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找到文思海辉中国北车合并后股价盈利能力各项指标大幅下降的具体原因吗?论文需要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文思海辉合并 软件外包抱团难取暖
00:00:00 作者: 来源:
软件业合并,只有开始,没有结束。8月10日,中国前列的两家软件外包公司文思与海辉宣布合并,这是继2010年亚信联创合并后软件行业的又一大事。海辉于2010年上市,文思则是中国第一家软件外包赴海外上市的公司,上市时间为2007年,其时海辉正处创业团队出走、亏损日益扩大的“生死边缘”。缘何时至今日,文思会与后起之秀合并?
如果说,亚信联创联姻是为做大电信行业软件规模,那么文思与海辉的合并则完全是为抱团取暖。合并后两家公司人员规模达到2.3万,市值约为8.75亿美元,2012年总营收有望超过6亿美元,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不过其也同时面临合并减员增效、人力成本上升、客户经营情况不佳的挑战,是否能保持良好竞争力,文思海辉还需时间检验。看中海辉管理团队根据合约,文思与海辉采取1:1文式换股。看上去,股本较多的文思在合并后更有优势,但实际管理团队上,海辉却占有优势: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担任非执行董事长,原海辉CEO卢哲群担任新公司CEO。“文思海辉在对海外投资者的意思是新公司未来以海辉为主导。”一位负责美股投资的基金公司副总裁告诉记者,文思从纽交所退市并入纳斯达克上市的海辉,而CEO由海辉方面出任,这两部分信息都传达了这个意思。海辉高管团队来自HP、IBM、埃森哲等国际知名IT公司,其中卢哲群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CFO卢韶华曾在惠普任职;CHO王瑾则曾在中国惠普工作8年。从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看,海辉略胜文思。今年二季度海辉毛利润率35.7%,文思是32.6%;2011年海辉毛利润率35.3%,文思是36.4%;运营利润也同样如此,2012年二季度海辉710万美元,文思是550万美元;2011年二季度,文思770万美元,海辉380万美元。“双方面临的人力成本等大环境大致相同,因此投资人眼中,海辉更有价值。”上述基金副总裁告诉记者。另有软件外包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陈淑宁一直在给文思寻找合适的CEO,这两年海辉在中国软件外包行业逐渐脱颖而出,卢哲群等管理层由此赢得陈淑宁注意。在领跑的软件外包公司中,与文思、软通、博彦等相比,海辉由职业经理人一手打造。2006年7月在风险投资人支持下,海辉引入前惠普副总裁、新加坡人卢哲群出任CEO,海辉创始人李远明改任董事长。2007年10月,李明远率领创业团队集体出走,2008年5月,前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出任海辉软件董事长。而2008年至2010年,以卢哲群为主的管理层给海辉调整了业务方向,让海辉高度依赖对日外包逐步变为欧美外包为主;业务上则采取并购方式,做大规模。2005年到2008年,海辉营收与净利共同增长,2009年实现了首度盈利,此后进入良好发展轨道,盈利能力逐年增加。与之相反,这两年文思则承受着巨痛。“发包商给出价格保持往常水平,甚至有所下滑,但人力成本上升很快,这直接吞噬了软件外包原本微薄的利润。”一名在文思工作超过5年以上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文思净利润率已在10%以下。据文思今年二季度财报,其营收9470万美元,同比增长38.8%;净利润470万美元,同期下滑33.8%。2011年二季度,文思营收6820万美元,同比增长31.8%,净利润2480万美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可见一斑,过去一年当中,文思营收与净利润背道而驰的现象十分明显。而除受员工工资上涨因素影响外,业务上文思处境也变得微妙:目前其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华为、微软、诺基亚、Expedia和TIBCO,为文思整体营收贡献53%以上的营业收入,而华单独贡献占比达到24%。受2012年初中软国际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的影响,未来华为发包给文思的业务额面临减少的威胁。“海辉的运营成本支出是文思的一半,合并后文思将向海辉模式靠拢来获得助力。”有文思高管坦言,海辉通过获得政府补贴,选择成本较低的办公地点及人员高效来节约运营成本,如海辉北京办公室在林萃路的东升科技园,办公成本低于文思所在的中关村上地软件园。据了解,双方合并后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各地子公司,都有可能共用一个办公室,如若成本控制得当,净利润有望提升2%至3%。抱团仍难以取暖但对两家的合并,资本市场并不看好。8月10日消息公布当日,文思股价跌损约11%,海辉跌幅亦接近4%。这样的抱团行为,似乎未能改变近两年来软件外包股的颓势。不到两年,软件外包市值已被腰斩一半。2010年年底文思市值10亿美元、海辉7.5亿美元、软通8.5亿美元,目前文思市值3.75亿美元,海辉3.58亿美元。此外,不少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看好合并。“文思遭遇的业务与管理瓶颈并不容易突破。”主营服务外包咨询的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CEO齐海涛认为,海辉员工7000多人,规模并不过万,而万人规模是软件外包行业的一大坎。目前文思员工有1.6万,如何来进行精减、重组、融合也是考验海辉管理层的一大难题。从客户分布、区域类型来看,两家合并算是互补型,如两家企业共同客户只有华为、微软、花旗,诸如IBM、诺基亚、HP客户都是互相补充。而业务类型看,两家亦是互相增强。根据双方2011年年报,R&D服务给文思贡献收入占52.2%,IT服务贡献43.6%;R&D则给海辉38.9%,IT服务贡献61.1%。“在软件外包行业,毛利润率40%以上的业务才算是比较好的业务,而现在毛利润在40%以上的客户越来越少。”一位软件外包公司的高管表示,近年软件外包越做越“鸡肋”,不少单子的毛利率已经达到30%的“不赚钱”边缘。据记者了解,目前华为在文思的营收当中占比24%左右,毛利润只是30%出头。华为发包给海辉的业务占比接近5%,其毛利率只有30%。“软件外包就像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供应链的末端,没有核心竞争力。即便两家公司合并,也不一定能提高对客户的要价。”齐海涛认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还只是1.0成本导向阶段,没有达到印度软件外包公司Infosys提供价值服务阶段。
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如期而至,每年这个时候,亿万双眼睛都会聚焦到于此……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 普涨,吃啥补啥的格局。03年16日 13:56:$$ 【纸条问题】plmm1236:老师好,麻烦帮忙看一下600...03年16日 13:56:$$ 下午1:57:13 #股海求生解盘#大盘指数高位盘整震荡...03年16日 13:55:$$ 好样的!今天354东华测试也再度强势拉升,经过短暂...03年16日 13:53://@没有真牛:3/16/13:51手里已经有持仓的,记住再出...03年16日 13:53:3/16/13:51手里已经有持仓的,记住再出手买股不能买...03年16日 13:52:$$ 下午1:52:31 【潜龙解盘】
创业板继续飙升。。。03年16日 13:52:$$ 我们的起点比巴菲特和索罗斯高,也说不一定我们的...03年16日 13:52:$$ 下午1:50:56
操作上已经变得很简单,两会答记者问...03年16日 13:50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年张国庆:盈利能力不足成文思海辉退市重要原因_中国供求网资讯频道
产品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张国庆:盈利能力不足成文思海辉退市重要原因
【IT商业新闻网讯】(记者 沈宣)5月22日消息,文思海辉周一表示,私募巨头黑石发出收购要约,欲将这家咨询与外包服务公司私有化。整个交易对公司的估值为6.804亿美元。
对此IT商业新闻网记者采访了中关村软件创新学院的张国庆副院长。
对于文思海辉私有化的原因,张国庆列出了以下三点:
首先就是软件外包行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人口红利的影响,发展已经不如以前了。现在人力成本等上升的非常快,让本就发展不是很好的软件外包行业雪上加霜。
第二,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正在逐渐由替国外做外包服务转向服务国内企业转变,由外包转向内包。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外包大单来自政府或者国企的各领域,很多业绩不适合公开。这也成为很多软件企业做调整的重要考量因素。
第三,在资本市场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但是文思海辉的发展却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股价不断下滑,盈利能力降低,上市的意义就逐渐削减。作为一家企业,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赚钱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对于文思海辉未来的走向,张国庆表示,存在国内IPO的可能。不过国内上市的话,文思海辉可能会剥离出其中一部分的业务来集中上市而不是采用全部打包上市的方式。另外一部分面对中国市场特色的服务可能会被隐藏起来。
张国庆指出,现在软件行业一家垄断的模式已经被打破,大规模的软件外包模式也逐渐被打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现在的行业越来越趋向于往多元化并存的产业模式发展。将来会有更多家小型软件公司并存于世的局面出现。
咨询热线:010-692684 传真:010-
中国供求网-中国老牌供求信息网站 中国供求网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40208号-3 京公网安备18号为Pad而生的阅读应用
忠实原版的手机杂志
最潮的女性手机杂志
明星写真一网打尽
各类杂志在线阅读
打造企业自己的电子杂志
手工打造精美APP、电子杂志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文思海辉合并之病
文思海辉合并之病
作者:王博
&&& 8月,文思和海辉宣布对等合并。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表示,合并的最大目的是规模,并承诺新
&&& 董事会中来自双方的成员各占50%。
&&& 合并3个月后,文思海辉却被曝出部门重复,员工冗余、坐等被裁,高管相继离职。
&&& 合并,带来了规模,但涣散了人心。
&&& 办公室内几张桌子横七竖八,四处可见堆满了灰尘的文件,这是文思、海辉刚刚宣布对等合并3个月后,记者来到文思位于上地的办公大楼时看到的场景。一间可容纳十多人的办公室,仅有3个人在工作,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在漫无目的地盯着电脑屏幕发呆,或者浏览一些可以打发时间的网页。
&&& &其实,两家更像是并购,而且还是8000人的海辉并购了1.6万人的文思。&文思内部员工心里多少有些堵。
&&& 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市场布局的两家企业怎样走上合并之路?合并对于文思、海辉的人事、业务有何影响?规模效应的作用能有多大?IT业界与投资者脑中打起了各种问号,也让文思海辉的这一步棋带足了九死一生的意味。
&&& 办公混乱高管离职
&&& &我们部门属于&下岗待就业&状态,很多内部资料和邮件已经不往我们这儿发了,我们连新的工牌都没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思内部员工对记者说。&现在就是没什么事干,等着领导分配呢。上面也下了封口令,禁止向媒体谈论我们内部整合的细节。&
&&& 8月10日晚,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供应商排名前五名的两家企业,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思&)与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海辉&)宣布,进行对等合并,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思海辉&),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担任新公司非执行董事长,原海辉CEO卢哲群任新公司CEO。新公司拥有2.4万名员工,成为中国目前人数最多的软件外包公司。
&&& &对于职能部门的员工来说,合并就代表着可替代岗位的重复。但即使海辉的强势让文思的员工不适应,甚至无所事事,文思的员工也不会轻易辞职。&一位已经离职的文思高管X先生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说,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企业还有感情,而是如果被企业辞退会拿到补偿金。而对于外包企业来说,技术人才就是赚钱实力,因此技术人员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出路。反而是双方高管受影响比较大。
&&& &文思的没落用&祸起萧墙&来形容并不为过。企业内并不是有能者居之,而是靠拉拢关系上位。在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企,这种做法,显然会让企业走进死胡同。&X先生认为,如何从管理层就解决文化融合问题,将是卢哲群面临的首要难题。
&&& 据知情人透露,今年4月,就在文思和海辉宣布合并前夕,文思就已经有副总裁级别的高管离职;而与合并消息一起传出的,是原海辉董事长孙振耀离职独自创业、海辉负责海外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刘鹏离职加入东软集团。
&&& &估计年后拿完红包,文思还会有两名高管离开。&X先生说。文思海辉急需高管坐镇。有知情人士透露,文思元老功臣陈立峰,或将回国主持大局。陈立峰此前任文思首席运营官,从2008年4月开始担任文思总裁。&陈总本来是要到美国修养身体的,现在文思、海辉突然合并了,据说他又计划要回国了,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吧。&Gartner首席分析师汤彤妹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
&&& 九年十天
&&& 今年8月,当文思、海辉正式宣布对等合并时,让整个软件产业备感突然。就连很多文思和海辉的员工也是看新闻才知道这件事。而中层和不少高层管理人员也仅仅是公司合并前10天得到通知。
&&& &其实文思、海辉第一次进行有关合并的约谈是在2003年。&陈淑宁向《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坦承。
&&& 2003年,中国IT外包产业起步不久,正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而分别成立于1995年和1996年的文思和海辉已经发展至一定规模。据艾凯咨询集团《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当时的中国外包产业主要是对日外包占主导地位,对欧美外包处于升温的阶段。&2005年左右的文思、海辉分别以欧美、日本为主要战场,合并需求并不迫切。&业内分析师说。
&&& 对七八年前正处在上升通道的外包企业来说,真正迫切的,是离岸外包业务迅速增长带来的公司发展,对他们来说,在海外打单,特别是拿到大客户业务,才是头等大事。
&&& 据了解,一次,花旗银行想把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业务,中国和印度的很多家外包企业都参与竞争,文思、海辉也赶到了华尔街。&谁都想做,我们还找PE帮忙,但是因为文思企业人数规模有限,整个价值链也并没有完全覆盖。所以还是被印度公司占了先机。&X先生说。
&&& 他清楚地记得,花旗银行很快就把文思、海辉等一大批公司淘汰出局了,而拒绝文思的理由就是:&你们公司的总人数都还达不到我们需要的外包技术人员,我们怎么能把业务外包给你们?&
&&& 而这并不是文思和海辉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拒绝理由。&也许正是因为经常碰见这种事情,才导致了两家萌生合并意向。&X先生说。
&&& 但是,双方高层的约谈不仅没有引起媒体的重视,甚至连两家企业的管理层也没有投入更多的关注,一次约见之后,便没了下文。
&&& 很快,2005年,当时的大连海辉软件与北京天海宏业、科森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海辉集团。
&&& 日,文思在美国纽交所以8.5美元发行价成功上市,融资6502.5万美元。陈淑宁曾为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上市后很辛苦,但还是鼓励软件外包企业到海外上市,他认为软件外包行业融资渠道非常少,上市后可以有资金保障经营。
&&& 日,海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IPO价格10美元,募集资金7400万美元。&最近的一轮谈判进行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根据2012年11月陈淑宁在合并发布会上的表述,双方一直为合并后谁来主导争执不下。
&&& 而在这期间,市场环境发生了三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印度外包企业进入中国,给本地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二是欧美出现金融危机,经济增长放缓,外包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三是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人力成本给外包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 &这些变化对任何一家外包企业而言都是难以独善其身的。&观察人士指出,而这也许就是最终促成双方合并的催化剂。
&&& 合并最后一根稻草
&&& 文思海辉最近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这也是两家公司独立核算的最后一季财报。数字显示,2012年前9个月,海辉毛利润为7680万美元,毛利润率为35.4%;而文思的业绩更不理想,前9个月毛利润为8820万美元,毛利润率为31.8%。
&&& &在软件外包行业,毛利润率40%以上的业务才算是比较好的业务,而现在毛利润率在40%以上的客户越来越少。&一位软件外包公司的高管表示,近年软件外包越做越&鸡肋&,不少单子的毛利润率已经达到30%的&不赚钱&边缘。
&&& &金融危机给文思带来很大冲击,2009年后文思就开使转战国内市场。&X先生说。此外,还有消息指出,文思的经营情况已经非常不尽如人意了,如果不合并,下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会非常难看。
&&& 实际上,自2011年起,海外市场的紧缩情况与国内市场格局就显得越来越严峻。
&&& 受经济持续低迷、就业率不断下降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在年初宣称要把&劳务外包&转向&劳务内包&,创造美国国内就业机会。这样一来,欧美市场对于中国离岸外包企业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增长空间就变得很小。
&&& 而在欧洲市场,包括文思海辉在内的整个中国离岸外包企业的优势也正在弱化。&中国外包企业在变,印度也一样,而且更疯狂。以Infosys、Tata为首的外包企业已经扎根于欧洲本土,由离岸外包转变成在岸外包。并且,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同IBM一样,他们完全计划变成横跨多行业的、产业链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汤彤妹说。
&&&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文思转向国内市场。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统计,文思中国业务2008年只占21.5%,但到2010年就已经提升至45%。
&&& &然而,文思并不了解本土市场。&X先生说,国内市场契约效应差、回款慢,尤其是国有企业,常常由于预算申请等原因延迟回款,累积下来,文思常常出现几亿元的款项无法追回、影响当季财报与资金流转的现象。
&&& 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据X先生透露,在国内市场,文思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来自中小外包企业的激烈竞争。这些中小企业扎根于中国,更加了解本土企业需求,没有品牌、没有上市、没有财报包袱,接单时更加随意,也更加容易拉低市场报价,这使得原本净利润就很低的国内外包业务变得更加可怜。
&&& 更重要的是,文思的衰落还在于文思高层并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对本土市场的战略定位。&自从文思主攻国内市场以来,朝令夕改。企业自上而下并不能有效贯彻既定的方针,而是全部行业都做,但却没有精专在某个领域。&他说。也许,合并对文思来说已经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在国内市场,&报团取暖&的戏码也并不只在文思和海辉之间上演。
&&& 8月20日,博彦科技发布公告称,于8月17日与美国ACHIEVOCORPORATION(大展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该公司旗下AchievoJapan、北京北方新宇信息技术、大展信息科技(北京)、大展信城信息科技(上海)、北京大展协力信息技术,以及艾其奥信息科技(成都)等6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
&&& 今年4月,中软国际与华为合资组建的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文思的最大客户,合并之前,华为在文思整体营收中的比例约占30%。现在,华为与中软国际合资成立的软件外包公司中,中软国际占60%的股份,华为占40%的股份。有分析表示,受此影响,未来华为发包给文思的业务额面临减少的威胁。
&&& 事与愿违
&&& 无论如何,文思、海辉既已合并,我们仍然祝福他们能博得一个更好的未来。但合并后的文思海辉是否真的能够达到1+1&2的效果呢?
&&& &文思与海辉不同,陈淑宁的做派带有浓重的儒家文化,不争不抢。在文思海辉合并后,我们收到一封陈总的邮件,信中提到了八字方针,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让我们要&谦让&。&一位在文思工作多年的员工无奈地说。
&&& 而相比之下,海辉的CEO则是来自新加坡的洋派十足的外企管理者卢哲群,在加入海辉之前,卢哲群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惠普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技术服务、集成、外包和咨询等工作。&工作中,海辉则更像外企员工,工作上拼抢积极,在分工上还不太明朗的合并企业内部,能够快速占领有利地形。&海辉内部员工说。
&&& &尽管文思海辉的董事会中来自双方的成员将各占50%,但管理架构整合失败的风险和执行力下降的可能性都不小。&招商证券的分析指出。
&&& &近几年的外包产业,特别是在欧美市场,人数就是门槛,没有人数优势,几乎不可能拿到上亿级的大项目,我希望文思、海辉合并以后,也有这个竞争力。&11月27日,在北京举办的合并说明会上,陈淑宁对外宣称,合并要的就是规模。&文思海辉要么一直做低端编码的工作,任凭市场竞争的大浪冲击,最后很可能被淘汰;要么重拳出击,寻求转型、拓展服务类型、强化核心竞争力,很显然我们选择了后者。&
&&& &2.4万人在国内与中软国际、博彥、软通动力尚可一较长短,但是在国际市场,与Infosys、Tata等员工数达到10万级规模的企业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汤彤妹认为。
&&& 对此,亚信联创前COO黄锡伟也曾表示质疑:&像文思、海辉这样以人力成本价格优势赚取差价的外包企业,合并之后产生的规模效应将不会很明显。&
&&& &不管是虚拟语言还是JAVA、C++,外包公司为企业研发的软件最终服务于企业流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包企业就对行业内的业务本身有了了解与把握,而且不是两个以技术起家的公司通过合并所能够达到的。&原IDC大中华区总裁、云华时代创始人郭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几乎所有外包企业都可以为保险、航空、海运等行业写出应用程序,但是程序员甚至是接包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海运集成订单管理、汽车制造、银行后台结算等行业业务流程却知之甚少。
&&& &用代码进入一个行业,然后再转战另外一个行业,在几年前还可能行得通,但在行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受热棒的当下,再靠代码生存,只能收取微薄的利润。而与之相比,最开始就从业务流程切入做外包服务,然后通过合并或并购来增强行业竞争实力的国外企业,明显具备产业价值链服务优势。&郭昕说。
&&& &二八理念在印度很流行,让80%的员工聚集在20%的企业,打造规模效应,对产业大的环境来说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这次合并,业内很多企业都在等着看笑话。&文思的一位内部员工说。
&&& 虽然,现在对文思海辉的未来发展下消极定论还过早。毕竟,不管是业内分析师还是作为CEO的卢哲群都表示,需要一两年左右的文化融合与业务整合时间。
计算机世界
周期:未定
日期:未定
杂志排行榜
ZCOM旗下产品:||||||||
&&&&京公网安备
2004-杂志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北车合并后股票代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