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天涯刀为什么51级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不能精工

    闲读《诗经》——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  第一篇: 我知道,你是我的唯一  《郑风 出其东门》
  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今译:  信步走出东城门,那里美丽的姑娘多得如云彩一般。虽然美女多如云彩,可都不是我所思念的那个人。素白色的衣裳,淡绿色的佩巾,那才是赢得我心之人啊!  信步走出城门外,那里美丽的姑娘多得如盛开的茅花一般。虽然美女多如茅花,可都不是我所中意的那个人。白色的衣服,红色的佩巾,那才是能与我共欢愉之人啦!  人活一世,当年老时,若能很坚定地说一句,我这辈子只爱过一个人!那么这份爱的分量将会厚重无比,是经得起时间以及空间的任何考验,这份爱就显得异常珍贵了。只因为少,才显得珍贵。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爱情不会如此唯一的,你总是或多或少喜欢上或者爱慕过某些人,至于孰轻孰重,那自然是另一回事了。  台湾的李敖先生身边从来不缺乏美女,一生也可谓是猎艳颇丰,他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就很坦然地说出了自己对爱情的想法:“我只爱一点点。”对每一位女子都只爱一点点。说他花心也好,玩弄女性也罢,总之这就是事实!  我们愿意相信《出其东门》中的男子不是这样的一种人,他的生命中就存在着唯一。  想想看,出其东门,只见那城门外有美女如云,且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既有年方二八的妙龄女子,也有气质出众的贵族千金。置身在这一片百花丛中,他居然能够片叶不沾身,目不斜视,心中只想着那个唯一的姑娘,这份钟情,这份坚守,能不让我辈汗颜吗?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百花丛中过,我只摘取心中的那一片绿叶,对爱的契约,对心的忠诚,都令人感动。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算是对林妹妹钟情的了,林妹妹就是他的唯一。可是就这样,贾宝玉还依然时不时地与别的姑娘玩闹着,对薛宝钗有过想法,跟丫头们更是经常厮混在一起。相比较而言,诗中的男子显然比贾宝玉还要钟情。当然,在这里我丝毫没有诋毁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神话,贾宝玉所处的环境跟诗中的男子大不相同,若是那样要求的话,未免太求全责备了。  其实,真实的生活并不像琼瑶剧那般,爱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爱情说到底,只不过是某种机缘巧合加彼此权衡的结果,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选,都有世俗的价值观蕴含在里面。这种机缘巧合往玄了说,是月下老人牵的线,往爱情上靠,这是你俩的缘分,再往世俗了说,这就是你们彼此权衡的产物。  现代的女子都说男人花心,焉不知有多少男子心中有唯一呢?男人们都爱说女子容易变心,岂不知女子心中也没有那么多的唯一。这个“唯一”说起来容易,唱起来也深情,只是做起来就难于登天了。  但终究还是有的!  我想爱尔兰诗人叶芝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终生都挚爱着茅德冈小姐,并向其求婚四次,结果均遭到拒绝。若不是爱得深沉,大诗人何以会冒着伤自尊的危险去向她求婚呢?  他一生都在爱着她,年轻时爱她坚贞的信念,爱她欢畅的容颜,年老时爱她朝圣者的灵魂,爱她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 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当你老了》  青春靓丽的妙龄女子自然惹人喜爱,恨不得日日与其相守,可是待到她熬到人老珠黄时,成了黄脸婆了,你还会很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依然很爱她吗?唐玄宗之所以爱杨玉环,那是因为杨玉环当时还年轻、还漂亮,可是假如杨玉环青春不再、容颜衰老时,李隆基还会不会像从前那样爱着她呢?会不会变心呢?  我们不愿意去想了,也不能去想了。  而叶芝则不一样,茅德冈无论年轻与否,他都一如既往地爱着她,尽管她不爱叶芝。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唯一。  也许西楚霸王项羽也算是其中一个,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竟也能对爱情如此忠贞,委实难得。  大凡英雄人物,总不能儿女情长的,否则必将英雄气短,所以古代帝王们心中大多没有唯一,后宫佳丽三千倒不说了,至少不会只钟情一个人的。然而作为大英雄的项羽却做到了,在面对四面楚歌时,他所能想到的依旧还是自己的虞姬——“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霸王别姬》历来成为经久不衰的戏剧曲目,我想也正是人们对他们爱情佳话的一种褒扬。  都说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可那指的是性欲望,并非唯一。我想,项羽是知道唯一的。  后世大约只有金岳霖才真正了解“唯一”的真谛。金岳霖先生是大哲学家,中西方文化的学养都很深厚,可是,他最为当代人所称道的竟是他的情事——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他,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我相信,没有比这份爱更深的感情了。  据说有一天,林徽因哭丧着脸对他的丈夫梁思成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这可怎么办?”她说的另一个人即是金岳霖。  梁思成自然是痛苦万分的,他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对比了自己与金岳霖的优劣,在第二天竟无比坦城地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我祝你们幸福。”之后,林徽因又将此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沉思了一段时间之后,竟又对林徽因说:“思成比我更爱你,我不应该让这样爱你的人受到伤害,我应该退出。”此后,金岳霖依旧常常出入梁家,与林徽因夫妇保持着密切往来。这份彼此间的信任与坦诚实在让人动容。  林徽因去世多年之后,有一次,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了一帮至交好友吃饭,众人都大惑不解,这时只见金岳霖淡淡地说到:“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举座顿时皆唏嘘不已。  金岳霖终其一生都在爱着林徽因,尽管他活了将近九十岁高龄,但却始终孑然一身。在面对别人问到还有没有什么话要对林徽因说时,他一字一顿地说到:“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世上无人可以取代林徽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林徽因就是他的唯一!  林徽因的一生是足以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尽管她英年早逝。她宛如一位女神一样,让无数后人为之倾倒,但我们不得不说,在她的爱情世界里也是没有唯一的,她曾先后爱过三个男子。  但她能够拥有像金岳霖这样爱她的人,她这一生就值了。  爱的唯一,这是当下很多青年男女都渴盼能够得到的。若是哪个男子想要得到的话,那么首先必须向诗中的这位男子学习才行,这样的话,也许他才能够找到那所谓的唯一,也只要这样,我们也才能找到像辛弃疾词中所描写的那个影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楼主发言:105次 发图:0张
  嘻,力挺你的一把荒草继续蔓延到舞文弄墨,先抢沙发。  
  第二篇 气壮山河的先秦战歌  《秦风 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今译:  怎能说没有军装呢?我愿与你披同一件战袍。大王让我们出兵去打仗,且修整好咱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军装呢?我愿与你披同一件汗衣。大王让我们出兵去打仗,且修整好咱们的矛与戟。让我们一起去战斗!  怎能说没有军装呢?我愿与你穿同一件战裤。大王让我们出兵去打仗,且修整好咱们的兵器铠甲。让我们一同前进!  诗三百篇,大抵找不出这样气势如虹的战歌了,也就是说,这首《秦风 无衣》是《诗经》中的唯一!  《诗经》的精华在于“国风”,而“国风”的精华在于情歌,各国的情歌,誓言也好,浪漫也罢,总之都是你侬我侬的,其中既有痴男怨女们的悲欢离合,也有青年男女们的互吐爱慕,魂兮梦兮,辗转反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把这样的一篇《无衣》放在其中,似乎有点不搭调,尽管《无衣》也属于“国风”的范畴。所不同的是,《无衣》乃是《秦风》里的篇章。  李白有诗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太白只用了寥寥数十字,就将秦王一统天下的气魄表现得淋漓精致。的确,大秦帝国的军团是所向披靡的,我们仅从秦陵兵马俑中即可看出端倪。遥想昔日诸侯混战的时代,最终是大秦帝国的军队横扫了六国,统一了九州。无敌天下的大秦军队堪比古罗马军团,也可堪比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军。因此我们说,《无衣》诞生在秦国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想来其他的诸侯国是没有这样的气势的,这是战歌,更是一种军魂,是足以战胜一切力量的坚定信念。  秦国地处西戎,远离中原,西风凌烈,残阳似血,故其民风彪悍,好勇斗狠,那秦家汉子个个生得粗壮如牛,力过千斤,这些正是他们质朴尚武的表现。  都说燕赵多慷慨悲壮之士,那秦舞阳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在踏进秦国时竟也吓得屁滚尿流,差点还尿了裤子。  秦国大将白起号称“人屠”,一生百战百胜,杀人如麻,那是缘于他率领了一支雄壮之师;王翦所以灭六国,立下盖世功勋,靠的也是这支军队。大秦帝国不可谓不强盛,其军队堪称真正的虎狼之师。  相比较而言,中原各国实在不能与之抗衡,即便是强大的赵国,最终也败在了这支军队之下。因为秦国有的是军歌,有的是将士们必胜的信念,而中原各国多是靡靡之声,焉有不亡之理?  孔子说:“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此语出自《礼记 乐记》篇,其文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说:“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  意思是说,桑间濮上之音乃是亡国之音,它致使国家政权涣散,民众淫乐期间,不思进取。  濮水,也叫濮渠,古时流经春秋的卫国。相传,桑间在濮水之上。在春秋时期,这濮水两岸土地平阔,桑树遍野,谓之“桑间濮上”。  卫国的国君在历史上多是淫乱之君,著名的“新台丑闻”即出于此,而“郑卫之音”,也被公认为是淫靡放纵之音。既然国君生活如此,那么民众自然也就乐于效仿了。当时,在这“桑间濮上”,只见卫国的青年男女们并不是在劳作,而是相聚期间谈情说爱,以至于纵情声色,甚至是幽会苟合。这样的国家何来的凝聚力?岂有不亡之理?  这里顺便说一下,前不久香港巨星梁朝伟去复旦大学做客,学子们纷纷前去捧场。复旦教授张庆熊先生依旧像往常一样,去给复旦武警班上课,一进课堂才发现,全班35名学生集体缺席,一问原由,才得知是为梁朝伟先生“站岗”去了。老教授愤怒了,立马写了篇博文《“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从影星来访,一堂课35人缺席谈起》,来声讨这种“不正之风”。  其实在笔者看来,老教授言重了,以上事件跟“桑间濮上之音”还是有所区别的,缺课固然是不对的,但他们毕竟是去维护秩序的。老教授没有年轻人那样的娱乐精神是可以理解的,但将其上升到如此高度则就有些不妥了。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主题。这种靡靡之音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南朝时期的陈国就是如此,陈后主陈叔宝不思朝政,整天只知道一味地淫乐,歌舞升平,其亡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晚唐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泊秦淮》,可谓讽刺得极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即为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那个南唐后主李煜亦是如此,在面对北宋大军压境之时,他依旧醉心于歌舞音乐,其后来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  秦国位于西北边陲,没有江南的秀丽景致,自然产生不了这种纤弱浮艳的曲子,有的也只是像《无衣》这样的战歌,一弱一强,秦国最终能够统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几乎不存在任何偏差,有的话也只是对历史背景的不同认可。  《左传?宣公四年》记载:  “吴兵入楚都,楚王避难于隋,楚大夫申包胥赴秦求救。”“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这是一段著名的历史事件,楚平王因贪恋秦国姑娘的美色,将本该成为太子妃的秦国姑娘纳为己有了。佞臣费无忌进谗言,说太子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随时都有可能谋反。糊涂的楚平王便下令逮捕太子并太子老师伍奢。伍奢有二子,伍奢以及长子伍尚死于此次事件,次子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来成了吴国的相国。伍子胥一直念念不忘父兄之仇,终于,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领吴国的军队,一路所向披靡,攻破了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于是就带领军队掘开了平王墓,将其鞭尸三百,算是报了父兄之仇。  面对国破家亡,楚国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他立于庭墙之下放声大哭,日夜不绝,整整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进。秦哀公深为其行为所感动,于是便唱了一首《无衣》。申包胥立刻顿首拜俯于地,一连磕了九个响头,秦国最终答应出兵。  当然,这并无表示《无衣》就是秦哀公为救楚而当庭创作的,因而有人说,这篇《无衣》乃是“救楚之役的进行曲”,这是没有根据的。  也有学者说,当年西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襄王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并奉王命前去征讨犬戎,即作此战歌。清末学者王先谦先生在解释本诗时就说了:“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这种说法似乎还说得通。  其实,无论出于何种背景,都丝毫不影响这首《无衣》所要表达的恢弘气势,它是一首堪称经典的战歌,是一种军魂,更是一种不屈的斗志。《无衣》以其气势如虹的曲调,慷慨激昂的斗志,在情诗弥漫的《诗经》中,显得是那样的弥足珍贵。笔者相信,《无衣》作为一首战歌,定在后世将士们的耳畔久久回响------
  第三篇 将私奔进行到底  《王风 大车》  原文: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噭日!  今译:  大夫的牛车在路上发出槛槛的声响,他身着青白色的衣裳,宛如那初生的芦苇一般光鲜亮丽。难道我不思念你吗?怕只怕你不敢和我相好罢了。  大夫的牛车在路上缓缓而来,他身着红玉色的衣衫,宛如大红的玉石一般光彩夺目。难道我不思念你吗?怕只怕你不敢与我一起私奔罢了。  活着我们虽然不能同居一室,但死后我们一定要埋在一起。如若你不相信我所说的,那么就让这朗朗的青天白日为证!  这是远古的誓言,是一位女子对情人的深情告白,这样的女子是执着而热烈的,对爱情的执着,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信誓旦旦,生不同寝死同穴。这样的言语,即便是放在开放的今天,都会显得震撼人心。只是相比较于浮华的现在社会而言,先民们的这种告白显得单纯而炙热,有着某种无可挑剔的质感。  其实说单纯也不尽然,这位发誓的女子,其内心深处也是有着某种世俗的追求。从原文来看,这位男子该是一位有身份的大夫,否则何来坐牛车的资格?牛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先民时期,可是一件很拉风的交通工具,绝不亚于今日的宝马奔驰了;再者,这位男子相貌堂堂、风姿绰约,这就不得不让那些女子们仰慕了。宛如今天的女子仰慕“高帅富”一般。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可能,但男子的高贵身份是摆在那里的。  这样的一位男子,开着一辆宝马潇洒走过,让这位女子心花怒放当在情理之中,谁知不曾想这位女子竟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与追求,这就不得不让现在的女子们瞠目结舌了。换着当下的女子,矜持的一般也就多望几眼,有心计者或许会上前搭讪几句,试图将其俘获,但要说到像这位女子一样立誓,怕是不会的。有羞耻心在牵绊着你,有世俗的舆论在束缚着你,也许还有那不堪的后果在等待着你。  这样说来,先民的女子就无所顾忌了,大胆而热烈,率性而真挚,因为那束缚女性的封建礼教还尚未产生,那牵绊女子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尚不牢固。先民们那淳朴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敢爱敢恨,敢想敢做,简单,明了,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也没有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这样的解读固然使我们对这位女子的初衷产生了怀疑,到底她是看上了男子的身份呢还是他这个人本身呢?  在笔者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位女子看上某个男子,无论是出于这个人的品质也好,还是出于这个人的社会地位也罢,总之,她都会表现出一种无比仰慕的神态,在这里,这位女子显然是仰慕他的。  这位女子的出身或许卑微,或许长得不是那么美丽动人,但她仍义无反顾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生活。因为在爱情里,从来没有值得不值得的,也没有般配不般配的,这只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越人歌》里就有这样的一位女子: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相传当年楚国的王子泛舟于湖上,让那位打桨的越女爱慕上了,越女心动不已,便用越语唱了这支歌。王子听其音甚美,便让人用楚语译了出来,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了: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湖上漂。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竟然能与王子同舟。承蒙您看得起,不因为我是一名泛舟的女子而嫌弃我。我心烦意乱,心跳加速,不能自己,只因为我居然看见了王子你。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这树木尚且有“知”,可是我是如此地喜欢您,而您却不知道。  试问,哪位女子心目中没有一位白马王子呢?哪位女子心中不渴望成为那个灰姑娘呢?尽管地位有差别,但这丝毫不影响爱情,甚至会滋生爱情。  可是大凡美好而伟大的爱情总是两个人的事情。显然,《大车》中的这位男子陷入了挣扎状态,他在思索,他在权衡。当女子说出第一句时,他必然是高兴的;而谈及私奔时,男子有些许恐慌了,犹豫不决;女子见男子如此缺乏决断,就指天立誓,说出那样让人感动的话来。  显然,男子在面对婚姻时总是显得很谨慎,他会考虑值不值得的问题;而女子则不然,她们在面对爱情来临时会显得盲目而单纯,她会全身心地投入,哪怕是飞蛾扑火,她也在所不惜。  这让笔者想起了《汉乐府 上邪》中的女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又是一则让人震撼的誓言。  恋爱中的女子往往是痴情的,甚至是“智障”的,至于后果如何,根本就不在她们的考量范围之内。  唐朝的步非烟便是一例。  步非烟本是一位官吏的侍妾,因丈夫忙于公务,无暇陪伴她,故心情荒芜,生活了无生趣。这时,邻家男子赵象见步非烟生得美艳动人,心生情愫,便以情诗来挑逗她,这一来二去之间,两人便日久生情了,暗结了私情。  然而到最后事情还是暴露了,面对丈夫的质问与责打,刚烈的步非烟平静如水,死活不愿将实情和盘托出,只淡淡且坚决地说:“生得相亲,死亦何恨。”最后竟被丈夫活活给打死了。  而她的那位“情郎“早已鞋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步非烟为这样的男子而死,实在是太不值得了。可是很多时候,爱情中的女子就是这样盲目,甚至是不可理喻,她根本就没有考虑值不值得的问题,她只要愿意就好。  唐朝时的崔莺莺也是这样,她没有经受住元稹的情诗挑逗,与翻墙过来的元稹幽会了,元稹在当时也是信誓旦旦的,说了一堆海誓山盟。只是转眼之间,元大才子赴京赶考了,崔莺莺相信了他的鬼话,竟在苦苦等候,可等来的却是元稹已成了别人家的乘龙快婿。后来元稹非但没有为这种薄情的行为感到悔恨,反而还诋毁人家崔莺莺,说她是害人的尤物,亏得自己及早抽身。  崔莺莺后来有没有后悔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她在爱情来临时的无畏付出,以及那飞蛾扑火般的所为。
  笔者的家乡在农村,曾几何时,也曾上演过几场轰轰烈烈的私奔故事,女子的父母起先都是不承认女儿的恋爱,至于谈婚论嫁,更是不可能了。受社会自由风气的影响,这对男女便一同结伴,私奔去了,任凭自己的父母在男方家中百般索要。  一年半载之后,私奔的女儿多半会挺着个大肚子回来,那时,父母的气也该消了,既然生米已煮成了爆米花,他们又能拿自己的女儿怎么样呢?该承认还得承认。至于婚后是否真是那么幸福,怕也只有女儿自己知道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奔故事当属卓文君了,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弹下来,卓文君的心便坚定无比,不顾夜色的黑暗阴森,竟与他司马相如连夜私奔。  爱过便不后悔,爱过便是永恒,这几乎成了恋爱中女子的共同誓言。  相对这些轰轰烈烈的私奔女子而言,理性的女子似乎就不大认可了,她们总能将爱情分析得无比透彻,似乎都看清了男子们的伎俩阴谋,如此一来,成为“剩女”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爱情与理性也许永远不在一个空间内。  让我们再回到这首诗本身,这首诗本是一首简单明了的情诗,可那些个道学家们却偏偏曲解它。  朱熹是这样解读的:他认为“我不是不想念你,而是我惧怕‘子’的管束而已,畏子不敢嘛!显然,在这里,朱熹将“男子”与畏子不敢的“子”曲解成了两个人。我不是不思念你,只是我惧怕官大人的刑法罢了。  朱老夫子不愧为理学家,时刻都在维护着封建礼教,可是他不愿意去想,这个说出“生不同寝死同穴”的女子,怎么可能会惧怕什么官大人?纯属无稽之谈。  而《毛诗序》中的解读就更荒唐了,竟说这首诗是“陈古以讽今”,说什么先古的男女因惧怕刑罚而不敢淫奔,而如今世风日下,淫奔者众多,是为讽刺也!  这当然是在胡说八道了,即便是孔子现身,他老人家若是听到这样的解读,怕也是会笑掉大牙的。孔子是个实在的人,他并没有满口的仁义道德,他理解人的七情六欲,岂不看他在见男子时的表现,若不是他被周礼束缚,怕也早跟她南子表白私奔了。所为“礼不下庶人”,孔子尚且如此,那些个淳朴的乡民们何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见是道学家们的虚伪了。
  @扁舟湖上行 1楼
14:58:35  嘻,力挺你的一把荒草继续蔓延到舞文弄墨,先抢沙发。  好的,谢谢支持!
  今天更新的速度神速,加油
  第四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邺风 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今译:  敲起战鼓来咚咚作响,士兵们都在跳跃着,手握刀枪,苦练杀敌本领。都城中在挖战壕,城邑里正在修筑城墙,偏偏让我去南方征战。  跟随着将军孙子仲,联合了陈国和宋国,我不能擅自回家,因此而感到忧心忡忡。  我不知道我将要在哪里停歇,又会在哪里住下来,也不知道我的战马丢在何处了,我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到它呢?原来它在远郊的树林里啊!  想起生离死别时,我记得曾对你起誓:今生一定要拉着你的手,与你一起相伴到老。  可是如今你我天涯相隔,简直叫我无法活下去啊!哎!如今你我长久分别,这份誓言叫我如何去坚守啊?  春秋时期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联合陈、宋等诸侯国共同出兵讨伐郑国,这首诗就写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所谓春秋无义战,这场战争的原由是因为仇恨,因为仇恨,一场使万千家庭夫妻离散的悲剧故事就上演了:  诗中的主人公只是一名小卒,他要跟随大将军孙子仲去讨伐郑国。面对前程漫漫,生死未卜,他开始想念在家乡的妻子了。相对于那些挖战壕、筑城墙的士卒们来说,他是不幸的,他们即便再苦再累,每当日落之时,总还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与亲人团聚,与妻子相守。而他呢?则远离故土,出征他国,与自己的妻子天各一方。关键的还在于这是战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不敢去想了,他曾经对自己的妻子说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如今教他如何去兑现誓言呢?  在战争面前,再美的誓言都会显得脆弱,变得遥不可及。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只是一名小卒,在整个社会当中是极其渺小的,何况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他随时都有可能战死沙场,成了维护君王利益的牺牲品。  可是他又无法忘记自己的誓言,作为一个有感情有责任的男子,他时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妻子,时刻铭记着自己曾许下的誓言。我想他一定很想践行自己的承诺,因为他爱自己的妻子,正因为出于这份真挚的爱,才使得他如此地害怕面对自己的这份承诺:尽管我想与你一起携手到老,可是我如今征战在外,身处他乡,这样的承诺随时都有可能灰飞烟灭。  这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竟会变得如此悲凉,在冷酷的战争环境下,又显得是那么的脆弱。  《邺风?击鼓》篇是典型的反战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原本美得让人窒息的句子,再一读起来,竟令人心酸,惹人垂泪。  关于战争的残忍,唐朝诗人曹松有一首诗写得好:  己亥岁(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多年以前,包括现在,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作为一名统帅,最好是古代的将军,领着千军万马,在残阳如血的黄昏,在鹰击长空的原野上,在万马奔腾的铁蹄声中,神情刚毅,指挥若定,剑指胡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去实现那每个男人心中可能都存在的将军梦。抑或者悲壮一点,在四面楚歌中笑谈生死,马革裹尸还。  现在想来,这样的梦想不免太残忍了,因为我的功绩是以无数将士的鲜血所染成的,而在这些士卒当中,一定有许多《击鼓》篇中的男子。我怎能忍心让他失信于自己的妻子呢?又怎能忍心让这样美丽的誓言破灭呢?  从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到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杜甫的《兵车行》再到韦庄的《秦妇吟》,无一不是在控诉着战争的罪恶,无一不是在述说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骨肉分离、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那无定河边的具具白骨,可都是少妇或者少女的梦中之人啦!  唐诗里关于间接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诗句可谓比比皆是: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朝诗人金昌绪留给后世唯一的一首诗便是这首名为《春怨》的诗了。这位少妇在怨谁呢?在怨黄莺嘛?当然不是,她是在怨这可恶的战争,这可恶的战争使得她与她的丈夫相隔了万水千山,她只得寄希望于梦中相见。辽西虽远,但却远不过她心中久久渴望的梦境。  大诗人李白向来以豪放洒脱著称,似乎不是那么的儿女情长,但对于这等人间至情他也是抱有深刻的同情的: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不知何日才能平定胡虏,这样我的丈夫就不需要再远征了,我们就能相守团聚了。  即便是像王昌龄这样喜欢歌颂边塞将士的诗人,亦有这样的深切感悟: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战士们都在思念,都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因为此去不知何年才能归乡,又不知何年才能与妻儿团聚,也许这竟是诀别——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唐诗中的悲情,也是战争的悲情,更是那些名将们在功成时所不为人知的暗角。  在强盛的汉唐盛世,在卫青与李靖的铁蹄声中,天山南北,塞北荒漠,都成了他们盖世功勋的见证。但同时,在这些功绩的背后,不知使多少有情人成不了眷属,不知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刘彻为了彻底击溃匈奴的主力,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任命卫青、霍去病为统帅,兵出漠北,发动对匈奴的大决战。战争固然是汉廷获胜了,打退匈奴对汉廷的威胁固然也是很重要的。但作为获胜一方的汉廷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出塞时马匹总共有十万匹之多,归者不足三万匹,至于人员伤亡,更是在几万人之上。  这是汉朝国力强盛的一次大展示,可同时也是对汉朝国力的一次大掏空。面对多年的征伐,面对将士们的累累白骨,汉武帝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并颁下“罪己诏”。  同样,作为一代名将的李靖,其人生经历大抵是与卫青相似的,五千精骑大破突厥的传奇故事历来为后人称道,其百战百胜的丰功伟业亦是由万具白骨所堆积出来的。在这些白骨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对夫妻阴阳永隔,更不知埋藏了多少这样美丽的誓言。  回到这首《击鼓》篇来,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历来偏差都不是很大,即便是到了那些道学家们的笔下,也都相信这是战士的思归之曲。不过也有的版本说这是战士间的盟誓,实乃大煞风景!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煞风景的,因为后面还有闻一多先生的“精彩宏论”。  闻一多先生可谓是见解独到,其想法跟大众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他的推断下,竟推断出了同性恋的苗头——两个战士之间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不是同性恋又是什么呢?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得出此论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我实在想对他说,如此美丽的誓言,你怎么忍心将它理解为“同志”之间的情谊?  千百年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早已成为国人心目中对爱的最美的诠释!
  哈尼~~~~~~O(∩_∩)O~~~~~~
  @扁舟湖上行 6楼
15:54:01  今天更新的速度神速,加油  -----------------------------  其实我可以在煮酒更新了,可是那个版主,我可以说脏话吗?  ——(@#¥%&*+#¥%@*&=%¥#@)
  本人新作,望舞文的各位高人批评指正!谢谢~
  @扁舟湖上行
15:54:01  今天更新的速度神速,加油  -----------------------------  @周慕白A 9楼
16:07:17  其实我可以在煮酒更新了,可是那个版主,我可以说脏话吗?  ——(#¥%&*+#¥%*&=%¥#)  -----------------------------  不可以说脏话的。你是文人。
  @周慕白A 10楼
16:09:06  本人新作,望舞文的各位高人批评指正!谢谢~  -----------------------------  两边开始好吗?期待你的更新。加油
  @扁舟湖上行 12楼
16:15:45  两边开始好吗?期待你的更新。加油  -----------------------------  好的~加油!
  @晴子矜 8楼
16:05:28  哈尼~~~~~~O(∩_∩)O~~~~~~  -----------------------------  你从哪冒出来的~
  晚上看望好朋友  送上真诚的问候
  晚上看望好朋友  送上真诚的问候
  第五篇:十年生死两茫茫  《邺风 绿衣》  原文: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今译:  碧绿的上衣啊!碧绿的上衣黄色的内衣啊!我心里的悲伤啊!不知何时才能离去?  碧绿的上衣啊!碧绿的上衣黄色的裙裳啊!我心里的痛苦啊!不知何时才能淡忘?  碧绿的丝线啊!这可是你亲手纺织而成的。我想念那死去的人,她使过错远远地离开了我。  细麻布啊!粗麻布啊!却怎么也挡不住那凄凉的风。我思念那死去的人,她将永远活在我心中。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悼念自己的亡妻之作,很多人说它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悼亡诗,就笔者目前的见识来看,当属不差。不过也有人说它是在思念古时的君子,当时礼乐崩坏,人心不古,故而有此感慨。显然这有点牵强附会。在这里,笔者只单纯地把它当成一首悼亡诗来解读。  不难看出,后世的诸多悼亡诗都有《绿衣》的影子,就悼亡诗而言,这首诗写得朴实真挚,饱含深情,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常琐事中见悲伤,极富感染力。  男主人公手捧绿衣,触摸着上面的一针一线,回想着亡妻的千般好处来,睹物思人,不由得悲从中来,一字一句,均发自肺腑。  绿衣自此成为了某种象征,象征着亡妻,象征了心中的那个女孩,抑或自己的恋人。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是五代词人牛希济的《生查子》,那春山的烟雾即将散去,天边的繁星也越来越暗了。那皎洁的月色一如你的脸庞,只是那上面还挂着两行清泪。离别的话语已说的太多,只是这份感情是说不完也道不尽的。你还在一步三回头,再三叮咛我:看到路边的青草,可要记得穿着绿罗裙的我呀!  由绿衣而引申出了绿罗裙,再有绿罗裙而恋爱着那芳草萋萋,同一份至情,却是别样的情怀。那穿着绿罗裙的姑娘虽已离去,但那只是暂别而已,而《诗经》中的这位男子,则只有睹物思人的份了,心里的悲伤不言而喻。  后世的姑娘都像成为男子心目中的“绿罗裙”,而男子心中也都想有自己的“绿罗裙”。  南朝时期江总妻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她有一首《赋庭草》,其中就写到:  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  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  南朝在时间上比五代要早,因此牛希济的那首当是化用了“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这一句。当然,化用的还有北宋的晏几道。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只是芳草再多,也不是《诗经》中男子所想要的了,也许这时的他又另娶了一位,而这新过门的又远不如亡妻那般持家有道,如此才引得该男子思念起亡妻来。这种时候,感情真挚当是一定的,无怪乎它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在后世的悼念亡妻之作中,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其中尤以苏轼的《江城子》写得最为悲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纪念自己的亡妻王弗而作的,在王弗故去的十年之后,苏轼宦海沉浮,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屡遭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苏轼思念起自己的亡妻来,感情真挚无疑。十年生死两茫茫,既是指自己与亡妻,也暗指了自己这十年来的辛酸坎坷。  唐朝的大情圣元稹也有悼亡之作,也是纪念自己的亡妻的,并且还一下子写了三首,我们且看其中的一首:  《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昔日的贫贱夫妻,生活窘困不堪;今日的富贵荣华,却只有我一人独享了,我甚至连做梦都想为你送去钱财,可是你我却已阴阳永隔。你所为我缝制的针线,我一直都不忍去看,我怕睹物思人。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的这首悼亡诗,完全借鉴了《绿衣》的手法,写来也固然令人感动,若不是知道他在感情方面的糟糕表现,一般读者真容易被他感动,岂不见那句著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亦是出自他的笔下。可是就在他写这首诗的同一年,他元稹便在江陵纳妾了,至于说他始乱终弃,抛弃崔莺莺、薛涛等,那更是让人感到愤懑了。因此,我们可以很刻薄地说一句,悼念亡妻只不过为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素材罢了,别人想写都写不了。诚然,我们也不怀疑他元稹对亡妻韦氏是有真情实感的,因为人总是会有多面性的。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本睿智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刻薄的书,钱先生在《围城》中就毫不留情地批判到:  “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周年逝世几年”和“三百年祭”,一样的好题目。死掉太太——或者死掉丈夫,因为有女作家——这题目尤其好;旁人尽管有文才,太太或丈夫只是你的,这是注册专利的题目。”  钱先生的话不全对,当然也不全错,因为历史上确实有不少人借着亡妻而大做文章,西晋时的潘安不就这样嘛?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也有悼亡之作,也是悼念亡妻的,并且一下子就写了三首,洋洋散散,蔚为大观,我们且来看其中的一首: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遣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这又是同林鸟,又是比目鱼的,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也就是说,他潘安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亡妻。既如此,何以这首悼亡诗遭尽了后人的唾骂呢?  原因很简单:感情不真挚,有借亡妻而大做文章的嫌疑。  潘安所处的西晋时期,正是华丽的骈文盛行的时代,个人以为,用这种文体去歌颂江山社稷当是非常合适的,可你却用来悼念亡妻,你潘安究竟是在悼念呢还是在卖弄才情?遭到后世人的唾骂就在情理之中了。  生活本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夫妻间的日子本就如此简单,可你潘安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将夫妻生活的场景用华丽的骈文铺叙开来,其诚意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文以载道不假,可真切的生活才会使人感动,感情也才会显得真挚,要让读者能触摸到最好。以这样的标准来看,《诗经》中的《绿衣》篇算是做到了,回归生活本源,还原生活本质,以朴实的语言入手,娓娓道来,方能尽显大爱之音。
  大师手笔。俺稀饭元稹。亦喜欢东坡。  
  @扁舟湖上行 18楼
21:01:13  大师手笔。俺稀饭元稹。亦喜欢东坡。  元稹可是个负心汉哦~嘿嘿
  @周慕白A 19楼
21:25:20  @扁舟湖上行
21:01:13  大师手笔。俺稀饭元稹。亦喜欢东坡。  元稹可是个负心汉哦~嘿嘿  -----------------------------  可他亦是一个多情种不是?他是风流。嘿嘿。
  好文章,俺喜欢!
  @九九十成成 21楼
21:31:09  好文章,俺喜欢!  -----------------------------  谢谢
  真是服了老兄,是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啊!
  @dash_w 23楼
22:02:14  真是服了老兄,是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啊!  -----------------------------  呵呵,一般一般~
很好的文章!
  西江幽客特来拜访周慕白a朋友!欣赏才子书!
  @悬疑大师 25楼
22:15:29  看望
很好的文章!  -----------------------------  谢谢大师,大师好久不见!
  @周慕白A 欣赏学习、互相支持!《国家特种兵》全体指战员希望与您多多交流。
  跟慕白A学习《诗经》来  早安慕白A
  朋友说的好,学习了
  好文顶一个。
  @冰竹居士2012 29楼
06:54:30  跟慕白A学习《诗经》来  早安慕白A  -----------------------------  不敢当啊~叫我慕白就行了!
  看望朋友,给你一份美好的祝愿!  祝愿朋友,天天开心,与幸福相随!
  信步走出东城门,那里美丽的姑娘多得如云彩一般。虽然美女多如云彩,可都不是我所思念的那个人。素白色的衣裳,淡绿色的佩巾,那才是赢得我心之人啊!  信步走出城门外,那里美丽的姑娘多得如盛开的茅花一般。虽然美女多如茅花,可都不是我所中意的那个人。白色的衣服,红色的佩巾,那才是能与我共欢愉之人啦!  ===================================================  欣赏朋友的译文!慢慢拜读!
  @巫河长哥 33楼
09:34:37  欢迎给予指点!
  先顶再看~
  楼主:周慕白A 时间: 10:10:36     @巫河长哥 33楼
09:34:37  欢迎给予指点!  =====================================================  呵呵呵呵........我觉得这样很好了。无法指点了呀!
  @周慕白A 每天都来顶朋友!上午好!
  天涯文学改为人文分社区了?
  朋友情谊我记得  鼎力支持必须的
  谨记朋友情  送上千斤顶
  @周慕白A 39楼
11:53:15  天涯文学改为人文分社区了?  -----------------------------  嗯,最近才发现的
  晚上看望好朋友  带来美好的问候
  等更新
  support
  顶起佳作
  第六篇:距离的美感  《秦风 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译:  芦苇茂密青苍苍,深秋的白露已经凝结成了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水的另一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崎岖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她仿佛就在那水的中央。  芦苇青青密如烟,清晨的露水还依稀可见。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峻难以攀登。顺流而下去寻她,她仿佛就在那水岛之上。  芦苇茂密轻盈盈,清晨的露水还未消退。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迂回而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她仿佛就在那沙洲之上。  这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场景:在深秋的早晨,一位男子站在河边遥望着,遥望着自己心中那个美丽的姑娘。芦苇青青,密如烟霞,如梦似幻,河面上升起一层薄雾。可小伙子心中的那位姑娘是清晰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就去寻吧!小伙子不畏艰险,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只是这位姑娘像是在故意躲着他似的,任由小伙子百般寻觅,就是与他保持着某种距离。小伙子锲而不舍,却又始终不得与伊人相见。  距离产生了美,这种美是无法言说的,却又始终若隐若现,仿佛诗中的所谓伊人,教人如何不惦记?  生活中,人往往就是傻子,对于自己容易得到的竟不懂得珍惜,而对于那些得不到的却百般思量,因此,聪明的姑娘往往会利用男子的这种心理,试图来控制男子,让他很快得到了,也就对他没有了控制力,失去他那是早晚的事。恋爱中的男女关系尤为如此,就是讲求个若即若离,要让距离始终相伴,这样美才会产生。过分亲密了也就没有了距离,没了距离,美感当然也就消失了,让人厌倦或者窒息当在情理之中,我想男女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其症结就在这里。  举个粗俗一点的例子,男人们往往对女子走光分外感兴趣,但却对沙滩上那身穿比基尼泳装的女子索然寡味,其缘由也是一种距离。行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妙龄女子衣着得体,气质出众,想一亲香泽她却又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时若是她走光的话,其内在就会若隐若现。无需多想,多数男子立马兴趣盎然,甚至不惜为了看她而撞电线杆。而在那沙滩之上,满眼皆是“走光”的女子,男女之间如此“坦诚相待”,还有何距离而言?没有了距离,自然也就没有了美感。  《蒹葭》中的男子是幸福的,其幸福就在于这种求索的过程,为了一睹其芳容,为了能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与她邂逅,他不惜百转千回。距离让他迷失了方向,让他觉得美妙异常。  从这首诗的字面来理解,当是寻觅伊人的,不过也有人将其引申为对理想、对信念锲而不舍的追求。这种解读当然也可说得通,只是这样的解读就没了距离了,也没有对美的感悟了,有的只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对人生理想不懈的追求。  屈原有诗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对人生理想的不断追求。  毫无疑问,通常各家解读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唯独《诗序》总是要大煞风景的,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诗序》中说,这首诗实乃讽刺秦襄公不用周礼,以致于国将不国了。笔者怎么看也看不出这首诗竟有这样的深意,看来是我辈小民学识太浅薄了,无法理解其中的大奥妙。  朱熹先生这次算是厚道一点了,他说:“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者。”  究竟是伊人呢还是人生的理想信念呢?朱老夫子也不清楚,不过朱熹也是从最基本的诗意出发的。在这里,笔者只单纯地认为他实在寻找伊人。  不过这首诗给读者的感觉是晕眩的,那个伊人究竟在哪呢?作者将这种距离之美带给了后世的读者们,读者们也在苦苦求索着。  关于这种距离美,后世的诗篇亦有不少,且都写得颇有意境。  古代女诗人郭六芳有一首《舟还长沙》,写得很有奇趣:  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阳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家住两湖之东,水光烟霞,在那湖面飘渺之时,夕阳斜照,自是无限美好,这是这样的美景需站在江上观看,拉开一定的距离方可,置身其间往往不得其美。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道理是一样的。  当代朦胧诗派的的代表人物顾城,亦有这方面的佳作: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当然有许多不同的说话,笔者更愿意这样解读:你看我时,距离太近了,美没了,所以我觉得很远;你看云时,云与你的距离很远,有了距离,美就产生了,所以我觉得很近、很亲切。  由此笔者想到了读书,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读到一篇美文或者一首好诗,体味其中之美,即便牵强附会也是美的,这缘于一种距离;若是寻根索源去探解,把作者的千种心结都联系上了,怕就没有了距离,其美感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必太需要了解对方,这样会掂量出朋友的全部细枝末节,这朋友恐怕也就做不成了,所以孔子才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相互保留一点隐私,相互保留一些距离,知道的越多就会越痛苦。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种美的意境,远比与你长相厮守的恋人要来得美妙。诗三百,大抵找不出与之相类似的意境了,这也正是这首诗得以广为流传的缘由所在了,难道不是吗?
  @扁舟湖上行 44楼
20:20:08  等更新  -----------------------------  更新了!
  第七篇:野蛮女友的等待  《郑风 子衿》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今译:  你那青青的衣领,总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思绪难平。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传个音讯吗?  你那青青的佩带,总萦绕在我的心房,使我思绪萦回。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主动过来吗?  我独自一人在走来走去,在这高高的城楼上啊!一日没有见到你,仿佛已过了三个月之久啊!  这是一首关于等待的情歌,女子独自一人在城楼上徘徊,等待着她的情郎,只是她左等右等,都不见她的情郎过来。女子焦急了,开始抱怨,开始责备,这样时间便被人为地拉长了,仿佛已过去了三个月之久,可见是相思成灾了。  关于等待,我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她的楼下来回徘徊着,而她却在楼上怡然自得,修饰修饰衣衫,再补个妆,如此这般之后,才见她踱着高贵的步子走来,真是应了那句古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可这时的你,先前还在满腹抱怨呢,这会一见到佳人,什么情绪也没有了,只盼她能够下来就好。  不过这等待的滋味可真是难熬,不说“如过三秋”,起码时间或多或少会被人为地拉长,明明只等了半个小时,却也仿佛过去了三个小时,这就是等待的焦灼状。  爱因斯坦曾就自己的相对论发表过相类似的高论,他说,时间是可快可慢的,慢的时候,就像你在等公交车;可快的时候,就放佛你与佳人在谈恋爱,你觉得明明只过去了几分钟,但一看表才知道,其实已过去了一个小时。  自不必说,等佳人显然要比等公交车来的漫长,因为你所期待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你所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这样也才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  通常时候,我们都比诗中的这位姑娘幸福,我们好歹算是把佳人给等来了,可你看这位,也是左等右等的,可是那位情郎却始终了无音讯。  佳人生气了,开始抱怨他,开始责备他,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边说着一边还嘟噜了小嘴,做野蛮女友状。  我们不清楚该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前因后果,不过单从诗意上去解读,当是这位姑娘并没有与自己的情郎约好,只是一时突然思念起情郎来,于是她便独自一人来到这城楼之上,期盼着情郎能够主动来看自己。这样的等待,其希望是渺茫的。也许女孩子在恋爱中都是智障的,同时也是盲目的,她不知道没有约定,对于男子而言,一般是不可能一时心血来潮,跑去傻傻地等待,或者想着突然邂逅的美妙。  诗中的男子该是一个倜傥的士子,至少在女子心目中是这样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矜,衣领的意思。《颜氏家训》上说:古时男子的衣服长领斜行,下连衣襟,故称“矜”。而《毛传》上就说得更直接了:“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在这里等于说是“年轻的读书人”。  想想,一位年轻的士子,倜傥潇洒,文质彬彬,一副青年才俊的模样,能够得到诗中女子的亲睐当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当今社会中似乎没有什么学子的服装了,那高校里的硕士服、博士服只是用来摆pose照相而已的,不是用来日常上街交际的。倒是民国时期的男式学生装很是养眼,类似于黑色中山装的款式,只是比起中山装来更显得年轻,少了一份沧桑与理性,多了一份激情与活力,再戴上个学生帽,围上白色的围巾,一看就是个有为青年的模样,无怪乎能成为有教养的象征。  这个“青青子衿”该是有民国时期男式学生装的魅力,才引得城楼上的小姑娘百般思量。  只是这位女子既然见不着心爱的情郎,何不下得城楼跑去找他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要不得的事情。且不说女子该矜持的缘故,即便是该名女子大大咧咧,但在爱情上她也断然马虎不得,因为恋爱中的事情永远都是个未知的领域,甚至就连下一秒该发生什么你都无法控制,须得两方都百般呵护才是,宛如提着一盏油灯过独木桥,既要保证灯不灭,还要安然度过才对。  女子肯定也在百般犹豫,该不该主动去找他呢?我想这样的情形已经被她给否定掉了。若是舔着脸贸然去找他,却又发现他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热烈激动,又叫这位女子如何自处呢?更可怕的事情我们也不妨预见一下,万一她发现该男子正与别的女子在一起呢?当然,最好的预见当是该名男子也傻傻地站在城楼上思念她,一个镜头切过,在茫茫人海中竟见她来了,自是欢喜不已。这当然只是我们善意的推测。  恋爱中的男女,步子迈得太大,担心;步子迈得太小,着急,只有这般相互徘徊踌躇着,无端地揣测着对方,甚至埋怨对方。该名女子不就在埋怨了嘛?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钱钟书先生也看出来了,他说:  “《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这位女子当然不会在责备自己,她只将这“满腔的怒火”转嫁给了该名男子,傻傻地期盼着那个“子衿”会突然出现,寄厚望于他。可是若是奇迹真的发生,那名男子果真出现了,我相信这位女子的怒气一下子会全消了,有的只是甜蜜和温馨,撒撒娇倒是有可能的:你怎么现在才来?人家可没有在这里故意等你哦!  后世的言情小说多半会有类似的场景,岂不见琼瑶奶奶的小说就是这样,一段煎熬后的甜蜜让读者万般感慨,唏嘘不已,最终有情人成了眷属。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男子并没有驾着七色云彩来见她,也许正是这样的纠结与徘回,才毁掉了不少的美满姻缘;当然,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小心翼翼,才最终呵护好了这份恋情。总之,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爱情,它不是一门科学!  这首《子衿》,乃是《诗经》中的名篇,原因即在于它将女子的这种思念描绘到了极致,先是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再由爱而生出怨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最后由怨再引出深深的思念,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将该名女子的心理变化描绘得绝了,再加上那么一点野蛮女友的味道,不仅让后世的女子神往,也更让后世的男子无比眷顾。  其文更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美得紧。连后世的曹丞相也爱上了,他在自己的诗文当中竟原模原样地抄了下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是曹丞相求贤若渴的心理表现,可以为贤人“沉吟至今”。而诗中的女子也一样,为了心中的情郎,她可以徘徊再三,可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只为那青青的子衿。  曹操将诗中的年轻的读书人化作了有才能的贤人,可见他是读懂了这首诗的,但也有不少人没想明白,当然,也许他们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诗序》中说,这首诗乃讽刺之作,讽刺那“乱世则学校不修”,故而这“子衿”才有时间去谈恋爱。孔颖达的《毛诗正义》还进一步解释到:  “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封建士大夫总是满口的仁义道德,都像极了那梁山上的一群好汉,心中都不曾留有半点七情六欲,自然容不得别人正大光明地谈情说爱了。一首干净纯洁的情歌,就这样活生生地被这群老夫子给糟蹋了。  时过境迁,自然没有人会去相信他们的鬼话,不过这城楼上的守望,这野蛮女友的召唤,却一直萦绕在男子的心头,成为历代男子心中挥之不去的美梦:  即使我不去找你,难道你就不能来吗?我就不信你敢不来------
  @周慕白A 48楼
21:52:04  第六篇:距离的美感  《秦风 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译:  芦苇茂密青苍苍,深秋的白露已经凝结成了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水......  -----------------------------  欣赏美文,力顶!
  这两首赏的是男子的味道别样的深度。扁舟拜读欣赏。    楼主辛苦了。
  分析精辟,欣赏
  支持慕白
  @玉明如意 53楼
07:48:46  分析精辟,欣赏  -----------------------------  过奖了~
  顶起大作,十分佩服。
  朋友情谊我记得  鼎力支持必须的
  支持!
  @木唐子 56楼
09:38:08  顶起大作,十分佩服。  -----------------------------  呵呵,过奖了!
  感谢朋友的支持  捎来亲切的问候  愿吉祥与你同行  愿美好伴你永远
  你那青青的衣领,总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思绪难平。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传个音讯吗?  你那青青的佩带,总萦绕在我的心房,使我思绪萦回。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主动过来吗?  我独自一人在走来走去,在这高高的城楼上啊!一日没有见到你,仿佛已过了三个月之久啊!  ==========================================================================  这种翻译很有意义。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也常常翻译一些古诗词,很能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谨记朋友情  送上千斤顶
  @周慕白A 每天都来顶朋友!上午的支持!
  谢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我和天涯文学的签约作品《我魂依旧爱着你》在(莲蓬鬼话)版块(连载)上同步发帖。请朋友们给予支持。  在舞文的《我的草原我的家》和《村姑的心理救赎》暂时不更新了,请朋友们不要再顶了。感谢朋友的支持!致礼!
  @银露梅 64楼
11:31:04  谢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我和天涯文学的签约作品《我魂依旧爱着你》在(莲蓬鬼话)版块(连载)上同步发帖。请朋友们给予支持。  在舞文的《我的草原我的家》和《村姑的心理救赎》暂时不更新了,请朋友们不要再顶了。感谢朋友的支持!致礼!  -----------------------------  收到~
  支持朋友佳作。
  看望朋友,  支持佳作。
  @断尾兔 66楼
13:59:48  支持朋友佳作。  -----------------------------  谢谢~
  支持楼主~拜访~
  @周慕白A 顶起来!
  才气逼人
  晚上看望朋友;  支持!
  谢谢朋友的支持。我只有《杜鹃花 花开花落》的帖子需要朋友的支持。其它帖子暂时不准备更新了!谢谢朋友!
  求更新。  
  支持,顶一个
  好热闹~
  支持朋友的佳作
  @周慕白A 早上好!
  支持朋友的佳作
  @周慕白A 50楼
21:59:02  第七篇:野蛮女友的等待  《郑风 子衿》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今译:  你那青青的衣领,总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思绪难平。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传个音讯吗?  你那青青的佩带,总萦绕在我的心房,使我思绪萦回。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主动过来......  -----------------------------  欣赏、支持!
  好文顶一个。
  支持慕白
  爱情,它不是一门科学!  同感啊。
  慕白竟是个情种么?
  确实是个情种
  @木唐子 86楼
08:37:24  慕白竟是个情种么?  -----------------------------  你怎么看出来的?难道我写得出来就真的能做到吗?哈哈~
  三月是播种的季节,三月是希望的季节,祝朋友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把祝福献给你  把希望种在春天里  沿着季节的旋律  收获在秋天里  愿朋友满园丰硕 芬芳四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今译:  你那青青的衣领,总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思绪难平。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传个音讯吗?  你那青青的佩带,总萦绕在我的心房,使我思绪萦回。即使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主动过来吗?  我独自一人在走来走去,在这高高的城楼上啊!一日没有见到你,仿佛已过了三个月之久啊!  =============================================================  欣赏!
  @银露梅 89楼
  扎西德勒!
  @周慕白A 92楼
15:27:35  @银露梅
10:04:58  扎西德勒!  -----------------------------  你倒是更新啊。
  各位晚上好~
  @扁舟湖上行 93楼
21:47:51  你倒是更新啊。  -----------------------------  难道扁扁仙子也挚爱《诗经》?
  @周慕白A 94楼
21:53:48  各位晚上好~  -----------------------------  
  顶起兄台大作~好文~
  周末愉快
  真真是大师大家,喜欢。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罗裙 angelababy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