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三部曲前传三部曲 谢谢了

蝙蝠侠前传三部曲是「看起来深刻」,《守望者》是真深刻
同样都是比较有深度的漫画英雄电影,《守望者》的评价为什么明显不如蝙蝠侠前传三部曲?
孙小方,无业
一直想就《守望者》写点什么,所以不请自来。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我打开存放在电脑里的导演剪辑版《守望者》,断断续续地看着,期望能寻找到一条线索,好让我把这个复杂的影片说清楚,同时回答提问者的问题。
开宗明义,为什么《守望者》评价不如《蝙蝠侠》?我的答案很简单,《守望者》太复杂,要看懂它,需要太多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审美经验,《蝙蝠侠》则要简单地多,符合观众对一部英雄电影的预期,同时包括对所谓&深刻&的预期。
《守望者》有三个需要关注的:
1、冷战背景和对现实政治的影射
2、失败英雄群像的塑造(反英雄)
3、走向道德崩塌的世界
一般通俗文艺作品的戏剧冲突往往来源于善与恶之间的对立,即使《蝙蝠侠》系列也是如此。在《黑暗骑士》中,小丑和蝙蝠侠的斗争,引出了恶和善二元有时不可分割,并非对立的主题,但小丑所代表的&恶行&毕竟板上钉钉,只是在《蝙蝠侠》的世界里,恶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善的发动机。
善行因为罪恶而得到彰显。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两艘船谁会先爆炸的选择题,是整部电影世界观的一个寓言。电影中,最终,善良还是战胜了自私。导演好像是期望告诉大家,在黑暗的境遇中,解救之道在于人心中的希望和善良。而这一结果,对小丑造成了绝大的打击,使得小丑自成体系的黑暗世界观瞬间溃败。抛弃掉对&善恶&辩证的剖析,《蝙蝠侠黑暗骑士》仍然是一部满足了多数观众预期英雄解救世界的观影需求的影片,只是这种解救不同一般的爆米花电影,它经过了一个过程,让观众最后发现,英雄也并非超凡脱俗,他也要战胜自己内心黑暗的魔影,这魔影来自人类内心阴暗角落里泛起的种种欲念,懦弱、自私、胆怯&&
在《守望者》这部电影里,善与恶几乎是无法分界的。
《守望者》的世界,笼罩于核武器的阴影中,随时会被毁灭。这些英雄们,他们的身份也颇为尴尬。他们的官方身份,有点像中国明朝的锦衣卫,在法律体系之外用非常规的暴力手段维护秩序,他们本身合法性也被公众质疑。他们深入地参与到现实政治中,甚至他们是在为独裁的尼克松为虎作伥。仅仅是笑匠就参与了谋杀肯尼迪、镇压人民暴动以及越南战争这些政治事件;而曼哈顿博士在越南战争中杀人无算,眼睁睁看着笑匠杀戮孕妇,他本人也成为美国人对抗苏联的最重要的武器;追求绝对道德的罗夏帮助尼克松收拾了水门事件的两名记者&&每一个英雄都有各自的立场,有各自的追求,他们组成了一个英雄群像,但整体而言,他们只是工具,不管这个工具有多么超凡脱俗的能力。作为工具,他们的行为很难拿传统的善恶标准来衡量,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始终保持着对善恶的个人判断,每个人都期望从这种判断中寻找到自己的存身之道并实现个人价值。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有效的暴力工具,游走在法律之外的守望者们,在尼克松实现独裁后,他们被一纸法律废黜了。他们成了多余的人,执法者沦为被监管的群体。
他们也是迷惘的受害者,如同迷途的羔羊。每一位英雄都要面对新的生活和新的问题。
电影中,民众提出了由谁来监管守望者("Who watches the watchmen?")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一种暴力机关合法性的质疑,更是一种嘲讽。我们沿着这个问题,可以接触到这部电影提出的一个深刻主题:人类到底有没有能力决定并看护好自己的命运,给人类一个光明而有希望的未来。
今天,我们对冷战已很难感同身受了。很少人理解,上世纪时人对核武器的恐惧。美苏对抗的几十年,有几次世界就在核武器边缘。核武器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类对战争的理解。为什么会军备竞赛?因为人们需要通过拥有强大的武力来帮助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但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伴随着各种可能擦枪走火的摩擦事件,又使得人类进入一个空前缺乏安全感的历史时期。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和古人不同。古人的世界很小,物质亦不丰富。短促的一生中,他们往往是在为最基本的生存权营营碌碌。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人们物质丰富,就像我们在《守望者》电影中法老王旗下企业的香水广告中所看到的,那些健美的人体和豪华的生活环境,营造着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和法老王相关的种种信息,都在暗示他除了是个同性恋之外,还可能是个种族主义者),对人们来说,这种优渥的生活似乎不再可望不可即。但是这样的梦想在核武器和美苏对抗的阴影中,,宛如沙器,异常脆弱。
在《守望者》中,这种对核武器的恐惧感,本身也极具象征性。一方面是实质的战争威胁,人类文明可能顷刻间化为焦土;另一方面,这种恐惧感化为一种阴影,一种对当代社会制度和人性的极度怀疑。
要理解《守望者》,必须理解所谓的核恐怖,曼哈顿博士的存在耐人寻味。史上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Manhattan Project) ,是指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曼哈顿博士额头上那个著名的原子LOGO,和曼哈顿这个名字,都预示着博士起曼哈顿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读起来好听。曼哈顿博士在影片中,是神一样的存在,而且在后期越来越失去人格,对人类世界丧失了兴趣。在美国人心中,他代表着一种宗教,一个庇护者,一种解决恐惧的方式&&即以原子(科学)的力量,制造更大的暴力威慑力量,保持击垮对手的能力,以维持人们悬悬欲坠的安全感。历史上,冷战美苏军备竞赛的逻辑亦是如此。人们发自内心地相信、依赖也必须相信依赖武装和暴力,以换得和平。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核威慑的力量&&因为谁贸然出手都会导致文明世界的毁灭,敌我双方玉石俱焚,没有胜利者。没人敢出手,但也无法保证对方不出手&&曼哈顿正是这种逻辑下产生的神,科学、理性、客观。人们用一种更大的恐怖代替了先前的恐怖。可是,谁能够保证曼哈顿博士不会失控?这也是这部电影开始就提到的:最大的威胁就是曼哈顿博士本身。
对人民来说,曼哈顿博士也好,其他守望者也好,政府也好,苏联也好&&这些超出他们控制或理解的权利或者暴力,都有可能失控,都将化为人们内心的恐惧。恐惧就这样弥散在城市的街头巷角,映照在他们的内心,投射在每个守望者的脑海。
让我们再次俯瞰《守望者》的世界,这个世界核战争一触即发,战争是那么实实在在的威胁,文明世界将在顷刻间化为焦土。这样的世界到处是适合阴谋和独裁生长的肥沃土壤。尼克松通过越南战争炫耀了武力,获得了人民的拥戴,因为人民需要更强有力的政府保证他们行将丧失的安全感。但他们对独裁也充满愤怒和不信任,有的人走上街头反对尼克松的政府,因为独裁同样让他们失去安全感。第一代守望者们黯然谢幕,晚景凄凉,新一代的守望者们在度过了辉煌的职业生涯后,也陷入了困境。他们成为独裁者担忧的力量,所以他们被驱逐。曼哈顿被作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被政府监管且供奉着,其他人面临各自的困境,他们在这个充满迷惑和困惑的世界中,该追求什么?或者说,他们有什么价值?仅仅是被用完就扔弃的工具,还是像街边巷角那些孱弱的普通人,在缺乏安全感和信仰的时间河流中了此残生?
这个时代,真的会存在英雄?
让我们先来观察下《蝙蝠侠》。蝙蝠侠不是一般人,生于巨商富贾之家,表面上是风流倜傥的纨绔子弟,午夜,跨上战车,飞檐走壁,辗转腾挪,除暴安良。哥谭市罪恶横行,但罪恶来自于秩序的失控。蝙蝠侠是执法者的补充力量。即使他的能力和智慧多数时候超越了执法者,但他仍然是执法者的补充力量,他的终极目标是在哥谭市重建秩序。
蝙蝠侠的存在价值,基于对理想民主社会法制秩序的认同,他的存在在于维护这样的价值观。《蝙蝠侠》电影的故事,本质上就是这种秩序遭到挑战最后又重建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蝙蝠侠也完成了出生、蜕变、质疑、救赎的成长过程。
对于多数观众而言,蝙蝠侠这样的人生赢家,当然符合他们的观影预期。人们喜欢真正的除暴安良的英雄他有着从一个凡人成长为英雄的戏剧化过程,而这个过程也诱使观众在观看时投入情感。人们从蝙蝠侠身上看到了凡人迈向成功的可能性,观看蝙蝠侠的成长使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种代入感,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在那些经典的武侠小说中也能找到。而父母身亡、巨富家族和高科技装备等等,无疑增加了蝙蝠侠身上的戏剧性和传奇性。
守望者们是一群什么样的超级英雄?他们行侠仗义?他们维护了道德和信仰?他们除暴安良?他们建立了合理合法的新秩序?
事实上,他们是&朝廷鹰犬&;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个以一个可怕的计划杀害了数千万人,摧毁了数作城市;事实上,他们中有的人沦为小市民,有的流浪街头,有的死于非命,有的被政府&保护&,甚至连恋爱也成为了一项任务&&
这些所谓的超级英雄,所作所为,实在没有英雄样,而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也充满着嫉妒、阴谋、强奸、失控的欲望&&
《守望者》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分崩离析的社会大背景下,塑造了一群反英雄的超级英雄形象,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组合在一起,展示了一种对社会和人类命运深刻的质疑,展示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绝望。
开始讨论守望者的每一位成员之前,先说几句闲话。我特别喜欢金庸小说,而在金庸的十几本武侠小说中,以为《鹿鼎记》为巅峰之作。很多朋友说《鹿鼎记》是意淫一个流氓小瘪三的发达史,其他且不论,但韦小宝这一人物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武侠小说的固有套路。经典武侠小说中,一身绝世武功、相貌俊朗、身负复杂家世往往还有国仇家恨的主人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妓女的儿子。这个家伙一没武功,二没相貌,家世可说下贱,更没有国仇家恨,但这么厚一套书,写的就是这个爱吹牛但又会做人的小流氓。但金庸真的是写惯了&侠之大者&,想转转口味写写市井小人的发达史吗?不然。鹿,英雄逐鹿之鹿,讲的时天下;鼎,定鼎中原之鼎,也就是烹饪那头鹿的器具,正是文治武功的帝王术。所谓鹿鼎记,表面看记录的是小流氓的威水史,其实骨子里讲的还是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折射出的种种人情世故,这些,就是中国人存在了千年之久的民族性。
《守望者》这部电影,有一点可以和《鹿鼎记》比拟。如前文所述,守望者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蒙面英雄除暴安良法外执法的形象。导演(或者说原著作者)调动了各种手段,通过丰富的细节,塑造了他们。我们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所思所想,能够理解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人性。
每一个人,都属于时代,是时代的一份子。哪怕他们各有各的神通,但仍然只能随着时代的洪流沉浮。就像电影中,曼哈顿博士指出的,一切都是命运,只能遵照,而不能反抗。
有一位朋友在叙述时代洪流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一个绝妙的比方:他说个体就像洪流中的鱼,可以在浪潮中翩翩起舞,但却依然只能随波逐流,不能自已。
是什么组成了洪流?
其实正是每一个人,那些死去的人,活着的,以及即将出生的人。在《守望者》的故事中,这一片洪流人人有份,当然包括这些蒙面英雄。
该怎么去理解这些弄潮儿?我想,有这么几条线索:
1、 时间流逝,对老时光的怀念,传统侠义精神的挽歌;
2、 人生的荒谬性:恐惧和玩笑
3、 爱的奇迹:人的脆弱与伟大
和所有文学作品没有区别,爱、时光和人生意义总是逃不开的母题。在守望者的世界里,他们也逃不开这三个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在这三重枷锁的拷问下,每位守望者都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甚至,不同的个性之间,充满着矛盾的戏剧性,我们或许可以把他们列成如下矛盾而又互补的队列:
1、 笑匠和法老王
2、 罗夏和夜枭2代
3、 丝灵2代和曼哈顿博士
另有不得不提的夜枭1代和丝灵一代。
笑匠的死,引出了这个故事。我没看过漫画原著,不知道导演在塑造笑匠这个人物时,是否完全忠于原著。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一场葬礼,由每位守望者(同事)回忆笑匠生前的片段,一下子让我们对这个人物有了个立体的认知,而且,也通过笑匠引出了其他守望者,展现了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推动了剧情发展,这种叙述方式效果精致而节制。
我们把笑匠出现的场景还原并分析,记住他的关键台词。
第一场:被杀。场景,在家,大量丝灵一代的老照片,还有他女儿&&丝灵二代&&和曼哈顿博士的合影,可是曼哈顿博士的那部分被撕了,这多少传递出他对女儿的爱以及和曼哈顿博士貌合神离的关系。笑匠的出场,伴随着开水壶尖锐的鸣哨声,让人感到焦躁不安。他在看新闻,但不断换台,直到乡愁广告才停下,这里是不是在表现他对现实政治的蔑视?而当他和刺客搏斗时,观众会看到他桌子上放着的色情杂志。在当笑匠发现自己这次难逃一死时,说了那句很重要的台词:这是笑话,都是笑话。妈妈,原谅我&。在他被摔出窗外前,我们看到他那个经典的沾血的笑脸徽章。
第二场:&民兵&合影后,欲强暴丝灵一代。这段不像笑匠被杀那部分,充满各种叙事性的暗示,只是忠实的描述笑匠粗鲁、暴力但富有魅力的行事风格。而丝灵一代对笑匠的感情似乎很难用爱或不爱来形容。她对笑匠的反抗,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受虐狂式的调情,这种弱者的反抗似乎激发了笑匠邪恶而暴力的本能,让他变得像他腰带扣上笑脸一样邪恶。很多年后,丝灵一代对他们的女儿回忆起往事时,说笑匠&亦正亦邪&。请注意,她的意思是,笑匠并不都是UNJUST,也有JUST的时候。而且笑匠总认为自己是能够笑到最后的人。
第三场:越南战场。笑匠残忍的杀戮越南士兵。胜利后,在酒吧,笑匠感谢了曼哈顿博士,帮助美国打赢了战争。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笑匠是有立场的,起码他站在了美国这一边。这个爱国的立场,是不是给他在战场上的杀戮找到了一个理由?然后经历了一段耍无赖,这个恶棍开枪打死了可能怀着自己孩子的越南女人,并责怪是由于曼哈顿博士的冷漠才使得女人死去,他抱怨曼哈顿博士从不关心人类,让自己离人类越来越远。
第四场:会议。这场戏,导演还草蛇灰线地交代了夜枭二代和丝灵二代以及曼哈顿博士的三角关系。但还是说回笑匠,这场戏里,他尽情地嘲弄法老王降低犯罪率的行动计划&全是屎&,他在会议中喝酒抽烟,显得漠不关心。当法老王说只要有正确的领导,守望者们就可以拯救世界时,笑匠和他产生了冲突。这是我将笑匠和法老王排列在一组的原因,笑匠不相信人类有救,他本质上是个悲观主义者,只有立场,没有信仰;法老王和他一样相信人类社会问题重重,但他认为通过超人的领导,人类可以获得拯救。这是笑匠和他的根本性冲突,笑匠认为人类生来自相残杀,核弹的出现,注定了人类的命运&&世界会因为人类自相残杀的天性而化为焦土。
第五场:镇压暴动。群众质疑守望者的合法性,笑匠和夜枭二代前来弹压。夜枭二代对着人群喋喋不休,笑匠却直接开打,他向人群射击橡皮子弹,驱散了混乱的人群。他对夜枭二代说国会正在通过法案,他们执法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夜枭二代获悉守望者将会被宣布为非法时,引出了一个美国人最喜欢讨论的问题:人们的美国梦呢?美国梦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美国这片乐土上达成梦想,实现个人价值。夜枭二代抛弃了子承父业的人生轨迹,通过成为守望者,寻觅属于自己的美国梦。现在守望者要被解散了,他们的梦停止了。所以夜枭二代会问,这是怎么了,美国梦怎么了?笑匠在越南成为第51个州的涂鸦墙前回答,美国梦已经成真!
这真是绝妙的讽刺,在一片混乱和肮脏的街头,一位英雄的美国梦破碎了,一个帝国的美国梦通过暴力和独裁实现了。
第六场:&死神&的回忆。笑匠喝醉了,在死神床前哭诉。这段对剧情推动很重要,提供了线索,也设置了悬念。同时,笑匠的自述对理解这个人物也很关键。笑匠的开场白就是著名的:这是个笑话,全都是麻痹的笑话。然后说,他本来以为自己了解世界,他也知道自己做过很多坏事,但那都是战争的缘故。但现在的事情他无法想象,无处可说的痛苦,让他只能找他的半生对手&死神&来哭诉。最后,再甩下了两条重要线索后,他又说了那句:妈妈,请原谅我。
笑匠的几次出场,不但推动了情节,展现了自己,同时还带出了其他人物。他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个体。最浅层的个人性格特征是粗暴、好色、好酒、多欲而嗜杀。那他到底想些什么?为什么如此嗜杀?他又为什么最后会为了法老王的计划哭泣?
很多讨论《守望者》的朋友都说,笑匠是个明白人。确实,笑匠自述,他以为自己了解世界。他对世界的理解是,人类生来就互相杀戮,这个世界弱肉强食天经地义。所谓公平正义,不过是强者的游戏,就像他批评法老王惩治黑帮的计划不过是扮白人和印第安人打架的游戏,正义不过是暴力的美丽装饰而已。但这不表示笑匠心安理得。他虽然残暴,但本质却又多愁善感。他在极度失望时,会说&妈妈,请原谅我&,这是一句因为脆弱而渴望得到宽恕和慰藉的话语。他对丝灵和女儿的爱,对曼哈顿博士虚伪冷漠的厌恶,都显示出他除了杀戮之外,还有脆弱柔顺的一面。但在弱肉强食的现实世界中,他沉湎于暴力,因为他相信唯有暴力才能使他在这个恐怖的世界中笑到最后。所以,除了暴力,他没有信仰,他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美国人和政府密探的立场。
当守望者被一纸法律抛弃后,笑匠再也不能名正言顺地行使暴力了,这应该让笑匠深感失落。他变得更愤世嫉俗,但因为没有信仰而倍感孤独。这些都让可能刺激他更加倍的好斗嗜杀,只有在暴力中才能释放他的野性,让他从多愁善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笑匠悲天但不悯人。他为自己的杀戮,寻找到了种种借口,譬如为了美国梦(讽刺的是,这个美国梦版本是将美国变成了一个独裁帝国),譬如曼哈顿博士的不作为。在枪手怀孕越南女人后,他轻易地将罪责推向曼哈顿博士。正如同他在向死神的哭诉时,将所有的罪行都推向了战争。这就是笑匠的逻辑:世界反正会因为人的天性而走向混乱,我无力也不愿意去改变它,只有随波逐流,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成为那个强者。但他始终没有办法摆脱内心的那一点多愁善感,这也正是丝灵一代说他亦正亦邪的原因。
正是因为还有那么一点悲天的情怀,当笑匠获知了法老王骇人的计划后,他的世界观彻底崩溃。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罪恶,或许他也为了自己逃避罪恶的种种软弱而内疚不已;但当他发现法老王的计划后,他失去了判断力,他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无力理解这个世界,人性阴暗迷宫的深邃远超他想象,他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洞悉人世。
当他和&死神&告别时,当他说出那句&妈妈,请原谅我&时,笑匠已经死了。
罗夏在祭奠笑匠时,引述的笑话,诗意地概括了笑匠悲凉的人生。观众一定不会忘记这个笑话。JOKE,贯穿《守望者》始终,所谓JOKE,指向的是荒谬和无常。笑匠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但又无法超越情感和欲望的囚笼。他冷眼旁观这个世界,看到这个世界毫无拯救之道。笑匠就像一个刻薄的批判者。当他烧毁描绘法老王计划的地图时,他仍然相信人类的宿命将是灭亡,正因为此,他才玩世不恭,漠视身边的生命。
这是一个迷惘而脆弱的男人,尽管他有着魁伟的外表,凶悍的个性,但他仍然迷失在人性的洪流中,找不到出路所在,拯救不了他那破碎的内心。荒谬,是笑匠眼里的世界,也是守望者们的关键词之一,或许还是最重要的那个。
法老王奥兹曼迪亚斯
奥兹曼迪亚斯
作者:雪莱
译文:杨绛
我遇见一位来自古国的旅人
他说:有两条巨大的石腿
半掩于沙漠之间
近旁的沙土中,有一张破碎的石脸
抿着嘴,蹙着眉,面孔依旧威严
想那雕刻者,必定深谙其人情感
那神态还留在石头上
而私人已逝,化作尘烟
看那石座上刻着字句: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此外,荡然无物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第一场:杀害笑匠。
一身黑衣,戴着黑帽,法老王的初次出场,我们看不到他的脸。杀手身手矫健,拳拳到肉,动作确实够快。
这里要特别关注下,笑匠看的电视节目中,维特公司&乡愁&产品的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这则广告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几次。请注意广告的内容。很难判断是什么产品,出现的景象是古典风格的别墅、老式飞机、清澈的游泳池,健美的白人男女形象,配乐是《UNFORGETTABLE》。悠扬的旋律和电视屏幕里一尘不染的世界,和《守望者》灰色、阴暗充满罪恶的现实世界完全不同,而产品又被冠以&乡愁&之名。这则广告里干净、光明、俊男美女的世界,显然暗示了法老王内心中完美世界的样子,它深深地隐藏在法老王的心中。&乡愁&这个诗意的名字,暗示法老王对这理想世界的深深眷恋。在影片最后,重建纽约的那个拉近的长镜头里,天空上漂浮着的飞艇,艇身上仅仅是维特公司的LOGO,而没有&乡愁&的广告,暗示了法老王的计划奏效,世界走向新生,一切看似充满希望。
这部电影,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并不像有些朋友说的,导演在冗长而无意义的镜头上浪费了大量时间。
第二场:54号夜店门口,向世人公开自己身份的法老王和贾格尔等明星打招呼,这里暗示了法老王同性恋以及他已是公众偶像的身份。在普通人眼中,这个男人俊美、有钱、聪慧、充满魅力,几乎找不出缺点。
第三场:维特公司总部,法老王接受采访。这里交代了法老王已经成为了世上最富有的人,还提到了法老王的产业中包括基因工程。
法老王提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即他和曼哈顿博士合作开发廉价可再生的能源。这次采访算是法老王在电影中的正式亮相,才一现身,他就亮出了鲜明的观点:战争源于恐惧,恐惧源于不能满足。如果能让资源用之不竭,人类就能达到和平。
整部电影的核心事件正是法老王以曼哈顿博士的名义,杀死1500万人,迫使美苏携手,摆脱核战争威胁的经过。但要达成真正永久的和平,法老王的根治方案就是解决能源危机。熟悉时政的人都知道,美国一打仗,就会被斥责为为了石油。人们习惯于把战争原因归结为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需求。
法老王真的寻找到了一种廉价可再生的能源,是不是就能根治人类无法被满足的恐惧感?
如果说笑匠是悲观犬儒,看不到希望,只想随着尘世人欲浮沉,那法老王就是一位哲人王。在笑匠眼里,人类的自相残杀源自于野蛮天性,是不可治愈的顽疾。这个世界在弱肉强食的法则下,所谓道德和正义,显得如此荒谬。随着核弹的出现,简直就是宣判了人类自身的死刑,人类迟早会因为互相残杀的天性而动用核武器,直至灭亡。法老王却试图寻找到人类恐惧的根本原因。只要找到病根,就能找到解救之道。他清晰地意识到人类的时间不多了,纵使在凡人眼中是神一般的曼哈顿博士,也无法解救人类,他不相信神,他相信通过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他要作一个王!
他和笑匠,到底谁更清醒?谁更疯狂?
第四场:缅怀笑匠
在讨论笑匠的章节中,我们提过这段。这段戏,每一位守望者都参与其中,哪怕只言片语,都体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
法老王在地图前,讲述他对付黑帮的计划。他那个认真劲头,暗示了他的领袖欲。当笑匠嘲讽行动的意义时,其实也是对所有&义行&意义的嘲讽,但法老王认为:我们还能做更多,我们可以拯救这个世界&&前提是,必须在正确的领导下。
这是多么明确的政治主张,在法老王的眼里,平庸的人类是迷途的羔羊。
第五场:维特公司,暗杀。
这一出戏,简直可以称为&法老王的野望&!在能源公司老板责问他推销免费能源,背后是不是有苏联撑腰时,法老王说出了他的雄心壮志。他要继承亚历山大大帝,让世界走向大同。他要征服的不仅是人,他要征服的甚至是人性。
正当能源公司的老板屈服时,杀手来了,法老王身手矫健,幸免于难。
当然,我们知道,其实这是一场事先安排好的谋杀,目标确实是他,但预设的结果,死人是杀手自己。
第六场:维特公司,盗窃文件
这场戏,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法老王并没有出现,夜枭二代和罗夏在他的办公室,寻找到了他是幕后主使人的证据。
在法老王加密的电脑硬盘里,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男孩&这个文件夹。其实除了&男孩&,还有&亚历山大大帝&、&曼哈顿&、&维特科技&等,暗示了法老王的关注点(看这部电影是不是得有点侦探的素质?)。
&男孩&这个文件夹,明明白白地提醒观众,法老王其实是个同性恋,而且喜欢娈童。一个志在拯救世界的君王,是个性变态(娈童应该算是性变态了吧),一个道德存疑的人,承担净化社会,重建世界的重任,这样的拯救到底可靠吗?这样的道德疑点,使得法老王拯救人类的动机显得可疑&&他究竟是出于同情和爱,还是仅仅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期望成为当代人类的君王?如果是后者,那这样的拯救,对人类的意义何在?既然有些人的生命可以被随意牺牲,成为和平的祭品,那谁能保证,人类在摆脱核威胁,迎来廉价能源时,新的恐惧不会随之诞生?
第七场:南极基地,结局。
法老王的伟大计划,在这里公布并得到实施。
我们回顾一下他的计划,那是两个部分:杀害1500万人,陷害曼哈顿博士,让核战争停止,人类重归和平;世界重建,免费的可再生能源问世,世界告别战争。这个计划有两个破绽。
第一,和平是暂时而且脆弱的。和平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曼哈顿博士,作为新的更大的恐惧,代替了美苏对峙的恐惧。核爆不再是阴影,而是现实。曼哈顿博士远去,但恐惧长存人类内心,这样的美丽新世界,依然充满了不安。法老王说过,战争源于恐惧,不能被满足的恐惧。恐惧只要还存在,战争就有可能回来。
第二,维特公司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又掌握着免费能源,这个世界迎来了事实上的新君王&&法老王。南极基地,法老王坐在电视墙前,俯瞰众生,犹如上帝怜悯自己的子民。但法老王是完美的君王吗?不是!他超级自恋,在整部电影中,他不停地在换着衣服;他的性取向不太正常,即使同性恋可以被接受,但娈童仍然是骇人听闻的性变态;他为了实施计划,不惜施以阴谋,还亲自上阵,杀人灭口。这样的一位君王,他究竟爱的是自己,爱他的宏图伟业,还是芸芸众生?
法老王成为了人类的守望者、牧羊人。可是,谁来监督守望者?
法老王在打伤丝灵二代时,对夜枭二代说:&醒醒吧,我的新世界不需要英雄主义。&法老王已经将自己视为新世界的缔造者,他的话,让人想起哲人王的国度驱逐诗人。
夜枭二代对法老王说,这是真正的恶作剧。他们告别,将法老王留在打斗后的废墟中。他看来孤独而憔悴,或许在内心中算计着这场恶作剧的得与失。
恐惧源源不绝,孤独也是恐惧的一种。
雪莱描写法老王的诗中写道: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此外,荡然无物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法老王在谋杀了1500万人后,换来了废墟,但拯救了人类。废墟可以重建,但堕落的人性难再修复。人们仍然心存恐惧,而法老王在重重杀孽中业已沉沦,在人性的废墟中,纵使功盖寰宇,除了孤独,还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所以,传道者说: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蝙蝠侠三部曲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