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中小型企业2015房价面临全面失控的新的问题和国家推出了什么扶持政策。写一篇论文要用,谢谢回答

2011年最新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初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1年最新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初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下载积分:2100
内容提示:我国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2|
上传日期: 13:12: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14:27: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但我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其中,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量不可忽视。同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环境还不完善,大部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不持久。如果要充分发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就要研究各项措施,保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具有足够的生命力,研发能力与持续成长能力。
面对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现状,本文从政府行为理论角度出发,展开了如下研究:
1.本文收集、研读了政府行为理论、企业成长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后,进行了文献综述,回顾了许多研究成果,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
2.查找相关政策资料,确定了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界定,并论述了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目的以及政府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理论基础。
3.从国家专项基金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及法律保障这四个方面,将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政策实践进行梳理分析,作为后文对策建议的基础。
4.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例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入手,分析了深圳产业化基地的运营模式,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宝贵经验及基地目前的发展瓶颈,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作铺垫。
5.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措施,为后文的政策建议提供借鉴。
6.根据前文,总结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政策改进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D630;F276.44【目录】:
摘要4-6ABSTRACT6-10第一章 绪论10-17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一、 研究的目的10-11
二、 研究的意义11-12 第二节 研究综述12-16
一、 政府行为研究12-14
二、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14-15
三、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研究15-16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7
一、 研究思路16
二、 研究方法16-17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17-29 第一节 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特点17-21
一、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定义17-20
二、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所具有的一般特点20-21 第二节 理论分析21-26
一、 外部性理论21-24
二、 市场失灵理论24-26 第三节 政府科技发展职能26-29
一、 政府科技职能的内涵27-28
二、 政府科技行为的对科技发展的促进效用28-29第三章 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政策实践29-41 第一节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29-34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概述29-31
二、 我国科技创新基金的实施成效31-33
三、 创新基金对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效果33-34 第二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34-37
一、 科技企业孵化器概述34-35
二、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过程35-36
三、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扶持力度及成效36-37 第三节 税收政策37-39
一、 我国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37-38
二、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38-39 第四节 法律保障39-41第四章 案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41-52 第一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41-43
一、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41-42
二、 产业面临的发展挑战42-43
三、 借力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发展集成电路中小企业的意义43 第二节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模式43-52
一、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成立背景43-44
二、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运作模式44-47
三、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发展方向47-48
四、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成效48-50
五、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发展所存在的瓶颈及解决方案50-52第五章 国外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52-61 第一节 国外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目的52-53
一、 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52-53
二、 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53 第二节 国外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政策模式53-59
一、 美国的政策模式53-56
二、 日本的政策模式56-57
三、 欧洲国家的政策模式57-59 第三节 国外政策模式对我国政策制定的启示59-61第六章 完善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政策的措施61-71 第一节 目前我国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61-64
一、 存在的问题61-63
二、 政策发展趋势63-64 第二节 完善扶持政策的对策64-71
一、 建立专门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服务机构64-67
二、 进一步建设与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67-69
三、 确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作为政府法律政策扶持重点69-70
四、 以税收优惠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70-71结论71-72参考文献72-74致谢74-7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小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徐艳梅;[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尹子民,余佳群,初明畅;[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胡荣昌;王磊;;[J];商业研究;2006年18期
李雪斌;[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史蒂芬·帕金逊,陈顺龙;[J];发展研究;2001年11期
李柏洲;孙立梅;;[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蔡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陈子彤;[J];经济论坛;2004年07期
辜胜阻,李永周;[J];经济评论;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一博;[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建中;[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李杏;[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王列辉;;[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刘祥琪;[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陈乐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张士杰;王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姜遥;王慧;;[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吕德中;[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陈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王宏;王泽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薇;;[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李刚;汪爽;王碧含;;[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曾宪植;;[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陈树文;任筱楠;;[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宋天和;莫袆;;[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宋北光;;[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李刚;汪爽;王碧含;;[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韩平;程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高见;;[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蔡建明;杜姗姗;;[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许玲;[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李栋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许方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胡顺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秀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倪国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大良;[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马勇;[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晓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曙;[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尹慧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孟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国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田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巢旭;[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邓娜娜;[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孙红;[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小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王缉慈;林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徐艳梅;[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尹子民,陈英梅,刘文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联合课题组;[J];北京统计;2001年05期
陈孝新;[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傅梅烂,秦辉,王义嘉;[J];商业研究;2005年09期
胡竹枝;李明月;;[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任海云,王萍;[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2期
闻媛;[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永明;[N];光明日报;2001年
黄永明;[N];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子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唐丽艳;[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淑琴;[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军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叶静,刘婧;[J];行政与法;2004年03期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10期
邹薇;;[J];瞭望;2007年14期
严也舟;;[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14期
赵入坤;;[J];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01期
陈圆;陈欣天;;[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刘洲;;[J];生产力研究;2009年24期
孙燕铭;;[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06期
李淼;;[J];社科纵横;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凤英;;[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黄涛;;[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黄涛;;[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盛明泉;王烨;;[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胡家勇;;[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李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许健;;[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靖;;[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王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西固区科学技术局局长
杨世旺;[N];兰州日报;2009年
李勇;[N];丹东日报;2010年
高宇婷 高建烨;[N];华兴时报;2011年
许大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本报记者 托亚;[N];新疆日报(汉);2008年
汪永安 通讯员
潘勇;[N];安徽日报;2009年
陈颖 曾唯潇 陶青 糜利萍;[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小莉;[N];常州日报;2009年
柏庆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赵英华 本报记者
潘忠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汉光;[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翁建明;[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刘艳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王永宁;[D];重庆大学;2010年
徐菱涓;[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谢菲;[D];天津大学;2011年
王希良;[D];天津大学;2012年
张亚兰;[D];天津大学;2012年
王忠;[D];天津大学;2011年
卢珊;[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芳;[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谢慧娜;[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叶必华;[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王志友;[D];安徽大学;2011年
王少珺;[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梁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张国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孙公岩;[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朱燕娜;[D];重庆大学;2010年
肖玉超;[D];重庆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中小型企业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企业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够,特别是对于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弱势竞争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培训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小型企业培训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培训动力不足、缺乏培训文化、培训效率低效果差等四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中小企业应该转变培训观念,加大培训的投入;引进胜任力模型,满足企业内不同层级与类型的员工不同的培训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经验,拓展中小企业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各项培训管理制度等四项建议。 中国论文网 /7/view-3009664.htm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企业培训;胜任力模型;培训模式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各类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是实现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许多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员工培训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培训员工已成为企业经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随着政府陆续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自身的整体实力和获利能力明显提升。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推出的《2005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全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另外,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由于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弱势的竞争地位以及自身有限的竞争性资源,往往也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适应自身发展且迫切需要的人才来支持企业自身的发展。人才的缺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积极性。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培训的方式方法缺乏有效的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来进一步深入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探求并建立知识经济时代有效的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与发展体系。      一、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认识的误区。中小企业部分高层对培训的认识有误区,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培训的期望过高。企业对短期的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事实上,中小企业管理队伍的许多问题需要长期的培训计划解决。第二,很多企业和社会普遍观念,都将企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混为一谈。企业培训,有着与学校教育不同的规则和方法,企业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改变行为进而改变业绩,企业培训必须经过严格的需求分析、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及时的评估、反馈、有效的辅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小企业在管理队伍上,与外企甚至与一些股份制的国企相比,都显示出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与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培训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2、培训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认识偏差,存在着“培训无用论”、“培训浪费论”、“培训万能论”等错误的认识。认为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不能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培训是得不偿失的活动,投资培训没有必要;期望通过培训来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   3、缺乏培训文化。主要表现为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的考核。忽略员工个人培训需求分析,没有明确的培训计划,更谈不上长远的培训规划;只注意员工参加培训课程的数量,而不注重员工培训的实际效果;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局限于培训过程;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4、企业培训效率低、效果差。其主要表现是:在培训的内容上,重一般性的理论知识培训多,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训少;习惯于“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不问需求,不挑对象,不计成本,不讲效果;在培训方式上手段和方法陈旧单一,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多追求表面形式。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中小型企业培训多着眼于满足短期的需求,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指导思想,没有顾及中小型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把如何提高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培训工作的根本目标等,于是造成培训不能适应自身企业生存和发展要求。培训文化的缺乏使得培训效率低、效果差,起不到培训的作用,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二、中小企业培训的对策      1、转变培训观念,加大培训的投入。中小企业要想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投入。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重视人员培训。据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在职培训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5%。在培训资金方面,美国企业用于培训的经费支出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日本中小企业有70%的人力资源开发资金被投放于员工的技术业务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中,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企业认识到企业职员培训的重要性,而且在对职员培训中尝到了甜头。我国中小企业在投入上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是我国在有限的资源上应多偏重对培训的投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和重视。   2、引进胜任力模型,满足企业内不同层级与类型的员工不同的培训需求。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对“科学管理”的研究。他所进行的“时间一动作研究”就是对胜任力进行的早期探索。1973年,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掀起了一场“胜任力运动”。“胜任力”这一词强调情境中工作者的价值观、动机、个性或态度、技能、知识等特征;它与工作绩效有密切联系,可以用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它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者。胜任力模型是由特定职位要求的优异表现组合起来的、包含多种胜任力的结构。它“描述了有效地完成特定组织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特征的独特结合”。spencer提出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流程为:①确定绩效标准,②选取效标样本(包括优秀绩效组和普通绩效组),③运用实地观察、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来搜集资料,④建立胜任力模型,⑤验证胜任力模型,⑥将胜任力模型应用到人员甄选、绩效评估、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之中。   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活动中可以将胜任力模型作为确定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效果评价的依据。具体而言,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可以构建本企业各个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确定绩优的员工所拥有的价值观、动机、个性或态度、技能、知识等特征来比对公司现有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胜任状况,找出与胜任力模型要求的不足之处,以此结果定
制所需的培训与项目。然后分析胜任力差距对绩效带来的影响,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胜任力弥补的优先顺序。紧接着可以依据战略与外部竞争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核心能力差距,制定并执行培训开发计划,使之能满足企业和行业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   另外,有效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必须从受训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受训者的真正培训需求;必须从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前的内容准备、受训个体的培训考核以及培训后的绩效追踪评估;必须进行全过程的分析评估,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浓郁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的自主性学习,通过企业内部制度安排来强化形成竞争性的学习环境。   3、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经验,拓展中小企业培训模式。总体而言,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土耳其等发达国家在本国中小型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比较成熟的培训经验。概括起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府制定统一的中小型企业培训的有关计划并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实施;或通过社会中介机构、民间团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咨询服务,政府给予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人员适当的津贴,或补助;从提供培训服务主体来看,均突出了政府或社会中介机构的主导作用。另外,我国可借鉴比利时政府的带薪培训制度、德国政府提供的员工免费培训制度等的经验,给予中小型企业员工参加培训活动的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型企业员工的流失率,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在培训设计和培训效果评价环节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特点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法,改善中小型企业的培训流程和方法,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特点根据培训的重点和参训学员的特点,让受训者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游戏、情景演练、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新技术和新方式的采用,来改善和提高目前中小企业内训和外训的效果。   4、建立健全各项培训管理制度。中小型企业良好培训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具体而言,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尝试在以下三方面着手努力。①建立健全培训经费管理制度。②建立培训激励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③加强培训控制,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体系。   最后,政府还应该激励与扶持中小型企业自主培训。事实上,在企业积极实施员工培训计划的同时,地区劳动力素质和产业均得以提高受益。政府应该不断地完善制度环境建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培训的政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房价面临全面失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