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自然我的世界边界是什么么

罗马帝国边界—德国(8)—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0)图文介绍(229)
罗马帝国边界 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
入选时间: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
2005年——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
2008年——英国安东尼长城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v)
地理位置:N54 59 33.4 W02 36 03.6
遗产编号:430
  遗产包括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和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
  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是罗马帝国在上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建筑于83年到260年间。它把罗马帝国和未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分隔开来,从莱茵河上的波恩延伸到多瑙河上的雷根斯堡。总长568公里,包括至少60座堡垒和900座了望塔。
  大约两千年前,这个曾经的世界大国以碉堡、瞭望塔、城墙和木栅等设施划分与自由日耳曼族的边界。罗马界墙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和最长的欧洲地面古遗迹之一。在这里,古罗马高度发达的文明与发展中的“野蛮”日耳曼族隔墙而望。罗马界墙从莱茵河畔的巴特赫宁根
(Bad H&nningen)/莱茵布洛尔 (Rheinbrohl) 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 (Regensburg)
地区。人们除了可以看到原始的古罗马遗址,还可以发现重建、出土和续建的设施。部分界墙仍清晰可见,它们大段地直穿森林和原野。这条路线上特别吸引人的景点有:巴特洪堡
(Bad Homburg) 的萨尔堡 (Saalburg)、一座整体重建的碉堡、奥斯特布尔肯 (Osterburken)
的古罗马人博物馆 (R&mermuseum)、阿伦市 (Aalen) 设有考古公园的界墙博物馆
(Limesmuseum)、碉堡、古罗马温泉以及位于魏森堡 (Wei&enburg) 设有界墙信息中心的古罗马人博物馆。
边墙从1世纪末开始使用,一直到260年与270年间罗马帝国退出莱茵河多瑙河以东地区为止。它似乎并没有在对抗外来敌人的入侵中发挥多少作用。它就像是二战以后的“铁幕”一样,把罗马帝国和日耳曼部落划分开来。尽管有部分边墙有壁垒和沟渠,也有几段是石造坚固城墙,但边墙本身实在太容易被突破。
边墙被遗弃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任凭风吹雨打。就如同许多古代遗址一样,边墙的许多部分都被当地的居民拿去做建材。后来,考古学家开始对边墙进行了研究,发掘出了不少东西,大多都藏在萨尔堡附近的博物馆里。德国政府曾数次出资维护和修复边墙。2005年,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和已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哈德良长城合并成为一项世界遗产——罗马帝国的边境。
公元2世纪建造的英国哈德良长城是一道巨大的屏障。逶迤于英格兰北部绵绵的哈德良长城全长120公里,约4.5米高,2.5-3米宽,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砌成,即便按典型的罗马帝国宏伟标准来衡量,它仍是一项惊人的雄心勃勃的建筑工程。究竟为何要建造哈德良长城?几个世纪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为此争论不休。而每次新的挖掘都会使辩论继续下去。哈德良长城的传记作者作了简单的阐述:帝王建造哈德良长城是为了把罗马人与外邦人分隔开来。
  早在几代人之前的公元43年,罗马军人入侵了不列颠。84年罗马军队向北推进,在苏格兰东北部蒙斯·格劳匹斯战役中最终征服了当地的一些苏格兰人的部落。然而罗马的胜利是短暂的。在122年哈德良到来之时,罗马军队已撤退到泰恩山谷地区。在那里,他们早已修筑的斯坦格特道路和一些要塞,形成了从科布里奇到长莱尔长128公里西部地区的边界。
哈德良似乎已得出这样一个气馁的结论:北不列颠的异邦人是不可能被制服的。因此他要建造一道屹立在他庞大帝国西北端的永久性的屏障。它既是罗马政权的象征。
  哈德良长城建在离斯坦格特和泰恩山峪以北几公里的地方,得架桥过河,还得通过荒野的不毛之地。这项工程召来了技术娴熟的工程师、建筑师和石匠。罗马军队中巨大的兵力使这项工程有可能在七八年之中完成。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计划几经改变。例如,长城的宽度一变再变;西段最初是用草泥建造的,后来用石块改建。原先的长城有间隔的城堡(一罗马里的间隔,约为1481米一个城堡)和塔楼(在每两个城堡之间,两座塔楼均等地间隔着)。
  这些城堡可供一些军人居住,但大部分军队驻扎在长城的南面。不久所有这些都发生了变化。在长城的南面。不久所有这些都发生了变化。在长城沿线又建起了14座新的要塞,包括那些仍能在豪斯坦茨、切斯特斯和伯特斯威尔看得到的要塞。哈德良前线成了约1万军队的驻地。除了有城堡、塔楼和要塞和长城,还有道路,给养基地和土木工事。人们在两个坚实土丘之间仍然看得见平底的万勒姆壕沟。它与城墙平行,向南伸展。沿着这条军事通道、长城和万勒姆壕沟之间有一条小道。  
斯坦格特路旁的哈德良长城南面有两处特别有趣的遗址:科布里奇和文多赖达两地都有交口称誉的博物馆,也都有令人瞩目的考古发现。这些被挖掘出来的遗迹扑朔迷离,展现了几百年来占有和使用的许多变化。1964年在科布里奇发现的一个木质棋子,上面有公元2世纪的罗马纹章。在文多赖达有一座罗马里程碑仍然屹立在斯坦恩盖特原来的地方。这里的现代修复工程有助于参观者欣赏哈德良长城,它是一道令人惊叹的屏障。在这遗址中最著名的发现是一批木简,论述罗马给养和人事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哈德良长城上的石块被盗(这个地区的许多建筑物上留有证据),在一些地方,因开采而遭到破坏。约在18世纪,哈德良长城的长长一段被平整造路。
  尽管这样,哈德良长城至今仍然宏伟地透迤在陡峭险崖之巅,成为大不列颠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除哈德良长城各处的博物馆外,其他博物馆也不应忽略。靠近泰恩的纽卡斯尔大学四方院内的古迹博物馆有哈德良长城的模型。在卡莱尔一个塔利家庭博物馆收藏了不少碑文和其他许多有用的展品。在卡佛伦的一座罗马军事博物馆详尽地展示了士兵的生活。近豪斯特茨,长城横卧孤零零的小丘上。那里,人们目睹一座城堡的断墙残壁。它曾拥有可容纳1000官兵和一所医院的营房。
200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展英国的安东尼长城为该项遗产项目之一。
公元84年罗马军队向北推进,在苏格兰东北部蒙斯·格劳匹斯战役中最终征服了当地的一些苏格兰人的部落。在侵占了苏格兰南部后,又在那里建了一座新的城墙,东起福斯河湾,西至克莱德河湾,长63公里。这是接继哈德良皇位的安东尼·庇护于142年兴建的,耗时约12年,故称“安东尼长城”。20年后,罗马人不得不放弃了这段城墙,防御工事返回“哈德良长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
  “罗马石灰墙”代表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的边界线。它延伸超过5000公里,跨越大西洋沿岸北部的英国、欧洲黑海,并从那里到红海和整个北非大西洋沿岸。今天还遗留了石灰组成的残余建围墙、壕沟、炮台、碉堡、了望塔和平民定居点。某些部分的线路已经出土,有些经过重建,有的被毁。德国的这两个部分覆盖长度为550公里,从德国西北部直至东南部的多瑙河。118公里长的哈德良长城(英国)是公元122年在哈德良皇帝的命令下建造的,是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省的北部边界。这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证明了古罗马的军事组织状况,并说明了防御技术和地缘政治战略。苏格兰的安东尼长城是一个长达60公里的防御工事,是公元142年由安东尼·庇护皇帝用以防御北部“野蛮人”的。这是罗马帝国边境的最西北部分。
访问本博客的首页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欧洲中世纪自然观_百度百科
欧洲中世纪自然观
欧洲封建社会中关于自然的各种看法的统称。它是正统神学体系与非正统神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欧洲中世纪自然观
中关于自然的各种看法的统称。它是正统神学体系与非正统体系的组成部分。  最初的神学体系是J.S.爱留根纳于公元 9世纪在新柏拉图主义(见)和A.奥古斯丁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上帝是唯一的,万物从上帝流溢出来,又复归于上帝,自然界只不过是上帝创造的的实在化。但他又认为上帝就是万物,万物也是上帝。这种把上帝和自然界视为同一存在的观点,构成了反对正统的异端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13世纪意大利神学家阉割古希腊学说的精华,吸取其中的糟粕,建立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的自然哲学部分,他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的学说,认为形式是能动的、起作用的现实,质料是被动的、未规定的潜能,一切有形体的事物都是由这两者结合而成的。他由此构造了一个等级式的世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低级的是非生命物体,高一级的是植物,更高级的是动物,最高级的是人,人居于世界和天界之间。上帝作为不包含任何质料的纯形式,是世界的创造者。他还把亚里士多德与C.托勒密的地心说(见地心说和日心说)神学化,构成了一个以上帝为最高主宰的天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居住在被上帝选为宇宙中心的地球上,太阳、月亮和当时所知的5个行星依次在地球以外的7个球层上围绕地球旋转,不动的恒星构成的第 8球层之上居住着第一推动者上帝。托马斯·阿奎那的这种自然观是封建等级制和教阶制的集中反映。  以布拉邦的西格尔为代表的拉丁阿威罗伊主义和以R.培根为旗手的实验自然科学思潮冲击了托马斯派的正统神学,促进了唯名论(见)的复兴和发展。西格尔坚持物质世界的永恒性,批判了上帝创世、灵魂不灭等谬论。培根认为,自然界是由千差万别、性质不同的物体构成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具体物体,探讨超自然的本质是荒谬的。J.邓斯·司各特强调普遍而统一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发展了唯名论,主张物质是永恒的、现实的和不同质的,它为了自身的存在,不需要什么想象的形式。他还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和同类的,并不存在天地的非同类性。这些唯名论者虽然没有摆脱神学体系,但其自然观却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并对近代的形成发生了一定的影响。“大浪淘沙”难民潮 欧洲各国边界难承其重(图)_新浪新闻
  中新网9月15日电 连日来,源源不断涌向欧洲的难民,终于击垮了原本决定开放怀抱的德国的神经,这一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大吼“我们不能再接纳了(We can't take any more)” !
  启动边境管制,以限制更多难民进入——德国总理默克尔下达了历史性指示。
  慕尼黑“在崩溃边缘”
  “慕尼黑在崩溃边缘”,德国媒体称“该市近乎面临人道主义灾难”。
  仅9月12日一天,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市慕尼黑就涌入了1.3万名难民。市长瑞特十分头疼:慕尼黑缺少人的安置空间,能收容的难民人数已达上限。
  德国成为难民向往的乐土,就像一个多世纪前,贫穷的人们梦想去美国一样。2013年,德国超越美国成为接收难民申请人数最多的国家。
  北非、中东等战乱区的难民看中了欧洲相隔较近的地理位置,也渴望德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难民待遇。
  然而对于他们而言,现实是残酷的。
  伴随默克尔“实施边境管控”的一纸命令,由奥地利开往德国的全部列车停运12小时。数千名难民因此滞留奥地利火车站,他们打开简易铺盖,密密麻麻地睡在地下停车场。
  加强边界管制的还有匈牙利、捷克等国,匈牙利正在与塞尔维亚交界处建一条长达175公里的铁丝网。焦躁的警察在边境怒吼,还有难民互相殴打。
  英国媒体用“历史性举动”形容默克尔的管控举措,指责其违反了成员国之间开放边界、自由通行的《申根协定》。其实与德国相比,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表现更消极,因基础设施较薄弱,他们似乎无心也无力承担更多责任。
  “死亡之旅”
  大浪淘沙,不见金,地中海埋葬了太多生的希望。9月13日,又一艘载有上百人的难民船在希腊海域沉没,至少34人丧生,其中有15名儿童。
  今年以来,已有43万难民试图经由地中海前往欧洲,2700人命丧途中。
  欧盟边境管理局方面说,难民逃往欧洲的通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经过意大利的中地中海通道,二是通过希腊的东地中海通道,三是取道匈牙利的西巴尔干之路。
  对于最终目的地是英国的难民而言,他们的唯一途径是穿过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今年7月底,两千余人试图取道海底隧道,从法国偷渡至英国。有人在强行爬上前往英国的卡车时被撞身亡。
  陆路偷渡也不安全。奥地利近日连现“死亡卡车”,难民们被塞进密闭的车里,近百人因天热脱水集体死亡。
  还有数百名逃离战火的叙利亚人骑自行车从俄罗斯边境进入了挪威。甚至有黑人偷渡者藏在飞机起落架里,不幸在飞行途中掉落身亡。
  即便成功逃到欧洲,住处也是一个大问题。因帐篷不足,德国只能安排中东的难民住在曾经的纳粹集中营里,但他们并不介意,“这比原来栖身的场所好得多”。
  在待遇上,欧洲人的态度曾多次引发争议。继一位匈牙利女记者故意绊倒难民引起公愤后,多名戴医用口罩的匈牙利警察把装有食物的塑料袋抛向争着领取食物的难民。有人说这一做法好像“投喂”动物。
  偷渡之路九死一生,在欧洲各国互相推诿接收难民的责任时,一名叙利亚男孩对匈牙利警察说,“让战争停止吧!其实我们不想去欧洲。”
  也许,他们最想要是回家。(完)  (原标题:“大浪淘沙”难民潮 欧洲各国边界难承其重(图))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合作不对抗,这才是中美两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正途。中美网络安全对话,中美双方尤其是美国,应该秉承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进行沟通,避免“聋子间的争吵”。如此,才能达成有效共识,真正推动两国网络安全领域的互信与合作。
虽然卫计局的调查中未明确女生陪酒究竟属于主动还是被动,也未明确这位杜姓“校长”当时有没有对女生动手动脚,但是,一间KTV里能够出现“校长”、班主任与女生把酒同欢的情形,这所学校的教学风气与管理混乱,已经足见一斑。
生育二孩在政策层面已不会太艰难。甚至可以说,全面放开二孩之后,人们要不要生二孩的“艰难”,重点将不在于国家是否允许生育,而在于你想不想生——这一点我们只要参照单独二孩在多地遇冷的情况就不难想见,比如在上海单独二孩的申请比例竟不足5%。
在中国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时,刚刚复苏的东北再次陷入了低迷的泥淖,甚至成为区域性塌陷的样本。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但问题是再次告急的东北,能否依靠新一轮政策红利实现逆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边界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