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园林工程技术怎么样研究中心待遇怎么样

热门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
第三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19日在北京启动
  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19日在北京启动。
  大赛组织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苏靖副主任,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科技部基础司科技条件平台处杨旭东同志,大赛秘书长、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中心副主任张辉教授出席了本次启动会,会议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袁伟处长主持,参加本次启动会的还有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积极组织参加竞赛的高校科研院所,大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等。
  自2013年开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相关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和相关省市科技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连续举办了两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促进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推动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与创新理念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支撑科技创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定于2015年5月-12月举办第三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本届大赛以&共享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为主题,围绕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发挥相关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的资源优势,提供各种类型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会同各省市科技平台和相关企业,以大赛为载体促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优化大赛组织模式,扩大宣传推广范围,加大对获奖选手的奖励力度,鼓励开放共享,培育创新人才。
  大赛组织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苏靖副主任表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支持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的基石,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之下,中心自2013年开始联合相关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和相关省市科技平台,连续举办两届大赛,累计有2500余个团队和个人报名参赛。
  &仅在2014年就收到竞赛作品近千件,一大批大学生成为科技资源共享的受益者&.苏靖说,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支撑科技创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定于2015年5月至12月举办第三届大赛,主题为&共享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
  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德培院士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办赛,正是从源头培养创新人才。科技平台专家代表孙九林院士则呼吁&期待同学拿来原创性成果&.
  &目前大学生能够获得和使用的科技资源毕竟有限,而大赛不仅提供了资源,有老师帮助提高科学思维方法,还有获得企业投资支持的机会,真正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活力。&上届大赛获奖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在读研究生李盈青说。
  本次竞赛优秀获奖者除有相应的荣誉和奖励,还有机会进入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成员单位实习锻炼,部分获奖者将被推荐给相关的投资机构,获得创新创业方面的支持。
  本次竞赛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承办,23家国家科技平台以及北京、上海、陕西等地方科技平台管理机构协办。
责任编辑:贾静焕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
资讯排行榜
版权所有: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京公网安备97号function SendMail(_HrefWord)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启动会顺利举行
&&&&&&& 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启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北航校长怀进鹏院士,科技部平台中心戴国强主任、吕先志副主任、苏靖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何鸣鸿副主任,北京市科委杨仁全处长,中国农科院刘旭院士,中科院地理所孙九林院士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及上海、黑龙江、广东科技平台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北航科研院院长唐文忠主持。
&&&&&&& 会上,北航校长怀进鹏院士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北航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我国的科技资源共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中心的建设正是将前期工作中产生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向市场,助推科技平台建设,促进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和层面。作为工程中心的挂靠单位,北航有能力、有信心把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好、发展好。
怀进鹏校长讲话
&&&&&&& 科技部平台中心戴国强主任详细介绍了组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平台工作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他希望工程中心围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共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开展工作,促进相关资源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为科技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助力。
科技部平台中心戴国强主任讲话
&&&&&&& 北京市科委领导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意见,推进工程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把工程中心办好、办实。
&&&&&&& 工程中心主任吕卫锋对工程中心的工作和发展进行了介绍。依托北航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组建的工程中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坚实的工作基础。他表示,未来三年建设期,工程中心将突破一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适应我国国家战略需求、市场需求、行业需求的系列技术产品,并通过相关成果的工程化推广,为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深化提供支撑。
&&&&&&& 会上还宣读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及领导班子名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何鸣鸿副主任代表技术委员会成员发言。
&&&&&&& 会后相关专家还参加了科技资源与服务共享论坛,对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问题及国家科技平台联合专题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关链接:
function SendMail(_HrefWord)function SendMail(_HrefWord)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服务站正式成立
&&& 日,科技平台与资源共享工作交流会在黑龙江科技大厦召开,会议宣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服务站正式成立,这是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的首家地方服务站。这意味着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的阵地前移到了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地处边陲的黑龙江创新创业者可以随时得到国家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的支持。  据介绍,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平台虽然仅有短短5年的发展史,却创出了将资源集聚与共享服务同步推进的特色“龙江平台模式”,广受认可和赞誉。黑龙江科技共享平台下设13个地市资源子平台,47个县区推送站点,实现了在黑龙江区域内全覆盖的科技服务网络,这种全覆盖的区域科技共享网络走在全国前列。黑龙江科技共享平台可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科研大型仪器共享、检测检验服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服务,在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夯实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该服务站成立后,将积极推动国家科技平台与地方需求对接,促进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成果在地方转化,为国家科技资源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条件。
&&&&相关链接:
function SendMail(_HrefWord)您当前的位置:&>&&>&&>&
2014年第二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实践竞赛
(&去大赛网&整理:)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2014年5月开始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日
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可
个人/团队(不超5人)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初赛/预赛时间
&2014年11月评审
2014年12月公示10天,
2014年12月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2014年12月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大赛官方网址
特等奖1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一等奖6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二等奖12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三等奖30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优秀奖60个,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10个,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组织奖5个,颁发荣誉证书
为获奖学生提供到相关国家科技平台单位实习的机会。
获奖论文由大赛组委会向相关期刊进行推荐。
突出作品团队或个人将获得&开放课题&的后续经费支持。
◎初赛名单◎初赛获奖名单◎复赛名单◎复赛获奖名单◎决赛名单◎决赛获奖名单
去大赛网()提醒您:有更新后字体将变为蓝色,点击对应链接即可
一、竞赛背景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科技平台&)是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目前,国家科技平台已覆盖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研究实验基地、科技文献等领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为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推进国家科技平台资源进校园、进院所,进一步深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作,促进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平台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开展了&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实践竞赛活动。
2014年5月-12月,将举办第二届&共享杯&竞赛。本届竞赛将在第一届竞赛基础上,优化比赛组织和设计模式,扩大宣传推广范围,进一步加大对选手的奖励支持力度,增强比赛吸引力。
二、竞赛目的
加强大学生、研究生群体对国家科技平台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在校学生的科技资源利用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发掘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科技优秀人才。
三、竞赛原则
竞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竞赛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实行匿名评审,竞赛所有工作流程、获奖作品等均在竞赛官方网站公布公示,同时邀请相关媒体进行监督。
竞赛坚持公益原则。参赛人员不需要缴纳报名费和评审费,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与历练的平台。
四、奖项设置
特等奖1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一等奖6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二等奖12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三等奖30个,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优秀奖60个,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10个,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组织奖5个,颁发荣誉证书
为获奖学生提供到相关国家科技平台单位实习的机会。
获奖论文由大赛组委会向相关期刊进行推荐。
突出作品团队或个人将获得&开放课题&的后续经费支持。
五、参与单位
1、主办单位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2、承办单位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
3、协办单位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等27所国家和政府、社会研究机构(此略,名单详见官网)
六、组织委员会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 戴国强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 吕先志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 苏 靖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吕卫锋
袁 伟、王瑞丹、张 辉、卢 凡、华 夏、黄珍东、陈志辉、罗 亮、肖惠萍、张广忠、孙兴莲、郭爱
七、专家委员会
刘德培 院 士
孙九林 院 士
李 未 院 士
刘 旭 院 士
尹伟伦 院 士
何鸣鸿 研究员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辉、于贵瑞等(此略,详见官网)
八、组委会秘书处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处长 袁 伟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 张 辉
综合组\资源组\技术组\宣传组(此略,详细名单见官网)
九、报名参赛
1、团队及个人自由参赛。团队及个人通过大赛官网报名参赛(网址:),获得参赛账号密码。
2、单位组织报名。参赛高校和研究院所组织本单位学生参赛,收集参赛学生姓名、参赛题目等信息,通过大赛官网提交,由大赛承办单位进行资格确认后,统一分配账号密码。
十、参赛条件
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队员数量不得超过5人)参加竞赛。
参赛团队或个人可根据需要,邀请1-2名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十一、作品提交方式及时间
1、提交方式:个人、团队作品通过大学生竞赛活动的官网进行提交。
去大赛网()提醒您:官网地址
2、截止时间:日。
评审、公示及颁奖
1、评审: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原创的原则,2014年11月对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12月将在官方网站公布获奖作品名单,公示期限为10天。
在公示期间,公众可对入选作品进行监督,并可投诉举报违规作品,竞赛组委会根据举报内容予以调查核实,违规作品将被取消候选资格。
2、颁奖:2014年12月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十二、作品主题及形式
题目所需的相关资源,请登录后到个人中心下载。&
去大赛网()提醒您:和(官网上&论文报告类、多媒体作品、软件工具类、自拟题目&四个为折叠项,点击可展开)。
参赛作品的形式包括论文或报告、多媒体作品和软件工具。论文、报告类作品每篇在12000字以内(论文格式见竞赛官网),多媒体作品和软件工具的制作要符合题目的相关要求(具体要求见竞赛官网)。参赛者可选择以下指定题目参赛,也可利用国家科技平台提供的资源自拟题目参赛。
(一)论文、报告类
针对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情况和各国家科技平台运行服务现状,充分利用平台各类数据、实物、仪器等资源,开展相关研究实践工作,并形成相关论文。
(二)多媒体作品
1、国家科技平台网站首页设计
根据大学生竞赛官方网站上公布的23家国家科技平台网站和资源,参赛者可以任选其中一家,设计平台网站首页。(具体要求见竞赛官网)。
2、平台宣传短片
由参赛者为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制作一部视频或动画宣传短片,时间长度控制在3-10分钟。可以针对平台整体工作或某一项具体工作进行宣传。
3、动漫或视频制作
根据国家科技平台的资源特点和运行服务情况,在相关平台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设计适合该平台宣传的动画、视频等。
(三)软件工具类
根据相关平台提供的资源数据,开展基于地理信息、可视化或知识发现等方面的资源数据分析挖掘研究,形成相应的软件工具成果。
(四)自拟题目
根据国家科技平台相关资源,围绕深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深度挖掘等方面,自拟参赛题目。参赛者可向国家科技平台提出申请(申请方式见官网),使用相关数据、仪器、文献、生物种质资源和网络计算环境等资源。参赛作品的形式包括论文或报告、多媒体作品和软件工具。
十三、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主要工作需在竞赛期间完成,不得以其他时期成果或作品作为参赛作品申报。
2、参赛作品必须以竞赛官网发布的科技资源作为作品完成的关键要素,或者作品有利于促进国家科技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作。
3、参赛团队或个人可根据需要邀请1-2名指导教师。不可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或作品。
4、23个国家科技平台无偿为参赛者提供参赛所需要的资源,特殊情况不能提供的需详细向参赛者说明情况。
5、涉密科技资源,不在本次大学生竞赛活动所提供的资源范围。
6、竞赛组委会和各国家科技平台享有参赛作品和成果的使用权,并选择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宣传。
十四、联系方式
微信关注:share_escience_
去大赛网()提醒您:官网地址
a)服务咨询方式
联系单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
1)联系人:周净泓
咨询电话:010-
电子邮件:zhoujh@
传真:010-
2)联系人:李 伟
咨询电话:010-
电子邮件:liwei@
传真:010-
b)技术咨询方式
联系单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
1)联系人:蒙长江
咨询电话:010-
电子邮件:mengcj@
传 真:010-
2)联 系 人:彭恩静
咨询电话:010-
电子邮件:pengnj@
传真:010-
c)资源咨询方式
联系单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
1)联系人:王德庆
咨询电话:010-
电子邮件:wangdq@
传真:010-
2)联系人:李 健
咨询电话:010-
电子邮件:lijian@
传真:010-
上一篇:&&& 下一篇:
(搜索功能已经开放)当前位置:>>>正文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轮机工程技术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