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演讲稿南方科技我的大学梦演讲稿

★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转正 四种招生模式猜想-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转正 四种招生模式猜想
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转正 四种招生模式猜想来源:&&&&关键词:
备受瞩目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准建立。昨晚,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的通知》,这意味着一直以&非法&身份进行高教改革探索的南科大正式从筹备阶段&转正&,从此在教学、师资建设、招生等方面有了合法身份。但通知未对南科大的具体招生方式作出明确规定。  由广东省领导管理  在教育部答复广东省政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讨论议定,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学校代码为14325。  教育部定位南方科技大学为多科性本科学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安排解决。广东省和深圳市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学校新校区的建设速度,力争在未来3至4年内完成学校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使南方科技大学的硬件条件基本形成。/daxueshengyanjianggao/
  在校生规模8000人  在没有&转正&前,南科大曾经尝试越过高考,进行自主招生录取,引发了的关注,招生的过程举步维艰。如今,在通知中对师资建设、招生规模也有了表述,南科大目前规定的招生规模并不大,批准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通知要求南科大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南科大作为高教改革的试验田,作为校长的朱清时曾多次认为要突破现有制度的束缚。教育部在通知中仍对南科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约束&,首先强调南方科技大学应遵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依法办学,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另外,还要求学校新专业的增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  同时,通知中也体现了教育部对南科大进行改革的期待,通知要求学校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话&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依然要将改革实验进行到底  记者:教育部同意建立南科大对学校意味着什么?  朱清时: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件大喜讯。因为从此以后南科大的实验改革进入到了合法的平台上,表明筹建期已经结束。  记者:南科大之前由于没有合法身份,今年的自主招生耽搁了。今年的自主招生是否可以启动?  朱清时:如果要赶上今年招生,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再结合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综合评价进行录取,那么,南科大的自主招生仍然很有意义。  熊丙奇说,要求南科大依法办学并非就意味着束缚,不过&学校新专业的增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这条规定,约束了南科大专业设置自主权。
本文★★网址:/zuowen/20947.html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作者:施展萍 江田力 梁坚 来源:深圳晚报 发布时间: 9:34:26
选择字号:小 中
朱清时:南科大依然有众多可能
朱清时与他的作品。深圳晚报记者陈远忠、刘钢、田芳槐、张圣宇 摄
深圳晚报记者 施展萍 实习记者 江田力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的背后,有着中国人对教育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很多人期待他改革成功,以使全民受惠;另一方面,人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少有人愿意投入其中,而全然投入的个体,却面临着外界几近苛刻的关注和解读。从2009年筹建,至今年9月份朱清时的即将卸任,质疑从未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科大的学生当中,朱清时遇到的几乎全是赞美。这些赞美,固然包含学生对校长的特殊情谊;但另一方面,南科大的学生自认为确实从中受益。比如他们身上体现的独立思考与自由之精神。而这恰恰贴合教育的本质。
校长的遗憾
朱清时的两大遗憾在于,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层,未能制定好学校的《章程》
朱清时的办公室在南科大行政楼三楼最深处。室内,一扇屏风后面藏着一张矮矮的铁架床,床上有成套的素色床单和被子,被子的一角掀开,像是朱在不久前刚有过一场简单的午休。床尾,一个蓝色的氧气瓶站在那儿。
据媒体报道,朱清时每天要吃七八种药,有时,他还需要吸上一段时间的氧,才能继续工作。
他的工作并没有因为9月份即将到来的卸任而有所轻松。
尽管今年1月份,当南科大的党委书记一职不再由朱清时兼任时,他便感觉自己&已卸任了一半以上&。但他依然忙碌,采访时数次看表,得体又严格地把控着时间;轻微焦虑,谈到某些话题,放在沙发手把上的左手中指会不自觉地上下抽动,夜里,依旧依赖加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
工作的繁忙与他的&遗憾&相关。
南科大一位学生将朱清时比作教育界的袁庚(曾经的蛇口掌门人,打响改革开放第一枪),朱清时很尊敬袁庚,但自认与他不能相提并论。袁庚所行的经济改革得到理解,&不改不行,不改饿死&;相较之下,他的教育改革显得有些孤独,&不善沟通化解矛盾,做的事很多人不理解&。
袁庚在做蛇口工业区时,落下了三大遗憾;朱清时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也留下了两大遗憾。
第一个遗憾是,南科大至今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建校初始,朱清时找过一些副书记、副校长人选,但觉得当时自己尚无法给出对方明确的待遇标准和前途保证,便&不忍心叫他们来,同意他们暂缓&。一缓,四五年过去了,&他们再也不会来了,我也很快不做了。&
这些年,因为缺少得力的助手和团队,朱清时不得不一个人扛下众多行政事务。
朱清时的第二个遗憾是&没有制定好《章程》&。当初,学校在摸索中前行,规章制度都要重新制定,但又往往自认缺乏经验,担忧匆忙制定《章程》显得不够成熟,便思量着,将一切搁到有经验时再制定。
但等到经验较多之后,朱清时突然发现,一切似乎为时已晚了。
朱清时摇了摇头,自己即将卸任,大家都在等着新领导的到来,&他们都会想,你快要退了,你把这些固定下来,新领导不同意怎么办,所以到我现在快要退的时候已经不可能做这些事。&
&应该早点把《章程》制定好。&他又说了一遍。
谦逊被理解为承认失败
朱清时认为,从长远目标看,南科大依然有众多可能,但目前已跨出了许多步
大概是临近卸任,朱清时的言语温和了许多。
过去,他被认为是不惧说真话的勇士,频繁在媒体上亮相,公然叫板教育部,也因此被斥责&不够成熟&;不知从何时起,他的出现开始与&教改失败&、&悲剧英雄&等词汇发生关联。人们发现,他变得温和而憔悴,便将这转变视为他对教改失败的隐晦默认。
对外界的眼光,朱清时表示理解&&人人关注教育,教改所涉之事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南科大要做,大家都会关注&。
早些年,他甚至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为刚刚出现的南科大提高知名度,以吸引优质的师资和生源。
关注度提高了,好与坏都被放大,他便开始被误读。面对非黑即白的舆论,朱清时认为,改革是一个远大目标,南科大的教改虽未全备,但也已完成了此目标中的部分内涵。
不久前,一位记者让朱清时为自己的教改成果打分,他给出60分,这被解读为朱清时与南科大的不断迂回和斡旋。
他有些委屈,澄明自己所打分数的意思是,从长远目标来看,南科大依然有众多可能,但目前已经跨了出来,&走了很多步&,&而且自己给自己估分,显然不能打高分,没想到这个谦虚的态度被理解为自认失败。&
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时候。几年下来,他似乎习惯了反复被宣告&朱清时承认南科大教改失败&。今年,他有意减少与媒体的接触,但也已十分平静。
最难过的坎依然是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港科大教授出走事件,&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很过分&,朱清时语气坚定。
2011年3月份,李泽湘、励建书、李晓原相继从南科大不辞而别。6月,三人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文章,认为朱清时将南科大的筹建变成&展现其个人喜好的私塾&。
朱清时至今仍认为,那件事情&几乎使南科大翻船&。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一边倒的状态,全国都对南科大&劈头盖脑地指责&,&学校一定要获得支持,如果舆论认为南科大失败了,那社会各界可能以为南科大真的失败了。&
压力显而易见,朱清时想过辞职,但又觉得,在当时的情境下辞职,无异于承认自己失败。事实上,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针对三位辞别教授提出的南科大筹建缺乏制度设计和内容支撑的指责,朱清时对深圳晚报记者说:&我理解,过去战争年代为何有些&土包子&军人没文化,却能打败军事院校的高材生,因为他们从经验中掌握了战争最核心的规律。办教育的核心因素是人才。起步时就有明细的规划固然好,但这不是必需。因为理工科大学都有一些共同的基础学科,如数、理、化、生物、电子、材料,可以先引进这些基础学科的人才,之后再一起制定明细学科规划,在我国的国情下,更快更好。&
&现在的事实证明就是这样&,朱清时认为,南科大一边引人,一边招生和建研究基地的效果在当下已得到印证。校内,人才不断引进,招生工作也已持续了三年,&他们觉得我把学生当小白鼠,但学生现在享受1︰6的师生比等教育资源,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可以比拟。教育的核心规律是师生间广泛而又深入的交流,这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重要。这几年极高的师生比可以弥补规划的不足。&
相比外界,朱清时在学生中,得到的多是赞美
朱清时和他的学生们一致认为,高校改革的成功与否,最重要考量标准在于,学校是否为社会带来贡献。
&所谓改革不是非要去扭转什么&,大一学生张楠认为,目前,外界把南科大的&改革&太当回事,&改革是为了更好,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就学生而言,&更好&意味着更多益于成长的知识和思想。这位高考成绩650分的学生说,自己冒着风险到南科大求学,为的就是学业和思想上的进步而已。否则,完全可以选随便一所高校求得一纸文凭。
&真正理解我的,正是首届教改实验班这45个孩子。&朱清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那是2011年3月,三位港科大教授从南科大集体出走。
现在,这个&真正理解&他的人群正在扩大。一次,一场有关先进改革者的投票在网上发起,一位学生发现朱清时位列其中,便发动同学一起为校长投票。投票系统有漏洞,每隔一分钟便可刷一次票。&一有空就去刷票,他都有一万多票了,第二名才三千多&,这位叫李煜的学生认为,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朱清时的充分信任,毕竟,这所学校的学生加起来不过六百多人。
李煜最近一次与朱清时的近距离接触是在学校摄影社举办的摄影展上。朱清时穿着惯常的白衬衫、黑西裤,两人的视野共同落在一幅摄影作品上。照片是在学校两栋高楼间一个狭窄缝隙里拍的,一位女孩正在缝隙中起舞,&一个人的思维即便在束缚的空间里也可以得到绽放和无疆放纵&,李煜这样对朱清时诠释自己的理解。
朱清时回应他,&你看,这幅照片的这部分稍微有点逆光,&他指着照片上的一个部分解释,&但是这个地方并不需要逆光处理,如果顺着一点去拍的话,可能会使画面更完整。&
&他不是走形式地来看一下,而是真的在看。&李煜说。第一次知道朱清时,李煜还是一名初中生,那时,他用朱清时编写的教材学习,尽管教材内容浅显,但现在想起来,李煜仍觉得,要将浅显知识梳理成系统完备的体系,难度不小。
&再加上他改革的决心,他原本想在中科大改革,但中科大毕竟像老城市一样,已经定型了,很难再改革,他来到一所新的学校,决心要这样做,我觉得非常有勇气,也非常佩服他的远见和观念。&
高考结束后,李煜几乎没有做过多的思考,便选择了南科大,从朱清时的改革成果中受益。而同时,朱清时也在这些学生身上获取力量。
朱清时曾请过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前来为学生作报告,报告结束后,那位校长兴奋地告诉朱清时,同一个报告在全国三十多所高校都做过,南科大的学生是素质最高的&&有独立思考,且思想最为敏捷。他们能一下子捕捉他的信息,并提出很多&有思想&的问题。
朱清时回应他,自己也有同样的感觉。&南科大的学生就是有这种精神&,朱清时将这种精神概括为勇气、担当和高素质。他说,当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四十多位同学拒绝参加高考开始,他便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件事情让朱清时长久感动,还有一件事情同样让他触动,那是在三位港科大教授集体出走之后。
那段时间,他心里抑郁,但有一天,当他走出办公室时,突然发现,学生们齐刷刷地穿着同一款式的白色T恤,T恤前方,胸部以下,印着他的头像。
(文中学生皆为化名)
朱清时履历
1946年 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
1968年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近代物理系
1968年 12月,毕业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工作
1974年 12月,调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1979年 出国留学
1982年 回国
1984年 8月,调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87年 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 7月,在中科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1996年 8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1998年 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99年 5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1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 9月,因年龄原因和任期要求,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2009年 9月,被深圳市政府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2011年 7月,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临时)书记
2014年 1月,不再兼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书记
2014年 9月,即将卸任
教改的最后成功不一定是在南科大
朱清时将卸任。他相信南科大会越来越好,但他说,南科大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深圳晚报记者 施展萍
朱清时卸任将近,南科大的未来备受关注。不同于外界对南科大教改失败的论调,这位即将卸任的校长认为,尽管自己在任期间仍有遗憾,但也已使南科大完成了教改的部分内涵,只要这些内涵不偏倚,未来南科大会越来越好,并使改革成效受用于他处。
对于接任者,他的期待明确&&将改革进行到底。
还有很多路要走
深圳晚报:目前,外界对南科大教改成功与否的争议主要在于去行政化。有学者认为,南科大的去行政化失败了,您怎么看?
朱清时:外界的评论非黑即白,希望你要么完全做到去行政化,要么就不做,这个评价是很不公正的。去行政化是一个远大目标,有很多内涵,要走向目标,需要把这些内涵一一做到,目前,南科大已完成了部分内涵,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深圳晚报:评判教改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朱清时:最核心的标准是社会的反映&&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包括学生及教师对社会的贡献。此外,学校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是一个思想库,要有影响力才行。这三方面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其实最理解学校、感触最权威的还是学生。现在,学生对南科大改革成果的态度和南科大的状况回答了种种对南科大的争论。
交给时间来考验
深圳晚报:卸任之前,请为自己的工作做总结,您为给南科大留下了什么?如何确保它将来的发展?
朱清时:为南科大打造了几个基因,现在都很优秀:首先是南科大的管理体制,我们确立了法人治理的结构,使南科大能够完全依法运作。在中国,高校最大的问题就是谁当领导谁说了算,一旦换领导,制度就变了。南科大在治校上有法(此处指&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可依,这比中国任何高校都进了一步。
第二个基因是南科大确立了较好的薪酬标准,薪酬体系与国际接轨,保证南科大引进的师资都是一流的,与国内其他大学用特殊政策引进的特殊人才一样。
第三个基因,我们建立了教授治学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一个集体,它有很大的学术权力,引进教授需要学术委员会票决通过。基于南科大的薪酬待遇和科研环境,很多人想进入南科大,学术委员会的票决制,保证了水平不够的人没有走后门的机会进入南科大。
第四个基因是科研队伍建设。我们为每一位教授,包括年轻的助理教授都提供科研启动经费,鼓励他们建立研究团队。年轻的教授可以独立工作,不需要给老教授打工,使年轻人都可以迅速成才,也使学校充满活力。
有这几个基因,南科大的教师队伍一定可以成长得很优秀。
接下来是生源。学生一定要优秀,尽管高考成绩只占南科大录取成绩的百分之六十,但我们的学生高考成绩基本都超重点线70分左右。
最后一个基因就是南科大的教学改革。与中国其他高校不同,南科大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部分课程英语授课。且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验课,因为学生数量少,南科大学生上实验课的水平远远高于其他高校。本科生还可以跟着教师做科研,既学到一流的知识,还增长了动手能力。同时,书院式的管理方式也将跨系的学生搅在一起,教师到书院当指导教师,一个教授平均指导五至六个学生,保证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通畅。
这些基因既包含去行政化,又包含教授治学,且包含了教学改革。我相信,学校在这些基因下发展,一定会变成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其他交给时间来考验。
改革就像钝刀子割肉一样
南科大想做的教改很难
深圳晚报:您曾经说过,加到教改队伍里的人越来越多,教改肯定会成功,但不一定是在南科大,为什么?有人认为,这种星星之火仅会在理念上带来触动,您认为它是否可以燎原?
朱清时:改革就像钝刀子割肉一样,南科大想做的教改很难,不太可能在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里,从头到尾都完成得很好。教改最大的可能是,一定会成功,就像中国的经济改革一样。现在,上海的经济改革超过了蛇口,将来,教改的最后成功也不一定是在南科大。
中国的古训是,&枪打出头鸟&。顶风前行者遭受的挫折和阻力最大,且无榜样可仿照。但历史贡献不可抹杀,等大家都成功的时候,就会想到,蛇口是当年经济改革的先行者,南科大也一样。
星星之火完全具备燎原的可能性。任何一所高校都可以尝试&&不扩招、从国外引进人才、建立像南科大一样甚至更好的薪酬待遇、为青年教授建科研团队、赋予学术委员会比南科大学术委员会更高的权力。
但是,如果当初南科大不这样做,谁会知道有这种可能?南科大做了,大家意识到南科大第一步成功了,成功的因素就会被学习。现在,很多高校都在采用南科大6+3+1的招生方案(高考成绩占60%,自主招生占30%,平时成绩占10%),这就是一种进步。
深圳晚报: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首届教改实验班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因为前期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学生面临着毕业困难的状况,对首届毕业生的毕业问题,如何解决?
朱清时:一个好的大学,学生一定要严出,淘汰率要高一些。现在中国的高校正好相反,叫严进宽出,只要进来都能出去,没什么淘汰率,这样的大学就没有动力,难出尖子生。南科大的做法与国际接轨,表现出来就是,相当部分学生的成绩不是太好。比方说,现在首届教改实验班有45名学生,有几名同学退学了,有几名同学需要延长学习期限,这部分学生占比百分之二十多。这个比例不高,在加州理工大学,可能每年都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出局。
但是熬出来的,能够顺利毕业的学生都会比较优秀。而出局的,也不证明这些学生不够好,而是说他们可以选择其他职业,选择一些对自己更好,也对社会更好的职业。
希望新校长将改革进行到底
深圳晚报:谈谈您对下一任校长的期待?
朱清时:希望新校长能够比我更朝气蓬勃,更有思想、能力和声望,能将南科大的改革做到底。
如果南科大变成一个普通的学校,不去做改革,那它就什么都不是。中国已经有几千所这样的高校,再多一所,也没多大意义。
如果南科大不改革,对全国人民都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大家满怀希望地关注南科大的改革,失败还可以被原谅,至少努力过。但如果放弃改革,就会引发公众的失望情绪。
我到卸任那天本可如释重负,但也许会更关注未来。现在新书记已经到位,他有极强的沟通能力,与各级领导沟通得很好,正好弥补了我的不足。希望他和未来的校长将改革进行到底。南科大不改革不光对南科大没好处,而且对全社会都是个打击。
南科大改革成败谁说了算
深圳晚报评论员 梁坚
高考结束,准大学生们将面临一个新的抉择,选择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学生们也自然要面对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这个问题。数年前有45名学生拒绝了高考,义无反顾地成为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称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这也宣告了南科大教改实验的实施,轰动一时。
事实上,自有南科大这所大学开始,争议就未曾停歇过,身处于漩涡中心位置的是被寄予太多期待和质疑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今年9月,朱清时就将卸任校长职务。此前已有许多教育专家和媒体宣告朱清时以及南科大的改革失败。有的认为南科大未能实现去行政化的高教改革目标,有的则认为南科大缺乏专业准备,星火燎原之势难成。
种种批评与质疑之下,朱清时认为他被误读了,因而保持了长久的缄默,一度不再在媒体面前言说。深圳晚报记者遍访南科大并通过多种努力,终于打动了这位老人。
每天仍然需要加量服用安眠药方能入睡的朱清时面对深圳晚报记者的采访时,依旧保持着改革者的执著。这一次他的回应,更像是对于南科大改革以来的自我澄明。比如为南科大改革打分60分,他认为他只是谦逊,却被误读为承认改革失败;比如他仍然对几名教授的离去和在《南方周末》的批评耿耿于怀,并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朱清时找到了一个更适合回应改革是否成败的标准,那就是学生们。他很满足于学生对南科大的热爱与认同。当然,朱清时对自己卸任后的南科大也有所期许,那就是南科大因改革而存在。
我们也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解剖南科大的校园种种,这一次我们回归大学的本质&&教书育人的对象学生们。那些在南科大改革报道中基本失声的主角们将会告诉我们另一个南科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4-6-23 22:12:45
在2013年年末,我有幸到南科大参加了一次会议,因为我在高校做了20余年的教学管理工作,南科大的教改及教改动态我也时常关注,到了南科大,我自然不会放过这次考察、学习的机会,所以会间以及早晚我走遍了南科大的每栋楼(能进去的都进过了)及校园的角落,也访问了部分教师、学生,以及保安、物业管理人员,自我感觉:南科大的管理井然有序、人员素质高,而且到处蕴允着一种改革的气氛,它吸引了我。我默默地叹服:朱校长的改革是成功的,南科大会越办越好!
<span style="color:#14-6-23 12:11:30
朱校长如果退了,谁又能承担起中国高等教育困局的破局重任?真想替朱校长向天再借50年!
<span style="color:#14-6-20 22:04:52
目前已有3条评论《芒果画报》朱清时:南科大改革一路黄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每天都会发生各种新闻,但我们很难看见新闻中的人。这个时代有太多人在想、太多人在说,但很少人会踏踏实实地去做,去实践。
  文/ 唐金凤郭已萌
  &&他们一定不完美,但探索的背影是一个时代上行的风标,我们不相信,实践者永远孤独。&这段话,可以很好地诠释《岳麓实践论》的主旨和对所有实践者的敬意,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便是其中的代表和先行者。
  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迎宾馆,我们临时搭建了录制现场&&这也是朱校长在深圳的家,他只身南下深圳后,已经在二楼的小套间里住了661天。此前,朱清时刚刚度过了&人生最纠结的一天&,南科大召开了校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终于有所大学,按照一部法规来运作&。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理事会该怎么运作。与会理事甚至因校名的英文对不对、校徽制定得是否太早等问题而纠结,这在朱清时看来没有必要:&何必自找麻烦呢?&
  中国大学运转机制让所有人都没有动力去追求卓越
  两年前,朱清时的一个选择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大麻烦&&&从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王荣的手上接过聘书,出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朱清时的高教改革历程,早在担任中科大校长期间就已开始,但无疾而终的结果让朱清时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在于制度。&中国大学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运转的机制不合理,这个机制让所有人都没有动力去追求卓越。&在节目录制现场,朱校长如是说。&但,想改却改不了,也已没有机会再改。&
  国际猎头公司和遴选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为南科大遴选校长,最后的结果唯独朱清时士一人。已然荣休、一心奔着考古的他,当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然而,院士陈国良却追着朱清时跑,飞合肥飞北京&&因为&朱校长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还是一个改革家,改革始终在他心里,不会放下&。
  彻底倾斜了朱清时心中天平的,是刘盛纲院士的一个电话:&我们这一代大学校长,梦寐以求想做一些改革,因为条件不具备,到临退休都没做成,现在深圳把所有条件都给满足了,如果不去做,可能又得等20、30年&。
  心,起了波澜,朱清时一夜没睡好。他给深圳市领导写信提条件:如果自己主持南科大,学校必须有高度的自主权,学校校长兼书记,首期必须引进多少领军教授,等等。出乎他意料的是,深圳领导突击开会,把所有的条件都答应了,还得到了深圳市委常委的同意。
南科大的一纸聘书给了朱清时延续自己改革理想的契机,然而,两年后的今天,面对现状,他描述为&我已经被纠结打得遍体鳞伤&。
  &如果知道是这个情况,再有陈院士要来劝我,刘院士来劝我,我都绝对不会答应&,如今的朱清时坦言。
  南科大自主招生没有红绿灯,只有黄灯
  出门办事前,朱清时偶尔会往嘴里塞把药。
  一位中科大学生见到老校长后的第一句话是,&您瘦了&。同学们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告诉他,其中一句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朱大加油&。大,在陕西方言里是父亲的意思。&相对南科大及教改,同学更关心您的身体,我们就想看看朱大的身体到底好不好。&
  朱清时没能给这位同学以满意答复,疲倦与劳累深深地印在了脸上。正像她担忧的那样:&朱校长,您到深圳以后,都不会笑了?&
  作为新出生的&孩子&,南科大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朱清时殚精竭虑。困难,远远大于想象。
  如历时三年,苦等教育部一纸批文,好不容易等到了,答复却是只批准筹建,没批准招生。&改革不能光等批复&,朱清时只好决定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管理部门对他的决定一直未予评价,令他颇为尴尬&&南科大自主招生遇到的都是黄灯,没有亮红灯叫停,也没有亮绿灯放行。
  又如当大学校长,不得不跟行政过招。花的每一笔钱都要申请,买台式计算机都得等两个月。当然,朱清时烦扰的,还有高校里的行政级别。&权力通吃,谁官大谁说了算。&
  更让朱清时始料未及的是,起初倾心相助、创办南科大的三位香港教授突然出走,并用公开信的方式对他和南科大进行&炮轰&。6月16日,三教授在媒体上发布联名公开信《要改革不要口号》,直指南科大现存的问题,如&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等等。
  理念的分歧与体制的矛盾纠结在一块。三位教授认为应该先设立好制度,再引进骨干做事情,但朱清时想等学校骨干到位再做设立制度;三位教授想建立一个咨询委员会,要从美国或香港科大聘请,年薪30万;但南科大全都靠政府财政拨款运转,于是朱清时建议给劳务费,每人一天1000块;这样的回答让三教授中的一位吼了起来,&1000块,你是给乞丐啊?!&
  冷静下来的朱清时依然觉得,三位教授决绝离开的做法无法理解,太过激烈,自己和南科大都被伤害得很深。
  节目录到这时,朱清时突然起身离场,似乎还有什么让他想说而不能说。再次回到现场的他,语调平静:&不谈这个问题了吧,你们还有什么别的问题?&
  朱清时说他将来会出自传,把南科大的这段历史讲清楚,讲明白;等到何时的时候,再将封存起来的一些文件公之于众,重新梳理细小、庞杂的坎坷与磨难。
  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懂得&&吃第一只螃蟹,到底有多难?
  拒考与退学,都是高教改革的必然经历
  南科大首期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孩子,无一例外地拒绝参加高考,还写了一封公开信,用&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等言论,向要求他们回到高考体制的教育部叫板。
  第二天,朱清时就在网上看到了公开信,媒体采访他,他来了句&高考是我妥协的底线&,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南科大要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发出的承诺不能再收回来,这是道德的底线。
  可经过媒体一报导,就像是他不允许学生回去考试,强制学生不得参加高考,完全被断章取义了。
  所幸,孩子们并未受媒体太多影响。&这些学生应该让好多老师跟官员汗颜,他们更理解不参加高考的意义,并且自己感到很自豪。&朱清时说。
  拒考事件后,甚至有学生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这辈子要干一件大事儿,以后我有儿子孙子的时候,他们问我你这一生做过什么事儿吗?我就可以说很自豪的说,我曾经参加过中国的高教改革。
  朱清时选择逃避,去了外地。&很多事情,保持模糊状态比较好&。他心里清楚,这45个孩子,是真正理解自己的。
  可是,不到一个月,一学生选择退学,一学生选择回家。退学的学生甚至还在网上写文章披露所谓南科大的种种弊端。人们不禁想问,这算他理解的流失吗?朱清时自己却认为,这是教育成功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像加州理工的淘汰率至少超过三分之一,而且是硬性淘汰。
  要改革,就得不断犯错误
  &看这个话,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在知名评论员笑蜀《争议南科大,何须尽责朱清时》一文中,朱清时找到了理解和认同,&南科大终于引爆了舆论,朱清时终于不能不向我们恳求对改革和改革者的宽容,这恳求多么悲凉。&他将文章打印出来,摆在自己的案头。夜深人静时品读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不知朱清时的内心有怎样的波澜。但不论你是否同意他的改革路径和办法,如同暗夜里温暖的灯光,每一个改革者和实践者,其实都需要理性的探讨与宽松的环境。
  20年前,邓小平曾说&不要怕犯错误,就怕没有勇气改正错误&。
  不犯错不成熟,不生病不成长,不管南科大走到哪一步,不管朱清时最后成功还是失败,南科大的价值已经体现&&那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来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一流人才?为无数后来者探明中国高等教育的症结所在,标出高教改革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波折。
  就像主持人张丹丹所说的那样,也许大家太吹毛求疵了,但为什么大家如此苛责南科大?正因为,你是南科大,是一块珍贵的试验田。
  &南科大走的是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肯定早晚要成功&,朱清时希望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的教育已经在走南科大的路了,南科大成了先行者,就够了。
  不一样的朱清时
  少了许多笑容的朱清时,给人的印象总是严肃、凝重、如战士一般的。录制节目之外,我们还抽空去拜访了他,短短几个小时的接触,他却露出了温和柔软的部分。
  他带我们参观办公室,介绍自己心爱的拓片和考古仪器,神情浮现出难得的轻松愉悦;从邓小平弟弟邓肯赠送的&忍&字和&宁静致远&,到每天都要默念的南怀瑾大师所赠的素书,他告诉我们每幅笔墨的来历以及从中获得的力量;他给我们展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细细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至此,我们才触摸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朱清时,他的家人,他的经历,连同岁月在他生命中划过的种种痕迹。
  节目录制持续了4个小时,忙碌的他,甚至没有时间与中科大的同学们共进午餐,便拎着早已收拾好的行李,准备奔赴下一个会场。&我只要一个三明治就好&,朱校长语调温和地与我们告别,留下一个并不算挺拔的背影。
  也许,他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也许,他需要的只是时间,南科大亦如此。
  (作者系《芒果画报》特约记者、《岳麓实践论》栏目组编导)
分享图片:|转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科技大学朱清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