨驴了,可能吗?你不为社会'主义拉磨,谁来拉?睡醒了吗?&br&于是,如果说按照现行房地产市场下去,下一代人可以吃喝不愁,出租房子度日,也就是即将不再苦逼地奉献青春,这自然不行。怎么办?&br&答案:摊薄房产红利。&br&不用喷,每个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不论资社。先许诺给你一个回报,看上去绝对合算的,然后你为之奉献一辈子后,发现到手时收益被摊薄。比如日本是养老金庞氏骗局,逐一对应上述特征。如果日本对养老金不违约,现在就是一个欧债危机的希腊,不把曾经辛劳现在领金的负担甩掉,就是大家一起玩完,最终还得违约。逻辑就是这个规则,如果国家不剥靴你,那么谁来养活国家,国家玩完了你就成希腊了。&br&那么国家如何摊薄你的房产红利,从而使房二代继续拉磨呢?首先就不能让房价持续涨,其次要摊薄房子代表的一切利得,比如将学区房的那个学校搬走,或者另开分校弃壳而跑。&br&国家会在什么时候选择房价下跌,肯定不是现在。但是它跌之前一定不许你出手这你放心,比如20%交易税如何?&br&留坑充电去。&br&&br&电满续写。&br&那么房价拐点具体在哪里呢?&br&如趋势持续,房价能绑架的劳动力都已绑架,并透支未来劳动成果(房贷),那么剩下的资源就还有两类,一类怎么努力也买不起房的,一类是房二代。&br&对于第一类,其议价能力其实远高于房奴,国家有意争取,唯有降价(如限价房,实质是打破供需平衡,会打压房价)并将房产红利从议价能力低的已绑架房奴手中转移向此群体,如医疗教育。&br&对于第二类房二代,其实是政策重点。如果房价持续上涨,而允许买卖,则房二代坐收房租就等同于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如果卖房,就相当于用那张纸,把国家从他们上一代手中换走的劳动果实又给换回来了。这是国家决不可能允许的。大面积劳动力退出市场,国家会分秒破产。&br&为此,一旦房价可剥靴的人群小于因房价而受益的人群时(房二代多于无房且买得起房的农二代),国家不得不痛下决心,发出政策制造拐点,防止破产。&br&外部数据信号,是房产景气催生的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中土地收入占比下降等。&br&说到日本的养老金庞氏骗局,其实楼市本身完全是庞氏骗局,价格和价值背离之后,完全是靠后面买房人用比前辈高若干倍的价格不断砸钱,托起市场,而价格推高之后,一旦购买力都释放完了,只剩下买不起的那些人群了,没有继续砸钱的了,庞氏骗局就崩盘了。这时如果百姓争相抛售,智囊团会怎样呢?第一只许跌不许抛,比如交易税。第二降价,求着原本买不起的那些人来入市托底。第三,求是求不来的,还得靠老本行,忽悠。谓之,软着陆。实质,拉人托底,金蝉脱壳。&br&举个不切题的例子,80年代前,买辆自行车会很风光,那时节衣缩食买了的人都希望世界永远停留在那一刻,把车日租给别人家,很快就把买车钱赚回了。而卖车的车行也说,有车一族好娶媳妇,买了合算。后来,自行车价从等于三月工资,跌到一月,跌到...等你想卖的时候,发现只有废品回收站肯收了。&br&-------&br&有人问手上刚好有个首付现在怎么办?&br&眼下的情况和前辈们有所不同,善用你后入市的优势。&br&众所周知船大难掉头,地方从土地财政中抽身尚有时日,会托底房价一段时间。尽管这个代价是相当大的。&br&由于内在价值,市场一经震荡,最先出局的是三四线,最为坚挺是北上广,这是长期不会变的。&br&--然而注意这一点,北上广的内城区拆迁代价很大,市中心新建住宅的可能性渐小,如果你在市区买房,很大可能是二手房。市区二手房的收入并没有流入土地财政,这意味着:在住宅市场上,二手房主已经和地方土地财政的利益背道而驰了,政府只有开发一系列低于成交价的限价房,来与二手房主竞争既得利益,这部分收入才实质归于地方。而你猜一切围绕着房产红利的政策制定权在谁的手中,户籍、交通线、学校医院这些资源,未来会朝向政府主导的限价房倾斜,还是会朝二手房主团体倾斜?然而,真正的房产红利红包是不会现在放出的,而是在房产市场景气指数不断下行,民众购买意愿很低时,就会放出户籍等利好的重磅炸弹。相当于卖不出去时,才能想到买一送一。(参考美国金融危机后房产的国籍红包与危机前对比)房产红利是此消彼长的,当政策利好一个人群时,就会挤压到另一个人群。而被房贷绑架的人群是最没有议价权的。&br&------&br&前面回答的确没有覆盖手上有首付但不是刚需这种情况。&br&如果买房投资的话,涉及时间跨度比较长,要看懂政策/府在市场中扮演的长期角色:这一点各国各有不同,我国路线是垄断生活必需品市场(如房子的基础:土地),从居民手中集中资源后(如拆迁)再高价卖还给居民。由于对必需品缺少议价权和弹性,市场价可以抬得很高,直至价格逼近劳动力终身劳动成果。由此,在政策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当政府开始回收某种资源时投资者就要先知先觉,如03年起的房产牛市,是在密集的拆迁和改造计划中异常高的财政支出比例上露出雏形的。当必需品与劳动所得完成了交换使命,大部分又回到了居民手中时(人手一房),利益不再,政策无需继续支持,牛市就完美落幕。要把握好这个投资节奏。&br&有三点,一是政府往往不会选择国际联动的资源如黄金石油粮食等,因为无实力垄断,绝不敢贸然注资抬牛市。二是在政府抬一种必需品时,必然会有意识打压其他必需品价格,这个道理想一下。如房产牛市时粮食不会给空间,一定要躲避炒作雷区。三是牛市结束时,该投资品是否被允许抛出,比如未来政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不会收取较大比例交易税。不许卖出,意味着后入市个体将为前期所有的涨幅买单,这是比较不愉快的。&br&---&br&更新一下关于日本的问题。东京与北上广房价做对比,是很危险的误区,尤其当涉及投资。东京房价的基础建立在一个有鲜明政策特色的高昂交通税费之上(具体到分类话题"日本交通"找),剔除这一因素后看到的真实城郊房价差会让人感叹。不论日本政府出于节能环保抑或其他动机,这一政策的最终结果是在公共交通领域给政府自己出了一道大难题,结合北上广目前公共交通水平而言,我政府对这道题是深恶痛疾的。而公共交通多靠政府补贴,占不到什么实际便宜,这等损己利人的蠢事我朝政府绝不会做。&br&相反的,开发新区、卫星城,延伸交通线进行覆盖,以较低的拿地成本得到巨大卖房收益并实实在在落进地方财政手里,与炒高城区房价白便宜二手房东,以及市区拆迁复杂的利益纠葛相比,前者才是地方的真实利益所在。摊大饼,摊薄的是市区的利益,但对于政府,对繁华区进行迁移和更新换代,有好处没坏处。
要问房价跌否,问别人没用,问说了算的那个人才有用。你问房价跌不跌,房地产商肯定说,不跌。买了房的人也说不跌。没房的说必跌。他们说了都没有用,你猜谁说了算?这也是中国和日本不同之处,根本没有可比性。在大朝,房价是用来做什么的首先你要搞清楚。…
&p&看到“中国化的P2P金融特色”这样的话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想尝试来分析分析,欢迎交流。&br&&/p&&br&&blockquote&&b&一. P2P中国化历程&/b&&/blockquote&&br&首先来看一下非中国特色的P2P业务,即个人对个人的借贷业务。P2P作为一个中介,类似淘宝、58同城,提供一个信息平台来撮合贷款人和借款人,贷款人和借款人自行对对方进行评判,并完成借贷,P2P平台从成交的借贷业务中收取手续费,类似信息介绍费。如下图:&br&&br&&b&1. P2P(信息中介)模式:&/b&&br&&p&&img src=&/ad479d060aa0eb0fb2173d25_b.jpg& data-rawheight=&195& data-rawwidth=&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ad479d060aa0eb0fb2173d25_r.jpg&&&br&中国最早的P2P平台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中国骗子这么多,社会信用体制这么不健全,贷款人者根本无从客观评价借款人的资信,而且中国老赖也这么多,贷款人同样也无法承担借款人逾期、坏帐的追讨、处置的成本。这样的方式导致P2P对于中国普通群众来说根本没什么吸引力,除了个把胆子大的,几乎没什么投资者感兴趣。&br&&br&那么有什么解决方法吗?有的,P2P平台公司找了一条出路,他们开始自己去寻找他认为合格的优质的借款人,或者对来到他们平台上的借款人,他来自行进行审核评价,出现问题负责追偿、处置。因为有了P2P平台公司参与调查和帮忙处置逾期,贷款人心里有点底了,但还有疑虑——贷款人不敢确定P2P平台的调查做到了尽职尽责,也不相信P2P平台在借款人出问题之后能够像追自己的钱一样帮贷款人去追偿。好了,双方都意识到,既然P2P平台承担了调查的工作,那么贷款人势必也会要求他承担兜底的责任(这里的担保方不会是平台本身,只会是与平台关联的担保公司,但平台先行偿付再去找这些担保公司成了一个共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说的刚性兑付,P2P业务在中国第一次开始具有“中国特色”了。如下图:&br&&br&&b&2. P2P(信息中介+信用中介)模式:&/b&&br&&img src=&/63f9c1d223e8dbbde648f5_b.jpg& data-rawheight=&210& data-rawwidth=&4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br&但到目前为止P2P平台的贷款人和借款人都是小额业务的个人参与者,本质上仍然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业务,只不过中间P2P平台多担负了一点任务,还有多承担一点风险。这个时候P2P平台也开始觉悟了,既然自己承担担保责任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不去开发一些更具实力的企业借款客户?从这起P2P业务在中国具有了第二次的中国特色,出现了诸如P2C的方式,也就是个人对公司的借贷业务,P2P开始变为“个人向企业贷款,企业向个人借款”的方式——这么广阔的市场,传统金融中介们(例如传统线下的XX担保公司、XX咨询公司、XX小微金融中心、没有足够资金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等)马不停蹄忙起来啦,纷纷帮忙向P2P平台推荐线下企业客户。这里我用借款企业代替了原来的借款人,因为借款的范围拓展到各行各业的实体企业,如下图:&br&&br&&b&3. P2C(个人与企业借贷)模式:&/b&&br&&img src=&/3bae622b11dbb_b.jpg& data-rawheight=&205& data-rawwidth=&4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9&&&br&这个阶段后,传统类金融机构仿佛一早醒来被阳光刺痛了眼睛一样,恍然大悟:自己也是要借款的企业啊,而且还手握这样那样的牌照,手底下的融资客户大把大把的,就是没资金赚利差这块肥肉啊!由此众多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房贷、车贷、融资租赁公司纷纷意识到眼前摆了一条光明大道,一条摆脱上市排队、发债难产、银行嫌贫爱富的直接融资坦途,积极与P2P平台频频接触。P2P平台亦非常欣喜,因为这些类金融企业手握牌照,可比那些中小制造业客户风险低多了。双方一拍即合,不胜欣喜,三杯两盏下肚,自此更多形式的P2C、P2B(个人对非金融企业,其实叫什么无所谓)、A2P(即资产对个人)模式一夜之间向春笋一样冒出来。P2P的第三次中国特色化开始了——这里我用了投资人来取代了原来的借款者,因为这里原来的贷款人已经有分不清最终借款人的感觉了,投资者更像是在买类金融企业发行的某种理财产品,它跟这些类金融企业仅仅是充当借款人推荐者这样的P2P模式不同。事实确实如此,类金融企业名义上并非向投资人举债,亦不会与投资人签订借款合同,而是转让其债权或资产收益权,签订债权转让或资产收益权转让合同。投资者并不是借贷给类金融企业,而是以某个价格受让类金融企业的债权或资产收益权。如下图:&/p&&p&&br&&b&4. P2B、A2P(个人与类金融企业债权、资产收益权受让)模式:&/b&&br&&img src=&/6b64e34540f9ccd6e1c33d043e6d8d17_b.jpg& data-rawheight=&253& data-rawwidth=&6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7& data-original=&/6b64e34540f9ccd6e1c33d043e6d8d17_r.jpg&&&br&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举两个这类例如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转让债权或资产收益权的例子,即上图中右侧部分:&/p&&img src=&/40ec739ac43debd288dc5_b.jpg&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40ec739ac43debd288dc5_r.jpg&&&br&&p&随着越来越多的类金融企业加入这个行列,业务类型越来越多,P2P平台也引入越来越多的担保机构、线上线下销售机构、外部股权投资者、业务合作者......线上争流量、线下争客流量,不惜血拼(械斗很少有,烧钱、发传单、陪吃陪喝小儿科)——P2P概念真的是越来越火辣,一时间画面太美不忍直视。P2B模式的高歌猛进: &/p&&br&&p&&img src=&/1bcc05a67a6d_b.jpg& data-rawheight=&538& data-rawwidth=&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0& data-original=&/1bcc05a67a6d_r.jpg&&&br&好了,到目前为止一切还是均属正常范围内的描述,总结一下:P2P在中国经历了三次转变,形成了刚性兑付、个人对企业、个人对类金融企业的几个特色,形成了几个较规范的模式,下面为了更好描述P2P的中国特色,这里就先简单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所提及的几种模式的规范运作的样子吧:&br&&img src=&/5dde615c2be511e55ab2a58bd48a9318_b.jp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5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5dde615c2be511e55ab2a58bd48a9318_r.jpg&&&/p&&br&&blockquote&&b&二. &/b&&b&P2P“中国特色化”&/b&&/blockquote&&p&&br&上面说到的P2B模式里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或者背后还有更多类金融、房地产业务的公司,玩着玩着又有新想法了——既然P2P是一条直接融资的大马路,那为什么要让别人在这条路的出入口上建收费站?!现在不用看银行脸色了,以后不得看平台脸色吗?!大家都意识到玩互联网最重要的一点:客流即是财富,众多投资者客户的资源可是无价之宝啊,你看看淘宝、京东……于是这些公司某个清晨晨会老板一拍桌板:不就是租台服务器买套软件吗,自己也弄一个!!&b&众多这些传统线下做着小贷、民间高利贷的企业纷纷进入,自建P2P,软件商、服务器托管商发了笔横财,这些类金融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把其传统线下集资放贷业务成功披个P2P外衣转移到线上来的华丽转身,再扛起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大旗,成为社会正义的化身。&/b&类金融企业的进入,开启了P2P中国化的更深层次的进化。这里我试图用一张图来说明原本线下繁杂缭乱的民间借贷是如何搬到线上的(这里面平台自融了吗?没有啊,P2P平台没有碰资金。资金托管了吗?也托管了,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呢。有什么问题吗?肯定有啊,通过代持或其他方式,P2P平台、直接借款人、担保人,甚至最终的借款人,都有可能最终处于同一实际控制人的控制下,如果这个资金托管机构也是体系内的,那就更好玩了吧,彻底的黑匣子啊!)如下图:&br&&/p&&br&&p&&b&1. “黑匣子”(民间借贷线上化)模式:&/b&&br&&/p&&p&&img src=&/595c4adf231d1d657acc06b169c55bed_b.jpg& data-rawheight=&569& data-rawwidth=&9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595c4adf231d1d657acc06b169c55bed_r.jpg&&&br&自此中国的P2P业务,我个人认为,除了一些真正本着长远发展的平台企业,真正守规则去做P2P(这类P2P平台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竞争状况堪忧啊,劣币驱逐良币,你不走都要被人挟着走),绝大部分只不过是民间集资的线上化、互联网化,本质是一家——弟弟借钱、哥哥引荐、爸爸担保、妈妈回购,推广如传销——员工买、亲戚朋友买、老师同学买,已经形成一套依靠返利点数发展下线的严密体系,这个东西你说好、我说好,他就是真的好!(“什么?!你觉得有风险?不可能!保本保息!刚性兑付!” 好吧,说完这句话我家里的信箱应该又多了两张宣传单了......) 以往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个圈子的民间借贷,现在已经没有空间限制,又一创新举措成功推出,皆大欢喜!&/p&&p&&br&我个人不知为何线下这么多担保公司集体崩盘,这些依托类金融企业的平台的信心从何而来。但面对投资者,P2P平台总是有办法做到让人看起来零风险,他们似乎确实做的不错,从未有逾期,所以平台发的新标也很快被抢光。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当P2P充当信息中介,贷款人和借款人都按约履行义务时,P2P平台只作为一个撮合机构,即使承担兜底责任,但只要不出现逾期坏账,平台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但这是在平台借款人客户质量好、诈骗风险低,客户没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理想化前提下的,如下所示规范的P2P运作:&/p&&br&&p&&img src=&/0e9cbfdfaf7cd5a3b5a4_b.jpg& data-rawheight=&364& data-rawwidth=&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0e9cbfdfaf7cd5a3b5a4_r.jpg&&&br&但实际上因为P2P平台的借款人通常是在传统金融领域里借不到款的劣质客户,“客户质量好、诈骗风险低......”等这些条件几乎不能满足,严重点简直是天方夜谭。(15%—30%的贷款成本能找来什么优质客户?亲朋好友借不到、银行借不到、各种借不到才到你平台来啊!)于是逾期、坏账不可避免,但是平台要发展这部分坏账不能让投资者承担,否则以后靠什么吸引投资者啊?这个时候平台要么直接倒闭关门,要么就在监管不到位、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借新还旧(兜底的钱总不会从从地里长出来的吧,从哪来呢?):&br&&/p&&br&&p&&b&2. “借新还旧”(预备跑路)模式:&/b&&br&&/p&&p&&img src=&/52c07e45a11be30b5a86db3e0d7bd30c_b.jpg& data-rawheight=&322& data-rawwidth=&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7& data-original=&/52c07e45a11be30b5a86db3e0d7bd30c_r.jpg&&&br&上面这种玩法高明吗?&b&其实不然,庞氏骗局不过是外国人玩剩下来的,这个阶段玩得好的,现在迫不得已只能继续玩,玩的不好的,只好把网站一关、留下一封致歉信、失联、跑路,没有资格继续玩下去了。&/b&我们强调监管的重要性,不是要用监管来阻碍创新,而是用监管来控制像上面的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中国人玩这个不止于此,正好互联网概念的兴起赋予了P2P平台一个更大的施展空间:通过在P2P平台内循环得来的大量投资人和大量所谓的“优质借款人”,手中握有这么多的客户量,那就是一个互联网企业啊,P2P平台的幕后老板们觉得自己傻逼了——辛辛苦苦做什么P2P借贷啊,我要成为马云第二!他们开始不把自己当做一家普通企业去爬楼梯,而要把自己当做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上电梯,多好!流量——风投——IPO,看看京东、各类团购网......多的是只有流量没有利润的上市互联网公司,所以投机者们开始从经营P2P平台转到了资本运作平台。&br&&br&P2P内部的循环在外部看来是云里雾里的,好坏很难分辨(我们不排除有些平台透明度很高,但有几个敢公开说出自己的逾期率和坏账率?),到底有多少进入自己腰包、有多高坏账率,外界无法得知,但是客户量和流量确实实实在在的,打开电脑一拉一大串。&b&流量数据加之P2P平台天花乱坠的融资PPT,吸引了众多不明就里的股权投资者大把投资,融到资金后再以红包、体验金、返利(屌丝投资者最看重),线下富丽堂皇的办公室和营业厅(中国大妈最看重),等等形式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从股权投资者处融来的资金甚至还可以用来垫付在P2P内部循环中玩砸的窟窿,兜了底还不用踩红线,多好!&/b&这样的情况又有多少是被外界所知的呢?无论怎样,P2P平台完成了在P2P平台——股权投资者——投资客户之间不断做蛋糕、分蛋糕的一个大循环,这些股权投资者的钱亦是从其他投资人募集而来,这样的结果就很好玩了,一边有人挖坑一边有人填坑,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后上市套现。上面说了“借新还旧”,我就把下面这种叫做“融新填旧”好了,第二步完成了,能玩到这一步的P2P平台你不能不佩服了,气泡吹得好大了。如下图:&br&&/p&&br&&p&&b&3. “融新填旧”(上市梦)模式:&/b&&br&&/p&&img src=&/f69f5a6f7c_b.jpg& data-rawheight=&569& data-rawwidth=&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6& data-original=&/f69f5a6f7c_r.jpg&&&br&&blockquote&&b&三. P2P“中国梦”&/b&&/blockquote&&br&&p&为什么这么多平台宁愿大把烧钱也要抢客户?其实自从类金融企业的债权转让和收益权转让业务的加入后,大家的思维已经更开阔了,P2P在行家眼里已经不是一个借贷市场,而是从P2B、A2P模式向一个类资产证券化市场冲击!你看上交所、深交所……(这里的目标可不是淘宝、58同城了),这可能是现在这么多P2P平台梦寐以求要达到的“大到不能倒”的最终目的(你见过国家会让银行倒吗?所以国家也不会轻易让大的P2P平台倒。你见过国家会让股票交易所倒吗?所以国家也不会轻易让大的P2P平台倒)。但假使我们最后走到了这一步,是不是还会发现这里面的“P2P产品”最终都是——次级债券、次次级债券,如果到了这一步我们仍然做不到没有兜底,那么仍然免不了最终趋于崩溃的结局。如下图:&/p&&br&&p&&b&1. “线上交易所”(类资产证券化)模式:&/b&&br&&/p&&p&&img src=&/8a23de77a818d4ca0458cc_b.jpg& data-rawheight=&270& data-rawwidth=&7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8a23de77a818d4ca0458cc_r.jpg&&&br&P2P平台最终追求的做成一个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这个会实现吗?得看监管机构同意不同意,其他传统金融巨头同不同意。关键还不在这一点,现在我们的P2P本身被自己搞砸了,完全是一个黑匣子,急需引入外部监管等机构,由此可开启其类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的前进道路。但如果这样,黑匣子打开了,他的自身成本就与传统金融无异了,那还有什么优势呢?费用上去了,猫腻没有了,玩的人就少了。&/p&&br&&p&&b&2. “规范的线上交易所”(类资产证券化)模式:&/b&&br&&/p&&p&&img src=&/c8d114fa695b8cb30c7887_b.jpg& data-rawheight=&433& data-rawwidth=&8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c8d114fa695b8cb30c7887_r.jpg&&&br&P2P是一个好东西,经过了中国的特色化改造,越发显示其生命力了。但也是在中国,P2P的现状被玩成了线上民间集资,是不是会觉得可惜?线上民间集资高利贷这样的中国特色化P2P有人敢玩吗?有,还是很多。中国民间资本太多,数十上百万亿银行存款,收益情况如何(1%—5%),P2P收益情况如何(10%—20%),一对比就知道了。有天量的寻找出口的民间资本,自然也就有了中国特色P2P存在的理由。&br&&br&P2P平台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的梦想会实现吗?美好的前景先不提,P2P将中国长久以来的地下金融、民间借贷、次级债券纷纷搬到了线上,影响程度几何,仅仅这个目前就不得而知。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放开,金融领域更加开放,那时还有类似这样的大平台的必要吗?中国的投资者经历过风险,但是吸取的教训远不及收益率节节攀升的吸引力,反正大家都觉得最后政府不会不管我的,大不了到时候去政府门口“散步”呗——这或许才是中国最大的特色。P2P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市场。随着越来越偏离P2P的本意,互联网基因越来越少,中国本土灰色金融的基因越来越多,我想这还是不是我们说的P2P?如果是单纯的P2P,是不是没有什么可中国特色化的?&/p&&br&&blockquote&&p&&b&四. P2P中国特色总结&/b&&/p&&/blockquote&&br&&p&最后总结一下,以示本文上述的”中国P2P业务发展逻辑”,说明P2P业务在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特色化的:&/p&&br&&p&&b&P2P中国进化里程碑:&/b&&br&&img src=&/c04a554d432_b.jpg& data-rawheight=&219& data-rawwidth=&8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2& data-original=&/c04a554d432_r.jpg&&&br&&/p&&p&以上是个人观点,见解不同,多指正。&/p&
看到“中国化的P2P金融特色”这样的话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想尝试来分析分析,欢迎交流。一. P2P中国化历程首先来看一下非中国特色的P2P业务,即个人对个人的借贷业务。P2P作为一个中介,类似淘宝、58同城,提供一个信息平台来撮合贷款人和借款人,贷款人…
昨天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暗花》。精彩、好看、过瘾、回味无穷。&br&一、情节&br&&p&洪先生先后设计五步棋,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分别是:&/p&&ul&&li&嫁祸阿荣杀害大声公——主要由刘青云+邵美琪完成&br&&/li&&li&嫁祸梁朝伟出暗花悬赏——主要由王天林+邵美琪完成&br&&/li&&li&嫁祸梁朝伟杀基哥——主要由刘青云+邵美琪完成&br&&/li&&li&嫁祸梁朝伟杀阿荣——主要由梁朝伟身边的跟班们完成&br&&/li&&li&逼迫梁朝伟杀佐治——通力合作&/li&&/ul&洪先生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梁朝伟杀害基哥和佐治,被当众发现,梁朝伟又当众杀害佐治,并且有五百万暗花在身边,这些事情同时一起被当众揭发。洪先生师出有名,有充分的理由清场。&br&&p&外人即使料到是洪先生故意设局,但是也会因此震慑于洪先生的强大,无所不在。&/p&&p&这五段情节环环相扣,交相呼应,悬念迭生,非常精彩。&/p&&p&诚然,情节在一些细节处经不住推敲,但整体来讲已经非常精彩了。&/p&&p&二、主题&/p&&p&虽然洪先生手眼通天,布局精妙。但是个人看来,其实影片并不是想突出洪先生设的局。&/p&&p&相反,影片想表达的,是生死有命的无奈,是性格与命运的呼应。&/p&&p&梁朝伟和刘青云都不相信命,总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却难逃相同的下场。&/p&&p&通过这两人,片中多处情节也可以表现出这一点:&/p&&ul&&li&刘青云知道洪先生不会放过他们,接到任务后自己联系了快艇,终究一死。&br&&/li&&li&梁朝伟穿着避弹衣,躲过了佐治,战胜了刘青云,却被艇王派人杀害,尽管穿着避弹衣,却被打了脑袋。&br&&/li&&li&梁朝伟被艇王杀害,王天林等却还是以为刘青云&br&&/li&&/ul&&p&全片的片眼,也是最精彩的一幕,应当是梁朝伟与刘青云在监狱中的一幕。&/p&&p&&以你这样的性格,许多东西没弄清楚,怎么舍得杀我”&/p&&p&“我和你好像这颗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是身不由己”&/p&&p&当刘青云和梁朝伟举枪的时候,身边的跟班突然举起了枪。&/p&&p&这些设置,都指向了人生的宿命。&/p&&p&三、政治隐喻&/p&&p&政治隐喻也比较明显,透露出香港电影人的惶恐与无奈&/p&&p&四、题外话&/p&&p&身为工科生,最近在证券公司实习,有丝丝体会。&/p&&p&市场和把妹真是人生中最无力的事情。&/p&&p&生死有命,富贵在天。&/p&&p&------------------------------------------------------------------------------------------------------------------------&/p&&p&3.26更新分割线&/p&&p&在知乎上留下答案,除了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之外,也希望不断的重温有新的收获。&/p&&p&接下来想谈一点最近读书产生的新想法,和电影本身无关。&/p&&p&最近在读&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earch/%E7%BA%B3%E8%A5%BF%E5%A7%86%C2%B7%E5%B0%BC%E5%8F%A4%E6%8B%89%E6%96%AF%C2%B7%E5%A1%94%E5%8B%92%E5%B8%83&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塔勒布&i class=&icon-external&&&/i&&/a&的《黑天鹅》,虽然只读了开篇短短数页,但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p&&p&书中传达的核心观点是&b&&u&“几乎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极少发生但是影响重大的震动和飞越产生的”&/u&&/b&。并用许多例子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比如说911、股票大崩盘等等。&/p&&p&我读到这不禁立刻想到了电影的结局,刘青云在双方争斗中意外身亡,使得梁朝伟最终胜利;梁朝伟防弹衣不离身,但最后被杀手打中脑袋,这一系列都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这无论是刘青云、梁朝伟、射杀梁朝伟的人都不会想到的。&/p&&p&这一系列事件的结果也是刘、梁的过世。站在梁朝伟、杀手或者刘青云角度来看,这一些列意外发生的黑天鹅事件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因此他们或许会得出和塔勒布一样的观点。&/p&&p&但是换个角度来考虑,站在洪先生的立场上来看,刘青云、梁朝伟的死法、时间、地点对于洪先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他们的死是必然,或许因为一些列意外,他俩死亡的时间、地点、死法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他们的命运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洪先生来讲,他们的死亡是必然的。&/p&&p&经过以上分析,塔勒布的观点也就无从谈起,这系列偶然事件背后都有必然的原因,只不过这些事件充当了内在原因外化的表现形式、催化剂的作用。没有911,依然会有其他恐怖袭击,没有股市大崩盘,依然会有其他事件。这一切都像薛定谔的猫,虽然打开的时候才最终确定,但它们终将会发生。&br&&/p&&p&想到了雕爷的一句话:“站在月球看地球,视野决定高度”,梁家辉在《寒战》里对郭富城说的话“你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这单case,一切机构都成为你破案的工具”,李嘉诚先生所说的“取势明道优术”以及 &a data-hash=&560a71ce7b527a12e1a536& href=&/people/560a71ce7b527a12e1a53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60a71ce7b527a12e1a536&&@阮琦&/a& 老师所说“ 追女孩这件事常常也是人性暴露的时候,所以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往往比方法技巧更加重要 ,高手跟菜鸟的区别也在于此。&b&菜鸟认为事事都该有前因后果,因为有因果,便觉得自己可以有作为,总想着立即改变现状,但结果却是无端生错一错再错;而高手则懂得顺势而为见机行事,在时机不到之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b&。 &/p&&p&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偶然之中有必然,我们每一个个体在历史的长流中没有选择,最终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闪转腾挪。&/p&
昨天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暗花》。精彩、好看、过瘾、回味无穷。一、情节洪先生先后设计五步棋,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分别是:嫁祸阿荣杀害大声公——主要由刘青云+邵美琪完成嫁祸梁朝伟出暗花悬赏——主要由王天林+邵美琪完成嫁祸梁朝伟杀基哥——主要由刘青云…
昨天做了一个约会咨询,在临近结束之时,来咨询的男士想听听我对他个人的评价,我说感觉你这人脑子有点儿轴、不够灵活、可能跟女孩相处时也不太容易讨人喜欢。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可能是你的情商较低吧。他又让我举例说明,这一下我卡壳了,因为刚才交谈的每一分钟每一段话我都有这种感觉,可非要让举例我反而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了。沉默了十几秒后,突然间我灵光一闪找到了一个表达方式,宅男不是都喜欢数字吗,于是我对他说:“就拿刚才咱们聊的那件事来说吧,如果跟别人讲,一遍就清楚了,但跟你用了四遍,这就是例子。”&br&&br&结束了咨询,我觉得刚才的对话挺有趣的,于是上网发了条微博,但在回顾过程的时候,我又从中引发了新的感想。&br&&br&让我们再来看看这组对话&br&&br&他:“请说说对我的看法”&br&我:“我觉得你可能不太讨女孩喜欢”&br&他:“为什么?”&br&我:“也许是情商较低”&br&他:“请举例?”&br&………………&br&可以想象&br&即使我举出了某个事例,他可能还会问:“判断理由是什么?”&br&即使我说出了那个理由,他还会接着问:“违反了什么原则?”&br&即使我给出了那个原则,他还会继续问:“那我应该怎么办?”&br&……&br&&br&在这样的对话状态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在冷酷地追求答案,而完全感受不到他在与人交流互动。那什么是交流呢?要想准确回答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先抽离自己咨询师的身份,把上面这组对话放进日常生活场景。&br&&br&当你希望别人对你给予评价,别人也按照你的要求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的时候,那么你该怎么回应呢?&br&&br&比如&br&甲:请说说对我的看法&br&乙:我觉得你可能不太讨女孩子喜欢&br&&br&合适的回应 &br&甲:是啊,这个我倒是从来没想过,以前一直还以为自己在这方面没有问题呢,但这又是为什么呢?&br&&br&这里要强调的重点是,当别人按你的期望向你提供了一些信息之后,你先应该针对这些信息给予一些反馈,然后再提出你的下一步需求。这样才能让对话保持着良好的气氛,说白了这也是聊天中的礼尚往来,但很多人(尤其宅男)却是不会在意的。&br&&br&比如以下的对话&br&&br&男:做什么呢?&br&女:看电视&br&男:看什么电视?&br&女:美剧&br&男:好看吗?&br&女:还行&br&男:出来见个面吧?&br&女:……&br&&br&给人的感觉是,这男人对女孩子的生活其实并不关心,他不停提问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把女孩子约出来的目的。就像一个翻箱倒柜找东西的人,拉开一个抽屉没有自己要的东西就扔到一边,再去拉开另一个……&br&&br&回到本文开始的例子,作为咨询关系,这个男士当然有权力以这种方式跟我说话,但我忍不住会想,他在约会时跟女孩是不是也是这样说话的,而这可能就是他最大的问题。&br&&br&用这种方式说话容易带给别人这样的感觉:说话者关心的只有自己和“话题”,而“对方”只是他和“话题”之间的工具。。。当然,如果是跟熟人闲聊,这样讲话倒也无所谓,但在其他场合就需要谨慎了。比如,在表白遭到拒绝的时候,且让我们看看“低情商”男人的反应。&br&&br&男:我喜欢你。&br&女:我们还是做朋友吧。&br&男:如果觉得我有缺点请指出来,我会改。【只关心什么是“缺点”,而对女孩“还是做朋友”这个事实缺乏关注。】&br&女:你没有缺点,是咱们不合适。&br&男:哪里不合适?【只关心什么是“不合适”,而对女孩”觉得不合适”这个事实缺乏关注。】&br&女:不合适就是不合适。【其实姑娘想强调的是:我觉得不合适就是不合适】&br&&br&男人的心目中总有一个客观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问题都应该有终极答案,并且他们认为找到了终极答案就可以逆过来解决一切。或许在工作和生意上是这个道理,但是在不涉及太多利益的男女关系中,事情往往没那么复杂,对于单纯的情感问题,最终答案跟最初答案往往是同一个,那就是对方的意愿——我对你没感觉,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终极的答案了,如果你还能不明白,那人家只能——对你更没感觉。&br&&br&但即使明白了这一点,宅男们还是会问另一个终极问题——“那该怎么办?”,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非要有终极答案的话,那么答案就是——既然目前看不到未来了,那就照顾好姑娘现有的感受,而这一切靠的不只是语言,也包括你的行为和态度。比如,当女孩说“不合适就是不合适”时,废话少说忍住泪水,默默地把姑娘送上车,为她关上车门,说句路上小心,在此刻都属于正确的回应。而只有把当下的每一步做好了,或许以后才有机会。&br&&br&是的,如果在一切已经失去可能的情况下,你还能克制着自己的失落去关注她的细微感受,这时候姑娘们才会觉得这男人多少还有点儿可取之处,而好感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经常有人咨询我”怎样才能把她感动“,其实精髓就是八个字——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但是,低情商的人总是自我陶醉,总喜欢把未来的愿景跟眼前正拒绝自己的人一同分享——”我改!我变!!我等你!!!“……如果你非要表达这种决心的话,那也应该是回到家里关上门对着镜子说,而不可以追在人家后面唠唠叨叨去论证。追女孩不是拉风投,你把前景描绘得越确定,你的情怀就显得越鸡贼。&br&&br&=======================================================&br&&br&PS&br&有网友在微博下留言,戏称听了四遍都不明白的人属于智商而非情商问题,这里解释一下我的看法。&br&我跟他谈到一个话题,其中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事件A与事件B无关,但是过一会儿他又认为有关,于是我只好再次提醒他无关,就这样前后折腾了四次。&br&&br&关于智商和情商,我是这样区分的:&br&&br&A和B有关,但你就是看不出来,这是智商问题。&br&A和B无关,但你死活不愿接受,这是情商问题。
昨天做了一个约会咨询,在临近结束之时,来咨询的男士想听听我对他个人的评价,我说感觉你这人脑子有点儿轴、不够灵活、可能跟女孩相处时也不太容易讨人喜欢。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可能是你的情商较低吧。他又让我举例说明,这一下我卡壳了,因为刚才交谈的每…
1345 人关注
2541 人关注
534 个回答
2789 人关注
174 个回答
1870 人关注
436 个回答
1943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维弹球作弊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