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看到怎么看别人有没有隐身看你的 whatapp 资料

有没有喜欢看复仇的女生啊??可不可以推荐一些类似好看的美剧??_百度知道
有没有喜欢看复仇的女生啊??可不可以推荐一些类似好看的美剧??
提问者采纳
!《复仇》实在好看,《权力的游戏》,是不是要那种带点悬疑有啊,情节跌宕.都不错的.。前一阵子还在看《谍影迷情》,一直跟呢。类似的美剧,不知道亲指哪方面类似,推荐给别人都说好看,俊男美女多的?《美少女的谎言》也是这种的.,苦等第二季
谢谢了哈。。。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b;还有千万不要看绯闻女孩,你可以看下主角的关系图.jpg" esrc="http,跟复仇一样步步惊心。尼基塔.hiphotos.q演的类似间谍片./zhidao/pic/item/b17eca4ade://b.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iphotos复仇是很好看~我也一直在看类似的美少女的谎言,都是情景喜剧.hiphotos,情节也很紧凑,太复杂我看到第三季已经要疯掉了=&nbsp,带科幻的片子,蛮多阴谋的~谎言游戏;=<a href="http://b。还有其他类型,比较搞笑轻松的片子生活大爆炸.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55a171ceccbf6c81f7e9d0d/b17eca4ade,其实差不多也算讲复仇的危机边缘。&/zhidao/wh%3D450%2C600/sign=d0fb1ca8b13533faf5e39b2a9de3d129/b17eca4ade,也算悬疑剧吧,maggie&nbsp,里面帅哥美女比复仇的多些,破产姐妹
美少女的谎言
吸血鬼日记
...............
谢谢了亲~~~
美剧《复仇》
我挺喜欢看复仇的,美剧吸血鬼日记挺好的
恩恩 。也一直再看复仇 。还有吸血鬼日记 、绝望的主妇(已完结)、还有行尸走肉,虽说有点恶心、但是真心好看呀 。对了 。还有鬼楼契约也不错 只是还在更新 、等的太坑人了 。
美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Facebook 为何 190 亿美元收购 WhatsApp,如何评价?
hackernews上用户评价说根据月活用户数量测算,在这桩收购案中,每个用户价值40美元。微软当初收购hotmail的时候算上通胀相当于现在的每个用户60美元。大家怎么看?
按投票排序
* 2月26日更新:=begin根据硅谷小道消息网(
),在谷歌和Facebook之间爆发过争抢WhatsApp的价格战。2012年底时,最初的出价仅仅2.5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WhatsApp迅速增加用户,估值也以几何级数增加。到2013年7月,估值达到15亿美元,然后谷歌很快把价格提高到100亿!最终,Facebook决定出价190亿。这时候,负责这次交易摩根斯坦利的投行小伙伴们已经惊呆了。但是,谷歌还没有放弃。实际上,谷歌愿意出价超过200亿美元。但是有个性的Jan Koum希望产品按照他的思路发展,也就是不希望WhatsApp变成另一个Youtube。Quite a drama.=end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请轻拍。因为要收集数据,做图表,所以边写边发。这几天每天会不断修改,添加,请关注。
首先,恭喜WhatsApp的创始人,Jan
Koum和Brian
Acton,以及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这是非常,非常成功的退出(Exit)。对于WhatsApp的投资者来说,190亿美元的成交价相当理想。红杉显然非常得意这笔交易,今天Jan
Koum和Brian
Acton已经上了红杉首页。他们的旁边,当然住着乔帮主,谷歌双雄,还有那个爱打官司的帆船家,以及一大堆知名不知名的、但都极度成功的初创企业家,他们都接受过红杉的投资。红杉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风投。WhatsApp的Jan
Koum and Brian Acton苹果乔帮主谷歌的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甲骨文的Larry
交易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和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之间进行。交易金额190亿美元,其中40亿以现金形式支付,120亿为Facebook股票。WhatsApp的创始人还能得到价值30亿美元的Facebook受限制股权 (RSU, Restricted Stock Units),这30亿美元将通过四年时间逐步分配给WhatsApp的创始人团队,前提是他们在这四年间不离开Facebook。如果监管通过,交易将在2014年下半年完成。
近年来,高科技业的并购交易以现金交易居多,尤其是在收购方是行业巨头的情况下。比如惠普收购Autonomy,支付了102亿美元现金。这部分因为,由于持续的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美国大型企业的资金成本(Cost
of capital) 相当低,各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有巨额现金。实际上,怎么花掉这些现金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股票回购就是其中之一,比如苹果。
但是,这次Facebook并没有完全支付现金,这也容易理解。首先,Facebook资产负债表上并没有190亿美元现金,到上次财报为止,只有110亿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为这样高估值的并购融资显然不算理想,可能受到市场的惩罚;其次,大量的股票和受限制股权更利于激励WhatsApp团队。毕竟,把大量股票马上变现而不影响价值并不现实。为了保证手里的股票更有价值,WhatsApp团队有理由全力以赴帮助实现Facebook的战略目标。1.
早上和几位同事也是VC聊天,普遍看法是这个价格非常好(gao)。甚至有人用了荒诞
(Absurd) 这个词。虽然我同意成交价很不错,但我认为价格仍然在合理的区间。原因1.
首先从华尔街的反应来看,早盘Facebook
(NASDAQ:FB)虽然略走低,但目前股价已经恢复,并且涨幅超过2.2%,超过纳斯达克今日的表现,说明华尔街看好这笔交易。原因2. 下图。每一移动用户驱动的市值。Twitter和Facebook由于不同的经营模型,单用户的价值远远超过移动即时通讯平台;但是即使考虑这一点,WhatsApp的估值也不算太离谱:
这个图表示,对于Twitter来说,每个移动用户支撑了$212美元的市值(这个估算方法是有些缺陷的,以后再慢慢改);而每个Facebook移动用户支撑了$170美元。同样的方法,按照190亿美元的成交价,WhatsApp每个用户价值$42美元。再考虑到Line每个用户价值$32美元,WhatsApp的成交价并不算高得离谱。
很遗憾,微信因为是腾讯的一部分,所以没有公开的单独估值。但如果我们做个心算估值,腾讯目前的市值约为1,400亿美元,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微信支撑的。假设腾讯四分之一的市值来自于微信,按照微信全球两亿七千万活动用户计算,每用户价值为腾讯提供了$130美元的价值——比WhatsApp贵许多。
有人说,可能整个市场都存在泡沫,所以估值被市场泡沫影响。这一点,我不反对。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系统性风险,但是从并购估值的角度来说,我们通常不考虑泡沫的影响。因为如果存在泡沫,所有的并购对象都会被泡沫影响。这次交易的大部分(150亿美元)金额,将以股权和受限制股权(RSU)的方式支付。如果有系统风险,也就是市场泡沫,大部分已经在交易过程中对冲掉了。2. 并购双方Facebook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曝光率已经很高了。这里提供一些基本数据:目前股价$68美元,市值1750亿美元。过去一年股价最高$68,最低$23,2013年总收入约79亿美元,约有12亿3千万月活跃用户,其中7亿5千万,也就是62%为每日活跃用户。WhatsApp是近来非常火爆的即时通讯工具,月活跃用户(Monthly Active User, MAU)超过4亿5千万。最近每日新增用户接近100万。更厉害的日活跃用户超过70%,说明WhatsApp有相当粘性。每天WhatsApp发出和接收430亿条信息,上传6亿张照片,2亿条语音,1亿条视频信息。下图是WhatsApp的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占有率(注意这个图是2013年6月的,而且统计方法有点问题,但是方向性是没错的)。可见,WhatsApp在美国和东亚以外的大多数市场都占统治地位。顺便贴一张地图分布WhatsApp的厉害之处之一是它只有50个员工,其中32名工程师。相当于每个员工创造了3.2亿美元价值。这里我没有考虑价值30亿美元的受限制股票(RSU),因为这30亿美元更像是给管理团队未来四年的薪酬。不管怎么样,每个员工3.2亿美元,相当于50个人每个人,同时中一次乐透!目前,WhatsApp的战略重心主要是增加新用户,因此和微信一样,它基本对用户免费。在部分地区对部分一年以上的用户收1美元/每年的使用费。3. 战略考虑前面的估值的分析,是基于资本市场对于类似平台的估值。每个用户$42美元,虽然纸面上不算高,但是按照目前WhatsApp的收费模式,Facebook显然永远也赚不回来。如果假定每用户每年1美元收入,减去苹果和谷歌收掉的30%的应用手续费,每用户只能产生70美分的收入,还不够$42美元的利息(当然,实际交易中,只有现金那一部分产生利息收入)。即使能在未来一年内把用户加倍,同样远远不够成本。所以,Facebook必须通过其它方式拿回这$42美元,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i.
极速增加用户。由上面的地图分布可以看出,Facebook和WhatsApp的用户并不完全重合。Facebook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把WhatsApp用户数量极速推向极限。在互联网经济中,每个用户的价值不是恒定不变的;实际上,用户数量越多,每个用户的平均价值趋于上升,这由很多原因造成。其中,对于实时通讯平台来说,一个大范围内绝大多数人都能使用的统一平台是关键。传统短信的力量就在于,你几乎可以向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手机用户收发短信,不管对方用什么手机,用什么运营商。如果把短信当作一个App,这个App内置在所有的手机里。又比如,在中国大陆,你可以向另一个智能手机用户发送微信,因为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都使用微信。但是如果你的父母不用微信,或者你要找国外的朋友,他们常常没有微信,微信作为一个通讯平台的作用就降低了。现在想象,如果全世界每个用户都使用WhatsApp,那么WhatsApp是有可能取代短信的。实际上,如同微信在中国大陆一样,WhatsApp在很多国家已经取代了短信——前提是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用户覆盖程度,超过了临界值(Critical Mass)。这一点,WhatsApp在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没有做到,靠他自己可能永远也做不到。但是Facebook有能力让WhatsApp统治美国市场。按照WhatsApp目前的成长轨迹,考虑到Facebook的支持,加上这次收购的媒体新闻效应,WhatsApp的用户数可能很快(12个月以内)超过10亿,并且指向12亿到15亿,直到东亚以外的全部市场趋于饱和。这样,一个全球统一的移动即时通讯平台就实现了。这值160亿美元吗?ii. 平台的整合。互联网经济下,1 + 1常常大于2,这是包括Google,Facebook,腾讯,百度等等致力于并购的主要原因。任何一个资产(Asset,也就是初创企业的用户/技术/平台等),一旦被收购,就立刻获得了向大量用户的访问,为大量用户创造价值。企业获得的价值(Value),是用户获得的价值的一部分。也就是,企业为用户每创造1美元(或者用户认为企业给他们创造了1美元)的价值,企业就可以从中赚几十美分。所以,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一切可持续经营的企业的核心。Facebook收购一个优秀的平台后,可以为它的全部10几亿用户创造价值,它就有可能把一部分价值提取出来。这就是“规模”(Scale)的力量。“规模”是互联网经济体系的驱动力。怎么提取,后面再讨论。平台的整合还包括数据共享。未来5年到10年,整个行业竞争的核心应该是对用户有效数据的竞争。这一点上,Google极有优势。Google的大部分服务都专注于获取用户信息:Google搜索引擎获得用户的兴趣,Gmail电子邮件和Google日历获得用户日常生活的所有片段,还有Google Hangouts,这是一个Android平台上整合了短消息收送的App,当然还有收集物理信息的Google Map,等等。这一切,让Google有能力收集用户各方面的信息。在这个竞赛中,所有的对手,包括Facebook,亚马逊,都被Google抛在后面。用户在Facebook上分享的是他们愿意分享的一些片段,这基本也是Facebook能获得的用户信息。然而Google通过邮件,日历,地图这些服务,获得大量用户被动提供的信息,这样,Google掌握的用户信息比Facebook等等高一个数量级。然而控制WhatsApp,并且用它统一即时通讯平台,可以让Facebook彻底改变这一点,从而控制海量用户信息。比如,你给朋友的一条信息里,如果出现了“鼠标”,“买”,这样的关键字,Facebook的Big Data引擎应该能够对你推送关于罗技新产品的信息。这是Facebook以前做不到。iii. 变现(Monetization) 。说了这么多,最终Facebook还是要想办法把一切用户和数据变成现金流。前面已经粗略分析过,目前WhatsApp的收费模型,显然不可能获得有效的营业收入。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微信的用户,想象出一些盈利模型应该不会很困难。下面这幅图是个不错的概括:移动平台的价值链变现主要可以通过这4类模式:a. 广告 / 制造需求 (Demand generation)b. 应用商店 (App stores)c. 身份识别和信息共享 (Ident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d. 支付 (Payment)a. 广告 / 制造需求 (Demand generation)主要是应用对应用的广告。传统的Banner式广告无疑令人生厌,但是如果你把微信里的打飞机也想象成广告,这样的广告就可爱多了。类似于打飞机这样的In-App游戏,完全可以由第三方的手游公司提供,这样微信靠点击(Cost per click),转化率(Conversion rate),和装机量收费(Installation or transaction),收入可以相当可观。同样的模型可以应用于任何移动平台。对于平台提供者来说,制造点击靠的是用户量,提高转化率和装机量靠的是对用户信息的分析,也就是大数据(Big data)。以后有时间可能会专门演示一个盈利模型。b. 应用商店(App stores)这和豌豆荚,Google Play Store没有本质区别。盈利模式不是靠广告收益,而是30%左右的手续费。我相信,2017年全球应用商店的销售额可能会达到600到700亿美元(2012年为200亿,2013年为280亿),这样应用商店毛利将达到200亿美元左右。由于本身是应用商店,营销 (Marketing)和销售(Sales) 成本很低,导致运营成本 (Operating expense, OpEx)也很低,因此毛利率虽然不高,但净利率可观。c. 身份识别和信息共享 (Ident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使用过Airbnb的用户可能更了解身份识别的重要性。Airbnb是个房屋短期租赁平台。短期租赁最大挑战是快速建立房客和房东之间的信任关系。Airbnb聪明的利用了Facebook,
LinkedIn这些社交平台,让房客和房东充分了解对方。Airbnb没有上市,但是它的估值可能在150亿到250亿美元左右。类似于Airbnb这样的平台,高度依赖于社交网络或者其他可以定义一个人身份的平台。Airbnb可能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事实上,依赖于第三方提供用户身份识别可能是整个行业的趋势,其中包括知乎在内的应用平台。第三方身份识别往往比传统的用户注册模式提供更多的用户信息;这些用户信息,反过来成为大数据应用的基础。d. 支付 (Payment)微信支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且未来创新的空间还非常大,比如类似于Square (),或者Paypal,把手机直接变成POS机;又比如类似ISIS (),手机钱包。盈利模式也非常直接,对商家收取的1%-3%的交易费用。显然商家不止是应用,还包括任何可以用手机结算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实体商店的结算。4. 竞争对手2月26日更新:本来打算写一篇详细的竞争分析 (Competitive analysis),但这样一来就走题了,而且这个话题不是一两天能整理清楚。未来会找机会贴在专栏里。
说实话,我也觉得贵了,真的有点过热。引些quora上面看到的信息。制造发射运作NASA一个火星车花费8200万美元。190亿美元可以玩大概19.5次的火星探险计划。Dell去年退市,作价250亿,员工100,000,年收入570亿。( );Whatsapp有50名员工,年利润不到5亿。下面是估值少于whatsapp的公司列表:Activison-Blizzard – $13.9BAmerican Airlines – $12.3BChipotle – $17.1BCoach – $13.5BExpedia -$10.2BThe Gap – $19BLoews – $17BMacy’s – $19.6BMarriott International – $15.4BMattel – $12BMGM Resorts – $12.7News Corp – $10.27BNordstrom – $11.4BRalph Lauren – $14.2BRed Hat – $11.1BRoyal Caribbean Cruises – $11.4BRyanair – $15.5BSouthwest Airlines – $14.7B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 $14.9BSymantec – $14.4BTD Ameritrade – $18.4BTiffany & Co. – $11.4BWhole Foods Market – $19.3BXerox – $13.2B完全list:以上。
Quoted from Jimmy Fallon:"Facebook needs it to hold teenager no longer think Facebook is cool."我觉得这件事事最大最大最大的影响就是让全世界的年轻人,包括中国和美国对互联网创业的激情加深。因为190亿美元,50多个人分真的太有吸引力了。没有互联网之前,人们只能梦想成为电影导演或者明星在30岁前暴富,现在有了互联网,大家都去创业了。。。个人觉得facebook都不值190亿美元,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即将来临我算用Facebook比较多的中国人了,有1000+以上的好友,大部分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都不太爱用Facebook,包括在Facebook工作的中国人。我明显感觉到现在Facebook的用户活跃度下降。Facebook这次收购Whatsapp也许能加强Facebook用的最多的部分,Facebook Messenger。毕竟Facebook Messenger跟Whatsapp很是有很大的相似度。(决定这里要加粗,因为现在很多人上Facebook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事要跟朋友商量,facebook messenger 比较方便。 )Facebook其他功能日子都不好过,帖子变成灌水的,满页无意义的转贴加上LoL。要么就是在Group里背地长舌。照片看得人也不多,毕竟一堆炫耀自己旅游经历的相册远远不如Twitter或者Vine转发的有意义的照片吸引人。(instagram已经过时了,美国互联网界流行的速度比Taylor Swift换男友的速度还快,最近不是又在流行Snapchat吗?Facebook想买Snapchat人家还不卖呢! 不知道今年又有什么取代Snapchat的东西出现,莫非是N年前流行的对讲机手表?反正只能手表这么火也不是不可能吗)Facebook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1。很多学校,公司封锁Facebook,因为老板老师觉得Facebook影响工作学习效率2。一些中老年人(No offense 大于30岁的人差不多都算了)的入侵,让Facebook上最主要的活跃人群,年轻人(30岁以下)觉得Facebook很Lame,毕竟难道你喜欢你老爸老妈注册Facebook然后假扮你的朋友监视你的活动状态?3。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就没有时间用Facebook了4。社交游戏做得也不成功,但是还能靠API从热门移动游戏厂商吸引一些人5。Facebook的广告,数据挖掘和营销引起了许多用户的反感6。Facebook的主要活跃用户因为年龄原因消费能力并不算太强Facebook现在真的是遇到了很多挑战,不进则退,收购算是保持创新的一种方式,至于收购值不值这个价格就另讲了,至少从Instagram来讲,在用户玩厌了后活跃度下降并没有增加用户黏性P.S. 从我的感受来讲,Twitter更能普通美国人相当Public Figure的满足感,Twitter的新CEO跟美国电视界很熟,现在哪个美国电视节目没有一个HASHTAG?普通人写的TWEET都有可能被在电视上念出来,甚至出现了一个电视节目专门念TWEET,叫@midnight。 毕竟Facebook上的帖子除了吃喝拉撒外最多的就是转发和针对新闻/事件的评论。至于吃喝拉撒的帖子,跟中国一样大部分无聊,有时候容易拉仇恨。(bloody show off),你朋友大多都见过你,你在Facebook看起来100X比你更好的生活(SELFIE 自拍照等)怎么不被你身边的人拆穿?P.S.2.另外我说30多岁算中老年人是符合国情的,美国人高中或者刚高中毕业就生孩子的不少,刚30出头孩子十岁以上的不少P.S.3 腾讯在美国市场不好说,要看腾讯舍得投多少钱在美国做广告。指望微信在美国病毒式传播可能性不大,毕竟微信在美国人中用的不多。但是倘若像微软那样丧心病狂的洗脑砸广告,也许能成功。我真受不了微软了,整个世界都是微软的。在家上网看电视有微软广告,出门巨大的微软户外广告牌和公交站广告。在购物中心微软在黄金位置给surface和Xbox做促销广告。P.S. 4 大部分人其实都不CARE别人的SHIT,因为发在FACEBOOK上的东西真的是SHIT越来越多了P.S.5再加一条吧,facebook实名制是个大问题,不是所有人都eager for attention,有的人希望匿的,尤其是facebook方便了人肉啊!即使对隐私进行了设置,也能通过不少方法获取的收购Whatsapp一个星期前Mark在做什么呢?看看谁在微信上,转自mitbbs上个星期(2月15日)的一个帖子
以下是我同事Henry Oh的答案,他在广告投放领域有多年的经验像whatsapp这样的小公司被大公司以如此高的价格收购意义非凡,尤其对广大的创业者来说。下面两件事我们拭目以待:1. Facebook如何让whatsapp盈利2. 微信的盈利方法是否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也能被应用?在像wechat,whatsapp,snapchat这样的手机APP火起来之前,有很多即时通讯工具,雅虎的、微软的、AOL的、QQ等等。当第一个即时通讯应用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是既激动又很期待。这些IM出来之前,有Unix的聊天命令行工具。当我一开始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我也很激动。 雅虎和微软没有成功的把用户变成收入,但是QQ成功了。有人会问,为啥雅虎和微软不能学习腾讯QQ的商业模式?其实他们试过了,不管用。有些报道说whatsapp没有收入,这就意味着尽管用户数量巨大,whatsapp还没有完成甚至还没有开始有收入。很多时候,由用户是一回事,把用户成功变成营收是另一位时。雅虎IM,微软IM,雅虎邮箱。hotmail,gmail,flickr等等,这些产品和服务都(曾经)有巨大的用户量,但是一点也不赚钱。在公司估值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按每个用户价值进行估值。Facebook有10亿用户,市值1750亿美元,所以是每个用户175美元。Linkedin大概是每个用户100美元。whatsapp是每个用户43美元。Tumblr被雅虎收购的时候是每个用户10美元。当然用户总数和活跃用户不一样,我在这里大多指的时总用户数量。但是不同服务之间的用户显然是不一样的额。雅虎邮件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但是没有什么广告主愿意在上面投放广告。如果我们参照即时通讯的前辈们来看whatsapp,观察他的单用户价值的时候,facebook肯定是多花钱了。毕竟这个服务现在不赚钱,而且以后未必会赚很多钱。但是facebook不是IM,而且现在情况和桌面版本IM时代不一样了。1. Facebook每个用户用户价值175美元,facebook有资本去收购whatsapp,别人觉得贵的东西facebook未必觉得贵。2. 为什么FB市值这么高?因为他的移动端盈利能力很强,它总营收一半以上都是来自移动端,而且还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如果移动端没有这么好的市场表现的话,股票可能只有20美元。最近Twitter和Linkedin这样的社交网络股票很疲软,但是FB没有受到影响。这里的原因可能是Twitter和Linkedin还没有在移动端获得成功。3. 据我了解,FB在移动端的成功是因为很多广告和赞助内容是游戏app的广告。知道这一点也许你就明白了。因为市面上有很多游戏广告的投放需求,所以whatsapp显示这样的广告也是分分钟的事。QQ的成功不也是游戏或者游戏广告带来的嘛?你听过这个网站吗?没有的话,你知道Candy Crush Saga吧?要知道,Candy Crush Saga是的产品,而这个公司马上就要上市了。你也应该听过Zynga的Farmville的兴起和衰弱吧?这一切都是和大家往移动游戏方向前进有关系。从上面分析来看,Facebook对whatsapp的收购其实是很精明的,或者说有远见。如果Facebook和腾讯一样成功,俺么美国就有两大互联网公司:Facebook和Google,这就像是中国的腾讯和百度一样。(我的观点:Google Amazon Facebook &=& Baidu Alibaba Tencent)Google市值已经上4000亿美元了,而Facebook才1750亿。算下来,Facebook可能能上100美元一股。
whatsapp+Facebook=微信语音+朋友圈,微信的海外机遇骤降。
做社交的公司有这么一些:Facebook,Google+,twitter,腾讯(QQ空间,微信),新浪(微博),Line。当前市值:Facebook,1700亿美元;Google,4041亿美元;twitter,302亿美元;腾讯,1368亿美元;新浪,48亿美元;Line,78亿美元。在大力做社交应用,能吞得下Whatsapp的只有这么三家公司:Facebook、Google、腾讯。排除政治因素,已有强应用(微信)因素,只剩Facebook、Google。结论:Facebook不收购,Google就要购。 另外(最重要的),Facebook之所以高价收购WhatsApp,看中的是智能手机的未来。扎克伯格和WhatsApp首席执行官简·库姆认为,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升至50亿。
whatsapp,2009成立,目前有50个员工,32名工程师,没有1个营销人员,facebook出资190亿美元收购到底图个什么?1.
这是年whatsapp每日信息发送量的增长曲线: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全球短信单日发送量是160亿条,whatsapp现在单日信息发送量已经达到420亿条,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沟通工具之一。facebook通过对whatsapp的收购可以获取大量活跃用户,WhatsApp活跃用户总数目前已达到4.5亿,现在每天还新增100万用户,其中70%的用户每天登录。2.我们先看一张即时通讯领域软件用户覆盖率的图:图片数据来源:图片数据来源:whatsapp在许多国家是处于90%以上覆盖率的绝对垄断地位,而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粘性较大,whatsapp的先发优势不易被打破。Facebook可以通过whatsapp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同时打压其他竞争对手。3.这是智能机用户增长预期图:图片来源:图片来源:
我反对目前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户答案中提到的“个人觉得facebook都不值190亿美元,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即将来”的观点,2000年左右当时许多互联网在毫无盈利模式或市场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吸引到了大笔投资,估价成倍上涨,而大量同质网络公司竞争最终大多数必然要被淘汰,最终导致泡沫破裂。而现在传统互联网经过十几年发展在向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机使用者在今年已经达到20亿,whatsapp是目前即时通讯软件的老大,逾期几年内将达到在10亿活跃用户,而且按照目前whatsapp的盈利模式,每年1美元的使用费,它还没有植入像微信,line的其他盈利方式,仅靠这一项收入已经是很可观了,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扎克伯格拿出facebook十分之一的市值来收购whatsapp来布局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和实现市场全球化我觉得真不亏,至于facebook后面还有什么动作,最终将怎样发展,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正处在浪潮之颠。
WhatsApp年营收2kw刀,估值190亿!!而游戏CoC一周就可以达到这个营收,才估值十几亿。谁说做游戏赚钱的?社交平台依然是碉堡的王者!!! 说什么4.5亿用户值钱,游戏用户的含金量不是更高么?说什么手机联系人的关系可以保持粘性,这年头用户选择太多,对任何产品根本没什么粘性可言。好吧,网上铺天盖地的报道,大部分都是对其成功后的分析。而我更喜欢从报道中挖一些细节。报道总有失实,而细节不会骗人,且看曾经要领取食物救济券的吊丝是如何一步一步逆袭的:- 创始人库姆是来自乌克兰的普通家庭,他是犹太人。父母早早过世,他成功从未借助家族人脉。- 中学时期跟母亲移民到美国,父亲没有移民。在母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之后,全家就靠着她的残障津贴过活。库姆说他自己讨厌美国高中那种随性、轻浮的朋友圈。背后的实际原因是他当时实在太穷太吊丝。- 18岁的时候靠二手书店出售的说明书学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他在学成之后,又把这些说明书卖了回去。一点都不吃亏的说。- 1997年,20来岁的时候进入Yahoo。大学没上完,退学了。- 在雅虎呆了9年。攒下40万美元。在美国这种挥霍无度的生活环境下,能做到这点很强。他是雅虎巅峰到下滑时期的员工,收入应该不错。这保证了创业初期自身经济没大问题。- 库姆能完成服务端的技术开发。从报道中他搞定各国区号都要费很大劲来看,他应该不属于特别牛的程序员,充其量是能做一些应用层面的开发。- WhatsApp客户端是网上上找到的俄罗斯程序员做的。要知道,在2009年,iPhone程序员非常罕见。- 早期的WhatsApp仅能在本地的俄罗斯朋友圈子里推广。估计是是靠当地俄罗斯裔居民周末聚会时进行推广的。这里也说明当时他生活的圈子。- 93年从苏联带到美国的20本笔记本,放到2009年还在用….哪怕这笔记本再有纪念意义,也令人不得不佩服犹太人的节俭和严正的生活作风!- 日,库姆在加州注册了WhatsApp公司。那时候app还没开始开发。一个多月后,库姆就曾考虑放弃它另外找工作算了。- 2009年10月份,通过雅虎的前同事,以及以前的雅虎朋友那里拿到了 25万美元种子投资。- 阿克顿是前雅虎的同事,对库姆来说是前辈,资产曾经远远高于他。他们一块合作时阿克顿的角色大多是做产品设计及方向的制定,还有就是帮忙拉到投资。所以阿克顿也是创始人和并拥有股份,至今持股15%。而早期员工,持股1%。- 在安卓还未成势的时候,向黑莓扩展。首个黑莓程序员还是费了不少劲才招来的。- 2010年初每月能有5000美元进账,足够支付当时的成本。(这个数字是相当少的,要知道当时的AppStore,随便一个开发者搞个付费app,或者加点广告什么的,一个月收入都不止这个数)- 到2011年初,WhatsApp在苹果应用网店美国区挤进了下载量前20的排名。接受了来自红杉的800万美元投资。- 一个重要的事件:苹果于日,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正式发布了即时通讯服务——iMessage。其中有不少功能是跟WhatsApp相似的,我记得当时国内看直播的人都说这下WhatsApp这类工具要挂了。以后做iOS工具的要小心避开苹果。- 整个2012年是WhatsApp发展最关键的一年。报表显示它的短信量翻了10倍。来自苹果官方app的威胁,逼迫他们将产品推向全平台。然后借助了Android市场的爆发,极大地拓展了用户量。其它平台的用户又反过来增强iOS用户的粘性。- 2013年2月,用户数2亿,员工50人。这种规模的公司,人员支出,公司运营费用,一个月开销估计是100w刀左右。另外有报道说WhatsApp的研发人员大部分在俄罗斯,成本还可能更低。- 当时公司户头上有825.7万美元。这些钱估计大部分靠付费下载获得的。看了一下它在美国区历史畅销榜排名,一直是美国榜50左右。全球市场的话保守估计分成后收入5w刀一天。也就是说一个月150w刀收入没问题。这个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在黑莓和Android市场的收入不可考。不过WhatsApp的价值还是来自海量的活跃用户。红杉又追加投了5000w。- 红杉的两笔投资挺蹊跷。因为在2013年6月有一份报道,两位创始人还说从没打算引入外部投资,现在赚每年几百万刀绝不加广告什么什么的…现在又冒出了红杉在当时一笔800w一笔5000w的投资。背后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不管整个事件是Facebook替投资人套现也好,是犹太人在金融业洗钱也好。WhatsApp崛起的时间点非常幸运。它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一路发展也不平坦,但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扩张到今天的规模,每一步都印证了创始人库姆的做事风格,严肃正统不吃亏的犹太人。在用户量剧增的过程中,能随时转化成收入:1美元付费下载,服务年费1美元等等。在苹果推出iMessage,发展受阻时,能迅速扩张到黑莓、Android市场,保证了业务的高速扩张。WhatsApp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发,它将继续鼓舞这一批又一批的移动创业者继续努力前进。
此事其实就是贩卖人口. 190亿美金买4.3亿活跃用户. 每个人卖了44块钱. 我同事的评论, 我们正式回到90年代, 互联网泡沫变成了移动泡沫. Bloomberg: Facebook对待Whatsapp就像对待奇迹般的续命灵药一般. 拿19倍的sales multiple来估值, 类似情况只有在医疗行业, 面对有研发出治疗癌症的药物的可能性的公司时才可能出现.
其他的专业知识我不知道怎么去解释,我就说一件事吧,昨儿刚发生在我身上的。因为要做小组presentation,和我搭伴的是一个德国的妹子。下课后我们在讨论怎么样写presentation的稿子和PPT,聊着聊着说到了怎么联系对方。作为一个天天在国内受各种精英电影和时尚美剧熏陶的我,义无反顾的说,要不我给你我的Email吧...what did you say?I mean, the email...我觉得这妹子一定是学霸,连精英人士联系对方都是用Email的都不知道。她瞟了我一眼,那眼神,要是转换成中文,一定是这句话。“还真有傻逼现在还在用Email联系啊。”还真有傻逼。。。真有傻逼。。。于是我不说话了,等她说。她看了看我的手机,爱疯4.恩,说道这个还得说下,一周前在牛排店吃饭的时候听到一个妹子对她男友吐槽,我手机坏了,你给我买一个新的那。我最近没时间,要不你用我之前那只吧。你是说苹果4???!!!!现在谁TM还用4!我默默的放下叉子,把桌上的4放进口袋。---------好,正事。妹子说,你玩whats app 或者weichat不?我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点头,刷刷刷的,恩恩,我有,我两个都有!她说,那还是weichat吧,你们中国人都玩这个,whats app你们不习惯。唔,我们不习惯。不习惯。然后故事的结局是我一路气愤的回家,途径phones4u,准备杀进去抓一只5s出来。后来想想Z2也快来了,才消了气。到那时,我也说,谁他妈还用4啊!
扎克说,来来 HR 你过来一下。----好像是 WhatsApp 的 co-founder Brian Acton 在 09 年面 Facebook 跪了。我是乱说的 - -#图片来自。
转:整体上很佩服那些能头头是道分析出Facebook收购WhatsApp理由超过五条的分析师们。从business角度看这场交易的原因就三句话:下一代用户在它那儿,它的增长曲线比我陡峭多了,有它以后就没我了。操,干!
东南亚是line的天下香港、北美是whatsapp的天下欧美的人基本都用facebook,不用IM现在facebook收购whatsapp,微信想进入这些区域,不可能了微信有优势的只是南亚、中东、拉美和部份非洲国家甚至如果whatsapp通过facebook来推的话,微信连这些地区都难保------------- 21:25更新------------------参考数据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下这事:几年前,WhatsApp创始人库姆曾面试FaceBook惨遭拒绝。今天,脸谱不得不花190亿美金买下他创办的公司。这就叫史上最牛打脸。。。然后再说下我认为的史上第二打脸,这次的主角还是facebook:facebook刚创业时,只有十几个员工,其中一个叫chen的小伙子干了十几天后决定离开,他认为这里不适合他,他想开一家视屏网站。招他进来的老板告诉他,“傻孩子,视屏网站太多,facebook则是独一无二的,肯定会火。如果你离开你会后悔一辈子。”chen犹豫下,最终还是离开了,后来开了家公司叫youtube
这是对Whatsapp用户价值的肯定。
这个软件不做广告(也就是说它不仅不提供是没有微信每两个礼拜提醒一次绑定银行卡/新表情包出厂时提醒一次,而且还因此收费),而它不做广告,只通过收费来存活,于是用户便愿意提供自己的联系人。
注意whatsapp不提供手动添加联系人的选项,你只能一次性地把整个地址簿都给它。
!注意:这个回答不是为了回答问题,是和 @ 的讨论,讨论那里回复不能超过一千字,发不出,所以放在这里。
讨论问题,别发火。逻辑是这样的,你见过中国互联网除了游戏行业,有哪个收费应用做得很大吗?我想不到,所以我这种不用收费的是微信典型用户。我说你不是典型用户没有侮辱你的意思,因为互联网是屌丝经济,用户量取胜,你这样愿意付费不看广告而且看一次广告就卸载应用的用户不多,所以不典型。中国这么大市场,一个有野心的公司不想进入?而且微信给腾讯带来的想象空间可不止190亿美元,要微信是其他家做的你看马化腾现在是不是如坐针毡。 另外,美国政府也检查数据库(棱镜门),而且现在还没证据中国政府检查了数据库。另外我坚决觉得从商业上看,免费是比收费更好的商业模式,证据我前面说了,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免费的应用永远占主流,whatsapp也许是个例外。
我的回复那就请你也用冷静的不带 脏字 的语言,逼 字都用上了,我怎么觉得你不是想和我讨论,你是在认为我们是两类人,不需要讨论。下面的每一段针对你的每一段。WhatsApp第一年免费,一年的免费时间,用户使用它和亲密的家人朋友聊天,一个月就会对它产生依赖,一年的时间会对它更加依赖,然后开始一年一美元或者一欧元或者五快十块,就像是你买一瓶饮料一碗面的钱,你的朋友家人都在这里,你会不愿意付钱吗?一年十块,很贵吗?和免费差不多了。然后他们也在宣传他们的理念,免费加广告,你的个人信息和使用规律都会被用来分析然后交给商家投广告,收费,但是你的个人信息保密,聊天的短信发出后就被删除,你拥有你应该有的隐私。尤其是后一点,让技术真的服务于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对广告和贪婪低头,这是这个APP最可贵的一点。对于这些网络服务,除了网页和应用,网络流量,服务器,这些公司都是在帮你付钱的。我不讨厌广告,但是看你怎么投放,各大网站的页面,各个游戏的APP,不含有我的任何个人信息,我只是路过这里,自然可以投放广告,但是很多关于私人生活的APP,聊天,社交,在这里投放广告,就感觉是我的私人活动被监视,我反感这个。所以关于私人生活的APP,应该收费,至于怎么收费,是直接给个价钱,还是一开始免费试用然后分期,还是应用免费然后应用内购买(比如微信的表情购买),这是需要做这个APP的人研究的。所以,WhatsApp不是贵的离谱,反而是几乎免费,微信虽然免费,但是没有应用内购买和朋友圈里的广告,它活不下去,它能起来和微博拼,因为它有个有钱的爹。WhatsApp在中国有15%的市场份额(基于前面的答案里的数据),所以它已经进入中国了。下面这段讨论的“进入中国”,主要是讨论 进入中国 的成本问题。中国这个市场,所有靠人头赚钱的APP,都想进。但是,怎么进?违背自己的经营理念?!这个话题完全是一个更大的值得讨论的话题,有必要我们另外再讨论。我想指出的一点,NSA的审查,是提出它要查哪几个人,因为这些人有恐怖分子的嫌疑,而且他们证明这些人的嫌疑,不是存着所有人的信息的数据库都查一遍。ZF的,是因为反恐还是因为其它的什么原因,你我应该都知道吧。不是外面的公司不想进,是进来要付出比在国外更大的代价,比如微软的Azure和Amazon的AWS云计算服务,都是比国外的推出晚了一两年,都得在国内找合作伙伴才能落地。为什么?只是技术原因吗?微信肯定不止这个价钱,但是,微信有个好爹,WhatsApp没有,微信背后有长年积累的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流量的技术和人才和服务产品,WhatsApp
没有,微信可以长期免费不担心运营赚钱,WhatsApp不能,50个人的小团队创造这样的市值,有股市炒作的嫌疑,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做到?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团队?这里插一段题外话。微信过了多久才更新Android的界面,更新到符合Android的人机交互的标准的?去年一年,谷歌的网页和应用界面,几乎每过一个季度都会有一些调整,让用户使用得更舒服。除此之外,腾讯新闻还在用Flash提取照片,很多新闻网站的页面设计机构还是十年前的三栏式,APP的设计就更烂。这就是国内的IT顶尖公司和国外的IT顶尖公司的差距。如果没有商业保护和审查,直接打开大门让国外的顶尖IT公司进来,国内的这些IT公司,能过得像现在这么好的,没几家。这些壁垒和墙,只是保护这些大公司的商业利益,反而让中国的网民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让中国的IT技术和世界的顶尖IT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是你一个人的观点。我觉得怎么样,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我们都不能代表这些APP的所有用户。WhatsApp已经被市场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被股市证明了它的价值。它的成功,证明了不用广告,一些应用也是能成功的,这是一个新的思路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微信也是成功的,那么多人在用,虽然是从QQ的帮助下,虽然是晚了类似的应用很久才推出的产品(抄袭?),只是它还在努力想办法用传统的商业模式盈利。没有创新!“免费”不是一切都免费,谷歌的产品免费但是谷歌从网络广告赚钱,腾讯的产品免费但是腾讯从QQ广告门户网站广告游戏产品购买赚钱,这些WhatsApp都没有。你用的APP,除了应用本身免费,但是应用设计和编程,网络流量,服务器,数据库都得花钱,要么广告要么付费,不然怎么能应用免费?至于免费加广告和应用内购买模式好还是收费模式好,不同的产品也不同。我只说聊天产品,插广告不可能,应用内购买只吸引一部分用户,而且会把应用变得臃肿,但是聊天就是要快和简单,所以聊天应用最好的是付费,问题是怎么样让用户愿意付费,WhatsApp给了一个答案,但是不是唯一的答案。还有,我也用微信的,因为我国内的朋友和国外的中国朋友,都在那。所以我也是微信的用户,但是,它敢在我和别人聊天的对话里插一次广告,我就真的直接删了它,那怕和一些人失去联系。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犹太人之间的资本游戏。
Whatsapp是我用过的最好的IM软件让我们看看Mark Zuckerberg 怎么说Facebook buys WhatsApp: Mark Zuckerberg explains whyFacebook founder Mark Zuckerberg has released a statement explaining why his company has paid $19bn for mesaging service WhatsApp. Here is the release in full.I’m excited to announce that we’ve agreed to acquire WhatsApp and that their entire team will be joining us at Facebook.Our mission is to make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e do this by building services that help people share any type of content with any group of people they want. WhatsApp will help us do this by continuing to develop a service tha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love to use every day.WhatsApp is a simple, fast and reliable mobile messaging service that is used by over 450m people on every major mobile platform. More than 1m people sign up for WhatsApp every day and it is on its way to connecting 1bn people. More and more people rely on WhatsApp to communicate with all of their contacts every day.WhatsApp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within Facebook. The product roadmap will remain unchanged and the team is going to stay in Mountain View.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we're going to work hard to help WhatsApp grow and connect the whole world. We also expect that WhatsApp will add to our efforts forInternet.org, our partnership to make basic internet services affordable for everyone.WhatsApp will complement our existing chat and messaging services to provide new tools for our community. Facebook Messenger is widely used for chatting with your Facebook friends, and WhatsApp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ll of your contacts and small groups of people. Since WhatsApp and Messenger serve such different and important uses, we will continue investing in both and making them each great products for everyone.WhatsApp had every option in the world, so I’m thrilled that they chose to work with us. I’m looking forward to what Facebook and WhatsApp can do together, and to developing great new mobile services that give people even more options for connecting.I've also known Jan [Koum, WhatsApp founder and chief executive] for a long time, and I know that we both share the vision of making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I'm particularly happy that Jan has agreed to join the Facebook board and partner with me to shape Facebook's future as well as WhatsApp's.Jan and the WhatsApp team have done some amazing work to connect almost half a billion people. I can’t wait for them to join Facebook and help us connect the rest of the world.
一:我只相信这是一场简单的资本游戏,并不看重盈利,facebook和whatapp最终背后的后手是谁,离岸金融的发达,复杂的股权结构,也让我们无从得知。二:我更愿意相信阴谋论,我相信这场并购并不是扎克伯格和whatapp两位创始人能够左右的,是否是幕后大股东玩套利的游戏,或者一场我们看不懂的棋局,大家还记得雅虎和盛极一时的领头羊Groupon吗?三:生老病死是常态,我不相信永恒,谁是bat3m的终结者,也许最终会找到,曾经牛逼呵呵的开心网,校内网之类已经成为了鬼域互联网荒滩,诺基亚都没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在传统领域,JCPenny百货公司、电信运营商Sprint Nextel Corp.、纽约时报、书商Barnes & Noble Inc. 、美国银行、戴尔、AMD、Zynga和Groupon。这些企业在鼎盛时期曾经是各自行业的领袖,如今丢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估计也是死期不远!!!乡亲们别忘记了雅虎!!
Facebook借道whatsapp和Instagram入华,在手机端整合为一个中国大陆可以用得到的fb应用,毕竟那么大的市场啊,我看靠谱的很,话说二者功能略微整合下,就是和微信差不多了。不过也许更好的机会,是在手机端再造一个FB,whatsapp和Instagram的技术团队,这批人是完全依赖移动端创新崛起的,也是最懂移动互联网人群的一帮极客,如果加以打散整合,FB的未来值得期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别人有没有隐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