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建筑公司内部刊物模板的刊物

&& 出版刊物
出版书籍与章节
书籍/章节/出版社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 , 澳门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 :4
刘丁己 , 庞川
"网络营销中的10P 实践研究", 信息管理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英文卷) , 2007, 8 :42-47, ISBN: 8
Rosenbaum Mark , 黄业坚
"当游客渴望一个人工文化:夏威夷的巴里综合症", 发表着作在旅游管理 , ISBN:
薛华成 翻译, 庞川 翻译其中5、6、7、8 四章
管理资讯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7-111-21589-9
学术论文(刊物)
Aryee., S ,陈镇雄, 孙立云 , Y. A., Debrah
"滥用主管权的前项与后果:流淌模型测试", 应用心理学期刊 , )
褚俊虹, 胡喆华
"自由现金流的本质与统计方法剖析", 生产力研究 , 2007, 第2 期:140-143
褚俊虹, 胡喆华
"自由现金流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检验", 社会科学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7, 第3 期:161-163
Jeff Jarrett, 潘峡
"多变数自相关过程的可变异性的质量控制", 应用统计学期刊 , ):459-469, (SCI 索引)
林建新, 赖嘉伟
"测量透视法对香港建筑业的虚拟伙伴关系计画之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 169–183, ISSN:
"采用网际网路跨组织讯系统对策略改变之研究", Management Research News: Communication of Emergent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 ,): 495-509, ISSN:
"股指期货和期权市场:回顾与展望", 财贸经济 , 2007,第9 期:42-48, (CSSCI)
"期货市场行业自律性监管的国际比较", 中国证券期货 , 2007 年, 第1 期:56-58
"股市与经济间的线性相关度和反馈谱", 理论与应用金融国际期刊 EconList , ):437-447, (SSRN 索引)
潘峡 , Jeff Jarrett
"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作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生产经济学国际期刊 , ):204-216, (SSCI 索引)
"电脑辅助统计质量控制",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国际期刊 , ) :, (EI 索引)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澳门科技大学学报 , ):94-100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澳门旅游业电子商务的缺失", 澳门新视角 , 2007, 第1 期:49-53
庞川 , David C. Yen, J. Michael Tarn
"中国网上消费者网络信任研究",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 ):193-198
石贵成 , 王永贵, 刘向阳
"服务销售中客户关系强度对销售果效与关系盈利的影响", 商业研究国际期刊 (英文 、 美国 ) , 2007, 第7 期:152-160
孙立云 , Aryee.S , Law K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公民行为及组织绩效:关系视角", 管理学会期刊 , )
汤惠兰, 赖嘉伟
"信任模型与网际网路跨组织资讯系统之研究",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Notes , ): 420-425, ISSN:
田青 , 陈剑锋, 郭静思
"澳门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影响力评估", 澳门科技大学学报 , ):101-107
吴若湘, 田青 , 杨日科
"外来劳工与澳门人力资源",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 , 2007, 第15 期
学术论文(研讨会)
赖嘉伟 ,Chung W. C. Walter
"延伸企业的商务流程模型",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 Melbourne, Australia, Dec 9-12, 2007, ISBN: 978-0-
赖嘉伟 ,许正芳
"扩展大中华区域第三方物流的机会与挑战之研究",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Shipping and Port Management, Kainan University , Taoyuan, Taiwan, Mar 29-30, 2007
"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收录于《信息管理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 —— 第 13 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与策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Rosenbaum Mark , 黄业坚
"服务场景的黑暗面:调查巴里综合症", 第五届国际文化, 旅游, 款待研究讨论会, 2007
汤惠兰, 赖嘉伟
"网际网路跨组织资讯系统的信任因素之初级研究",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 Melbourne, Australia, Dec 9-12, 2007,ISBN:978-0-
王永贵, 石贵成 ,姚忠
"关系强度的前因与后果:基于中国服务业之分解法", IEEE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 8
王永贵, 邢金刚, 石贵成
"管理客户关系活动以增强关系强度:基于竞争力视角与中国服务业", IEEE 服务系统和服务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07, 第4 期:231-236
"地理便利的意义:澳门旅游业的路径分析研究",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tination Branding and Marketing: New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Practice, 2007
"对于目的地提供文化与曆史的态度:跨文化研究:,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tination Branding and Marketing: New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Practice, 2007
出版书籍与章节
书籍/章节/出版社
金辉 主编 (第二)
中外会展述论 ,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7-208-06233-1
李玺 (第二作者)
旅游景区管理 ,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 :7-503-22713
李玺 (第二作者)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7-040-19981-5
Taormina, R. J. , 高红 , Lasker, G. E. (Eds.)
应用心理学之组织价值观 , 道德观及管理 , 加拿大国际系统研究开发所, ISBN :1--1
学术论文(刊物)
黄贵海 , 宋敏
"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 中国经济评论
"航空公司融资决策研究:对中国国际航空首次公开发行做实例分析", 澳门民航学刊 , 2006 年6 月, 第三期:37-52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人才流动——现状与前景", 澳门理工学报 , 2006 年第1 期:66-74
"试论征收外劳附加费可以考虑的一些原则", 澳门经济 ( 澳门经济学会学报 ) , 2006/1, 第二十一期, P64-72
黄明健, 谭佩文
"澳门水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立法探析", 《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学报》 2006 年第1 期
黄毓莹 , 刘丁己
"当代生产管理领域之学术成果回顾:由精敏到延迟战略", 中大管理研究 , 第1 期, 2006 年6 月, 页156-177.
J. H. Fan, 田青
"论在华国际企业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 转型国家外国投资的法律基础( ISBN (Berlin) : 3--x , ISBN (Wien) : 3-)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 商场现代化
"代言人推荐式广告影响消费者态度的理论基础、因素与过程", 商业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CSSCI 期刊), 2006 年7 月, 页204-206
刘丁己 , Sanjay Nadkarni , Yuen Sheung Man
"参考团体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中国实证研究", Euro Asia Journal of Management , Issue 31, Vol. 16, No. 1, Jun 2006, pp. 53-64.
刘丁己 , 吕开颜, 张家麟, Billy Ma
"从消费者观点回顾服务价值链",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 Vol. 5, No. 6. Jun 2006, pp. 25-28.
刘丁己 , 馀嘉明, 吕任远
"天使投资:科技创业企业融资新途径", 商业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CSSCI 期刊) , 2006 年3 月, 页117-119
刘丁己 ,丘智贤
"跨文化冲突并非无解", 北大商业评论 , 第25 期, 2006 年8 月号, 页98-99
庞川 , 刘成昆
"海峡两岸直航对澳门航空业的影响效应分析", 澳门民航学刊
庞川 , Xu Zheng Chuan, J. , Michael Tarn
"P2P 环境下基于Web 服务的知识管理框架", Communications of the ICISA
瞿燕, 刘成昆
"溷业经营下金融控股公司新纪元", 农村金融研究 2006 (9)
石贵成 , 陈洁光, 施以正, 王永贵
"服务销售中客户关系强度的维度及其决定因素", 商务与经济学会学报(匿名评审英文期刊) , ISSN 号:, 2006 年10 月
孙立云 , 石贵成 , 高红
"组织文化对市场导向和员工企业家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及绩效意义",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 IACMR ) , 2006 年6 月, 地点:中国南京
田青 , Yang Chun Hui, Xie Lu
"非正规就业的企业的对等回报对澳门劳动社会福利的啓示", 澳门研究 , 2006. 8, p. 71-75 ISSN
"社团主义与中国农业改革:兼与香港比较",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 Vol. 4, No. 1, Mar, 2006, pp.151-164.
"香港1997 年后的政商关系:一个三维范型分析", 澳门理工学报 , Vol. 9, No. 2, 2006, pp.69-84.
"企业如何应对成长中的「两难选择」", 中国国情国力 2006 年第 2 期(北京国家统计局) CNCAS , 02/2006.
张家麟, 刘丁己 , 馀嘉明
"浅析资讯科技对跨组织结构合作战略的影响", 商场现代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第57 期, 2006 年2 月, 页190-192
学术论文(研讨会)
Aryee.S, 孙立云 , D.Fields, YA.Debrah, P.S.Budhwar
"政治感知及工作后果变量:程序正义的中介效果", 美国管理学会年会 , 2006 年8 月, 地点:美国亚特兰大
Chen Zhi Zhong, 刘丁己
"电脑网路传播、社会网路和服务业",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ICSSSM) , Oct 26-28, 2006, pp. 119-126, Troyes, France
"中国价值观念对管理者绩效考核标准接受度的影响", 第十八届国际系统研究会议
王永贵, 石贵成 , Yang Zhong, 张晓
"客户资产管理导向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新产品开发的作用", IEEE 创新与技术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EI 检索) ISSN 号:1--X, 2006 年6 月
Jarrett, J. , 潘峡
"用VAR 模型构建质量控制图的具体步骤", 第 37 届决策科学学会年会论文集 , 2006 年11 月, 旧金山
"我国会展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旅游教育培训机构执委会第 3 次会议暨 2006 上海亚太旅游会展教育培训国际研讨会
赖嘉伟 , 许正芳
"企业对政府电子商贸模式:澳门的经验", 第一届两岸经营管理个桉研讨会 , 成功大学, 台南市, 台湾. 2006 年12 月22-24 日
吕开颜, 刘丁己
"内地游客在澳门之博彩消费浅析", 第一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大会(澳门 , 澳门基金会) , 2006 年12 月7-8 日,(文章编号33)页1-6
吕开颜, 刘丁己
"对澳门博彩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一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大会(澳门,澳门基金会) , 2006 年12 月7-8 日,(文章编号32)页1-5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与盈利模式研究", 新亚洲与旅游研讨会 , 2006, 北京
"都市型旅游地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都市旅游国际会议(上海) , 2006. 11
"泛珠三角区域管治研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 第二届两岸四地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 21 世纪的政策挑战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经济学研究",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澳门定位调整」研究会
"信息化时代的新工业化: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析框架", 首届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
林建新, 赖嘉伟 , 梁志坚
"香港建造业的供应链关系的准备评估", 2006 年供应链与物流国际研讨会 , 香港. ISBN: 988-. 2006 年12 月9-11 日
梁志坚, 赖嘉伟 , 林建新
"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绩效量度架构", 2006 年供应链与物流国际研讨会 , 香港 . ISBN: 988-. 2006 年12 月9-11 日
刘丁己 , Sanjay Nadkarni ,黄毓莹
"从非典型观点看新的网路媒体服务的," Proceedings of 12th Cross-strait MIS Conference , Aug 18-20, 2006, pp. 292-296. Hong Kong SAR,China
刘丁己 , 褚荣伟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中小企业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2006 创新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 , 实践大学与旧金山大学 University of SanFrancisco 合办) , 2006 年12 月8 日, (文章编号47)页1-10
刘丁己 , 褚荣伟
"Good morning: 「早上好」健康豆浆机的发展策略", 第一届两岸经营管理个桉研讨会论文集(台南 , 成功大学) , 2006 年12 月23-24 日
刘丁己 , 赖威达,于兹志
"中国大陆非正式私人风险投资之分析研究", 2006 海峡两岸及东亚地区财经与商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 、 东吴大学) , 2006 年6 月6 日, 页317-328
"代言人吸引力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对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实证研究", 2006 第四届全国当代行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 、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 2006 年5 月19 日, 页2-15(D 组)
刘丁己 , 丘智贤,黄毓莹
"消费者细分变量研究:以消费者金融基金投资者为例", 2006 企业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桃园 、 开南大学) , 2006 年5 月18 日, 摘要于页6(全文收录于光碟, 共12 页)
"中国大陆专业运动员代言人外在吸引力对购买行为影响研究", 2006 企业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桃园,开南大学) , 2006 年5 月18 日, 摘要于页65(全文收录于光碟, 共14 页)
"澳门公共行政学科发展之探讨",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 : 回顾与前瞻 , 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大会论文集
馀嘉明, 刘丁己 , 黄毓莹
"共同基金个人投资者区隔变数分析研究", 2006 海峡两岸及东亚地区财经与商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东吴大学) , 2006 年6 月6 日, 页527-540
"从道德哲学分析中国商业从业人员对商业贿赂的认知", 世界商业道德讨论会
"文化对贿赂认知的影响——中国和德国商业从业人员比较",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Research, Informatics & Cybernetics. Baden-Baden,Germany , 2006. 08
田青 , 齐瑾
"澳门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影响评估",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West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B, Hangzhou, 2006. PR. China
"物流均衡说",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资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
黄毓莹 , 刘丁己 , 石贵成
"消费者背景对其汽车购买行为的影响", 2006 第四届 JMS 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摘要收录) ,(武汉,武汉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合办), 2006 年10 月20-22 日, 页13
"消费者民族优越感的一项比较文化的研究在旅游业方面", Proceedings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 Cultural Perspective in Marketing
"承诺、声誉及其对汇率制度的影响", 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的澳门服务业管理创新——以旅游博彩业为例", 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年会( 2006 年 12 月 7 日 -8 日)澳门基金会主办
朱倩, 刘成昆 , 刘宝成
"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关系的实证分析", 「自主创新与创新政策」研讨会
出版书籍与章节
书籍/章节/出版社
新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 :ISBN-7-
澳门与内地 CEPA 条款评述 , ISBN:ISBN--7
澳门国际商法研究(上下) ,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7-218-04955-9/D.584
学术论文(刊物)
"全球竞争下中国企业的管理规则", 研究与发展管理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 P479
"中国新上市H 股公司的财务与经营绩效",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Vol. 13(1): pp53-80
" '急了,找条件'------浅谈数学解题方法教学的一点体会", 《澳门教育》 2005 年第3 期
"人民币升值真的对澳门有利吗?", 《澳门经济》 第21 期
"澳门实际GDP?博彩税总收入与入境旅客人次的相关关系分析", 《澳门经济》 第20 期
"论非欧几何对经济学的启示", 《澳门研究》 第28 期 (2005 年6 月出版)
"关于港澳特区政治发展中的冲突与和谐", 《澳门研究》 vol. 29,2005 年8 月
"澳门博彩业: 近况分析与其对澳门的经济影响", 《剖析东亚经济 —— 第十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论文集》
"不同匹配度下代言人吸引力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 2005JMS 中国营销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世界各国年金制度资金来源之分析比较研究", 美中公共管理
"网路营销中从4Ps 延伸出之非典型4Cs" , Journal of 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2005 , Oct.pp8-12 .
"亚洲新兴股票市场回报率的风险因素",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第十四期, p.695-717
"澳门政府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澳门研究》 , 第31 期, (2005 年12 月出版),34-41
学术论文(研讨会)
"关于澳门"平台建设"的思考", 《 "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澳门定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研讨会由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 2005 年 11 月 24-25 日在澳门大学国际图书馆举办 )
"信息化时代的新工业化: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析框架", 《研究与发展管理》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专辑 p.270-275,327
"冲突理论与和谐发展在港澳的应用", " 人类曆史上的和平 、 冲突与化解"国际研讨会
出版书籍与章节
书籍/章节/出版社
袁少芬1、 李红 2, 3 等着
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 , 民族出版社 2004 年版, 北京
学术论文(刊物)
黄贵海 1 宋敏2
"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 经济学(季刊) , 第三卷第二期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2004 年1 月
"对提升本澳人力资源素质的思考", 《澳门经济》 , 澳门经济学会学报, 第19 期, 2004 年12 月
"2003 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 《东南亚纵横》 2004 年第3 期, 页46-48
《 年东南亚发展报告》 (广西人民出版社 南宁 2004 年) 页97-104
李红 1 石峡2
"从美日与东南亚贸易现状看中国东盟区域合作", 《澳门理工学报》 2004 年第4 期,页29-36
"澳门参与"9+2"区域合作的三个难题与契机", 《澳门研究》 第24 期,页14-16
"论经济学与物理学之异同", 《澳门研究》 第24 期 (2004 年10 月出版)
"论当前发展澳门房地産业的现实意义", 《澳门经济》 第19 期 (2004 年12 月出版)
"从人性分析探讨澳门特区的行政道德", 澳门理工学报第 7 卷 2004 年第4 期(总第16 期)
"探讨澳门在"后非典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 澳门公共行政杂志第 17 卷 , 第3 期(总第65 期)
欧阳光中 施真真
"期权的日曆差套期策略和单一期权策略的数学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年第12 期
"从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经验探讨电子政务的关键成功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华管理资讯系统 , 第二卷第二期
"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 《财会月刊》 2004 年第7 期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 《当代财经 》2004 年第1 期
"反倾销应诉的关键──解读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标准", 《国际贸易问题》 2004 年第10 期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现状、选择原则、影响因素", 《会计研究》 2004 年第10 期
"如何界定反倾销调查中的"生产成本"概念", 《嘉兴学院学报》 2004 年第6 期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缺陷.发展趋势.评价", 《嘉兴学院学报》 2004 年第5 期
"内部控制目标定位的现实思考", 《嘉兴学院学报》 2004 年第1 期
"一种解释:国际反倾销"会计"的内涵", 《对外经贸财会计》 2004 年第12 期
"反倾销应诉会计系统构想", 《财务与会计》(中文核心期刊) 2004 年第12 期
"提升澳门企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开发对策的思考", 澳门研究系列丛书之三 —— 《人才开发与政策保障》
"澳门作为中国通向葡语国家经贸服务平台政策中的思维创新", 澳门研究系列丛书之四 — 《经济发展中的思维创新》
学术论文(研讨会)
"海外上市有助于中国国企吗?", 第五届管理国际会议- 21 世纪的管理科学与全球战略
"从货币的特殊性看産品"创新"的意义", 《 " 经济发展中的思维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教育 — 资讯科技管理的挑战", 国际电子教育会议 2004 论文集 , ISBN: -2
"边境区域经贸平台发展中的问题",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第十届国际研讨会
"澳门中小企业在新世纪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举办的 " 加强澳门中小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 , 2004 年7 月15 日
"澳门人才开发策略研究", 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举办的 " 人才开发与政策保障"学术研讨会
路节1, 2, Fengjie Wu2, Guangquan Zhang2, 薛华成 1
"模煳多目标线性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 第五届管理国际会议- 21 世纪的管理科学与全球战略
林媛1 鲍伟春2
"澳门博彩业: 近况分析与其对澳门的经济影响",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第十届国际研讨会 (2004 年12 月, 澳门)
"对中国B-to-C(商务到消费者)电子商务市场上影响消费者信任度确立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五届管理国际会议- 21 世纪的管理科学与全球战略
"中国与东盟区内贸易合作模式研究", 中国国际贸易第 19 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全国联合征文
陶向南1, 赵曙明 2 和 Chuntung Ling3
"关于在华跨国公司附属公司管理权力分配和战略导向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五届管理国际会议- 21 世纪的管理科学与全球战略
"制度创新与澳门的可持续发展", 第 10 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国际研讨会
赵曙明 1,2
"论经理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第五届管理国际会议- 21 世纪的管理科学与全球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与澳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人才开发与政策保障学术研讨会
学术论文(刊物)
曹风 薛华成
"论CMM 中所蕴含的管理理念", 《中华管理资讯系统》 2003 年第2 期
"人民币自由化(升值)对港澳经济的影响", 《澳门经济学会学报》 2003 年12 月
林 媛1 鲍伟春2
"浅析澳门在"后非典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 《公共危机与中国两岸四地》 , 香港汇讯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11 月出版
庞川 薛华成
"影响电子商务消费者网络信任因素的分析", 《中华管理资讯系统》 2003 年第2 期
"澳门高等教育经济学初探", 《澳门 2003 》 , 澳门基金会出版 , 2003 年
"我国光通信産业竞争战略研究", 《技术经济》 2004 年第1 期
学术论文(研讨会)
"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 2003 年 7 月 11-15 日在美国丹佛举办的国际西部经济学会第 78 届年会
"新上市H 股公司的财务与经营绩效", 在上海财经大学 2003 年 10 月 25 日举办的《 2003 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宣讲 , 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庞川 薛华成
"对B-to-C 环境下影响消费者网络信任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九届海峡两岸资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 " 优秀论文 "建筑工程项目、公司内刊管理办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建筑工程项目、公司内刊管理办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营改增”利空来袭,建筑业如何应对?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是雪上加霜。11%的建筑业增值税税率,不但不能减轻企业负担,却要大幅度增加企业税负。利空来袭,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行业管理部门该如何作为?
“营改增”利空来袭,建筑业如何应对?
特约评论员&&汪士和
9月1日,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上海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已于今年元旦开始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8月初,国务院明确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等8个省市。由此,一场税制改革(简称“营改增”)不可逆转地拉开了序幕。
“营改增”是国家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我们预计,“营改增”将对建筑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去年,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先后请十多家会员企业进行了预测和粗略估算,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按照11%的税率进行征收,建筑企业的税赋不但不会减轻,反而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已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开展积极调研和自行测算,还召集高管们组织研讨和考虑如何积极应对。然而,也有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的状态,有的企业错误地以为增值税也和营业税一样是价内税,属“代扣代缴”,增加了也没关系,反正可以向建设单位要。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税盲”,因此“无知无畏”。
实际上,现行的营业税和消费税一样属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税款将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用公式可以清楚说明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价内税的税款=含税价格税率;价外税的税款=[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可以断言,那些毫无思想准备的企业将在“营改增”中碰得头破血流,甚至破产关门。
为引起建筑企业对“营改增”的关注,并呼吁基层建筑业管理部门也能给予足够重视,本文提出要做好“四大准备”。
■从思想上、心理上对“营改增”做好承接准备
据说,早在2004年财税部门就有“营改增”的设想,当时的建设部计财司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向财税部门提出“建筑业是微利行业”“建筑企业进项税扣除有困难”等许多实际问题。财税部门采纳了意见,推迟了改革,建筑业企业仍然维持原有征税办法。
现在,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以通知形式下发了财税[号文件,建筑业“营改增”虽然试点工作暂时推迟,但也是迟早的事。110号文件明确规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一起,适用11%税率,原先寄希望于在税率确定上“讨价还价”以减轻建筑业负税的幻想破灭。110号文件还明确,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一起,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即用销项税减进项税来确定缴税额。文件中这两项规定意味着,行业微利现状在持续,建筑企业获取增值税发票困难无法按理论扣除等问题将继续存在的实际情况下,建筑业却要面对刚性税制改革新政了。所以,建筑企业必须要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营改增”做好无条件承接的准备。
首先,要认识到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是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大事,作为企业必须积极配合、严格执行。国家的税制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税制,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避免重复征税,初衷是要减轻企业税负。从企业角度来讲,要积极行动,配合整个行业把这一惠民政策落“实”。要抓住“营改增”在建筑业推迟试点的契机,“亡羊补牢”的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努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避免进一步加重企业税负,使税负政策环境更趋恶化,保证全行业健康发展。
其次,建筑企业管理者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按照“营改增”对建筑业确定的征收税率和计税方法,在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管理依然粗放的情况下,负担加重是无疑的。只有改革和完善内部体制机制,进而提高企业内控水平,才能应对这一严峻形势。企业必须及早准备,把“营改增”看做是倒逼自己加强自身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良好机遇。
■认真做好测算和积极呼吁的准备
既然文件下发了,税率也确定了,按道理企业只有执行的份,但建筑业的实际情况不容忽视、也不应忽视,我们行业有责任在试点之前再研究、再反映、再争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5日又以建办计函[号文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建筑业及相关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2011年营业税缴纳情况进行摸底,对将要进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税负情况进行测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实施此项税收对建筑业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影响,提出应对政策建议”。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营业税改增值税”重大部署的有为之举,以便更好地引导企业做好“营改增”的各项准备工作,更好地了解企业税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去年,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在得知“营改增”并且税率可能在6%至11%之间的消息之后,知道这项政策调整非同小可,电话邀请十多家企业进行估算,目的是初步了解税率定在多少才与现行3%营业税负担相当。反馈意见认为,增值税税率定在8%与现行营业税3%差不多,定在8%以下可适当减轻负担,11%肯定会加重企业负担。有一房建总承包特级企业的总会计师,按常规土建项目的百元产值比例做了测算,分析结果见表1。
&&&表1&百元产值成本费用分析
成本(元)
可抵扣进项税(元)
可抵扣部分
商品混凝土
理论上该项增值税率为17%,实际执行中偏差较大
无法抵扣部分
砂、石等零星材料
随着人工工资上涨,今后这部分还会增加
水电费等间接费用
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租赁费、检测费等
管理人员工资等
项目毛利率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100元的产值,按增值税11%计算,应交销项税为9.91元,可抵扣进项税5.93元,应缴税3.98元。而现行营业税税率为3%,百元产值应缴税3元。“营改增”后百元产值多缴税额为:3.98元-3元=0.98元。每百元产值多缴税0.98元,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了32.7%。
当然,一家企业的初步测算可能会以偏概全,所以才需要对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建筑业企业进行“面”上的调研和测算,抓住建筑业“营改增”试点推后的有利时机,为有关部门提出符合建筑业实际情况的相关政策建议。
最近,笔者实地调查了几家已根据2011年实际发生数认真测算的企业,结论是“营改增”后建筑业企业的税负要比前文所提的估算情况严重得多。详见表2。
苏中集团2011年计征营业税的营业收入为1926185万元,按3%税率计征营业税57785.55万元,如改成增值税后应缴纳增值税为万元,净增加70585.03万元,增加税负122.15%。增值税以外的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水涨船高”,总体相应增加了3156.24万元,比以营业税计征时增加了50.27%。
南通四建集团公司2011年计征营业税的经营收入万元,按3%税率计征营业税36746.34万元,改成增值税用销项税减进项税,应交增值税70473.5万元,净增加33727.16万元,增加税负91.78%。增值税以外的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附加费两费合计8456.83万元,比以营业税计征时多支出4723.59万元,增加126.53%。
以上两家是特级资质企业,并且在积极筹备上市,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规范,所提供的测算数字是可信的。
2011年营业收入(万元)
按3%交营业税(万元)
“营改增”后应缴税测算值(万元)
增值税以外的负担增加
数额(万元)
数额(万元)
江苏嘉洋华联公司
还有一家,江苏嘉洋华联公司是装饰一级资质企业,2011年经营总收入17292.32万元,全年应交营业税为524.69万元,改增值税的话就要交1470.11万元,增加945.42万元,即增加1.8倍的税负。另外,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附加费相应增加了118.66万元,多征收了205.44%。两者合计,“营改增”将增加企业支出1064.07万元,即实际增加税负182.69%。
由此看来,财政部负责人答记者问中,认为“营改增”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用是“五个有利于”,其中之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是很鼓舞人心的。但对建筑业而言,“营改增”不仅不能减负,却要大幅度增加企业税负,由此将影响建筑业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慎重行事了。
■做好强化企业自身管理的各项准备
加强企业管理,这在建筑行业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市场形势好,政策相对宽松的时候,辉煌的业绩往往遮盖了管理上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长放缓、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特别是税收政策、经济政策趋紧的时候,许多企业的深层次矛盾都将暴露出来。因此,在“营改增”这一关键时刻提出加强企业管理,尤为重要。
有些企业对于分公司的管理一直是“一脚踢”承包管理,满足于“交点”(利润)的经营模式,使分公司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盲点。现在让这些不重视基础管理的分公司拿出税收要求的可抵扣资料,谈何容易!
有些企业很多项目经理是挂靠的,这些挂靠的项目经理往往本身就是企业经营的风险所在。现在要按照规矩建章立制,其反应无非是两个:一是抵制,二是走人。而企业却走不了,将如何应对?
有些企业合同管理不严,经营行为随意,发生经济纠纷拿不到合法票据也无所谓,得过且过。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无合法票据来抵扣,企业就必须为此纳税买单。企业是不是应该考虑要完善公司一系列管理制度?公司章、合同章、财务专用章、企业证照、法人委托书等,还能不能随便使用?为了应对税制改革,很多企业必须做许多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如:内部经营结构和核算单位的调整,核算项目和记账科目设置的细化,设备购置计划的变更,以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等。
为了适应此次税制的重大改革,让企业管理跟得上形势,首先要搞清楚,“营改增”为什么会让施工企业纳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据调查,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论上可取得进项税发票的部分约占总收入的70%,而实际上这个数据是35%,加上理论上也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的部分占总收入的30%,即实际上无法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达65%左右。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10个方面:
1.“甲供材”现象比较普遍。如:开发商直接采购钢材,钢厂或经销商收到对方的钱当然应该开具发票给开发商,开发商入账做账也顺理成章,但施工企业只能取得相应数额的一张结算单,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以苏中集团为例,2011年钢材实际发生数61.77亿元,理论上可抵扣8.98亿元,而由于“甲供材”数额较大,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只有3.47亿元,占理论数的38.7%。即:所用钢材的60%以上拿不到进项税发票。
2.劳务用工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人工费占合同造价20%~30%,苏中集团人工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达25.57%,南通四建包括各类保险在内人工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超过30%。
3.外购商品砼的增值税可抵扣率较低,一般为6%而不是理论上的17%,此项支出占可抵扣支出项目总额的比重也较大,对企业影响很明显。仍以苏中集团为例,其外购商品砼支出占可抵扣支出项目总额高达23%,仅这一项就减少进项税抵扣额25735.93万元,占理论可抵扣进项税额14.6%。
4.固定资产折旧与设备租金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按照规定,只有实行增值税后新添置的机械设备方可对进项税抵扣,而许多大企业动则上亿,甚至十多亿元资产(从事公路、铁路、地铁施工的尤其多),如果固定资产折旧及租赁费用无法抵扣,这将是不小的负担。苏中集团近三年新添3.38亿元固定资产,今后短期内不会大量添置设备,仅此一项即减少进项税抵扣达6871.62万元,占理论可抵扣的3.9%。
5.水、电、气等能源消耗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因为一般情况下,工地临时水电都是用接到甲方项目总表之下的分表计算,施工单位得不到该项发票。
6.筹资成本。即从银行贷款付息后,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特级企业一年所付贷款利息,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元。
7.企业在项目上取得的合同毛利(约3%左右),也不可能得到进项税发票。
8.地材及辅助材料。一是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增值税发票;二是私人就地采砂石就地卖,连普通发票也开不出来。苏中集团2011年共采购地材和辅助材料16.54亿元,理论上应该可抵扣进项税2.4亿元,实际只能抵扣4524万元,80%以上无法抵扣。嘉洋华联公司2011年外购石材2152.24万元,占企业总收入的12.45%,但石材的进货渠道主要在福建,以私人开采为主,无增值税发票。
9.“三角债”导致施工企业无法及时足额取得增值税发票。由于业主工程款支付严重滞后,施工企业支付给材料商的材料款最多也只有70%左右,材料商没拿到钱当然不可能开足额发票给施工企业,这就为抵扣进项税带来麻烦。而税务机关对建筑企业收入的确认,一般都是按合同约定或结算收入来确认,即使存在应收账款,也不能减少或推迟确认销项税额。有的地方明文规定,对工程项目的付款方式是5:2:2:1,即第一年付50%工程款,第二年付20%,第三年付20%,第四年付清余款。如果这样收取工程款,缴税又该用什么样方式?能否也按5:2:2:1交纳增值税?这显然不可能。工程款被拖几年时间,但税款已全额扣缴,时间差造成了施工企业税负增加。
10.装饰企业材料繁杂,供应商以个体户为主,大多数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这些供应商主要提供由国税代开点开具的“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这类发票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当然,以上列举的10个方面,有些是国家政策本身规定必须征税的项目,作为征税基数不可以抵扣,之所以反映出来是因为这些指标内含也发生了变化。增值税,顾名思义是对增加值所征的税。增加值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按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建筑业增加值是按收入法计算,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利息净支出和其他支出、大修理基金以及营业盈余六个部分之和。其中,变动大、影响大的是劳动者报酬部分。根据规定,凡在本年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薪金)所得、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公益金以及其他各种费用中含有和列支的个人报酬部分,都作为劳动者报酬统计。这样计算下来,建筑业人工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从过去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时的17%,一路上升到20%~30%,越是大型的、管理规范的企业,人工费用占比就越高。
通常测算,建筑业增加值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是按2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2005~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数据计算,其比重分别为:19.97%、19.53%、19.48%、20.13%、20.33%和19.77%。这是理论上的,现在确定建筑业增值税率11%,如果是依据多年增加值的理论数据,或者据此测算销项税减进项税来比较实行“营改增”政策前后企业税负的增减,那必然带来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首先,随着人工费上涨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劳动者报酬在工程成本中占比一路上涨,仅这一块,已远远突破20%这个理论测算线,加上规定必须填报的另外五部分内容,实际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一般都在30%以上,按11%征税,明显偏高。
其次,由于总分包体系的存在和市场客观存在的大量挂靠现象,造成建筑业产值重复上报,总产值数字的水分不可小视。所以,确定增值税税率要理论与实测相结合才能更贴近实际。
目前,建筑业的“营改增”试点工作推后,一旦进入试点阶段,可能还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企业要针对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从自身管理上想办法,增强“堵漏”意识,以尽量减少损失。
■政府有关部门应做好必要的准备
现行营业税在项目所在地征收,而增值税按规定是在企业注册地征收,理论上不矛盾。问题是建筑业很多施工产品都是外向型的,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不可能“漏征”,也有的省市逼迫外来企业在项目所在地成立形式上的独立子公司,这样当地地税部门可以名正言顺地收税。而企业注册地税务部门则不管这些,仍按规定要求企业总部统一清缴,这就必然发生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针对建筑业行业特点做好协调工作。
现行的3%营业税在定额中是有反映的,实际是向建设单位收取,由施工企业代收代交。改增值税后,定额部门是否应该介入调查研究?究竟有哪些属规定不能获得进项税扣除的内容,哪些在现阶段确定无法抵扣进项税,对于合理的差额部分能否进行补偿,能否允许在一段时间实施过渡期内的新定额标准。作为“营改增”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上海采取了“企业及时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的办法。但这个办法对于建筑行业不一定行得通,一是当地财政不可能给外地入驻的施工企业以补偿,二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也难拿出补贴资金。所以,直接有效的做法还是允许将可补偿的部分纳入工程成本。
行业内应该切实改变现有各类保证金的交纳办法。正式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资金压力将更大。目前,施工企业交纳的保证金五花八门:招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修)金、安全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累计保证金额约占合同造价的10%。如果把各类保证金“打包”,“拦腰砍”收取5%的综合保证金,在不改变各职能部门执法保证措施的前提下,等工程竣工之后将该5%保证金转作质量保修金,相信施工企业一定会十分感激。
固定资产折旧不宜采用“一刀切”不予抵扣的做法。建议考虑采取“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对待”的办法,对实行“营改增”政策后新添加固定资产按消费型增值税的办法允许抵扣进项税,对企业原有的固定资产根据剩余净值多少作出相关规定。建议对净值占原值80%以上的允许再抵扣5年,对净值占原值50%以上的允许再抵扣3年,对净值占原值20%以上的允许再抵扣2年。政策是人制定的,既维护国家税收政策,又让新政推行有一定缓冲,不应让多数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承受不尽情理的税负。
如果有关部门能够结合实际,在建筑业“营改增”试点前解决以上问题,不但有助于税改的顺利推行,实现为企业减负的初衷,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必将发挥更好的传导作用,继续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有助于缓解就业紧张,进而维护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注:此文素材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有关调研报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内部刊物模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