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上旋球如何拧拉逆侧上旋球

打乒乓球如何拉上旋球
打乒乓球如何拉上旋球
我很喜欢乒乓球,麻烦各位帮忙解答
1,调节拍形。为了克服强烈的下旋,必须给球以足够的向前的动力,因此拍形不宜太前倾,可接近垂直或略前倾。

2,手腕注重发力。拉弧圈球强调全身的发力,但是我们要注意,不管腿和腰发多大的力量,最后都要落实到手上来,或者说是手在直接控制着拍子去击球。因此,当腰把力传递到小臂以后,小臂甩动发力,手腕和手指都要参与发力,在控制旋转方面手腕更灵活更直接些。很多世界名将比如波尔,在谈到拉弧圈和反拉弧圈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

3,多用重心转移,用腰发力。这是任何击球动作的基础,只不过在拉弧圈时候需要更大更好的发力。因此,充分的转腰引拍,然后蹬地把腰转回来是充分发力的前提。

4,重心前顶。这是针对较短的刚刚出台的下旋球的,因为球速相对慢和下沉,所以在主动发力拉球时,身体有意前迎一些,这样更容易拉球,与球的撞击更踏实,拉球更稳。重心前顶需要步法较为灵活,不能站的太死。

总之,在练习时如果拉球失误多的时候请大家对照上述分析,进行调节,比如拍形,如果是旋转很强烈就应该变得前倾少一些。还有,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正确的用重心发力了,而不是光靠抡胳膊打球。
其他回答 (6)
接球的左手抬起,右手下沉,对准球由下斜向上拉球,这样就产生上旋球,我说的是右手握拍的,左手的同理。多多练习才能拉好,望采纳,谢谢
侧身,使球由牌子上沿滑向下沿。注意动作的,和球拍方向的配合!多多练习!
摩擦球的顶部,球拍压住球向前摩擦,越薄越好,注意腰的力量
优酷上的上旋球打法
球拍下倾,稍微前推,注意是靠球拍和球的摩擦,所以不要太过分了。其实理论没用,主要靠自己摸索。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乒乓球领域专家上传时间: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头衔: 版主(技术版顾问)
从“对方反手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台内“多元化拧拉技术”
本帖最后由 h51860 于
16:01 编辑
从“对方反手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台内“多元化拧拉技术”
本文是原文,经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专家组评审已被会议录用,录用论文将被收录进由世界学术出版社出版的《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摘& & 要:反手拧技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从《乒乓世界》杂志看到原国家队教练曾传强指导在向国家乒乓球女二队运动员介绍“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常常令对手难以适应。当时很多人对这句话难以理解,笔者经过深思并且尝试很多方法去研究,可幸最终有所触悟:对方运动员 “拧拉”出“违反常规”的下旋球其实就是常规的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其它种类的拧拉技术(多元化拧拉技术)。
关 键 词:乒乓球;旋转轴;科贝尔式香蕉球;王皓式拧拉;对方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直板正手背面台内拧拉
引言& & & &&&
反手拧拉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初捷克的运动员科贝尔最先在大赛中使用,马琳、庄志渊、郭跃等人也用得比较早,基本上沿袭了科贝尔式的加转“香蕉球”, 主要立足于把下旋球变成上旋球。在科贝尔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拧拉技术。例如:王皓的前冲式台内拧拉把原来的控制球变成对攻球,然后再结合个人的打法形成衔接,使用率和成功率相当高。在王皓的基础上,当今乒坛,张继科在使用反手拧拉时加入了更强的旋转,使该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得分又得势的主要手段。有些人能用直板正手背面拧拉正手小三角位的球,形成直板真正意义的四面攻。甚至有些运动员可以拧拉出让人们误以为是“上旋球”的下旋球。为什么会拉出这种“违反常规”的下旋球来呢?
1.拉球的本质
1.1科贝尔式拉下旋来球的过程
& & & & 我们都知道,围绕上下旋转轴运行的是侧旋球[1]。当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加转“香蕉球”(接来球)的过程是在对方原来左右旋转轴的基础上改变为上下旋转轴。这样侧拧过去的球是侧上旋球(即拉下旋来球→侧上旋回球,不可能是侧下旋球)。
1.2王皓式拉下旋来球的过程
& & & & 我们都知道,围绕左右旋转轴运行的是上下旋球[2]。当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上旋球(接来球)的过程是在对方原有旋转的基础上制造旋转(顺旋)[2]。由来球前进方向的左边看,对方击来的下旋球与本方拉回的上旋球都是顺时针旋转的。这样拉过去的球还是上旋球(即拉下旋来球→上旋回球,不可能是下旋球)。
2.搓球的本质
2.1搓下旋来球的过程
& & & & 如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接球用搓球。由于胶皮与球表面磨擦力的作用,会首先使得来球的旋转被抵消,从而成为不转球,然后才产生本方搓出的下旋球[3]。由来球前进方向的左边看,对方的下旋球是顺时针旋转,而本方搓回的下旋球却是逆时针旋转,也就是说本方搓下旋来球的过程是在反转对方原有旋转的基础上制造旋转(反旋)。这样搓过去的球是下旋球(即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
以上三段分析可见,当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球是侧上旋球(科贝尔式),其后双方对攻就形成上旋球的相持;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球是上旋球(王皓式),其后双方对攻就形成上旋球的相持;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使用搓球接,搓出去的球是下旋球,其后双方对搓就形成下旋球的相持。那么,有些运动员为何能拧拉出让人们误以为是“上旋球”的下旋球呢?为何人们都把它当着上旋球来打(推或拨下网),而吃亏之后又感到他“拉”出“违反常规”的下旋球来呢?接着便来分析这个问题。
3. 对方台内“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的技术分析
反手拧技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从《乒乓世界》杂志看到原国家队教练曾传强指导在向国家乒乓球女二队运动员介绍“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常常令对手难以适应。当时很多人对这句话难以理解,对方运动员拧拉下旋球时,为什么拧拉过去的球不是上旋球而变成下旋球了呢?对于这个非常有趣且具挑战性的问题,笔者经过深思并且尝试很多方法去研究,可幸最终有所触悟并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
根据本人在练习中得到的体会,对“曾传强教练所介绍的对方运动员拧拉过来的球为什么是下旋球”作进一步技术分析:
首先脚入台迎球。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时,持拍手已等在台内,注意手臂应保持自然弯曲,持拍手自然下垂向内轉180度使拍面(反手背面)与球的右切面平行。此時肘关节朝外略上扬(有利於手腕內旋)並高于手腕。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球拍背面(拍头)摩擦球的右後侧中下部。手腕先横向接触球产生侧下旋,再翻腕。动作要一气呵成,此时肘关节的位置即刻朝下,手腕朝上,完成整個技术动作。
其实拍头与球摩擦这个部位(右後侧中下部)就是正手发下旋的部位(摩擦方向和旋转效果兩者都是一样的下旋球,不同的是一個球拍背面,另一個是球拍的正面触球。)只不过对方很难看到产生下旋球的动作(前半段动作),能看到的只是(很像上旋动作的)上旋球的翻腕动作(后半段动作)。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误认为对方运动员“拧拉”出“违反常规”的下旋球的原因(其实就是常规的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这种拧拉方式相当隐蔽、突然,令对手一时难以觉察,从而破坏对方的前三板,达到争取主动、甚至直接得分的目的。这种球较短,威胁性极大。因球落台后不往前拱,对方借不了力,如若推当或快拨球就会下网。
破解的方法只有正手侧身发力前冲效果最好,反手迎前发力拉次之。请注意协调性和突然性。最关键的是上手前的预备动作:即充分向内扣腕的同时抬肘(朝外)作好预备,仓促迎前去拧命中率会低很多;其次是握拍要松,要有“吊拍”的味道,充分运用手指的灵活性调整好拍形,这样才能更好地展腕发力。最后一点,触球瞬间感觉跟发下旋球很相似(磨擦较薄)。
4. 科贝尔式台内拧拉過来的球是侧旋球與直拍正手台内背面拧拉過来的球是上旋球的技术分析
4.1手腕“弧线”与手腕“直线”拉球原理
我们在观赏科贝尔式台内拧拉下旋球时,发现运动员的球拍立起去拧拉下旋球,挥拍运行轨迹是“弧线”呈香蕉型,拉球技術是球拍在台面围绕着来球的右后侧引拍(大约两个球拍面积距离),然后以一个香蕉弧线挥拍摩擦球的左侧中部靠近旋转轴之处。而正手台內背面拧拉手法不一样,它通過手腕挥拍运行的轨迹是“直线”,拉球技術是摩擦球的右侧中部。從兩者手腕的挥拍运行轨迹看,一個是由球的右后侧往球的左后侧中部划“弧线”,另一個是由下向上的“直線”。根据物理学原理v=r•ω(线速度=半径×角速度)可知,乒乓球在旋转的过程中,离旋转轴越近的部位旋转越弱(线速度越慢),反之,离旋转轴越遠的部位旋转越強(线速度越快),“弧线” 拉球技术摩擦球的部位就是离旋转轴較近,“直线” 拉球技術摩擦球的部位离旋转轴较远。所以前者的旋转较弱,后者的旋转较強。假设当来球下旋的強度一样时,“弧线” 拉球技術比“直线” 拉球技术更省力。这就是运用旋转轴原理避开强烈旋转提高拧拉台内下旋短球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以上分析可见,科贝尔式台内拧拉下旋球由于“弧线” 拉球产生侧旋后会改变原来下旋来球的左右旋转轴,成为上下旋转轴。对方回击时如果按照回击上旋的方法击球的中上部——刚好是球的旋转轴附近相对较弱的部位,球就容易下网。而正手台內背面拧拉下旋球是 “直线” ,拉下旋球后旋转性质变为上旋球,对方回球时较易出界(其旋转轴没变,还是左右旋转轴)。
4.2“弧线”与“直线”拉球技术
4.2.1&&科贝尔式台內“弧线”拧拉
笔者对科贝尔式拧拉的手、步技术打法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脚入台迎球。根据来球落点使用不同的步法,一般反手位入左脚,正手位入右脚。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时,持拍手已等在台内,注意手臂应保持自然弯曲,右肩向前探出,以便于挥拍。肘关节朝外,高于手腕并与身体保持一段距离。手腕自由下垂(球拍立起)。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以前臂带动手腕为主,球拍背面向球的左側中部摩擦(以右手持拍为例),拍与球接触瞬间要有爆发力。挥拍运行轨迹呈內弧形的香蕉狀,摩擦方向由球的右后方向左前上方呈香蕉弧线。
4.2.2. 直拍正手台内背面“直线”拧拉
根據本人在練習中得到的體會:
首先,右脚入台迎球。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正手小三角位时,持拍手以正手握拍的预备动作开始迅速向外翻腕180度(以右手持拍为例),形成直板的背面自然下垂状(与台面呈略大于90度)的拧拉预备姿势同步迎球。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以手腕向內迅速翻腕,拍头由下往左前上方的方向挥拍(中指和食指為主大姆子為辅磨擦球並把直板的背面控制在与台面呈45度左右),接触球的右侧中部。
这种拉法能拉出落点在对方球台边线上的刁钻上旋球(它是受球拍角度和拧拉方向所決定的),既丰富了直板的打法(成為直板四面攻),又解決了目前最流行的反手拧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都无法处理的台內正手近网小三角位下旋来球(台內死角球)难打的局面。
这种拉法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单打的优点是突然性较强,稳定性优于传統正手挑打,常用于解決单打中的正手位小三角位下旋来球及调右压左战术。双打的优点是更容易上手(因规则限定了对方只能发我右半台),常常令对方两个队员相互碰撞。缺点是只能斜不能直线且受制于单打的落点,离开了小三角位比较难上手。
5. 王皓式台内拧拉過来的球是上旋球的技术分析
5.1王皓式台內拧拉原理
我们在观赏王皓台内拧拉下旋球时,发现他的球拍角度前倾去拧拉下旋球,手腕向内弯曲很大;挥拍运行轨迹较长(有半个圆的周长),拉球技術是通过手腕先屈后伸的动作摩擦球的正中偏上部,挥拍方向由后向前。根据物理学原理v=r•ω(线速度=半径×角速度)可知,乒乓球在旋转的过程中,离旋转轴越远的部位旋转越強(线速度越快),反之,离旋转轴越近的部位转轴越弱(线速度越慢)。由于,“王皓式” 拉球技术是摩擦球正中上部,是离旋转轴最远的部位。所以旋转是最强的,也是最难的。当拉到对面台时,这种强强对抗的结果是质量必然更强(对方常常吃转出界),因为板形前倾向前发力必需要有强烈的旋转来克服强烈的下旋,所以王皓式的拧拉技术是打法越难,产生的质量就越高。它是成正例比的关系。
5.2王皓式台內拧拉技术
笔者对王皓式拧拉的手、步技术打法是这样理解的:
& &&&首先,脚入台迎球。根据来球落点使用不同的步法,一般反手位入左脚,正手位入右脚。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时,持拍手已等在台内,注意手臂应保持自然弯曲,右肩向前探出,以便于挥拍。肘关节朝外,并与身体保持一段距离。手腕向内弯曲大(拍头指向腹部),板形压的较前倾(几乎与地面平行,接触球时板型会自然立一些约30-45度左右)。
&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以手腕為主前臂同时迎前发力,球拍背面向球的正中上部摩擦(以右手持拍为例),拍与球接触瞬间手腕要有加速度,前臂几乎伸直。挥拍运行轨迹略大于180度(半圆周长) 左右,摩擦方向向前为主(不是向上),球尽可能与拍接触时停留时间久一点,以便增加回球的旋转,使弧线更低,从而使回球更加稳定。这样拧拉出来的球旋转很强,是目前最先进、最具威胁的拧拉方法。
综上所述,台内拧拉技术其实就是台内拉弧圈球,技术原理与出台拉弧圈球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前者以手腕(手指)发力为主,后者以大臂和前臂发力为主)。因此球拍与球接触的位置也基本相同,主要有三个。其一,中間偏上。王皓式拧(球的后面),球拍角度较前傾30-45度左右。其二,中間。科贝尔式(左面)及直拍正手台内背面拧(球的右面)。球拍角度立起略大于90度。其三,中间偏下。“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球的右侧后面偏下)。
由此可见,各种不同位置,可产生不同的打法。如果理解了旋转軸原理,王皓式拧拉及“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打法就不难学了,前者是目前最先进、最有威胁、稳定性最好的打法;后者动作小,稳定性较高,隐蔽,突然,令对手难以适从;“科贝尔式台内拧拉”可把下旋转变为上旋,然后衔接下一板的进攻。“直拍正手台内背面拧”的打法稳定性较高和容易学习,可以制造落点刁钻的上旋球。以上多種打法的技术含量各有千秋,以王皓式的台内拧技术最为先进,其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可作为该技术的一种补充。
这种多元化的接发球抢攻和发球抢攻技术不仅能提高接抢和发抢的威力(节奏变化令对方难以适应),还是一项尽早地将比赛引入到相持阶段的技术。甚至可以直接得分。使该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得分又得势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 & & 唐建军主编 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 37页)。
[2]& & & & 李永安 从“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上旋球”.[J]乒乓世界,2011年第8期111页.
[3]& & & & 李永安 从“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上旋球”.[J]乒乓世界,2011年第8期111页.
(220.81 KB)
下载次数:20
(271.68 KB)
下载次数:2
(252.47 KB)
下载次数:10
(270.71 KB)
下载次数:11
(125.45 KB)
下载次数:0
(212.98 KB)
下载次数:5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博客.cn/u/
头衔: 超级版主(西南区专员)
高级论文!顶
溪的美,鱼知道。山的柔,风知道!
头衔: 版主(上海分舵副舵主)
头衔: 版主(技术版顾问)
运动快乐 发表于
運動快樂版主:
& & 您好!請左手持球,右手握拍(最好是直拍)擺弄一下,弄明白下面的預備動作,後面的擊球動作就能迎刃而解了。
預備動作:請左手持球,右手握拍。持拍手自然下垂(此時拍的正面向左,背面向右)向内轉180度後使剛才的正面向右,背面向左(剛好反過來了)且与球的右切面平行。此時肘关节朝外略上扬(有利於手腕內旋)並高于手腕。
擊球動作: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球拍背面(拍头)摩擦球的右後侧中下部。手腕先横向接触球产生侧下旋,再翻腕。翻腕時不要向前撞球(容易下网),而是略带一點向上來翻腕才能确保成功率(球容易過网), 动作要一气呵成。其实拍头与球摩擦这个部位(右後侧中下部)就是正手发下旋的部位(摩擦方向和旋转效果兩者都是一样的下旋球,不同的是一個球拍背面,另一個是球拍的正面触球。)
迷惑對方之處:对方很难看到产生下旋球的动作(前半段动作),能看到的只是很像上旋球的翻腕动作(后半段动作)。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误认为对方运动员“拧拉”出“违反常规”的下旋球的原因(其实就是常规的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
& & 看看這樣解釋是否明白。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博客.cn/u/
头衔: 版主(上海分舵副舵主)
運動快樂版主:
& & 您好!請左手持球,右手握拍(最好是直拍)擺弄一下,弄明白下面的預備動作,後面的 ...
h51860 发表于
& & 偶不是不明白这个动作,只是不明白怎样把下旋球拧拉成下旋球。反正,我是只会拧、拉成上旋球回过去。
昵称: 千佛山之鱼头衔: 超级版主(宣传发展部副部长兼山东分舵舵主)
本帖最后由 文止耳 于
11:55 编辑
写的很好,说的很准。
正反手台内来球拧拉技术很实用。
通过学习楼主文章,从原理到操作更明了,很受益,十分感谢!
山与山长相连&&水与水长相汇
& && && && && & 云与云常相聚&&吾与尔常相逢
头衔: 版主
本文是原文,经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专家组评审已被会议录用,录用论文将被收录进由世界学术出版社出版的《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论文集。热烈祝贺熊志超教练此论文将被收录进由世界学术出版社出版的《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
昵称: 托托头衔: 版主(历史资料珍藏区版主)
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球拍背面(拍头)摩擦球的右後侧中下部。手腕先横向接触球产生侧下旋,再翻腕。动作要一气呵成,此时肘关节的位置即刻朝下,手腕朝上,完成整個技术动作。 ...
h51860 发表于
& && &原来是一种使了假动作的搓球,呵呵。不过太难掌握了。
头衔: 版主
向熊志超教练学习!并祝贺你的论文将被收录进由世界学术出版社出版的《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头衔: 版主
因为7楼曾经被审核,所以后来又祝贺了一次,呵呵
头衔: 版主(技术版顾问)
谢谢红版的祝贺!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博客.cn/u/
头衔: 版主(技术版顾问)
本帖最后由 h51860 于
13:13 编辑
偶不是不明白这个动作,只是不明白怎样把下旋球拧拉成下旋球。反正,我是只会拧、拉成上旋球回过 ...
运动快乐 发表于
& & 擊球方向是手腕的自然翻腕動作先横向接触球的右后侧下部产生侧下旋,再翻腕,动作要一气呵成。你的拍頭與球接觸時是下旋的拍形就決定你拧的球带有下旋性質。這個翻腕動作不僅僅起到假动作的搓球作用,它本身就是带有上旋,即先下旋後上旋形成一個混合旋轉球。(不过这只是我的設想,在沒有儀器測試以前無法证明)。假如存在這種混合旋轉球的話,原理跟發急長下旋球是一樣的。我对学生解析發急長下旋球的分解動作是這樣的,接觸球時拍形後仰,拍頭磨擦球的中下部產生下旋,再立起球拍往前推撞。快速的連續動作是看不出兩部分動作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的拍頭與球接觸時是下旋的拍形就決定你發的球带有下旋性質。所以對方一推或快撥就下网;一搓就冒高就是这个道理。假如不存在這種混合旋轉球的話,向前推撞就是迷惑對方的假上旋動作,實質還是下旋球。其实就是常规的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
& & 我今天引出一個題外話題(發急長下旋球)是想證明一下發急長下旋球是否應該還有另一種發球方法呢?就是我上述發急長下旋球有兩種拍形,先磨後推(先抑後立)。歡迎加入討論。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博客.cn/u/
头衔: 版主(上海分舵副舵主)
擊球方向是手腕的自然翻腕動作先横向接触球的右后侧下部产生侧下旋,再翻腕,动作要一气呵成。你 ...
h51860 发表于
& & 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是高难动作。有机会请您上个视频吧。谢谢。
头衔: 版主(技术版顾问)
行,讓我準備一下。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博客.cn/u/
头衔: 版主(技术版顾问)
《从“对方反手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台内“多元化拧拉技术”》文中介紹的“直拍正手台内背面拧拉”這個技術已有圖文介紹,在剛剛出版的《乒乓世界》今年第12期馬教練專欄---八面玲瓏“玩”乒乓,介紹了此技術。不過標題叫“直板背面挑打”,我覺得這個標題不如我的標題“直板正手背面拧拉”來的贴切且他的專欄比我的論文迟發表。大家有興趣可买本来看看。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博客.cn/u/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司照牌:1549945
商业登记署:-01-11-7
小鱼儿乒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fishtt.hk all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7.2 Copyright &
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提供国际宽频接入新界.青衣.和记电讯大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上旋球怎么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