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下返青肥形容天气炎热的成语很热行不行?

气象谚语?_百度知道
气象谚语?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冷得早,暖得早。
  蚂蚁垒窝要下雨。
  棉花云,雨快淋。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夜星繁,大晴天。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交云,雨淋淋。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风静天热人又闷,...
tbjbjbjjtkldu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参考资料: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
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泥鳅跳,风雨到
东虹日头,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
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
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大水无雷,浸崩屋
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黑龙过岗落雹
掘龙虹(短短一段),不出三天大风雨
一朝蒙雾,三朝雪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泥鳅跳,风雨到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气象谚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州县“五举措”为晚稻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 目前,全州县的晚稻生产已全面进入了齐穗灌浆的关键时期,为抓好田间管理,防范晚稻寒露风危害水稻生长,确保晚稻增产丰收,县农业部门从年初就部署了周密的技术措施,围绕“增加亩基本苗数、稳长促壮、攻取大穗和提高单产”等目标,在播种、育秧、肥水管理和病虫综合防治等方面落实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为保安全齐穗促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 第一是响应“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号召,落实“早晚稻品种科学搭配”、“增加亩用种量0.5—0.75公斤,提早增加亩基本苗数”等技术措施,改变农民季节观念,提早了晚稻生产时间;今年初早稻天气晴好回暖快,禾苗早生快发,生育进程比往年提早5—7天时间,在“保面积,提单产”行动的推动下,通过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全县晚稻育秧播种时间相比去年要提早5—7天以上,为争取晚稻提早齐穗创造了有利条件。
` 第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南方水稻矮缩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我县南方水稻矮缩病防控工作,要求各乡镇全力抓好防控工作,明确责任,及时防治,遏制发生。在全县共举办12期南方水稻矮缩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县农业局组织100多名技术人员下乡做好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发动群众积极防治,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大部分田块播种时使用了拌种剂,插秧时打了“送嫁药”,插后喷了“保险药”,全面防治白背飞虱,防止病毒传播。目前尚未发现南方水稻矮缩病大面积发生。
` 第三是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减少产量损失。高度重视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等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监测,县植保部门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统防统治,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产量损失。
` 第四是加强稻田渠道安全整治工作。对当前稻田沟系不配套的田块,要继续清理、疏通农田内外“三沟”,确保能排能灌,提高抗灾能力。
` 第五是施好分蘖返青肥和穗粒肥促晚稻早熟。根据苗情和天气现象,实施早插秧、早施肥,早分孽、促成熟。目前,晚稻己全面安全齐穗,长势良好。为晚稻的增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晚稻(主要指双季杂交晚稻)在杂交 水稻 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8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流域一些省份如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由于大面积推广杂交晚稻改变了以往晚稻的低产面貌,出现了晚稻超早稻的可喜局面。一些省已把大面积推广杂交晚稻并与杂交早稻配套作为开发吨粮田的重要措施。  &  &&&&我国杂交晚稻 种植 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南部及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这些地区是我国双季稻主要 种植 区,也是我国南方 水稻 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杂交晚稻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米质较优,适合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发展。但是南方双季稻区,尤其是长江流域稻区,生产上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早、晚稻争季节、争劳力、争肥料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一般早稻组合或品种以中、迟熟为主,使杂交晚稻的插秧期受早稻成熟期的限制而不能早插,若杂交晚稻推迟播种又使安全齐穗期受到“寒露风”低温的影响。因此,杂交晚稻生产必须因地制宜,调整早稻品种、组合布局,解决季节矛盾,做到早、晚两季高产。&  &  &&&&1.&选择熟期适中的优良组合&&&&&&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与栽培生态条件差别大,每个地区杂交晚稻高产栽培经验各有特点,对组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选择的杂交组合,一定要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发挥杂交稻的优势,获得稳产、高产。具体地讲,选择的组合应该是&&&&&  &&&&①丰产性好、产量高,比当地主栽常规品种增产10%左右;&&&&&&  &&&&②熟期适宜,&既能保证后期安全齐穗,其插期又能保证前期杂交早稻成熟收割且与早稻合理,一般是早配迟、中配中、迟配早;&&&&&  &&&&③抗性好,对当地主要病虫害达抗或中抗级以上;&&&&&&  &&&&④米质优,米质达中上等水平,以适应市场需要。  &  &&&&近几年通过生产上的试验试种,各地都筛选出适合在当地 种植 的杂交晚稻组合并与杂交早稻组合配套。如汕优桂33,汕优桂99,&博优64,&汕优63,&汕优64,&威优64,&协优46、特优63、香优63等组合。& &&&&  &&&&2.&确定适宜播插期&&&&&&  &&&&杂交晚稻抽穗扬花期对温度要求高,安全齐穗需要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上、日最低温度大于18℃,因此在杂交晚稻栽培中,&应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栽插期,确保杂交晚稻安全齐穗,这是关系到晚稻收成、甚至是有收无收的大事,&一定要掌握好。具体可按下面的办法进行:&&& &  &&&&(1)&了解当地晚稻安全齐穗期,&为了确保晚稻稳产、高产,必须使它在安全齐穗期前齐穗,使杂交晚稻不致遭受低温冷害。如果晚稻在抽穗到灌浆期遇上连续2-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3℃的天气,将产生大量空秕粒,&甚至无收。俗话说:“寒露不低头,割去喂老牛”就是这样的情况。因此必须首先了解安全齐穗期,一般有经验的农民和当地农技人员都了解这个日期。如我国华南一般在10月上旬前后,&江西为9月17日左右,&湖北江汉平原9月10日左右等。&  &&&&&  &&&&(2)了解杂交稻组合的播种到齐穗的天数或全生育期,&并与当地已在生产上应用的组合相比较,向前推算出最迟的播种期。如果某一组合从播种至齐穗需要90天,当地的杂交 水稻 安全齐穗期为9月20日,那么说组合应在6月20日前播种比较适宜。例如,湖北省迟熟组合汕优63适宜播期在6月5~10日,中熟组合威优64适宜播期在6月15日。  &  &&&&插秧期的确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尽量早插。杂交晚稻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生长快,若秧龄过长,易产生老秧,甚至在秧田期就拔节,栽后易造成早穗,使每穗粒数减少,导致产量降低。因此,在“双抢”期间,一定要抢收抢插,尽量让杂交晚稻在幼穗分化前搭好丰产架子.如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地区有不插“八一”秧(8月1日前尽量插完)之说,这是杂交晚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  &&&&3.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力争早发是杂交晚稻获得高产的基础。杂交晚稻育秧期间温度高,秧苗生长快,株高叶大,易造成田间阴蔽、秧苗徒长和迫使秧苗在田间拨节等。因此要求稀播匀播,并加一些化学调控措施如喷施多效唑等方法,或采用旱育秧、两段育秧,以增加秧龄弹性,达到迟栽也高产。杂交晚稻多蘖壮秧有生理素质好、根系发达、移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快、低位分蘖多、分蘖成穗率高等特点。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0天左右,根多、根白、苗高40厘米左右,&假茎粗壮,叶龄6片左右,叶片清秀无病斑、苗挺带蘖多。要培育多蘖壮秧,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  &&&&(1)准备好秧田:秧田按1∶6~8比例备足。秧田要选择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杂草少的田块。要求土地平整、泥融、通气。晚稻秧田应尽量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以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在秧田培育方式上,有些地区采用硬板上浆秧田,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即在播种前5~6天开沟做好秧田,秧田做好后,保持沟中有水,进行晒板,晒至秧田微微开裂,播种时将沟中糊泥铲到秧板上耥平,播种塌谷,减少种芽下陷和高温烫坏种芽,这种秧田的好处是芽谷下陷深度适宜,立根稳。&  &  &&&&(2)&搞好种子处理和催芽&&&&&&  &&&&播种前最好将种子晒1~2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并用清水精选种子,再用药剂如强氯精或402等药剂预浸消毒,然后用清水浸种。最好采用日浸夜露、三起三落的方法浸种,浸种期间,每天最少要清洗种子1~2次。晚稻催芽期气温较高,技术上一般容易掌握,但要注意催芽期间每隔4~6小时要检查一次种子湿度,种子过干要用清水淋种。要注意催芽谷堆中的温度,温度过高容易烧种。若堆温大于38℃,则应把种堆摊开,谷堆全部破胸后即可播种。&&&&&&&&&  &&&&(3)稀播、匀播:多蘖壮秧是发挥杂交稻穗粒优势的前提,要培育多蘖壮秧,坚持稀播是关键。单位面积播种量应根据秧龄长短来决定,以每公顷播112.5~225千克为宜。一般秧龄短,可适当多播,秧龄愈长则播量愈少。湖南郴州地区农科所根据摸索,概括出秧龄与播种量的关系公式:杂交晚稻秧龄天数+每666.7平方米播种量(千克)×2≤55,在秧田的种谷成秧率75%以上、毛秧田利用率70%左右的情况下,&按这个公式安排播插期和播种量,&育出的秧苗一般符合高产所需壮秧的要求,&每公顷秧可插105~120公顷本田。杂交晚稻播种季节,&正值烈日高温期,&为防止播种后水温过高"煮死"谷芽,&播后应该“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小雨排干水,大风暴雨来临之前灌深水”。为防止晴天秧板干裂,最好每天上午9时左右或下午4时后灌一次跑马水,这样也可减轻高温危害。或者播种后铺盖一层油菜、红花籽稿壳,以防日晒,同时也可防止大雨冲散谷芽。&  &&&&&  &&&&(4)&育秧方法&&&&&&&&&  &&&&1)&普通一段育秧法&&&&&&  &&&&采用稀播、匀播的方法。播种时要分厢过秤、多次撒播,否则,秧苗生长不整齐,达不到培育壮秧的目的。若播种不匀,可在1叶1心时间密补稀、补缺、补边。移苗时要稍带泥移苗,以免伤根影响生长,秧移好后,要浅水或润湿管理,以利扎根生长。&  &  &&&&2)&两段育秧法&&&&&&&  &&&&两段育秧的优点是寄秧田优越的环境促进稻苗根系和整个营养体生长,增加秧龄弹性;&有效地减少用种量,&增强秧苗素质,节省专用秧田等。其具体做法是:&  &  &&&&首先,先按普通育秧方式或沙床旱育、塘泥育小苗等方式培育小苗,然后寄插或抛寄。寄秧田的选择可用普通大田,也可以把一、二段秧安排在同一块田中,从田的一端开始播第一段秧,另一端作寄秧用,或播一块第一段种谷、再空一块留作寄秧用,还可以在早稻乳熟期田中起禾并蔸,即在早稻田中移出一块田角,寄栽第二段秧苗。既不影响早稻产量,又可节省秧田面积。&  &  &&&&其次,确定第一段秧龄长短或移栽期。第一段育秧秧龄不宜过长,一般中熟杂交晚稻组合10~12天为宜,晚熟组合也不宜超过15天。通常情况下,一般组合1叶1心就可开始寄栽。第一段秧播种量可稍多,一般每公顷播450~600千克。&  &  &&&&第三,第二段秧的栽插规格。中熟杂交晚稻以5厘米×5厘米(1.5寸×1.5寸)左右为好,单株分蘖率可达5个左右;&晚熟组合以6.6厘米×6.6厘米(2寸×2寸)为好,&秧田单株分蘖会在8个以上,&本田移栽时可做大蔸大行栽植。  &  &&&&(5)&搞好秧田期管理&&&&&  &&&&1)&肥水管理&&&&&&  &&&&杂交晚稻育秧期间气温高,&雨水多,土壤供肥和秧苗吸肥快,若肥水管理不当,就会造成秧苗徒长。在肥水管理上,首先要因苗管水,湿润秧田2叶期前实行湿润管理,从2叶至5叶期要浅水勤灌,&保持薄皮水,&调气促根,促叶促蘖;&5叶后,&一般不断水,&若有徒长,要适当控水晒田;&其次,&要合理施肥,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对两段育秧,要施好返青肥,一般寄栽后3天,每公顷施尿素75千克左右;&一段育秧秧田,&秧苗2叶1心时施断奶肥,一般每公顷追尿素4&5~60千克;&在移栽前5~7天,&每公顷追60~75千克尿素作"起身肥"。&  &  &&&&2)&综合防除杂草&&&&&&  &&&&晚稻秧田播量少,田间空缺多,&加之气温较高,&若管理不当,杂草容易滋生。首先应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播种前10天左右,结合施底肥耖田,&平整厢面,&然后灌浅水护秧板,&经2-3天杂草萌发后,&每公顷用除草醚7.5千克,&或杀草丹3.75千克,&拌细土450~525千克,均匀撒施,施药后灌水3~5天即可。其次,苗期除草,一般在2叶1心期前后结合秧田上水,每公顷可用毫升50%杀草丹乳油加水600千克,用喷雾器喷洒。或用毫升60%丁草胺乳油拌75~300千克沙土撒施。施用时应注意喷施浓度和剂量,避免伤苗。&  &  &&&&3)&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播种前,每公顷用呋喃丹30千克左右于播种前均匀地撒播在秧板上,并在移栽前2~3天给秧苗喷施一次甲胺磷,&每公顷用量750克,&做到带药下田。再者,要做好白叶枯病的防治工作。白叶枯病初次侵染一般是在3叶期左右,病菌主要是靠流水传播,所以这一阶段要杜绝串灌,尤其防止漫灌和淹水。最好在3叶期每公顷用叶青双和"川化018"等药剂1500克分别兑水600千克和900千克喷施,可以起到预防后期白枯病的作用。& &&&&&  &&&&(6)&使用多效唑&&&&&&  &&&&多效唑能有效地控制秧苗伸长、增加 水稻 分蘖、促使秧苗根系发达、苗体健壮,增加秧苗期的抗逆性,提高分蘖成穗率,故而被广泛采用。多效唑施用时要掌握好施用时间、浓度以及施用方法。以浓度百万分之三百、在秧苗1叶1心时施用、每公顷用药液1500千克时施用最好,施用时应选择晴天均匀喷施在秧板上,施用后第二天清早再灌水上秧板即可。施用时秧板上不能有积水,否则会降低药液浓度、影响效果。若喷施后遇雨,应及时补施或重新施。另外,施用多效唑还可采用浸种的办法,但这种方法药效有效期比直接喷苗要短,具体做法是用百万分之一百直接浸种约48小时,也可在两段育秧时,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百的多效唑溶液浸秧根10~20分钟后取出寄插,&一公顷寄秧田约需450~750千克药液。&&&&&  &&&&4.&合理密植,&早促早管,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1)&插足基本苗&&&&&&  &&&&杂交 水稻 主要靠分蘖成穗而增穗增粒获得高产。但杂交晚稻由于受到生产季节与时间限制,它的分蘖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不能过多地依靠分蘖成穗。如果在基本苗过少的情况下,由于有效分蘖时间短,很难在预定时间内(一般长江流域8月20日左右)发够苗,尤其是在环境条件不利的条件下,&难以达到高产穗数。  &  &&&&杂交晚稻适宜基本苗应根据品种、栽秧期、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来决定,一般分蘖力弱、营长期短的品种,或者土壤瘦、肥力水平低的田块,应栽密些,以主穗和低节位分蘖成穗获高产,分蘖力强,营养生长期长的品种,土壤肥、施肥水平高的田块,应栽稀些。一般条件下,杂交晚稻栽插密度以每公顷30万蔸为宜,插植规格16.7厘米×20厘米,每蔸插1-2粒谷苗,&每蔸约5根苗,基本苗可达每公顷150万左右,&对早插的中小苗,&密度可稀些,&如每公顷插22.5~30万蔸;&插植规格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迟插的大苗,一般每公顷插37.5万蔸以上,插植规格13.3厘米×20厘米左右。&  &  &&&&(2)&提高栽秧质量&&&&&  &&&&首先应注意,一般不要插超龄秧,&超龄秧往往移栽时已开始幼穗分化,插秧后易出现早穗&,&且分蘖少,&抽穗不整齐,严重影响产量、尤其是对适栽秧龄较短的组合如威优64等应引起注意。其次,尽量不插隔夜秧,即头天拔起、第二天移栽。因为晚稻栽秧期温度高,易使秧苗体内养分消耗多,根系活力减弱,栽后不易发根,返青慢,一般当天拔秧当天栽。第三,适当浅插,杂交 水稻 低位蘖成穗率高,应积极争取其早发、快发。若深插会提高 水稻 分蘖节位,削弱了分蘖能力,不利于成穗。&  &  &&&&(3)早促、早管争取多分蘖  &  &&&&在基肥充足、追肥早的情况下,杂交晚稻才能早分蘖、多分蘖、保证高产有效穗数。一般情况下,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6∶4或7∶3,并配合磷肥尤其是钾肥的施用。&  &  &&&&1)早施追肥&&&&&  &&&&晚稻有效分蘖期较短,必须促进分蘖早发,早生的分蘖节位较低,能尽早形成较大的绿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形成大蘖、壮蘖,容易成穗。所以分蘖肥要早施,一般在栽后5~7天左右施用,争取在栽后15天左右发够苗。一般每公顷用尿素150千克,氯化钾75千克,&施后一定要管好水,&以防肥料流失。&  &  &&&&2)&深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晒田&&&&&  &&&&移栽到返青期间,秧苗根系因拔秧受到损伤,加之移栽期间气温高,叶面水分蒸发大,易造成卷叶现象。因此应在浅水插秧的基础上,做到深水返青,插秧后保持5厘米(1.5寸)左右的水层,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活水套灌或日灌夜露,这样可以在炎热夏季有效地降低水温和泥温,建立一个稳定的湿热环境,促进早返青。  &  &&&&秧苗返青后,需要有足够的水分和氧气供应才能满足杂交稻迅速发新叶、扎新根的需要。因此,应采取薄水勤灌、适时露田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徽生物活动,加快肥料分解,且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薄水灌溉还有利于秧苗茎部受光,抑制叶鞘伸长、增加茎秆茎部韧性、减少病虫害发生,达到以气养根,以根促苗的效果。  &  &&&&与早、中稻一样,晒田也应遵循“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至于晒田的程度,应因土质、肥力和苗架而定。一般以不陷脚、有微裂、有白根为宜。对沙质田、瘦田、苗弱的田块,轻晒或适露,对肥力高,长热旺、土质粘重的田块,可适当重晒。  &&  &&&&5.&加强中后期管理,&增粒壮籽,确保大穗大粒&杂交晚稻穗粒优势明显,大穗大粒有利于增产,&在肥水运筹等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穗粒形成规律,&促进大穗大粒的形成。&&&&&  &&&&(1)&巧施穗肥&&&&&&  &&&&晚稻生育期间一般有机肥施用较少,&而且温度高,有机质易腐烂分解,&到孕穗时易缺肥,适量补施穗肥是必要的。穗肥早施可促进颖花分化,有促花作用;迟施可防止颖花退化,有保花的作用。穗肥施用期一般在抽穗前15~30天,或在叶龄余数为3~1时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应视叶色而定,叶色退黄早的应早施,退黄迟的可迟施,可一次施用,也可分次两次施用。前期施肥不足,群体偏小、个体生长弱的田块,应早施。若前期施肥重,群体发展大的可不施穗肥。  &  &&&&穗肥一般要配合磷、钾肥一同施用,以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与运转,培育壮秆大穗。一般情况下,穗肥施用量每公顷可用15∶15∶15型复合肥112.5~150千克,或用尿素37.5~45千克,&加氯化钾60~75千克,&再加75~150千克过磷酸钙拌细土撒施。具体的量应根据苗情,宁少勿多,千万不要一次施过了头。缺氮的田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磷钾肥。不缺氮的田仅施一定量的磷钾肥。&&&&&&&  &&&&(2)适量补施粒肥、防止早衰&&&&&  &&&& 水稻 抽穗后谷粒逐渐充实膨大,其干物质的绝大部分来自穗上部3片绿叶供给。因此,在充分发挥杂交晚稻前中期优势的基础上,还应增强生育后期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倒一至倒三叶的光合作用能力,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要做到这一点,后期应适量补施粒肥。具体方法是:在破口期或灌浆期,每公顷施尿素30~45千克,注意撒肥时尽量避开开花时间。或者每公顷用7.5~15千克尿素,加过磷酸钙配水750千克,&或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500克加水750千克均匀喷施。对缺硼或缺钼的稻田,在进行氮、磷混喷时,每公顷再加上750克硼酸或钼酸铵喷施,施肥效果会更明显。叶面喷施可使叶片直接吸收肥料,使叶片中含氮浓度迅速增加,提高光合作用能力,这对加速灌浆、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都有较好的作用。据试验喷叶面肥比不喷的结实率平均提高5.7%~5.8%,&千粒重增加0.5克,&每公顷产量提高324~426千克。&  &  &&&&(3)&搞好水浆管理:晚稻幼穗分化期间,植株生长旺盛,耗水量大,&加上此期气温较高,蒸腾量大,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才能满足杂交稻生理与生态需水要求,应该说这段时间是晚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尤其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花粉形成期,对 水稻 最为敏感,这时如果受旱,就会限制土壤养分供应,削弱光合作用机能,阻碍光合产物运转,结果造成颖花发育不良、退化、空秕粒增加。整个幼穗发育时期的水分管理应以“有水促孕穗”的灌溉方法,水层以3.3~5.0厘米(1.0~1.5寸)为宜。若遇上高温,应及时灌深水,以降低田间温度。&  &  &&&&晚稻在抽穗扬花期对水份反应也较敏感,若此时缺水受旱,易造成抽穗困难,形成“包颈”,或者颖花不开颖,不能正常授粉以致形成空壳,所以一定要足水抽穗。抽穗期若遇到低温寒潮,可通过加深水层,以提高土壤温度。另外,在寒露风来临之前,叶面喷施磷、钾肥,寒露风来临时喷施增温剂,能提高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危害。&  &  &&&&晚稻灌浆期应以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以利通气养根、以根保叶、延缓衰老,千万不可断水过早,否则会使后期叶片光合效率下降,养分运转不畅,使“二次灌浆”的籽粒不能正常充实,增加秕粒数,使千粒重下降。一般田块要等到谷粒黄熟以后才能排水落干,在收割前5天左右排水为好。&  &  &&&&6.&综合防治病、虫、草&  &  &&&&杂交晚稻生育期间的主要病虫害有稻蓟马、叶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在防治措施上要重防抓治,把农业措施与药剂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防与治协调一致。首先从种子开始,选优良抗病虫组合,浸种时做好种子消毒,其次做好秧田预防,带药下田;第三,做好病虫害测报预报,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杂草防除方面,在返青期和分蘖期,采用人工拔草结合中耕耘田,还可在此期用除草剂防除。&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541&&更新时间:
  为落实国务院8月11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常务会议精神、农业部8月13日湖南长沙南方八省(区)晚稻及秋粮生产座谈会精神、8月16日省农业厅晚稻生产座谈会暨“百名处长挂百县”活动启动大会精神,夺取我市双季晚稻高产,促进农民增收。现根据我市受早稻季节推迟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全市晚稻栽插期不同程度地推迟、秧龄偏老、基本苗不足、分蘖减弱、生育期延后,增加了后期遭遇“寒露风”的风险,晚稻粮食生产管理难度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的现状以及当前全市晚稻生产正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提出如下科学施肥指导技术意见。
  一、施肥原则
  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施肥。切实不误农时,狠抓促早生快发,促分蘖增穗数;增施壮粒肥,促进安全齐穗,增加粒重,全力防寒保穗。移植时间迟的晚稻,由于秧苗偏老,素质较差,本田营养生长期大大缩短,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突出一个“早”字。水稻移植后要尽早转入田间管理工作,及早施足肥料,可将返青肥与始蘖肥合并施用,促进水稻早分蘖,按时够苗。到了晚稻幼穗分化时,晚稻每亩有效穗数基本定局,但穗平总粒数、实粒数以及千粒重尚未确定,还有两个关键时期的施肥直接影响单产高低。一是“穗肥”,“穗肥”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颖花退化,促进二次分蘖穗的枝梗和颖花分化,确保穗平总粒数不因缺肥而减少,并促二、三类苗小分蘖成穗。二是“粒肥”,“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防后期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要着重预防寒露风,在9月上中旬,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气温动态,全力规避寒露风为害,确保晚稻安全齐穗。
  二、施肥建议
  一是在8月25日前,将部分穗肥提前到分蘖期施用,施肥比例由7:3调整为9:1,在分蘖期一次性增施到位,最晚在8月25日前全部下田,促分蘖;二是调整施肥结构,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亩增施氯化钾3公斤,促进早生快发,增强抗逆性,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防止早穗;三是对三类苗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亩增施尿素3―5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四是如寒露风来得早,低温冷害发性概率较高,在破口始穗期(在9月10日至15日),集中喷施一次叶面肥,每亩施用“九二○”0.5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左右,兑水50公斤喷施或亩施喷施宝20毫升左右。促进抽穗迅速整齐,防止卡颈,提高结实率。施用叶面肥按产品说明要求适量喷施。
  三、看苗施肥
  看苗施肥是水稻施肥的根本原则,特别是在今年早施重施分蘖肥情况下,中后期施用穗粒肥更要坚持这一原则,切实做到该施的不漏施一丘、不该施的不滥施一块。无论一类苗、二类苗还是三类苗,只有在倒三叶与倒四叶叶色相同或退淡时才考虑追施“穗肥”。抽穗至齐穗阶段,一般可普遍喷施一次叶面肥,但剑叶叶色黑绿、叶片披垂的不能施。
  四、技术服务
  追施“穗肥”、“粒肥”技术性强,尤其是“穗肥”时间紧、技术要求高。各地要根据晚稻苗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技术操作方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以及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民知晓补贴政策、掌握施肥技术要领。确保适时适量施好穗粒肥,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专业队伍集中施用。要在9月中旬,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气温动态,如寒露风来得早,要把磷酸二氢钾加“九二○”的“粒肥”提前到破口始穗期喷施,促晚稻在寒露风来临前抽穗扬花,减轻寒露风危害。(来源:市土肥站)
文章录入:administrator&&&&责任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Yongfeng County CPC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永丰县委 版权所有
永丰县委组织部制作及维护 电子邮箱:yfxzz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气热的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