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剧烈运动时,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最高心率均相同,每分输出量越大,心脏工作潜力越大,试判断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 循环机能
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的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P83
射血分数: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P83
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P83
心力贮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健康成年人安静时输出量为4.5~5升,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25~35升,即心力贮备为20~30升。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每搏输出量贮备。)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和,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P90
心电图:用导引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P86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舒张或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减压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后,一方面使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这些中枢通过改变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兴奋性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其总的效果是使心脏的活动不至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P99
思考题: 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P84
&PPT: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会使心输出量增加。
&&&&&&&&&&&&&
但心率超过140-150次/分时,因心室充盈不足,而心输出量下降。
②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射血分数越高。心肌收缩力与心肌纤维收缩“初长度”,即充盈度有关,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③静脉回流量&
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呈动态平衡,与肌肉收缩和胸内压相关。
答: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
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如果每搏输出量不变,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每份输出量增加。但心率过快时,每个心动周期缩短,特别是舒张期缩短更明显,因此心室没有足够充盈的时间,以致使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加快了,但由于每搏输出量显著减少,每份输出量仍然减少。反之,如果心率过缓(低于40次/分),虽然舒张期延长了,心脏能获得足够的血液充盈,使每搏输出量有所增加,但因心率过低,每份输出量同样会减少。
2).心肌收缩力&&&&
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反之则少。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并不能把其中血液完全排出,心肌收缩力越强,射血分数越高,心室内的血液排斥更加完全,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心缩力越小,心输出量减少。心肌收缩力与心肌纤维收缩“初长度”,即充盈度有关,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3).静脉回流量&&&&
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血液由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主要取决于静脉血压与右心房内压的压差。只有在压差增大、静脉回流量增加时,心输出量才能有所增加。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呈动态平衡。静脉回流量与肌肉收缩和胸内压相关。
总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是心肌收缩、心搏频率和外周血管的紧张性(加速血液回流)等各种调节机制所起的整合效应。
2.肌肉运动时,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发生哪些主要的功能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引起的?P103
PPT: (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运动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
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运动过程中: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
(二)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
运动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
(三)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
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的比例恰当,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否则,动脉血压就会升高或降低。
答:(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运动一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是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回心血量增多,运动时心交感中枢兴奋和心迷走中枢抑制,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交感中枢兴奋还能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也进一步加强心肌兴奋作用。
(二)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1.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2.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量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
(三)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
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许多因素改变后的总的结果。换句话说,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的比例恰当,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
3.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P104
PPT:(一)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使安静时心率减慢,可低至40-60次/分的现象。
原因: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
变化: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
应用: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
静力及力量性项目: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
耐力性项目:游泳和长跑等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也有报道心肌厚度也增加,但心腔内半径与心壁厚之比维持在正常范围。
心肌增大是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生物学适应,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
安静时&& 一般人:&
50OOml/min=71ml/次x70次/min&&
运动员:& 50OOml/min=lOOml次x5O次/min
最大运动时&& 一般人:&
220OOml/min=113mml/次xl95次/min&&&
运动员:& 350OOml/min=l79ml/次xl95次/min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窦性心动徐缓
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成为窦性心动徐缓。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停训后,心率可恢复接近正常值。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
运动性心脏增大与病理性增大在功能上是有显著差别的。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里贮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运动性心脏增大对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具有专一性反应。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
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增加。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缩力增加。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4.有训练的人和一般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有何不同?
答: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增加。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缩力增加。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运动开始后,能迅速运动员心血管功能,以适应运动活动需要。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解下可发挥心血管系统的最大机能潜力,充分动员心里贮备。运动后恢复期短,也就是运动是机能变化很大,但运动一停止就能很快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5.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P105(老师:意义就是应用,此题回答与PPT差不多)
PPT:(一)脉搏(心率)& 1.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
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 基础心率稳定并随训练水平及健康状况的提高而趋平稳下降。
如身体状况不良或感染疾病等,基础脉搏则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安静心率: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也有差别,一般来说,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其他项目运动员,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安静心率较低。
2.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
常用的定量负荷试验有联合机能负荷试验及台阶试验等。
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
测试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或负荷后的心率还可测定PWCl70或间接推测受试者的最大吸氧量。
常用的卧倒-直立试验和直立-卧倒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前后的心率并根据心率增减次数可评定受试者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
3.控制运动强度
在耐力训练中,使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
耐力训练心率=(最大负荷后心率-运动前心率)/2+运动前心率。
运动时心率=安静时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
卡尔森公式:(最大心率-运动前安静心率)/2+运动前心率
可为教学、训练及健身提供生理学依据。
(二)血压&&&
1.清晨卧床时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较为稳定,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运动员安静时的血压可略有降低。
2.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升降幅度及恢复状况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运动后理想的反应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
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而上升。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19OmmHg或更高,舒张压一般不变或轻度波动。
答:(一)脉搏(心率)&&&
1.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
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
基础心率稳定并随训练水平及健康状况的提高而趋平稳下降。如身体状况不良或感染疾病等,基础脉搏则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在运动训练中期间,运动量适宜时,基础心率平稳,如果没有其他影响心率因素存在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基础心率波动幅度增大,可能是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积累所致。安静心率: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也有差别,一般来说,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其他项目运动员,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安静心率较低。
评定运动员安静心率时,应采用运动训练后自身安静心率进行比较,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和程度也可衡量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水平。
2.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
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
常用的定量负荷试验有联合机能负荷试验及台阶试验等。
测试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或负荷后的心率还可测定PWCl70或间接推测受试者的最大吸氧量。
常用的卧倒-直立试验和直立-卧倒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前后心率并根据心率增减次数可评定受试者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
3.控制运动强度
在耐力训练中,使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
耐力训练心率=(最大负荷后心率-运动前心率)/2+运动前心率。
运动时心率=安静时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
1.清晨卧床时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较为稳定,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运动员安静时的血压可略有降低。
2.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升降幅度及恢复状况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运动后理想的反应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
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而上升。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19OmmHg或更高,舒张压一般不变或轻度波动。
1.心肌与骨骼肌在兴奋性变化方面的区别是心肌的(&&&
A.兴奋性低&&&&&&&
B.有效不应期短&&&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2.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兴奋低&&&&&&&&
&B.兴奋传导速度快&&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3..心肌能产生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兴奋低&&&&&&&&&
B.兴奋的传导速度快&&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4.心电图反映心肌的(&&&
A.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 B.机械收缩过程&
C.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D.兴奋的恢复过程
5.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肌质网不发达,钙离子储量&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6.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
)毫米汞柱。
A.30~40&&&&&
B.60~80&&
C.80~100&&&
D.100~120
7.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血压舒张压约为(&&&
)毫米汞柱。
A.30~40&&&&&&&&&&&
B.60~80&&
C.80~100&&&&&&&&&
D.100~120
8.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理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
A.外周阻力增加&&&&&&&&&&
B.心输出量增加&&
C.循环血量增加&&&&&&&&&&
D.血管舒张
9.衡量血管机能的指标常用(&&&
A.心率&&&&&&&&&&&&&&&
C.心输出量&&&&&&&&
10.以静力性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举重等项目的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变化为(&&&
A.心肌增厚&&&&&&&&&&&&
B.心室容积增大&
C.心肌、心容积都增大&& D.无明显变化
11.以游泳,长跑等耐力性项目为主的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变化为
(&&& )。
A.心肌增厚&&&&&&&&&&
B.心室容积增大&&&
C.心肌、心容积都增大& D.无明显变化
12.有训练的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率和血压变化(&&&
A.大&&&&&
B.小&&&&&&&&
C.无明显变化&&&&&&&&
D.开始较大;后来无明显变化
13.有训练的人,在进行最大强度工作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A.大&&&&&&&&
B.小&&&&&&&&&&
C.无明显变化& D.开始较大;后来无明显变化
14.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C.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减弱
1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血压超过(&&&
)的列为高血压。
A.140/80mmHg&&&&&&
B.150/85mmHg&&&&
C.180/90mmHg&&&&&&&&&&&&
D.160/95mmHg
答案:CCCAD& DBBBA BBAAD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心脏教材[优质文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心脏教材[优质文档]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不一定是病
  □记者&刘坤  做心电图时,很多人查出了“毛病”——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或是窦性心律不齐。这些人平常没有明显的心脏不适症状,但拿到检查报告单后,心里就直打鼓:不会真有心脏病吧?记者就这些医学名词请教了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周晗主任医师。  心跳的正式称呼叫做“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这三个名词都带有“窦性”,很多人一看“窦性”就蒙了,以为得了啥病。周晗说,解释“窦性”,要从窦房结说起。窦房结是心脏跳动的最高司令部,它是位于心脏右心房上的一个特殊小结节。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生物电,这种生物电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跳动就是这样产生的。由于是窦房结“发电”引起的心脏有节律的跳动,因此我们的心跳就叫做“窦性心律”。既然每个人都是窦性心律,这自然不是一种病,而是心跳的一种正式称呼。  窦房结发一次电,心脏就跳动一次,窦房结的发电频率是每分钟60~100次,因此医学教科书上就把正常的心率规定为每分钟60~100次。每分钟心跳次数少于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次数超过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律,有快有慢,就叫窦性心律不齐。  心动过缓&可能是“运动员心脏”  一般来说,只要心跳每分钟低于60次,做心电图的医生就会写成“窦性心动过缓”。周晗说,心动过缓不一定是病,有时反而是身体好的表现,比如运动员在休息状态下心跳会低于60次/分钟,另外很多健康的成人、老年人,心率也会低于60次/分钟。普通人睡眠时心率也会降到30~40次/分钟,这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时身体不需要心脏使劲工作。  运动员、经常运动的成年人,虽然心跳得慢,但心脏跳动有力,所输出的氧气和养分已经足够全身使用。有统计认为,有25%的青年人心率为50~60次/分钟。而老年人心跳得慢,则是因为他们的窦房结和全身的器官一样,退化了,身体代谢减慢,虽然心跳慢,但输出的氧气和养分也够用了。  有人说,心跳越慢越好,并举例说,乌龟能活150年,老鼠寿命还不足两年,是因为乌龟的心跳每分钟不足10次,老鼠的心跳每分钟高达900次。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心跳不是越慢越好。周晗说,国际上有专家曾经提出,把正常的心率改成55~90次/分钟,因为医学上认为心率在55次/分钟以上都是正常的,只有在55次/分钟以下才算是病态。不过有一个例外,如果是运动员的话,心率在55次/分钟以下也算是正常。所以,对于喜欢体育运动的年轻人来说,心动过缓意味着你有一颗“运动员心脏”。  如果心率经常在55次/分钟以下,则需要进一步检查,看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首先,窦房结这个发电站出了问题,会导致心跳过慢,其次,冠心病或心肌炎会引起心动过缓。其他少见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对此也有影响。出现心动过缓,轻者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等,在活动时加重;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晕倒甚至突然死亡。目前治疗心跳过慢的长期有效方法是在患者体内安装一台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工的“备用电池”,它能替代窦房结发电,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  周晗说,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鉴别心动过缓是不是病态,那就是运动,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打球之后,心跳能达到每分钟90次以上,心脏就没问题,如果运动后心跳依然上不去,就说明患心脏病了。  心动过速&交感神经太兴奋  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就是“窦性心动过速”,它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人体内脏都受植物神经支配,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心脏就受植物神经支配,所以人的意识无法控制心跳快慢。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心脏来说,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副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二者相互制约平衡。  常常心动过速的人,多是交感神经比较兴奋的人。心动过速在很多情况下是正常的,比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喝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另外,人站立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躺下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另外,儿童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因此儿童常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6岁以前的儿童心率可超出100次/分钟,初生婴儿则可达100~150次/分钟,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一些疾病会引起心动过速。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研究发现,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心动过速。感冒发烧、心肌炎也能引起心动过速,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此外,一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等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动过速。  周晗说,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是生理性的,不需治疗,但需排除作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等。  儿童几乎个个都是心律不齐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做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周晗说,“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其实它并不意味着心脏有疾病。  年轻人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整。这种心率失常一般多发于儿童、青年和老人,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必治疗,活动后心率增快则消失。  有细心的家长发现孩子有“窦性心律不齐”,非常担心。周晗告诉记者:“儿童几乎个个都是窦性心律不齐。”这是因为儿童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尚不健全,对心脏的调节不稳定。有心脏专家指出:“孩子有窦性心律不齐,不仅不用担心,而且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研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说明孩子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病,而且这种正常的现象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脏储备能力。心脏储备指的是心脏工作水平上升的可能性的大小,比如能否挨过重病,能否耐受酷暑或发高烧,能否应付高强度的活动。可以通过心率变化情况来判断心脏储备的大小,心率变化越大,心脏储备就越强。  老年人单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没有大碍,如果同时出现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需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血管和心脏这节的探究实验设计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血管和心脏这节的探究实验设计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59: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血管和心脏这节的探究实验设计.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容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