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老人去世悼念词的图片图库

支持键盘← →键翻阅图片
山西省左权县西关村,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自筹资金10余万元筹建了辽县人民抗战纪实展览馆。这位老人便是电影《集结号》里面“谷子地”的原型王艾甫。今年72岁的他执著于收藏抗日战争以来的物品史料,陆续为137名阵亡烈士寻找到了亲人。
王艾甫在辽县人民抗战纪实展览馆的展室中(8月6日摄)。在山西省左权县西关村,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自筹资金10余万元筹建了一个抗战纪念馆——辽县人民抗战纪实展览馆。这位老人便是电影《集结号》里面“谷子地”的原型王艾甫。今年72岁的他执著于收藏抗日战争以来的物品史料,通过他的努力已经陆续为137名阵亡烈士寻找到了亲人。 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http://img4./photo/-14/900x600_7BDJLNE100AP0001.jpg
http://img3./photo/-14/t_7BDJLNE100AP0001.jpg
8月6日,王艾甫在介绍他收藏的抗日战争中辽县独立营使用的军号。左权县原名辽县,为纪念抗日英雄左权将军而改名。日,辽县人民抗战纪实展览馆建成,免费向民众开放。在这个占地350平方米的展览馆里共有5个展厅,展出1000余件抗战收藏品。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http://img4./photo/-14/900x600_7BDJLNG000AP0001.jpg
http://img3./photo/-14/t_7BDJLNG000AP0001.jpg
8月6日,王艾甫在介绍他收藏的山西抗日军民使用的土枪和石雷。 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http://img3./photo/-14/900x600_7BDJLNGH00AP0001.jpg
http://img4./photo/-14/t_7BDJLNGH00AP0001.jpg
8月6日,王艾甫在展示自己收藏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发的辽县改为左权县的通令。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http://img4./photo/-14/900x600_7BDJLNFF00AP0001.jpg
http://img3./photo/-14/t_7BDJLNFF00AP0001.jpg
8月6日,王艾甫在辽县人民抗战纪实展览馆中展示自己收藏的《北支事变画报》第一辑。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http://img3./photo/-14/900x600_7BDJLNF100AP0001.jpg
http://img4./photo/-14/t_7BDJLNF100AP0001.jpg
8月6日,王艾甫和他的“百宝箱”。 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http://img4./photo/-14/900x600_7BDJLNEI00AP0001.jpg
http://img3./photo/-14/t_7BDJLNEI00AP0001.jpg
相关图集推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两位老人参观重庆大轰炸纪念馆 纪念惨案(图)-搜狐新闻中心
两位老人参观重庆大轰炸纪念馆 纪念惨案(图)
时间:日05:41  来源:重庆晚报
【】【】【】【】
  昨日下午3时30分,阴霾的天空雨越下越大。城区刺耳的警报声中,重庆大轰炸纪念馆,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72岁的孙一德老人和她78岁的爱人郑兰荪。  迎面而来是馆外墙壁上雕刻的铭文:日,日军战机盘旋重庆上空,五小时轰炸,2500多人死亡。  65年前的5月27日,孙一德老人的父亲,时任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的孙寒冰教授被炸身亡,一同遇难的还有复旦6名师生。  顺着11阶台阶走下,老人双手轻轻触摸围住当年防空洞口的黑色铁花,斑驳的墙壁依旧清晰可见。日军对洞口5个小时的持续轰炸,大批爬不出来的市民在10米地下窒息而死。  不到十平方米的纪念馆,13幅照片触目惊心。两位老人来到最大的一幅前,80寸的黑白幕布上,近十贫民横尸防空洞口,有人仰天朝上,紧握拳头,有人侧身地下,看不清面目。  泪水瞬时滑落孙老眼角,从北京赶来悼念亡父的她不忍再看,扭头侧身,轻轻拭去。只有“老空军”郑兰荪,捧起花篮,大步上前,一个标准的军礼,三个深深的鞠躬,在场的市民一起低头默哀。  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孙老郑重写下:国仇家恨,切肤之痛。  走出纪念馆,老人说:“勿忘国耻,重振中华。”  记者 曹阳/文 毕克 陆纲/图搜狗()搜索:“”,共找到
个相关网页.
■ 精彩图片新闻
■ 热门国内 新闻推荐
页面功能&&【】【】【】【字体:&&】【】
-- 给编辑写信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链接
(06/05 19:54)(06/05 10:41)(06/05 09:47)(06/03 01:00)(05/31 21:46)(05/27 08:02)(05/27 04:59)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感动中国”的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去世(组图)-原创,白芳礼,去世,悼念-北方网-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最新新闻排行
“感动中国”的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去世(组图)
&& 05-09-23
&& 05-09-23
  北方网消息(实习记者于浩 摄影马成):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一位瘦弱的耄耋老人,一颗火热的心。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而“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老人,于9月23日上午8点10分因心力衰竭,医治无效在家中病逝,享年93岁。在病情危重时,白芳礼老人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在白芳礼老人病逝时,无数人的心为他而悲痛万分。
南开大学学生们的深深祝福与悼念
  临终遗言: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据白芳礼老人的儿子白国富介绍,本月初老人病情开始加重,最近一周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痰阻现象非常严重,一直依靠静脉注射营养维持,每天输液长达7小时以上。最近两天来,社区医生发现,老人身体更加虚弱,双腿肿大,静脉注射十分困难。前天,老人还突发胃出血。当记者问道:“老人在临终前留下了什么遗言?”时,白国富满眼通红地告诉记者:“父亲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在得到白芳礼老人去世噩耗后,社会各界也纷纷来到老人住所,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吊唁。一些闻讯赶来的学生,为老人送来了自己叠制的纸鹤,每一只纸鹤都写下:“普通的车轮却驮出了希望”、“爱是无声胜有声”、“钦佩您无愧天地的心灵”等肺腑之言。前来悼念白芳礼老人的高中生赵维殳认为,虽然白爷爷走了,但他的精神没有走,而且会继续发扬光大。白爷爷的精神是从数、理、化知识上学不到的,是我们要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材所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我十分敬佩白爷爷,当上午在学校里听到白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我很震惊,但更为悲伤。我一定会把白爷爷的精神发扬下去,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受到白芳礼老人资助的天津大学博士后李晓霞虽然身在外地,却是众多受资助学生中第一个为老人送上悼念的。
  此外,还有的网友在网上留言说:“我觉得白爷爷比任何烈士都值得尊敬。烈士的英勇行为是一时的轰轰烈烈,而白芳礼老人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这种坚持很让我感动。在他平凡的行为中体现了他回报社会、奉献一生的精神境界。”一些网友在留言中还写道:“这是最朴素的情操,最质朴的真诚,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私利的写照。我感动,我敬佩,向老人致敬。”
耀华中学的学生正在挂上千纸鹤,悼念白爷爷
  蹬三轮18年 资助教育40万
  白芳礼老人生于1913年,祖籍河北沧县白贾村,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家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不认得几个字。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三轮车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此外,他还供养20岁就守寡的姐姐和支援侄子上大学。老人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孩子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就不高兴。1974年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白芳礼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满头白发的白芳礼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
  从1986年开始,白芳礼老人用自己蹬三轮赚来的辛苦钱,多次捐助本市和外省市的教育事业。这一蹬就是18年。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爷爷捐款总额超过40万元。白爷爷的捐款数额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这位老人蹬车的距离等于绕地球赤道18周!
  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1994年,时年82岁高龄的白芳礼老人硬是把自己和老伴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又贷款办个“白芳礼支教公司”。挣得的利润全部捐给了贫困的孩子。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生捐款,学校要派车来接他,老人坚决不用,让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着三轮车到了南开大学……
耀华中学的学生们为白爷爷献上鲜花
  当代“武训” 感动中国人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
  1987年,白芳礼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并荣获“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标兵”称号。1989年,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1年,在天津市敬老帆船杯百名十佳评选活动中,荣获“关心下一代标兵”称号。1991年,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1992年,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时荣获“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2004年,“白芳礼: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他以这一称号成为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20名候选人之一。最后没能入选“十大”,亲人和邻居们有些惋惜,老人却说:“我做这些是为了孩子们,不是为了评奖。我能成为候选人,就说明全国人民都记着我呢,我挺高兴的。”93岁的白芳礼老人一生不求回报,也从来没有要求别人被自己感动,他帮助过的孩子也都不知道他的姓名。
  历史需要我们去呼唤道德的回归,毕竟中华民族自古提倡“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充满爱的给予、爱的回旋、爱的传播、爱的接力。
  新闻链接:白芳礼助学基金
  白芳礼助学基金,设立了严密、系统的管理方式。同时,天津市青基会成立了白芳礼助学基金管理小组,负责该基金的审批、发放、额度、对象等具体事宜,并通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助学基金不单独发放给个人,将发放到某所学校用于抵交贫困学生的学费,同时学校要将受捐的学生签字回执交到基金管理小组。白芳礼助学基金管理小组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可随时查看基金的使用情况。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北方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790044]&河北省&网友:&于 18:45 发表评论:
  一路走好想您致敬
[745026]&天津市&网友:&于 17:22 发表评论:
  您离开我们三年多了,我们还是记得您,您的精神我会永远记得,我也会做像您一样的好人。。。。。。。
[375589]&河北省&网友:感动&于 17:31 发表评论:
  老人应该享受国葬,联合国应该降半旗。深深的鞠躬!!!
[139164]&重庆市&网友:&于 13:23 发表评论:
  三个轮子支撑学生支撑世界
[123718]&北京市&网友:&于 02:54 发表评论:
  在您面前我才知道地球人是多么的狭小
[123605]&四川省&网友:又一 个安徽人&于 21:09 发表评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个可敬的老人远去了,您的事迹将感动着中国亿万人民!让那些只知道拿钱的学校的领导去思考吧!思考自己的所做所为!把这么重的担子叫给了一 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你们忍心吗 ?????白老先生你千古!!!!
[123602]&四川省&网友:安徽人&于 21:01 发表评论:
  白爷爷,你的义举使那些只拿工资不干实事的所谓的学校领导汗颜!足以让他们反省!去反思!您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 安徽人民向你致敬!您将永垂千古!
[123171]&山东省&网友:山东&于 23:05 发表评论:
  老人事迹确实让人感动!不仅仅是天津市的骄傲,是我中华的骄傲! 山东的人们___天下所有人的骄傲!
[123170]&山东省&网友:山东省人民&于 23:02 发表评论:
  我在努力做一个好官__但比起你来我就是一个大贪污犯!您是一个让人不能不肃穆敬礼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敬之人! 一个可以用国宾车护送的____大人物!!
[123166]&山东省&网友:山东省人民&于 22:56 发表评论:
  感动的事迹___在大江南北传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山东人民向你致敬____你是天下所有人之楷模!!
 精彩热图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悼念老人的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