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员乔恩西蒙比斯利利有多大年龄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官媒新华网专稿称第五代战机首飞试飞员终将揭晓
新华网专稿(新华军事评论员
郑文浩)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网友对武器系统的注意力都被所谓“第五代战机”抢走了。各种不明来源的照片越来越清晰,甚至网上还出现了手机拍摄的视频。
  新型战机受到关注是非常自然的,不过新型战机飞上天乃至最后形成战斗力,有一群人必不可少——他们就是驾驭五代战机的试飞员。
  日,美国空军第四代(现在称第五代)战机竞争者之一,绰号为“黑寡妇-II”(呵呵,这里面也有个“黑”)的YF-23战机进行了首飞。这应该算是世界上第一架腾空而起的第四代战机,首席试飞员就是大名鼎鼎的保罗·梅茨(Paul
Metz)。保罗·梅茨,1946年生人 ,1968年参加空军,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曾经驾驶F-105G战机执行过68次任务。和国内的体制不太一样,保罗·梅茨的“试飞员”称谓,实际上是“诺斯罗普公司工程试飞员”。也就是说,保罗·梅茨在1980年退役后才加入了诺斯罗普公司。
  YF-23“黑寡妇-II”虽然在竞争中败给了YF-22“猛禽”,但是保罗·梅茨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他又成了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日,保罗·梅茨完成了F-22A的首飞工作,随后,他带领试飞团队在F-22的子系统设计、飞行品质、航空电子、人机界面等方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保罗·梅茨之所以名气大,更因为他成功实现了从飞行员到顶尖航空高级管理人员的转变,后来他成为F-35项目的“综合测试与评估”部门的副总裁,手下掌握着1600人的试飞团队和7亿多美元的资金。可以说,世界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历史上,保罗·梅茨绝对是个“有料”的人物。
  话说回来,保罗·梅茨当初从YF-23“黑寡妇-II”的试飞员成为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这也就意味着他从诺斯罗普公司一下跳槽到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而当初洛马公司Y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是戴夫·佛格森(Dave
Ferguson),是他在日首次驾驶YF-22升空。按理来说,戴夫·佛格森作为洛马公司的“自己人”,应该成为后续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为什么又换成了保罗·梅茨?有人传言说这俩人打赌,谁的项目输了就到对方公司当试飞员。但还有人认为,戴夫·佛格森被拿下,是因为他要被YF-22的2号机测试飞行中发生的机腹迫降事故来负责。可见,即使是四代机的试飞员,伴随他们的也不仅仅是荣耀和名声,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猛禽”已经是“完成时”,真正给世界四代机发展带来繁荣和困惑却是美国的“JSF”项目。这个当初与F-22进行“高低搭配”并采用多国联合开发,联合采购的项目,总投资达数千亿美元,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战斗机项目。当时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为了争得这个巨型项目,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波音公司X-32A的首飞时间是日,首席试飞员是弗莱德·诺克斯(Fred
Knox);洛马公司X-35的首飞时间是日,首席试飞员是汤姆·摩根菲尔德(Tom
Morgenfeld)。说来也奇怪,两次洛马公司首飞时间都要晚于对手,但两次洛马公司都能笑到最后。
  洛马公司赢得了项目,也赢得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先机。F-35A的首飞是在日,首席试飞员是乔恩·比斯利(Jon S.
Beesley)。驾驶四代战机的第一人,不是乔恩·比斯利,但这位可是世界上第一位驾驶隐形战机的人。没错,F-117的试飞员就是他。作为洛马公司臭鼬工厂的试飞员,乔恩·比斯利不但首先进行了F-22项目风险极大的“飞行包线”试飞科目,而且参与了洛马公司十几个型号飞机的试飞工作 。
  纵观美国四代机的试飞员,他们特点是驾驶战机的经验十分丰富,基本上都驾驶过八、九种型号飞机,乔恩·比斯利甚至有驾驶50多种不同型号飞机的经历;而且他们进行四代机试飞的年龄普遍都在40岁以上,比斯利都有14个孙子孙女了,照样当着F-35项目的首席试飞员。当然现在F-35项目受到的各方面舆论压力也非常大,不断攀升的造价使F-35原来“便宜”的口号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而其外形设计和技术性能也屡受外界指责。其实试飞员对于F-35是最有发言权的,只不过在敏感时期只能三缄其口了。
  在新一代战机的竞争中,俄罗斯人也并不甘于落后。苏霍伊公司的飞行员塞尔格里·博格丹(Sergey
Bogdan)就在日驾驶T-50战机飞行了47分钟,并成功返回地面。这证明俄罗斯也想在第五代战机中证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其他国家也要发展第五代战机,那谁会来执行这个历史性的首飞任务呢?
  答案终将揭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所在位置: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F-35B战斗机的垂直起飞和短距起飞进行演练
作者:御剑飞行
更新时间: 12:39:59
文字尺寸:
结合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能力和超音速隐身在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已交付Patuxent河海军航空站,马里兰州,在那里将进行首次悬停和垂直降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B&闪电&II STOVL型隐形将取代美海军陆战队的AV-8B垂直起降,F/A-18&攻击和EA-6B电子攻击飞机,也将被用于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以及意大利空军和海军。
有三种不同型号的F-35。的 F -35A常规起飞和着陆(CTOL)型是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F-35的版本,并配备内部大炮,GAU-22 / A是唯一的变种 其目的是为空军(空军)和其他空中力量,但主要是为了取代空军的F-16战隼,在2013年开始,以取代在2028年的A-10雷电II开始。
的F-35C舰载型的工艺,将有更大的控制面,为改善低速控制,和更强的起落架和挂钩航母降落讲。它还将提供一个更大的,折叠翼,允许着陆速度下降,范围和有效载荷,增加了两次内部燃料的范围与F/A-18C大黄蜂相比。它将被用于纯粹由美国海军,并预计将在2014年开始提供。
这架F-35B是类似大小的一个变种,但牺牲一些燃油量,使垂直飞行系统的空间。的F-35B采用反旋转轴驱动升力风扇直接定位背后的座舱。实力强劲的单引擎,它拥有一个可旋转的后喷管矢量推力向下垂直飞行期间,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升力风扇,转身从F-35传动轴。升力风扇,发动机和稳定的F-35B的机翼下方的滚动管道相结合,产生40000磅的升力。转换的F-35B STOVL型常规飞行,反之亦然,只需要通过试点的按钮推。否则系统自动运行。
有能力经营各种船舶或严峻的跑道,设计的F-35B将部署靠近海岸或附近的前线,缩小目标的距离和时间,提高出击率,并大大减少了需要支持资产。其内部燃料7吨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无需外部超过900公里的unfueled范围。这架F-35B结合的STOVL能力和超音速隐身,将三个&闪电&II变种率先实现初始作战能力,海军陆战队在2012年开始,是在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
被称为BF-1,飞机驾驶Patuxent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首席试飞员乔恩&比斯利将成为第一架F-35的ALIS持续-全球支持系统,将监测,预测和健康的F-世界各地的35S,以确保任务的准备。渡轮航班Patuxent河的F-35人次,今年和明年将启动一个序列。
热点军事新闻
 精彩图片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邮箱: 合作洽谈邮箱:||||||||||||
新华网专稿称第五代战机首飞试飞员终将揭晓
网上流传的中国歼-20战机照片
  新华网专稿(新华评论员 郑文浩)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网友对武器系统的注意力都被所谓&第五代战机&抢走了。各种不明来源的照片越来越清晰,甚至网上还出现了手机拍摄的视频。
  新型战机受到关注是非常自然的,不过新型战机飞上天乃至最后形成战斗力,有一群人必不可少&&他们就是驾驭五代战机的试飞员。
  日,美国空军第四代(现在称第五代)战机竞争者之一,绰号为&黑寡妇-II&(呵呵,这里面也有个&黑&)的YF-23战机进行了首飞。这应该算是世界上第一架腾空而起的第四代战机,首席试飞员就是大名鼎鼎的保罗&梅茨(Paul Metz)。保罗&梅茨,1946年生人 ,1968年参加空军,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曾经驾驶F-105G战机执行过68次任务。和国内的体制不太一样,保罗&梅茨的&试飞员&称谓,实际上是&诺斯罗普公司工程试飞员&。也就是说,保罗&梅茨在1980年退役后才加入了诺斯罗普公司。
  YF-23&黑寡妇-II&虽然在竞争中败给了Y&猛禽&,但是保罗&梅茨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他又成了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日,保罗&梅茨完成了F-22A的首飞工作,随后,他带领试飞团队在F-22的子系统设计、飞行品质、航空电子、人机界面等方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保罗&梅茨之所以名气大,更因为他成功实现了从飞行员到顶尖航空高级管理人员的转变,后来他成为F-35项目的&综合测试与评估&部门的副总裁,手下掌握着1600人的试飞团队和7亿多美元的资金。可以说,世界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历史上,保罗&梅茨绝对是个&有料&的人物。
  话说回来,保罗&梅茨当初从YF-23&黑寡妇-II&的试飞员成为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这也就意味着他从诺斯罗普公司一下跳槽到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而当初洛马公司Y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是戴夫&佛格森(Dave Ferguson),是他在日首次驾驶YF-22升空。按理来说,戴夫&佛格森作为洛马公司的&自己人&,应该成为后续F-22项目的首席试飞员。为什么又换成了保罗&梅茨?有人传言说这俩人打赌,谁的项目输了就到对方公司当试飞员。但还有人认为,戴夫&佛格森被拿下,是因为他要被YF-22的2号机测试飞行中发生的机腹迫降事故来负责。可见,即使是四代机的试飞员,伴随他们的也不仅仅是荣耀和名声,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猛禽&已经是&完成时&,真正给世界四代机发展带来繁荣和困惑却是美国的&JSF&项目。这个当初与F-22进行&高低搭配&并采用多国联合开发,联合采购的项目,总投资达数千亿美元,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战斗机项目。当时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为了争得这个巨型项目,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波音公司X-32A的首飞时间是日,首席试飞员是弗莱德&诺克斯(Fred Knox);洛马公司X-35的首飞时间是日,首席试飞员是汤姆&摩根菲尔德(Tom Morgenfeld)。说来也奇怪,两次洛马公司首飞时间都要晚于对手,但两次洛马公司都能笑到最后。
  洛马公司赢得了项目,也赢得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先机。F-35A的首飞是在日,首席试飞员是乔恩&比斯利(Jon S. Beesley)。驾驶四代战机的第一人,不是乔恩&比斯利,但这位可是世界上第一位驾驶隐形战机的人。没错,F-117的试飞员就是他。作为洛马公司臭鼬工厂的试飞员,乔恩&比斯利不但首先进行了F-22项目风险极大的&飞行包线&试飞科目,而且参与了洛马公司十几个型号飞机的试飞工作 。
  纵观美国四代机的试飞员,他们特点是驾驶战机的经验十分丰富,基本上都驾驶过八、九种型号飞机,乔恩&比斯利甚至有驾驶50多种不同型号飞机的经历;而且他们进行四代机试飞的年龄普遍都在40岁以上,比斯利都有14个孙子孙女了,照样当着F-35项目的首席试飞员。当然现在F-35项目受到的各方面舆论压力也非常大,不断攀升的造价使F-35原来&便宜&的口号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而其外形设计和技术性能也屡受外界指责。其实试飞员对于F-35是最有发言权的,只不过在敏感时期只能三缄其口了。
  在新一代战机的竞争中,俄罗斯人也并不甘于落后。苏霍伊公司的飞行员塞尔格里&博格丹(Sergey Bogdan)就在日驾驶T-50战机飞行了47分钟,并成功返回地面。这证明俄罗斯也想在第五代战机中证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其他国家也要发展第五代战机,那谁会来执行这个历史性的首飞任务呢?
  答案终将揭晓。
更多关于 第五代战机 的热帖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8653|回复: 17
F-35单发战斗机 [70P]
第一架 F-35 AA-1 并没有安装雷达,雷达罩内空出的空间被用来安装试飞仪器。AA-1 雷达罩与生产型不一样,因为此处布置了维护口盖来拆装试飞仪器,并且安装了大气数据传感器系统(空速管+攻角/侧滑角传感器)。风挡下左侧的六边形口盖下是上表面数据链天线,右侧白色六边形是分布式孔径系统前视上视窗口。通过遍布全机的红外传感器阵列,再加上头盔显示系统,F-35 可以为飞行员提供 360 度的视野,所以座舱后视野机身遮挡问题也就无关紧要了。
  F-35 的 AN/APG-81 雷达是第一种能识别目标的机载火控雷达。这种雷达的寿命据称达 8,000 小时。APG-81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容易识别地面上的目标,而且可覆盖比目前雷达大 3~4 倍的地区。
完成涂装后的 AA-1,前机身贴满了各协力厂商的 LOGO。座舱盖下方标出了首席试飞员 Jon Beesley
2006 年 7 月 7 日发布会上的“闪电 II”,为了把内置,F-35 的机身只能横向发展,机腹鼓包众多以获得最大的内部空间效益
AA-1 前起落架舱门出奇的大,在后继机上将采用较小的分离式前起落架舱门,以减小重量,并经减轻横风的影响
AA-1 的大气数据传感器还是机械式的,以后生产的飞机将安装与 F-22 类似的固态传感器
了将起落架舱门、舱门当成维护口盖外,F-35 还采用了新的蒙皮技术。在关键维护点都设有锯齿状或菱形边缘的小型蒙板,这些蒙板可以快速拆装,本身也不需要维护来保持隐身特性
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机身侧面的维护口盖,口盖边缘略微突出于机身表面
机身上的 LOGO,文字都是用贴纸贴的,不知飞行时会不会被吹掉
2007 年 1 月 23 日第 4 次试飞的照片,金色座舱盖内侧排有爆破索,配合弹射座椅的冲角进行穿盖弹射
座舱盖内部,F-35 的舱盖玻璃仍是整体式的,但内部有加强隔框。虽影响飞行员视线,但也减轻了重量
2006 年 8 月 23 日,格鲁曼首次进行了 F-35 相控阵雷达的试飞。安装在 BAC 1-11 测试机上的 AN/APG-81 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F-35 的起落架系统是 Goodrich 公司为其量身定做的。F-35 的三种型号起落架结构相同,舰载型和短距/垂直起降型的起落架更加粗壮以配合高下沉率的粗暴着陆要求。固特异则制造了“智能”轮胎,轮胎中内置了传感器和发射装置,可以监测胎压胎温。维修人员通过 F-35 的自检系统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换轮胎了
等待装配的 F-35 前起落架,单轮单臂结构
安装到位的前起落架,由于没有液压,支柱处于最小伸缩状态
装配完毕的 AA-1,前起落架支柱处于正常伸展状态,而完全伸出状态支柱还要再加长一倍
7 月 7 日发布会上记者前起落架细节。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
装配中的 AA-1,主起落架已经安装到位,将要进行收放测试
起落架缓缓向上收起,一边在旋转 90 度
再向上,先确认一下一切安全,不会卡住任何东西
继续……完美收起
F-35 主起落架间距很宽,这是拜机身所赐,同时提供了很好的地面机动性
主起落架舱门为前后两片,在正常状态下前片舱门闭合,保持翼根下方外形的整洁
<p id="rate_0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好贴,图文并貌&魅力 + 2
金钱 + 10 ¥
威望 + 2 点
经验 + 10 点
" class="mtn mbn">
光电跟踪系统
  F-35 机鼻下方有一个菱形的突起物体,这就是光电跟踪系统(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EOTS)所在的窗口。并不是所有型号的 F-35 都安装 EOTS,但每个型号机鼻下方都会有这么一个突起,这是出于缩减成本的考虑。安装 EOTS 的飞机与不装的气动外形一致,减小了试飞的成本。
  EOTS 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导弹与火控部研制,其技术由“狙击手”瞄准吊舱派生而来。它的性能与 LANTIRN 系统相仿,但因不采用吊舱,故没有吊舱产生的气动阻力。EOTS 的自动准直的传感器设在一个与 F-35 机头浑成一体的与玻璃相似的蓝宝石窗口之后,刚好在雷达天线之下,维修人员很容易接近它,维修起来相当方便。
  ETOS 包括空面 FLIR 跟踪器和空空 IRST 系统。它还是一种单孔径设计,具有先进的第三代红外焦面阵,还可作为“点跟踪器”跟踪由远距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
EOTS 窗口由 7 块表面镀膜的蓝宝石玻璃组成,提供 360 度全向视野
F-35 全尺寸模型,机鼻下方的 EOTS 窗口
AA-1 并没有安装 EOTS,该位置仍然具有形状一样的突起,避免气动外形的变化
AA-1 前机身仰视,怪异的外星
EOTS 内部结构
  F-35 的无附面层进气道(DSI)也是一大创新,在进气口前设计有一个三维的表面(鼓包)。这个鼓包的功能是作为一个压缩面,同时增大压力分布以将附面层空气 “推离”进气道。进气道整流罩唇口的设计特点使得主要的附面层气流可以溢出流向后机身。DSI 可以满足气动和隐身两方面的要求,并且与传统设计相比,将低了复杂性,减轻了重量。
  与 X-35 比起来,F-35 的进气口设计稍微不同。进气口后移几英寸减重并降低成本,进气道唇口几何外形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大迎角性能。AA-1 进气道内部涂成白色,这也是 AA-1 特有的,以后的飞机进气道内部将涂成灰色。
无附面层进气道
发布会上的 AA-1。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的看到鼓包隆起的幅度,以及进气道边缘上尖锐的折边,可以起到边条的作用
进气道内弯曲的幅度非常之大,从前方根本不可能看到发动机涡轮叶片,也为后部的舱让出了空间
进气道侧面尖锐的边条,上方隆起的长条状鼓包是用来容纳机炮的
与 X-32 相比,F-35 的进气口边缘外形改为 3 边形,而不是 4 边形,取消了 X-32 唇口中间的尖锐突起
  F-35 的发动机是普惠 F135,加力推力 18,000 千克级,使得 F-35 成为推力最强劲的单发战斗机。为了降低成本,AA-1 发动机的尾喷管并没有隐身特性,所以说好戏还在后头,现在的 AA-1 并不是完全版本的 F-35。短距/垂直起降的型号上,尾喷管的长度还要短些,避免放下后触地.
AA-1 地面全加力测试
组装完工的 F135 发动机,中部的白色盒子就是 FADEC
洛克希德工作人员正在安装 F135 发动机
AA-1 尾部视图。为了获得更大的尾力臂,平尾通过尾撑延伸到尾喷管后方
平尾与尾撑的连接处没有接缝,而是一圈白色的物质,推测是用于保持隐身特性的柔性蒙皮。同理在方向舵、襟副翼接缝处也可以看到
组装中的 AA-1,还没有安装“柔性蒙皮”。平尾与尾撑存在巨大缝隙,方向舵也是如此
用手摸摸,咦……软的(推测)
  F-35 先进的座舱内去掉了传统的 HUD,前一代战斗机控制面板上密集的模拟式测量仪表不见踪影。在它们原先的位置上现在是一块巨大液晶触摸屏,可以显示用不同色彩作标记或分类的符号,图形,以及数字信息。指触屏幕控制技术取代了选择诸如空中加油模式和飞行控制系统检测等相应功能的座舱开关。所有的无线电通讯,任务系统计算机,以及敌我识别与导航的控制都在触摸屏上。
  AA-1 的座舱外观总的来说与所有后来的 F-35 是相同的。AA-1 特有的东西包括一对电子系统应急开关,一个在控制台上嵌入的仪表控制面板,以及 AA-1 统一通讯,导航,与敌我识别等设备所需的一个小型战术空中导航信息读出设备。
  三种型号的 F-35 的将共用同样的座舱,但在功能上会有一点不同。常规及舰载型号将提供一个按钮来收放着舰时和紧急着陆情况下的阻拦索捕捉钩。垂直起降型则将该按钮用于进入和退出垂直起降的推进模式。
组装中的 AA-1 座舱,巨大的液晶显示器被保护罩遮盖
座舱由一个向前铰链开启的座舱盖覆盖——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从减少重量的角度出发
左侧油门杆(呵呵,原来还有此物)
油门杆前方的一些辅助开关,标识通俗易懂
没有传统的仪表,一切都是这么简洁。也许以后在游戏中会飞,就真的可以驾驶 F-35 了
马丁.贝克 US16E 弹射座椅
  F-35 多功能显示器,飞行员可以选择两个 8×10 英寸窗口的显示屏,或者是四个 5×8 英寸窗口,以及其它的窗口尺寸组合以便根据特定时期下的重要程度来显示信息。不过显示器的显示质量还差那么点意思
行员在 F-35 模拟器上使用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器
  F-35 也是首个使用虚拟抬头显示器技术的生产型战斗机,该技术将信息投射到飞行员头盔的护目镜上。这一新系统被称之为头盔内嵌显示器,简称为 HMD。头盔内嵌显示器取代传统的 HUD,将信息直接投送到飞行员眼前,与飞行员将头转向哪个方向无关。
  在 HMD 的帮助下,飞行员可以朝不同方向观察以寻找视线范围内关键的战术机会和飞行信息。这种离轴能力,就和它的名字一样,通过允许飞行员头部的运动而不是飞机的运动来瞄准威胁,增加了飞机的杀伤能力和生存能力。头盔内嵌显示器消除了与传统抬头显示器相关的花费和重量,并简化了座舱设计。
  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分布式孔径系统的结合,HMD 可以向飞行员提供 360 度无遮挡的视野,可以“穿透”机身看到目标。
Codeone 杂志放出的最新版本的 HMD,头盔由碳纤维制作,顶部是 HMD 投射系统
BAE 研制的 AHMD,作为 VSI 公司 HMD 的后备计划。在与 F-35 交联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VSI 公司的早期 HMD 外形图,上图是 HUD 模式,下图是夜间红外模式
  作为第 4 代(或者第 5 代)隐身战斗机,F-35 当然会采用内部弹舱。F-35 机身内部有左右两个弹舱,但弹舱容积太小,每个仅能容纳一枚 900 千克级的炸弹和一枚 AIM-120 空空导弹。当然,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F-35 6 吨的外挂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F-35 内部挂弹示意图,投弹时挂架将外挂物向下弹射出去
F-35 外挂点示意图
  只有空军的 F-35A 会安装 GAU-12 25mm 加特林航炮,备弹 180 发。海军型和短距/垂直起降型只能在机身中线挂载隐形机炮吊舱来获得航炮
AA-1 机身左侧的弹舱,还没有安装弹射挂架
开始在左侧弹舱安装 2,000(900 千克)磅级别的炸弹弹射挂架
使用扭力扳手上好炸弹挂架的最后一个螺钉
安装左侧弹舱的 AIM-120 挂架
由于不是滑轨式,所以导弹挂架无法用于发射响尾蛇导弹
机身左侧弹舱安装 JDAM 和AIM-120 模型
机身右侧弹舱,可以看到空空导弹挂架与下弹舱门整合到一起
空空导弹伸出状态
AA-1 于 2006 年 12 月 15 日德州沃思堡美国海军航空兵卡斯韦尔联合后备基地试飞场起飞。两架 F-16 和一架 F-18 负责护航和全程拍照。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表声明说,试飞中这种新型战机最大爬升高度为 4,570 米左右。首席飞行员乔恩·比斯利驾驶飞机在空中做了一系列动作,以测试飞机引擎和部件的操控性能。按计划试飞时间为1小时,但一台用于自动检测飞机飞行速度和高度的数据传感器发出警告信号,迫使比斯利取消原定的收起起落架计划。因此,试飞时间缩短到大约 38 分钟。
2006 年 12月 15 日,F-35 首飞,没有收起落架
2007 年 1 月 8 日,F-35 进行了**飞行。最大高度达到了 20,000 英尺,最大速度 0.7M
2007 年 1 月 10 日,第 3 次飞行
2007 年 1 月 23 日,AA-1 第4 次飞行,与 F-16D 编队
2007 年 1 月 29 日,AA-1 第 6 次飞行,开加力
2007 年 1 月 30 日,AA-1 第 7 次飞行
了不得,楼主厉害
无限的羡慕
跟咱们的差不多啊
楼主牛逼。
呵呵,越来越贵啊!能否达到预期装备数量很难说。
另外就是太肥了点,鸡动不行。万一哪天雷达探测技术有突破,隐形不再那么可靠,那F35立即就悲剧了,恐怕还打不过传统3代半。
太牛了!美言真是藏龙卧虎啊。
这么大的机体只有单发,很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虽说发动机强大,但要达到超音速巡航恐怕也是勉为其难.
这么大的机体只有单发,很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虽说发动机强大,但要达到超音速巡航恐怕也是勉为其难.
test 发表于
F-35在设计阶段就不要求超巡,只要求具备一定的超音速飞行能力。
洛马公司的产品,超牛啊
太好了,长知识
我复制,粘贴。。。。。挂了
我又复制,粘贴。。。。。又挂了
我再次复制,粘贴。。。。。再次挂了
我又坚强地复制,粘贴。。。。我哭了。。。。。。。。。
好图,好介绍
好图,好介绍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斯利 热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