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大井掉落清矿大会战报道

找不到网页
对不起,系统在完成您的操作时发生了错误,可能原因如下:
可能是系统部分功能正在维护和调整中。
如果您多次碰到同样的错误,请报告管理员,我们对给您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曲靖日报数字报刊
第ZK4版:特别报道
第ZK1版 主流媒体 权威报道
第ZK2版 要闻
第ZK3版 经济新闻
曲靖大会战
扶贫再集结
———写在全国首个“扶贫日”到来之际
本报记者 张俊 通讯员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美好家园。
实施整乡推进后的阿都乡新貌。
&&日,是全国首个“扶贫日”,在我国扶贫开发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曲靖,珠江源头第一市,云南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人口大市与贫困大市交织,背负着2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和4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是这座城市发展的阵痛。&&2007年以来,曲靖市把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在珠源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战”。&&从2007年扶贫投资1.7亿元到2013年14亿元,节节攀升的不仅是关心,更是信心。&&从2006年的1896元到2013年的4395元,八年攻坚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一倍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8年来,通过多部门整合,多渠道投入,项目大拼盘、资金大捆绑,完成了扶贫的一次次大的融资,财政资金发挥了 “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撬动各类投资107亿元。&&8年来,贫困地区群众累计投工投劳1282万个。财力有限,民力无限,贫困地区群众用行动证明了小康不会从天而降。&&8年来,扶贫的力度、脱贫的速度、投资的强度、覆盖的广度,与日俱增。&&8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07亿元,实施了21个“整乡推进”、420个整村推进、46个山区连片开发和132个自然村革命老区建设,实施107个产业扶贫项目,易地搬迁2.39万人,建设安居房4.3万户,发放到户贷款28亿元,劳动力转移培训5.27万人,雨露计划1.3万人,启动会泽、宣威乌蒙山和师宗、罗平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覆盖9个县(市、区)94个乡镇1078个村382.5万人,整体解决了78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曲靖8年扶贫攻坚战铿锵的足音。&&开启“大扶贫”曲靖模式 提供扶贫开发“曲靖经验”&&2007年,曲靖开启了以政府大投入、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的“大扶贫”模式,先后在全省率先启动332个行政村“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接着,以整村推进促进整乡推进、以整乡推进带动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格局成型。曲靖的扶贫实践,被国务院扶贫办誉为扶贫开发的“曲靖模式”,并列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扶贫开发十大典型经验之一。曲靖也成为全国“整乡推进”的发源地,在扶贫开发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牛屎巴拌草糊山墙,三块木板铺张床,四块石头垒火塘,一年大米不满缸”。这是2007年前宣威普瓦村段存珍老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全家住上小洋房,光棍儿子娶新娘,一年不领救济粮,信心十足奔小康”。这是实施扶贫开发后段存珍老人家过上的日子。&&2008年春节,随着一声响亮的鞭炮声,全家搬进了 178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身子都埋在土里大半截了,还能住上楼房,做梦都没想到呀!”一谈起这段日子,段存珍总是老泪纵横,边哭边笑。和段存珍老人一样,村里还有688户贫困户搬进了新楼房。&&普瓦村曾是一个破房多、光棍多、刑事案件多“三多”村,2007年,该村盼来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是“考验”二字,力重千钧。“不放弃每一个村子,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让一个贫困村掉队”,该村率先在实施难度最大的安居房上碰硬,从最贫困的农户开始,打开突破口。村看村,户看户,婆家人来了,娘家人来了,外出务工的马不停蹄赶回来了,左邻右舍来了,互助小分队、党员突击队、娘子军、孩子军,扶贫接力棒在不停地传递着。&&第40天,拆除危房4.1万平方米&&第52天,搭起237间临时帐篷&&第107天,第一批安居户开始迁新居&&第132天,348户搬进新家过年&&第164天,688户完全搬进新家&&第311天,建沼气池159口,节能灶682眼,一池三改880个,水池10个,新修村组路21.9公里,桥涵29座,电网改造675户,学校、村委会、卫生所、活动中心………&&第600天,用砖2614万片,水泥1600吨。400万元的扶贫资金撬动了5914万元的投资。&&不到两年的时间,纯砖房比率从2%提高到96%,砖房面积从7013平方米上升到10.3万平方米,魔幻般的变化。&&这几个简单枯燥的数据背后蕴藏着一股多么大的激情、心血和推动力?危房破房一片片一排排倒下去了,帐篷一个个一顶顶搭起来了,新房一栋栋一所所立起来了,同时立起来的还有群众的志气、信心和热情。&&1双手可以砌一面墙,10双手可以建一栋房,100双手可以造一个新村,1000双手可以托起一个奇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古老梦想在今天实现了,在普瓦实现了。&&一步一步,一天一小步,一年一大步,披荆斩棘,破冰先行,不到900天,普瓦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嬗变,那个破落的旧村庄永远留在村委会展板的老照片里。&&劲风吹处满眼春。普瓦村,只是曲靖466个行政村“整村推进”的一个缩影。如今,打基础、提素质、兴产业、强保障的四重奏,为曲靖这个贫困面达17%的珠源大地找到了短期、中期、长期的金钥匙,锐气不减,动力不减。&&实施“整乡推进” 拓展扶贫开发深度和广度&&“中国有个首都,曲靖有个阿都,两个都,天壤之别”,这句玩笑话所说的阿都,是云南省20个最边远的民族特困乡之一,八山一水一分地,苦瘠甲天下,山旮旯、杈杈房、酸汤饭、冷火塘,这些都是阿都曾经的灰色标签。2009年,全乡自然村通车率58.7%,农户电改率56.4%,群众自来水饮用率38.6%,农田水利化13.9%,森林覆盖率仅19%,人均受教育年限4.5年,70度以上的坡耕地占5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607元,全乡4万人苦苦煎熬,抬不起头、挺不起胸、直不起腰板,整体赤贫,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垫底,发展垫背。&&2010年,市委决定启动阿都乡整乡推进,采取广度聚合,深度治疗的方式,突破路径选择,不撒胡椒面,不单打独斗。贫困地区没优势,用政策优势来培育,贫困地区没资源,用政策杠杆来撬动。统筹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帮扶资金和社会融资,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2.3亿元,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5亿元,在乌蒙山打响了一场向贫困决战的攻坚战,通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层组织的同步推进,实现了阿都“红了一条沟、绿了一片坡、富了一方人”,逐步走活深度贫困地区追赶发展的一盘棋,使4万人的生产生活水平整体向前跨越了20年。&&也不只是阿都。曲靖21个乡“整乡推进”的减贫之路,浓缩的是发展要素聚集、优惠政策叠加、干部资源汇聚的扶贫史,特殊复杂的深度贫困问题,只能用燎原之火,击破点点星星。不仅要盖房子,建村子,更重要的是强班子,换脑子,找路子。&&钉钉子一锤接着一锤敲,整村整乡,一个村一个村、一个乡一个乡推进。&&从“整村推进”到“整乡推进”,曲靖,正在以史无前例的工程规模打赢了一场场最具深度和广度的扶贫攻坚战役,这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大投入、大整合、大会战,在期盼中起步,在困境中求索,在凝聚人心中卯足发展动力,在埋头苦干中强势推进,推思想、推作风、推典型、推发展,实打实,硬碰硬,那些墙上挂的规划图,文本上写的实施方案,群众梦里期盼的远景,在“整乡整村推进”中变成了现实。&&这就是扶贫的一个支点,一个引擎。&&实施两个片区扶贫攻坚 突出扶贫开发重点 &&巍巍乌蒙山,滚滚珠江源。打开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版图,在全国14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曲靖的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奏响了向贫困宣战,向贫困决战的号角。2011年,中央把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我市会泽、宣威进入乌蒙山片区的盘子,师宗、罗平进入石漠化片区的盘子,两个片区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核心区”和“特区”,随着政策的分流,全市扶贫开发呈现"4+1+4"的格局,即4个片区县+1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插花县。4个片区县总人口35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2013年末,片区县贫困人口为72.96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81%。&&多年来,养育着353.8万各族人民的两大片区,走过了困惑,走进了温饱,也走向了希望。但发展之忧、赶超之困、贫穷之痛也时刻响彻在乌蒙山间,要脱胎换骨,要华丽转身,要同步小康,每一次的豪迈宣言,都掷地有声。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乌蒙山曲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滇贵黔石漠化曲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这个信号,正在珠源大地传递和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片区人民也在新一轮发展中找到了一个新坐标。&&两个片区扶贫开发启动实施以来,曲靖市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5.7亿元,在交通、水利、教育等五大基础上梯次推进,补上基础大的欠账,治好一系列长期影响片区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的“硬伤”,推动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效。2013年片区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13%,其中, 4个片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63.7元,增幅14.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全市排名靠后不断奋力赶超,进位争先。&&转变扶贫方式 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在曲靖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17%的人家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冷凉山区,“对面一声吼,需要半天走”,在惯的山坡不嫌陡,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这考量着各级扶贫决策者。&&“山上问题山下解,易地搬迁挪穷窝”。解决山一家水一家的分散贫困,基础投入要超过20倍还事倍功半,集中安置,集约发展,事半功倍。&&账算清了,苦熬不如苦干,移山不如搬家,穷则思迁,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人下山、树上山”,让村民富起来,大山绿起来。&&“穷在山,困在路,难在水”,深居龙场旧营村大山梁子的村民祖祖辈辈饱受着生活之苦,在扶贫项目的引导下,村民带着质疑和期待艰难起身,试图搬下山,搬掉穷根,没想到,这一搬,搬出了新旧两重天。&&统一选址、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坡上搬坡下,用5年时间在荒滩上建集镇,用10年时间在坝子建设“花园菜园果园”“三园”经济,山区变园区,土地变基地 ,如今,户均节地1.2亩,但人均住房面积增加37平方米,群众公共性投入户均降低1.1万元,但公共设施拥有率增加84%。全村实现了“1/3务工、1/3务农、1/3搞三产”的置业新模式,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612元,486名群众实现了“搬得出来,富得起来”。&&让贫穷蜕变,让幸福破壳,一个在山穷水尽中步履艰难的百年老村庄在搬迁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近年来,我市对丧失基本生活条件的群众,按照“移民就路、移民就市、移民就富”的原则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引导1.2万户4.4万贫困群众向中心村、中心集镇、工业园区集中,以产业和就业促进人口集聚,建设美丽乡村,从根本上挪掉穷窝。&&扶贫先扶智。近年来,我市把贫困群众能力素质提升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立足当前培养一代人、着眼长远改变一代人的思路,大力实施教育带动转移战略,通过考出去、送出去、走出去,减少贫困农民数量,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06年至今,实施雨露计划和劳动力转移培训,4.5万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告别一亩三分地的汗水型农业,转移到城市的“技能型产业上”,贫困群众的收入结构从传统的农业经营性收入拓展至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中务工收入占到了42.7%,脑袋“富”起来后,腰包就逐渐鼓了起来,从根本上拔除“穷根”。&&输血更要造血。曲靖的贫困,有基础条件的贫困,更重要的是产业的贫困。没有产业的支撑,只能年年扶贫年年贫,要实现贫困地区的跨越赶超,产业这课必须补起来,让产业活起来。可在贫困地区要培植一个增收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风险多,波动大,战线长。会泽县大井镇依托牛栏江,做好水文章,以建成“滇东蔬菜水乡”为目标,规划35平方公里的产业带,按照“山上建优质粮仓,山下开绿色银行,两岸万亩蔬菜走廊”的思路,一批短平快的小产业板块初现雏形,以特色蔬菜为主的沿江经济带动菜农户均增收4570元。为促进项目村群众增收致富,富源县墨红镇的云南满地金公司在项目区建设辣椒种植基地、加工厂和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有力带动周边440户农户增收致富,椒农在辣椒产业亩产值中户均增收3670元。近年来,曲靖紧紧瞄准支撑贫困群众增收的经营性收入、务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着眼点,选择扶贫效果好,辐射面广,群众易接受,龙头易参与,具有地方特色,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在有条件的11个贫困地区建设现代农业庄园,通过搭建“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利益链,让贫困群众参与进去,尝到增收的甜头。8年来,培育和扶持富源魔芋、宣威火腿、会泽玛卡、师宗薏米、罗平黄姜、陆良蚕桑、麒麟果业、沾益中药材、马龙蔬菜等“十大扶贫产业”和十强扶贫龙头企业,带动项目区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132元,通过产业扶贫,扶贫开发的成效真正体现在群众的笑脸和腰包上。&&金融扶贫,借船出海。曲靖扶贫,除了靠“财政的手推动”,还要借助市场的手、金融的手、社会的手合力推进。&&越穷越没底气,越没抵押,越没人敢担保,越借不到钱,这一串连锁反应是我市贫困地区“贷款难贷款贵”的原因。2006年以来,每年都有近30万的贫困群众心里有打算、手里没本钱。&&小额信贷,应运而生,成了金融扶贫的孵化器。&&跳出扶贫看扶贫,借力发展。为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曲靖把目光瞄准了金融扶贫,走上了“贫富牵手,银政联姻”的路子,财政为贫困群众贴息近2/3,银行的门向贫困群众打开了,一扇门的开启,金融这只撬动市场的手,加上群众这只吃苦耐劳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致富梦”。&&陆良县小百户的村民张稳芝,通过3万元的小额信贷起家,发展生猪养殖,如今成为百头肉猪养殖大户,年均收入超过20余万元,逐步实现了她的“创业梦”和“致富梦”。和她一样,全市7.2万户群众获得了小额扶贫贷款28亿元, “贷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多赢目标,小额信贷发挥了“引窝蛋”的作用,孵化出千家万户的小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最终实现 “小额信贷扶出大产业”的质变效应。&&广泛动员,深入一线抓扶贫,这是我市在扶贫开发中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市广大机关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开始了扶贫开发新的“上山下乡”。2006年以来,累计有6.1万扶贫大军奋战在村村寨寨。穷在深山有远亲,机关部门和乡村结穷亲,干部和群众结对子,常牵挂,勤来往,亲戚越走情越深。扶贫前沿是一所学校,一个舞台,一个战场。可以说,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推进”,工程量之大,建设难度之高,有的项目可以推进,而有的则需要挺进。有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水渠,有在悬崖峭壁一锤一锤凿出的“天路”。有磨破嘴皮和群众促膝长谈的群众工作 ,一个个临时指挥部出现在一线,进度上了墙,挂图作战,倒计时推进,一个个下派的挂职扶贫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带领群众奋战在一线,结了地气,沾了土气,增了底气,鼓了士气,涌现出一批批“狗不咬干部”、 “胶鞋干部”、“迷彩干部”,累计协调项目5412个,帮扶资金1.9亿元,他们用真情汗水和智慧向贫困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人一缕暖风,吹到贫困山区就是一个春天。&&曲靖的扶贫史,物理构成是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是一粒一粒砂石铺就的,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是一锤一簪凿出来的,精神基石则是一批批扶贫人以及千万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曲靖的扶贫史,生动地回答了幸福从哪里来?不是从梦里来,不是从口中来,是从党的好政策中来,从党员干部的埋头苦干中来,从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汗水中来!这场战线最长、最具广度和深度的扶贫攻坚战,就是一次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教育的大考。&&“两轮驱动”和精准扶贫 实现贫困地区后发赶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步小康,短板在贫困地区,这也就是曲靖贫困地区和全市目标的最大公约数。&&在云南贫困面的天平上,曲靖已是一个分量越来越重的砝码。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我市有贫困人口95.41万人,全省每7个贫困人口曲靖就占1个,全市每5个农民就有1个贫困人口,我市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二,今年国务院作出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庄严承诺,云南立下减贫100万的军令状,曲靖任务为20万人。&&扶贫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深水区”,从曲靖层面看,全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但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8%。透过平均数,我们清醒看到背后掩盖的不平衡和发展差距。今年9月11日至12日,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曲靖扶贫人,有了更加紧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一轮扶贫开发,如何打赢最艰巨的大决战?&&“既要转,更要赶”,这是自我审视和打量后曲靖扶贫形成的共识。转,即转型,转向“双轮驱动”,赶,后发赶超。&&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做到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两个轮子”一起转,用片区区域发展解决全市面的贫困,用精准扶贫解决点的贫困,实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创新扶贫。面对"4+1+4"的扶贫格局,坚持用灵活的梯度政策来弥补扶贫效益差距,会泽、宣威、师宗、罗平4个片区县和国家级扶贫县富源县作为我市扶贫的“核心区”和“特区”,用片区的“特惠政策”来拉动,麒麟、沾益、马龙、陆良4个贫困“插花县”用市级每年配套的4500万元“特殊政策”来填平补齐。&&精准扶贫,锁定识别出的全市50个贫困乡、475个贫困村95.41万贫困人口,通过对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在困境和挑战中不断突围与突破的现实选择。&&曲靖梦涵盖了贫困地区的安居梦、致富梦、小康梦……梦梦相连,梦想成真,扶贫攻坚任重道远。&&&&&(图片由市扶贫办提供)
合作伙伴:您当前所在位置: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中共湛江市委
湛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组织实施告别茅草房大会战的决定
湛发〔2014〕5号
组织 实施 决定
中共湛江市委
湛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组织实施告别茅草房大会战的决定您当前所在位置:& >
吉安:合力共为破难题 做强做大井开区
发布日期:
阅读次数:
本报讯(记者蒋阿平)为支持井开区加快产业集聚,拓展东区发展,11月12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世忠召集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在井开区召开专题调度会,集中协调解决井开区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副市长刘贤清主持。
  会上,胡世忠认真听取了井开区、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如何解决东区建设及中烟公司井冈山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所涉及的供水、供电、供地等问题进行了协调。
  胡世忠对井开区已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今年以来,井开区围绕&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战略,按照&昂起发展龙头,打造千亿产业&的奋斗目标,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招大引强、产业集聚、东区开发、配套建设等方面均进展明显。下一步,井开区要围绕强攻工业百日大会战的总体要求,重点在德昌精密制造园、中烟异地技改等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开工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东区开发、建设、完善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取得圆满结局。
  针对当前实际,就如何帮助井开区破解发展难题,胡世忠要求,在供电方面,吉安供电公司要尽快组织实施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建设中低压配网,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切实保障东区各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顺利推进。同时,井开区要做到贴息到位,市供电公司要加快推进,确保火炬变电站年底前开工建设。在供水方面,跨铁路大桥铺设管道要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并同步推进金山水厂日供水5万吨扩建项目。要以长远眼光,在跃进路南延工程、神岗山大桥工程的建设当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供水、供电、通讯管网铺设,一步到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井开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中烟公司井冈山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按期开工建设的目标,倒排工期,及时解决供地问题,全力支持项目推进。他强调,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尽快推进,落实到位,合力共为,共同支持井开区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的新突破。
  胡世忠还详细了解了井开区东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并实地察看金鸡岭体育公园及东区配套设施选址的实际情况。中共湛江市委
湛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组织实施告别茅草房大会战的决定
中共湛江市委
湛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组织实施告别茅草房大会战的决定
  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和谐稳定,是生态文明镇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市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目前全市仍有农民居住在茅草房中,特别是在超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我市后,受灾地区的“全倒户”大部分为茅草房,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帮助因灾“全倒户”、农村茅草房住户解决住房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打响告别茅草房大会战,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结合重建家园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按照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社会捐赠和挂钩帮扶的工作思路,实行“市推动、县负责、镇村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市茅草房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湛江发展美誉度,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2014年底前,确保完成全市因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造成的“全倒户”(必须是长期居住且是唯一住所的农户,含严重受损需重建户,下同)的改造任务;原则上全市要在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告别农村茅草房改造任务,雷州市个别任务较重的镇,可以延长至2016年上半年前完成。用2年左右时间,将全市农村茅草房改造建设成为防风、防雨、防火、安全“三防一安”的经济适用安居房。   二、补助对象、改造标准和补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长期居住且是唯一住所的茅草房户(下同),因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造成的“全倒户”。   (二)改造标准。茅草房改造要达到基本建设要求,建筑面积适当、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五保户、孤儿户按30m2/户的标准进行建设,孤儿户人口数超过3人的,按人均不少于13m2的标准进行建设。其他改造户按人均不超过16m2的标准建设,且建筑面积控制在60m2/户左右,可根据其自身经济条件和家庭人数适当调整。   (三)补助标准。属于补助对象的五保户、孤儿户按1200元/m2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其他“全倒户”和茅草房户按&& 40000 元/户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其中县(市、区)解决5000元/户。如该次补助对象与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补助对象或其他财政性渠道帮扶解决住房困难对象出现重叠,按就高不就低进行补助。为全面告别农村茅草房,以有偿拆除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户拆除无人居住的茅草房(含工具房、牲畜安置房等),以每户计算,自行拆除且面积50m2以下的补助1000元,50m2以上的补助2000元;对拒不拆除的,由当地政府按国家政策强制拆除,并由村集体按照国家规定回收土地另作安排。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实事求是、全面摸查,迅速核准补助对象。市、县(市、区)、镇三级要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工作台账,迅速开展调查摸底,全面统计需改造的“全倒户”和茅草房农户数。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初审、镇级审查、县级核准、市级监督”的工作要求,以及帮扶挂钩单位、县(市、区)、镇和村四级签名确认的工作方式,严格核准补助对象,坚决杜绝多报、漏报、虚报现象。实行阳光操作,补助对象要在乡镇(街道)、村务公开栏进行广泛公示,全程接受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的要立即取消资格,发现有遗漏的,要责成村委会重新申报。   (二)群众自愿、政府扶持,多方筹集改造资金。要充分尊重农民改造住房的意愿,调动农民群众自主建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多渠道多方式筹集改造资金,统筹和整合可利用资源加大对“全倒户”和茅草房改造工作的支持力度。要依托“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等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踊跃捐赠,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支持茅草房改造建设。加大扶贫“双到”帮扶力度,采取切实有力帮扶措施,积极帮助农户筹措改造资金。   (三)科学规划、建新拆旧,统筹推进改造工作。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具体村庄情况,科学引导,合理安排使用建设用地,统筹推进农村茅草房改造。改造原则上以就地重建为主,房屋基础和墙体总体结构坚固的,采用加固、改造屋顶的办法进行改造,有条件的村也可实施整村改造。要采取建新拆旧方式,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建设新房后必须拆除旧房,要把农村茅草房改造建设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的和谐新农村。   (四)分类指导、因户制宜,建设安全实用新居。以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前提,确保新建住房“安全、实用、经济”。要按农户类型不同进行分类指导,五保户、孤儿户的改造工作由镇政府组织实施,其他类型的改造户在政府指导下,由农户自建,因户制宜建设功能合理、实用舒适的新居。住建部门要加强对住房改造的全程施工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五)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打造民生民心工程。建立专项档案,逐户登记造册,对各地的工作动态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跟踪。加强资金拨付管理,市财政局牵头有关单位制定改造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抵扣。要建立公示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实施时间节点   (一)核实确认阶段。日前,完成全市因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造成的“全倒户”的核实确认工作,日前完成全市农村茅草房的核实确认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县(市、区)政府在核实确认的基础上,迅速组织开工建设。“全倒户”的住房改造,要在2014年9月底前动工;茅草房的改造,不迟于2015年6月底动工。雷州市个别改造任务比较重的镇,可按在2016年上半年前完成的要求倒排动工时间。为配合改造工作有序开展,按分类分批方式对改造户发放补助资金。五保户、孤儿户的补助资金统一划拨到镇政府,由镇政府统筹安排。其他改造户根据工作进度逐步安排资金发放,房屋改造动工时发放40%,工程中期发放30%,余下的30%在工程竣工验收后10天内发放(验收内容包括拆除无人居住的茅草房、工具房、牲畜安置房等各种茅草房)。如属异地重建的,要在新房竣工验收后15天内拆除旧房再发放剩下的30%,拒不拆除旧房的不予发放剩余补助资金,并由当地政府组织强制拆除。上述关于改造进度和发放扶持资金等内容,由改造户与镇政府以协议方式予以确定。   (三)检查验收阶段。因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造成的“全倒户”住房改造工作,要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最迟要在2015年春节前完成,并由市组织相关部门于2015年3月上旬进行验收。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由市组织相关部门于2016年1月中旬进行验收,雷州市个别任务较重的镇,可以延长至2016年7月中旬进行验收。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成立告别茅草房大会战指挥部,全面统筹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小华同志任第一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同志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社工委主任邓振新同志任执行总指挥,副市长陈云同志任常务副总指挥,副市长梁志鹏、庄晓东、罗锡平同志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制定方案、督查督办、考核验收等工作;工作人员从指挥部成员单位抽调,脱产上班,集中办公。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共同推进改造工作;住建、国土等部门对茅草房改造建设审批过程中能减免的费用一律按规定减免;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市面上沙、石、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的价格监控,严厉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非法行为。实行市领导挂点、单位帮扶工作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要挂钩到自然村,市直和中央、省驻湛单位也挂钩到自然村,推动改造工作。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的做法,对未列入市安排帮扶的村实行挂钩帮扶,统筹推进本辖区改造工作,并及时将挂钩帮扶情况报告市告别茅草房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各县(市、区)和有改造任务的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政府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改造任务。   (二)加强监督,严格问责。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的监督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改造工作如期完成。各县(市、区)和有改造任务的乡镇(街道)要以刚性措施和铁的纪律全面打响告别茅草房大会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改造工作,因工作不力逾期未完成的,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对改造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对弄虚作假、虚报补助对象和有关数据的责任人一律先免职再追责;对挪用、贪污、骗取、冒领、克扣、拖欠改造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的一律依法严肃查处;对在工作中任务不落实、工作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一律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实施告别茅草房大会战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提倡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使“住茅草房落伍、住新楼房光荣”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开辟专题专栏,多层次全方位报道各地开展农村茅草房改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本决定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附件:1.湛江市告别茅草房大会战指挥部成员   2.市领导及有关副厅级干部挂钩帮扶表   3.市直、中央和省驻湛单位挂钩帮扶表   (此件发至乡镇)   附件1   湛江市告别茅草房大会战指挥部成员   第一总指挥:刘小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总指挥:王中丙(市委副书记、市长)   执行总指挥:邓振新(市委副书记、市社工委主任)   常务副总指挥:陈& 云(副市长)   副 总 指 挥:梁志鹏(副市长)   庄晓东(副市长)   罗锡平(副市长)   成员:王再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罗滇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陈志雄(赤坎区委书记)   杨柔彦(霞山区委书记)   梁& 培(坡头区委书记)   江& 毅(雷州市委书记)   何& 鑫(廉江市委书记)   曹& 兴(吴川市委书记)   林少明(遂溪县委书记)   钟& 力(徐闻县委书记)   车斯文(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高诚苗(麻章区区长)   陈学豪(湛江奋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 锋(市民政局局长)   林海武(市财政局局长)   陈伟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 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罗& 辉(市农业局局长)   符& 强(市审计局局长)   李枝坚(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陈& 琼(市房产管理局局长)   周荣生(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局长)   张宗胜(市监察局副局长)   陈& 新(市农业局副局长、市扶贫办主任)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住建局局长罗滇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四个工作组,具体职责如下:   一、综合协调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农村茅草房改造相关事宜,负责文书、宣传、会务组织、财务、后勤保障等工作。   二、业务指导(推进)组:全面统筹指导农村茅草房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以及各地各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推进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   三、资金保障组:督促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整合相关政策性扶持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发挥政策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益。配合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监督。   四、督查问责组:负责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落实,同时加强舆论监督,曝光存在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人员从有关成员单位抽调组成,在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协调下,整合资源,合署办公,统一安排办公场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   附件2   市领导及有关副厅级干部挂钩帮扶表
  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帮扶自然村
  挂钩领导
  挂钩单位
  龙门镇
  那双村委会后塘下村
  刘小华
  市委办、南粤银行
  北和镇
  刘张村委会刘张村
  王中丙
  市府办、市财政局
  乌石镇
  文堂村委会文堂村
  邓碧泉
  市政协办、湛江农垦局
  北和镇
  吴蓬村委会吴蓬村
  邓振新
  市国税局、市红十字会
  乌石镇
  那澳村委会那澳村
  林惜文
  市纪委
  英利镇
  三家村委会三家村
  许& 顺
  市国资委
  北和镇
  盐庭村委会盐庭村
  陈岸明
  中石化湛江东兴公司
  企水镇
  曾家村委会曾家外村
  罗亚波
  湛江军分区
  企水镇
  洪排村委会洪排村
  柯& 明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
  企水镇
  陈家村委会陈家村
  高永元
  湛江海关
  覃斗镇
  流沙村委会流沙西村
  梁& 涛
  市总工会
  覃斗镇
  讨泗村委会讨泗村
  刘忠芳
  市地税局
  附城镇
  北营村委会北营村
  伍文兴
  市交通运输局
  覃斗镇
  英岭村委会英岭村
  张荣辉
  市公安局
  企水镇
  赏村村委会赏村
  梁志鹏
  市卫生计生局
  乌石镇
  陈宅村委会邝宅村
  庄晓东
  市农业局
  北和镇
  刘张村委会何王村
  陈& 云
  市委宣传部、市公路局
  东里镇
  土头村委会土头村
  罗锡平
  市国土资源局
  附城镇
  埔西村委会埔西村
  廖旭材
  市基建投资公司
  北和镇
  格内村委会格内村
  黄雪艳
  湛江检验检疫局
  乌石镇
  港彩村委会吴宅村
  马国庆
  市发展改革局
  企水镇
  海田村委会海田村
  吕冠嵘
  市工商局
  徐闻   徐闻
  迈陈镇
  白坡村委会把伍村
  郑日强
  市人大办   中国移动湛江分公司
  迈陈镇
  坑头村委会东场村
  赵志辉
  湛江港集团
  迈陈镇
  青桐村委会上村
  陈& 吴
  市委政法委
  西连镇
  大井村委会大井上村
  姚信敏
  市委组织部
  迈陈镇
  龙潭村委会那宋村
  郑德胜
  市委统战部
  迈陈镇
  新地村委会新地村
  欧先伟
  市科技局
  西连镇
  田西村委会田西村
  麦马佑
  市物价局
  西连镇
  承梧村委会北插下村
  黄黎明
  市检察院
  迈陈镇
  打银村委会提塘村
  廖万春
  市中级法院
  西连镇
  金土村委会金土村
  王再华
  市烟草专卖局   附件3   市直、中央和省驻湛单位挂钩帮扶表
  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帮扶自然村(户数)
  挂钩单位
  雷州   雷州   雷州   雷州
  北和镇
  徐黄村委会徐黄村
  湛江电力有限公司
  新家村委会新家村
  市房管局
  英兜村委会英兜村
  农发行湛江分行
  调和村委会乾陇下村
  广州军区赤坎生产基地
  交寮村委会大房村
  市安全局
  南黄村委会南黄村
  中国银行湛江分行
  北和村委会东中村
  市文广新局
  东里镇
  英佳塘村委会北宅仔村
  市交投集团公司
  北坑村委会北下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422医院
  沙节村委会沙节东村
  湛汽集团公司
  沙节村委会九斗村
  正大湛江公司
  东寮村委会东寮村
  市粮食局
  西坡村委会铺仔村
  市外事侨务局
  南头村委会后岭村
  南海舰队政治部
  土头村委会西坡仔村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下湖村委会下湖村
  市东坡荔园管理处
  七联村委会刺园村
  市文联
  淡水村委会淡水村
  市农经干校
  附城镇
  南田村委会南田村
  市规划局
  山内村委会山内村
  市气象局
  韶山村委会韶山村
  湛江机场公司
  埔中村委会埔南村
  湛江航标处
  仙来村委会东村
  湛江中医学校
  纪家镇   纪家镇
  周家村委会苏家村
  湛江火车站
  吴宅村委会辜宅村
  湛化集团公司
  沙口村委会沙口村
  市环保局
  北仔村委会内村
  农业银行湛江分行
  周家村委会周家村
  市质监局
  北仔村委会北边山村
  市海洋渔业局
  包金村委会双溪港村
  市接待处
  吴宅村委会吴宅村
  邮政储蓄银行湛江分行
  北仔村委会后湾村
  市畜牧兽医局
  北仔村委会南边王村
  市海防打击走私办
  北仔村委会北灵尾村
  市土地储备中心
  北仔村委会南山村
  湛江海滨宾馆
  包金村委会包金村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雷高镇
  扶柳村委会扶柳村
  中石化湛江分公司
  大群村委会大群村
  市经信局
  题桥村委会题桥村
  湛江包装材料企业有限公司
  龙门镇
  田墩村委会田墩村
  市住建局
  平湖村委会平湖村
  市人防办
  足荣村委会足荣村
  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
  潭边村委会潭边村
  市水务集团公司
  田墩村委会徐禄村
  市残联
  南兴镇
  塘头村委会塘头村
  市统计局
  麻廉村委会麻廉村
  市编办
  步月村委会步月村
  国家统计局湛江调查队
  东林村委会棠池村
  市委党校
  企水镇   企水镇
  北联村委会卜袍村
  市公安边防支队
  农业村委会农业村
  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田园村委会田园村
  市司法局
  曾家村委会曾家内村
  市侨联
  乌黎村委会乌黎村
  湛江海滨船厂
  北联村委会兴泰村
  市规划设计院
  松竹镇
  方家村委会方家村
  市体育局
  山口村委会山口村
  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
  龙马村委会北边村
  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五坑村委会下坑何村
  市直机关工委
  覃斗镇
  流沙村委会后丰村
  湛江供电局
  迈克村委会迈克村
  市盐务局
  铺前村委会铺前村
  市城市综合管理局
  迈克村委会周宅寮村
  市农信社
  卜立村委会卜立村
  市供销社
  流沙村委会流沙东村
  市一中医院
  头和村委会头罗村
  市二中医院
  英楠村委会英楠村
  市疾控中心
  海边村委会海边村
  市林业局
  后洪村委会后洪村
  市行政服务中心
  海边村委会草芬村
  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
  唐家镇
  毛坡村委会唐家村
  市妇幼保健院
  调风镇
  卜昌村委会卜昌村
  湛江卷烟厂
  赤尾村委会侯坑村
  建设银行湛江分行
  赤尾村委会赤尾村
  交通银行湛江分行
  调风村委会调风村
  市地方志办
  横山村委会横山村
  湛江机电学校
  坎园村委会土央村
  湛江卫校
  课堂村委会课堂上村
  市委老干局
  企树村委会企树村
  市实验中学
  乌石镇   乌石镇
  房参村委会房参村
  市教育局
  三教村委会三教村
  市工商联
  那毛村委会那毛村
  湛江金海粮油公司
  泗寮村委会泗寮村
  工商银行湛江分行
  平步村委会平步村
  省地质四队
  丰南村委会丰尧村
  广发银行湛江分行
  潭元村委会田寮村
  市人社局
  岭峰村委会岭头村
  中国联通湛江分公司
  塘东村委会塘东村
  市水务局
  乌石村委会乌石村
  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
  那灵村委会许宅村
  市财务发展公司
  潭板村委会潭板村
  市城管执法局
  湖仔村委会湖上村
  湛航集团公司
  铺仔村委会铺仔村
  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三支队
  向党村委会向党村
  湛江艺校
  岭下村委会新村
  湛江财贸学校
  新沟村委会棍草塘村
  市委政研室
  杨家镇
  杨家村委会杨家村
  市民政局
  吴划村委会钟家村
  市金融工作局
  英利镇
  青桐村委会青桐村
  市法制局
  英良村委会英良村
  市经协办
  迈炭村委会迈炭村
  市国资公司
  丁满村委会定满村
  中国人寿湛江分公司
  昌竹村委会昌竹园村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徐闻   徐闻   徐闻
  角尾乡
  苞西村委会苞西村
  市湖光岩管理局
  北注村委会北注村
  湛江潜水学校
  仕寮村委会仕寮村
  市科协
  仕寮村委会蔡宅村
  市依法治市办
  符宅村委会符宅村
  市妇联
  龙塘镇   龙塘镇
  木棉村委会锦山村
  市体校
  大塘村委会白水塘村
  市社工委
  迈陈镇
  新地村委会新地仔村
  广东医附属医院
  迈陈村委会潭板村
  市公安消防局
  青桐村委会下村
  市安监局
  那朗村委会东山村
  市市场物管总站
  打银村委会昌奉村
  市广播电视台
  迈市社区英斐村
  武警湛江市支队
  那朗村委会那朗南村
  广东广电网络湛江分公司
  打银村委会北英村
  总装特运办事处
  龙潭村委会龙潭村
  市第二医院
  龙潭村委会峙头村
  市旅游局
  迈陈村委会迈霖村
  粤西航道局
  那朗村委会塘口村
  预备役高炮旅
  坑头村委会坑头村
  海洋石油税务局湛江分局
  打银村委会本宫村
  市社保基金管理局
  迈市村委会大湖村
  团市委
  迈陈村委会迈陈下村
  市二技校
  东莞村委会东莞村
  市幼师学校
  新地村委会提姑村
  市商业技工学校
  坑头村委会迈案村
  市教师进修学校
  东莞村委会那策村
  市电大
  迈市村委会迈汶村
  市委党史研究室
  新地村委会烧灰村
  湛江一中
  南山镇   南山镇
  三塘村委会三塘西村
  湛江边检站
  二桥村委会二桥村
  湛江银监分局
  二桥村委会港头村
  岭南师范学院
  海港村委会海西村
  市民族宗教局
  二桥村委会那干村
  湛江日报社
  下井村委会东村村
  湛师基础教育学院
  西连镇
  龙腋村委会中村村
  湛江珠江啤酒有限公司
  大井村委会丰隆村
  人民健康保险湛江支公司
  乐琴村委会乐琴上村
  市审计局
  石马村委会马北村
  市外经贸局
  乐琴村委会乐琴下村
  市档案局
  石马村委会马南村
  市二中
  瓜滕村委会瓜中村
  市技师学院
  新寮镇
  东塘村委会双连村
  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
  堰头村委会堰头仔村
  市邮政局
  后海村委会北村
  省水文局湛江分局
  北尾村委会烟楼村
  湛江海事局
  东塘村委会塘尾村
  广东海洋大学
  南湾村委会井仔村
  广东医学院
  港六村委会港六村
  湛江红树林管理局
  后海村委会下寮仔村
  市地震局
  八一村委会田头村
  湛江中心医院   备注:1.雷州、徐闻在上表中未安排挂钩帮扶的镇(街、乡)、村委会和自然村,由雷州、徐闻安排当地领导及单位挂钩帮扶。   2.除雷州、徐闻外,其余各县(市、区)由当地安排挂钩帮扶。   3.各地安排的《挂钩帮扶表》及时上报市告别茅草房大会战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本栏目信息由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上大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