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航空发动机如何成为全景俱乐部成员

热点:&&&&
乌克兰国防工业全景扫描
  俄罗斯《武库》杂志2010年第5期刊登了瓦连金&巴德拉克(Валентин БАДРАК)全面介绍乌克兰国防工业现状的文章:ОПК УКРАИНЫ.ЖИЗНЕСПОСОБНЫЕ ОЧАГИ。文章全面介绍了乌克兰国防工业运转特点,陆、海、空军装备和高技术产品等各部门发展现状及趋势。文章编译如下:
  在乌克兰独立后短暂的历史中,其国防工业综合体的运行具有一系列本国特点。首先,历史上乌克兰境内几乎没有生产过终端武器装备,甚至直到2010年以前生产的终端武器装备也屈指可数,军用和两用产品的出口额不超过出口总额的8%。包括军用运输机、所有类型的现代化装甲技术兵器、雷达和侦察系统、两用轮式车辆。同时军事出口的基础传统上是配件和维护服务——修理、整套系统的改进。
  其次,国家订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预先决定了国防工业综合体相当大的一部分以出口为导向。这造成了国防工业一些部门和武装力量的发展之间以及国防工业综合体内部极端失衡。结果大约300家企业(隶属于3个部门)中只有50-60家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完善,研制新系统并在生产中运用新技术。
  第三,乌克兰得益于丰厚的国防工业遗产,得以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一个罕见的现象是,一些独立部门或国防工业的中心是在一系列其他部门的自然消亡的背景下发展的。此外,年,国防工业出口导向因专业出口商吸收周转资金开始得到加强。例如,得益于国有的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所投入的资金,研发了改进型“锁子甲-M”被动无线电电子侦察站、“委任状”无线电电子战系统、“营长”高精度杀伤兵器等。
  第四,乌克兰国防工业继续主要通过发展苏联技术来发挥功能。当然,其中一些依靠运用现代化思想——程序设计成果,使用复合材料等得到了补充和发展。
  最后,尽管进展缓慢,但精干的私营企业开始在乌克兰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国防方向上的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了生意的一部分,只有在某些情况会转换为知识产权资本。得益于私营机构的发展及吸引它们完成国防订货,乌克兰在高精度武器对抗系统、雷达的某些方向的发展中,在练习器系统、现代化通信设备与其他军用和两用产品的研制中取得了成功。尽管约90%的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是僵化、迟钝的国有单位,但正是私营企业以其积极主动的作为不仅使国有企业失去优势,还促使后者的管理层去探索发展的其他可能性。
  为了全景式了解乌克兰的国防工业综合体,还应指出这样的重要事实,国防工业的成功企业和局外人之间的差距2010年显著扩大。不过,总的生产规模在缓慢地继续增长。2009年乌克兰国防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比2008年增长58%。同年国防企业产品出口规模增长40%。
  乌克兰军用航空制造业
  无疑,航空部门中最重要的是军用运输机,乌克兰航空工业能够为飞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保障。这些军用运输机包括安-70、安-124和安-32。尽管乌俄安-70项目曾经经停滞,但2009年在其欧洲对手——A400M被宣布存在重大问题后,安-70飞机意外地获得了新生。安-70飞机需要改进,虽然只经过了部分更新(动力装置,发动机全权数字管理系统,显示系统、电子元件),但市场仍对它敞开。此外,A400M计划2014年进入市场,如果政治领导人能做出决定的话,安-70会更快地投入批量生产。
  载重达150吨的“鲁斯兰”重型军用运输机未来恢复生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也会吸引许多参与者。至于安-32飞机,尽管它没有什么新东西引人注目,但它在惯于使用苏制技术装备的国家中仍将受到欢迎。早就众所周知的安-74飞机也会继续生产。安东诺夫设计局一直在完善其设计并因此在航空业界赢得了信任。例如,该设计局打算参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新型军用货机С-390的设计和生产。
  至于航空发动机的生产,目前,马达-西奇公司和扎波罗热“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是乌克兰最稳定的企业。高技术设计显著改善了飞行器的战术技术性能,通过运用最新成果大大提高了升限和直升机的其他能力。乌克兰可能会生产新型航空杀伤兵器:“晶面”近距格斗导弹,新型制导炸弹,直升机机载导弹。
  乌克兰国防部历史上拥有分布广泛的众多修理基础设施:利沃夫航空修理厂、科诺托普AVIAKON航空修理厂、奥德萨航空修理厂自我感觉相对不错。不久前,奥德萨航空修理厂获得了专业出口商许可证,以及民用飞机配件生产订货。利沃夫航空修理厂凭借在为出口而进行的试验设计工作框架内所获得的资金掌握了米格-29新的改进要素(所谓的“小改进”)。科诺托普AVIAKON航空修理厂正在进行一整系列的直升机修理工作,同时掌握了改进要素(包括与法国和南非公司合作)。尼古拉耶夫航空修理厂2009年首次独立延长了2架伊尔-76飞机的使用寿命,这也证明了新技术方案的进展。扎波罗热国营“米格-修理”航空修理厂参与苏-27的改进。楚古耶夫航空修理厂掌握了L-39教练战斗机的修理和改进,并研制了该机的非军用型。总起来说,上述国防部企业正在采取发展步骤,但这些步骤与出口订货直接相关。2009年乌克兰国家国防订货水平降到最低——尽管乌克兰的声明雄心勃勃,但只为其武装力量改进了几架飞机。
  参与军用和两用飞机制造的企业的出口,虽然按世界标准来看规模不大,但却是乌克兰军火贸易很可观的一部分。乌克兰2009年开始履行为印度空军改进105架安-32飞机的大型合同,总额约4亿美元,向伊拉克交付了6架安-32飞机。2008年,阿富汗陆军航空兵装备了4架乌克兰的安-32军用运输机。十分重要的是,哈尔科夫国营航空生产企业按合同向利比亚、老挝和埃及交付了3架安-74飞机。2009年,赤道几内亚购买了2架安-74。2010年,安东诺夫国营企业与委内瑞拉之间恢复了关于提供20架安-74军用运输机(货运型和海上巡逻型)的谈判。无论如何,这只是出口潜力的冰山之一角,这既不能令国家满意,也不能令工业家们满意。
  “马达-西奇”公司的出口负荷要大得多。我们只列举一笔交易就可以了。2009年,“马达-西奇”公司签订的印度空军安-32飞机发动机改进合同估价1.5亿美元。2009年“马达-西奇”公司一共宣布了向订货方提供420台飞机和直升机发动机的合同,其中俄罗斯260台。尽管乌克兰发动机制造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旧是俄罗斯的合同,但目前企业的伙伴还有瑞士、德国、捷克、保加利亚、瑞典、美国、阿联酋、奥地利和其他一些国家。更不用说企业的那些优先业务方向了:中国、阿尔及利亚、伊朗、土库曼斯坦、东南亚、非洲、中东和近东、拉美国家。在新市场中,“马达-西奇”公司领导人维亚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提到了加拿大,公司在那里获得了证书,并打算向该国出售直升机技术装备。第一份合同初步定价约万美元。从他的声明中可以得出结论,年“马达-西奇”公司计划向中国提供200台АИ-222-25Ф型发动机用于L-15教练战斗机。发动机单价估为200万美元。2009年“马达-西奇”公司的订单中有与中国签订的总额超过6000万美元的合同。公司还为俄罗斯终端产品提供发动机,例如俄向阿尔及利亚出口的雅克-130教练战斗机就采用了该公司的发动机。
  至于乌克兰机载导弹供应商,其在该领域出口是不稳定的。例如,2006年乌克兰出口的由“阿尔乔姆”国营股份控股公司组装的中程空空导弹数量创下纪录(出口622枚各种型别的R-27导弹),但近年来该企业感受到明显的经济困难。当然,如果乌克兰国防部能够实现在“阿尔乔姆”国营股份控股公司制造法国研制的、计划装备其轻型护卫舰的导弹武器,那么该企业将来可能会有显著改善。2009年,“阿尔乔姆”国营股份控股公司只向阿尔及利亚出口了40枚导弹,向白俄罗斯出口了18枚,向美国出口了5枚。在出口导弹的同时,由“光线”设计局生产和改进的“古尔特”航空导弹测试与检查系统的出口是完全稳定的,并且给企业带来不错的收入。企业研制了统一化的空军和海军导弹、鱼雷自动化检查和诊断系统。设计局研制的“古尔特”、“因古尔河”、“特鲁别日河”系统和其他系统在世界上31个国家在成功地使用着。
  在乌克兰国防部的修理企业所完成的订货中还应该指出以下这些。2009年,利沃夫AVIAKON航空修理厂完成了哈萨克斯坦军队12架飞机的修理工作。2009年初以前,企业完成了3份与外国签定的合同:为印度修理米-24直升机,为波兰修理米-24直升机,训练哥伦比亚技术人员维护米-17直升机。第二年,工厂完成了墨西哥空军和陆军米-17直升机的大翻修。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AVIAKON航空修理厂的专家小组和HFDI企业的工作人员联合为埃及空军修理了26架米-17直升机。2009年1月又顺利交付4架。乌克兰和南非在继续实施阿塞拜疆军队米-24武装直升机的联合改进计划。科诺托普AVIAKON和南非先进技术工程公司改进了米-26G直升机。直升机补充装备了乌克兰“光线”设计局研制的“壁垒-B”反坦克导弹系统和“阿德洛斯”KT-10AB光电干扰站(红外制导高精度武器对抗系统)。
  练习器系统专业研制商——私营企业Marketmats和AVIA科学生产联合体分别研制并为乌克兰军队装备了米格-29歼击机和米-8/米-24直升机飞行员练习器系统。另有现代化的КТС-21М练习器系统出口阿塞拜疆。
  国防工业综合体参与海军技装备研制
  乌克兰历史上拥有相当雄厚的造舰基础。但是近年来对军事造船业很不重视。诚然,日,乌克兰国防部与“黑海造船厂”国有股份控股公司隆重签订了为乌克兰海军建造轻型护卫舰的合同。尽管该部门在最近20年没有接到“从零开始”建造现代化战舰的合同,“黑海造船厂”改进了自己的生产线,目前拥有能模块化组装战舰的加盖水平造船台。此外,建造轻型护卫舰能够激活一系列二级企业——许多西方国防公司准备联合生产甚至转让某些技术。2010年“黑海造船厂”开始生产新一级别的轻型护卫舰,其38%的配件是西方生产的。但该项目的推进延迟了,暂时没有与西方分承包商签订合同。正在努力通过专门出口努力寻找部门发展的出路。例如,目前中国海军在费奥多西亚订购了4艘“欧洲野牛”型小型气垫登陆艇,合同额为3.15亿美元。合同规定还要转让技术资料。
  传统上,乌克兰军舰燃气轮机生产商有稳定的阵地。2008年,“曙光-机器设计”燃气轮机制造科学生产综合体与韩国伙伴DOSAN公司签订了研制生产新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培训专业维护人员的合同,合同有效期至2012年。同年还签订了为改进M15燃气轮机机组生产9台燃气涡轮发动机和为印度海军使用的改进型M15燃气轮机机组改造位于维扎基的修理基地的合同。这些订货和其他的订货确保企业有稳定的负荷。“曙光-机器设计”与韩国代表进行了谈判并就“海鳝”级气垫舰涡轮机的技术维护问题建立了直接接触。同时,“曙光-机器设计”向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造船厂提供了6台MT70装置。在俄罗斯向利比亚提供3艘“闪电”级导弹艇的合同框架内,“曙光-机器设计”可能额外挣不少于5000万美元。很重要的是,该企业可能会在乌克兰轻型护卫舰建造框架内获得国防订货。2009年,“曙光-机器设计”签订了总额5500万美元的向中国供应4台机组的合同。
  该部门的其他方向不太重要,包括向俄罗斯、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供应辅助设备。发展与巴西的军事技术合作可能会使形势发生改变。乌方与巴西就黑海造船厂参加巴西5艘巡逻舰和5艘护卫舰招标以及在黑海造船厂修理4艘巴西Transpetro公司建造的4艘战舰等事宜达成了协议。
  地面系统的研制与生产
  说到地面防务系统的研制,应该指出,乌克兰是为数不多的能确保战车全生命周期的装甲技术装备生产国之一。近年来,乌克兰研制了几个型号的轻型装甲车辆,它们分属不同的级别——БТР-3和БТР-4装甲输送车,以及“堡垒”新型坦克。这使它的出口达到了新的水平。
  2009年,国有的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领导人宣称,乌克兰与伊拉克签订了第一份大型武器供应合同,总额5.6亿美元。根据合同,乌方将供应420辆装有乌克兰发动机的БТР-4新型装甲输送车和安-32飞机。此外,不排除未来伊拉克会订购一批“堡垒”新型坦克以及增加订购装甲输送车、军用运输机和“营长”高精度杀伤武器。合同的主要执行者是哈尔科夫莫罗佐夫机器制造设计局。
  不排除在巴西坦克装甲车辆市场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2010年出现了关于巴西打算购买乌克兰“堡垒”坦克和“巡逻”轻型装甲车的消息。在印度市场上也出现了新的调子。2010年2月印度陆军装备展期间,乌克兰和印度专家的谈判主题之一是在研制印度未来坦克时使用乌克兰“大曲剑”坦克的部件和技术方案的可能性。
  乌克兰在该方向上得到了显著的加强:“营长”和“斯图格纳河”高精度杀伤武器、“光线”设计局的“壁垒”反坦克导弹、哈尔科夫机器制造设计局的练习系统、自动化系统研究所的伪装结构明显增加了装甲技术装备的竞争力。甚至可以断言,“光线”设计局研制的高精度杀伤武器水平高于欧洲产品,与北约成员国比利时签订的购买该产品的合同已经完成可以证明这一点。顺便说一句,“光线”设计局打算2010年完成“海盗”便携式反坦克系统的厂试,计划2011年进行国家试验并交付装备。设计局还正在研制44公斤重、射程达7.5公里的“壁垒-B”新型直升机机载导弹和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前面提到的装甲输送车销路也很好。2007年,泰国购买了装有96辆德国发动机的БТР-3Е1装甲输送车,合同额估计为1.238亿美元。2008年,乌克兰向乍得提供了8辆БТР-3Е1装甲输送车。2009年,美国购买了1辆БТР-3Е1装甲输送车,乍得又购买了3辆。2010年,泰国决定斥资1.425亿美元购买121辆乌克兰装甲输送车。
  最后,服务与改进也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例如,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和埃及军事工业部已经开始履行两国历史上最大的合同——改进埃军装备的T-62坦克和OT-62 “托帕斯”履带式水陆装甲输送车。日,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赢得了200辆装甲输送车和200辆T-62坦克深入改进招标。合同要求年在乌克兰企业完成第一批车辆的改进,其余车辆应按乌克兰车辆配件出口埃及模式完成改进。
  (军民)两用汽车技术装备研制和生产商“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传统上是稳定的。2009年,该企业宣布汽车产品要多元化,并强调对两用汽车技术装备的需求增长,宣布2009年的工作重点是向亚洲和非洲国家供货。有意思的是,“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是独立的专业出口商。这证明能独立跟踪自己产品在后续改进之前的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商在国防工业综合体内的影响在增大。2009年,企业向土库曼斯坦运送了约100辆“克拉兹”汽车,形成了2010年一揽子订货。2009年向哈萨克斯坦出售了86辆汽车。2009年8月控股公司向埃及国防部装备局交付了第一批“克拉兹”汽车。重要的是,在“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和埃及国防部之间的对外经济合同框架内交付了12辆克拉兹-644317牵引车。此外,“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打算恢复对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出口。2008年的时候“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向阿塞拜疆交付了113辆汽车。同年,向尼日利亚出口了101辆汽车。“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克拉兹-6322)在印度尼西亚国家警察局的全驱动重型载重汽车招标中获胜。2009年7月,“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向印尼警方交付了15辆,用于在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该公司还按约定在2010年底前向印尼交付约50辆汽车用于同样的目的。
  近年来雷达装备研制与制造商占领了越来越稳定的阵地。象“黄玉”国有股份控股公司、扎波罗热“火花”科技生产公司这样的企业是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的核心企业,私营企业航空技术装备科学生产联合体和乌克兰特种技术装备控股公司也属于这样的企业。“黄玉”公司研制了并正在批量生产“铠甲-M”被动无线电电子侦察站和“委任状”无线电电子战系统。“火花”公司最新的成功工作之一是研制了“鹈鹕”新型三坐标雷达。乌克兰武装力量装备了少数上述防务系统。乌克兰特种技术装备控股公司除了改进雷达外,还研制了和正在生产系列雷达装备——“雄狐”、“獾”、“獴”。“獾”式雷达的技术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以至于土耳其目前正在研究在其境内进行联合生产的可能。乌克兰特种技术装备控股公司最新工作之一是对П-18“孔雀石”雷达进行深入改进,该雷达实际上是运用了现代系统研制原则的全新制品。乌克兰特种技术装备控股公司向国防部交付了部分雷达。乌克兰特种技术装备控股公司和白俄罗斯“玛瑙”国有科技生产联合体于2008年完成了白俄罗斯改进П-18雷达的国防订货,并在软件领域开展工作。
  非国有企业“航空技术装备”科学生产联合体是主要的雷达装备研制和制造商之一,它基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专门为建立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防空部队、空军、海军和边防军研制和生产产品。有意思的是,该私营公司正在改进原苏联和北约国家生产的雷达。该企业还在研制指挥部队用的自动化雷达情报收集、处理和传递系统、指挥所数字通信系统、自动化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中心系统、防空导弹系统外部目标指示系统、飞行场自动化指挥系统和几种指挥所方案(无线电技术部队旅级自动化指挥所、防空导弹团指挥所、无线电技术部队营级指挥所、低空排指挥所和雷达连指挥所)。
  完全可以说,虽然出口数量不多,但乌克兰雷达装备的出口是稳定的。例如,2008年签订了向越南出口5400万美元的被动雷达和约5000万美元的主动雷达的合同。2008年“黄玉”公司签订了8份特种产品出口合同,总额4.55亿美元。同年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向美国出口了一部用于探测低飞目标的36Д6-М雷达。
  不久前,乌克兰成为现代化通信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国。非国有的奥德萨企业“Telecard-仪表”掌握了完整系列的数字站的生产,目前有着完全稳定的国防订货。未来在研制本国轻型护卫舰的项目框架内订货也应排满。今天“Telecard-仪表”提供一系列新型军用和民用通信设备。超过20种技术装备已经列装乌克兰武装力量。在不久前在基辅举办的展览会上展示了“纳拉达”新型指挥员通信系统。
  还应该指出乌克兰内务部的“要塞”国有科研生产联合体,该企业在偶尔进入国外市场的同时,拥有来自强力部门的稳定订货。这预先决定了该企业研发产品数量一定程度的增长。2009年12月底,列装了“要塞”的6种新型轻武器。先不说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和设计标准符合世界水平,只须指出,随着它们的列装,乌克兰国内出现了实际上整系列的新型轻武器。
  高技术产品
  特种系统和部件是独立的研发和生产方向,在这里面运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斯梅拉市企业Orizon-Navigation(切尔卡瑟州)是高技术企业集团的经典范例,该企业为欧洲未来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研制了导航接收机模型和全套测试设备,通过在卫星导航系统接收设备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成功地理顺了与欧洲和俄罗斯联邦的积极合作。此外,该企业尽管归乌克兰国家航天局管辖,但也在为安东诺夫国营企业生产航空设备,包括为哈尔科夫飞机厂、410家国有工厂以及乌克兰国防部的扎波罗热和利沃夫飞机修理厂。还正在为乌克兰国防部生产特种设备、用于出口(通过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的制品以及与俄罗斯企业合作生产卫星导航设备的组成部分。
  还有一系列生产不能自主工作的高技术产品的其他国防企业。例如,国有的 “武库”专业仪表制造企业、“照相仪表”企业、“Microtek”关键技术基础中心、基辅水声仪表科学研究所、利沃夫“洛尔塔”国有企业、“阿德隆”科技生产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与专业出口商合作,并将希望几乎只与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或其子企业联系在一起,尽管会遇到众所周知的风险,但它们在世界军火市场上自我感觉相当不错。2009年10月底,乌克兰和中国签订了关于扩大在光电和红外系统领域的合作的协议。这里指的是使用“武库” 专业仪表制造企业的先进技术来机载导弹的红外自导头和军事飞行员头盔目标指示系统。
  毫不奇怪的是,Ukrinmash——国营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的子公司是乌方的契约当事人。俄罗斯倾向于在自己的第五代飞机上使用“武库”研制的头盔目标指示系统。一些媒体的推测也很有趣:南方国家设计局当时研制的“老鹰”巡航导弹成了中国CJ-10的原型。还有报道说,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帮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上海建立了一家该型导弹的导航和制导系统的生产厂。这样,“武库”可能期望作为独立供货商将自己的技术推向世界军火市场。
  值得一提的还有哈尔科夫单晶研究所研发的“透明装甲”技术。这一技术是公认领先的,并已在西方生产的装甲车辆上得到了运用,例如“澳洲野狗”装甲输送车就采用了它。“Microtek”关键技术基础中心为装甲车辆研制了“刀子”动态防护系统和“屏护队”主动防护系统。顺便说一句,早在2004年,美国就购买了几辆装备“刀子”系统的乌克兰坦克。基辅水声仪表科学研究所掌握领先的水声定位技术,一家著名的德国公司用它完成了为西方市场生产水声浮标的先进设计。该科学研究所成功地完成了与中国科学院应用声学研究所签订的合同,研制并向订货方提供了水声辐射器和声音补偿器。还可以说一下 “洛尔塔”公司,它尽管主要承担俄罗斯的订货,但因有技术优势,仍可期望未来几年有所发展。防空兵器配件和直升机无线电线路是其传统的高技术产品。非国有企业“阿德隆”科技生产公司研发了直升机防高精度红外制导杀伤兵器的技术。甚至北约成员国也开始购买其产品,这在很短的时间内确保了该企业的稳定。
  在成功的航空技术装备配件供货商中还有FED公司,该公司生产各种部件和成套设备。2009年公司领导人宣布出口实现了多元化,包括已经进入亚洲市场。工厂生产的设备已经在波音飞机上经过了试用。在近期计划中包括为中国新型超音速教练机生产加力发动机成套设备的工作。该发动机是按照中方的订货与伊夫钦科进步设计局和马达-西奇公司联合研制生产的。备忘录规定要交付200台这样的发动机。
  象生产飞机炸弹架和发射装置的克拉西洛夫成套设备厂这样的企业也在向此类模式努力,计划向印度和中国转让炸弹架制造技术。以前组装机载雷达而目前生产飞机应答器的“革新家”国营企业也在制定类似的战略。在这里还可以提一下专门为航空工业生产复杂的无线电电子设备的“基辅雷达厂”开放式股份公司。工厂正在生产安装在安-140、安-148、别-200、安-74TK200飞机上的新一代机载雷达“暴风雪-A”气象导航雷达和“阿尔乔姆”国有股份控股公司生产的R-27空空导弹所用的9B-1101K惯性-半主动自导头。此外,安装在苏-24及其改型飞机上的ПНС-24М瞄准-导航系统、米格-21、23、29和苏-27飞机所用的照射告警站也常常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更小的玩家中主要是自发研制军用和两用技术装备的企业。例如,私营的“波尔塔瓦直升机”公司签订了向伊朗转让AK1-3轻型直升机(研制者是波尔塔瓦直升机设计局)制造技术的协议。哈尔科夫“起飞”设计局正在努力掌握无人机的研制与生产。国防部所属的楚古耶夫航空修理厂开始尝试多元化研发,正在努力研制一系列有前景的无人机。总之,应该说,有约10家乌克兰企业正在研制无人机,尽管专家们认为这些工作前景黯淡。为弹药研制防火容器、为装甲车辆研制伪装构造的自动化系统研究所也在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应该指出,前面提到的国防部关于实施轻型护卫舰计划的打算复活了一些企业。例如,“量子”科学研究所正在力图成为舰载武器控制系统的参与者。“量子-雷达”国有企业正在力图获得研制生产舰载雷达或其部件的可能性。
  乌克兰在苏制和俄制雷达设备修理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国有企业乌克兰国防服务公司(乌克兰特种出口企业的子公司)在防空兵器——S-300和“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的修理方面组织了合作,吸引了一系列工厂参与,包括基辅“弧度”修理厂、无线电电子技术装备科学研究所、国防部巴拉克列亚修理厂。
  现阶段专业出口的组织
  2010年下半年,乌克兰国家领导人宣布打算改革军事技术合作体制和国防工业管理机制。9月底就初见成效。9月29日,国有企业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的子企业之一——工业国防出口公司停止了运转。其工作人员分流至主导公司的各局。预计其余的5家子企业将根据地区和业务特点及出口产品类型进行严格的专业化运作。拥有驰名品牌的企业仍将是专业出口商,如:“安东诺夫”国有企业,哈尔科夫莫罗佐夫机器制造设计局,“马雷舍夫工厂”国有企业,“克拉兹汽车”控股公司。一些有名气但供货规模小得多的企业,如雷达制造商“黄玉”国有股份控股公司和“火花”科技生产公司很可能将通过专业出口商外销产品。总之,专业出口商本身和工业组织都有合并的迹象。如,在乌克兰第三届航展期间,乌克兰工业政策部部长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宣称,该部面临成立垂直一体化的国有公司的任务,其中首批公司应于2010年底之前成立。“工业政策部里几个工作小组已经开始沿几个方向工作,将组建&装甲技术装备&、&高精度弹药&、&防空兵器&等公司”。
  一些专家认为,无论是乌克兰的国防工业还是其专业出口,其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都将是扩大与俄罗斯的协作。话又说回来,乌克兰与俄罗斯联邦的军事技术合作以前就具有很高的水平。在这方面应该引用一下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原总经理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的话:“在我领导期间,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积极推动了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如果说2004年对俄罗斯的专业出口规模为2100万美元,2005年是2700万美元,那么后来有了急剧的增长——超过8000万美元。最近两年供货规模为万美元。”自然,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的合作框架内独立向俄罗斯供应配件的乌克兰企业不少于30家。
  代结论
  通过对乌克兰国防研发与生产潜力的粗略了解,可以看出以下趋势将对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未来面貌的形成和前景产生影响:
  1、乌克兰没有完整的国防工业综合体,2010年只能说有一些能发展军用和两用技术的有生命力的中心。同时,在乌克兰有一个稳定的国防工业综合体核心在运行着,它在发展和扩大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的存在方面能实施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一核心由大约50家科技-工业组织组成,其中有10家是非国有企业。
  2、尽管2009年军火贸易成绩不俗,乌克兰仍落后于世界军火市场发展速度。这刺激当局加快改革军事技术合作体制和国防工业管理体制。
  3、俄罗斯联邦对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的结构影响很大,预计乌克兰将明显向俄罗斯接近。俄罗斯仍将是乌克兰国防和两用产品与服务的最大市场,乌克兰每年对俄出口占乌克兰整个军火出口总额的15-22%。如果正确处理好各项事务和仔细研究一些方向,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可以是有益且互惠的。(责任编辑:UM040)
11-08-11·
11-08-11·
11-08-08·
11-08-01·
11-04-27·
10-07-30·
10-07-02·
10-06-18·
10-04-13·
09-12-19·
3名辍学少年为筹钱上网,持刀连抢2名学生的单车,被警方抓获,涉嫌多宗抢学生单车案。
这场的空中乘务员的招聘看起来多少有点像选秀活动……
新闻·大视野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克兰航空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