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新的新闻学或影视戏剧文学系的研究动态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当前位置:&&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17:18:11 阅读:6311次&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一)主要成绩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是我校1954年创办之时最早设立的几个院系之一。从建校时的中文系、2004年的文学与新闻学院,再到如今院系调整后的文学院一路走来,我们风雨兼程、薪火相传,秉承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下站上了新的发展台阶,成为重庆师大最富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1人。高级职称人员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兼职博导4人、重庆师大硕导39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38人。
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应对戏剧影视艺术的快速发展和剧本创作人才短缺的现状,我院于2010年成功申报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专业既充分发挥了文学系原有三个专业方向的传统优势,整合精品课程,强化实用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学养专长;又洞察影视文化发展的新形态,积极探索电影创意与策划学的理论趋势和行业规范,为策划学补充新内容,开拓新领域。
(二)主要问题
目前,我校艺术类学科专业结构及设置、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还需加强;专业间的相互依托还没有很好建立和完善,艺术、工科、人文类专业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有限的教学资源尚未做到合理而充分地共享,个别专业内涵建设不突出。
鉴于本专业是我院新增设的专业,在学科专业结构及设置、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问题:品牌专业,特设专业建设还需加强,影视文学理论基础沉淀不深,有限的教学资源尚未通过实践达到充分而合理的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尚尚须加强等。
二、专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站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质量与数量需求的高度,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艺术教育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针对设计艺术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科学合理地规划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真正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分析学生就业信息,依托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办学资源优势,抓好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使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专业建设沿着“专业基础宽厚、学有专长、知行合一”的方向迈进:同时,面向整个社会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影视和戏剧为平台,充实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着力打造一批文学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较强、适应面较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原则
1.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
2.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
3.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我院“十二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加强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增强本专业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竞争力。根据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的指导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支撑条件和关联度,积极慎重地分批增设部分新专业。
三、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科专业建设以相近的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突出重点,适时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新学科专业。
根据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以试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
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的要求,从2011年起到2014年,用大约3年的时间,使影视文学专业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活化专业方向,巩固和加强基础优势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
2.专业结构调整
在确保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建设的基础上,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到2014年,将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调整与重组,实现师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院”的战略,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奠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要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二是要加大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三是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4.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增加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持续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全院所有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需要。
根据“共建、共管、共享”的校企合作建设基地思路,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和实训教材,全面推进实训实习实验教学改革,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使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能力、戏剧影视评论能力,能在国内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译制)厂、影视制作公司、音像公司、报刊杂志社等一切文化传播机构,企事业公关宣传岗位,以及大中学校从事影视创作与评论、策划、编导、摄像、文化宣传、管理与公关、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熟悉国家文艺政策,系统掌握戏剧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备较深厚的中外文学修养和戏剧影视文学修养,具备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思维与实践能力,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有较强的戏剧影视文学剧本与评论能力,戏剧影视编导与策划能力,具备基本的专业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2、学制与学位
四年;文学学士
3、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学
4、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写作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外国文学、文学原理、语言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影视艺术概论等
专业必修课: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中国戏曲史、外国戏剧史、戏剧剧本写作、影视编剧与实践、影视制作、表导演基础与实践、戏剧名作赏析、影视文本细读、影视镜像话语分析、新闻学概论等。
专业选修课:影视理论专题、戏剧理论专题、电影叙事理论研究、戏剧理论研究、中国当代影视研究、中国话据研究、大众文化与当代影视、电视专题片研究、港台影视专题研究、以及文艺学、新闻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系列选修课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其说明
军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是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后两周;地点在重庆虎溪大学校区内;要求通过军政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为即将到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作好精神准备。
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七学期;地点主要在电视台、电台、电影制片厂、文化艺术公司、电影公司、电影院、文化管理机构、报刊杂志社、高等院校及相关文化单位;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操作能力。
6、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学分分配一览表
&&&&&&&&&&&&& &&&&&&&&&&&&&&&&&&&&&&&&&&&&&&&&&&&&&&&&&&&&&&&&&&&&&&&&&&
学时或周数/学分
课 程 类 别
&&&&&&&&&&&&& 各&& 学&& 期&& 学&& 时&& 与&& 学&& 分
通识教育课程
任选120/7.5
学科基础课程
80/ 5&&&&&&&&&&
任选360/22.5
讲座竞赛等
毕业设计或论文
&&&&&&&&&&学时
理论教学应修 学分
&&&&&&&&&&&& 周数
实践环节应修
&&&&&&&&&&&& 学分
毕业最低总学分数
&&&&&&&& 说明: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114:24:24。
7、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 程& 名& 称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安 排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必& 修& 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邓小平理论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
形势与政策
计算机文化基础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学 科 基 础 课 程
必& 修& 课
影视鉴赏与读解
影视剧本写作
中外电影史
影视艺术概论
中外电视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戏剧名作赏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文化学概论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语言学概论
中国戏曲史
专 业 课 程
大众传播学
西方电影理论思潮
文艺心理学
影视制作基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影视镜像话语分析
广告修辞学
社会语言学
世界通史专题研究
文艺批评方法论
中国通史专题研究
专 业 课 程
课& 程名& 称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安 排
朗诵与演讲
摄像与剪辑
中外戏剧史
后新时期小说
现代派诗歌研究
红楼梦研究
20世纪中国小说名家名著
小说语言研究
小说叙事学
讲座、竞赛等
课外创新实践环节等
总计(不含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2400学时
(二)师资队伍建设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是我校1954年创办之时最早设立的几个院系之一,现为重庆师大最富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1人。高级职称人员中有四川大学兼职博导4人、重庆师大硕导39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近38余人。
1、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指导思想
(1)结合学院的发展和办学指导思想,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结构合理、符合专业要求、在专业配置上具有前瞻性的教师队伍;
(2)在保证日常教学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重点保证满足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师资需求;
(3)专任与聘用兼顾,引进与培养并重。
2、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原则
(1)鼓励专业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2)鼓励继续深造、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模式与手段。
(3)重视教师培养,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4)积极聘用行业第一线的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结合学院和企业行业实际,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送、下、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引”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能力较强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设立教师奖励基金等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聘”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
“送”是选取、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攻读学位,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应用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
“下”是让骨干教师下到基层单位(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地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
“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地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教师基本情况表
专业技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专业
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南京大学、现代文学、博士
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重庆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士
影视编剧与写作、戏剧影视艺术概论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四川大学、文艺学、博士
现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上、下)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现当代文学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
湖南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士
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
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
重庆师范大学、英语、学士
四川大学、文艺学、博士
外国文学史(上、下)
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
文学理论1、2
万县师专、汉语言文学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
现当代文学
中国话剧史
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中国戏曲史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
文学理论1、2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学士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学士
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学士
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学士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戏剧编剧与写作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中国电影史
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四川大学、文艺学、博士
外国文学史(上、下)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四川大学、文艺学、博士
外国电影史
贵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士
贵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士
外国戏剧史
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重庆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上、下)
四川师范大学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现当代文学
中国电视艺术史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
现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戏剧
淮北煤碳师范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杭州大学、现代汉语、硕士
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
安徽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西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重庆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
演讲与口才
(三)课程建设
在现有的创作课程主干内容的基础上,以戏剧影视创作艺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创作教学的实用性为指导原则,结合现阶段戏剧、影视剧本创作实践的具体要求,对创作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戏剧编剧为基础,影视编剧为发展的形态。戏剧编剧理论和实践是剧本写作的基础。
  2、引入舞台导表演课程,与创作课相对应,使学生的文本写作训练能在舞台上立体呈现。使学生真正了解剧场,熟悉掌握舞台语汇,建立舞台思维,切实为舞台写作,而不是创作案头文学。在这门课程中强调动起来的理念和团队合作集体创作的理念。这门课程在学期末以小品舞台汇报的方式进行考试。
  3、引入影视制作课程,与创作课相对应,使学生的文本写作训练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上机剪辑制作,进行影像呈现,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能做到电影剧本为银幕写作。在这门课程的进行中,强调动手实践的理念,团队合作的理念。这门课程以学期末的DV短片的展映汇报为考试方式。
  4、增设电视剧写作课程以及纪录片研究课程,丰富写作课的内容,为学生校园内的学习和社会的市场需求搭建基础桥梁。
  5、确立并强调阅读与鉴赏课的重要性。由专业教师给出阅读的规定书目,并由专业教师开设导读课,引导和督促学生能够认真阅读一定量的经典作品,并写出读书报告。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提高审美与判断力,通过优秀经典作品学习写作技法,是创作课重要的辅助课程。这门课程在学期末检查读书报告并进行口试,由专业任课教师、班主任(创作主课教师)、系主任、系副主任组成教师评审组,以保证这门课切实地取得成效。
  6、史论类课程逐渐形成系统,为学生搭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戏剧史,电影史,戏剧理论和电影理论都合理配置起来,为创作主课的重要辅助理论课程。
  7、设想建立戏剧工作室和影视工作室,成为高年级创作课的一个高级形态,以创作实践项目为主丰富创作教学的形态,成为促进创作教学和学院创作实验的平台。戏剧工作室和影视工作室以兴趣为主划分学生的分组,由创作经验丰富的创作课老师负责。
(四)教材建设
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组织专业教材内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材建设必须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有一定发展潜力并具为培养目标,实现从以教员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要把握住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材的准确定位,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理论知识的准确定位,既要根据“必需、够用;顶用”的原则,又要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确定理论深度;二是在教材的选择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教材的配套建没。当前,新技术、网络等促进了教学设备的改进,这必定促进教材的变更。因此,在教材的配套建设方面,在配齐教员参考用书、学习辅导书、练习册、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探索如何研制配套的电子教案,音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或网络教材,从而构建教材的立体化,改变专业教材单一,并缺乏用书状况。
(五)教学改革
根据学校及专业办学和发展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深入研究各学科的定位与规划,不断探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之更加符合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办学实际,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特别是要针对办学中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展研究与探索。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发挥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以推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六)实践教学
1.建设目标
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以培养优秀的具备影视剧作理论、电影创意与策划理论、影视文化与传播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剧本写作技能。全方位地了解国内外影视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分析的头脑,具备策划和运作电影、电视剧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国家文化部门、影视机构的艺术策划、影视编导等工作的优秀人才为主线,以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需求为前提,建设一批实践环境好、教学科研服务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现有实习基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水平;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建设内容
本专业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分别安排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时间为19周,主要在市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电影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影电视剧制作、专业报纸、文化演出及管理部门从事专业实践。
3.具体建设规划
(1)校内实训(验)室建设
校内实训(验)室一览表
实训(验)室
经费(万)
&&&& (2)校外实训(验)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验)室一览表
实训(验)室
经费(万)
(七)教学管理
学院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中开展了评教、组织示范教学、公开教学活动;教学系统每周召开例会,分析教学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教学指导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教,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修定,使其更趋科学合理;加强教学督导,完善了听课查课制度,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
加强教学制度建设,根据专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教学文件。在新专业申报、省级与院级精品课程申报、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教研项目立项管理、课件制作办法、教材建设、教学质量评估、学分制实施办法和选修课制度实施办法等方面加强专业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制订或完善相关教学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理论保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专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树立创新意识,深化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办学效益,推进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专业与市场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必须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实际影视创作与评论、策划、编导、摄像、文化宣传、管理与公关、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程,改变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和课程体系改革不配套的状况,要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真正体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三)紧密结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专业基地的建设
&&& 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抓好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与本地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尤其要加强与一批戏剧、影视产业相关的基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实践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创新、编写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主管副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行业专家、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的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五)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 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2年前后,各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达标,且形成稳定的学科梯队。围绕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调整并充实培训内容,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使用方法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积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和使用。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多角度考量,加大培养和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力度,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结合学院和企业行业实际,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送、下、带”的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六)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
&&& 学院要加大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本专业建设和重点建设专业及项目配套经费的及时到位。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力争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尽可能提高专业建设经费占学院总支出的比重。根据本专业建设的特色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保证专业建设专项经费。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精品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专项经费,增加专业教学资料,服务专业发展。
(七)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
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项目管理、调控、评估制度,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合理化与多元化,是我校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导方针。在坚持以考试为主,充分发挥其他评价方式作用原则的基础上,本专业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在完善考试管理制度的同时,突出加强实习报告管理、学年论文管理与毕业论文管理等。
1、严格规范课程考试制度
在考试管理方面,本专业坚持“教考分离”原则,在重庆师范大学内建成专业考试试题库,试题库的题量和考试内容严格按课程考试大纲要求组织,同时根据部门法律法规的变化,随时由专业教师调整考试内容。目前,题库制度运作良好,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好评。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考试制度,力图以此研究为基础为未来的考试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新的理论及其实践方式。
2、全面推行课程实习评价制度
为不断完善效果评价体系,本专业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质量评价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与有关专业老师共同进行,给出的成绩也影响到学生的学分。这一评价方式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揭示现实的现象或解答现实的问题。
3、科学量化本科毕业论文评审体制我校建立了一整套涵盖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定稿要求、论文答辩和学校抽检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和制度,为影视与戏剧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专业试行学年论文制度,对每个学生,都要求根据所学课程的内容撰写一篇专业论文,并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将论文交给各个学科组,由学科组分派老师对该论文按毕业论文要求进行评阅,给出评定成绩,此成绩也是学生能否拿到相关学分的重要指标,之后将论文返回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老师的评阅意见与指导老师进一步的进行接触和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