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鬼步舞交叉步教学学视频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交叉步技术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交叉步技术的研究
【摘要】:
男子排球运动是奥运项目,在竞技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运动员在男子排球运动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却并不多,相关的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横向移动技术的研究,为提高我国男子排球运动拦网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和表面肌电技术,分析运动员在不同的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影响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日常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对象:国家男排副攻手5人,均为备战奥运会、且由地方各省队挑选出来的优秀运动队员。
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结合QUALISYS-MCU500红外远射测试系统,研究不同运动员在多次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项运动学和肌电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多次横向移动为研究变量,运动员完全模拟比赛情况进行移动,采集身体双侧腹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同时获得横向移动中的主要运动学参数。
主要研究结果:
(1)模拟比赛的横向移动过程,由较快移动(即快时)与较慢移动(即慢时)的运动学参数对比分析得出:快时摆动腿摆动速度较高、摆动腿准备时间较短、空中移动时间较少,并且摆动腿的准备时间为影响移动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提示应加强摆动腿爆发力训练以提高各种速度,尤其准备阶段的训练更加重要,并改进蹬地动作使之更加合理。
(2)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左向移动过程中的臀中肌、摆动阶段右向移动过程中的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右向移动过程中的内收肌,快时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反映出这些肌肉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
(3)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肌肉贡献率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左向移动过程中的胫骨前肌、蹬地阶段右向移动过程中的内收肌,快时的肌肉贡献率高于慢时。说明这几块肌肉为最主要的原动肌,训练过程中应更加重视。
(4)各队员训练背景差异较大,技术动作个体特点较强,导致肌肉动员顺序同样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应针对不同队员采取不同训练方法纠正动作,使其科学合理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842【目录】:
ABSTRACT7-11
1 前言11-19
1.1 选题依据11-12
1.2 文献综述12-19
1.2.1 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以及我国排球发展概况12-13
1.2.2 拦网技术的重要地位及目前研究现状13-15
1.2.3 表面肌电方法在评价运动性肌肉工作状态方面的应用15-18
1.2.4 红外远射测试系统在动作技术诊断中的应用18-19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9-22
2.1 研究对象19-20
2.2 实验设备20
2.3 实验设计与测试方法20-22
2.3.1 横向移动方式的设置20
2.3.2 测试方法20-22
2.4 数据处理方法2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2-68
3.1 下肢肌肉工作的运动解剖学分析22-27
3.2 横向移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27-40
3.2.1 左、右向交叉步所用时间对比分析27-28
3.2.2 各阶段运动学参数分析28-36
3.2.3 队员个体特征分析36-40
3.3 横向移动各阶段中肌肉肌电活动结果与分析40-68
3.3.1 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阶段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分析41-58
3.3.2 肌肉做功贡献率分析58-61
3.3.3 各队员各环节肌肉动员顺序分析61-68
5 今后研究的设想68-70
参考文献71-73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亚沛;;[J];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2011年06期
陆剑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黑皮;;[J];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11年04期
赵林;;[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蔡玉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张明;;[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孙超;;[J];内江科技;2011年08期
韩斌;;[J];华章;2011年15期
徐召禄;关桢睿;;[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张明;;[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劲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吕品;张萍;林森;顾乡;;[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隋树藩;胡波;;[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张纳新;;[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张禹;葛春林;;[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佘敏克;周俊芬;潘年丽;许明荣;王安翔;徐正旭;;[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张惠祥;靖桥;李思东;;[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郭立平;;[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张文革;;[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于政喜;范学理;;[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胡卫东;[N];甘肃日报;2010年
罗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肖明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苏畅;[N];中国体育报;2009年
林永成;[N];海南日报;2007年
陈建涛;[N];东营日报;2007年
吴睿娜;[N];北京日报;2004年
苏畅;[N];中国体育报;2009年
杨易;[N];光明日报;2010年
庄小杰 程传穆;[N];汕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迎旭;[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盖洋;[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张兴林;[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李国东;[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袁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韩占强;[D];苏州大学;2004年
李旻;[D];上海大学;2003年
王华东;[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红兰;[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林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李翠红;[D];河南大学;2011年
夏星焱;[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国翠娟;[D];延边大学;2007年
孙传杰;[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刘彦琛;[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陈军;[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冯伟;[D];苏州大学;2006年
郭晓;[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排球运动中各种步伐解析_百度知道
排球运动中各种步伐解析
我是一名实习生,专项并不是排球,现欲求排球运动种各种步伐的做法……望各位老师指导,详细的做法……
为您推荐:
排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呃。。。。交叉步与跳跃步具体做法。。。。
多练练前后左右的跨步,打排球讲究配合6个人分81平方米,交叉步和滑步不常用的,高危球就用鱼跃救起来了,所以建议多练习跨步!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 汪嘉伟的排球教学视频的 第一集中的后半部分对排球中的交叉步
后退步法等有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交叉步技术的肌电学研究
下载积分:688
内容提示: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交叉步技术的肌电学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56: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交叉步技术的肌电学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交叉步过人谁会? 哪里可以找到类似方法的教学视频?_百度知道
交叉步过人谁会? 哪里可以找到类似方法的教学视频?
实用最重要
急需哈 有的话就把网址发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NBA视频里好像找不到交叉步,不过有艾弗森的
你上百度,打上街头篮球,上面有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交叉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排球移动步伐(并步,交叉步等)教学教案.
求排球移动步伐(并步,交叉步等)教学教案.
排球移动步伐常用的有 并步,交叉步,滑步,跨步 跑步等 ...
移动是从起动到制动之间的人体位移。移动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人体位移的距离。移动的作用是及时地接近球,保持好人球关系,以便合理完成击球动作。迅速的移动可以占据场上的有利位置,争取时间和空间。是否能及时地移动到位,是完成技术的关键。软式排球运动都是在人体移动中完成击球动作的,因此,移动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击球效果。 
移动的特点:移动是通过队员的走动或跑动来完成的。软式排球场上的移动大都是短距离的移动,两三步移动最多。软式排球场上的移动又是不定向的,即每一次的移动都必须根据来球方向、击球方向或在比赛中根据本方的战术组成进行多方向的移动,根据接球的性质和接球的距离采用不同的步法。 
移动技术是由起动、移动步法和制动三部分组成。软式排球常用的移动步伐有并步与滑步、交叉步、跑步等。 
(一)移动动作方法 
1.移动前的准备:应根据场上的情况采用合理的准备姿势,以便及时地进行起动,快速移动到位。 
2.起动:在准备姿势的基础上,迅速抬腿收腹,使身体重心倾向移动方向,同时移动方向的(交叉步移动除外)异侧腿迅速蹬地,使整个身体迅速向来球方向起动。 
3.移动步法 
(1)并步与滑步:当来球距离身体一步左右时可采用并步移动。近球一侧的脚向来球方向跨出一步,另一侧脚迅速有力地蹬地,并迅速跟上做好接球的准备姿势。当来球与身体的距离较远,用并步无法接近来球时,可采用连续并步即滑步。 
(2)交叉步:当来球在体侧3米左右时,可采用交叉步。如向左移动采用交叉步时,身体稍向右转(图2-4 ),左脚从右脚前向右交叉迈出一大步,然后右脚再向右跨出一大步,同时身体转向来球方向,成接球前的准备姿势。 
(3)跑步:当来球较远时采用跑步移动。跑步移动时两臂要配合摆动,不宜过早做击球准备,边跑步边看球。 
4.制动:击球前,身体重心必须相对稳定,才有利于完成各种击球动作,并控制好击球方向、路线和落点。所以在移动后必须有良好的制动过程。 
一步制动法:移动后跨出一大步,同时降低重心,全脚掌着地以抵抗身体继续移动的惯性,并利用腰腹力量控制上体,使身体重心停留在两脚所构成的支撑面以内。 
两步制动法:两步制动时以倒数第二步做第一次制动,紧接着跨出最后一步,同时身体后倾,两膝弯曲,重心下降,用脚内侧蹬地,以抵抗移动的惯性,使身体处于有利做下一个动作的状态。 
(二)移动技术分析 
1.起动技术分析 
(1) 起动是移动的开始,起动的快慢是速度的关键。 
(2) 起动的力学原理是破坏平衡。移动时身体应向移动的方向前倾,重心降低,使后脚蹬角度减小,增大后蹬水平分力,达到加速起动的目的。 
(3) 起动时主要用力在于蹬地腿的爆发力,爆发力越大,起动速度越快。 
2.移动技术分析 
(1)移动是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2)并步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快速作到制动,便于做击球动作。并步可向前、后、左、右各方向移动,主要用于传球、垫球和拦网技术。 
(3)交叉步的特点是步子大,动作快且制动强,主要用于二传、拦网和防守。 
(4)跑步也可向各个方向移动。其特点是速度快,但制动较困难,需要两三步的减速后方可制动,主要用于追击距离比较远的球。 
3.制动技术分析 
(1)制动的实质是恢复平衡。制动和起动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当移动后跨出一大步,跨出脚给地面以蹬力,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和身体重心移动方向相反,从而使身体重心移动速度减小,起到制动作用。移动后身体重心后移和降低,有利于减小蹬地角,加大制动的水平分力。 
(2)一步制动多在短距离移动之后,速度较慢、冲力较小时采用;两步制动则主要在快速移动之后,冲力较大时使用。
我讲的是教案....完整的教案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超级QQ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叉步过人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