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土司研究写论文查重查哪些部分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论文】永顺土司改土归流的“历史真实”――以湘西地区碑刻、地方志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2.00
&&¥2.00
&&¥3.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永顺土司改土归流的“历史真实”――以湘西地区碑刻、地方志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改​土​归​流​是​土​司​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永​顺​土​司​改​土​归​流​的​进​行​,​对​于​彭​氏​土​司​改​流​具​体​政​策​的​实​施​及​原​有​彭​氏​土​司​辖​区​的​治​理​和​土​司​安​置​等​成​为​中​央​王​朝​改​土​归​流​工​作​的​重​心​。​然​而​,​彭​氏​土​司​改​流​的​具​体​史​实​在​正​史​中​记​载​较​少​,​大​多​散​失​在​地​方​文​献​中​。​因​此​,​通​过​发​掘​和​利​用​金​石​铭​文​、​地​方​志​等​地​方​文​献​,​对​土​司​改​流​及​改​流​后​的​政​治​生​活​以​及​土​司​、​土​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研​究​,​成​为​土​司​研​究​的​重​要​途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永顺土司改土归流的“历史真实”——以湘西地区碑刻、地方志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永顺土司改土归流的“历史真实”——以湘西地区碑刻、地方志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摘要】:改土归流是土司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永顺土司改土归流的进行,对于彭氏土司改流具体政策的实施及原有彭氏土司辖区的治理和土司安置等成为中央王朝改土归流工作的重心。然而,彭氏土司改流的具体史实在正史中记载较少,大多散失在地方文献中。因此,通过发掘和利用金石铭文、地方志等地方文献,对土司改流及改流后的政治生活以及土司、土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研究,成为土司研究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K28【正文快照】:
清代改土归流问题是土司研究及西南民族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已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进行论述。不过,以往的研究对改土归流的原因、经过、影响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讨论较多,而对于改土归流后土司的去向及土司、土民的社会生活等问题,由于资料的缺乏,至今还是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心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世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成臻铭;;[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彭福荣;;[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王文光;段丽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曹学群;[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王肇磊;;[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徐琼;;[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成臻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叶德书;;[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向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雪梅;;[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文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梅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雷晴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李金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龙先琼;[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盛义龙;[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莫晸;[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朱圣钟;[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齐柏平;[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刘伦文;[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花;[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傅姗姗;[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翟冬园;[D];西南大学;2011年
姜爱;[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吴金庭;[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宋亚玲;[D];西南大学;2012年
熊英;[D];广西大学;2005年
张婷;[D];四川大学;2005年
马晓华;[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秦海燕;[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国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张晓旭;[J];南方文物;2000年02期
鲁础红;[J];文物春秋;2005年03期
杨晓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王菡;;[J];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06期
惠礼;;[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王盛婷;;[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孟学华;刘世彬;;[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陈桥驿;;[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徐无闻;[J];江汉考古;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文;;[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郭春梅;;[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吴振宇;;[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康兴军;;[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史若民;;[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刘丽玲;;[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孙继民;;[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黄腾华;;[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杨华南;;[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彭泽益;;[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金柯;[N];中国文化报;2004年
文管锁;[N];自贡日报;2005年
;[N];美术报;2005年
范翔宇;[N];北海日报;2010年
川谷;[N];中国档案报;2004年
肖迪;[N];北京科技报;2005年
;[N];北京日报;2005年
卞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N];中国保险报;2004年
武师文;[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海宇;[D];山东大学;2011年
董憲臣;[D];西南大学;2012年
王文广;[D];苏州大学;2012年
李建廷;[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吕蒙;[D];西南大学;2011年
沈倩;[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何山;[D];西南大学;2010年
舒华;[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周小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王力春;[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章丽;[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李婷玉;[D];西南大学;2011年
王强;[D];浙江大学;2010年
杨春;[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冯军;[D];郑州大学;2011年
才让拉草;[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徐可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李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王焕嘉;[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董建华;[D];兰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21日,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分为长江师范学院和石柱县两个主会"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期共收录文章16篇
  -21日,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分为长江师范学院和石柱县两个主会场发言,会议共同探讨了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巾帼英雄秦良玉等相关问题。 中国论文网 /4/view-5338054.htm  一、本次会议的特点   1. 团体性。本次会议呈现出团体参会的特点。据统计,除举办方之外,本次会议提交论文和参会人数在7人以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吉首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提交论文和参会人数在3―6人以上的高校和和科研院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这反映出我国的土司制度研究走向团体性的特征。   2. 广泛性。随着湖南永顺土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及贵州遵义海龙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土司文化的深入研究、积极保护、有效利用正在进一步升温。广西忻城县政府、贵州遵义市政协文史委、湖北省恩施州文管所、云南保山市博物馆、黔西南州文物局、河南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等地24名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土司文化研究,积极参会,这呈现出社会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明年广西忻城县将举办第四届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更好地佐证。   3. 后续性。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土司学”构建,必须有后续力量,要后继有人。从本次参会人员情况看,计有在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1人,这表明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本次会议的成绩   1. 土司学理论构建与方法研究有共识。构建“土司学”不仅能够使土司研究走向深入和系统,使其综合化和理论化,加深、提高和丰富对土司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通过探讨土司制度的发展规律,为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历史经验。本次大会达成的基本共识有三:第一,土司制度相关概念应统一、研究视野需扩大、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要综合运用;第二,土司研究要避免土司设置的时间和空间的泛化,不能把实施土司制度的时间无限拉长、把土司分布的空间无限延伸;第三,土司制度研究应引入国家认同、国家意识、王朝治理等新的学术视野。上述共识还观点主要体现在李世愉、商传、方铁、成臻铭、邹建达、李良品、张莉、杨林军、谢国先、温春来、顾霞、葛政委等专家学者的论文中。   2. 中国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有深入。在土司制度研究方面,李治亭、吴燕山、秦和平、何先龙、莫秀珠等从宏观层面,李平凡、温春来、赵心宪、蓝武、马国君、康春华、黄金东、李思睿、线世海等微观层面,侧重于土司制度史、土司管控、王朝经略、土司职官、土司土兵、土官宗法制度、流官对土司地区的治理等土司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改土归流研究方面,除彭武麟、马廷中、于爱华等从宏观层面研究改土归流的必然性、原因之外,瞿州莲、朱圣钟、贾霄锋、敖以深、马亚辉、唐建生、郗玉松等则从改土归流的影响、社会重构、政治重建、社会治理等深入研究。其中,杨庭硕先生在《“改土为流”这一提法有待商榷》中以明、清有关事实为依据,认为,史籍中多用“设流官”、“改流”、“改土为流”或“改土设流”,绝少用“改土归流”,并建议学界今后取用“改土为流”这一术语,该文富有新意。   3. 中国土司文化研究有拓展。随着贵州播州、湖南永顺、湖北唐崖三处土司衙署古建筑被有关部门列入201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之后,土司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次会议论文除彭寿清教授对明代土司地区的儒学教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外,其余代表如龙先琼、谭志满、田敏、裴淑姬、姚勇、刘清华、刘绍明、莫代山、王国祥、张海珍、王剑等就土司时期的文化建构、文化策略、文化生成、文化融合、习俗文化、地名文化以及土司文化研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作了拓展性的研究。   4. 秦良玉研究有突破。本次会议对她进行立体全方位研究还是第一次,并有不少新突破。龚荫先生从秦良玉平播、援辽、讨奢、勤王和保境安民等方面的战绩出发,认为秦良玉戎马一生,战功累累,是一位杰出女土司。滕新才、段庸生、彭福荣、聂树平等均是研究秦良玉的专家,他们或从文艺学、或从文献学、或从历史学的角度,多维度探讨巾帼英雄秦良玉的形象。蔡玉葵、谭清宣、秦成德、刘建平、崔利军、马帅率等作为石柱人,自觉肩负起深入研究家乡古代名人的责任。蔡玉葵认为,秦良玉是明朝末期战功显著的民族英雄、女军事家、女将军、抗清名将,是特定时代的一面旗帜,赋有见地。谭清宣认真爬梳明末时人记载到清人编纂后认为,秦氏形象因时代变迁和视角变化而经历真实原型向理想英雄的嬗变定型,这是学术理论的创新。崔利军对《石柱厅志》的“秦良玉”部分作笺注,这是开先河之举。赵翔宇、罗权、谭晓静、李虎等分别从军事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深入分析,视角较新。葛镇亚、陈季君、王晓宁则从石柱土司与周边土司的关系着墨,不乏新观点与新材料。   5. 土司个案研究有特点。个案研究是本次会议论文的重点,分别以土家族、壮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的土司为个案,深入探讨酉阳、播州、水西、唐崖、永顺、明正、木氏等土司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教等方面的内容,篇篇论文各领风骚、胜似珍珠,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对未来土司文化研究的几点希望   1. 加强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研究的基础建设。在今后的土司研究中,希望由原来的散兵游勇向兵团作战转化,这就加强基础建设。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学术团体建设。目前,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已经批准土司专业委员会,已上报文化部,以建立一个全国性学术团体;二是建立全国的土司研究学术网站,主要将全国省市级以上土司研究课题、发表的主要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土司研究成果获奖、召开学术会议、土司文化考察、土司文化申遗等内容加进网站之中。三是建立中国土司制度史料数据库,可采取分省区、或者按照中国土司制度史、中国土司制度、职官、食货、武备、学校、风俗、人物、艺文等类别予以编纂整理。   2. 积极推动“土司学”成为我国未来的一门显学。土司研究虽然方兴未艾,但“土司学”构建任重道远。目前土司制度研究仍十分薄弱,如果从“土司学”研究对象的思想、事实、制度和行政四个方面看,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盲点;就以土司授职、承袭、分袭、印信、号纸、安插、朝贡、赋税等制度及制度的历代演变,这里存在巨大研究空间,应深入持续地进行研究,加强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制度比较研究,加强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建议学界朋友们改变原来的散兵游勇状况,逐渐形成兵团作战局面,快速整理、编纂、出版《中国土司制度大词典》、《中国土司制度通史》等相关的大型工具书,推动“土司学”像“科举学”一样,成为我国未来的一门显学。   3. 通过每届土司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举办地成为一台学术“播种机”。本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对中国土司制度研究和重庆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次大会,重庆有40人参会,提交32篇学术论文,这无疑会促进重庆市历史学、民族学的学科建设,促进石柱马氏土司、酉阳冉氏土司、秀山杨氏土司的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李良品,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重庆 涪陵 40810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明代永顺土兵军事活动研究--《吉首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明代永顺土兵军事活动研究
【摘要】:明代的永顺土司,其控制区域包括今永顺、龙山、古丈三县。其土兵的军事活动,反映了永顺土司与中央王朝之间、永顺土司与周边土司之间、永顺土司与其基层土官政权之间以及基层土官政权与家族村社之间的互动过程。
土司时期的土兵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寓兵于农、军政合一的制度,各大小土官不仅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最高军事长官,他们都拥有一支数量不等的军队,俗称为“土兵”。土司时期,各土司的土兵军队因为拥有独特的军事资源、军队建设等,而使之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各地土司作为明朝中央职官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服从封建王朝各种性质的军事征调,且不得违抗,否则中央王朝就会对违令的土司进行严厉的制裁。明朝对土司武装力量不断地进行军事征调原因就在于明朝政府“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军事征调就是这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明代“以夷制夷”这一民族总政策是各土兵部队被不断征调的实质性原因。
有明一代,永顺土兵军功显赫,大大小小的征调不下六十次。故深入研究永顺土兵的军事资源、军队建设、军事征调等对于厘清明代永顺土司的历史功过与社会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除“绪论”部分和“结束语”部分外,第一章主要阐述永顺土兵进行军事活动所拥有的客观后勤补给模块。主要从永顺土兵所处的战略地理位置和其所拥有的战略资源对其所持有的军事资源进行概述,最后认为,永顺土兵军事活动能够顺利实施,与其所拥有的各方面军事资源密不可分。而明代永顺土兵正是利用了永顺土司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充裕的战略资源等各方面要素大力发展自身实力并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活动。
第二章主要阐述明代永顺土兵进行军事活动所主观进行的军队建设活动。明代永顺土兵的军队建设分为军事建制、军事阵法、防卫设施、军事装备以及军事管理五个方面,明代永顺土司依托本民族文化对所领土兵军队进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设也是永顺土兵能够很好的进行一系列军事活动的关键原因之一。
第三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军事征调是军事活动的直接表现。本章主要对明代永顺土兵所进行的六十余次军事征调进行梳理,认为中央王朝“以蛮制蛮”的民族政策、卫所制度的瓦解、土家族“尚武”的民族传统以及明代历任永顺土司的妥善经营是中央王朝频繁征调永顺土兵进行军事战争的原因。而这一系列原因所导致中央政府对永顺土兵的征调活动有三大特点:其一,明朝各个时期中央王朝对永顺土兵征调的十分频繁;其二,明朝各个时期永顺土兵的征调频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参与战役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强;其三,永顺土兵的整体功劳大,过错少。总而言之,明代的永顺土兵发展成熟,最终导致了明代永顺土兵被中央政府频繁地征调参与重要战役,这是明代永顺土兵军事活动的最直接表现。
第四章从永顺土兵军事活动对中央王朝以及土家族地方两个方面的影响分别论述。中央王朝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对土兵征调态度由原来的“积极”变为“被动”;对中央军队的建设也渐渐以土兵阵容的某些特点为模板,以提高战斗力。对土家族地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家族民俗的影响上,包括土家族传统“摆手舞”仪式的丰富、“过赶年”习俗的形成以及土家族特色菜肴的形成上。由这一系列最终揭示了明代永顺土兵的军事活动对明代社会各个层面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E291;K248【目录】:
摘要8-10ABSTRACT10-12绪论12-21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学术史12-15
一、问题缘起12-13
二、学术史13-15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6
一、研究思路15-16
二、研究方法16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16-21
一、永顺土司区16-17
二、土兵制度17-18
三、军事活动18-21第一章 明代永顺土司区的地理条件和战略资源21-26 第一节 永顺土司区所拥有的地理条件21-24
一、地形地貌的复杂21-22
二、地理位置的重要22-24 第二节 永顺土司区所拥有的战略资源24-26
一、人力资源24-25
二、物力资源25-26第二章 明代永顺土兵军队建设的内容26-36 第一节 永顺土兵的军事建制26-28 第二节 永顺土兵的防卫设施28-30 第三节 永顺土兵的军事装备30-31 第四节 永顺土兵的军事管理31-33 第五节 永顺土兵的军事阵法33-36第三章 明代永顺土兵军事征调的内容36-48 第一节 永顺土兵军事征调的活动36-42 第二节 永顺土兵军事征调的原因42-44 第三节 永顺土兵军事征调的特点44-48第四章 明代永顺土兵军事活动的影响48-56 第一节 永顺土兵军事活动对中央王朝的影响48-53
一、中央政府对土兵征调态度的转变48-50
二、中央军队建设的改良50-53 第二节 永顺土兵军事活动对土家族民俗的影响53-56
一、“摆手舞”仪式的丰富53-54
二、“过赶年”习俗的形成54
三、土家族特色菜肴的形成54-56结束语56-57致谢57-58参考文献58-60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伟;;[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张凯;伍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张凯;游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亚仁;[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张文澍;[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陈才训;;[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陈才训;时世平;;[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邹立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刘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赵永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朱仰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赵华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张金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修;;[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张晓琦;;[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万明;;[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刘明杉;;[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金国平;吴志良;;[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吴海涛;;[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辛德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梁尔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王建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杨增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世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燕来;[D];西北大学;2010年
王淑英;[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尉博博;[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周勇进;[D];南开大学;2010年
王小燕;[D];南开大学;2010年
任红敏;[D];南开大学;2010年
宫海峰;[D];南京大学;2010年
谢华;[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邹春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迎芬;[D];河北大学;2009年
杨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贾文芝;[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卢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驰;[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曾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王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林忠彬;[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洋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文光;朱映占;;[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新华;[J];党政论坛;1995年11期
吴祖生;[J];中国民政;2002年09期
郭书林;;[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凌燕;;[J];沧桑;2008年01期
张海平;;[J];党员干部之友;2011年04期
韦东超;[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王文光;施芳;;[J];思想战线;2010年02期
沈林龙;[J];上海消防;2002年01期
郭胜利;;[J];西藏研究;2010年02期
杨征实;[J];四川统一战线;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卫;;[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凌燕;;[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崔茂新;;[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李永祜;;[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吴晓秋;;[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陈延正;;[A];第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蒋良艳;李晓齐;郭丛新;;[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木容;[N];南宁日报;2008年
李成生;[N];云南日报;2007年
张勇;[N];铜仁日报;2007年
邓军;[N];中国民族报;2005年
张玉观;[N];嘉兴日报;2006年
石昌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甘国江;[N];人民武警;2006年
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驻四川记者 邓风 江永长;[N];中国艺术报;2006年
石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恩施土司城;[N];恩施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凯;[D];吉首大学;2012年
郭书林;[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韦胜辉;[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凌燕;[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蒋盛楠;[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肖霞;[D];广西大学;2011年
鲁彩玲;[D];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
张万东;[D];吉林大学;2013年
赵荔;[D];云南大学;2013年
陈奇;[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字数包括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