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水资源现状紧缺日益紧张什么和什么水资源现状分配上的矛盾 t

中东水资源匮乏.沙特
&&&&& 中东水资源匮乏.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
立方米.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东缺水国家纷_百度作业帮
中东水资源匮乏.沙特
&&&&& 中东水资源匮乏.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
立方米.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东缺水国家纷
&&&&& 中东水资源匮乏.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
立方米.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东缺水国家纷纷建立了
&&&&&&&&&&&&&&&&&&&&&&&&&
200&&& 海水淡化厂第 29卷 第 6期 2007年 12月 文章编号: ( 01- 11西南石油大学学报Journa l of Southw est P etro leum U niversityV o.l 29 D ec .No 6 . 2007水资源的现状
、 利用与保护刘宝珺, 廖声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82)*摘要: 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分析 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列举了一些国外开 发和保护水资源 的经验和我国关于水 资源的政策, 并提出要坚持科 学发展观, 解决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 资源、 境问题, 尤其 是水 环 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对水资源问题的合理建议与应对措施, 将对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水资源; 合理利用; 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 TV213. 4 文献标识码: A1. 2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1 水资源的现状1 1 地球上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 .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 13 8 @ 10 km , 其中 97 . % 为海水。而占地球总水量 2 53 的淡 水中 70 分 . % %8 3全球淡水资 源不仅短 缺而且地 区分布极 不平 衡。按地区分布,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印度、 哥伦比亚和刚果等 9个国家的淡 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 60 。约占世 界人口 % 总数 40 的 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 2]。从而造布在南北两极及高山高原地带以冰川、 冰帽状态存 在, 30 以地下水或土壤水形式存在, 湖泊、 % 沼泽水 占 0. 29 , 河水占 0 01 , 大气水占 0 04 。人类 % . % . % 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 淡水湖水和浅层 地下水, 其量估 计约 3 @ 10 km , 占地球总水 量的6 3成人均淡水资源数量上的巨大差异。 3 例如 1980年加拿大人均用水量 1 500 m , 仅占 其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 1 2 ; 而埃及 1976年人 . % 均取水量 1 180 m , 已接 近 该国 人 均可 利 用总 量 3 1 470 m 的极限。 1. 3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 中国的河川众多, 流域面 积在 100 k 以上的 m 河流有 50 000多条, 流域面积 10 000 km 的河流约 3 5 800多条, 总径流量 2 600 km , 外流河区域占全国2 2 30 2 左右, 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是一种珍贵、 . % 极为有限的资源 ( 见表 1)[ 1]。表 1 自然环境中水 量的分布 *水体类型 海洋水 地下水 土壤水 冰雪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床水 大气水 生物水 总储水量 ( 其中: 淡水 ) 水 量 / ( @ 109 m 3 ) 1 338 000 000 23 400 000 16 500 24 364 100 176 400 11 470 2 120 12 900 1 120 1 385 984 610 35 029 210 占全球水量比例 /% 96 537 9 . 1 688 3 . 0 001 2 . 1 757 9 . 0 012 7 . 0 000 8 . 0 000 2 . 0 000 9 . 0 000 1 . 100. 000 0 2 53 . 平均滞留时间 2 500 a 1 400 a 1 a 1 000~ 9 700 a 10~ 17 a 16 ~ 20 d 8 ~ 10 d 7d -土地总面积的 65 , 内河区域占 35 。湖泊面积 1 % % k 以上的有 2 800多个, 湖泊面积为 75 000 km , 占 m 3 全国总面积的 0 8 , 全国湖泊储水总量为 750 k , . % m 其中淡水储量仅为 28. 7 。中国的淡水资源、 % 地表 水及地下 水资 源总 量为 2 800 km , 折合 水深 295 mm, 占全 国降水 量的 45% , 中 国淡 水资 源总量 为 8 3 28 000 @ 10 m , 占全球水资源的 6 , 仅次于巴西、 % 俄罗斯和加拿大, 居世界第 4位。 1. 4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分布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 8 @ 10 m / a ( 实 . 8 8 3 际可利用量约 8 000 @ 10 ~ 98 500 @ 10 m / a), 但中 国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 2 300 @ 10 m , 仅为8 3 12 3 3 2 2* 整理自世界资源研究所, 1985 世界资源报告, 449页。 ,*收稿日期: 2007- 10 - 29 作者简介: 刘宝珺 ( 1931 - ), 男 ( 汉族 ) , 天津人, 中科院院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质学、 沉积学、 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 然而,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而世界平均水平的 1 / 4 美国的 1 /5 在世界上名列 121 、 , 位, 是全球 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 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 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 仅为 8 3 11 000 @ 10 m 左右,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 900 m , 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从人口、 土地面积、 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 可以看出, 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 ( 图 1)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 54% , 但是水资源却占了 81 。北方人口占 46 , 水资源 % % 只有 19 。简而言之就是 /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0!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各年度 5中国水资 源公报 6[ 3] 3且用水量还在逐年增长。统计显示,
年我国水 资源总图 1 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分布图 ( 1997年人口 )图片资料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资源研究所 5中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数据库 6量呈下降状态, 详见表 2 。表2年份 99 02 05 2006 降水量 58 168. 60 67 631. 00 59 702. 40 60 092. 34 58 122. 00 62 610. 00 60 416. 00 56 876. 00 61 010. 00 57 840. 00年我国水 资源量变化情况表 *地下水资源量 6 942 38 . 9 400 00 . 8 386 70 . 8 501 86 . 8 390 00 . 8 697 00 . 8 299 00 . 7 436 00 . 8 091 00 . 7 643 00 . 重复计算量 5 923. 02 8 109. 00 7 394. 80 7 362. 99 7 455. 00 7 685. 00 7 090. 00 6 432. 00 7 020. 00 6 671. 00 26 835 39 . 32 726 00 . 27 203 80 . 26 561 94 . 25 933 00 . 27 243 00 . 26 251 00 . 23 126 00 . 26 982 00 . 24 358 00 .@ 108 m 3水资源总量 27 854 76 . 34 017 00 . 28 195 70 . 27 700 81 . 26 868 00 . 28 255 00 . 27 460 00 . 24 130 00 . 28 053 00 . 25 330 00 .地表水资源量*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各年度 5中国水资源公报 6。年, 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 4 000 @ 103 8 38看出, 在这期间, 全国用水量只有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 降, 而工业、 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 8 3 3)。仅 2002年, 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 5 497 @ 10 m , 大 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 13 , 约为美国 1995年淡水供应 % 量 4 700 @ 10 m 的 1 2倍。 .8 3m 多, 大约每 10 a增加 1 000 @ 10 m , 增幅约为 1 00 @ 8 3 10 m / a 1980年以后, 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 。 下降, 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 62 @ 10 m 左右。从笔者8 3收集的 年 10 a间全国供用水量的资料可以表 3年份 99 02 05 2006 供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4 565. 94 1 031. 49 4 419. 76 1 028. 36 4 514. 22 1 074. 63 4 440. 42 1 069. 17 4 448. 03 1 096. 70 4 403. 10 1 071. 92 4 287. 92 1 016. 12 4 504. 98 1 026. 38 4 574. 00 1 036. 47 4 705. 54 1 066. 28 其它 25. 70 21. 88 24. 48 21. 14 22. 27 21. 99 15. 96 16. 64 22. 53 23. 18 总供水量 5 623 16 . 5 470 00 . 5 613 33 . 5 530 73 . 5 567 00 . 5 497 00 . 5 320 00 . 5 548 00 . 5 633 00 . 5 795 00 .年供用水量 *用水量 农业 工业 3 919 72 1 121. 16 . 3 766 46 1 125. 05 . 3 869 17 1 158. 95 . 3 783 54 1 139. 13 . 3 824 53 1 141. 24 . 3 737 96 1 143. 38 . 3 431 40 1 175. 72 . 3 584 01 1 231. 66 . 3 582 59 1 284. 32 . 3 662 44 1 344. 44 . 生活 525. 15 543. 50 562. 77 574. 92 601. 24 615. 66 633. 08 649. 12 675. 96 695. 40 79. 80 83. 22 90. 13 92. 72 生态@ 108 m 3总用水量 5 566 03 . 5 435 00 . 5 590 88 . 5 497 59 . 5 567 00 . 5 497 00 . 5 320 00 . 5 548 00 . 5 633 00 . 5 795 00 .*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各年度 5中国水资源公报 6。 第 6期8刘宝珺等:3水资源的现状、 利用与保护32006年全年水资源总量 25 330 @ 10 m , 比上 年减少 9 7 ; 人 均水资源 1 945 m , 减少 9 6 。 . % . % 全年平均降水量 604 mm, 减少 6 2 。年末全国大 . % 型水库蓄水总量 1 806 @ 10 m , 比上年末减少 245 8 3 8 3 @ 10 m 。全年总用水量 5 795 @ 10 m , 比上年增 长 2. 9 。其中, 生活用水增长 2 9 , 工业用水增 % . % 长 4. 7 , 农业用水增长 2 2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 . % 3 用水量 279m , 比上年下降 8 8 。万元工业增加 . % 值用水量 151 m , 下降 9 0 。全国人均用水量为 . % 432m , 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曾有 3 578万人口、 2 936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就是: 水资源短缺、 水资 源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 、 水价严重偏低、 水资源 浪费严重。[ 4] 3 3 8 3 320世纪 90 年代初世界上有 22 个国家人均可 再生水资源拥有量低于 1 000 m , 缺水已经成为制 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 另有 18个国家 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拥有量不到 2 000 m , 在干旱年 份会引起严重问题。非洲的缺水地带同 / 饥饿带 0 基本重合, 从南撒哈拉直到南非, 因为这一地区年降 水量和蒸发量相差不到 10 mm, 地下水的补给极不 规则, 即使短期干旱也会造成严重的灾荒。缺水最 严重的地区主要是中东和北非国家, 那里 53 的人 % 口居住在人均水资源不足 1 000 m 的地方, 18 的 % 人口生活在人均水资源 1 000~ 2 000 m 的地方; 而 全球生活在这 2类缺水地区的总人口分别为 4 和 % 8 。 %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 4 000 @ 10 t多, 造成 12 5 @ 10 t多水体被污染。据估计到 2025年世界上8 3 3 3 32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 日益严重2 1 世界的情况 . 20世纪 50年代以后, 全球人口急剧增长, 工业 发展迅速。一方面,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 速度扩大; 另一方面, 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 供消费的水资源。 20世纪, 世界人口增加了 2倍, 而人类用水量却增加了 5倍。随着人口增长、 不合 理使用和污染, 地球的生命之源被逐渐榨干。根据 联合国的统计数据, 每天大约有 11亿人口得不到干 净的水; 每天大约有 6 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 和不合格的卫生条件所引起的疾病。随着水污染造 成的危害加剧, / 环境难民 0不断增加。世界上许多 国家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同时, 水资源危机带 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 也将严重威 胁人类生存 。
多瑙河被污染, 从罗马尼亚边境 , 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的氰化物废水不可阻 挡地流到了南联盟境内。毒水流经之处, 所有生物 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 迄今为止流经罗马尼亚、 匈 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一 ) ) ) 蒂萨河及其支流 内 80% 的鱼类已经完全灭绝, 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 态。这是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欧洲 最大的环境灾难。 目前世界上有 80个国家约 15亿人口面临淡水 不足, 其中 29个国家的 4 5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 . 水的状态中。[ 5]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将增加到 23亿。 2 2 中国的情况 . 20世纪 90年代, 中 国水灾害和水 污染频繁发 生, 水少、 水多、 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2006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有关信 息表明: / 十五 0期间, 农田受旱面 积平均每年达到 8 2 2 566 68 @ 10 m , 平均每年因干旱减产粮食 350 @ . 10 kg。全国农村还有 3 2亿人 饮水不安全, 其中 . 1 9亿人饮 用水有 害物质 超标。 我国 699 个 城市 . 中, 已有 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 110个城市受到 8 3 水资 源短 缺 的严 重 威胁, 年缺 水 量 60 @ 10 m 。 2000年、 2004年都发生了大面积干旱, 致使许多城 市用水紧张, 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在部分流 域和地区, 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 从地表 向地下渗透、 从陆 域向海域发展、 从城市向 农村蔓 延、 从东部向西部扩展。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 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 已从 20世纪 80 年代初的 56 个发展到目前的 164 个, 超采 面积从 8 7 @ 10 km 扩展到 18 @ 10 k 。一些水生态恶 . m4 2 4 2 8化地区, 河流断流、 湖泊干涸、 湿地萎缩、 绿洲消失。 与此同时, 我国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 与世界平均水 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 2 1 水资源短缺 . . 中国从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 国, 情势越来越严重, 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 严重影响。缺水的情况是: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 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 图 2)。 4西南石油大学学报8 22007年8 4受灾面积 4 053. 35 @ 10 m , 其中成灾 2 680 @ 10 m ( 绝收 800 @ 10 m ) , 因旱损失粮食 599. 6 @ 102 8 2kg, 经济作物损失 511亿元, 农业旱灾损失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使北方一些城市出现了严 峻的缺水局面, 全国有 18个省级行政区的 620座县 级以上城镇缺水, 影响人口 2 635万人。干旱造成 的农村生活 用水问 题也很 突出, 旱 情严 重期间 有 2 770万农村人口和 1 700多万头 大牲畜发生饮水 困难。干旱还给三北地区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蒙、 吉、 甘、 宁、 冀、 黑、 青、 新等 8省 (自治区 ) 牧区草 场受旱面积达 7 800 @ 10 m , 因 草场载 畜能 力下 [ 3] 降, 有 4 900万头牲畜膘情下降, 死亡 90万头 。8 2图 2 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资源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 研究所 5中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数据库 622001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 灾面积 3 846 @ 108 2 8 28m、 成灾 2 370 @ 10 m 、 绝收 642 @ 10 m 、 因旱粮食 8 损失 548 @ 10 kg 经济作物损失 538亿元。 、 2003年春夏 2季, 北方大部和西南、 江南、 华南 地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全国共有 2 694 万 城乡人口、 66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因旱损 1 4 失粮食 3 080 @ 10 t 经济作物损失 346 亿元, 粮食 、 损失高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平均水平。世界银行 曾测算, 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 350亿美 元。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湘江长沙段水位降至 25 89 m, , . 比 下降 1 13 m, 接近历史最枯水位。 . 500 t级船舶无法满载进入湘潭、 株洲港, 长沙段的 超千吨级船舶已不能满载进出港。 9月份以来湖北 省中东部地区遭遇 50 a 来罕见的秋旱天气, 钟祥、 京山、 潜江等 22个县市的降雨量创历史最低。 到 20世纪末, 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 已有 400 多个城市供 水不足, 其中 比较 严重 的缺 水城市 达 110个。在 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 有 30 个长期受到缺水困扰。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 60 @ 8 3 10 m 。 1 6 亿多城市 居民的正常生 活受到影 响。 . 全国年缺水量约为 400 @ 10 m , 相当于北京年用水8 3干旱缺水严重。我国有 40% 以上的人口生活 在缺水地区, 其中黄、 海及西北内陆等严重缺水 淮、 区占 35 。据统计, 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 400 % @ 10 m , 每年受旱面积 200 @ 10 ~ 260 @ 10 km ,8 3 4 4 2由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 2 300亿元, 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 粮食减产在 100 @ 10 ~ 250 @810 kg(正常年份, 如 1996年减产粮食 100 @ 108 8较旱年份, 如 1994年、 1995 年减产 粮食 250 @ 1088kg) , 但遇到严重干旱年份粮食减产曾高达近 500 @ 10 kg( 如 1997年, 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 达 100多 d 黄河下游发生了断流天数、 , 断流河长均 8 创历史记录的现象, 这一年因旱粮食减产 476 @ 10 kg 是新中 国成 立以来 粮食 生产 损失 最严重 的年 , 份 ) 。 1999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年大旱。 2000年 2) 7月, 北方大部、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 区、 四川盆地及广西南部等地区的降水量比常年同 期偏少 2 ~ 7 成, 其中蒙、 吉、 晋、 甘、 辽、 冀、 鲁、 皖、 鄂、 川等省 ( 自治区 )一些地区的降水量为 50 a来同 期最小值。全国大部分地区 2) 7月平均气温偏高, 长江中下游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 高 1~ 20 e , 北方春季发生了 10多次较大范围的大 风扬沙天气。大范围的少雨高温大风天气, 造成许 多河流来水量明显偏小、 河道断流。黄河以北大部 分河流汛期来水量比常年少 5~ 9成, 辽河干流 6) 8月断流 66 d 加之上年干旱, 水库蓄水不足, 地下 ; 水位下降, 可用水量大为减少, 旱情急剧发展。 严重旱情发生在小麦返青及春播夏种的关键时 期, 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全国农作物因旱量的 10倍以上。由于缺水, 不得不大量 超采地下 水。全国地下水超采区 20世纪 80年代初为 56个, 4 2 90年代末发展到 164个, 面积达 18 @ 10 km , 累计 超采量逾 1 000 @ 10 m 。全国实 际可利用水资源8 3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 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2 2 2 洪涝灾害频繁 . . 20世纪 90年代有 6 年发生大水, 累计的直接 经济损失超过了 1 1万亿元, 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 . 入的 1 / 5 。其中,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 000亿元的年 第 6期刘宝珺等:水资源的现状、 利用与保护5份有 1994年 ( 1 797亿元 ) 、 1995年 ( 1 653亿元 ) ; 直 接经济损失超过 2 000亿元的年份有 1996年 ( 2 208 亿元 )、 1998 年 ( 2 684 亿元 ) 。 2003 年淮河又发生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 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 据民政部统计, 截 至
淮河流域农作 , 物受灾面积达到 390 5 @ 10 m , 受灾人口 4 751 8 . .8 2烂, 据河北省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 沧州、 衡水 2市 直接经济损失达 21 9亿元人民币。 . 2 2 3 水资源污染严重 . .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 湖泊、 水库的水质状 况的监测, 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 排放等原因, 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 度的污染 ( 见表 4、 5) 。长江及较大支流的水质, 表 一般属 ? 类, 有的断面已属 ? 类。高原湖泊污染很 严重, 如昆明滇池流域面积 2 920 km , 年天然水资 源量 5. 5 @ 10 m 。注入滇池污水 量达 1 85 @ 10 .8 3 8 2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 181 7亿元。 2007年国家防汛 . 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 截至 7月 16日, 淮 河洪灾导致农 作物受灾面积 224 7 @ 10 m , 成灾 .8 286. 9 @ 10 m , 受灾人口 2 042 万人, 倒塌房屋 7 1 .8 2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 120亿元。黄河支流渭河和长 江支流汉江也出现多年不遇的秋汛。据初步统计, 2003年全国 30 个省 ( 区、 ) 洪涝 灾害 受灾 人口 市 2 27 . 亿人, 因灾死亡 1 356人, 直接经济损失 1 278 亿元。世界 银行 曾测算, 中 国每 年洪 涝灾害 损失 100多亿美元。 )
河北省出现连 , 阴雨天气, 雨量分布不均, 大部分地区光照不足, 降 雨持续时间之长, 为该省历史同期罕见, 连续阴雨天 气造成河北部分地区受灾。该省衡水、 沧州部分地 区的玉米等作物发生霉变、 发芽, 棉花烂桃, 枣类腐表 5年份 00 03 06 水质符合或 优于 ? 类水 37. 41. 37. 41. 25. 40. 36. 35. 49. 50 67 50 67 00 38 00 42 70m / a, 水质为 ? 类。3表 4 年河流水质情况年份 99 02 05 2006 ? 、 类水 ? 河长 32 . 29 . 30 . 28 . 32 . 38 . 36 . 33 . 33 . 30 . 8 8 0 9 6 7 4 5 8 8 ? 类水 河长 23 . 33 . 32 . 29 . 28 . 26 . 26 . 25 . 27 . 27 . 6 0 4 8 8 0 2 9 1 5%? 、 类水 超 ? 类水 ? 河长 河长 27. 20. 20. 24. 22. 17. 16. 18. 17. 19. 7 3 4 2 0 8 7 8 8 9 15. 16. 17. 17. 16. 17. 20. 21. 21. 21. 9 9 2 1 6 5 7 8 3 8年湖泊水库水质情况水库水质 水污染严重 37 . 37 . 45 . 50 . 50 . 50 . 38 . 25 . 35 . 50 50 80 00 00 00 00 00 00 水质符合或 优于 ? 类水 80 . 84 . 84 . 79 . 74 . 75 . 82 . 79 . 79 . 58 40 89 67 49 00 30 69 51 未达到地 面水 ? 类 19. 15. 15. 20. 25. 25. 17. 20. 20. 42 60 11 33 51 00 70 31 49%其中: 劣于 ? 类水质 3. 1. 5. 3. 4. 6. 4. 6. 3. 88 42 76 85 08 82 35 56 36湖泊水质 部分水体 受到污染 25. 00 20. 83 16. 70 8. 33 25. 00 9. 62 26. 00 39. 58 15. 30水污染的 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污。 1980年我国 废污水排放量为 315 @ 10 , 而 年 10 a t 间, 我国的工业 废水 和城镇 生活 污水 排放总 量从 8 8 584 @ 10 t猛增到了 731 @ 10 t( 表 6) , 这相当于我 们每人每年排放 56 t多的废污水, 而其中大部分未8人口饮用水不合标准。表 6 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 *年份 99 02 05 2006 总量 / ( @ 108 t) 584 593 606 620 626 631 680 693 717 731 工业废水 /% 68. 69. 67. 66. 62. 61. 66. 66. 66. 66. 0 0 0 0 0 5 7 7 7 7 生活污水 /% 32. 31. 33. 34. 38. 38. 33. 33. 33. 33. 0 0 0 0 0 5 3 3 3 3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 50 的城市地下水 % 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118座大城市中约 98 的浅 % 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全国 700 余 条 河 流 46 5 河 长 受 到 污 染, . % 10. 6 严重污染而无使用价值; 90 以上城市水域 % % 污染严重。 3 6 亿农民没有清洁水饮 用, 全国 1 / 4 .* 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 6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以长江流域为例, 沿江有 5大钢铁基地, 1万多2007年 2001年我 国 7大 江河水系 ( 松花江、 辽河、 海家石油化工企业基地 ( 全国共 2万家 ) , 企业废水直 排、 偷排率高 达 90 。其中 100 多家 存在安 全隐 % 患。各省市 ( 上海、 江苏、 安徽、 江西、 湖南、 湖北、 四 川 ) 都将石化、 化工、 汽车、 冶金、 有色等大企业放在 沿江地区。 / 十一 # 五 0的工业布局更是如此, 原因 是这些企业都是用水大户, 运输方便, 排污方便。在 废污水排放中,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 75 和 % 25% 左右, 在流域涉及的 18个省、 市和自治区中, 四 川、 湖北、 湖南、 江苏、 上海和江西 6省市的废污水排 放量占流域总 量的 84 6 , 是废污 水的主 要产生 . % 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有机物、 石油类、 挥发酚、 氰化物、 硫化物、 镉、 铅、 汞、 铬、 砷等。在 21个干流 城市中, 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 21个城市排放 总量的 30 7 , 武汉市占 18 1 , 南京市占 15 8 , . % . % . % 重庆市占 8 8 , 4大城市合计占 73 4 , 是长江最 . % . % 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 长江岸边形成许多 污染带, 在干流 21个城市中, 重庆、 岳阳、 武汉、 南京、 镇江、 上海 6市累计形成了近 600 km 的污染带, 长度 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 73 。沿江建有城市污水 % 处理厂 280多座, 但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 3成。 2000 4 年三峡库区及上游废物年排放量 977 8 @ 10 。 . t 2006年 / 长江豚类考察团 0 ( 中国、 美国、 日本、 瑞士、 英国、 德国等 6国的鲸类专家 )历时 38 d 只在 , 长江口找到 1只江豚, 没有发现 1只白鳍豚 ( 20世 纪 90年代尚有 150只 )。白鳍豚很可能成为近 3个 世纪以来灭绝的第 4种大型水生哺乳动物, 而白鳍豚 的灭绝则完全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造成, 它是中国经 济迅猛发展和长江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牺牲品 。 2000年淮河流域发生多起水污染事故, 严重的 有以下 3起: ( 1) 5月中旬, 阜阳市主要污水集中排 放沟 / 七里长沟 0发生毒性气体熏死熏伤村民事故, 原因是达标排放出现反弹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 ( 2) 山东鲁南地区积 蓄的大量污水下泄骆马湖水 域, 导致 6 666 7 m 水面遭受污染, 沿岸 20 万人饮 . 水困难, 直接经济损失 1 000多万元。 ( 3 ) 6 月 27 日, 新沭河泄洪闸开闸泄洪, 闸上河槽蓄存的部分污 水随洪水进入石梁河水库, 引发了水污染事故, 造成 1 350个网箱约 70 @ 10 kg养鱼全部死亡。 2000年初, 汉江中下游襄樊以下江段 发生 / 水4 2 [ 6]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 752 个重点监测断面中 ?类 和 劣 ? 类 水质 占 52 8 , ? ~ ? 类 水 质 占 . % 29 5 , ? 类水质占 17 7 ; 在 7大水系干流 154个 . % . % 国控断面中 ? 类和劣 ? 类水质占 23 4% , ? ~ ? 类 . 水质占 50 6% , ? 类水质占 26. 0 。 . %
年全 国共 发生 水污 染 事故 3 988 起, 平均每年 1 000起。 沱江水污染严重。沱江接纳沿岸成都、 德阳、 资 阳、 内江、 自贡等地市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水质 监测表明, 沱江干流水质均超过 III类, 主要污染因 子为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 污染严重的河流有绵远河、 毗河、 绛溪河、 球溪河、 小 青龙河和威远河。 2004年 2月沱江污染, 百万群众 4 饮水中断, 死鱼 500 @ 10 kg 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 岷江水污染呈加重趋势。岷江接纳沿岸成都、 眉山、 乐山 3地市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岷江入 长江干流水质为 III类, 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 数, 成 都 的南 河、 河和 沙 河等 水 质受 到 严重 污 府 染 ) ) ) 2003年 12月府南河 6 d捞起 60 t垃圾 。 2004年松花江污染, 硝基苯浓度超标 30 1倍。 . 2003年, 我国 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 为: 海河、 辽河、 黄河、 淮河、 松花江、 长江和珠江。其 中 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 只有 38 1 的断面满足 . % 国家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6 ( GB ) 规定 的 ? ~ ? 类水质要求。 2005年, 我 国 7 大 水 系 的 ? ~ ? 类 水 体 占 49 2 , ? ~ ? 类 水 体占 28 5 , 劣 ? 类 水体 占 . % . % 22 3 。辽河、 . % 淮河、 松花江、 黄河中度污染, 海河严 重污染。湖泊水库中 满足 ? ~ ? 类水质 的湖库 7 个, 占 26 9 , ? ~ ? 类的 9个, 占 34 6 , 劣 ? 类 . % . % 水质的湖库 10个, 占 38 5 。农村有 1 9亿人的饮 . % . 用水有害物质超标。 黄河流域污染为点源与面源共存, 它担负 50座 大中城市和 420个县的供水任务, 生活与工业叠加, 1 6亿城乡人民受害。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 . 损失约 115亿 ~ 156亿元。 2005年黄河干支流劣 ? 类水质河长占 31 2 。 . % 北江污染 ( 企业违法超标排放 ) , 部分城市自来水供 应停止。 下午黄河兰州段发生了 / 红色污 染 0事件。
12 时许, 兰州黄河段遭 受红色 ,华 0, 是汉江有史以 来第 3 次发生 大面积 / 水华 0。 这次 / 水华 0, 是汉江历史上来势最猛、 面积最大、 持 续时间最长、 藻类繁殖量最高的一次。 第 6期刘宝珺等:水资源的现状、 利用与保护7污染, 红色污染持续时间 1个多 h 整个红色污染带 , 长 2 km。 2006- 12 - 22上午, 兰州黄河流域河水呈乳白 色, 绵延几十千米。
一场大雨过后, 黄河兰州段又遭 , 污染, 而造成这次污染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 整个污 染带长数十千米。 2006年, 太 湖湖心 区氮 磷的 平均 含量分 别比 1996年增加了 2倍和 1. 5倍。 2007年 5月以来, 太 湖大部分水域藻类叶绿素的含量局部地区高达 230 Lg /L, 为藻类生 长提供 了一 个最为 基础的 物质条 件, 太湖呈全湖性的富营养化趋势, 从而引发了太湖 蓝藻大面积爆发, 这是近 5 年来最为 严重的一次。 6) 7月份, 太湖的梅梁湖、 贡湖等湖湾大面积爆发 蓝藻, 特别是湖心区平台山周围及部分出入湖河道 开始出现蓝藻带。为改善太湖 水质和抑制蓝 藻扩 展, 缓解太湖周边地区用水紧张局面, 增加向上海黄 埔江上游饮用水源地供水, 太湖流域管理局在充分调 研并征求两省一市意见的基础上, 首次实施 / 引江济 太 0应急调水, 从长江向太湖引水 2 2 @ 10 m 。 .8 3算表明, 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 年损失为 540 亿美元, 占中国年 GDP 的 8 。这就表明, 水环境质 % 量在继续恶化, 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2 2 4 水污染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 . ( 1) 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 使城乡居民饮水安 全受到威胁。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 我国有 65 4 . % 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 1989 年国家环保局组 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进 行调查, 结果发现有 48 的地表水源、 % 的地下 % 20 水源达不到标准。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 题相当突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 1994年、 1995年, 淮河干流连续发生的水污染事故, 引起淮南、 蚌埠、 盱眙等市县上百万人一段时间没水喝, 当地群众反 映十分强烈。 太湖近年来蓝藻频发, 造成无锡自来水厂取水 困难, 部分水厂停产。 2007年 4 月以来, 太湖流域 高温少雨, 太湖水位正常偏低, 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 规模蓝藻现象, 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 威胁。
梅梁湖水质变黑; 22日, 小湾 , 里水厂停止供水; 25日, 贡湖水厂 水质尚满足供水 要求; 28日, 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 水源恶 臭、 水质发黑, 溶解氧下降到 0 m g /L, 氨氮指标上升 到 5 mg /L。 海河流域有不少地区已经成为 / 污水县 0, / 污 水乡 0, 当地群众饮水发生困难。 我国目前共有 60多万个行政村、 多万个自 250 然村, 居住 着 2 亿 多 农 户, 近 8 亿 人。 但截 止 到 2005年, 拥有自来水的村庄比例仅为 24 8 , 96 . % % 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 89 的村庄 % 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 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 泄洪 道、 村内外池塘, 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目前全 [ 8] 国共有 3 2亿人用水不安全 。 . ( 2) 对工、 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 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紧张。而目前日趋严重的水污 染又进一步加 剧了水资源短缺 的矛盾。特 别象辽 河、 海河、 淮河流域内的广大地区, 本来就是我国缺 水最严重的地区, 严重的水污染使当地缺水矛盾尖 锐化, 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此外, 由于水资 源紧缺, 一些城市和地区多年来一直用污水进行灌 溉, 仅海河流域污灌面积就达 66 7 @ 10 m 。长期 .4 2 因天气连日闷热, 滇池蓝藻大量 , 繁殖, 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 湖水如绿油漆一 般。绿浪翻滚的湖水涌向岸边, 带来一阵阵腥臭味 道。滇池是云南 9大高原湖泊中污染最严重的一个, 现在水质为劣 ? 类, 每年夏天气温上升, 加之富营养 化严重, 均要引起蓝藻爆发, 造成严重污染。 在青海水质 电导率 200 Ls/ cm, 在包 头 800 ~ 1 000 Ls/ cm, 在山东东营为 1 000~ 1 500 Ls/ cm, 导 致土壤板结、 植物枯萎, 加速盐碱化、 沙漠化。 近年来, 受闽江流域和近海漂流垃圾共同影响, 大量不 可降解 垃圾随 潮汐滞 留闽江 口海 滩, 亟待 整治。 据珠江片水资源 公报统计, 在珠江 17 811 km 河流中, 已有 27 3 的河段水质劣 于 ? 类, 珠江三 . % 角洲、 南北盘江二级区接近一半的评价河段水质劣 于 ? 类。 2006年纳入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测 范围的 82个重点水功能 区中, 达标 水功能区仅为 32个, 超标水功能区为 50个, 全年水功能区达标率 仅为 39 。流域部分地区还有汞、 铬等有毒污 % 镉、 [ 7] 染, 已威胁到饮水安全、 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 。 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 并未经处 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 导致了以淮河、 太湖污染为代 表的水环境恶化。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污灌, 使得污灌区土壤遭到污染, 从而使农作物带有 8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一定残毒, 有的粮食甚至无法食用。水污染对渔业 同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段已经 鱼虾绝迹。 ( 3) 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水污染严重的地区, 一方面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长期污灌, 造成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 农牧 渔产品等的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人体健 康已构成了威胁。据一些地区居民健康普查结果显 示: 污染区居民的肠道疾病率、 癌症发病率及婴儿先 天性畸变、 畸胎的发生率均比对照区有明显的增高。 广东清远市斜塘村 50多 a有 4户断绝人丁, 男子壮 年早逝。 2002年另有 7户 ( 38人 ), 已婚的 12 对夫 妇只有 4对健全。杭州西湖区一些城镇居民饮用挖 井的水而得副伤寒, 高烧不退。淮河沿岸还有多个 / 癌症村 0。 ( 4) 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日趋尖锐 严重的水污染造成一些地区水污染事故频繁, 从而引发了许多污染纠纷, 其中尤以跨行政区的水 污染纠纷危害最大。仅以省界水污染纠纷为例, 如 山东德州与河北吴桥的污染纠纷、 浙江庆元与福建 松溪的污染纠纷、 江苏吴江与浙江嘉兴的污染纠纷 等, 这些纠纷直接影响了当地社会安定。仅 2000年 以来, 全国就调处各类水事纠纷 6万多起[ 9]行治理, 区域性、 局部性的治理成效也较大, 但面上 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 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 很严重, 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 失急剧增加。全国平均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 4 2 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达 1 @ 10 k , 每年堆积的废 m 弃土石约 30 @ 10 , 其中 20 流入江河, 直接影响 t %8防洪保安。 黄土高原 每年水土流失 带走的氮、 钾 就达 磷、 4 000 @ 10 ,t 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4由于暴雨集中、 植被稀疏、 土壤抗蚀性差, 黄河 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 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 沙河流。黄河 中游黄 土高原 地区 总面 积 64 @ 102 4 2 4km , 水土流失面积 43 4 @ 10 km , 其中严重水土流 . 4 2 4 失区 21 2 @ 10 k , 局 部水土流 失区 20 0 @ 10 . m . km , 轻微水土流失区 2 2 @ 10 km 。该区幅员辽 .2 4 2阔, 其中 2/ 3地面遍覆黄土, 土质松软; 地形破碎, 坡 陡沟深; 气候干旱, 年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 地势高, 气温低; 植被稀少, 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 加以 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总量每年 为 16 @ 10 , 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t 干旱缺水、 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使得我国生态环8。境进一步恶化。北方 / 有河皆干, 有水皆污 0, 南方 河流、 湖泊污染加剧, 每年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 失占 GDP 的 3 1 。水土流 失造成土地荒 漠化扩 . % 大, 沙尘暴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使一些地方出现 地面沉降、 裂缝、 海水入侵、 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 西 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荒漠化及沙 化面积不断扩大。 2 2 6 水资源浪费严重 . . 在中国, 长期以来, 一方面缺水严重、 水资源利 用方式 / 粗放 0与效率很低; 另一方面则是用水浪费 惊人。中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 1 kg 而 , 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 ( 如以色列 ) 平均单方灌溉 水粮食产量达到 2. 5~ 3 0 kg。目前中国大部分地 . 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 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仅为 0 45左右, 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 . 面积的 35 , 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已 % 达 80 以上。在宁夏的一些地方, 水稻一年大约需 % 3 2 3 2 要浇水 3 m /m , 小麦用水 1. 8 m /m , 大米耗水超 过 2 t /kg。大水漫灌还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 原因。 中国工业用水效率较低, 尤其是水重复利用和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 进一步加剧了 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 经济的 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 严峻, 水资源紧张、 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这 3大灾 害合计年 均经 济损 失 达 1 000 亿 美元, 占 全 国年 GDP 的 15 左右。从这 3大灾害损失来看, 进入 21 % 世纪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将 上升为主要矛 盾。以这 3大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 目标具 有基础 性、 局性和 战略性 的重大 全 问题。 2 2 5 水土流失严重 . .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后果堪忧。我国己成为世 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水土流失面 积达 367 @ 10 km , 占国土面积的 38 , 其中水力侵 %4 2蚀面积 179 @ 10 km 。此外, 每年流失土壤 50 @ 10 多 , 全国每年 因水土 流失新增 荒漠 化面积 2 100 t4 2 8k , 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 7 @ 10 m 。每 m2 8 2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400多亿元。 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水土流失进 第 6期刘宝珺等:水资源的现状、 利用与保护9再生利用程度比较低。 2004年的数字显示: 中国万 元 ( 人民币 ) GDP 用水量为 399m , 约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 4倍, 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 8倍; 中国万元工业 增加值用水量为 196 m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 60% ~ 65 ; 而国外发达国家万元 ( 折成人民币 ) 工 % 业增加值用水量一般在 50 m 以下, 工业用水重复 利用率一般在 80 以上。 % 在日常生活领域, 水常常被 不经意地 浪费掉。 街头洗车、 维护草坪、 美发美容 ,,大量自来水均因 没有废水回收处理措施而被一次性 使用后白白流 走。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城市约有 20 的自来水因 % 为管道严重老化而漏失了, 这个比例是西方发达城 市的 2倍多。现在, 出自健康的考虑, 越来越抱怨或 担心水质太差的中国人喜欢饮用纯净水与桶装水, 可是, 很少有人知道, 由于一些纯净水企业技术和设 备水平很低, 生产 1 t纯净水要耗费 3~ 4 t原水 ,,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水利部预计我 国将在 2030年左右达到用水高峰, 估计用水量将逼 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目前水利部已在甘肃张掖、 四川绵阳、 陕西西安等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2 3 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对社会系统与对自 然生态系统影响 2 个方面, 对社会系统的影响以美 国为例。 美国因暴雨造成当年财产保险业损失超过 500 万美元的灾害损失已由 20世纪 50年代每年 1亿美 元增加到 90年代每年 60亿美元。 年总 财产保险损失达到 600亿美元, 联邦政府由于天气 灾害 支 付 的赈 灾 费 用为 120 亿美 元。在 年, 造成 1亿美元财产保险损 失 ( 1992 年价 ) 的致灾暴雨共发生 72次, 而在前 40 a仅发生 142 次; 但是, 造成 10亿美元损失以上大的天气灾害并 未增加, 这类灾害自 1949年以来共发生 22次, 且随 机地出现在 年。农作物雹灾保险损失 从 50年代年均损 失 3 000万 美元 ( 以遭 灾年份平 均 ) 增加到 90年代的 3 2亿美元, 联邦政府由于天 . 气灾害支付的赈灾费用从 年的 6 7亿 . 美元增 加到
年 的 40 亿 美元 ( 1994 年 价 )。 各种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同样增加了。每年 飓风造成的损失由 20世纪 40年代的 50亿美元增 加到 90年代的 400亿美元 ( 1990年价 ) 。居于美国 天气灾害损失首位的洪灾损失, 由 40年代每年损失3 3 310亿美元增加到 80) 90年代每年损失 60 亿美元 ( 1997年价 )。在一些城市, 雹暴灾害造成城市损失 超过 3亿美元的已经变得普遍了[ 10]。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些年, 我国部分地区 降水发生变化, 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 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 近年来, 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 响, 暴雨和高温等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在我国, 洪涝、 干旱、 台风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 上升, 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 近 20 a 来, 我国南方地区水资 源总量有所增加, 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 我 国黄河、 淮河、 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 20 a 前减少 17 , 水资源总量减少 12 , 其中海河地区 % % [ 11] 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41% , 水资源总量减少 25% 。3 国外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经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 情况。合理开发、 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已成为世界各 国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水资源 供求矛盾, 各国进行了长期不懈地探索, 在实践中总 结出许多很有成效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 有: ( 1) 加强立法保护水文生态环境; ( 2) 提高民众节水意 识; ( 3) 实行适度开发需求管理的用水体制; ( 4) 推 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 5) 蓄积利用雨水以及控 制水体污染; ( 6) 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 ( 7) 及早发 现、 长期整治等。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在加强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参考借鉴。 / 美国田纳西奇迹 0就是成功 治理水资源短缺 的例子。田纳西河流域历史上水、 旱灾频繁, 水土流 失严重, 经济落后。 1933年美国用上述 7 项措施对 这条 / 半河水、 半河沙 0的流域进行开发, 利用田纳 西河流域的各种条件, 经过 10 a的努力, 在田纳西 河上建了 31座水利工程、 座大坝, 控制 了洪水, 21 扩大了灌溉, 发展了航运, 通过植树造林, 改善了生 态环境, 极大地促进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当 地人均收入提高了 9倍[ 12 ]。闻名世界的阿斯旺水坝。建造这一水坝防止了 8 2 旱、 涝灾害; 扩大的耕地面积达 84 @ 10 m , 促进了 农业发展; 年发电 100 @ 10 k h 提供了丰富的电 W ,9力; 水坝以下, 水流平稳, 便于航运; 纳赛尔水库发展 了渔业。同时也产生了不良后果: 如再也没有河水 10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泛滥带来肥沃淤 泥, 而需 大量使用化肥, 使土质变 坏; 尼罗河三角洲受海潮侵蚀, 海岸线后退; 下游水 量减小, 海潮上溯引起土壤盐碱化。海岸线后退, 尼 罗河三角洲面积减少; 水库滋生钉螺, 传播了血吸虫 病; 埃及沿海渔业生产严重萎缩。出于这些因素, 近 年来, 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尽可能地把阿斯 旺大坝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为此, 埃及专门设 立了 / 阿斯旺大坝副作用研究所 0。此外, 埃及还成 立了一个由水资源部、 环境事务部以及内政部组成 的部长委员会。委员会计划在今后 5 a内投入 22亿 美元, 对尼罗河的水质监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保护 尼罗河的主河道环境。 澳大利亚: 用法律手段保障环境用水、 以市场机 制鼓励节约用水、 政府是水交易的积极参与者 。 美国纽约: 严设防, 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防干旱, 千方百计节约用水[ 14] [ 13]的宣传手册。在政府提供一定经费支持的条件下, 市 民团体也经常组织民众了解防止河水污染的各种办 法、 参观各种有关水资源保护的场馆, 以培养人们良 好的用水和节水习惯 。 德国柏林: / 柏林水企业 0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 是: 先对地表水加以净化, 然后排入水源保护区内的 自然湖泊或拦河而成的湖泊里。柏林的施潘道污水 处理分为 5个阶段, 经处理后的污水所含磷、 氮 氨、 的指标都减少到了规定的 0 5 m g /L 以下, 然后再重 . 新排回到河流中去。目前, 柏林有 98 的雨水和生 % 活污水直通污水处理厂, 其余的 2 主要处于边缘 % 地区, 与下水道管网不相连, 对于这部分污水, 采取 的是用户自建化粪池、 市政当局定期派车抽走的方 式来处理。这也就是说, 在柏林这座大都市, 几乎没 [ 20] 有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去 。[ 19]。埃及: 加强立法、 提高认 识、 策严格、 政 措施到 位、 加强外联、 携手合作 。 英国伦敦: 颁 布城市水法、 启动大型 下水道工 程、 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 污染, 令泰 晤士河再度清 亮[ 16] [ 15]4 我国关于水资源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国 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绩, 但 是人口多、 基础差、 经济落后、 发展不平衡、 现代化水 平低等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 的大国, 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 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资源不足, 特别是近年来显现出来的能源、 水资源和 其它自然资源缺乏, 成为我国继续发展的瓶颈。一 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 高能耗、 高污染产业很难长 期支持经济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 / 十七大 0的报告 中指出,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就是说首先要 好, 在好的情况下才有快, 不是片面地追求 GDP 的 增长, 而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破坏了环境。十七 大的报告中还指出, 要加快改变 经济发展方式, 用 /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0代替过去的 / 改变经济增长方 式 0意义更加深远。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 的工作, 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 协调、 统筹地可 持续的发展观。 / 可持续 0就是要 统筹人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 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的关系。 18世纪西方的工业革命极大 地推动了技术发 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创造出极大的财富, 但是给人类 也带来沉重的灾难, 在 20世纪中不到 100 a的时间 里, 消耗了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全部消耗的资源, 给 生态环境造成了 严重的 后果。 20 世纪 60 年 代开。 韩国首尔: 创 / 汉江奇迹 0, 不忘水源保护、 建江[ 17]畔公园, 管理不分昼夜, 细心呵护 / 民族的乳汁 0。俄罗斯: 实施大规模治理工程、 全市铺设了总长 5 000 km 的排水管道, 把城市污水引入处理厂, 经净 化处理后再排入莫斯科河、 采用最新配方的环保型 融雪剂, 以保证融雪不对莫斯科河水产生污染。诸 项举措使莫斯科河重现美丽[ 18]。日本: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可谓 / 分工明确, 各司其 职 0。国土交通省负责水资源管理、 城市下水道及污 水处理厂建设; 环境省负责水土环境保护; 农林水产 省负责农业的灌溉与排水; 经济产业省负责工业用 水; 厚生劳动省负责居民生活用水。国家级的大河由 国土交通省直接负责管理, 小河则由各地的都、 道、 府、 县及其下辖的市、 村来管理。 5河川法 6是日本 町、 水资源保护和整治的水法体系标准。日本对已经被 污染的河流的治理主要有 3种办法: 一是清理河床的 污泥和垃圾; 二是从干净的河流调来清水注入被污染 的河流, 以稀释河流污染; 三是将治污重点放在河道 的上游和支流, 避免重复治理。另外, 还在河边湖畔 种上芦苇等植物, 吸收水中有机物, 起到净化河流湖 泊环境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专管河流湖泊的 部门, 办事处的门口经常摆放着提倡节水、 保护河川 第 6期刘宝珺等:水资源的现状、 利用与保护[ 3]11始, 一些有识之士著书立说, 指出片面追求经济的畸 形发展的危害, 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联合 国作为世界的国际组织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先后 通过了 5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6、 21世纪议 程 6等 5 里程碑性质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利部. 中国 水资源 公报 [ EB /O L ]. http: / /www. mw r gov cn/ xygb / szygb /qg szygb / index . . . aspx, .[ 4] [ 5] [ 6]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6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Z ]. 2007. 北 京减 灾 协 会. 22 日 至 28 日 世 界 水日 珍 惜 水 资源 [ Z] . 2006. Jerry G. R iver do lph ins down for the count and perhaps , out[ J]. Sc ience 22 D ecember . , 李忠将, 周 芙蓉. 珠江 已有 27. 3% 河 长河 流水 质劣于 ? 类 [ EB /OL ] . http: / /www. gz. x inhuanet co /xwpd / . m
/con tent_. htm, .5 认识水的问题目前已经非常严重, 在我国尤其突出, 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和一定要尽快解决的地步, 否 则就会对经济发展, 对我们的生存造成非常严重的 影响。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节约型的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的社 会, 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我们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保护好、 管好、 用好宝贵的 水资源。要做到这一点, 有很多工作要做, 除了科学 技术方面的, 还有管理方面的, 制度和法规方面的问 题。我国已有不少关于水的法律、 法规、 制度、 条例、 办法、 细则等, 但是, 效果不大, 起不到 / 管理 0的作用。 要研究这其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是法律法规不完 善, 还是执法不严, 或者其中还有什么腐败的问题。 另外, 还有个教育的问题, 要加强宣传、 教育, 要 使人们知道水问题的严重性、 水的珍贵性。要在社 会上广泛宣传, 要使人们从小就受到爱护水和环境 的教育 ( 还有一个原因使得人们不重视爱护水资源 就是水价太低, 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水的使用可以是 不需节制的, 这有待于我们的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有 效的政策和规定 )。总之, 我们的社会各成员都应 养成珍惜每一滴水的良好习惯。 我们希望在今后不长的时间里, 经过政府和全 社会的努力, 人们 在节水方 面, 包括节水的 科学技 术、 生产实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科学发展观 的理解等各方面, 都成为世界先进, 国际领先。[ 8] [ 9]李松涛. 我国农村 水污染最大的来源是乡镇企业 [ N ]. 中国青年报, ( C - 02). 陈雷. 妥善处理水事纠纷 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 ) ) ) 在全 国调处 水 事纠 纷 创 建 平 安 边 界 表 彰 大 会 上 的 讲 话 [ EB /OL ]. http: / /www. ch ina ater com. cn /newscenter / w . sly /200709 / t951 ht , . w . m[ 10] [ 11]雷 W, 查尔斯 A L. 全球气候变 化及其影响 [ J]. 水科 学进展, 4- 141. 何雨欣, 姚润丰. 气候 变化使 中国北方 部分流 域出现 绝对性水资源短 缺 [ EB /OL ]. h ttp / /new s x inhuanet : . . com /po litics / /con tent_5883307 htm, 2007 . - 03- 22.[ 12]翁 步 硕. 国 外 水 资 源 保 护 [ EB /OL ] . h ttp / /www. : w szw. com / fo rum / threadShow. do threadId = 13491,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李景卫. 依法管水 调控有方 (国外水资源利用和 保护 笔谈一 ) [ N ]. 人民日报, ( 007). 何洪泽. 纽约 爱水节水有高招 (国外水资源利用 和保 护笔谈二 ) [ N ]. 人民日报, ( 007). 黄培昭. 努力拯救 / 母亲河 0 (国外水资源利 用和保护 笔谈三 ) [ N ]. 人民日报, ( 007). 施晓慧. 伦敦 泰晤士河再度清亮 (国外水资源利 用和 保护笔谈四 ) [ N ]. 人民日报, ( 003). 徐宝康. 汉城 呵护 / 民 族 的乳 汁 0 (国 外水 资源 利用 和保护笔谈五 ) [ N ]. 人民日报, ( 007). 马剑. 莫斯科河重现美丽 ( 国外水资 源利用和 保护笔 谈六 ) [ N ]. 人民日报, ( 007). 曹鹏程. 日本 各司 其职 管 好河 川 ( 国外 水资 源利用 和保护笔谈七 ) [ N ]. 人民日报, ( 007). 江建国. 柏林看 水 ( 国外 水资源 利用 和保护 笔谈 八 ) [ N ]. 人民日报, ( 003) . (编辑: 宋艾玲 )参考文献:[ 1] [ 2] 马 光. 环 境与 可 持续 发 展导 论 [ M ] . 北京: 科学 出 版 社, 2006 . 中新社. 警 示中国 是全 球 13个 人均 水资 源最 贫乏 国 家 之 一 [ EB /OL ]. http: / /ne s 21cn. co / domestic / w. m shiyong / /1491396. sht , . ml
# 1#Journa l of Southw est Petroleum Un iversityNo 6 .JOURNAL OF SOUTHW EST PETROLEUM UN IVERSITYVo.l 29 N o 6 Dec 2007( Vo. End) . . l [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 L I BaoOjun L I O ShengOping( M ining and M in 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 f Chengdu Chengdu S ichuan 610082 ChU , A , , i na).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 IVERSITY, VOL. 29 NO. 6 1- 11 2007( ISSN
I , , , , N CH I ESE ) N Abstract T he present situatio n o f w ater resource in China and the world is in troduced, the ex istin g prob lem s in w a : ter resource in Ch in a ana lyzed, and th e experience develop ing and pro tectin g w ater resource abroad the po licies re gard ing w ater resource listed and in sistin g sc ie ntif ic developm en t id ea put for ard to solve th e problem s of the re , w source and environ ent in social developm en, especially the w ater resource and w ater env iron en. T he reasona m t , m t b le proposals and counter easures regard ing w ater resource w ill p lay a posit iv e ro le in reasonable utiliza tio n and m pro tectio n of w ater resource in Ch in a . K ey w ord s w ater resourc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protection and deve lo pm ent : ; ;THE CHARACTER ICS OF FLU ID INCLU SION S AND THE SOURCE OF FLU IDS IN BUDATE GROUP, HA ILAR BASIN ZHANG X in Otao , L I L i, GAO YuOq ia o , REN YanOguang , S U HAO H ongO e i ( 1 Facu lty of R esources and In m . fo r ation T echno logy Ch in a Un iversity of Petro le u Changpin g Beijin g 102249 China 2 Co lle ge of E arth Scm , m, , ; . i1, 2 2 2 3 3ences Jilin U in iv 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61 Ch in a 3 Exploration and Deve lo p ent R esearch Institute o f , , ; . m Daqing O ilfield Co. , L td , Daqin g H e ilong jiang 163712 Ch in a).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 I . , VERSIT Y, VOL. 29 NO. 6 12- 16 2007( ISSN
I CH I ESE ) , , , , N N Abstract T here is th e active frequently ther al flu id the ve in deve lo ped in Budate G roup of H ailaer B asin T he : m , . th ree types o f hydrocarbon in clusions in ankerite ve in and quartz ve in are the rich CH 4 gas hydroOcarbon in clusion , th e liquid hydrocarbon in c lu sion and th e liqu id Ogas tw o phases organ ic in clu sio n in early, m iddle and alter periods respectiv e ly. According to study of the hydrocarbon in clu sio ns of host m in era, hom ogenization te perature and l m com posit io n of host m in era, th at the for at ion o f ankerite vein is ow in g to m agm atism and low Otem perature hydro l m the fo r ation of quartz ve in is probab ly due to deep sta ted flu id T he rich CH 4 gas hydrocarbon in m m . clusion probab ly cam e from the deep the m id dle period liqu id hydrocarbon in clusion of ankerite
fracture wh ile highOte perature m etam orph ic w ater took hydrocarbon o f w all rock duri the lam t t er liqu idOgas t o phases hydrocarbon inclu sio n in ankerite ve in quartz ve in stand fo r o il and gasm ig ra tio n and ac w , cum ulation. In com b in ation w ith th e reconstruct io n o f the buria l h istory and th er a l histo ry,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m ti e o f hydrocarbon entrap ent in Budate G roup is 60~ 105 a, beg inn in g at sedi entary t i e of Y i in Form ation m m M m m m and unt il to the Q ingyuangang Form ation . K ey w ord s H ailar Basin flu id in clu sions hom ogen izatio n tem perature source of flu id accu u lating stage : ; ; ; ; m
水资源的现状——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资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