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的起源源自哪里的麻将最好玩

麻将文化起源于苏州
欢迎访问张家港市体育局官方网站! |
&&(3月30日)&&(3月12日)&&(2月17日)&&(2月15日)&&(12月26日)
&&(7月30日)&&(6月20日)&&(10月16日)
&&(4月12日)&&(1月18日)&&(7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麻将文化起源于苏州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 8:43:59
麻将文化起源于苏州
3月9日,中国体育史专家、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时铭教授的吴地体育文化重要研究成果――“麻将文化起源于苏州”被正式收录入藏于苏州体育博物馆(筹)。该研究成果经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史学专家组7位成员专题评审通过结项。  麻将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是中国的国粹。1998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竞技体育项目。“麻将文化与苏州”的研究课题于2014年立项。当时,筹建中的苏州体育博物馆正在挖掘包括江南船拳和龙舟竞渡在内的吴地传统体育文化。罗时铭教授获悉后提出了麻将文化起源于苏州的观点,如果成立,无疑是吴地体育文化现象的又一重大发现。为此,罗时铭教授开始立项对麻将文化到底是否起源于苏州进行深入研究。  关于麻将的起源,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由中国汉族人发明的博弈游戏,而这个汉族人究竟是谁?一直是未解之谜。经过历时一年的调研,罗时铭教授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和分析发现,麻将不仅产生于明万历末年的苏州,而且它的创始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学大师――苏州人冯梦龙。罗时铭的研究团队从冯梦龙《马吊脚例》、《牌经》和苏州太仓人吴伟业《绥冠纪略》等诸多历史文献中引经据典,查阅麻将与吴地的渊源。  据罗时铭分析,在苏州,麻将最早的名称叫“马吊脚”,由冯梦龙所创。而旧时苏州的“马吊牌”是如何演变成后来的“麻将牌”的,经过研究发现,这与苏州方言有很大关系。  在调研过程中,罗时铭还专程赴太仓拜访了作家凌鼎年,对麻将起源于太仓的说法进行考证。结果表明,这一传说仅是从方言的角度推测,并无史料记载,所以不能作为依据。  之后,研究团队又到宁波麻将博物馆进行考察。依据那里的记载,麻将发明于清代的宁波,然后在和外国的经商交往中,通过港口运输传到海外。而这比之明代的苏州,在时间上显然更晚,所以也不成立。  除了麻将起源于苏州,罗时铭的研究团队通过翻阅大量资料,还发现了麻将是由昆山叶子戏演变而来,而且当时(明末清初)的纸质麻将以苏州桃花坞、太仓卫前和昆山司马桥制作的质量最好。  在结项评审中,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部主任崔乐泉领衔的中国体育史学专家组7位权威人士,高度评价了“麻将文化起源于苏州”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关于麻将起源的传说很多,却一直没有定论,直到今天才看到了令人信服的依据,“麻将产生于苏州,并由冯梦龙始创的研究结论”可以成立。
&&&&& 麻将是什么?麻将是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娱乐工具。和中国象棋、围棋一样,是一种智力游戏。尽管麻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上命运坎坷,屡受争议。不仅古代就曾有过谈“麻”色变的悲哀,就是在今天,也始终游移在社会文明的边缘,从未能像围棋、象棋那样能堂而皇之地登上体育娱乐的大雅之堂。然而麻将同样是中国人的伟大文化贡献这又是不争的事实。  在当今社会,麻将已不仅是中国百姓的娱乐游戏,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了一种世界智力比赛活动。然而,麻将是何时产生的?产生于中国的哪里?似乎大家并不关注,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传说纷纭,莫衷一是。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罗时铭教授主持的“麻将文化与苏州”研究课题,从多个角度出发,依据大量史料记载,得出了“麻将产生于苏州并由明代著名民间文学大师冯梦龙始创”的研究结论。以下内容节选自罗时铭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  冯梦龙是中国麻将的创始人  根据史料记载和分析,我们认为,麻将不仅产生于苏州,而且它的创始人就是苏州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民间文学大师冯梦龙。这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根据。  首先,冯梦龙自己对为什么要创造麻将游戏曾有过明确的表述。他在《马吊脚例》序中说:博弈止“娱两人,而呼卢道杂,烦嚣可厌。骨牌入村妓竹篮中,卑不足道,打马弹棋,解者实鲜。嘿然角智,兹戏为优。牌制惟我苏最精,而斗法亦惟我苏马吊最盛。每戏用四脚,三人共攻一桩,如马之独吊一脚,故曰‘马吊脚’。”他接着说:“余既定此格例,又仿棋经之意,述其方略为十三篇,俟好事者采焉。”由此可见,冯梦龙创造麻将游戏的用意非常清楚,他认为:围棋游戏只有两个人玩,骨牌(也称牙牌)则上不了休闲娱乐的台面,惟有马吊可以精彩纷呈,而且是四个人玩的游戏,所以他发明了此种游戏。  此外,除《马吊脚例》外,事实上冯梦龙还有其他的麻将著作存世,主要有《牌经十三篇》,也称《牌经》。还有《牌谱》一篇,收藏在冯梦龙的《山中一夕话》。  其次,在明清学界中,人们也早已认定冯梦龙就是中国麻将的创始人。如明末清初的学者、太仓人陈瑚(1613―1675)辑录的《顽潭诗话》中明确指出:“马吊即戳戏,始创于明时常熟冯犹龙,百老用献,千生用闯,无何有闯献二贼之祸。”冯犹龙,就是冯梦龙,犹龙是他的字。由于冯梦龙是现在的苏州相城人,地方与常熟临界,所以陈瑚将其称之为常熟人。  麻将产生于明万历末年的苏州  研究麻将产生于苏州,当然要回答麻将创始的时间问题。我们结合冯梦龙的生平以及相关的历史材料考证后认为:中国麻将产生的时间,应是在明万历末年,即1610年左右,大概是在冯梦龙37岁前后创造了麻将。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冯梦龙虽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并不顺畅,屡试不中导致了他后来放弃功名而专注于在家中著书,其间曾热恋过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这使他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从而为创造麻将活动提供了生活基础。而这一时间大约是在他37岁前后,即1610年左右,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基层生活而创造了麻将游戏。  第二,根据明末清初人李嗣(1622-1680)的记载:“马吊戏者,起于天启时,以四人相角。用俗所斗纸牌宋江四十叶,而以法行之。”天启为1621-1627年。起于天启,即起码在天启年间社会上已流行麻将活动。由此推断,麻将的创始应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即万历末年。  第三,明末清初的顾炎武(1613-1682)在《日知录》中也记载说:万历之末,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间有相从赌博者。“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而今之朝士,若江南山东,几于无人不为此”。顾炎武是苏州昆山人,根据他的介绍,也是在天启年间麻将活动始流行起来,那么,麻将的创始时间也应该是在万历末年,其社会条件是“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  当然在苏州也有一种意见  认为:马吊是由明代著名文学家太仓人王世贞发明的。在清代安徽人张潮为尤侗所作《戒赌文小引》中,曾留有以下重要文字:“马吊之法,创自龠州”。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龠州”不是地名,而是人名。  麻将产生的基础是昆山叶子戏  在苏州民间先于麻将并接近于麻将游戏的是昆山叶子戏,可能是冯梦龙创造麻将的直接借鉴。  当时昆山流行一种牌戏,所用牌张共三十八叶,分别为一至九钱,一至九百,一至九万,二十至九十万贯、百万贯、千万贯及万万贯。一万贯或以上的牌张均绘有水浒人物图像,例如尊万万贯是宋江,千万贯是武松等等。时人称这种牌为“叶子”,计有38张牌。  “马吊”比“叶子”多出两张牌,即为四十张牌。可以得出两点重要认识:第一,类似于麻将的叶子戏,首先是从苏州昆山开始的。第二,这种源于苏州昆山的叶子戏,与后来马吊(麻将)的形成,应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第三,最初的麻将是40张牌。  麻将与苏州方言的关联  在苏州,麻将最早的名称叫“马吊脚”,由冯梦龙所创。所以他写的书名叫《马吊脚例》。之所以叫“马吊脚”,那是因为四个人的麻将从创始起就强调,它是一个人对三个人的智力游戏。玩马吊必须四人,所以如马的四足;玩的时候,四十张牌分成五份,四人各执一份,第五份的八张留在桌上随着牌局而吊动,所以称为“吊”。冯梦龙说:“每戏用四脚,三人共攻一桩,如马之独吊一脚,故曰‘马吊脚’”。  其实马吊的“吊”,也有写着“掉”的。如清代杭州学者汪师韩(1707-?)在《谈书录》中所说:马吊本名马掉脚,约言之曰马掉,后又改掉为吊”。又有清末民初人徐珂(1869-1928)也在《清稗类钞》中说:“古云马掉脚”,“后又改掉为吊”。我们的理解是,掉就是换的意思。就是允许用手中的一张牌去换桌上的一张牌。吴语中的换牌读着“掉牌”。那么,“马吊”怎么又会被称为“麻将”的呢?这应该与苏州方言的读音有关。在苏州方言中,“马”和“麻”同音。而“吊”则是“鸟”的意思。这种“鸟”又通常是指“麻雀”。所以逐渐地“马吊”便改称为“麻雀”。而麻雀的“雀”,正好又和苏州方言中的“将”是同音,于是“麻雀”便又成了“麻将”。  所以在日本,至今仍将“麻将”称之为“麻雀”。这是否说明,日本的麻将正是从吴语地区而直接移植的。因为据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的麻将是在1909年由一个叫着名川彦作的日本人英语教师带入日本的。而这一期间中国的麻将已是全国流行,并有“吴吊”“、京吊”之分。京吊”“是指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麻将;吴吊”是指以苏州为代表“的吴语地区麻将。北方麻将中从无“麻雀”一说,唯有苏州人“麻将”与“麻雀”,是同一发音的词。  早期的麻将均为纸质材料  冯梦龙创造的麻将,最早只有四十张牌,为纸质的。明末清初在苏州地区流行的纸质麻将,据说以苏州桃花坞、太仓卫前和昆山司马桥制作的纸质麻将质量最好,都是“以夹青纯绵纸”做的。“麻将”应该是在清朝末年开始由纸质改为骨质或竹质。因为在徐珂《清稗类钞》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康熙时,士大夫喜马吊,其牌之横纵幅,较纸为稍广,绘画雕印并同。凡四十页为一具。”说明最迟在康熙时期的中国麻将还是纸质的,并保留着四十张牌的传统。  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后,社会上有了骨质或竹质麻将,其牌数也已增加到一百三十六张,和今天没有两样。由此同样有两点值得人们注意:第一,由纸质麻将改成骨质或竹质麻将,显然提高了麻将的耐用性;第二,在纸质向骨质或竹质转变的同时,可能又增加了牌数,这显然进一步提高了麻将娱乐的技艺性和复杂性。  研究小结  第一,中国麻将产生于明万历末年的苏州,大约在1610年左右;  第二,麻将的创始人是苏州著名的民间文学大师冯梦龙,其创始的基础是昆山的叶子戏;  第三,中国麻将约在明天启年间开始流行,并在清朝初期出现了京吊、吴吊的流派区分;  第四,中国麻将最初是纸质的,并只有四十张牌。大约在康熙以后,牌数不断增加,并在清朝晚期出现了由纸质麻将向竹质或骨质麻将的演变;  第五,中国麻将在名称上曾经历了从马吊脚、到马吊、再到麻将的演化过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麻将的起源源自哪里_百度知道
麻将的起源源自哪里
baidu://b.baidu!.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b.com/zhidao/pic/item/cf1b9d16fdfaaf51d2e3dfb8885494eef01f7ab0.hiphotos.jpg" e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f7b5bfc20a76ef2d3ec437ed/cf1b9d16fdfaaf51d2e3dfb8885494eef01f7ab0.baidu!<a href="http.hiphotos://b.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fad6eaaac6ceeb4fb15ed/cf1b9d16fdfaaf51d2e3dfb8885494eef01f7ab0
提问者采纳
称为明杠,自己手中有三张相同的牌.bmh,将手中不需要的一张牌打出。手中有三张相同的牌,又抓到一张相同的牌,再到排尾抓一张牌:
zhidao,倒下这个杠,即可杠牌,扣下。游戏地址,别人不知道是啥牌,再到排尾抓一张牌,称为暗杠,将手中不需要的一张牌打出其他人打出一张牌
其他类似问题
起源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当然是中国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麻将起源于中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麻将起源于中国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麻将起源于中国,麻将起源于什么时候,中国麻将,正宗中国麻将,中国传统麻将,中国大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麻将起源于中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郑和下西洋发明了麻将?麻将协会更偏向麻将起源太仓
龙虎网讯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近日,有微博指出,麻将的鼻祖是郑和,是他在下西洋途中发明的一种游戏。对于这样的说法,不少网友都表示第一次听说,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有人说麻将从唐朝就已经传向日本了,怎么会是郑和发明的呢?昨天金陵晚报记者联系了中国竞技麻将协会南京联络处,工作人员介绍,麻将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他们更偏向于“太仓说”。
微博爆出麻将发明人
麻将对于国人来说,熟悉不过,逢年过节,朋友小聚,摸两把麻将是最正常不过的。甚至还有“十亿人民九亿麻,还有一亿在观察”的说法。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使得我们历史悠久的麻将也赶上了“时髦” ,成为热门的网络游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了麻将的粉丝。而年长的人不爱上网,还是喜欢传统方式玩麻将,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麻将讲究“手感”。 近日,微博上一则麻将起源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文中写道:“郑和下西洋途中,船上的随从常因无聊而滋事,郑和便发明了一种游戏让随从打发时间。根据船只条数在竹板上刻上一到九条,根据水桶数刻上一到九桶,根据赌徒发财的心理刻上一到九万,根据风向刻上东南西北风,根据船上号令牌内容刻上白板和发财,共计136张牌。这就是 ‘国粹’麻将的由来。” 对于这样的消息,不少网友纷纷转载,都称长了知识了。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听说麻将早在唐朝就已经外传,怎么会是由明朝的郑和发明的呢?
网友意见莫衷一是
此条微博一经发出,麻将粉丝纷纷转发,不少网友表示“原来是郑公公发明的”。也有网友调侃“人生就像麻将,人的命运在起牌的时候就已经被注定,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张将要抓到什么,明智的选择是量力而行。在你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正在终结别人的机会,当你的机会被终结的时候你也绝对没好心情去祝贺对手的成功!” 甚至有网友转发后晒出麻将规则,并约好朋友周末玩上几局。麻将深入人心的程度,从网友的反应中可见一斑,但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持质疑观点。 网友“老头子AND老头子”说:那郑和为什么没根据海里的鱼的情况刻上一条鱼到九条鱼呢? 网友“曼陀罗lst”说:不对吧!唐朝时期的“打马吊”不是麻将吗?怎么明朝才有麻将啊? 也有许多网友持不同观点,网友“帅锅他爹爹”说:不是说麻将是诸葛亮发明的吗? 网友“张卓欣”说:不可能吧,不可能吧,麻将在宋朝就有了,郑和是明朝的人!
各种麻将起源说
网友的各种观点不无根据,金陵晚报记者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关于麻将起源的说法还真是不少,其中有5种说法最为流行。 麻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 叶子格戏起源说。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 马吊牌起源说。有人说,麻将牌是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郑和下西洋起源说。 水浒传牌起源说。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发明的。万秉章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经过几天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
麻将协会:更偏向于“太仓说”
昨天金陵晚报记者联系了中国竞技麻将协会南京联络处,工作人员李先生说,关于麻将的起源,各种说法不一。但是他更倾向于“太仓说”。 他介绍,麻将又有麻雀的说法,也称麻雀牌,原先是江苏太仓的护粮牌。由于粮食多,所以引来了很多麻雀,由此产生了不小的损失。因此官吏为了鼓励人们捕捉麻雀,就用筹牌记录捕到麻雀的数目,以此来发酬金。 李先生介绍,“麻将应该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决不是某次活动就能应运而生的。而‘太仓说’的很多细节都比较有依据和群众基础的。” 他举例,“例如麻将中的‘筒’,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有几筒就是有几支火药枪。一条就是麻雀的样子,万就是赏钱的数目。并且麻将的术语也与捕雀有关。”
李先生说,根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麻将的打法有480多种。作为国民参与度很高的一种活动,目前他们希望麻将能走上竞技之路,“给麻将一个统一的规则,减少其中的运气成分,更加偏重技术。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很多规则发现,越简单的打法可能越偏重运气,如果一项游戏仅靠运气决定输赢,就无法成为竞技运动。目前我国所有体育项目都偏向竞技体育,我们更希望把麻将做成益智体育项目。”
据悉,2011年11月,在南京召开过全国竞技麻将研讨会,21省代表参加,产生了《竞技麻将规则》。
&&&新闻链接
网传麻将礼仪 1.不宜中途退出。2.勿考虑太久而延迟牌局。3.不要老说自己输了,某人赢了。4.勿太过明显地露出喜怒哀乐,尤忌兴奋与生气。5.和了时要整理手牌而明示,勿稍微让人一瞥,立即又弄得乱七八糟。6. 牌要规规矩矩平静地打出,不要摔牌。7.勿抢先摸牌。
南京师范大学实习生 徐涛 金陵晚报记者 肖雪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吴鑫浩
龙虎首页|||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将起源于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