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黎彬个人简历个人信息信息

骨桥蛋白和地塞米松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干预作用研究--《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骨桥蛋白和地塞米松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干预作用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兔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动物模型,观察骨隧道内腱骨界面的组织学转归情况,探讨重建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选用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Kg,雌雄不拘,随机等分为A、B两组。按2ml/Kg计算所需麻醉剂10%乌来糖溶液的用量,经耳缘静脉麻醉。所有动物均行自体半腱肌肌腱单股单束移植重建双侧前交叉韧带,术毕不予任何外固定。自手术当日起,连续三日应用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
术后观察记录造模动物的活动状况、进食水情况及伤口反应。于术后4周及12周时,以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分别处死A组及B组实验用兔,将手术成功的膝关节标本半数留做病理组织学检测,采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腱骨界面生长情况;另一半标本以CSS-44020型生物力学实验仪测试重建韧带的最大拉力载荷值。
结果: (1)一般情况:术后动物饮水行为通常无明显改变,术后第二日起,绝大多数动物恢复正常进食,活动量在术日降至最低,术后第一日起,活动量即明显增加。术后有1例动物表现为重度膝关节滑膜炎,少数动物因腹泻死亡或重建的前交叉韧带断裂而致标本废用。
(2)病理组织学检查
A组:隧道侧壁多处骨髓腔开放,骨髓内间充质干细胞呈束状排列,与隧道侧壁垂直,依次进入腱骨界面区;腱骨交界处有新生胶原纤维填充,可见大量核呈椭圆形的成纤维母细胞与新生血管形成;腱骨界面未见新生骨小梁;与移植物毗邻的骨髓腔内慢性炎症细胞聚集。
B组:骨隧道内的胶原纤维束较四周时排列更加密集有序,靠近腱骨交界处的细胞较多,基本上形成了韧带-软骨止点四层结构的雏形,形成了明显的潮线。部分区域可见腱骨交界处新生的骨小梁长入肌腱组织中。
(3)生物力学检测
术后4周检测A组移植物的最大载荷为10.325±0.863N;术后8周检测B组的最大载荷为17.508±2.363N,其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均为P0.05,即两样本所在的各总体的方差齐。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A组重建韧带抗牵拉强度明显低于B组,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4周时大部分移植物的脱出或断裂部位在股骨隧道内,而术后第12周时大部分在关节腔内断裂,且多位于靠近胫骨隧道内口处。
结论: (1)只要操作环节科学规范,前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时股骨侧悬吊固定移植肌腱的手术方式完全可以形成理想的腱骨间止点结构。(2)腱骨止点结构形成后,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特点及隧道内口的“反钟摆/反雨刷效应”使其在关节腔内靠近胫骨隧道内口的部位最易被牵拉断裂。
第二部分骨桥蛋白和地塞米松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目的:通过兔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骨隧道内局部分别给予骨桥蛋白和地塞米松对早期腱骨愈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40只成年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每只白兔双后肢分别取自体半腱肌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自体重建。A组,作为对照组单纯进行前叉韧带重建;B组,重建完成后明胶海绵填充腱骨间隙;C组,明胶海绵填充腱骨间隙后注入0.1ml浓度为0.05mg/L的骨桥蛋白溶液;D组,明胶海绵填充腱骨间隙后注入0.1ml浓度为5g/L的地塞米松溶液。
于术后第12周以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将各组取材标本半数留做病理组织学检测,半数留做生物力学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同第一部分。
应用SAS-V8.0统计软件对各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若存在组间差异,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Q检验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1)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A组(空白对照组):骨隧道内的胶原纤维束排列密集有序,基本上形成了韧带-软骨止点四层结构,出现了明显的潮线。可见侧壁局部的骨质向肌腱方向的形成与推进。B组(明胶海绵组):胶原纤维粗大密集,排列有序,有部分止点结构形成,可见隧道侧壁向胶原纤维方向的成骨。C组(骨桥蛋白组):出现比较成熟的止点结构,隧道侧壁的新生骨小梁向肌腱内长入,可见活跃的软骨内化骨过程。D组(地塞米松组):隧道侧壁的骨质呈疏松状,在其周围可见较多的脂肪空泡,隧道内存在较为稀疏的Dex束,腱性组织中未见成骨现象。
(2)生物力学测试结果:A组(空白对照组)平均最大载荷值为16.21±1.365 N;B组(骨膜组)平均最大载荷值为15.31±1.026 N;C组(植骨组)平均最大载荷值24.83±4.674 N;D组(胶原海绵组)平均最大载荷值12.00±1.554 N。
四组之间的最大载荷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25.303;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A组与B组最大载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65;P0.05);A组最大载荷小于C组的最大载荷(H=3.256;P0.05);A、B、C组最大载荷均大于D组(H=3.240;P0.05);B组最大载荷小于C组的最大载荷(H=3.361;P0.05);C组最大载荷大于D两组(H=3.240;P0.05)。
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向腱骨间隙补充适量的骨桥蛋白,可增强骨隧道壁的成骨作用,促进腱骨止点结构的形成,增加早期腱骨愈合的强度;若以高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于此处,将对早期腱骨愈合产生抑制作用。
第三部分关节镜下RetroButton-异体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etroButton -异体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操作方法与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6月-2009年10月,对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RetroButton -异体肌腱-界面螺钉修复重建。男15例,女8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左膝17例,右膝6例。致伤原因:运动损伤13例,交通事故伤8例,建筑伤2例。合并单纯内侧半月板损伤11例,单纯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3例,合并明显关节软骨损伤者5例。本组患者均无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或后外侧结构损伤。损伤至手术时间3周~32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按照Lachman试验和关节活动测量仪(KT1000)检查进行客观评估。
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患膝关节失稳症状明显改善。无高热、感染或明显排异反应,1例患者术后3天起即表现为顽固性滑膜炎,关节内反复积液,经关节腔灌洗7次后稳定,持续约3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7个月,平均14.7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手术前相比,主观评估指标中的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及客观评估指标中的Lachman试验与KT-1000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etroButton -异体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操作安全、简便,近期疗效满意。
第四部分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免疫抑制研究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必要性。
方法:选取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56例,行关节镜下应用深冻异体肌腱两条四股单束修复重建术,其股骨侧和胫骨侧固定分别应用RetroButton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各一枚。将上述患者等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手术当日起即给予地塞美松10mg入壶,每日一次,连用三日;另一组为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免疫抑制剂,其他处理两组完全相同。观察术后的自觉症状、伤口长合、记录术前1日至术后第7天的最高体温,同时检测其术前、术后第1、第3及第7天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对检测结果使用SAS-V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各时点均数值的比较均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失稳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过伸痛。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仅对照组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关节内顽固性滑膜炎反应,经关节内反复冲洗7次后方才稳定。试验组的最高体温较对照组总体略低,在术后第1~3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以术后第2天最为显著。实验组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较对照组均略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纯A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两条异体深冻肌腱四股单束修复重建后,通常不发生明显的免疫排异反应,术后无需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687【目录】:
ABSTRACT10-15
英文缩写15-16
第一部分 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18-44
材料与方法18-22
参考文献40-44
第二部分 骨桥蛋白和地塞米松对兔 ACL 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44-64
材料与方法45-46
参考文献59-64
第三部分 关节镜下 RetroButton-异体肌腱-界面螺钉重建 ACL64-75
材料与方法64-67
参考文献73-75
第四部分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免疫抑制研究75-88
材料与方法75-77
参考文献85-88
综述89-107
参考文献98-107
致谢107-108
个人简历10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立平,党耕町;[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段瑞平;吴凌;林云锋;刘磊;汤炜;田卫东;;[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杨淑莉,韩梅,温进坤;[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年04期
曹红彬;沈灏;蒋垚;辛景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2期
李雅娜;孙研;张玲;刘旭;;[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1期
张家红;何继业;王栋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41期
薛海滨,敖英芳,于长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王永健,敖英芳;[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李宏云;陈世益;陈疾忤;李云霞;华英汇;;[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石文俊;庞金辉;曹成福;纪斌;;[J];首都医药;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棋;[D];四川大学;2006年
杨晓;[D];四川大学;2006年
陈洋;[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斐立家;周新社;;[J];安徽医学;2012年03期
曹川,李世荣,尹锐,孙志成,王珍祥,吴军;[J];重庆医学;2002年04期
王辉;弋石泉;殷勇;卿泉;王家洪;;[J];重庆医学;2008年09期
李宁;张义龙;李淑英;李志怀;;[J];重庆医学;2012年05期
郭永智,姜欣,李汉秀;[J];创伤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庞金辉;黄煌渊;张权;纪斌;曹成福;;[J];创伤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裴国献,朱立军;[J];当代医学;2001年07期
黄相杰;姜红江;孟鹏;;[J];当代医学;2012年09期
向芳友,杨柳,郭林,陈光兴,陈伟,文亚名,唐康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郭珊成;张峡;郝勇;;[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健;;[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凌义龙;张胜军;李志龙;张居适;阮威明;;[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敖英芳;;[A];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志超;[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张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王亚寒;[D];郑州大学;2012年
刘鸣;[D];郑州大学;2012年
郑修军;[D];复旦大学;2003年
李立钧;[D];复旦大学;2005年
范哲;[D];吉林大学;2006年
李先安;[D];中南大学;2006年
朱小雷;[D];山东大学;2006年
王恩波;[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宪华;[D];泰山医学院;2010年
侯存强;[D];泰山医学院;2010年
刘庆鹏;[D];泰山医学院;2010年
江斌;[D];暨南大学;2010年
张雪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贝涛;[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李晓东;[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王渝;[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春宝;[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范永红;[D];昆明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长隆,曲绵域,田得祥,李梅君,林宗智
,李文;[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顾祖超,李起鸿,赵玉峰,周红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孙康,王立德,张羽飞;[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年03期
李志勇,田卫东,刘磊,陈希哲,林云锋,闫征斌,陈玲,李声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张本斯,王凡,邓力,顿爱社,董立华,李健,羊惠君;[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张长春,周建生,肖玉周,刘振华,官建中;[J];解剖与临床;2005年02期
周秀霞,温进坤,韩梅;[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年04期
石缨,温进坤;[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年01期
黄侃,王朝良;[J];四川医学;2001年04期
王茸影,易静;[J];生命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国强;尹文化;郭杰坤;刘胜平;;[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年06期
颜献群;;[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年01期
陈东阳;蒋青;徐志宏;;[J];江苏医药;2009年02期
李增炎,张英泽,陈百成,闫金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6期
张雅真;吕冬梅;;[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侯利军;刘红振;;[J];医疗装备;2010年03期
陈向军;李百华;张作峰;王冠军;;[J];中医正骨;2010年03期
黄遂柱;赵甲军;;[J];中医正骨;2011年08期
王浩;;[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洪雷;冯华;耿向苏;张辉;王满宜;;[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锦杰;;[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张妍;掌孝荣;;[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陈鸿;张俊;赵道洪;;[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朱奋油;王于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张英霞;田华;佟春雁;;[A];全国第九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孟春庆;王洪;段德宇;杨述华;马亮;周游;方青;;[A];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孙磊;田敏;宁廷民;张红;;[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钟小芳;苏惠仙;何舜瑜;;[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周谋望;葛杰;;[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沈文革;;[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胡德荣;[N];健康报;2005年
记者 谢军;[N];光明日报;2005年
胡德荣;[N];中国医药报;2005年
龙岩;[N];北京科技报;2008年
丁;[N];健康报;2005年
黎彬;[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王雪飞;[N];健康报;2004年
北京顺义蜂疗所
王孟林;[N];健康报;2009年
姜微 秦嗣萃;[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王雪飞;[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竞青;[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朱威宏;[D];中南大学;2012年
于绍斌;[D];苏州大学;2008年
潘玮敏;[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薛裕华;[D];复旦大学;2010年
白正武;[D];山东大学;2010年
刘希胜;[D];苏州大学;2004年
丁凌;[D];浙江大学;2003年
林帆;[D];广州医学院;2011年
禹化龙;[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王庆;[D];广州医学院;2010年
谢伟;[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张腾云;[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俊;[D];南华大学;2013年
杨光;[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周平;[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邬晓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李棋;[D];四川大学;2006年
王鹏;[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肝细胞癌MACC1/HGF/c-Met的表达及临床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肝细胞癌MACC1/HGF/c-Met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世界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五位,全球年死亡人数约60万人。我国HCC发病人数占全球55%,列肿瘤相关死亡疾病的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HCC具有早期症状隐匿、诊断率低、手术切除后复发和转移率(术后5年复发率约60-70%)高、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制约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因此,寻找能有效预测早期肝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涉及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仍未有发现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预测肝癌患者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指标。
肝细胞癌的复发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有众多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其中受到人们关注较多的是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在该通路中c-Met的表达是关键因素,研究证实c-Met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尿激酶类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最终影响肝癌的侵袭、转移和早期复发,因此该通路成为研究肝癌转移相关机制的热点。
2009年Stein等人在结肠癌中发现一种新的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转移密切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ACC1可能成为预测结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重要指标。在SW480结肠癌细胞培养中发现,MACC1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和增殖。在异体移植的模型上,MACC1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在肺、肝脏上出现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MACC1在诱导肿瘤细胞转移、侵袭和增殖等机制与HGF/c-Met通路密切相关:首先,MACC1能上调c-Met的表达,增强HGF/c-Met信号的传导及作用发挥;另外还发现HGF可改变MACC1的细胞内定位,免疫荧光显示MACC1主要在SW480结肠癌细胞胞浆中表达,而加入HGF作用后,MACC1主要在胞核内表达。临床组织学研究也发现,结肠癌在没有出现转移时,MACC1仅出现在肿瘤细胞胞浆内;一旦MACC1在肿瘤细胞核内,经过多年随访后均出现远处转移。上述研究结果提示MACC1与HGF/c-Met之间存在一个正反馈环路:HGF促进MACC1由胞浆转移至胞核内,与c-Met的启动子结合,上调c-Met的转录,c-Met的表达可以增强HGF的作用。通过以上机制和相关信号传导途径,MACC1可以促进细胞的运动、侵袭、转移,最终促进结肠癌的转移和复发。
在人类其他不同肿瘤上,如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肝癌和头颈部肿瘤等研究也发现均有MACC1表达,在恶性肿瘤组织(结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组织(结肠黏膜、肝脏、腺瘤)中的表达。在肝脏中的研究发现,MACC1在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但肝癌中MACC1的表达和HGF/c-Met信号通路、以及与肝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深入研究和报道。
综上,为探讨MACC1的表达和HGF/c-Met信号通路变化在肝细胞癌复发与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将通过观察MACC1、HGF、c-Met在肝癌和非肿瘤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ACC1与肝癌分期、转移等临床特点的关系,评价其对肝癌转移、复发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1.观察MACC1、HGF、c-Met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2.分析MACC1与肝癌分期、复发、转移等临床特点的相关性,评价其在肝癌转移、复发以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3.探讨肝癌组织中MACC1与HGF/c-Me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选择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302医院住院治疗的55例患者,包括50例HCC患者和5例非HCC患者(诊断肝囊肿或肝血管瘤,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HCC患者: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50岁的33例,≤50岁的17例,平均年龄为50.3±11.7岁;有癌栓的21例,无癌栓的29例;肿瘤单发结节的27例,多发结节的23例;肝外转移的21例,无转移的29例;按巴塞罗那分期标准:早期15例,中期14例,进展期21例;病理证实均为肝细胞性肝癌,按Edmondson’s标准:高分化15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13例;AFP≤400ng/ml的28例,AFP400ng/ml的22例;HBeAg阳性的14例,HBeAg阴性的36例;HBV DNA阳性的31例,HBV DNA阴性的19例;Child-Pugh A级的36例,B级的14例。
术中取肝脏新鲜组织,部分保存于-80℃冰箱,部分放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备用。从冰冻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MACC1、HGF、c-Met mRNA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对36例HCC患者(8例早期,6例中期,13例进展期)、7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病理切片中HGF、c-Met的表达。
1. 11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ACC1 mRNA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高于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癌旁组织: -2.98±-3.07 vs癌组织: -3.28±-3.4,[Log2-ΔCt]P=0.041),HGF mRN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组织中的表达(癌旁组织: -1.62±-2.03 vs癌组织: -1.93±-2.61,[Log2-ΔCt]P=0.01),而c-Met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 -1.82±-1.88 vs癌组织: -1.63±-1.83,[Log2-ΔCt]P=0.155)。
2. MACC1 mRNA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以MACC1 mRNA表达的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年龄≤50岁的在高表达组中占52%,在低表达组中占16%;有癌栓的患者在高表达组中占64%,低表达组中占20%;转移的患者MACC1 mRNA表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35),转移的患者在高表达组中占60%,低表达组中占24%;进展期肝癌患者MACC1 mRNA表达高于早中期(P=0.022),进展期肝癌患者在高表达组中占60%,低表达组占24%;高表达组中高分化的占12%,中低分化占88%,低表达组中高分化占48%,中低分化占52%。MACC1 mRNA表达与年龄、癌栓、分期、转移、组织分化有关,与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结节个数、AFP、肝硬化分级等无关。
3. 29例早中期患者中,MACC1 mRNA低表达者无瘤生存期大于高表达者,高表达者中有70%(7/10)出现复发,60%(6/10)出现了转移,无瘤中位生存期为12月,低表达组仅有1例术后18个月出现复发。MACC1 mRNA和c-Met mRNA均低表达者无瘤生存期长于均高表达者。均高表达者中有60%(3/5)出现复发,无瘤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
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Met在肝癌细胞膜表达阳性的患者占72%(26/36),癌旁组织肝细胞膜c-Met表达阴性;HGF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的占78%(28/36),HGF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的占39%(14/36)(P=0.005)。HGF与c-Met共同阳性表达的占28%(10/36),其中中低分化者占70%(7/10),肿瘤多发结节者占80%(8/10),转移的患者占60%(6/10)。
5. MACC1 mRNA表达和c-Met蛋白表达具有53%(19/36)一致性。MACC1 mRNA表达和c-Met mRNA的表达具有46%(23/50)的一致性,MACC1 mRNA表达和HGF mRNA的表达具有66%(33/50)的一致性,三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1.肝癌组织中MACC1 mRNA表达增高提示HCC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2.肝癌组织中MACC1 mRNA表达增高可作为早中期HCC患者术后的复发和转移的预测指标。
3.肝癌中MACC1与HGF/c-Met信号通路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4.肝癌组织中HGF、c-Met蛋白共同表达的HCC患者预后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735.7【目录】:
中文摘要5-9
英文摘要9-14
第一部分 RT-PCR 检测肝癌组织中 MACC1/HGF/c-Met mRNA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7-31
1 材料与方法17-23
2 结果23-28
3 讨论28-31
第二部分 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HGF/c-Met 的表达以及与 MACC1mRNA 关系31-37
1 材料与方法31-33
2 结果33-35
3 讨论35-37
参考文献38-41
文献综述 MACC1 与肿瘤的研究进展41-49
参考文献46-49
论著 进展期肝细胞癌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期因素的临床研究49-58
个人简历58-5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尧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张敏;[D];泸州医学院;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叶本;许伦兵;耿小平;;[J];肝胆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2002年01期
王春平;陆荫英;王新真;安林静;苏淑慧;周霖;陈艳;贾红军;冯永毅;杨永平;;[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谢倩,刘康达,胡美玉,周康;[J];实用癌症杂志;2001年02期
陈碧华,谢倩,刘康达;[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08期
马军,段芳龄,颜伏归,李文晰,王晓,陈香宇,高天慧,朱武凌,王智卿;[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7期
吴福生;郑树森;吴灵娇;丁伟;马志敏;王照明;滕理送;赵文和;;[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09期
张盛周;张宏霞;潘飞燕;李朝军;;[J];肿瘤防治研究;2008年05期
;[J];World Journal of G2001年06期
David Yiu-Kuen BChing-Lung LMan-Fung Y;[J];World Journal of G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伯康;张昌卿;张颖;元云飞;张亚奇;石明;陈敏山;李升平;李锦清;;[J];癌症;2006年07期
张华;陈华;李永兴;项明洁;;[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年06期
李鹏;刘珲;孙琳;范春蕾;李磊;董培玲;张斌;李宁;丁惠国;;[J];北京医学;2010年09期
赵杨;申兴斌;;[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杨永平;;[J];传染病信息;2009年02期
陆荫英;陈艳;冯永毅;;[J];传染病信息;2009年02期
王鑫,杨广顺;[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陆荫英;王春平;曲建慧;周霖;常秀娟;白文林;陈艳;安林静;曾珍;杨永平;;[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王东盛;陆英;王成纲;刘明;刘海洋;;[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10期
蔡欣然;黄长玉;周浩辉;周良艺;;[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长生;吴良村;;[A];浙江省中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雪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曹峻;[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杨富;[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房锋;[D];中南大学;2011年
舒宏;[D];复旦大学;2011年
高姗;[D];复旦大学;2011年
王刚;[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李娜;[D];吉林大学;2011年
涂炜;[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韩秀婕;[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君红;[D];郑州大学;2010年
王长青;[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轶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丙国;[D];桂林医学院;2010年
陈巧佩;[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刘燕;[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赵金艳;[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周士淳;[D];昆明医学院;2011年
朱轲;[D];南京大学;2011年
黄万刚;[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莉,成丽,魏于全;[J];华西医学;2005年02期
尚超;洪杨;薛一雪;;[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王天宇;杨倩;赫少清;周喧宣;;[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8期
吴健;张昶;朱亚宁;;[J];江苏医药;2011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运权,吴孟超,丛文铭;[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曹建民;史东宏;许健;孔伟冻;李成朗;高大志;卢光明;;[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年04期
赵勇洁;史秋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马军,段芳龄,李文晰,颜伏归,王晓,王智卿,朱武凌,陈香宇,高天慧;[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年02期
颜伏归,段芳龄,朱武凌,马军,高天慧,陈香宇,王晓,李蔚,李文晰,韩娜;[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年02期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03期
聂舟山;冯华松;温居一;张新红;韩志海;李泳群;孟激光;李毅;段蕴铀;;[J];中国肿瘤;2008年05期
;[J];肝脏;2000年04期
苏海庆,叶海洪,黄筱华,陆冰冰,李振洪,李锦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国辅;;[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史久华;;[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1年02期
周英杰;;[J];中国综合临床;1981年04期
赵德明;;[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9年02期
韩秀霞;;[J];国外医学情报;1989年08期
白振明;;[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0年03期
马炬明;;[J];浙江医学;1990年03期
路福顺;;[J];国际儿科学杂志;1990年05期
陆士中;顾公望;;[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1年02期
马昌庭;马一夫;;[J];宁夏医学杂志;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朱伟;李文学;张颖;刘华章;;[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甄茂川;汪谦;;[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朱桂婷;施军平;荀运浩;黄谦;向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侯代伦;孙小丽;柳澄;;[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吕江;王芳军;刘连生;欧阳群忠;;[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曾小云;余红平;仇小强;纪龙;李龙嫚;;[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于韬;梁凯;罗娅红;那丽莉;邱岩;邬晓明;张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徐克成;牛立志;胡以则;何卫兵;郭子倩;左健生;;[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陈辉;张莉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彭萍;[N];大众卫生报;2004年
江文;[N];中国医药报;2011年
李洪波;[N];丽水日报;2010年
黎彬;[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张金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北京友谊医院
房山中医医院
郭志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杨梅;[N];山西日报;2001年
周金莲;[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滕小春;[N];民族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强;[D];山东大学;2005年
李云峰;[D];中南大学;2010年
单云峰;[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钟晓刚;[D];四川大学;2005年
余少鸿;[D];四川大学;2004年
冯德云;[D];中南大学;2004年
夏冬;[D];四川大学;2006年
宋长城;[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周文丽;[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冯钜涛;[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项文清;[D];浙江大学;2010年
黄国敏;[D];汕头大学;2010年
廖翠薇;[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刘涵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闫喆;[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黄金梅;[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浦浩;[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郭晓静;[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冯其柱;[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张宇;[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简历基本信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