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加盟的演进发展与金融,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试论金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5| 上传日期: 23:17:1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试论金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PDF 官方公共微信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预V01.22.No.4测FORECASTING2003年第4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史永东1。武志1,甄红线2(1.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的计量分析,对我国金融发展与 经济增长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闻存在一种双向因 果关系;计量分析的结果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发现。文章结论与我国正处于从转轨经济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过渡 的基本国情相吻合,时供给主导假说厦需求遵从假说均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供给主导;需求遵从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3)04―0001―06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Economic Growth in ChinaSHIYong-dong.WUZhi.ZHEN Hong-xian(凸M96”University ofFinanceand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lween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econc_nic growth for China using Grange causality tests and econametric analysis based suits from the(;range causality tes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nd economic growthon a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ype equationThere―two-way relationshipbetween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The results frcrn regression model further reinforce the findings 0f the causality analysis.The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e China is developing from less-developed country to developed cotmtry,it also supports the supply-leading anddemand―followinghypothesis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supply-leading;demand-following1引言经济发展历史包含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 系的许多范例,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 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涵盖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实证研究也已经证明了 上述看法。近年来,许多学者[1-3]对我国金融发 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 价值的结论,但我国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并没有被完全考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出尝试和 探索。2历史文献的简单回顾(supply―leading)作用。金融发展在动员储蓄、管理 风险、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 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以删dsIIlith【5J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 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而另 一方面,以Mckinrlon…和Shaw【7 J为代表的金融压 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 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根据 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 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 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运用传统的 总储蓄方程,Fryl91基于亚洲不发达国家进行的一 项实证研究发现,利率对总储蓄函数具有明显的正 向作用,尽管这种明显的积极效果对其它多数国家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 许多文献【41 o都作了广泛研究。其中,一些经济 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 这便是Patricki4j所认为的金融发展的“供给主导”收稿日期:2002―09―06基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81078);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101)万   方数据 Vol 22.No.4预测2003年第4期很小;但其它的许多经验研究并没有发现实际利率 与国内储蓄间存在任何较强相关关系。Gupta[”J 在其选择的亚洲及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中也发现 了一些支持金融压抑主义者观点的证据:利率自由 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生高水平的储蓄。 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的是,Patrick[40认为相对 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de. mand、following)地位,即其通过对经济增长所引致 的新增金融服务需求来产生影响,因此金融发展附 属于经济发展。实际经济部门的增长方便了金融 部门的发展,当经济增长时,其需要更多种类的金 融服务和不断增长的金融机构来提供这些服务。 根据这一观点,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的稀缺反映了 对服务的低需求。既然金融中介有助于将一国资 源从低增长部门向高增长部门转移,那么,对金融 中介的需求同样取决于经济中不同部门增长速度的变化。增长与资本积累起着积极作用【14,15]。 谈儒勇【3 J运用OLS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 长问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认为金融中介与经济增 长之间相互促进。但是,其判断依据乃是基于金融 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线性关系,并没有明确给出其 中的因果关系,即究竟是经济增长引起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引起经济增长还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间相互促进。韩廷春【21采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 新是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极其有限,并对其中的原因作了进一步 分析。但是,其重点似乎更多地放在影响经济增长 的其它变量的分析上,而由此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 增长关系的结论似乎有待商榷。本文拟将重点放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各自不同的测量指标上, 并通过标准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及内生经济增 长模型基础上的计量分析,从而对我国金融发展与 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做一全面考查。3我国的货币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对以上两种结论的综合观点是,金融发展与经 济增长问存在双向关系,Patrick[4o认为,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问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在发展早期,金融部门的扩张通过金融机构的产生 与金融服务的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与上面解释 的“供绐主导”观点相一致。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较 高阶段,金融部门则处于“需求遵从”的地位。近年来,一些研究采用了内生增长方法。Ben.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因此,依照 惯例我们选取1978年作为我们的研究起始年。我 们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经济 年鉴》相关各期及《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进行1978--1999年年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计算, 详见表1。为了分析金融发展,我们采用金融发展的以下3个测量指标…:civenga和srllit““o的研究表明,金融中介的存在 降低了对低收益流动资产的投资,在风险厌恶假设 条件下,金融中介下的均衡可以比无金融中介下的 均衡产生更高的增长率。在采用了跨国回归及金 融发展微宏观效应的案例分析的内生增长模型进 行研究后,King和Levinerl23发现,金融发展通过 选择高质量企业与优良项目来提高生产效率。发 达的金融市场通过提高储蓄率及(或)鼓励技术创 新来促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13J。 更为最近以来的一些研究将股票市场也纳入 了分析范围,它们发现,不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而且在金融深度与经济 增长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此外还发现,金 融发展的初始水平是后来经济增长率的良好预测。 因此,金融并不是仅仅追随经济行为,而是对经济①Gold.smith(1969)已讨论了金融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测量。2?(1)广义货币(现金加活期存款与准货币)与名 义GDP之比(M2/YN)。这一测量指标被作为经 济货币化变量广泛运用于各类文献;(2)准货币(定 期存款与储蓄存款)与名义GDP之比(QM/YN)。 一般认为,用准货币(Quasi―Money)对金融中介进 行测量比M2更为准确,因为它排除了货币供给中 的现金与活期存款,而货币供给总量中的这两项组 成常被视为货币交易而非资产需求;(3)国内信贷 与名义GDP之比(DC/YN)。在不发达国家中, 国内信贷主要被用来为国内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 融资,它代表了单一的最为重要的投资基金来源。 因此,国内信贷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 金融服务,对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14j。万   方数据 史永东,等: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1 时 M1 QM M2 中国主要金融、经济和货币化指标(1978~1999:仅列出其中的6年) 问1978 1850842.5 1980 1985(亿元)】995 1999 93734.3 42395.4 69802.8 112198.2 12899.6 21238.8 34138.4 81910.9 24922.9 1988.09 65341.14199017680.7国内信贷DC2414.3 1310.25 340.251650.5 1219.235905.6 3136.25 1536.354672.6 2445-81 1198.1.250544.1 22260.35 31576.4 53836.75 6849.49 9716.03 16565.52 58478.1 17993.66 1493.57 48540.8648070.155551.5185.3 1027.8 842.5 185.3 1027.83624.1 3624.113621.654441.96 3055.64实际M1实际QM316.6l 1535.84 4517.84203.96实际M23643.93 8964.4 6990.89 666.778557497.6 18547.9 10209.09 899.38+ 1634 0.953 0.2990.734名义G卵(YN)实际GDP(y) 实际人均GDP(PY) 名义人均GI)P(PYN)Dc,YN379 379 0.510 O.05l 0.284428.05460 0.534 0.075 0.3650.6590.171QM/YN M2/YN0.540 0.9210.852 1.3700.521需要指出的是,GDP则是某一年度内的累计GDP之比均显著上升。 4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值;M,、M2、QM的统计数据为年末余额,而我国 部分年份的通货膨胀率较高,因此为减轻物价变动 带来的不利影响,对Ml、M2、QM上年度末与本 年度末的数值进行算术平均后作为本年度数值。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实际GDP(Y)与人均实际GDP、(PY)作为收入变量。其中,实际GDP等于名义 GDP除以GDP平减指数,并转换成1978年的价一般认为,JungEl5]运用因果关系检验进行的 研究最为彻底。这项基于56个国家数据(其中有19个为工业化国家)的研究发现了支持综合观点的证据:经验证据支持关于亚洲不发达国家的供给主导假说,而它又支持发达国家的需求遵从假说。 Spears[副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在对撒哈拉沙漠以 南10个国家进行研究后发现,以M2/YN测量的金融中介引致了经济增长。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已格水平;而人均实际GDP等于人均名义GDP除以GDP平减指数,并转换成1978年的价格水平。表1中的数据表明:以各种货币总量进行测量 的货币供给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增长迹象,例如,名 义形式上的M1、QM和M2从1978年到1999年 分别增长了50.32、376.7和109.16倍。国内信贷 从1978年的1850亿元扩张到1999年的93734.3 亿元,上升了50.67倍。类似地,实际货币余额 (M。)增长15.31倍,实际形式的准货币增长 114.62倍,实际形式的M2增长33.22倍。同一 时期实际GDP增长6.88倍而实际人均GDP增长 5.25倍。M2与名义GDP之比(M2/YN)从1978年的28.4%上升到1999年的137%,增长了4.83经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的关系进行了诸 多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对这种关系的方向提供一个明确答案。在格兰杰模型中,其程序是决定因果变量的加入是否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它仅采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滞后值。在联合检验中,对没有因果 关系的假说进行检验,其中滞后因变量的系数应显著地异于0。为检验因果关系,我们运用下面的两 组回归方程Ft=∑%E―i+∑口2^一f+ⅥK E=乙卢1正一i十乙尾iM―i+u。 E=∑卢1正一i十∑尾iM―i+uK(1) (2)倍。另一方面,准货币与名义GDP之比(QM/Ⅲ)从5.1%增长到85.2%,增长了16.67倍。类似地,国内信贷与名义GDP之比(DC/YN)从1978年的51%增长到1999年的114.4%,增长了其中y是实际国内总产出(或人均实际收入, PY),F为金融发展的某一测量指标(M2/YN、 QM/YN、DC/YN)。方程(1)和(2)提供了以下 四种可能的因果关系:2.24倍j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发展的所有主要指标都出现显著增长,而且,金融发展的增长幅度要 快于实际部门,结果是所有的金融发展指标与a.如果∑ali≠0且∑角i=0,t对F£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3?万   方数据 V01.22.No.4预测2003年第4期b.如果∑卢1i≠o且∑口1i=o,Ft对y£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PY)在滞后1、2、3、4期内均以格兰杰方式引致M2/YN;而M2/YN也在滞后2期内以格兰杰方 式引致实际收入(Y)与人均实际收入(Py)。实际收入(y)与人均实际收人(Py)在滞后1、2期内以 格兰杰方式引致QM/YN,而没有任何证据显示c.如果∑口li≠o且∑卢lf≠o,F£与L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d.如果∑Otli=09∑卢l,=0,E与H间没有建立因果关系。表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1978~1999) 滞后期1QM/YN对实际收入(y)与人均实际收入(PY) 也存在这种格兰杰因果关系。类似地,实际收入(y)在滞后1、2期内及人均实际收入(vY)在滞后 1、2、3期内以格兰杰方式引致DC/YN,而DC/因果关系方向 M2/yN―+y y―,M,/YN QM/Ⅵ、,一y y_一QM/yN Dc,YN―Yy―叫9C/yN M,,YN―,PYF_统计值2.09 7.28 0.049.27接受或拒绝 接受 5%拒绝 接受 5%拒绝 10%拒绝 10%拒绝 接受 5%拒绝 接受 5%拒绝 接受 10%拒绝 5%拒绝 5%拒绝 接受 5%拒绝 5%拒绝 接受或拒绝 5%拒绝 5%拒绝 5%拒绝 接受 5%拒绝 5%拒绝 5%拒绝 接受 5%拒绝 接受 5%拒绝 接受 10%拒绝 接受 5%拒绝 接受 5%拒绝YN在滞后1、2期内也以格兰杰方式引致实际收入(y)并同时在滞后1期内以格兰杰方式引致人 均实际收入(PY)。1l3.43 3.02 1.95 6.080.00 7.79结果看上去似乎略显凌乱,但这并不影响我们 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在格兰杰意义上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不发达国家的实证研】PY―-M,/YN1QM/YN―,PyPY―QM/YN1究支持供给主导假说,而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支持 需求遵从假说,因此,这一结论与我国正处于从转 轨经济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国情相吻合。尽管如此,但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并没有表明这种Dc,YN―PYPY―-DC,YN2.843.15 5.672M2/Ⅵ、,―,y y―-M。/yN QM/yN―y Y―QM/YN DC/YN―Y 因果关系方向y―,DC/yN20.43 1.65 12.084.57潜在关系的幅度;因此,在以下部分我们将对包含了金融发展测量指标在内的经济增长的回归方程22进行估算。5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计量分析滞后期2 2F-统计值4.41M2/YN―-PY5.67 19.14 1.64 8.844.26在这一部分,我们依据的是已经广泛应用于实 证研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解释变量。首 先我们从下面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型方程开始P卜M2/YN2QM/YN―PYPY―一QM/YN Dc,YN―-PY PY―,Dc/YN24.86 2.17 8.842.23 7.58 1.06 2.75Y=ehKaL伊对两边取自然对数,我们得到.1nY=h+alnK十fllnL+71nF(3)3M,,YN―YY―-M,,YN(4)3M2/YN―,PYPY―叫Ⅵ,,YN Dc,YN―-PY PY―,Dc/YN方程(4)对时间t进行微分3百2口面瓦十∥面E十y一一L)J 警=口警去十卢面dLEl+y―dF一1dt F(5)增加满足标准假设的常数项和误差项,方程(5)可 以写成以下形式 YTt=C+口K瓦+皿L瓦+7FTt+U£ (6)4M2/Ⅵ、,―,y y―M,/YN M2/YN―,PY Py―M2/YN1.33 4.56 1.36 4.164其中表2给出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在百dinY=巩,警去=KT,訾吉=Lt, 誓{=巩i7)方程(6)中的4项表达式分别代表经济增长 率,资本、劳动及金融发展。因为方程为对数形式,所有的估计中我们均采用了4期滞后结构。为了 节省篇幅,在此我们仅列出了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被 发现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滞后结构。格兰杰因果关. 系检验结果表明,实际收入(y)与人均实际收入?4?万   方数据 史永东,等: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所以相关系数““”、“卢”和“y”分别为资本、劳动及金融发展对产出的弹性,常数“C”用来反应Hicks和斯里兰卡三个国家尚处于供给主导假说的经济发展初期,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较 大,而我国已经处于经济发展初期与发达经济的过 渡阶段,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要相对小中性技术进步可能的生产率。由于资本存量增长 的数据不能获得,因此我们运用可获得的资本形成 ,(即总投资)来代替KT。下面是运用到模型中的 所有变量及其数据来源的简要描述:(1)Y:基于 1978年价格的实际GDP,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 (2)J:资本形成或总投资。采用1978年价格,从 《中国经济年鉴》收集;(3)L:我国被用作劳动力的 人口,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收集;(4) F:在第3部分定义的金融发展的3个可供选择的 测量指标,并且都通过GDP平减指数转换成基于1978年价格的实际值。一些。因此,包含金融发展测量指标的柯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的计量分析结果更进一步地支持 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的结论。 表3包含金融发展测量指标的柯布一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的回归结果(1978--1999 J 解释变量f(1)0.43(2)0.49(3)O.51(13.35)L 一O.03(10.08)一0.004(8.66)一O.30(一0.45) RM2 RQMRDC O.33(一0.027)(一1.66)我们运用计量软件Eviews3。0对联合方程进 行估算。对应于金融发展的三种测量,模型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估计。表3给出了包含金融发展测量(13.98)0.21.(8.07)0.40指标的柯布一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的回归结果。从R2值判断,所有的三种情况均表现出良好的模(6.15)C 2.86 3.591.99型适应性。资本形成的相关系数为正,并且在每种 情况下均统计显著。但是,劳动力的系数不仅在每 种情况下均呈现负数迹象,而且其统计显著性也较 低。这可能暗示,我国实际劳动力的统计数据可能 有较大偏差o。但对我们研究更为重要的是,金融 发展的所有三种测量的回归系数都具有预期效果并且统计显著。例如,广义货币供给增加1%将导 致经济增长率上升0.33%。这些结果强有力地表决定系数尺2 调整后的R2 D―w检验值(31.70)0.999 0.9991.43(15.64)0.999 0.998 1.06(17.22)0.998 0.9981.36其中:观测值个数=22;括号内为t检验值;RM2为 基于1978年价格的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RQM 为基于1978年价格的实际的准货币余额;RDC为基 于1978年价格的国内信贷实际额;C为常数项。最后,提请注意的是,我们对我国金融发展与 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及结论乃是建立在我们所选 取的两者测量指标的基础上,而这些测量指标间的 关系可能并不能完全推论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间的关系。事实上,一些学者已经对我国金融发展 的部分钡4量指标提出了异议,例如,孙刚和范南H 6j 认为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发展呈现一种不正常态势。 无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充 满争论的问题,而这诸多异议的出现必将引导我们 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作更为深入 的探讨与研究。6简短结论与政策建议明,无论选择何种测量指标,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 增长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我们还惊喜地发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高达2.80。而且,如果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我们还会 发现其它结果。Ahmed和An毒ari【13]的一项实证研 究结果显示,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金融 发展测量指标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0.8,而我 国平均只有0.3左右。显然,仅仅用金融效率的原 因来加以解释难以完全令人置信;而且,也没有任 何证据显示我国的金融效率要比上述三国相差如此之多;相反我国的金融运行状况要好于她们。在此,我们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印度、巴基斯坦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②事实上,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尽管改革20年来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而且 一些年份的数据也出现异常性的急剧增加,仅举一例,1990年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约8600万,而正常年份一般只增加1000万左右。③这一结果与韩廷春[2]所得出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因素的结论相吻合。?5?万   方数据 V01.22.No.4预测2003年第4期undevelopedⅨnmtries[J].Economic DevelopmentCultural Change,1.966,34(4):174―189.and长之间的关系。我们运用了3种方法,第一,相关 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测量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程度;第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5]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 联书店,1988.36―40. [6]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 联二}5店,1988.123―130.验结果对供给主导假说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及需求遵从假说即经济增长引致金融发展均提供 了有力支持,结果是混合的。考虑到我国正处于从转轨经济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过渡的国情,这与[7]爱德华.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156―167. [8]Spears A.The role ofic financialPatrick[4]的在经济发展早期金融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而较高阶段金融发展则处于“需求遵从”地位intermediation in econom― Journal ofgrowthinSub―SaharanAfrica[J].Canadian的观点相一致。由于因果关系检验没有对其它相 关变量进行考虑来解释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对所收 集到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型方程的数据系列进行了计量分析,而模型回归的结果进一步加强 了因果关系分析的发现。Development Studies,1992,13(2):361.380.[9]FryM J.Money,interest and bank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Baltimore:Johrl!s Hopkins UnivemityPress,1988.2115―231.[1 0]GuptaK.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主要的政策含义是,从文章的研究出发,我们 的政策取向不应该将重点仅仅放在单纯通过进一 步自由化措施或增加金融服务来鼓励金融发展并 进而提高经济增长,而且,我们也应该将工作的重 心更多地放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制度创新 等方面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或者说,在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阶段下,我们在通过金融扩张的手段countries[M].London:Cmom.Helm,1984.136.152.[1J]Bencivenga V,Smith B.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endogenousgrowth[J].ReviewofEconomic Studies,1991,58(3):195.209. [t2]King R,Levine R.Financemight andgrowth".schumpeterbefight[J].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4):717.738. [13]Ahmed S M,Ansari M I.Financialsectordevelopment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规模同时,应更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 参考文献: [1]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3):52。57.and economic growth:the South―Asian experience[j]. Journal of Asian Eoonomics,1998,9(3):503―517.[1.4]Arestis P,DemetriadesP,LuintelB.Financial devd―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stock markets[J].Journal(1):16―41.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1,33[2]韩廷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模型与政策分析 [J].世界经济,200l,(6):35.40. [3]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经济研究,1999,(10):53.61. [4]Pat矗ckH[15]Jung W S.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xmomlc grow-th:international evidence[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86,34(3):333―346.[16]孙刚,范南.我国当前不正常的经济货币问题的研究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J].经济学动态,’2001,(4):35.38.(上接35页)俱来的产权边界不清和特殊的委托代理链使之不 可能完全等同于一般企业,从此意义上讲,让国有 企业拥有一般企业的经营自由权不但在逻辑上讲 不通,在实践上既达不到一般企业的经营效率,又 会因信息更加不对称而很难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因此,国有企业除了受一般法规调控外,还应受特殊法规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姜汝祥.核心竞争能力决定准笑到最后[N].经济观察报。2002.09.16(7).?6?【2]赵民.关键在于企业家的产生机制【N].经济观察报,2002.08―26(2).[3]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95. [4]毛志忠.关于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思考[J].经 济问题探索,2003,(1):50―52.[5]贾希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多层代理及其改革的选择 [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6):69―76. [6]林毅夫.金融和企业发展[J].世界经济文汇,2003,(2):61―67.[7]严若森,国有企业制度结构问题的剖析[J].浙江学刊,2002,(3):162―166.万   方数据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史永东, 武志, 甄红线 史永东,武志(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 甄红线(东北财经大 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预测 FORECASTING ) 28次参考文献(16条) 1.宾国强 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韩廷春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模型与政策分析[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谈儒勇 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Patrick H 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veloped countries .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1988 6.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1988 7.爱德华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1988 8.Spears A The rol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economic growth in Sub-Saharan Africa .Fry M J.Money interest and bank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1988 10.Gupta K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1984 11.Bencivenga V.Smith B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King R.Levine R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AHMED S M.Ansari M I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South-Asian experience .Arestis P.Demetriades P.Luintel B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stock markets .JUNG W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international evidence .孙刚.范南 我国当前不正常的经济货币问题的研究 2001(4)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牛凯龙 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展及其效率研究――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分析 2005该论文致力于转轨时期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及其效率()研究。首先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上进行了梳理,指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金 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其次将这种理论关系分解,借助当前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方法和工具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验证转轨时期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的效果,即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各地区人均产值的增加、储蓄的积累、资本的形成、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的成长;最后在实证 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发展悖论”,并在“最优制度安排的动态一致性与制度耦合”假说的框架内来分析中国金融发展悖论的真实内涵以及中国金融发展路径形成 的原因,审慎评价转轨时期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效率,初步探讨了中国金融体系走向“推动经济增长”金融发展道路,指出实现金融对现代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作用所 应努力的方向。 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部分,由导论和第一章构成。导论部分对研究中的基础概念和支撑理论做出了界定与说明。第一章首先对“金融-经济 ”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归纳,为后文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机制奠定基础;随后回顾了金融发展的指标构建问题,金融指标的构建是以宏观金融理论为基础 的,指标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货币金融理论的演进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指标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尽可能多地体现金融功能将从根本上影响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可信性与合理性;最后探讨了金融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实证建模依据,在充分梳理了实证领域的文献后,比较与甄别了主要的实证模型与估计方法,为文章的后 续部分从理论和方法上以中国区域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由第二、三章构成。该部分将分析视角转向了中国各省的金融与增长状况以及金 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际效果上。第二章,在回顾和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主要问题后,进一步对各省金融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主要 的金融发展指标以及经济增长指标。第三章对中国各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宏观影响机制的实证模型以Levine等人 (,,2003)估计方程为基础,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构成作了调整;微观机制的模型主要以Rajan和Zingales(1998,产业层面影响机制)的分 析方法以及Demirgüc-Kunt和Maksimovic(1998,企业层面影响机制)的分析方法为主;从实证方法上,主要使用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仅针对宏观机制的分析)。在单位根 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展与增长的因果关系方向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依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初步提出“中国金融 发展悖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宏观机制有效与微观机制失效。 第三部分,由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根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结论和以中国分省 数据为基础的实证检验结果,文章将中国金融发展的“麦金农之谜”进一步扩展为中国金融发展悖论,提出了制度演进与改革的“最优制度安排的动态一致性与制度耦合 ”假说,并依此对这一悖论展开了演绎分析,指出这一悖论实际上是一种过渡期间中国金融体系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均衡,这种均衡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内在逻 辑的体现,体现了制度安排的动态一致性和制度耦合。依据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该文对中国未来的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作了前瞻性分析,提出从三个方面入 手引导中国金融体系走向“推动经济增长”型的金融发展道路,实现金融对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该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金融发展与现代经济 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金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经济越发达,这种推动作用就越强。具体而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在 宏观层面,金融发展有助于储蓄率的提高、资本的形成、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结构变迁;在微观层面,金融发展有助于产业扩张和企业成长。 2.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 展与经济增长在宏观传导机方面存在相关性,但是在微观机制方面(金融发展与企业成长)没有任何相关关系。 3.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整体上不存在 显著的因果关系。 4.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宏观传导机制与微观传导机制的矛盾,该文将这种矛盾扩展为“中国金融发展悖论”,指 出中国金融发展悖论是中国金融发展道路中一种特有的“稳定与效率”的均衡。 5.中国金融发展效率的改进方向取决于以下条件:能否构建有效促进金融发展的外 部制度;能否推动金融体系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能否构建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2.学位论文 卢松浩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0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化,金融发展水平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至今都尚存争论,但是在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上已获得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可。有 鉴于此,也是服务于安徽省金融与经济运行的需要,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以此来更 好的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是一个需要从多视角来审视的内含诸多因素的 研究课题。尤其是基于一省范围内的考察,可供参考的文献少之又少,这也为本文的论文写作增加了一些困难,因此,基于这样一种状况,笔者在写作本文时更多是一种 “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尝试和探索,用本人在研究生期间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和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来试着剖析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本 文的研究思路大体如下: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并借鉴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安徽省本省实际情况,来构建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中的相关变量 查找相关统计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在这些前期工作就绪的基础上,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和相关实证检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所得出的实证结果,提出一些具有 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具体分作四个部分来展开: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就选题的依据及其意义作一简要的阐述和说明,并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现状作一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研究思路及其总体构想。 第二部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主要是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 第三部分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我将开始着手构建理论模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一系列计量经济学实证 分析方法来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本章则基于第三章实证分析后所得到的实证结果,来对其进行 理论解释,并据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工作在于:基于一省范围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向,并通过构建两者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对其进行佐证,已使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加有说服力。其次,运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经典理论 ,并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采用更适的安徽省的修正后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测量指标体系,来进行实证分析,这样使得本文的实证分析更加有针对性。本文的格兰 杰检验结果表明,现阶段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仅是单向的,即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 影响不显著,我想这可能是由安徽省经济运行的特点决定的,可能存在金融压抑问题。对两者之间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所得到的结果也很好的佐证了前面的关于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让我更加坚信,在安徽省经济发展韵过程中,可能存在金融抑制问题,再加上由不完全的市场经经逐步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转轨,这 样一个特殊的经济阶段,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单纯的表现为,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的发展,这种发展仅仅是一种被动为满足政府主导型经济扩张的一种的“服从式的虚假繁 荣”。3.学位论文 王希航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山东省各地区的实证分析 2007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探索经济增长的源泉,并采取措施释放生产力,是理论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认为,生产要素的积累、资源配 置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发展、宗教信仰等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近些年,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已有的研 究表明适度的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的过度与不足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对于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的国别实证研究成果已有不少,这 些成果对于研究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状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已有的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多的关注整体状况。有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 增长差距的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发现涉及到省内地区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差距的研究。 作为中国经济大省的山东,省内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是否存在较大的差 异?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各地区的初始金融发展状况是否会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研究区域内地区间金 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帮助。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利用山东17个地区年间的历史数据,对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及17地区间的金融和经济发展 状况进行了统计与计量分析。考虑到已有研究较少探讨造成地区间金融发展差距的因素,本文又接着分析了影响地区间金融发展差距的因素。在检验山东省各地区金融发 展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时,考虑到现有的模型一方面没有很好地控制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从而放大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统 计方法的处理上也没有考虑到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由此造成模型结论的稳健性下降。基于此,本文采用面板模型,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分别进行计量分析 ,从而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和模型的解释力度。在检验初始金融发展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本文采用了最小二乘法,在存在随机误差项的二阶自相关的情况下,利用 在模型中加入残差项的一阶和二阶滞后项进行修正,得到了地区初始金融发展有助于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发现山东省内各地区经济状况 和金融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均优于西部地区,而且这种地区问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济南的金融发展水平是17个地区当中最优的 ,发展的速度(利用金融相关比率的增速来衡量)也都高于其它地区,莱芜的金融相关比率的增速仅次于济南,青岛则成稳步发展的趋势。本文认为造成地区间金融发展差 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经济发展的差距、政府行为的影响、信用与法律状况、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存贷款方面)。山东各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 关关系,地区金融发展有助于地区经济增长,地区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释经济增长差距,并且初始金融发展有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 出了政策建议。4.学位论文 刘桂恒 上海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07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系统广泛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批经 济学家对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近年来基于经验分析的经济增长文献重新聚焦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即如何通过促进金融发 展来推动经济增长成为许多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外研究以国别研究为主,集中于对金融和经济的因果关系探讨。就国内有关实证研究来看,主要以全国的有关 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在金融发展方面的差异。由于上海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发展过程一方面具有全国金融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 其特殊性,因此以上海市为样本进行金融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指导上海金融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发展金融业及其促进地方经济 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本文在绪论部分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对目前相关研究的综述,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创新 之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本文在第二章介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经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往往是 同时发展的,金融产业的良好发展能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能促进一国或地区金融产业的良好发展。就理论而言,金融发展理论通过对发达国家 数据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是成因果关系的。但是他们的结论是否适合类似中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否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如上海 )?这就是本文对上海进行实证研究的动因。 3.上海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情况如何?第三章是上海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是对上海市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的纵向研究,在进行实证分析前增强上海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感性认识。 4.上海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本文在第四章对上海市金融 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力图确认影响上海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以及他们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5.结论及其启示有哪些?根据前面的 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一些针对上海市深化金融发展和增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5.学位论文 王海慧 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2008当前,金融已经与各国的经济密不可分,金融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强,因而建立功能良好的金融体系,并保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对经济 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由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学界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大量的理论和 实证文献相继出现。 自熊彼特、麦金农和肖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开创性工作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兴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 的关系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其后的20多年中,这一理论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和发展。为探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真相,上世纪90年代 以来,以罗斯?莱文(Ross Levine)为首的一大批学者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以获取经验证据的支持。这些实证研究对考察和理 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帮助。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法律传统以及金融 机构的组织机构形式等因素。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情况也会有很大不同。鉴于此,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对于河南省进行个案研究 会丰富我们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认识,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本文关注的是河南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 ,来构建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变量,并查找相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一 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全文的框架结构。金融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使经济和金融的运行质量和发 展速度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与特点,利用实际数 据,对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解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 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回顾。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丰富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长 期存在的争议。我国学者的研究则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实际出发,为解决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三章,对金融发展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总结归纳,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金融体系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 题。本文认为可以把金融体系的功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动员储蓄;分散风险;配置资源;公司治理;便利交换。经济增长促进金融发展,是指金融发展是实物部门发 展的结果,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只起到了被动的作用。 第四章,是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是全文的重点。第一节首先描述刻画了河南省金融与 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主要特征。第二节对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第三节 在借鉴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实证分析。 第五章,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河南省要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加快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这就需要较强的金融业作为支撑。近年来,金融业虽然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作用在逐步增强,但其 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而必须认识到加快河南省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性,要积极寻找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路径。 本文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的框架下,以经济增长指标、金融发展指标、资本存量指标、劳动投入指标和对外开放度指标作为系统中的变量,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变量分别进行基于 VEC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以考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从对应于协整系数而言的调整系数是否显著入手考察变量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以及用脉冲响应 函数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年河南省金融发展、资本存量、劳动投入和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结果如下:1、基于V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 :(1)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即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的变化导致了随后的金融发展。(2)经济增长与资本存量和劳动 投入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资本存量与对外开放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2、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分析表明,河南省金融规模上的扩大是经济增长 的第二个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3、长期来看,河南省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这反映出河南省经济经 过20多年的发展,居民手中的财富有了大幅度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金融发展。因此,在整个1978年-2006年期间,河南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 进作用不显著,也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经济增 长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一种被动的反应。 本文的特点在于:基于一省范围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济理论指导下,结合河南省的实 际情况,采用适合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以使本文更具针对性。并具体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拓宽了研 究视野和思路。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这关系仅是单向的,即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原因;金融发展对河南省经 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6.学位论文 葛静 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比较研究――以湖北和上海为例 2007近儿年以来,有关中国地区经济之间发展差距的研究受到相当人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中部崛起战略提出,研究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绩效、增长差异的原因以及寻 求如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成为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有关金融深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也不少。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 系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需求拉动论,认为金融体系只是真实经济部门的陪衬,被动地响应真实经济部门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增长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拉动了金融 的发展,金融发展源于金融体系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二是供给推动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巨人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有二个 渠道:其一是动员居民储蓄,增加资本积累;其二是改善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三是提供资金支持和促进技术进步。 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上的差距 表现在技术水平和资本形成能力上。同东部相比,中部地区自身的储蓄能力、投资能力以及资本的运用能力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讲,这是金融发展滞后,金 融体系效率低下造成的。金融抑制使得有限的储蓄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但不能转化为当地的投资,而且使得有限的资金流向东部发达的地区。投资不足导致资本形成能力 差,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条件恶劣,投资环境得不到改善,对投资者的吸引了下降,从而导致资本外流,最终起不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收入和储蓄水平不高,同 剑投资不足上,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在于发展金融市场,提高融资效率和吸收更多的储蓄以支撑投资增加对资金的需求。东部地区由于历史地 理条件如基础设施好,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以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等因素,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比中部地区的起点要高,无论是储蓄水平还是边际储蓄倾向都比中部 地区高。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优势,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投资的同报率,在率先进性产业结构升级及国家政策的倾斜,使得东部地区经济的质量和总量优于中部地区 ,而且经济总体也远比中部地区有潜力。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本文选取了长江流域的两个地区――湖北和上海,作为中部利东部的代表,对两地金融发展与经济 增长相互关系的差异性做了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近儿年米湖北和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情况,建立衡量两地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有关指标体系,利用 Johanson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技术水平、经济增长率与金融相关比率(FlR)、实际利率(RR)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构建金融发展对经济 增长影响的模型,以年湖北和上海两地的有关数据为依据,定量的分析了两地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并对两地的回归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结 果,结合湖北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湖北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 (1)年期 间,上海金融相关比率(FIR)始终保持一种远高于湖北的稳定增长态势,且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一致性并非偶然的,而是具有内在的较强的相关性。 (2)湖北和 上海两地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金融相关比率(FIR)和经济增长率(GGDP)的相互关系上,湖北和上海是一致的,它 们都表现为金融相关比率对经济增长率有正的影响,并且都是单向的。同时也说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时间上呈现出一致性。 (3)湖北和上海两地 在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绩效方面差异性不人,上海单位FIR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0.168,而湖北这种关系的影响系数为0.133。 (4)在考虑到其他金融指 标如实际利率(RR)时,多元同归结果表明:在这种关系,上海金融市场的作用远强于湖北,分别为0.132和0.038。这种结论上的差异性说明上海市金融市场的综合作用要 高于湖北。 (5)在金融发展与技术水平的相互关系上,湖北和上海呈现出不一致性,湖北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并且这种效应非常之人,影响系 数为0.457,而上海则是金融发展与技术水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7.学位论文 田金火 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6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建立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这关系着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 本文利用年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数据 ,采用Beck等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确定今后金融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次序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 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情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回顾。主 要阐述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古典增长理论”、“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式”、“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以及金融发展理论中的“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 展理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赫尔曼等的金融约束论”。 第三部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明确金融发展是通过作用于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即金融体系主要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三个途径影响经济增长。 第四部分是 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在前部分理论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途径的基础上,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量(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和质(投资效率、TFP)两类,运 用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包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的标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金融发展与储蓄、投资和资本积 累的关系,金融发展与资本边际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回归分析。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针对实证研究结 果进行解释,指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质和量的因素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最后,提出在我国已经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的情况下,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机构 竞争,提高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是今后金融发展的主要任务。8.期刊论文 陈刚.尹希果.陈华智.CHEN Gang.YIN Xi-guo.CHEN Hua-zhi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兼 论分税制改革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 -金融论坛)本文利用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发 展的衡量指标对三大地区人均GDP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在我国同样成立;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均不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其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仅仅停留在增加资本积累上,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不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金融 体制改革需要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进行.9.学位论文 高向飞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东北三省年的数据 2007关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目前仅停留在对中国东中西部或各省市级单位的某一项或几项金融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对最 为本质的问题,即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关系的分析。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VEC对1952年到2004年东北 三省的金融发展差异进行研究。通过分阶段、交叉类别的协整检验,确定出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差异有稳定影响的金融变量并对变量短期波动进行分析,进而运用方差分 解确定各变量的相互影响程度,所得出的结论是:东北三省的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经济增长差异有稳定影响的金融变量已经由规模变量 向结构变量和效率变量转变;经济增长差异对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更大一些。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简要阐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 系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相关文献述评。首先对经济增长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脉络进行回顾,然后综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文献,最后对 以上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客观的评价。 第三部分统计与计量分析。该部分为文章的核心部分,首先阐明针对研究对象所采用的计量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及统计指标 的选取,然后通过图示,直观地展示东北三省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的整体趋势并进行趋势分析,基于分析结论对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分阶段、交叉 类别的协整分析并由此确定出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差异有显著影响的金融因素,进而分阶段对不同时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相关关系研究。 第四 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等一系列结论,并基于结论对东北三省如何缩小经济增长 差异和金融发展差异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10.学位论文 燕欣春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2006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对金融发展本质认识的着重点不 同,采取的统计方法、统计指标不同,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金融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金融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中介规模逐步扩大、金融开放进度日益加快、金融创新程度日趋加深。与此同时,金融效率不高、金融抑制等问题仍然存在。可以说,我国金 融业正面临着入世后全面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既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保证我国经济 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以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为依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真正 意义上的金融发展应该从金融结构、金融中介、金融创新、金融开放四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弥补了过去学者单从一个角度考虑金融发展本质的缺陷;根据这一界定,分 类、整理了国内外学者有关金融结构、金融中介、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四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释了金融发展由四者共同评价的原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以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E―VIEW及SPSS统计软件为手段 ,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选择出反映我国金融结构、金融中介、金融开放、金融创新的四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四个指标综合成一个 金融发展综合指标,将反映非国有化率、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度的三个指标综合为一个制度指标,与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作为内生变量共同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然后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运用模型回归验证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得出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双向因果关系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甩。最后,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针对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从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提出 了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引证文献(33条) 1.周圆圆.范秀荣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柳劲松 民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关联分析[期刊论文]-武汉金融 .尹仕龙 金融信贷投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例分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杨松 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以西藏为例[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邱云波 中国股票收益率和货币政策目标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评论 .王莹.徐璋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杨俊.刘B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门限效应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陈爱艳.宁军明 珠三角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期刊论文]-海南金融 .钱方明.孙克.汤钟尧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期刊论文]-上海金融 .王晓鸿.程贵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开发研究 .陈伟国.张红伟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年中国数据的再检验[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科学 .赵喜仓.诸葛秀山 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孙亚超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的时间序列分析[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王洪斌.柳欣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张萍.吴宏 我国吸纳金融创新的时滞效应及其制度因素分析[期刊论文]-财经论丛 .海新权.杨林娟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陈茹 股票市场、银行系统与经济增长的panel Date模型分析――基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赵楠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统计学描述[期刊论文]-统计研究 .张旭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近期国内文献综述[期刊论文]-嘉兴学院学报 .王修华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陈茹s 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结果[期刊论文]-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曹乾.何建敏 保险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上海金融 .曹乾.何建敏 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了吗:中国的实践[期刊论文]-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邱鹏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5.李钊.王舒健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胡金焱.朱明星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 .梁琪.滕建州 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中国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牛凯龙 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展及其效率研究――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9.姚耀军 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5 30.姚耀军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科学 .郭菊娥.邢公奇.李琦 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期刊论文]-管理评论 .海新权.杨林娟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刘东晟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及实证检验[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9(10)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yuc.aspx 下载时间:日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中介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