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路车和山地车的选择择

按模块条件查看
山地车车架尺寸材质哪种好?您的山地车车架选对了吗?
信用指数: 阅读:0
摘要:山地车的确是一件很棒的运动器械,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买到最适合他们的山地车。当您想要山地车之前,有几项因素你必须考虑。其中之一就是山地车架问题,不管是山地车架尺寸还是材质,都有一定的选择技巧。以下就为教您如何选购山地车车架,这对入门级别的选手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山地车车架尺寸材质哪种好?您的山地车车架选对了吗?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见到全避震车看起来很COOL,就专门买全避震,尽管自己只是在公路上骑车;看到碟刹的外型很COOL,而且很贵,就以为碟刹一定好,非碟刹不买。其实这些都是没有目的性的盲目消费,结果更多的是暴殄天物。
自行车及其零配件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合适的零件,再怎么高级装在车上也不会发挥其真正的用途。对于一辆自行车来说,车架无疑是最重要的,山地车也不例外。很多新手装车的时候最大的失误就是先决定车上用什么XT的套件,什么叉子,等把自己装车的预算用得差不多了才去选购架子。曰:“架子无所谓。”殊不知车架是车的灵魂,对于车的操纵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车子稳定性的是什么?决定车子转弯快慢的是什么?决定车子是否舒适的是什么?决定车子更适合上坡还是下坡的是什么?决定车子对骑手动作反应程度的是什么?不是XTR的后拨,也不是ROCKSHOX的叉子,而是车架。因为其他所有零件都是按照车架的设计而选择的。车架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车性能的每个方面;车架是决定车性能的第一个标准。但是,当各式各样的车架摆在你的面前,你对他们了解吗?你是否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市面上山地车的车架种类很多,每一种车架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每一种车架都有各自的拥戴者,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出一个适合自己骑乘的车架呢?下面的文章就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而写的。
山地车车架的类型
山地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多专用的设计。目前山地车架子大部分属于下面几类:越野(cross country/XC),速降(downhill/DH),绕标赛(dual slolam/DS),以及自由骑行(freeride/FR)。这些类型中,越野车的灵活性比较高,可以说除了最崎岖最陡峭的地形以外,越野车能胜任包括山地和公路在内的所有地形。速降和绕标赛用车则针对性很强,只能适应在下坡道和设计好的赛道内骑行,对于上坡和公路骑行则完全不能胜任。自由骑行类车是个很新兴的类别,界于越野和速降之间;它的一个极端是比较结实的越野车,而另一个极端则是轻一些的速降车。由于这类车与其他车型的界线还比较模糊,在本文中暂且不作介绍。
由于新手对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还没有很明确的认识,笔者建议新手选择灵活多用的越野车。相对来说,购买入门级别的越野车设备的开销比另外几种车要低,而且如果新手有意尝试速降或者绕标骑行的话,可以改装自己的越野车进行试骑(当然不能是太激烈的,终归越野车的车架不是为那种骑行设计的)。还有一个优点是换上光头胎的越野车是最适合在城市里作为交通工具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城市里骑车经常要紧急下车。公路车的上管太高,紧急下车时一个不小心身体“某些部位”会受伤害;如果使用自锁脚踏或者脚套的话则更危险,整个人和车就会平拍下来。越野车的设计就是要提供很低的上管,这样下车时候不用担心被硌到;同时越野车的转向比公路车快,这是由比较陡的头管(越野车70-71.5度,公路车则一般都在69度以下)角度决定的。最后一点就是因为轮子相对小而且宽,针对中国国内的道路状况来说要更加的适合。
硬尾,软尾,以及全避震
越野车根据车架的设计不同而分为3大类:硬尾,软尾和全避震。每个设计都有自己的优势。
硬尾车架需要的维护很少,而且价格便宜,在同价位的车架里一般是最轻的。在骑手蹬踏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能量损失。但是它的缺点是舒适性比全避震车架差,在崎岖的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后轮可能被颠得离开地面而使车失控。
软尾车架在后座撑的位置上有个结构类似后避震器的被动阻尼(Passive Damper)。其原理解释起来冗长,但是它的效果是让传递到人体的震动稍微小一些,并且后轮与地面的接触比硬尾更紧密(但是不如全避震。有很多用户反映软尾感觉和硬尾一样,只是控制和抓地好一些),给骑手更好的控制。和硬尾车架一样,软尾车架在骑手蹬踏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能量损失。这种架子比硬尾重,比全避震轻,所需的维护也介于硬尾与全避之间,属于折中设计。
全避震车架的情况比较复杂。根据避震结构设计以及后避震器的性能,不同的全避震架子之间性能上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全避震车的必然劣势包括:
要求很多的维护,而且后避震器需要比较精确的设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价位上比其他两种架子重400-500克。
大部分全避震车架都会吸收一部分骑手蹬踏的能量。但是全避震车的舒适性,抓地性能和在颠簸的路面上的优秀控制性能是前两种架子不能比拟的。
就国内情况而言,硬尾车是新手的最佳选择。
原因之一:国内的自行车店还很不全面也很不规范,全避震车架一旦需要专业维护,不但零件不好找,也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持。能提供保修或者保用服务的车店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车店并非品牌车架的授权代理商)。
原因之二:软尾车在国内很少见,而全避则需要比较细致的调整才能发挥后避震的性能。
原因之三:其他配置相同的时候,全避震车比较贵;在对自己的兴趣还没有准确的了解的时候,新手不宜花大价钱买高档车。万一以后发现这种骑行方式并非自己所爱,钱岂不是白白扔了?
原因之四:骑硬尾车更能培养骑手对车的控制能力,以及各种骑行技巧。另外,除非自己居住地附近的山地非常崎岖,硬尾越野车骑起来不会比全避震差。如果买的车将同时用以代步,硬尾车在公路上比全避震有优势(轻,没有能量损失)。
山地车车架尺寸
购买车架的下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尺寸。在车架的中管上一般都标注了车架的“尺寸”。但是这些“尺寸”并不提供什么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车架尺寸的测量因厂商而异。一部分厂商从中轴的中心量起,一直到中管的顶端。这种测量方法叫center to top;GIANT自行车的尺寸就是这样测量的。一部分厂商从中轴中心量起,量到上管与中管交点的中心。这种测量方法叫center to center,在国际上比center to top更流行一点。但是这两种测量方法都没有说明这架子真正适合的骑手体形。举个例子,GIANT的19寸ATX840车架(中号)大致和笔者自己的16.5寸(小号)Mrazek Boh FX车架相当。如果光听两个尺寸号,谁能知道两车的尺寸如此接近?
购买车架时,最重要的数据是standover clearance,意即人跨在车上(大约站在车座到头管的中点),车上管距离裆部的距离。因为和上面讲的城市内骑行一样,山地骑行经常需要紧急下车,上管低一些,下车的时候就不至于被上管硌到。下一个重要的数据是上管的水平长度,即从头管与上管交接处到中管(或其延长线)的水平距离。这个距离太短,骑手要弓腰驼背才能骑车,当然不行。稍微短一点,骑手的的坐姿比较直立,尽管休闲的时候可能很合适,但是在山地里则受局限——上坡的时候为了保证前轮不离地,骑手需要将身体前移;如果上管短,车把就过分靠近骑手身体,骑手的膝盖所能运动的范围很受影响,而且也影响骑手控制方向。这个距离太长则骑手的姿势伏得很低,时间长了会腰酸背痛。
国外有很多根据个人身体数据计算合适车架尺寸的方法。但是从来没有一个计算方法可以适应每个人。唯一百试不爽的方法就是试骑(这是废话,我知道)。大部分新手还都比较习惯坐姿比较直立的车,也就是倾向于选择上管比较短的。笔者的建议是试骑用100毫米水平把立的车,以感觉稍微有一点前伸为宜。这样如果后来发现车把距离过远可以将把立换长换短,而不用更换整个车架。
大部分越野车架的头管(与水平的)角度在70-71.5度之间,中管角度在73度左右。前后轴距在110厘米左右,中轴到后轴距离在42.5厘米左右。上管及中管的长度则因尺寸而异。
山地车车架做工
做工的好坏很难一言蔽之,加之国内充斥假货和仿冒品,笔者在这方面实在是经验不足。只记得检查车架的序号以及焊点是否均匀,各管连接处是否对接整齐,后轮安装上之后是否与上管呈直线。建议读者到信誉比较好的车店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尽管价格偏高,但是一个好架子装出来的车与下等架子装出来的车骑行感觉很不一样,在车架上多花些钱是值得的。
山地车车架材质
很多人看到市场上低档车多为钢架,而运动级别的车铝架最多,因而认为铝是车架最好的材料。其实不然。目前铝架充斥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铝的加工和焊接工艺简单且廉价,而高档钢管和钛管的工艺则要复杂得多,碳纤则更是复杂。国外的一般观念是对于硬尾车架,铬钼钢(Chromoly/Cromoly)被一般认为是最好的车架材料;对于软尾车架,钛是首选;全避震车架则是铝最合适。
常用的车架材料有6000系列和7000系列铝,铬钼钢,3al/2.5V钛,和各种碳纤(下面的铝,钢和钛均指前面提及的几种材料)。这些材料各有优缺点。目前碳纤成为成熟的车架材料还是几年之内的事,而且碳纤车架多要求手工制作,因此碳纤车架价格还是比较贵,同时碳纤对于划伤的抵抗能力差还是个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RACEFACE公司的NEXT碳纤曲柄都要外包铝壳,就是为了减少对碳纤的擦伤和划伤。)这里对碳纤暂且不做评论。
铝的密度低但是相对比较软,而且抗疲劳能力很差。想象一下把可乐罐捏来捏去,没几次就开口了,对吧?这也是为什么铝架一般都有可拆卸的后拨挂架,因为铝后拨挂架一旦被撞弯,再扳回去之后强度大减。铝管材靠大管径来增加刚度。由于铝的低密度,铝管可以口径很大且很厚而减少局部的变形。但是用在硬尾车上,铝的这个特征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从后轮传过来的震动一点不漏的到达了车座(用铝网球拍打过网球的读者应该体会过这种感受),并且经常与铝管本身共振。即使有车座的阻尼作用,很多震动就直接作用到了人体上,使骑行舒适性打了不少折扣。
相对的,钢和钛的金属寿命和极限形变都比铝要高的多,钢管和钛管的管径都比铝管小得多,而且可以有一定的形变而不造成永久损伤。因此硬尾上钢管或钛管制造的后三角有一定的阻尼能力,能够减小传到车座的震动幅度,一些小震动能够完全被后三角隔离掉。这样一般而言钢和钛的硬尾架在骑行舒适性上比铝架好的多。这点笔者有很深的亲身感受。
软尾车的特点是后三角的形变比较大。在金属寿命和极限形变方面,钛管比钢管又高了一筹。在极限形变范围之内,钛的金属寿命几乎是无限,因此在软尾车上很适用。
在全避震车上,小震动大部分都被后避震器(临界阻尼)隔离了,铝管的劣势被中和。但是由于全避震车结构复杂,很多部位对于局部强度要求很高。大管径的铝管正好可以发挥优势;再加上铝材价格便宜,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所以铝管是全避震车的首选。市场上的6000系列铝和7000系列铝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车架加工阶段,什么型号的铝材和这些铝材制成的成品车架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好了,通过对车架的描述,我想大家在选择车架的时候已经有自己心中的目标了吧? 您可能关心的页面: 、 、 、
以上新闻文章、知识、名人、名人访谈源于"CNPP新闻搜索引擎自动分类排列收录和展示"或"由企业/经销商/分公司/用户自行提供",买购网不进行任何文章采集刊登和转载,版权属于原网站,与买购网无关。
建议登录CNPP系统后提交方便管理修改!
所属行业:
相关行业:
按条件查看:
按商城(推荐购物网站)查看:
按模块筛选:
热卖网店:
知识大讲堂:
调整自行车变速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对于不懂自行车调节的朋友来说,盲目地调整可能导致变速器...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粤ICP备号查看: 4711|回复: 8
你选对头盔了吗?如何挑选自行车头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头盔!
是确保我们骑行安全的第一,市面上种类繁多,我们到底该选择哪种呢?
首先保护头部的原理是,较小撞击中聚合的球状泡沫颗粒可吸收撞击力,如较大撞击则粉碎,缓解更大的撞击力。
而不戴者若在地面撞击头部时,往往会使大脑水肿造成出血,严重者伤到脊椎。
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注意:这里所说的分类应该以你的骑行风格来决定,而不是以车来决定
举个例子,就是说即使你是,但你走的都是大马路,那么戴也是可以的。
一般具有较好的流线型,特征是多孔,重量轻,无帽檐。风阻较小,佩戴较舒适,个人认为适合公路竞速,长途旅行等。
经典型号如 SV3&& C80等
0.jpg (107.14 KB, 下载次数: 0)
01:12 上传
1.jpg (100.03 KB, 下载次数: 0)
01:12 上传
一般外形较为粗狂,配备有帽檐,其作用除了用来遮挡阳光,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树林中 越野的时候,可以让眼睛接受到的光线保持一致。
比较典型的型号就是的C11,如下图所示,外形较为粗狂,最大特点是后边较深,可以更好的保护后脑
此类比较适合一些非铺装路面的穿越,等。
经典型号还有Q5,Q7等
2.jpg (105.34 KB, 下载次数: 0)
01:12 上传
3.jpg (65.75 KB, 下载次数: 0)
01:12 上传
拉普拉斯Q7
AM相对有着更粗狂的外表,更宽大的帽檐,数量少而大的通风孔,此类尤其对后脑的保护也更强大。
此类适合于经常越野的车友,如在骑行中经常有飞跃,下落差等动作,建议佩戴此类。
常见型号:拉普拉斯 Q3,X-ROAD
4.jpg (71.07 KB, 下载次数: 0)
01:12 上传
5.jpg (113.87 KB, 下载次数: 0)
01:12 上传
不仅可以保护头部,还可以保护面部,一般用于AM,FR,等,这个没什么可说的,玩到这个程度你也该知道用什么了。
上面说的都是相对比较有明显特征的几种,而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数并没有如此明显的特征,就要根据自己的骑行风格按照上面提到的一些特征来挑选。
如大家有其他观点,欢迎讨论。
另外补充一点,现在淘宝上有一些视频演示是怎么摔都摔不碎的
对于此类个人认为是不安全的,按照的原理,受到撞击力,应该有形变或者裂开才可缓解冲击力
而此类将会将力量直接传递给头部甚至脊椎,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造成脑震荡之类的后果。
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thread-.html
说的有点道理
听说好头盔都是一撞就碎
0.jpg (3.46 KB, 下载次数: 0)
01:13 上传
来自&&李小凯 的腾讯微博
原来我一直戴的都是公路头盔...........
#骑行知识#
0.jpg (3.46 KB, 下载次数: 0)
01:14 上传
来自&&大力 的腾讯微博
学习了,受益匪浅。
那一般骑行也就公路头盔足矣骑得更轻快―自行车胎的选择
来源:极限网
介绍轮胎的种类与用途。对于公路车轮胎和山地车轮胎的选择,到轮胎的简易保养,和我们到底选择一次性买贵还是随时换新?全面讲解自行车胎的那点事。
&&& 二、山地车轮胎
&&& 本身就讲究安全性和抓地性。一条深胎纹的轮胎基本上可以满足紧急刹车、碎石跳跃的骑行需求。山地车胎宽从1.5到2.3 不等。骑行阻力也是随着胎宽度加大而递增的。不过真正的比赛中,胎纹的选择学问从雨天到沙土路面各不相同,这里我们不用多想,只须选择宽大深厚的外胎即可。北京单车市场非常的不科学,买giant atx 740 的车辆居然配2.1的宽大外胎,使每个骑它的人都发出嗡嗡的风车声,骑着它费力百倍。
&&& 影响骑行阻力的因素还包括轮胎外表的花纹结构。花纹越浅、中间部位棱角越少的外胎骑起来阻力越小(这里可以理解为外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骑行者压力下的大小变化,面积越大阻力越大)。同理,外胎两侧的花纹越高,下坡中拐弯感觉越好、平路快行越累。所以,知秋在这里建议只要你不经常玩耍跳跃、落山的游戏。一条1.95以下(含)的外胎足以应付北京周边的各种环境。
&&& 另外补充一点,轮胎骑行阻力的大小还与胎面弧度息息相关。试想一下,一个瘪球肯定没有一个充足气的皮球滚得远,说明了凸面与地接触小自然阻力小。换作自行车轮胎,道理同样:优秀的外胎可以将气压打得很足,而且中凸边陷,行进轻快;国产的劣质外胎厚边笨重、两边突兀、骑起来嗡嗡作响,只能用作需求摩擦的DH。故此,我们在选择外胎时,一定要综合各种因素经验试购。
&&& 山地车小贴士:前胎装平头(光头)轮外胎 + 后胎装突纹外胎 = 平路省力兼顾越野。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图片资讯推荐
Copyright 2007-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把立的选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