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劳模济宁好人评选投票票在网上怎么投?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和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候选人评选群众投票启事
  作者: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和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
  候选人评选群众投票启事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和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候选人评选工作已进入群众评选投票阶段,我省推荐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10名)和全省首届道德模范候选人(20人,其中龙岩2人)事迹刊登在6月29日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新闻网、文明风网和文明闽西网(网址:http://wm.),敬请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投票。
  一、我省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投票方式三种:1、网络投票:请点击中国文明网、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2、平面投票:请到市和各(县、区)委文明办领取选票并填好后交回选票;3、手机投票:适用于全部中国移动用户,用户请编辑投票短信发送至。
  二、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投票方式三种:1、网络投票:点击文明风网“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专题”,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2、平面投票:请到市和各县(市、区)委文明办领取选票填好后交回选票;3、手机投票:适用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小灵通用户发送候选人编号(三位数字)于“”,即可完成投票。资费:0元/条(不含通讯费)。
                                &       & 中共龙岩市委文明办
                                         & 2009年6月26日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福建)
  候选人和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为6月29日00:00―7月19日24:00(报纸投票以收寄日戳为准)。
  2、投票范围为主办单位公布的首届福建省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五类候选人,共20名。
  3、每位候选人均有一个英文和二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代码,其中,首位数英文A、B、C、D、E分别代表五类道德模范的类别,后两位数代表候选人序号。投票时填写候选人代码即可。
  4、每人只能选择平面(报纸)、网络或手机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投票;无论何种方式每人限投一张选票;每张选票所选候选人每类不得超过3人,五类总计不得超过15人,否则视为无效票。
  5、报纸、网络、手机选票均须填写投票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或军人证件号码),16岁以下公民填写户口本上的身份证件号码,不填、填写错误或重复填写的选票无效;主办单位对投票人信息严格保密。
  6、报纸投票注意事项:
  ①空白选票可复印,但须与原选票大小一致,缩放、拼接的选票无效。
  ②填写省邮政局编印的选票时,用钢笔、碳素笔或圆珠笔将所选候选人序号后的“○”涂黑。涂黑部分复印无效。
  ③委托他人代为投票,须附有委托人本人签名的书面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委托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否则选票无效。
  ④报纸投票应将评选活动信封标识(可复印)粘贴在信封正面邮编下方。邮寄选票地址为:“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选票”专用信箱福州。信封下方必须写明邮寄地所在地。邮资自付。
  7、网络投票注意事项:
  ①点击文明风网“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专题”,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
  ②重复投票,以第一次结果为准。
  ③在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人得票结果。
  ④本次网络投票一律免费。
  8、手机投票注意事项:
  手机投票活动适用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小灵通用户发送候选人编号(三位数字)至“”,即可完成投票。资费:0元/条(不含通讯费)。
  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评选信封标识
  沿此虚线剪下&
  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选票
  A助人为乐
  B见义勇为
  C诚实守信
  D敬业奉献
  E孝老爱亲
  A01&○
  B01&○
  C01&○
  D01&○
  E01&○
  A02&○
  B02&○
  C02&○
  D02&○
  E02&○
  A03&○
  B03&○
  C03&○
  D03&○
  E03&○
  A04&○
  B04&○
  C04&○
  D04&○
  E04&○
  (必填)投票人姓名:     & &有效证件号码:        所在地市:      &  
  沿此虚线剪下&         & &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福建)候选人代码及事迹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诚实守信
  敬业奉献
  孝老爱亲人
  118吴&熙
  219吕志华
  325张水英
  430李朗红
  519朱邦月
  143胡玉荣
  240罗成财
  358傅光明
  441陈忠和
  527张爱清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118 吴熙
  吴熙,男,70岁,中共党员,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吴熙年近古稀,仍然始终不渝地热心社会慈善事业。他从17岁投身中医事业开始,就把办慈善医院当成自已一生的追求。2002年,台江区中医院改制为民营非营利的福州吴熙中医院,这是全国第一家慈善医院。从此,身为院长的他倾心竭力地投入慈善医疗工作:医院被定为贫困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向特困户和贫困户分发“慈善医疗助老卡”、“慈善医疗爱心卡”6000张,每年优惠患者200多万元人民币;建立首批“福州市农民工优惠定点医疗机构”,向农民工发放1万张慈善医疗卡,每张每年优惠医疗费300元;建立“福州市慈善助老医疗机构”,为全市 900名6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每年优惠360元。除此之外,医院每年还为贫困退休劳模、贫困母亲等免费体检5000―10000人不等。他自己每年10多次带领专家赴社区和农村义诊和医学科普讲座。他撰写医学书籍39部1650万字,其中医学科普著作18部,免费赠送53000册。2007年,他到罗源县讲学,自费2万多元购买生化检测仪器送给罗源县。
  吴熙的人生加法是“心血+汗水+无私奉献+身先士卒=共产党员”。他每天接诊时间超过12个小时,从开院以来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被誉为“没有节假日的院长”。倡导“职工过节,领导站岗”,建院23年来,每年除夕夜他都守在医院。吴熙是名医,慕名找他治病的国内外患者很多,有病人为了表达谢意,送红包、礼品,都被他一概谢绝。他将领到的1万多元的荣誉奖金全都交了党费,还为福利事业捐献了6万多元。2007年南方遭遇雪灾时,自己也身患重病。
  “5.12”大地震当天晚上,吴熙就召开院党支部和院委会班子会议,通报汶川地震灾区情况,并要求院班子成员带动全院医务人员尽自己一份力量献爱心。他在第一时间分别通过慈善总会、总工会组织部向灾区捐款1万元,并积极开展募捐活动,赈济灾区。他还竭力为两名绵阳市受灾的初中学生疗伤,帮助另两名灾区中学生在榕重返课堂。
  吴熙是国务院表彰的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中医专家,他曾被授予全国劳模、全国慈善突出贡献奖、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43 胡玉荣
  胡玉荣,女,44岁,福建省寿宁县玉荣面制品加工作坊店主。
  胡玉荣曾是一名下岗女工,她人下岗了,但心没下岗,凭着一股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创出了自已的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十几年来,胡玉荣几乎倾其所有,把艰苦创业、节衣缩食的20多万元用于扶贫济困,资助寒门学子,被人们誉为“穷人慈善家”。
  自幼家境贫寒的胡玉荣,高中毕业后进了寿宁县丝绸厂,干起了又脏又累的机修活。1992年她和丈夫双双下岗,丈夫还患了严重的椎间盘突出,行走困难。她下岗不失志,勇敢地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寿宁县城关面制品都是从外地引进,十分紧缺。她敏感地抓住商机,凭着顽强的毅力,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艰难摸索,掌握了这一行当的工艺技术,创办了当地第一家用机器生产扁肉皮、饺子皮等面制品加工作坊。
  当面制品事业渐入佳境后,她毅然决定,“把钱像肥料一样撒出去,帮助别人!”。十多年来她扶贫济困,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孩子,不要担心,有阿姨在,你不会失学的!”这是她对许多寒门学子的承诺。2000年起她开始定期资助学生,迄今已有5名贫困生顺利读完大学,目前她还在定期资助4名大学生和2名职高生就读,每月支出2000多元,这相当于她辛苦一个月的收入。去年10月,她又将获得各级荣誉奖金以及省吃俭用的9万元全部拿出来,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她还坚持每月定期到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食品、过生日等。
  20万元对于富人来说也许不算多大财富,可对胡家来说,却是依靠爱心一点一滴抠出来的大笔财产。如今,胡玉荣一家人还居住在一所终日难见阳光的房子里,家里摆设十分简陋,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张旧沙发,一台旧电视还是夫妻结婚时置办的。
  胡玉荣是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和青年成长励志的生动教材。如今,在她身边已聚集以学生为主的志愿者100多人,他们经常到公园、体育场打扫卫生,到养老院服务老人等,跟着她奉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多。
  胡玉荣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省劳动模范、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称号。
  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219 吕志华
  吕志华,男,35岁,福建省厦门市海峡公司出租车驾驶员。
    &作为一位出租车司机,吕志华始终文明行车、安全驾驶,做到零投诉,无运营违章记录,驾驶车辆无事故。多年来他为老弱病残孕、教师、学生免费服务近500人次,拾金不昧挽回乘客经济损失十几万元。
    &2003年10月23日,吕志华开车路过莲花海山大厦路口,有两名男子很慌张地上了他的出租车,一个说去江头,另一个又说到浦南,这立即引起了他的警觉。当两人问他是哪里人时,他故意说自己是山东人,刚来厦门不久。两人就开始用闽南话讨论如何将刚偷来的手机卖掉。吕志华想,硬拼不行,那就智取吧。到了江头旧手机市场,等两人下车后,吕志华赶紧把车停好,紧紧地跟着他们,一边拨打110。过了几分钟,这两个男子突然坐上一辆摩托车走了,他也赶紧坐上一辆摩托车,紧跟在后面,直到警察赶到,两人落网。从他们身上搜出三部偷来的手机和一包海洛因。
    &吕志华为了抓贼,常常放弃休息时间蹲守或跟踪,只要看到路面抢劫、扒窃等违法犯罪行为,都会挺身而出、维护正义,被人们称作“编外110”。2006年7月25日,吕志华在当班时发现了5名可疑人,经过跟踪证实这是一个诈骗团伙。吕志华机智地让诈骗嫌疑人上了他的出租车,并暗中用手机向110报警。民警根据他的指引赶到一个繁华路口时,吕志华配合民警一举抓获了那几名嫌疑人。事后民警在审讯时发现,其中一名嫌疑人是警方正在网上追捕的负案在逃人员。
    &因为抓贼,吕志华常常耽误做生意。他说:“钱少赚点不要紧,人生图的是一种心安。平安厦门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努力,我只不过是尽自己所能而已。”担任反扒志愿者大队副大队长以来,吕志华平均每月出勤时间达50小时左右。近年来,他为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信息130多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抢劫、盗窃、诈骗等各种违法犯罪嫌疑人200多人。
    &吕志华荣获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厦门市见义勇为模范、感动厦门年度人物、厦门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240 罗成财
  罗成财 ,男,1968年7月生,2006年8月牺牲,生前系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黄岐村人。
    &罗成财不顾艰险,驾船从狂风骇浪中救起8位落水者后不幸牺牲。2006年8月10日下午,17级的超强台风“桑美”穷凶极恶地直扑沙埕港,两层楼高的巨浪一个接一个袭来。“闽福鼎渔P132”号船上,罗成财正在驾驶舱内一边控制着航舵,一边指挥着船员作好应急准备。
    &正当船驶往莲花屿方向时,忽然听到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呼救声,他们发现几十米外,一条渔船倾覆后船底露在海面,在上面的几个人不停地挥手呼救。当时在“闽福鼎渔P132”号船上的船员李求龙回忆说,“当时我们的船也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浪打翻,但罗老大坚定地跟我们说,人命关天,不能见死不救!”冒着船身与沉船碰撞的危险,罗成财他们将缆绳、竹竿抛送和递到5名落海者手中,将他们一个个拉了上来。
    &这时,一位惊魂未定的获救者对罗成财说,还有几个同伴不见踪影。听到这个情况,罗成财顾不上极度的疲惫,二话没说,毅然调转船头,继续搜寻其他落海人员。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名抱着泡沫塑料块在海水中沉浮的落海者。此时他已无力抓住船上抛下的缆绳和伸过来的竹竿,情况十分危急。这时船舷上一个身影脱去雨衣,纵身跳入海中,他正是船老大罗成财!见到这个情形,船员们也纷纷跳入海中,陆续救回了3名落海渔民。为了确保被救渔民的生命安全,罗成财几经周折才把他们顺利地转移到另一艘大船上。
    &当晚6时30分,台风骤然以更加暴戾的骇人之力,疯狂地拦住了“闽福鼎渔P132”号的去路。罗成财和船员们凭着行船多年的丰富经验,沉着地与风浪周旋着。但此时,这艘救回了8条性命的勇敢方舟,最终未能逃脱魔掌,一排恶浪将船身猛地举起,狠狠地摔向一条大铁壳船。据幸存的船员回忆,当时眼睛一阵眩晕,“轰隆”一声巨响后,他们被卷进了大海。不知过了多久,其他两名船员被沙埕镇政府派出的搜救船成功营救,而罗成财却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 & 几天后,人们找到了罗成财的遗体。在他的身上,有数十道被海上漂浮物和岩礁等撞击的伤痕。船员们说,“罗老大本来水性极好,都是因为长时间救人,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他才没能躲过这一劫。”
    &2006年,罗成财被追授为福建省抗洪救灾功臣、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宁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08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罗成财为革命烈士。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325 张水英
  张水英,女,47岁,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古镛镇桃村村民。
    &1998年,张水英的丈夫遇车祸身亡,生前欠下信用社和朋友的5万多元债务。张水英说:丈夫死了,债务不能死。法院判肇事车主赔偿张水英家10万多元,但肇事车属于一家即将破产的私人企业,企业破产拍卖后交给张水英只有2万元。除去办丧事、请律师等开销,只剩下几千块钱。春节临近,家中处处急需用钱:年货多少要买一点,破旧的房子急需维修,体弱多病的婆婆要看病吃药,等等。然而,张水英却将这几千块钱全部拿到信用社还贷,又拿着账本一家家上门,告诉借钱给丈夫的亲戚朋友,不用担心债务,她一定会如数奉还。
    &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张水英节衣缩食,承租了村里12亩田地,种粮种菜。为了省钱,她舍不得拿钱维修已很破旧的木屋,嫁在同村的妹妹实在担心出事,强行把她拉到自己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同住。租种村里12亩地两年,她还了2万多元的债务。2001年春天,为了把剩下的2万多元债务还上,她把婆婆和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托付给叔叔、妹妹等人照顾,自己背起行囊,辗转广东、福州等地打工。整整4年,她风餐露宿,终于积攒够2万多元,将亡夫欠下的债务全部还清。
    &在外出打工的4年中,张水英随身总是携带一个长30多厘米、直径20厘米的大竹筒,每当有人问她竹筒的用途,她总是说:“竹筒里装的是我的全部希望呀!”原来她是把平时省下的分角硬币积攒起来,等孩子将来读大学时当学费。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张水英闻讯,背着一个蛇皮袋,徒步六七公里,到县民政局给灾区捐款。当她从编织袋中取出装满硬币的一个大竹筒、13个黑米八宝粥罐、5个易拉罐时,在场的人都震惊了。经工作人员清点,共计2775元分角硬币。连自己生病都舍不得拿出来用的钱,张水英全部捐献给了灾区。
    &张水英被评为三明市诚实守信模范、将乐县诚实守信模范。
  358 傅光明
  &  傅光明,男,56岁,中共党员,福建省圣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光明常常讲的一句话是“民以食为天,做食品就是做良心”。他的企业始终坚持的理念是“商道即人道,食品即人品”,正是这种理念使圣农公司从一个几百人的养鸡场,经过25年发展,现已在全国私企500强中排名第134位。
    &诚信是企业和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傅光明常说,一个人不骗人容易,难的是被人骗了,也不去骗别人;一个人守一时的信用容易,难的是守一辈子的信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傅光明把优质产品、周到服务、讲求信誉贯穿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化为公司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强化产品品质监控体系,严格按照冻鸡产品管理控制程序办事,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产品退货或质量问题案例,产品供不应求,成为一批大型快餐企业、肉品加工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与核心鸡肉供应商。
    &傅光明常说,农民太苦了,需要更多的大企业来带动和帮助他们。近几年来,圣农公司先后在光泽、邵武的5个乡镇投资约4亿元,建成30多座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厂。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赢,是傅光明一贯坚持的理念。近年来,圣农公司各项公益捐款累计达3000多万元。2007年底,傅光明带头给南平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并当选市慈善总会会长。
    &傅光明是福建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430李朗红
  & & 李朗红,男,1951年5月生,2009年2月去世,中共党员,生前系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朗红1951年5月出生于重庆。上世纪70年代在内蒙古包头二电厂参加工作,从此与电力行业结下不解之缘。2003年1月,为了开拓大唐集团在福建的电源建设和核电事业,他深入闽东大地,凭着一张地图、一个水壶、一只望远镜,开始了火电、核电的前期调研工作。整整两年时间,他带领筹备处全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每天早7时至晚11时不间断地工作。当年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工程师回忆说:“他始终处在工作状态中,似乎一生都在奔跑着。”如今,经过他艰苦努力争取建设的宁德火电厂、漳州风电场已全部投产,为严重缺电的福建省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
    2008年2月,福建宁德核电站开工建设了。这个项目的开工,蕴含了太多的“纪录”:它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历史上核电“零”的突破;它圆了福建省20多年来的核电梦;它从前期工作到正式开工建设,仅用了4年的时间,创造了全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周期最短的纪录。当地政府领导评价说:“宁德核电项目建设,李朗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没有他,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个项目,更不可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2004年初,宁德核电项目启动前期工作,作为大唐国际的第一个核电项目,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时年已经53岁的李朗红总是这样说,“没有也好,我们自己闯,我们就做福建核电的铺路石、尖刀兵!” 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李朗红他们硬是用两年的时间做了别人20年没有做成的事。
    &李朗红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他常说,我们建设一个项目,就要拉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在宁德发电公司前期工程建设中,李朗红看到龙珠村群众饮水困难,就积极筹资15万元帮助村里解决了饮水问题。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要和同事到龙珠村慰问贫困学生,这种义举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了宁德发电公司的一个优良传统。
   &  &李朗红20多年前曾患直肠癌。为了电力项目的顺利投产,他不顾身患重症,每天超负荷工作,2008年体检查出再次患了癌症,2009年2月与世长辞。
      李朗红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441 陈忠和
  陈忠和,男,52岁,福建省体工大队篮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国家级排球教练。
    1979年,年仅22岁的陈忠和在中国女排担任陪练。陪练是既辛苦又无名的工作,但他凭着对排球事业的热爱,毅然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被女排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小陈指导”。此后,陈忠和与中国女排一起经历了辉煌的“五连冠”。
    2001年4月,在中国女排战绩徘徊不前的情况下,陈忠和执掌中国女排帅印。他顶住压力,凭着坚忍不拔、执著刚毅、爱拼敢赢的敬业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管理和训练。他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管理队伍的制度和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队伍的新老交替。在他的严格教练和管理下,女排队伍迅速成长起来,作风过硬,技术全面,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很快。2003年,在阔别世界冠军长达17年之后,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重新站在世界杯的冠军领奖台上。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陈忠和看来,女排国家队是他的大“家”,为国尽忠才是最大的“孝”。2000年,正是备战悉尼奥运会时期,陈忠和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为了顾全大局,他毅然随队参加奥运会。父亲去世时,陈忠和还在国外,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陈忠和面善随和,有一种很强的亲和力。不论战况成败、顺利挫折,他的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微笑。2003年,在第九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首战巴西队,开局就陷入了困境。陈忠和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沉着微笑,给中国女排姑娘们传递着信心和力量,鼓励她们奋勇拼搏,最终走向胜利。
    陈忠和曾说过:“为了事业,为了排球,我唯有拿成绩来报答!”2004年,中国女排在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以一记重扣实现了惊天大逆转,勇夺金牌,圆了国人盼了20年的奥运女排金牌梦,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排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2005年,中国女排在曼谷亚运会上夺得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陈忠和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突出贡献个人奖、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是福建省功勋教练员、福建省先进工作者,3次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519 朱邦月
    & 朱邦月,男,71岁,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退休工人。
    &朱邦月是妻子的第二任丈夫,两个儿子也都不是他亲生的。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这样,朱家4口人,除了朱邦月本身一条腿被截肢,后来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吃喝拉撒全靠他照料。
    &朱邦月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起床后自己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半个小时后,帮母子三人穿衣,他的双臂要穿过妻儿的腋下,腰间发力,才能把他们抱起来。给妻儿三人穿好衣服,即便是寒冷的冬日,都常常折腾出一身汗。接着,端水、挤牙膏,帮助妻儿洗脸刷牙,并在床上给妻子和大儿子喂早饭。接下来他搬来一张特制的中间镂空的木椅,将卫生便桶放置其中,让妻子和儿子坐在架子上方便。服侍完妻儿后,他用不超过一小时的时间上街买菜。中午,朱邦月用自制的轮椅将妻子和大儿子推到厨房去吃午饭,吃饭经常要一口一口地喂他们。傍晚,服侍妻儿吃晚饭。然后逐个将妻儿弄到杂物间去洗澡,虽然是几天洗一次,即使夏天,洗一个人也要耗费半小时以上。到晚上,要帮母子三个脱去外衣,抱起他们放到床上,盖好被子掖好被角……为了避免一种睡姿造成他们身体的麻木和痛苦,夜间朱邦月还要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无论家里事情再多,朱邦月都没有影响工作,年年仍是矿里的先进工作者。1986年5月,朱邦月因骨折病退。1993年起,两个儿子肌力也逐渐萎缩,丧失了自理能力。但在朱邦月的爱护下,一家人都坚强乐观地活着。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被这个不幸但坚强的家庭所感动,不时打来电话关心和慰问。
    &朱邦月获得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南平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527 张爱清
  & & 张爱清,女,35岁,福建长乐金峰镇华阳村村民。
    &1996年夏天,张爱清的前夫因车祸身亡,此时,他们举办婚宴刚刚过去20天,由于丈夫是再婚,留给张爱清的是他前一段婚姻中8岁的女儿和患哮喘病的母亲、瘫痪在床的父亲,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张爱清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走,固然一身轻松,但前夫一家老小怎么办?虽然结婚只有20天,但毕竟相恋两年。留下来,意味着要担当起赡养老人、抚育小孩的重担。亲友建议,趁自己年轻又没孩子,赶紧再寻一门好亲事;娘家人也给她张罗了好几个条件不错的对象。但张爱清与前夫的爱情是真诚的,她毅然选择留下,撑起这个家!
    &为养活一家子,张爱清从金峰纺织厂拿些材料回来做蚊帐,在家中做起计件工人。但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远远不够支撑整个家庭的费用,于是她又扛起了锄头,帮人种地。收获的地瓜、苦瓜和青菜,除了够全家人吃,还能卖点钱。她的勤奋使婆婆逢人便夸,在8岁的女儿眼中这个“姨”就是她的亲妈妈。
    那几年,一大早张爱清就与婆婆一起将早饭弄好后送女儿上学,回来下地干活。到了中午又要接孩子、做午饭、洗全家的衣服,下午又下地干活。到了晚上还要织蚊帐,一直忙到深夜。有一年,日子清苦到要靠娘家人救济渡过难关。但张爱清从无半句怨言。
    丈夫出事后,对上门提亲的,张爱清提出了苛刻的条件:结婚后,男方要住在前夫家中,与女方一起赡养照顾前夫的父母,供女儿读书。这样的条件使一些人打了退堂鼓。但闽侯南屿的农民罗友强被张爱清的高尚情怀所打动,毅然接受了所提条件,与张爱清结婚了。罗友强的到来,让张爱清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不久,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2003年,70多岁的公公突然中风倒地,半身瘫痪。此后,张爱清和丈夫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照料这个瘫痪的老人身上。上洗手间,要两个人一起扶;吃饭,张爱清得一口一口地喂。为了给老人治病,罗友强到外地一家钢铁厂打工,把每月工资大部分寄回家。为了多拿一些奖金,罗友强留在厂里加班,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
     现在,前夫的女儿长大了。站在前夫的坟前,张爱清觉得没有遗憾,因为前夫留下的责任,她尽到了。
  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代码及事迹
  A助人为乐
  B见义勇为
  C诚实守信
  D敬业奉献
  E孝老爱亲
  A01陈欠水
  B01严必群
  C01刘用辉
  D01冯鸿昌
  E01唐掌珠
  A02柴裕财
  B02李小化
  C02张春楼
  D02林&丹
  E02谢文良
  A03曾德梅
  B03陈列周
  C03林建宗
  D03阮文发
  E03连美华
  A04徐月明
  B04陈大杰 &
  C04张桂丰
  D04侯&斌
  E04李雅娟
  A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A01陈欠水
  陈欠水,男,65岁,中共党员,原任惠安县人大常委会助理调研员、惠安县老区办主任、惠安县残联理事长。
  他参加革命工作40多年,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长期主动无私帮助他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赢得广大群众高度赞誉。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在抢险救灾和学雷锋等活动中受到部队嘉奖,被评为团级“五好战士标兵”、军级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个人,并参加全国海军先进表彰会。
  在地方工作期间,骑自行车跑遍全县全部的295个行政村、1270多个自然村,行程近10万公里。全县1.8万残疾人中,他走访了1.6万人,分门别类进行帮扶。他采取了县残联出一点、村里出一点、残疾人的亲属出一点的办法,为全县163名全家子女都残疾的残疾人办理养老保险。他发起“捐资350元,扶一残疾户”活动,筹资50多万元,扶持1323户残疾人发展养羊、牛、免、鸽等副业生产;他筹资30多万元,助学894人,并对每个受助生坚持做到“三到户”,即特色对象到户,送审批表到户,送助学金到户;他筹资30多万元,为960多名患病遭灾的残疾人进行困难补助;他自学医术,进村入户为4200多名白内障患者看病,从中筛选1141人到泉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实施复明术,除优惠减免外,各方还补助资金163多万元;他组织医务人员进村入户为4000多人看病和办理残疾证。
  退休后,他助人为乐精神没有改变,仍然退而不休。三年多来,他想方设法多方筹资119.5万元,为全县1704位残疾人、困难群众和五保人员办实事。此外,他还个人捐资2.04万元,用于向104名特困残疾人和五保人员拜年。20年来,他坚持每年春节骑自行车向特困残疾人和五保人员拜年,累计捐资助残8.6万元,发放慰问金2.58多万元。
  陈欠水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全国残疾人扶贫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泉州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中共惠安县委、中共泉州市委分别作出向陈欠水同志学习的决定,广泛学习宣传陈欠水助人为乐事迹。
  A02柴裕财
  柴裕财,男,50岁,福建省明溪县雪峰镇居民。
  因为柴裕财,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充满亲情特殊的家庭。柴裕财二十年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感动了远近无数人。
  1989年,柴裕财在江西瑞金市农贸市场摆摊红经商。一天,他路过一座石板桥时,不经意间救起了轻生投水的孤寡老妇人---范玉英,并认范老太为义母,担负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二十年来,他靠着打短工的微薄收入,自己生活再清苦,也要尽可能让范老太吃饱穿暖。1990年,他带着范老太来到明溪县谋生。2005年,范老太双目失明,后来又因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柴裕财的负担更重了,一边要不停地打工干活维持生活,一边要细心地照料残疾的义母,让她安度晚年。
  199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柴裕财下乡收购废品,在离县城二公里处路旁的一棵树下,发现一个嗷嗷待哺、冻得发紫的女婴,立即把她抱回家,作为义女抚养,取名柴建英。小建英体弱多病,柴裕财既当爹又当娘,为了减轻义母的劳累,他就夜晚就陪伴小建英睡觉,小建英饿了,就起来喂米糊;尿床了,立即换尿布;发烧感冒了,他就自测体温,购买药物治疗。晚上经常起床好几次,累得精疲力尽,天一亮,把家务事安排清楚,他照样要出门干活。如今,小建英八岁了。尽管家境贫寒,柴裕财还是东拼西凑,终于让小建英如愿以偿地背上了书包。
  孩子读书,母亲多病,柴裕财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开始玩命地干活:挑松油、载客、送液化气¨¨¨2007年,老人连发高烧,为了给老人治病,柴裕财无奈卖掉了借钱买来载客的摩托车,以换取医药费。长年的劳累、生活的艰辛,老柴变得又瘦又黑,背也越来越驼了,但他毫无怨言。有朋友劝他娶妻成家,他婉言谢绝。 &
  柴裕财2007年入选明溪县首届“十佳”道德模范,2008年中荣登 中国文明网“孝老爱亲”好人榜,2009年2月入选“2008感动福建十大人物”;2009年5月被评为三明市首届道德模范。
  A03曾德梅
  曾德梅,男,79岁,中共党员,仙游县经常性助学联合会副会长。
  曾德梅自1999年以来,自费踏遍全县300多个村、300多所学校,磨破了十多双解放鞋,建立了5000多份贫困生档案,经他牵线搭桥募集的助学资金达1132多万元,资助了5161名贫困学童,被大家誉为“助人为乐的爱心老人”。
   & 1998年春节前夕,退休后的曾德梅随县妇联开展的“春蕾计划”下乡访贫时,看到失学孩子的窘境,受到巨大的触动。他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退休金,并决定和3名特困生长期结对,资助她们上学。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老曾下决心,唤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扶贫助学!他从此开始了漫漫的“推销”贫困生之路。
  老曾的爱心行动在社会上荡开了爱的涟漪。在仙游爱心助学的行列里,有党员干部、公务员、企业家、侨胞、普通员工、僧尼、军人,更有不少平头百姓,从县委书记到通讯员、从县长到保安人员、从科局长到干部职工,在老曾的牵线下,每人都有帮扶对象,各自和贫困生结对扶贫助学。十多家中央、省、市级的新闻媒体26名记者结对资助了28名特困生。热心公益的年轻人义务为他开设了“仙游爱心助学网站”,形成了“曾德梅爱心助学品牌”。
  在受助的贫困生中,上幼儿园的有84人、上小学的有3011人、上中学的有1149人、上大中专的有769人。这些贫困生中父母双亡的有360人、单亲的有1764人、父母致残、重病、下岗的1358人。曾德梅的爱心助学行动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6月,莆田市委组织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学习曾德梅同志事迹”的通知,号召全市人民向曾德梅同志学习。   
  曾德梅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老年新闻人物”、全国“关爱女孩十大新闻人物”、福建省“春蕾老人”、“希望工程先进个人”、首届“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国际慈善论坛组委会授予他“国际民间慈善贡献奖”。
  A04徐月明
  徐月明,女,92岁,中共党员,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离休干部。
  徐月明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在革命战争年代,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积极宣传革命道理,为广大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立下许多战功。1947年,为解放全中国,她捐出金戒指和多块银元,支援前线军民。
  退休后,这位老前辈,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极参与扶贫助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长期无私帮助他人。从1998年开始,她参与造福皖南老区贫困学子的扶贫助学活动,每年捐款2000――3000元,已捐助扶贫奖学基金达4万元,直接资助8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2008年安徽泾县盘坑小学和回坊小学修建校舍,她一听到这消息,就捐上5000元。徐月明常说:“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多救助一个失学孩子,祖国建设就多一份力量。这是我有生之年报答党和人民养育之恩,所能做到的最现实、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今年 3月,徐月明又给安徽泾县“感恩班”儿童回信和寄去3000元。
  徐月明家中并不富裕,自己省吃俭用,乐施好善,无私帮助他人却成为她的良好习惯。每当听到全国、全省那里有灾害,她心情就特别沉重,特别关注;每次知道单位或社会组织捐款捐物等活动时,她行动最快,捐赠数多。在省纪委,大家说她每次捐款她行动最快,金额都不少于1000元。她为抗旱义演晚会、印度洋海啸、南方水灾、扶贫帮困等各类捐款从不间断过。2008年初,在我国南方遭受冰雪灾害时,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徐月明不顾右腿骨折还未痊愈,就拄着拐杖赶到机关捐款3000元。“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她先后三次向灾区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共计21000元。
  她经常救助素不相识的人。一次,徐月明到医院拿药,看见一对夫妇抱着婴儿在不停地哭泣,她主动上前询问,得知这对农村夫妇因给出生不久的婴儿治病,东借西凑借来的钱不够时,她马上回家拿来2000元送给他们治病。每次捐款和助人之后,她从不愿意留下单位及姓名。至今,她为灾区及困难群众捐款达十多万元,被人称为“爱心老前辈”。
  B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B01严必群
  严必群,女,汉族,34岁,三明市清流县沙芜乡村民。
  2003年12月4日清晨,严必群、江明福夫妇俩划船到蜡烛山自家管护的山场砍竹子。9时30分许,夫妇俩听到山下湖口的一艘挂机船机声嘎然停止,并隐约传来“呼救”的呐喊声。严必群夫妇立刻向岸边跑去,跳上自家的小船飞快地向落水者划去。
  落水人员发现有人来救援,顿时慌乱了起来,都想争先获救,几次险些把小船掀翻。在这危急关头,严必群十分冷静沉着,大声叫道“不要慌张!一个一个地来!”,场面顿时镇静许多。紧接着,严必群先把一个未满2岁的孩子从水中抱起来,脱下自己的衣服把他紧紧包裹起来,江明福则用力将小孩的母亲从水中拖到小船上。夫妻俩默契配合,连拉带拖,一个一个地把落水者拽到船上。当第6个人上船时,小船已满载。为安全起见,夫妇俩决定先将救起的人员送上岸,但有2个落水者求生心切,抓住船沿不放,情急之下,严必群急中生智,一面嘱咐他们抓紧船沿,一面伸出双手,一手一个把他们拉住。江明福奋力将船撑到岸边,把8个已冻得全身发抖的落水者扶到岸上。顾不上喘一口气,他们又立即驾船划向湖中,将余下的4人逐个救起送到岸边。此时,严必群夫妇已救起12人,另外有3人游上岸。为不延误落水人员的施救时间,他们拦下一艘路过的大挂机船将救起的人送到沙芜卫生院。当看到一切都妥当后,夫妻俩才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当人们夸赞他们见义勇为,一口气救起12人的事迹时,严必群夫妇俩却说:“谁遇上这样的情况都会尽心尽力去做的。”
  多年来,严必群夫妇待人以诚、乐于助人,碰到谁家有个急事、难事,他们总是会伸把援手。“5.12”汶川地震之后,夫妇俩将用作农资购买的钱拿出大部分给捐了出去,别人问起以后农活咋办,他们老说“替国家分点忧,替灾民担点责,再辛苦一年没关系”。
  严必群先后被授予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9年5月,严必群被评为三明市首届道德模范。
  B02李小化
  李小化,男,中共党员,福建连城县人。1978年10月生, 2007年8月牺牲,生前系武夷山边防检查站机关食堂管理员,武警中尉警衔。
  2007年8月15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武夷山风景区天游峰脚下、九曲溪的五曲岸边上,一名8岁的小男孩王逸斐不慎滑入7米深的水中。其母李艳(42岁)想救其上岸,却在慌乱中一同滑入深水中,情势极其危急。正好途经此地的李小化同志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跳入溪中,先将落水小孩从水中托出,奋力推到岸边,而后不顾疲惫,立即转身救助李艳。由于当时连降暴雨,九曲溪水位上涨、水流湍急,李小化同志将李艳推到浅水区后,已经精疲力竭、体力不支,在水中呼叫岸上游客帮助救援。女导游郎爱英听到呼声后,下水协助将李艳拖到岸边。李小化同志却被卷入湍急的水流,向下冲出约50米,沉入水中,壮烈牺牲。
  英雄壮举并非偶然。李小化同志生前是一位德才兼优的好干部。入伍十年来,他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忠实履行职责,多次受到上级机关和领导表扬,并被省边防总队评为“优秀警官”。和李小化自幼一起长大后又一起入伍的老乡林振洪,获悉李小化牺牲后,始终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他又不得不相信。林振洪说,极具正义感和责任感是小化的性格,只要他看到别人处在危险中,或者弱者受到欺负,一定会挺身而出。林振洪回忆,有一次他和小化上街,看到流浪汉被路人欺负凌辱,路过的李小化马上冲过去打抱不平。
  李小化同志抢救落水母子时,众多游客亲眼目睹了英雄壮举,无不为之震憾、为之流泪。数百家新闻媒体、互联网站,对李小化同志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2007年8月武警边防部队批准李小化同志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个人一等功。李小化烈士先后当选2007年度“中国骄傲”和“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被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同时被共青团福建省委追授“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B03陈列周
  陈列周,男,29岁,中共党员,福建诏安人,73123部队66分队班长。
     2006年5月18日,受一号强台风“珍珠”影响,福建省诏安县下起了60年来没有过的特大暴雨,苦溪河堤岸决口,桥东镇龟山村出现重大险情, 126名群众被洪水围困,而村里青壮年大部分被镇抽调到海边加固海堤,情况十分危急。当时陈列周正在家中休假,自家承包的养殖场也受到严重洪水的严重影响。险情就是命令,使命高于一切。在群众面临死亡威胁的紧要关头,陈列周不顾个人利益,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驾起冲锋舟,奔向受困群众,抢抓时间援救群众。由于水情复杂,险情不断扩大,求援任务异常紧迫。陈列周凭着他多年在部队练就的超人本领,临危不惧,与洪魔展开一场惊动魄的战斗。他一边做好群众情绪安抚,一边组织群众有序撤离,速往返于迅猛的江水和岸边安全地带20多次,先后7次冒险跳入水中搜求群众,及时清理绞在冲锋舟螺旋浆上的杂物,不断排除险情。经过8个多小时孤军奋战,他终于全部把被困的126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而此时,他家的养殖场也早已被洪水冲没了。陈列周的壮举让他的乡亲们获得了新生,全村村民感激不己,他们联名给漳州市、诏安县和部队写信为陈列周请功。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解放军日报》、《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等20多家媒体广泛宣传了他的事迹。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部队,他被评为优秀士官,军师团先后作出向陈列周学习的决定,集团军党委为他记一等功。2006年,陈列周被授予第十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2007年,他光荣地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B04陈大杰
  陈大杰,男,1976年12月生,龙岩漳平市和平镇和平村村民。2008年3月牺牲。
  2008年3月12日上午,陈大杰正在漳平城区医疗保健综合楼建筑工地工地上紧张地进行水泥浇筑。突然,前方一名41岁的女工郑玉女,不慎掉入工地已浇筑好的孔桩井底!孔桩井深15米,井底缺氧,这是常识。女工的生命危在旦夕,工人们一时不知所措。
  “快,快!你们快打电话,我先下去救她!……”,陈大杰大声呼喊,话音未落,他不顾个人安危,已经毫不犹豫地靠手脚支撑,下井底救人,到了井底后,他找到了已经昏迷的女工,示意地面上的工友放下绳索,然后,他艰难地把“救命绳”系在女工身上,指挥工友们先把女工郑玉女拉回地面后,陈大杰仍然靠手脚支撑一步一步地往上挪,爬上一段后,终因严重缺氧,体力不支掉回井底。这时,地面上的一名工友马上下去营救,但下到一半时,因井下缺氧、身体无法坚持随而返回地面。随后在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的努力下,终于将陈大杰从井底救上地面,医务人员进行了紧急抢救,但由于缺氧时间过久,陈大杰已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他家中还有两个年老多病的父母、贤惠体弱的妻子和一个品学兼优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被陈大杰救出的女工,郑玉女因抢救及时,已脱离了生命危险。
  陈大杰同志舍已救人的英勇行为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平时积累的,其生前就对村里的孤寡老人经常慷慨解囊,送医药,帮助挑担送到家中,路途中有遇到困难的群众都主动帮助。他的乡亲们为痛失这位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年轻人而深深惋惜,陈大杰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 陈大杰同志牺牲后,漳平市公安局及时确认陈大杰同志的见义勇为行为,漳平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7月表彰陈大杰同志为“漳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8年10月,陈大杰同志又被追授为“龙岩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同时被共青团龙岩市委、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C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1刘用辉
  刘用辉,男,49岁,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92年,刘用辉创立了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经过17年的发展,公司现注册资本达11778万元,经营场所50 多万平方米,拥有运输车辆1100 部,员工5000 多人,经营网络覆盖全国。每年的物流总量均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物流总额依然达到65 亿元,纳税近3000 万元。
  他长期恪守诚信经营准则,推行十项服务承诺,用诚信铸就品牌。多年来,盛辉公司货物损差率为0.1‰,而订单交付率为100%。因此在业界,盛辉品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盛辉商标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他企业曾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十强、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中国物流诚信企业、物流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等殊荣。连续四年蝉联“福州市纳税信用A 级单位”。连续五年蝉联“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刘用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7年,在南方冰雪灾害中,各地物流公司纷纷停运,而刘用辉却决定所有的网点照常营业,往灾区专线班车照常发运。2008年奥运火炬在福建传递期间,盛辉集团承担火炬设备在福建转场运送任务。他选派获过“工人先锋号”的4 辆车配合奥组委工作,安全优质完成好转场任务,获奥组委福建办事处函电致谢。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该公司抢运我省援川活动房1728 车,共计23000 多套及其他救援物资,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刘用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10多年来,他累计向连江县透堡镇、永泰县长庆镇和晋安辖区捐赠公益事业建设、扶贫助学等善款达316万元。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许多企业员工担忧减员降薪的情况下,刘用辉董事长向员工承诺:不裁员、不降薪,继续实行一贯以来的工资协商制度,兑现了年工资增长8%的承诺。
  刘用辉同志先后获得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中国物流十大民营企业家、中国物流诚信企业家、福建省突出贡献企业家、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州市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C02张春楼
  张春楼,女,50岁,中共预备党员,厦门市创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象屿保税区管理处保洁工。
  张春楼是个普通的保洁工,她家境困难,却多次拾金不昧,在平凡的工作中,表现出了不平凡的人格。“做人要做诚实人,赚钱要赚良心钱”,是她的人生信条。
  张春楼来自安徽省颍上县贫困的乡村,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上小学的女儿。到厦门务工,她、丈夫和女儿,一家三口仅靠她不足千元的月薪维持生计,长期租住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张春楼所服务的象屿保税区管委会办公楼区域,进出人员较多且身份较主特殊。七年来,她在清理环境卫生中,她无数次捡到钱包、手机及其他财物,其价值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十元,但她从不占为己有,钱无巨细,物无大小,悉数归还失主,或上缴保税区管委会所在的物业公司管理处。每次只要捡到东西,她都会想尽办法找到失主。或站在烈日炎炎的马路边等候一两小时,或张贴失物招领启事,从不要失主的分文报酬。归还失主后,她从不声张。有人问她:捡过这么多的手机和钱,你动过心吗?她说:“我是缺钱花的,但家里再穷,我也不能拿别人的钱、别人的东西。我只是想到人家丢了东西一定很着急,要赶快找到失主。”
  对女儿,张春楼不仅言传身教,而且严格要求。有一次,女儿在公厕捡到20元,她叫女儿去公厕等待失主,女儿因此在厕所站了40多分钟。2007年3月,10岁的女儿又捡到一个装得鼓鼓的信封,赶快交给张春楼,张春楼交给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最后找到失主,原来里面装着失主从银行提出的12000元公款。
  张春楼拾金不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带动物业公司形成了拾金不昧良好道德风尚。物业公司表彰了她,并奖励600元。张春楼对公司领导说:“这是我该做的事情,公司给我荣誉、长了工资,对我是最大的鼓励,请领导把奖金给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七年来,她先后被评为所在物业公司的劳动模范、所服务的保税区“十大岗位标兵”,荣获厦门市诚实守信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她每次都把奖金资助给比她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们。
  C03林建宗
    林建宗,男,中共党员,52岁,漳州市聚善堂医药有限公司
  董事长。
  林建宗经营医药20多年,因为“诚信”,使他的事业从最初的一家小小的医药批发部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一体化的规模经营的大型医药企业,目前下属漳州市聚善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聚善堂(漳州)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漳州市聚善堂药业有限公司等五大公司。
  他大力推进规范管理。在管理中严把药品经营质量关,通过了药监局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并认真按照GSP规范经营,确保药品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市药监局签定《药品质量安全诚信承诺书》、与终端客户签定《质量保证书》。聚善堂创立至今,从未发生质量责任事故。2006年为“全国诚信单位光荣榜”上榜荣誉单位。
  他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在扎有聚善堂连锁门店开展诚信经商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坚持以‘质量第一、价格合理、顾客满意’为经营守则,对顾客承诺‘拒绝促销行为’,畅导“三声、四心、五服务”, 并设立了免费服务即医药专业人员用药指导、拆零供应、切片打粉、送药上门、免费为会员建立健康档案等,创新了药房服务的全新形象,逐步打造出了具有聚善堂特色的服务。2006年获“诚信经商承诺企业”的荣誉称号。
  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03年红眼病暴发期间,聚善堂为市民免费提供防治红眼病的资料,并积极组织货源及时供应,抑制市场该类药品价格的上扬。在防治非典事件中,当时聚善堂有一批板蓝根冲剂的库存,广东一商家想以比市场价高出五倍的价格购买这批货,林建宗不为利益所动诚信经商,坚持把这批板蓝根平价卖给市民。2007年与省市妇签定了《企村对接承诺书》,至今一直为帮扶的贫困学生们每年送去学杂费等物资。2009年林建宗董事长参加了漳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办、漳州市医药协会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千人签名活动。
  C04张桂丰
  张桂丰,男,43岁,中共党员,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2002年福建龙马集团公司改制后,张桂丰带领一批原龙马集团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重新启动环卫专车辆生产项目,通过几年卧薪尝胆的努力,他将福建龙马环卫专用车项目从2002年销售量仅几百万元,发展到2008年3亿多元的销售收入,解决就业人员350多人,成为了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公司的“领头羊”。
  2002年刚改制成立的龙马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总注册资金仅270万元,而且因改制前企业信用度偏低,银行也不肯贷款。承包后,全部股东都倾其所有,才拼凑135万元。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张桂丰凭着他过硬的人品和良好的口碑,多方筹资500万,力挽狂澜,把公司救了起来。公司发展起来后,张桂丰同志本着“诚实做人,守信立业”的信念,带领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纳税。2008年公司纳税超1800万元,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他积极推进诚信营销,公司先后与国内外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每年与国内外客户签订大大小小的合同达千余件之多,但从未发生一起因公司违约而引发的经济纠纷。在对供货商户上,近七年福龙马办理了近亿元左右的设备付款,付款及时率达到100%。
  他注重树立诚信服务文化理念,教导公司员工始终坚守“全员为客户服务”的企业理念,信守承诺,热情服务。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设有办事处、售后服务站和配件供应库,安排专人协调解决各地用户的反馈与需求。规范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诚实做人、守信立业”是福龙马不断做强、做大的一大“法宝”。靠着这种企业品质,公司产品先后被评为2007年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2007年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设备国际展览会推荐产品。他的企业也被评为中国AAA级“重质量、守信用”企业、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卫车辆服务保障活动优秀单位。2007年,张桂丰同志被评为龙岩市“十大优秀企业家”。
  D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D01冯鸿昌
  冯鸿昌,男,30岁,中共党员,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工程部维修班班长。
  冯鸿昌技校毕业那年,来到厦门港口设备维修部上班,勤学苦练,随叫随到,最高记录为连续工作20个小时。他白天跟着师傅亦步亦趋,不懂就问;晚上借着宿舍的灯光,钻研大量的维修书籍,报名参加了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高职班,还经常从工资中拿出大部分钱去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业余,他还刻苦学习英文,钻研进口设备技术资料。1999年公司引进许多新设备时,冯鸿昌翻阅这些傻眼了,因为这些技术资料多为英文版,对于只有职高学历的他简直就是“天书”。冯鸿昌一咬牙,拿出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文曲星”,对着图纸,一字一句注释下来。一些专业英语他搞不清楚的,就虚心向班组的技术员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冯鸿昌整理出了一份完整的设备维修资料。公司领导看了资料后,又惊又喜,决定就让他负责柴油机的大修工作。
  2004年5月,冯鸿昌担负重任,代表公司到某外资设备国内制造厂监造价值高达6000万元的8台龙门吊。他驻扎在厂家,每天到制造装配现场对每一道主要工序进行严格的监控。但冯鸿昌在提出意见后,却总是得到外籍工程师这样的答复:“我们的机器质量享誉世界,你这么改不行。”冯鸿昌急了:“如果不改,会影响到我们公司的生产,这么贵的机器发挥不出应有的能力,钱不是在打水漂?”为了确认自己的判断,冯鸿昌上百次通过电话、邮件向公司技术团队请教,并整理了一条条清晰、缜密的意见。他甚至自己动手调试起了设备,动作规范而到位。外籍工程师被折服了,根据他提出的意见全部做了整改。交货之前,负责调试的外籍工程师拍着他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小伙子,好样的,看来中国不仅有现代化的港口,更有掌握现代港口技术的工人”。
  冯鸿昌不仅业务精湛,而且为人善良、质朴,热心公益活动。他积极参加“厦金直航”台商青年志愿者服务、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等活动。在公司,他是第一个以无偿献血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和自己的生日,几年来他参加献血10多次,总量超过3000毫升。
  几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福建省十佳交通文明标兵、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厦门市第二届十佳外来青年、厦门市文明市民、厦门市敬业奉献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D02林丹
  林丹,女,60岁,中共党员,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书记、主任。
  林丹同志38年如一日扎根社区,全心全意服务居民,特别是任劳任怨地为老、弱、病、残群众热情服务、奉献爱心,被群众誉为“小巷总理”。
  她倾情照料无依无靠的社区老人。孤老吴苏E,82岁那年摔断了大腿,林丹同志亲自请来了社区骨科医生,无偿为老人接骨治疗。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长达近两年,她专门雇用了保姆照料。她每天提前上班都先上门为老人安排好一天生活。担心老人肌肉萎缩,林丹晚上就来帮老人按摩。她还经常将自家的鱼肉、水果、牛奶提来,送给老人吃。
  她乐于为浪子“引路”。居民小王,因盗窃罪被判刑8年。小王自幼丧父,入狱后,他母亲精神失常,林丹主动照料小王母亲的生活。老人无法去探监,她就带上小王爱吃的,还有他母亲的近照,一次次地代老人到监狱探望。小王释放回来后,举目无亲,无家可归,林丹及时向他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把小王接到家里来住。面对亲人的不理解,林丹说:“给他多献一份爱心,他就多一份重新生活的勇气。”在林丹的不懈努力下,小王终于有了一份适合的工作,一年后,小王成了家。“浪子回头金不换”,夫妻俩用感恩的心自食其力,回报社会。
  她热心帮扶困难群众。社区军属残疾人谢某患肠癌住院治疗,高额的医疗费用难以支付,林丹二话没说,带头捐助300元,并通过发动社区干部群众募捐了7600多元,缓解燃眉之急。同时,为了不影响谢某在部队服役的儿子,林丹主任亲自写信到部队,告诉他“你家中的事就是我林丹的事。”打消他的重重顾虑,安心在队伍服役。居民杨某,3岁丧母,父亲重组家庭后,杨某跟年迈的爷爷生活,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扰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林丹主任与他“结对子”。为杨某申请了低保,再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每月出50元钱资助他。
  她热心帮助学子圆大学梦。2006年她所在的社区学生程某考取了大学,但父母双双下岗,家境贫困无力缴纳学费。林丹通过福州市民盟联系了学校与程某签订了助学协议,每年资助3000元的学费直到完成大专学业。2005年,小程又考上本科后,林丹又拿出了自己的1000元劳模奖金送给小程,嘱咐她好好学习,还为她找到助学对子,每月资助直到毕业。林丹同志总是想方设法牵线辖区单位开展结对助学,不遗余力地为家庭困难学生创造上学的机会。
  林丹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省帮教先进个人、福建省十佳职业道德标兵、海西时代女性等多项荣誉。
  D03阮文发
  阮文发,男,56岁,中共党员,漳州市龙文区翁建中心小学教师。
  他从小残疾,只靠左腿跳跃行走,但身残志坚,始终胸怀一颗为边远渔村教育事业挥洒热血的赤诚之心,37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边远渔村教育的第一线上。
  1969年,初中毕业的阮文发成了村里第一个“文化人”。为改变当时渔村落后的教育面貌,他放弃了从事村里财会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石洲村地处僻远,交通十分闭塞,长久以来,很难留住公办老师。为了渔村的孩子,他多次放弃了上级教育部门安排他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直到2006年石洲小学撤并,他已坚守渔村达37年之久。这37年来,克服了无数困难。石洲小学旧址在山上,为了上课,阮文发同志每天上下山至少四次,要跳500多级台阶,直到1998年学校搬迁下山的29年里,至少单腿跳跃了390万级台阶。平时在课堂上,他坚持单腿站立上课,一般不使用拐杖,怕会弄出声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累时用双手撑着桌子休息一下,累计单腿站立上万个小时。他关心学生,37年间,他凭着单腿,“跳”遍了石洲村家家户户和每只渔船,转化了200多位渔民的教育观念,把200多位辍学帮父母捕鱼的儿童劝上岸,送进小学读书,并使该村小学普及率达到100%。虽然教学条件极差,但他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均列全学区前茅。他身残志坚、不甘人后的精神,激励着石洲小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在省“两基”验收中,石洲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等八项指标全部达标,并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
  如今,石洲小学被撤并了,阮文发也被调到了翁建中心小学,但是他还依然牵挂着渔村里的孩子们,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回去辅导他们。
  D04侯斌
  侯斌,男,34岁,民盟盟员,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职员,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侯斌9岁时在一次火车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但是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笑对人生、自强不息。1994 年底在北京举行的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上,侯斌以1 米86 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全国记录。1996 年8 月,侯斌代表中国残疾人国家队参加美国亚特兰大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单腿跃过1 米92 的优异成绩夺取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枚残奥会男子跳高金牌。这个高度比他当时的身高足足多出16厘米,他创造了残疾人跳高世界纪录。
  2000 年悉尼残奥会上,侯斌以福建运动员身份代表中国出征,以1 米87 的成绩夺取了悉尼残奥会男子跳高冠军,为中国,为福建,为厦门夺取了一枚可贵的金牌。2004 年雅典残奥会,侯斌再一次以福建省运动员身份代表中国出征这一盛会,再一次成功卫冕,实现了三连冠。
  2008年9月6日晚,侯斌超越极限以震撼世界的方式点燃北京2008年残奥会主火:他坐在轮椅上,将火炬安置在轮椅的火炬支架上,独自拉紧绳索,牵动着自己和所乘坐的轮椅缓缓向上攀升,用双手完成了向主火炬的“攀登”。残奥会主火炬点燃的一刹那,全场沸腾了……侯斌用自己的顽强不屈向人们展示了残奥会的真谛。
  侯斌不仅在运动场上笑傲人生,在生活中也创下了不少“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个上大学的残疾人运动员,也是第一个参与电影拍摄的残疾人运动员。
  侯斌除了热爱体育事业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入学校、社区等作公益演讲,为“粉红丝带”女性乳腺癌慈善基金、李连杰基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都特殊学校及汶川地震中截肢儿童小官伦、毁容的小姑娘“小米”、患白血病的女孩怡楠等捐款。1999 年,侯斌以友好和平使者的身份参加了日本NTV电视台24 小时直播大型慈善晚会。2008年2月份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亲自授予侯斌全球首位“残奥会形象大使”称号。
  “人生的路走得怎么样,不在有腿没腿,而是要走出色彩!”侯斌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几年来,他获得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建省功勋运动员、省劳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E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E01唐掌珠
  唐掌珠,女,45岁,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运营管理部清算部经理。
  1989年,唐掌珠结婚后,原本幸福的家庭,却多次变故,婆婆和丈夫的哥哥、妹妹先后因故瘫痪。近20年来,唐掌珠用她一颗朴实伟大的爱心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为家庭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1995年初,唐掌珠丈夫的妹妹因煤气中毒导致瘫痪,婚姻家庭也因此破裂,至今住在医院治疗;1998年,她婆婆胡艳萍患脑栓塞中风偏瘫,不久双目失明;2003年初,唐掌珠公公重病医院抢救一个多月,年底去世;1999年,唐掌珠丈夫的哥哥生重病,生活困难,家庭也离异,2007年春,又因患脑梗塞截瘫卧床。
  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唐掌珠嫌弃这个家,面对丈夫家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面对医药费和生活费的困难,唐掌珠没有抱怨,以博大的爱心支撑起亲人们生活的信心。
  唐掌珠婆婆患高血压冠心病,每月药费得花上几百元。为好更好地照顾婆婆,她专门请来了一名保姆,每月增加费用一千二百元。11年来,光为婆婆住院治疗就花了四万多元。婆婆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甚至有时脾气急躁,唐掌珠总是耐心地开导,讲社会上趣事给婆婆听,讲笑话逗婆婆乐,她专门买来一台播放机和一堆歌碟放给老人听。每年都为婆婆过生日,购买新衣服和老人喜欢吃的零食。冬天到了,给婆婆买暖手暖脚的用品;夏天来了,为婆婆打扇擦背赶蚊子。结婚20多年,她们婆媳从来没红过脸,关系十分融洽和睦。
  唐掌珠的大伯没有工作,又离婚,经济困难,住在医院每月约支付1500元的生活护理和医药费。唐掌珠和丈夫省吃俭用,每月得拿出近一个人的工资来支付。2008年,伯伯又患气管病送往空军医院进行急救,仅这一项就花去了2万多元。
  唐掌珠的小姑长期住院,每月也要花上五百多元,唐掌珠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伯伯和小姑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唐掌珠总是热情答应他们的要求,哪怕刮风下雨,她都立刻买好送往医院。并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为他们做按摩,鼓励他们与病魔抗争。她每年还为伯伯、小姑过生日。让兄妹俩时时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和温暖。
  唐掌珠夫妇俩几乎每个节假日都要在几家医院间奔走。2008年春节,大年三十,夫妇俩把三人都接到一家医院吃年夜饭,帮婆婆把饭菜弄到勺子里,帮兄妹送菜喂饭,所在在场的医务人员都被感动得落泪。为了照顾这三位亲人,唐掌珠有8年没有回广西老家过春节。
  唐掌珠工作勤奋,业绩突出, 200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授予唐掌珠“和谐文明家庭”称号。
  E02谢文良
  谢文良,男,76岁,中共党员,仙游县龙华中学退休教师。
  谢文良26年如一日,弘扬孝道,精心照料苦命的岳母,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楷模。
  谢文良的岳母是个苦命人, 29岁时就孤身守寡, 1969年,36岁的儿子因公牺牲申报烈士未果,每月仅靠12元的政府补贴生活;1981年,女儿因车祸死亡;白发人一次次送黑发人,身心受到了极度的创伤。谢文良的妻子去世时,他还不满50岁,他强忍中年丧妻的悲痛,总是想方设法安慰岳母、劝导老人,还为老人买一台电视机,办成农转非户口等,终于唤回老岳母求生的希望。许多同事都劝他再组建家庭,但都被他拒绝了。他精心照顾历经苦难的老岳母直至2006年去世。
  多年前,其岳母患有骨质增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萎缩等多种疾病,为了给她治病,谢文良总是求医不断,治疗手段无所不用,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每天不间断的给她做按摩、拍打,使她缓解一些痛苦。退休后,谢文良谢绝放弃了优越的受聘机会,一心照顾老人的晚年,孝心始终不变。如老人睡觉起床,需要帮她脱衣、穿衣、盖被、叠被、洗脸洗脚、挂蚊帐、三餐端好饭、帮她夹菜等。当老人食欲减退时,需要尽量照顾少吃多餐,多变花样。近几年,当老人还没起床时,他就先备好吸管,老人不需起床就有豆浆喝;然后,让她多睡个把钟头再扶她起床吃早饭;每天晚间九点准备一份点心,下半夜起床为岳母泡点奶粉解渴。为了更加方便照顾老人,他特地在自己的房间安上喇叭,老人睡的床头安装一个按钮,只要老人一按,喇叭就响,他就赶紧起来帮助料理。
  谢文良尽量设法让老人创造生活愉快的环境。他经细心的观察捉摸,老人有“三欢喜”:一是喜欢子孙常去看她,能多陪她聊天;二是爱看古装戏;三是喜欢听外边新闻。他就想方设法尽量去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爱好。如老人喜欢子孙常去看她,谢文良就要求两对儿媳“常回家看看”;每逢老人生日、节日,他们一家子就相约一起与老人聚餐,让老人家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城区哪个地方有演莆仙戏,他总是早早预定位子,叫儿子一起护送老人上街,丰富老人晚年生活。
  谢文良的孝心善举被传播开后,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他先后被授予全国“葆春杯?孝亲敬老之星”、省“敬老好儿女”、县“敬老好儿女”、“孝敬之家”等荣誉。
  E03连美华
  连美华,女, 55岁,中共党员,泉港区峰尾镇郭厝少数民族村村民。
  24年来,她毫无怨言地服侍丧失自理能力的残疾丈夫,孝敬公公婆婆,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并抚养成人,担起一家沉甸甸的担子。
  1986年9月,远在永定煤建公司工作的丈夫在井下作业时遇到坑道大面积塌方,不幸造成瘫痪。那年,他们的儿子才7岁,女儿才3岁。为给丈夫治疗,他们三年里先后转了6家医院,连美华靠坚强毅力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出门搭车、填写住院手续等不知遇到多少麻烦。在这三年里,她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每天夜里都是趴在丈夫病床边打盹,按时给丈夫按摩、翻身。虽然医药费是原单位给付,但刚刚建房欠下不少债务,加上住院费以外的费用,3个人一个月的伙食费只有30多元,为给丈夫加点营养,连美华每天只能用最便宜的青菜、地瓜充饥。
  1989年,丈夫转送回家治疗。她遵照医嘱,每2个小时给丈夫翻身,做双腿按摩,每3至4个小时给丈夫压尿,每隔2天协助丈夫排便一次。丈夫的伤残金每月只有200多元,为维持家庭生计,她起早贪黑耕作1.5亩土地,通过种菜、买菜、养猪、养鸡等增加收入。家庭的贫困并没有让孩子们辍学,相反,孩子们在她严格教育下,都已成才,儿子在中学当教师,女儿也考进了泉港医院当一名白衣天使。她孝敬年迈的公公婆婆,子女对爷爷奶奶更是孝顺有加。一家人和睦相处,团结邻里,丈夫虽身残,但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对那些不相识到家门乞讨请求帮助的弱势人,他们都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了不让丈夫精神上感到空虚,她省吃俭用,挤钱订报、买电视。为让丈夫在政治上保持党员的本色,每次村里召开党员生活会,她都会提早半个小时,推着轮椅陪丈夫开会,风雨无阻。村里的党员干部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有着30多年党龄的丈夫,思想觉悟很高,每当因开发区需要征地,他们家都会带头支持。连美华工作认真负责,这几年她担任村计生中心户长,积极走访计生户,宣传党的计生政策、法规,使计生对象无一超生、违反计生,被评为执行计生政策的模范共产党员。她也因此先后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泉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泉州市首届道德模范、泉港区家庭美德标兵、好媳妇等荣誉称号。
  E04李雅娟
  李雅娟,女,11岁,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
  年仅11岁的她,却要一边上学,一边独自照料着瘫痪父亲,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就是漳州市华县三年级可爱的阳光女孩---李雅娟。
  她原本也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她是双亲唯一的掌上明珠。一家人经营着6亩果园,生活虽平淡,却也美满幸福。2000年5月,李雅娟的父亲李金火因一次意外,落下下身瘫痪,平时大小便失控,只能靠导尿管排泄。家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不久,李雅娟的妈妈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狠心的抛下了年幼的小雅娟和瘫痪的丈夫,离家出走了。直至2004年办理离婚手续,她都没与小雅娟见上一面。
  李金火67岁的父亲李武忠只能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儿子及孙女的生活重担。懂事的小雅娟从5岁开始,就学会煮饭、洗衣服、照料父亲。生活虽然艰难,但小雅娟就这样在爷爷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那日子对于小雅娟来说是那样的幸福。然而,这样的日子是那么的的短暂,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不幸再度降临到她的身上。九岁那年的3月份,爷爷李武忠因操劳过度去世了。那时,小雅娟正读小学三年级,她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到父亲身边,延续爷爷每一天的“工作”。就这样,九岁的小雅娟用她那稚嫩的双肩,开始承担起这个家庭的重担。
  3年多来,李雅娟为了照顾父亲,曾辍学一年,后来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她进入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读书。为了就近照顾父亲,她在县城租了间房子。小雅娟每天5点就起床做饭,帮父亲刷牙、洗脸,然后赶去学校上学。一放学就马上回家忙着煮饭、洗衣服、帮父亲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有阳光的日子还要用轮椅推着父亲到操场晒晒太阳。每天忙完这些事情,她才能坐下来完成作业,这个时候是小雅娟最快乐的时刻。望着与她同龄的孩子游玩的身影,小雅娟总是露出羡慕眼光,然而,她知道她对父亲的责任,面对困难,小雅娟始终没有放弃。
  李雅娟自强不屈的精神影响了她身边许多同学和亲朋好友,2008年12月,她被评为“漳州市阳光少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宁好人评选投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