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如何写一篇论文文彩打和黑白过度如何调整

  如何写好一篇论文之国际贸易论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日两国是亚洲是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在21世纪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区域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两国能正确面对各种复杂挑战,建立长久稳定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经济发展。现今,中日关系处在十分敏感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国的经贸关系十分必要。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取得双赢。  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 中日经贸关系的历史  中日经贸关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汉朝。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交往中,既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又有历史的恩怨,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双方走上了贸易合作伙伴的道路,资源的互补性和人文地理优势使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贸合作也日益加强。  中日经贸关系在我国对外贸易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93 年到2003年的连续11 年中,日本一直是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我国吸引外资、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国,也是向我国提供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最多的国家,形成了从官方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开发区的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两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额连年攀升,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基本形成互相依赖的格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日本企业正加速生产基地对华转移。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最新财政年度报告显示,日本对华贸易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20% 大关,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从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的30多年来,中日两国在经贸交往中不断合作,成绩巨大。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关系在70、80年代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贸易额由1990年的16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679.9亿美元,增长了10倍多;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降低,纺织、机电、光学医疗设备等工业制成品比重大大提高,其中矿物燃料及产品对日出口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18.4%下降到2001年的4.4%。制成品比重大大提高,电机、电气、音像设备机器零部件对日出口的比重由1992年的3.6%提高到2001年的16.6%。双方贸易正向水平贸易分工方向转变,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制成品的市场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额的发展变化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中国对日本出口 中国从日本进口   53.5 35.1   90.11 75.9   284.7 290.1   308.9 291.8   318.4 290.0   296.6 282.78   324.0 337.7   416.5 415.1   449.6 428.0   586.3 503.7   689.9 645.86   857.9 822.0  (二) 政治低潮影响下的中日经贸关系现状  自2001年以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再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使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变得比较冷,对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在近五年来,年均增长水平低于我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也低于中国整个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水平。据商务部统计,日本已经从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降低到去年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另外,目前的这种政治关系影响了两国一些经济合作项目的研究和探讨,对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04年中日贸易的实际发展来看,中日贸易占我们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7.5%下降到14.5%,下降了三个百分点,但是日中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的比重从2000年的9.9%上升到2004年的16.5%。可以看出,中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程度正在出现弱化的趋势,而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仍在不断增强,从这个比重就可以看得非常明显。现阶段,中日双方的经贸关系存在以下问题:  1. 双方贸易摩擦频繁,摩擦领域广泛  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在压力之下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战从农产品扩大到工业品,又从启用保障条款到采取技术壁垒措施,来限制中国商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中日贸易战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相对单一、 质量不高、营销渠道简单和信息闭塞所造成的。  2. 在投资领域里存在的问题  目前日本还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直接投资国,据不完全统计,中日贸易中约有50%是由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完成的,日本对中国的投资额有400多亿美元,日本在中国建立的企业有三万多家,可见,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进出口的诱发效应和返销效应是很明显的。但是中国企业对日本投资还刚刚开始,只有130家左右,金额也不是很大。从经济的发展来看,今后中国企业对日本投资还会呈增加的趋势。  3. 经济增长差异与“中国威胁论”  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中日两国经济增长态势的巨大差异在客观上助长了日本国内的“中国威胁论”,不少人开始对通过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来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现代化产生怀疑甚至抵触,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使其成为日本在东亚的最大竞争对手,这显然非常不利于中日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4. 技术交流方面的现状  由于日本对我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返销日本或出口第三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中制成品的比重,但是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技术转移程度较低,这已相当程度地违背中国积极引进外资的初衷。  4.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争端问题逐渐增多。  日本近期将保护知识产权置于“知识财产战略“的重要位置。近几年涉及到中日两国贸易的知识产权纠分变得突出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卷入知识产权纠纷,诉讼案件接连不断。这些知识产权纠纷往往针对国内某些领域的领头企业进行,目的明确、筹划周密,诉讼的结果无论是判决还是和解,都对被诉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前景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一) 能源竞争  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是个极度缺乏能源的国家,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产品几乎全部都要依赖于进口。而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超过了50%,其过度依赖石油已造成能源消费结构的严重缺陷。日本便依仗资金和技术两大优势,并通过收购、并购等经济手段,猎获大量的国际油气资源。  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在能源构成上,存在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近两年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强,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日两国面对同种资源紧缺状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就是能源竞争最典型的代表。  东海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形成的半封闭海域。东海大陆架位于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中国早在70年代就已开始了对东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据了解,东海的油气储藏量达77亿吨。近年来,我国东海油气勘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带。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东海至少有40海里宽的争议海域。与日方坚持的“中间线”原则不同,中方坚持的大陆架自然延伸法则。二者的标准不一,造成至少相当于3个浙江省面积的海域的争执。尤其是在海底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海域,争执尤其尖锐。  中国需要用东海的石油来推动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可是日本也需要东海的石油,因为这可以使它减少对不稳定的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不过中日围绕东海主权问题的纷争不仅是因为这里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还与两国民族主义情绪再度高涨有关。事实上,阻碍中日纷争得到解决的根本障碍不是石油,而是尚未消除的历史积怨。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特别是当中国正在开发的包含“春晓”在内共五处油气田初步取得成果的时候,日本开始制造种种舆论,东海资源之争逐步浮现并两次上升到政治层面。其实,这一事件的背后,无非是国家利益的争夺。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使原本存在的分歧更加扩大化。来源3edu教育网)BioonGroup旗下网站
如何起草一篇科研论文?
经验丰富的Angel Borja教授告诉你哪些是必要的而哪些是应该避免的!如果您正在准备撰写论文并想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那么这篇文章非常值得您参考并收藏!
在准备初稿时建议完成四个步骤,我是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的:
1. 花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的时间提前思考你想要汇报的主题;
2. 制作图表;
3. 随后尽快地写作,就像自言自语一样。暂时忽略拼写、语法、格式、复杂的用词等问题,先将内容完成;
4. 当全部文章已写完,再开始进行修改和重写的工作。
不要与合着者分工写作。建议先自己完成一份初稿,然后由合着者进行修缮和添加。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文章内容的一致性。请每位评阅人记录他们的变化。
打磨你的文稿
使用流利的英语
对非英语母语的人来说有一些不幸,但英语的使用确实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如果由于语言问题而使审稿人无法理解你工作内容中的科学问题,那这篇论文被接收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
至少你需要在展示你的高质量研究工作时从你能力范围内尽力地将英语使用恰当。提交论文前请一位有熟练写作经验的人或者英语流利的人帮助检查一遍你的文稿。现在,大多数的出版商都会提供有偿的英语修改润色服务,费用在每篇文章250欧元(285美元)左右(例如,爱思唯尔公司就提供了此项英语编辑服务)。
你必须不能让你的读者在阅读时花费时间猜测你想表达什么。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位编辑对此的抱怨:
这篇文章简直打破了我忍耐上限。我拒绝再去浪费时间试图去理解这个作者到底想说什么。除此之外,我真心想给他们发个消息告诉他们不要把垃圾交给我们然后期待我们去帮他们修理好。我的首要原则就是,如果这篇文章的摘要里出现6个以上的语法错误,那我就不会再去浪费时间仔细看这篇文章了。
写作时要注意清晰、客观、准确、简洁。用合逻辑而且可理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你可以在其他的一些工作中锻炼英文的读写以提升自己的英文技能,如,在撰写实验记录时可以使用英语完成,平时也可以多阅读英文的文献。
尽量避免这些常见的问题:
句子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句子混乱缺乏理解性,例(The Annex IV of the MSFD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of GES to be applied by MS)
拼写错误和打印错误
简化你的语言
初稿:"Numerous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ose by Miller (1995) and Smith (1998), have shown that low salinities enhance oyster recruitment."
建议修改:"Low salinities enhance oyster recruitment (Miller, 1995; Smith 1998)."
尽量避免长句
推荐使用能直接表达意义的短句!
长的句子并不会使你的文章内容看上去显得更专业,相反,这样只会使读者更费力。
当前,科技论文里的句子的平均长度约为12~17个单词每句。
有一个说法叫我们每次呼吸的时间能读一个句子。所以过长的句子会憋死读者。
有一些语言(如西班牙语)倾向于使用长而复杂的句式,而这些内容可以在英语中用更少的字数来表达出。所以当用英语进行写作时,你需要注意改变你的写作风格。每个句子里表达一个意思或者主题就足够了。避免在一句话中出现多个结论。在几年前我写了如下的文章,当时我对自己的内容了如指掌,但我在一句话里用了78个单词。因此可能除了我,谁也无法读懂它。例:
… Conversely, applying M-AMBI the explained variability reaches until 43.4%, for linear regression, and 53.8% for logarithmic regression, and the high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high and low mesohaline and polyhaline areas (53-63%), whilst the low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in the oligohaline area (6%), being the mismatch in the comparison of both methods in terms of degraded-undegraded equivalences was of 16.4% of the cases in M-AMBI, and 12.7% in B-IBI, with a high spatial level of agreement.
在审稿人给了我意见请我把句子缩短后,我将以上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如下:
… Conversely, applying M-AMBI the explained variability reaches until 43.4%, for linear regression, and 53.8% for logarithmic regression. The high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high and low mesohaline and polyhaline areas (53-63%). In turn, the low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in the oligohaline area (6%). The mismatch in the comparison of both methods in terms of degraded-undegraded equivalences was of 16.4% of the cases in M-AMBI, and 12.7% in B-IBI, with a high spatial level of agreement.
长句子会带来一些麻烦:
被动语态的使用,例(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had been many …" instead of "Researchers found that many …)。
句子结构混乱,使用错误的连接词和悬垂修饰语,例(e.g., "because …, so …"; "Although …, but …"; "considering …, it is …"). For example, avoid this kind of sentence: "The high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high and low mesohaline and polyhaline areas (53-63%), 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lthough it was …" It is better to say: "The high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high and low mesohaline and polyhaline areas (53-63%). This is related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lthough it was…)。
在一句话中过度地使用从句,例(It has already been found that when salinity increases to the mouth of an estuary there would be higher benthic richness, which can result also in higher diversity, while in low salinity areas benthic richness tends to be low …)。
在一句话中用”and”将不同主语的句子连接在一起,例(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grain size of sediments in coastal areas and discusses the grain size and the coastal sedimentation based on grain size …)。
避免冗长:
过度使用连接词或短语,如"However" 、"In addition"、 "Moreover"等,应尽量减少它们的出现。
使用无意义的短语。一位评委曾建议,永远不要再文章中写”and references therein”,任何一个有智商的读者都会知道从文章中的参考文献部分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不要写"In present paper",因为这篇文章中的东西本来就不会出现在另一篇文章里!你在结论里写道"In this paper, we have prepared.....",这就是扯淡,因为你的研究工作时在实验室里进行的!
重复性的词语。例如"schematic diagram"、 "research work"等。最好将这些有相似意义的词语拆开单独使用,例如"this scheme," "that diagram," "the research was …," "the work done was …"等。
其他的写作禁忌:
不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只有及物动词可以使用被动语态,不能使用"are happened"或者 "was went"这样的说法。
在描述复数的主语时使用了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例如:将"the concentrations show that …"写成了"the concentrations shows that …"。
在主句中的主语不是行为者时使用了悬垂修饰语。例如:"To improve the results, the experiment was done again."这里experiment不能够自己进行improve,所以正确的写法应为"We did the experiment again to improve the results."
不要使用口语中的缩写。例如"it's" 、"weren't" 、"hasn't"等。
不要用数字开始一句话的描述。例如"5 mg of sediment were analysed …"应写为"Sediment (5 mg) was analysed …"
单个数字应用英文拼写出,多于两位数的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four samples" 、 "25 samples",在一句话里出现多个数字,且位数不同时,所有的数字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Of the 21 samples, 1 was muddy, 6 gravel, and 14 sandy。
让审稿人的生活更轻松些……
保证正篇文章的排版风格一致。包括字体(通常为Times New Roman)、字号、图表的大小和注释等。建议使用双行间距,12号字体,这样能让审稿人在修订时更加方便。另外页边距留出3 cm也是必要的。
标出页码!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它能帮助审稿人更容易给你指出你需要修改的内容的位置。
标出文字的行数。同上。
注意缩略语的书写。在本文的摘要和正文第一次使用到该词时都应进行说明(包括在图注和表注中)。有一些期刊会拒绝在摘要中写出缩略语。因此在投期刊前应仔细阅读该杂志的作者须知,注意他们对缩略语使用的要求。
文稿的长度
同样,这也是需要在作者须知中参考的重要信息。一篇合理的文稿应在25~40页间,包括了双行间距,并且只包含了必需的数据。以下是一些大体的指导策略:
题目:在包含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尽量短小。
摘要:1段(&250个词)。
前言:1.5~2页。
方法:2~3页。
结果:6~8页。
讨论:4~6页。
结论:1段。
图:6~8个(每页1个)。
表格:1~3个(每页1个)。
参考文献:20~50篇(2~4页)。
(生物谷)
相关技术前沿求一篇2000字以上的关于21世纪中国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一篇2000字以上的关于21世纪中国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
求一篇2000字以上的关于21世纪中国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篇论文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