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舞视频儿童版游戏包含适合于儿童的暴力行为?

电子游戏致命危害 易致儿童暴力倾向毁前途_游戏玩具_儿童游戏_电子游戏__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电子游戏致命危害 易致儿童暴力倾向毁前途
电子游戏致命危害 易致儿童暴力倾向毁前途
电子游戏致命危害 易致暴力倾向毁前途(配图)
&我的两个孙子,一个10岁,一个13岁,似乎受到过度玩电子游戏的负面影响。10岁的那个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在出门上学前玩电脑游戏,他和他哥哥就连在上学路上,手里也捏着游戏机。经常去接他们放学的爷爷说,他们之间已经不再对话了。外出就餐的时候,他们在上菜前也是低头玩游戏,随便吃两口以后接着玩。&
《纽约时报》个人的专栏作家布罗迪(JANE E. BRODY)7月6日撰文,以亲身见闻讲述电脑游戏对儿童的危害。
布罗迪指出,中国年轻人对电脑游戏的过度痴迷已经给中国敲响警钟,同样的在美国儿童身上也十分严重。
纪录片《网络成瘾者》(Web Junkie)记录了一群青少年由于沉迷电脑游戏,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洗手间也可以不去。甚至,许多上网成瘾的年轻人认为现实才是虚假的。这部记录片将在下周一在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PBS)播出。
家长培养了孩子对网络的依赖
布罗迪表示,目前,中国医学界将这种网络成瘾的现象视为一种临床疾病,并且专门成立了康复中心帮助患者戒除网瘾。通常,进入康复中心的患者需要接受数月的严酷治疗,全程与世隔绝,不得接触任何形式的媒体。但是,这种治疗手段是否有效还有待考证。
与中国不同,在美国,网络成瘾并不算一种临床疾病。当然,美国年轻人花费在虚拟世界中的时间也远超专家建议的合理水平,这必将损害身体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对网络的依赖,其实是从小培养的。在孩子们本该探索周围世界,与家人互动的时候,他们接触到父母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并从中找到乐趣。
2013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曾公布了一组另人震惊的数据,&美国8-10岁儿童每天花费在各式媒介的时间长达8个小时,年长一些的青少年为每天11个小时&。其中,电视是最主要的媒介。长久以来,电视一直是美国儿童的&成长伙伴&。如今,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大有超越电视的趋势。
一位学者在报告中指出,许多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媒介不加约束。报告中,三分之二的受访儿童也表示,父母没有规定他们使用的时间。
似乎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长时间沉迷在虚拟世界的危害性,甚至认为电脑是用来哄孩子的。
美国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戴尔(Catherine Steiner-Adair)表示:&我们把电脑扔给哭闹的孩子,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不是教导他们安抚自己,靠自己把情绪平稳下来&。
报告中,一位儿科学者指出,2岁前的儿童不该暴露在任何电子显示屏前,因为&儿童的大脑在出生头几年成长迅速,与人互动最有利于学习成长&。年长一些的少年儿童每天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该超过1-2个小时,家长必须保证媒体内容的质量。学者建议,孩子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阅读书籍,培养爱好,进行&有助开发想象力的游戏&。
沉迷网络对孩子们的危害&
过度电子设备会对儿童的行为、健康和学习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西雅图儿童研究机构(the Seattle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的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Dimitri A. Christakis)表示,那些接触了大量暴力内容的儿童,会对现实中的暴力感到麻木,更容易出现暴力倾向。现在,暴力内容在电子游戏里十分普遍。
美国罗德岛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学者哈奇(Kristina E. Hatch)曾就儿童最喜欢的电子游戏进行调查。其中,一位受访的四年级学生表示他最喜欢的游戏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Call of Duty: Black Ops),因为&游戏里有许多僵尸,你可以用枪杀死他们。这很暴力&&我喜欢血和暴力&。
《青少年期刊》(th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中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长时间接触暴力游戏和暴力电视剧的青少年会表现得更加好斗,更容易打架斗殴,顶撞教师。 &   此外,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久坐不动,加上电视上大量的垃圾食品广告会导致脂肪堆积,现在青少年肥胖已经是美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斯坦纳阿代尔博士在中表示:&如果家长允许孩子在上学路上玩Candy Crush,那么一路没有对话也很正常,但这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他们需要时间放空,缓解焦虑,整理思绪,然后和家长交流,帮他们恢复信心。科技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孩子必须要知道,就算没有电子产品,生活也能很美好。对别人保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都是有趣和有益的。 这能帮助他们提高情商和社会交际能力,也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布罗迪指出,或许一些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儿童善于&一心多用&,但是他们无法专心做好一件事。这将有碍儿童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他们将来参加工作必须具备的。
同时,过量使用电子设备也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一些青少年常常感到手指、手腕以及肩颈酸痛,眼睛里布满血丝。目前,电子设备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慢性伤害还不确定,需要进一步。
如果您有与“游戏玩具儿童游戏电子游戏早教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请向提问
看了电子游戏致命危害 易致儿童暴力倾向毁前途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暴力游戏让孩子们表现得更加冲动、暴力、敌对,没同情心
发表时间: 19:06:18
点击:12578
幻龙九封尽
请选择要设置的颜色: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6小时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30分钟
请输入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该道具可显示帖子内所有匿名用户,但仅使用者本人能看到:
该道具可将帖子内的匿名发言用户恢复为正常显示昵称,并以红色醒目显示,为匿名终结者,且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幻灵九峰尽
请输入回复置顶区的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 & & &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一项长达两年的研究发现,暴力游戏会让孩子们表现得更加冲动、暴力、敌对,没有同情心。长期处于充满暴力的虚拟世界,孩子们惯于采用更极端的视角为人处世。
  自从1999年美国的“哥伦拜恩校园事件”[注释1]以来,暴力音视频和游戏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作品传播暴力、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同时,媒体还播送过校园凶案两位当事人的纪录片,他们对暴力游戏非常沉迷,而重金属音乐和哥特文化也难辞其咎。
  惨案已经过去了将近十五年,现在的青少年仍然沉迷于电子游戏,尤其是暴力游戏。大约90%的美国青少年玩游戏,其中90%的游戏包含成人内容,其中也有暴力部分。大量的研究应运而生,不断纠结于暴力作品与暴力行为这个老生常谈发话题。
  人们总是担心虚拟世界里的暴力行为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这种忧虑促使立法者建议对暴力游戏进行年龄分级限制。而奥巴马更是在2013年呼吁对暴力游戏与儿童行为的关系采取更多的研究。
  在这一系列研究中,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的主任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暴力视频游戏也许会让孩子们表现得更加敌对和暴力。
  此项研究发布于《儿科》(JAMA Pediatrics)杂志。安德森在长达两年的研究里,持续追踪研究了3034名新加坡少年(分别是三、四、七、八年级)。他们提供了标准化的问卷以衡量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和暴力态度。随着年岁渐长,孩子们学会用成熟的方式去处理冲突,因此攻击性、不友善的行为和对他人的暴力幻想渐次减少。但对于沉迷游戏的孩子,侵略行为和暴力倾向是不减反增的。例如,当问及是否可以殴打说自己坏话的人时,这类孩子多半表示可以。而一旦激怒他们,他们会奋起反击——即便那只是个意外。如果长期玩游戏,孩子们甚至还会在幻想中殴打自己不喜欢的人。
  安德森因此认为,暴力音视频会让孩子们用更极端的角度观察世界,从而滋生暴力行为。
  脑成像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此论点:暴力游戏甚至会暂时干预大脑映射。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志愿者们持续玩了一周暴力游戏以后,大脑控制情绪、注意力、抑制(冲动)能力的区域活跃度降低。这个效果是暂时的,但长期沉溺在虚拟战场的厮杀里,有可能将其升级为永久性损伤。
  早前的研究表明,短期脉冲压力会影响荷尔蒙,这是战斗或飞行时的典型反应,也常见于足球运动员身上。这也是为什么球场上的人对蔑视或挑衅极为敏感。暴力游戏玩家同样有这种反应,且他们的同情心长期被压抑。
  安德森坦承,自己的研究并不完美,也无法为暴力游戏这一争议性话题落下句点。这一话题最终的争议是虚拟世界的行为能否改变以及如果能的话如何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注释:哥伦拜恩校园事件是日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哥伦拜恩高中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两名青少年学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配备枪械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造成其他24人受伤,两人随即自杀身亡。这起事件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校园枪击事件之一。
回复置顶区
使用 ,可让您的回复出现在此区域
电玩时代的大脑危机& 这个世代的小孩谁不玩电玩?& 但有个实验却惊人发现:& 常玩电玩的人大脑β波呈低落状态,造成严重健忘!&许多人都误以为打电玩游戏或掌上型游戏能提高人的专注力,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从幼儿期或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打电玩的人,前额叶的β波会呈低落状态。也就是说,这种人长期受电玩游戏影响,前额叶的神经元活动明显降低,慢慢地就变成「半电玩脑」或「电玩脑」型的人。& 这种人耗在打电玩游戏的时间有多长呢?答案是:至少每周四次,一天约二至三小时,期间达十年以上。& 根据这些人自己的说法,他们多半表示自己非常健忘。每天不是忘了钥匙、钱包,就是不记得和朋友约好的时间。此外,几乎每个人都表示自己记性差,注意力也不佳。&
危机:玩电玩注意力不集中& 某大学的一名学生从小学三年级直到大学三年级,每天打电玩长达六至七小时,经测试发现,他的β波完全没出现。& 这名学生不但经常旷课,约定的事也常忘得一乾二净。即使到了现在,他还是改不了打电玩的习性,就连打工的地点也是在电玩店,真是名副其实的电玩迷。& 我曾应某个中学邀请到家长会上演讲,讲题就是「电玩游戏与脑的关系」。& 演讲后,许多家长提出种种疑问。下述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我那个念中学的儿子打电玩打个不停,常被我骂,却还反驳说:电玩游戏能让注意力更集中。他甚至表示,只要新的软件上市,为了研究如何攻城略地,人会变得更认真,专注力也更提升。我根本没办法叫他停手,他的说法是真的吗?」& 看来不只小孩,连父母也以为电玩游戏能提升专注力。我当场表示,这是一般人的误解,持续打电玩必然有害无益。后来又有人问道:「虽然深知叫孩子停止打电玩的重要性,但是该如何做才能让他们不再碰电玩呢?有什么好方法?」& 对于类似的问题,我通常的响应是:请带小孩来测量脑波。& 实际上,只要由孩子前额叶的头皮上测量脑波,让他们看看自己的脑波纪录,几乎每个人都表示:不敢再碰电玩游戏了。&
危机:玩电玩容易有偏差冲动行为& 我们曾让「电玩脑型」的男性自我分析,令人惊讶的是,其中竟有许多人曾因电玩成绩不佳而一时冲动砸坏了电玩店的游戏机。& 在电玩脑型人当中,约有百分之八十认为自己很容易有偏差冲动行为。其中约百分之九十的人所幸还有从事运动,所以容易偏差冲动者目前大约还控制在百分之八十左右。然而,这些人一旦进入社会较少运动之后,会不会无法适应社会呢?& 从前有位年约二十五岁的男性,某天在铁路工程现场工作时不幸遭逢爆炸事故,一根直径约三公分、长约一一○公分的铁棒从天外飞来,竟然从他的脸颊贯穿过头顶。这个人虽奇迹式捡回一命,此后整个人的性情大变。& 这则故事背后意味的,就和前额叶能抑制动物性的行为,并控制「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特质有关。&
“游戏脑”的特征是大脑发育迟缓,甚至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没有表情,非常健忘;感情控制能力差,容易突然发怒。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一名年幼男孩每天热衷玩游戏,输了以后,就摔遥控器,有时玩游戏时嘴里冒白沫儿。父母担心孩子患了癫痫,曾到医院做过各种检查,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其原因是因为长时间沉溺于电脑游戏中,会使人的大脑中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升高,这种类似于肾上腺素的物质,如果水平升高,短时间内会令人高度兴奋,但其后,则令人更加颓废和消沉,进而会促使注意力分散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异常现象。
游戏脑这词由日本脑神经科学教授森昭雄创造,意指的是频繁长时间玩游戏的人大脑所处的特殊状态,其大脑通过仪器检测其脑电波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相同。玩网络游戏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宣泄方式,但长期陷入其中,会形成游戏脑,以网络游戏准则为生活准则,产生幻觉,以致无法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严重者会出现失眠、眼神呆滞、头昏、行动迟缓等病理现象,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厌学、暴力、斗殴等。
英国少年沉迷暴力战争游戏自杀&
【环球网综合报道】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危害很大,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据香港《文汇报》5月29日报道,英国16岁学生孟席斯2014年2月在睡房用胶袋蒙头自杀死亡,死者生前沉迷暴力战争游戏《决胜时刻》(Call of Duty,简称CoD)。连同孟席斯在内,近年英国至少有4名自杀少年都经常玩这款只限18岁或以上人士进入的游戏,法医呼吁家长应避免让小孩玩这款游戏。
孟席斯父亲约翰表示,儿子出事当日与家人午餐后回睡房,妻子安妮多次敲门见无人应,于下午4时半开门,赫见儿子双手绑在背后,被胶袋蒙头窒息死亡。警方调查后指现场无可疑,相信孟席斯是自杀。
约翰称,儿子学习成绩优异,不烟不酒,但生性内向,平日仅爱读书和打游戏。他表示,儿子事发前行为并无异常,不知他为何自寻短见。
替孟席斯验尸的法医波拉德指,过往他参与过的3宗少年自杀案,死者自杀前都曾经玩过CoD,因此他怀疑他们的死与游戏有关,不过自己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两者关系。
波拉德表示,家长必须密切监管,不能让儿童接触成年游戏。
据报道,CoD是战争题材射击游戏,游戏系列全球总销量达一亿,活跃玩家据估计多达4000万人,但由于内容暴力,经常被宗教团体呼吁抵制。2011年导致77死的
大学生长期沉迷暴力游戏 抑郁街头连砍五人&&&
长期沉迷于暴力游戏并与与家人争吵后离家出走,广州某大学大三学生患上抑郁症产生厌世情绪,半夜头戴面具在东莞街头持刀砍伤五人,后被鉴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日前,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两年。据黄某供述,自己是因为不想活了才砍伤人以求被警察击毙。
儿子平时爱玩恐怖杀人游戏
据黄某的大学老师介绍,黄某在大一的时候曾是班上的班长,成绩排名靠前,大二的时候其辞去班长一职,但学习还是很认真,大三时因黄某实习都在校外,因此较少接触,直到其离家出走失踪。在他看来,黄某平时与人沟通较少,但并没有发现其他异常。
黄某的父亲则表示,儿子平时很乖,与家人相处也很好,但是记性不好,平时也会说很想死,有难入睡的问题,且睡觉时很警惕,有次他在儿子睡觉时轻轻摸了一下,他马上用手打他,每次睡醒他都会说头痛。不过父亲也透露,儿子性格内向,孤僻,很少朋友,平时喜欢玩一些恐怖和杀人的电脑游戏,案发前一段时间每次回家都会跟他们说压力很大。
案发后,东莞市新涌医院给出的鉴定结果显示,黄某患有抑郁发作,是在抑郁情绪影响下、没有明确现实作案动机作案。被鉴定人作案对象随机,作案在公众场合不掩饰,作案后步行离开。由此可见,作案是在消极自杀情绪等精神病态影响下所实施,削弱了对作案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被鉴定人黄某对本案应评定为限定(小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黄某持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5人受伤,被告人黄某在案发时患“抑郁发作”,处于发病期,对本案评定为限定(小部分)刑事责任能力,鉴于被告人黄某的家属已分别赔偿被害人的损失,被害人对其行为均表示谅解,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最终,该院一审判处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2年。
& 精神毒品须根治
国外曾做过这样的心理实验:让一批少年儿童看暴力影片,之后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孩子们基本倾向于暴力化玩耍,模仿影片中的暴力行为。
杀人游戏还是游戏杀人?这个问题,因为最近云南省曲靖市中级法院宣判的一起案件再次引发人们关注。湖南人刘某和付某,一个19岁,一个18岁,是高中同学。去年8月21日至30日,他们跨湘、粤、滇三省杀害7人,手段十分残忍,其中包括一个怀胎5个月的孕妇、一个两岁的女孩。
“他太沉迷杀人游戏了,整天在网上打打杀杀,真的杀人时,可能也以为在玩游戏吧?”一位熟悉刘某的人说。
对青少年来说,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成人在这里忘掉现实,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现实。经常接触暴力游戏,容易模糊青少年对好坏对错的价值判断,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相处时习惯用暴力解决冲突。长期接触暴力游戏,还容易使青少年习惯于血腥和暴力场面,进而形成一种麻木的生命观。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说,在网络游戏里面,他是山寨大王,她是公主,他是皇帝,他可以掌控一切。“为什么叫精神毒品,它跟鸦片、海洛因是一样的。”
接受采访的市民普遍认为,应像打击现实暴力犯罪一样,依法从严整治暴力游戏。不能因为暴力游戏没有直接产生危害,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熟视无睹。太多的惨痛教训,早已在警示我们,对暴力游戏的宽容,可以说就是对现实暴力的放纵,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负责任。
为此,专家建议,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网络游戏的暴力性评估和分级制度,依法从严净化网络暴力游戏市场,为防控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不能让制作运营不良网游的商家,贩卖罪恶的种子,却只受到道德的谴责。不严惩罪恶的源头,悲剧就会不断重演。
亡羊补牢,不如提前关怀。家庭、学校也要承担起自身责任,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患于未然,以免悔恨莫及。
少年网吧弑父幕后 本是乖孩子却爱杀人游戏
昨天我们报道了14岁少年,因父亲来网吧规劝,他却觉得父亲打扰到他玩游戏,掏出随身的小刀刺向父亲后,觉得只是小伤继续玩游戏,却不知这一刀让父亲当场命丧黄泉。对暴力的痴迷,对生命的漠视,都是现在青少年最重大的问题。
2月20日,娄底新化县,事发的“东盛网络会所”门前贴着醒目的警示牌。
“网瘾暴力”高发背后
社会“纵容”
调查发现,8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网吧业主利欲熏心、游戏商社会责任弱化,导致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将游戏情景带入现实生活。
“棍棒”教育
在对网瘾少年犯和父母、老师关系的调查中,认为父母没能尽到监护和抚养责任的超过40%,怨恨父母的达32%。很多网瘾孩子面对的家庭情况都很雷同:母亲不是训就是哭,父亲不是骂就是打,矛盾一步步激化。
学校“排外”
对网瘾少年犯老师关系进行调查,在是否会选择重新回到学校的选项中,“不会”和“没想好”的分别占37.81%和33.05%。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排斥、歧视“网瘾”孩子。
2月18日晚9点,娄底新化东盛网吧,14岁少年捅死了父亲。
没人能理解肖伟英(化名)当时的冲动,即使他自己。
在亲友眼中,他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个顽皮学生;而他的朋友多是江湖混混,他是朋友眼中的“义气哥”。
留守多年,孤独好强,屡遭家暴,爱上网,偶尔玩“杀人游戏”,是这个少年的标签。
是偶然悲剧还是压抑爆发?记者试图从成人可理解的角度,破解少年的突发暴戾,走进他模糊而又清晰的“三界青春”。
父亲被刺后叮嘱表哥:
“带弟弟回去,别让他在外面跑了”
2月18日,本该12点40分到学校的肖伟英没有走进校门。中午1点,父亲肖福明接到老师电话:肖伟英没有来学校。
肖福明叫上两个朋友,骑着摩托车开始在家附近寻找儿子,整整一个下午未果。期间,老师再次来电话,称肖伟英本该交的学费也没有交。但两天前,肖福明给了儿子500元去交学费。
吃完晚饭,肖福明和刘伟四人,沿着上梅东路挨个网吧寻找,沿街搜寻十几家网吧后,在上梅北路的东盛网吧,他找到了肖伟英。
一见孩子,肖福明迎头几个耳光,一把将儿子按在凳子上捶打。挣扎中,肖伟英掏出弹簧刀。刘伟立刻上前试图按住,肖伟英挣脱了表哥,一把将父亲推到了吧台前,弹簧刀刺入父亲左胸。
肖福明捂着胸口,最后叮嘱刘伟,“把弟弟带回去,别让他在外面跑了。”刘伟在网吧里端的角落看见了肖伟英,“他完全蒙了,全身发抖。”
一直听话孝顺,
跟父母打工,寒假苦读
14岁的孩子被警察带走了,鲜有人能破解当时的冲动。
第二天,叔公在陪同审讯时听到,肖伟英前几天跟人打架,当天中午在学校附近买了一把带血槽的弹簧刀。没想到,刀子刺向了父亲。
此前,在亲友眼中,他一直是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3岁多时,父母在外打工,仅过年时才回家短暂停留。10岁那年,母亲生下弟弟后,他才跟随母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弟弟在几个月大的时候被确诊为脑瘫,至今不能走路说话,带着弟弟玩耍成为了肖伟英最大的爱好。“别人抱都会哭,但只要说哥哥回来了,弟弟就笑了。”母亲回忆,孩子一直乖巧懂事,洗碗拖地,碰到附近的爷爷奶奶都会打招呼。今年春节,奶奶上山砍柴,搬不动了,喊他帮忙,他骑着一辆摩托车就将柴树根拖了回来。
但母亲吴益云说,因为孩子自己不想读书,曾经从乡镇,到娄底到新化县城,共换过三个学校,初一上半学期读完后还休学了一年。
休学期间,他和父母在温州打工,父亲为他找了一份在皮鞋厂做流水线的工作,“踩机子,还踩得蛮好。”母亲说,儿子每月挣得1000多元,全部交给母亲。
终于,在去年年中,孩子跟父母说想回去读书。
美军退役中校格罗斯曼:暴力游戏是杀人武器
格罗斯曼的一个研究课题是军人执行杀戮命令时的心理状态。以往大部分士兵并不愿意在战场上开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的士兵们时常会有非正式的停战协定,圣诞节等节日期间彼此还会有些友好表示。二战时,据统计只有15%到20%的士兵在战斗中开枪射击。朝鲜战争期间,这个统计数字升高到50%,而越南战争时达到了95%。格罗斯曼发现,美国军方在二战后将心理学运用于军事训练之中。过去士兵打靶射击使用的是静止目标,而越战时的训练使用人形移动靶,尽可能模拟了真实战场情境。现代军队和警察进行实战训练时,也都改用真人大小的目标。格罗斯曼指出,此种现代军事训练技术与流行的电子游戏有相似的地方:“这些使越战命中率提高的工具目前在民间广为使用。假如我们对军方这种试图保证士兵战场存活率和成功率的方式方法尚有保留意见,那么这样的技术毫无分辨的被用在全美国的儿童身上,我们该说些什么?”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军方开始尝试将射击游戏用于军事训练,这使得格罗斯曼的态度更加鲜明。他把《毁灭战士》等FPS游戏称作“杀人模拟器”,认为玩这些游戏的年轻一代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心理变化,在日常社会行为中容易带有攻击性。格罗斯曼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每次我们搜查犯罪团伙的聚集地时,必定会发现电子游戏的存在。”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曾动员超过200万人次的士兵前往当地作战,其中接受过游戏培训的达八成以上。而近十年来,动作射击游戏也早已成为游戏市场的主流。面对这样的情况,格罗斯曼教授并没有什么新的说法,或许那句“杀人模拟器”的评语已经算是盖棺定论了罢。
1995年,格罗斯曼出版的心理学专着《关于杀戮:在战争和社会中学习杀人的心理成本》(On Killing: The Psychological Cost of Learning to Kill in War and Society)曾获普利策奖提名。1999年他与人合着《停止教唆我们的孩子去杀戮:反对暴力电视、电影及游戏的行动呼吁》
& & 东海大学学生郑捷在北捷随机砍人,他的邻居昨天透露,郑的母亲听到儿子在捷运车厢内持刀乱杀人,难过地掩面痛哭,无法理解儿子为什么会铸下大错。
& & 郑捷的犯案动机究竟为何?警方昨晚找来郑的父母了解;据了解,两人告诉警方,儿子是宅男,除了上学几乎都待在家里,没朋友也没交女友,唯一的喜好是打电玩,喜欢玩杀人格斗类游戏。
& & 郑捷有个弟弟,昨晚弟弟到板桥江翠派出所了解案情时,被大批媒体记者包围,警察紧紧护住他,并用手遮住他的脸,过程中不发一语。
& & “怎么会这样?”邻居表示,郑捷平常在小区里,看到人都会打招呼,很有礼貌,“完全看不出来像会做出这种事的人。”
& & 邻居说,郑上大学后,都住在学校宿舍,很少回家;他从小很乖也很有礼貌,但话不多,与弟弟两人很喜欢在小区的健身房运动。
& & 邻居表示,郑的父母为人老实,曾任小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与小区住户互动都很客气,也热心为大家服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对未成年人影响尤为突出。许多暴力游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发生的,游戏迷们不承认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在游戏世界里,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当青少年习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便会采用这种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在游戏里无数次重复过的行为没太大不同,但在现实中却会酿成大祸。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 ------------------------------------ 一、德育故事 (1)孝 伯俞怜母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编者 序
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
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由户,成圣作贤之根基。 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共一百二十次之“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生动活泼地阐述了五伦大道、《弟子规》的要理经义,并以自己求学、从教的亲身经历,风趣幽默地演示了遵循五伦大道、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听的一堂课。
鉴于此,华藏讲记组同修发心聆听摘要,分类汇编成蔡老师系列丛书,有《小故事大智慧》、《幸福锦囊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健康与环保的新饮食》、《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快乐聪明健康致富的五大策略》、《说话的艺术》、《精彩人生始从弟子规》等共九册,至诚供养有缘同修大众,冀解社会、家庭、个人各各不同之迷惑障难。 《小故事大智慧》,由蔡老师的讲演中所引用的佛教、德育、因果、寓言故事、教化实例、生活集锦等内容汇整而成。蔡老师讲解的故事贵在理事圆融,在述说故事之余时时细剖其理,令听者或感动、或会意、或莞尔、或警醒之余,更洞明其理,深蒙法益。 书中内容汇整不当、文字讹误之处,祈望同修大德慈悲赐教指正。阿弥陀佛。 华藏讲记组 日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蔡礼旭老师讲述
此为节录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之“幸福人生讲座”共一百二十次讲演中之德育故事、生活教学实例,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分类汇编,辑成此书,供养读者。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3 ------------------------------------ 一、德育故事 (1)孝 拾椹供亲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另外一个装比较红色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
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何会把他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然而,蔡顺并没有拿。假如他拿回去才放到家里,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此是人赃俱获,百口莫辩。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这个故事蕴含的第一个道理,是“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第三个道理,是“见得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时,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很可能会昏沉。所以,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要理事圆融来讲故事。如此,学生就会很容易吸收其中蕴含的道理。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3 ------------------------------------ 一、德育故事 (1)孝 拾椹供亲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另外一个装比较红色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
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何会把他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然而,蔡顺并没有拿。假如他拿回去才放到家里,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此是人赃俱获,百口莫辩。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这个故事蕴含的第一个道理,是“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第三个道理,是“见得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时,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很可能会昏沉。所以,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要理事圆融来讲故事。如此,学生就会很容易吸收其中蕴含的道理。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4 ------------------------------------ 一、德育故事 (1)孝 孝子李忠
《中庸》提到:“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一个人假如处处行善,自然就能“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都是有护法神在保佑。所以,古代有很多孝感天地的实例,因为孝行而化解灾难的例子非常多。
元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把很大一个地区的房屋都震垮了。当地有个孝子叫李忠,当震波沿着震中向外传播,快到他家的时候,突然传播的方向变成两条,过了他家以后,震波传播的方向又合而为一,把他家绕过去了。结果,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只有他一家的房屋没倒。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真正是孝感天地。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5 ------------------------------------ 一、德育故事 (1)孝 单衣顺母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闵子骞对他的后母还是一味的真诚。在此时只有一个念头,跪下来跟他的父亲说:“父亲,不能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同时都要挨饿受冻。” &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6 ------------------------------------ 一、德育故事 (1)孝 毛义养亲
在古代,有个孝子叫毛义。因为那时是乱世,读书人大多不愿意出来做官,只想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不愿贪图所谓功名利禄。然而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出来做官。他的一些好友就觉得他不可以这样做,因此就看不起他。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所以这些朋友都逐渐远离他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毛义的母亲往生了。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为官。毛义的好友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辞官回来,内心很惭愧。他说毛义当初这一笑是为谁笑的?我挨饿没关系,如何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等母亲往生以后,他要保守气节,就不愿再出去。这是通权达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7 ------------------------------------ 一、德育故事 (1)孝 曾参受杖
在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曾参。有一次他父亲很生气,要处罚他。顺手拿起旁边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他很乖动都不动。”父母责,须顺承”,就乖乖在那里让父亲打。父亲因为脾气比较大,竟把他打昏了。
孔夫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曾参说:“你这样做,即是不孝!”曾参觉得自己很乖,“父母责,须顺承”,连跑都不跑,怎么会不孝?孔夫子说:“假如你的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了,谁最伤心?”就是父母。如此是陷父亲于不义! & 孔夫子告诉曾参说“小杖则受”,小棍子可以接受;&&大杖则走”,就要赶快离开,要学灵活一点。所以,我们求学问也要灵活,要懂得权变。比如说,今天我们刚好犯了过失,父亲在骂,这时候我们要&&父母教,须敬听”。但是假如父亲有心脏病,愈看愈生气,这时就不可站在那里,要赶快离开。这就说明,我们要懂得观察情况,处处为父母着想。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8 ------------------------------------ 一、德育故事 (1)孝 弃官寻母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朱寿昌。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因此父亲的元配对他母亲很排斥,就设法逼他母亲改嫁。朱寿昌七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他。他长大以后,总是想着要把母亲接回来奉养,一直都没能如愿,过了五十年都没有找到。那时他做了官,内心一直在想,一个人一生不能奉养母亲,非常遗憾。他下定决心把官职辞掉,去找母亲。他对家人说,这次我去找母亲,假如没找到我就不回来。他就往陕西的方向一路走去。
结果走到一个处所,突然下起雨来,他就停在那里躲雨。刚好遇到一些人,就跟他们询问有没有看到像他母亲那样的人?非常巧合,他母亲就在其中。这是孝感天地,他的孝心感得上天降下雨来,成就了他的孝心因缘。后来,他就把母亲以及所有的小兄弟姐妹都接回来,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9 ------------------------------------ 一、德育故事 (1)孝 亲涤溺器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黄庭坚。他虽然官位很高,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亲手为他母亲洗尿桶,洗粪桶。即使佣人再多,这件事他也不愿假手他人。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黄庭坚是念念想着父母的生育教养恩德。假如每天没有帮母亲做些事,心里就不好受。所以,有父母可以奉养,内心很踏实;有父母可以奉养,是最大的福田。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0 ------------------------------------ 一、德育故事 (1)孝 啮指心痛
曾子(曾参)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刚好有朋友来找他。在古代有朋友来拜访,可能都是走了两、三天的路才到的。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到朋友从远地而来,假如又没有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就很不礼貌。所以,她就立刻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立即就觉得心痛,心想一定是母亲出事了,立刻快步赶回家里。
结果一回家看到母亲,他马上跪下来说:“母亲,究竟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母亲跟他解释说:“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所以我才这样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2 ------------------------------------ 一、德育故事 (1)孝 孝感动天
古代舜王是位性情极为和顺的著名孝子。他虽被父母和异母兄弟百般虐待,但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一心一意孝顺父母,友爱弟弟。他这样宽大的胸襟,以及至孝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当他在历山耕种时,大象来帮他耕田,小鸟儿纷纷来帮他除草,靠着动物们的努力合作,他把历山开发得非常好。邻里乡党都赞许舜的孝行。“远者怀之”,离他很远的人民也对他的德行生起恭敬之心。因此,舜的孝行与名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舜用他的德风自然而然感化人民,最后连尧帝都很佩服。尧帝不仅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把天下禅让给他。后人称舜王为“虞舜”,他的故事也就万古流芳传流至今。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3 ------------------------------------ 一、德育故事 (1)孝 哭竹生笋
古代很多孝子,即使没有听到父母的吩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需要,而主动去为父母做事。在三国时代,有个孝子叫孟宗,大家可能听过“孟宗哭竹”的故事。孟宗的母亲有病,脾胃很虚弱,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东西,突然很想吃竹笋煮的羹汤。孟宗想,母亲想吃笋羹汤,假如吃不到一定会很难过。可是冬天,哪里会有竹笋呢?他走到竹园里,伤心地抱着竹子哭泣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古人有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这份至诚的孝心,感动了竹子,地上竟然长出了鲜嫩的竹笋。他喜出望外,采了竹笋,给母亲煮了笋羹汤。母亲吃了笋羹汤,病就好了。
竹子是植物。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已经研究出来,人的意念可以影响矿物,可以影响水。当人有善念之时,水的结晶就会很漂亮。所以,大自然与人心会产生互动,呈现一种动态。古代众多的孝子,为什么能感动植物、动物,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凭的都是至诚的孝心!这样的好戏,我们的老祖宗上演了几千年,我们应不应该继续演下去?当然应该!只要我们能学到他们那种真诚的孝心,一定可以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演一出又一出感人热泪的好戏。而真正的孝子能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4 ------------------------------------ 一、德育故事 (1)孝 实夫拜虎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私塾教书。放假的时候,他要回家去看望父母。结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把他叼起来,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准备把他吃掉。包实夫并没有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不恐慌。
但是他很诚恳地跪下来跟老虎说:“我被你吃是我的命,但是因为现在我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是否可以让我奉养完父母,再来让你吃。
这一片孝心让最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走了。所以,当地的人就把那个地方取名为“拜虎岗”,纪念包实夫奉养父母那一片真诚的孝心。不只是动物可以被感动,不只是植物可以被感动,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所谓“万物交感,以诚以忠”,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感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5 ------------------------------------ 一、德育故事 (1)孝 现代孝子田世国
今年,中国大陆选了十大杰出青年,其中有一位孝子被选出来,他叫田世国。他才三十多岁,因为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必须换个好的肾脏才能延续生命。他的母亲得病以后,唯恐会拖累家里人,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就医。他就利用一些善巧方便,也没有让他母亲知道,就把一只肾脏捐赠给母亲。后来他母亲接受了肾脏移植,身体很顺利地健康起来。他这种孝行令很多的亲朋好友都为之感动。凡见到他的人都对他说,今年无论多忙,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老娘。当他获选十大青年的时候,他说:“别人都是对国家很有贡献,我只是做了为人之子应该做的事。我做了这一点小事,比不上母亲给我恩德的万分之一,我觉得‘杰出青年’称号受之有愧。”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知恩报恩的孝心。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6 ------------------------------------ 一、德育故事 (2)悌 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
我们研读历史,就能以史为鉴。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非常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都一定三次前去问候他的父亲,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亲的胃口不太好,他知道了之后,内心就会很着急。等父亲的身体稍微舒适,吃得比较正常时,他才觉得宽慰。
由于周文王做出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地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摘下来。时时刻刻都在照顾他的父亲。由于这份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了,所谓“至诚感通”。试问,周文王喝的那杯汤药跟一般人喝的汤药是否一样?不一样。因为武王孝心的作用,水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药喝下去就特别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
周朝也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位兄长,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当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圣主之相。而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如此疼爱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这样一上山,就再也没有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而泰伯和仲雍这种作法是尽到了孝心,因为他要让父亲放心做事,不希望父亲因为他们两兄弟而有所顾忌,而没有传位给他的弟弟王季。
所以,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这一让,也成全了兄弟的情义,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事可以令兄弟不和?所以,让出了孝,让出了悌,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为让出了王位,可以让周文王领导全国人民,所以是尽孝、尽悌、又尽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这些圣贤人为榜样,所以朝代绵延八百多年。在周朝,因为人人都懂得礼让,所以成就了国家非常良好的风气,国运强盛久久不衰。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纪还小,由周公辅政,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后来成王长大了,有些流言蜚语传到了朝廷,说周公可能有野心。周公不等周成王有什么想法,自己就放下权位,来到了他治理的鲁国。周公确实念念为君主,为他的侄子着想,不希望他难为做人。
后来成王出外的时候,看到天空有异象,大白天还打雷。古代人都了解“依报随着正报转”的道理,成王就开始反省,我是不是有哪些做法不顺天道?他就到了太庙前反省,刚好发现周公为兄长祈求延寿的祷告文。周成王一看完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他的叔叔这样辅佐他,又为了祈求他的父亲延寿而祷告。所以,周成王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去将周公迎请回来,让周公能完成制礼作乐之盛举,所以周朝能够长期兴盛。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猜你也喜欢
财务密码:
楼主的其他的文章
猜你也喜欢
幻龙九封尽
请选择要设置的颜色: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6小时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30分钟
请输入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该道具可显示帖子内所有匿名用户,但仅使用者本人能看到:
该道具可将帖子内的匿名发言用户恢复为正常显示昵称,并以红色醒目显示,为匿名终结者,且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幻灵九峰尽
请输入回复置顶区的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舞蹈教学视频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