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重心基本站姿的重心到底是放在两脚之间还是两脚前脚掌呀!!???谢谢!!!!!

一、乒乓球的入门乒乓球这项运动,从大体上来分只有两个技术动作,正手和反手。在所有的技术动作中,都是以正手和反手的基本功为依托发展演变而来,所以,把正手和反手最准确的姿势学好是为了更长远的学习乒乓球。正手动作(右手握拍):1.两脚分开,比肩略宽。2.身体离球台两至三拳,身体中线比球台中线略偏右。3.左脚微前,右脚微后,身体正面朝向球网右竖杆,双脚脚尖方向同身体正面朝向4.两腿微弯,含胸收腹,重心压在两脚前脚掌,左手呈虚握乒乓球状掌心向内放至下巴正下方胸前位置。5.右手自然展开至球台前方一拳处,板形正面朝向对方正手半台,略向前倾斜拍面,球拍横向上边缘平行于台面。6.眼睛平视前方,注意来球方向和落点,等球跳起在最高点迎到球。7.右脚前脚掌重心在击球过程中向左蹬转转移到左脚前脚掌,与此同时,以肘为轴挥动小臂将拍子停在左眉高度。8.左脚前脚掌重心向又蹬转回到右脚前脚掌,与此同时,将手还原到动作5.重点:1.肘关节外侧尖部始终保持垂直于地面。2.左右脚交换重心为转动,不是倒侧。3.重心不可上下起伏。4.向前击球动作充分。乒乓球反手动作(右手握拍)1.两脚分开,比肩略宽。2.身体离球台两至三拳,左脚和球台左边线重合。3.左脚微后,右脚微前,身体正面朝向球网左竖杆,双脚脚尖方向同身体正面朝向4.两腿微弯,含胸收腹,重心压在两脚前脚掌,左手呈竖直向前状放至身体左侧,平行于左肩。5.右手将球拍反面朝前,正手面朝身体放在胸腹前方,球拍略高于拍面,拍形略向前倾斜,球拍横向上边缘平行于台面。6.眼睛平视前方,注意来球方向和落点,等球跳起在最高点迎到球7.左脚前脚掌重心在击球过程中向右蹬转转移到右脚前脚掌,与此同时,以肘为轴向右侧前上方挥动拍子到右眼高度,拍子前端指向前上方。8.右脚前脚掌重心向左蹬转回到左脚前脚掌,与此同时,将手还原到动作5.重点:1.肩肘始终保持放松,肘关节外侧尖部始终保持垂直于地面。2.拇指向前顶住拍子进行手上动作3.其他同正手二、如何学好乒乓球乒乓球是一项以身体为基础,眼睛为配合,大脑为枢纽的全身性协调运动,只有眼、手、脑、身体共同运用起来才能良好的完成这项运动。要学好乒乓球,前提是要对乒乓球有浓厚的兴趣,进而需要大量的基础练习,不忽视每一个基本动作。学习过程中需要个人的毅力,面对相对枯燥的基础训练是否能够坚持下来。每一项运动,抑或说每一项人生中遇到的需要学习的事物,都有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然而磨练之后,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乒乓球也一样,在基本功扎实后上升到思考的境界,要开始理解球,领悟球,如何应对不同的突发情况来处理球。一名优秀的乒乓球教练在训练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对于基础训练的严格把关,能为学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训练后期对每个球的解读,对不同球的作用力,动作,重心的细微讲解,都将给学员意想不到的帮助,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学好乒乓球说难已易,说易已难。当它达到较高境界的时候,则是脱离了固定动作的模式,身随心动,头脑中诠释的是对乒乓球每个运动轨迹的真正理解。那时,乒乓运动将成为思想与身体的完美结合,您亦会发现它真正的魅力所在。总而言之,乒乓球学习的真谛在于兴趣、坚持、思考后行思合一。而高水平的教练可以在乒乓球学习的道路上指点迷津,让您少走弯路。这些要素够成了学好乒乓球的关键!翔云乒乓,全心服务乒乓学习,用心诠释这门艺术! 三、乒乓业余球友如何提高步法能力大家都知道,在乒乓球运动中讲究脑,眼,手,身体并用。对于此篇要谈到的步法,是打好乒乓球的一项基础能力。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步法能力?怎样使步法在打球过程中起到良好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点,为大家做总结归纳。1. 步法移动以重心移动为前提。在打球的过程中,重心移动需平稳,对重心也需要良好的控制,不能忽高忽低。所以在移动时,也要含住力量,步法的移动不能跳跃,蹬转的过程关节要有张力,力量能够得到良好传递。 2. 对基本步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乒乓球的基础步法单步,跨步,并步,跳步,交叉步。我们需要知道每一种步法的用途和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在平时的练习中体会记忆。例如:侧身正手球,反手,大角度的正手位,需要较为综合性的步法,自己的总结可以更好的灵活应用步法。 3. 从细节深入探究。运用单步时,一般处理的是台内球,这时前脚一定不能虚空,要踩实制造稳定的支点,脚背与踝关节要适当紧绷和弹性;运用跨步时,后脚的垫步比较重要;运用并步时,左右脚重心转换,此时小腿内侧应有力量转移的感觉;在交叉步中,脚尖的方向较为重要,例如右手的正手大角度,右脚先动随即迈左脚交叉,交叉时左脚脚尖要垂直球台,左脚落地时挥拍,击球瞬间右脚站稳,还原。 4. 注重步法之间的衔接。小碎步或小垫步一定要小,这一点是业余球友经常忽略的。在高水平对决中,小垫步往往是看不出来的,身体微动调整就能完成,动作衔接是一种隐性的衔接。 5. 对球的准确预判。良好的对球的预判能够直接反映一个球员的综合素质,也是步法准确运用,迅速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好的预判,那么所有的步法也就成了杂乱无章。为自己徒增负担,与想法目标越来越远。 在击球时,不是步法越复杂越好,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可以练就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复杂步法,而步法的移动调整也是越快越好。好步法重点在于理解并能够合理交错运用。身体的弹性,良好的习惯,刻苦的练习……造就了良好的步法。虽然今天列出的五点都是比较基础的,但是对于业余球友来说却是很实用,希望大家能够在练习中细细体会,总结出更多有益于进步的方法!四、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乒乓球技术细节乒乓球是一项注重技巧的运动,其对基本功要求之多,对打球者各种素质要求之高,是许多运动无法比拟的。刚刚入门的乒乓球业余爱好者,通过老师指点,视频教学等对乒乓球的基本技术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想快速提高水平,单是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列举一些打球时常遇到的被大家所忽视的技术细节,希望通过这些细节的发现,能够帮助广大球友学习进步!第一,握拍的方法不正确。很多初学乒乓球的人很少注意正确的握拍方式。事实上,正确的握拍是十分重要的,也直接影响单项技术或者整体技术的发挥。用个简单的比方来说,上战场时连枪都没拿好,怎么保证射击敌人的准确性?握拍的方式跟打什么样的球有关系,比如弧圈球的打法就不同于快攻球。握拍的基本原则是松紧适度。1.虎口:大力进攻,虎口位置卡的比较深。卡的比较浅时,适合灵活多变的打法。2.食指与拇指。正手攻球时,食指放松,反手则拇指放松。3.后面三个手指。进攻和弧圈打法时,后面三个手指适当的伸直。灵活打法时,要适当的蜷起。 第二,基本站姿,重心。在站位问题上,经常忽视两点问题。一是身体的重心没有放在前脚掌,这个错误导致的问题是不利于接发球的准确性与回球的质量。二是身体重心偏高,这会影响到对球高度的判断。说到这,我们每一个人的身高不同,那么正确的身体重心应该如何找?正确的方法是:上臂的贴身体自然下垂,肘部与球网同高,在这个高度上有利于判断球的高低,从而选择正确的击球点。 第三,引拍动作不正确,很多球友在做引拍动作时都是用大臂带动小臂,向身后拉,这个动作很不稳定,速度也较慢,发不上力量。正确的引拍动作是以身体为轴,蹬腿,转腰完成。这个动作引拍的速度快,击球的力量也依靠身体的力量加大。 第四,忽视手腕与手指的力量。有位优秀的教练曾跟我说过,如果你发现一个初学者动作不是十分标准,但是他的力在手腕与手指上,那么不要改变他,他怎么打怎么是。庄则栋也曾经在书中提到过这个问题。总是用大臂,小臂发力的球友,始终无法晋级到高手的行列。当你逐渐体会用手腕与手指发力的时候,你离成功就很近了。 第五,忽视步法的练习。没有灵活扎实的步法,怎么实现多变的技术?在与高手的区别中,除了打球的意识,差距最大也就在步法。大家务必在练习基本功的时候加强对步法的联系,结合自身特点,为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步法组合,这对提高球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第六,盯球意识不强。很多球员都有一种感觉,接不住对方的球,也找不准击球点。这可能是因为没有养成盯球的意识,让自己变得被动。有一个方法就是从对方挥拍起,眼睛就要不停的跟着球走,对方触球的位置,用力的方向,落台后第一落点,球过网的位置,第二落点的位置等等。只有学会了盯球,才能采取合适的接发球,提高接球的成功率。 第七,缺乏迎前意识。拉球速度不快前冲力不足,拉弧圈时漏球,击球总是出界……这些情况出现都是因为迎前意识不足。身体重心及时交换,主动迎球而不是原地等球,这一定很重要。乒乓球的迎前意识有了,很多打不过去的球,种种难题都会引刃而解。 第八,发球时候用力和落点不合理。很多的业余球友都面临一个发球难题,那就是发不好短球。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合力的用力和球的落点。例如:发长球,力量大一些,向前的发力大点,球的第一落点在自己球台的端线附近;发短球时用力稍小一些,球的第一落点在在球台中央或靠近球网的位置。以上,是我们从平时的看到的一些问题中总结出来的,多有主观性观点。欢迎广大球友一同讨论,共同进步。五、乒乓球业余爱好者打好乒乓球的关键----迎前意识乒乓球被称之为中国国球,是一项为大众所熟知的体育运动。此运动在社会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开始学习乒乓球。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不能拥有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没有高强度的专业训练,没有较高层次的乒乓意识……但是每一个乒乓业余球友都满怀一颗热爱乒乓球的心,用自己的方式找寻各种进步的途径。今天,我们就浅谈一下业余爱好者在打乒乓球时遇到的共性化问题。第一个问题:当对方球速度较快时,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接球。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迎前不够。对方球速快,我们总是来不及准备,就算勉强回击,可球的质量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建立一种主动意识,这样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让身体给出相应的反应,而被动的只靠蹬腿转腰来得到动力一般较难出现漂亮的回击。 第二个问题:经常失误,漏掉自己认为能打到的球。很多情况下,业余球友打球时觉得对一个球判断的很准,自信满满,可是却遗憾的漏掉。其实这也是因为迎前不够。如果主动迎前,就可能最大程度的判断出球线的长短,用球拍去迎球,而不是原地挥拍。这样出现的漏球失误也会被克服。这也说明提高主动意识,学会适当的迎前,是打好乒乓球的一个必要技术。 第三个问题:想要打出很有爆发力的球,可是用了很大力,球的力量却并不大。这种情况发生,一方面没有做到身体合力。只是手臂和手上用力,不依靠蹬腿转腰带动身体的力,也就没有形成身体的合力。另一方面,便是没有主动迎球的意识。主动迎球也同时提高了进攻的主动力,可以将球来时的力量转化,且与身体形成合力。力的互相作用与转化,形成合力,进而赋予了球爆发力与速度。由此可见,迎前在球速与其爆发力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第四个问题:处理小球不到位。小球技术包含有调、抹、切、搓、摆短、劈长、挑打、弹击等等,这些技术都与迎前密不可分。打球时要适应对方球速,会抢时间,会调节自己的击球节奏,遇快则快,遇慢则慢。不管是什么,我们都需要主动抢到一个最佳的击球点。此时,迎前便可以很好的概括以上动作。 综上几点问题,相信业余球友能够发现我们所强调的迎前的重要性。意在说明,打球时要注重建立主动意识,处于被动状态时,要想办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转为主动!六、乒乓球协调性的六个关键词体育运动需要美感的同时也需要兼顾竞技体育的实用性。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协调性往往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运动员能否更长久的运动生涯的一项重要指标。关键词一:握拍——顺势顺序,适中兼顾握拍在乒乓球的运动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握拍习惯可以使动作的合理性达到最有最大。同时,乒乓球运动发展至今,无论直板还是横板,双面击球的功放转换中,对握拍姿势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球拍的握法直接影响着身体发力的方向和来球的方向旋转产生的效果。关于正反手击球过程中是否需要交换握拍姿势是争论最多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队教练李晓东认为,在正反手击球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不交换手型,也不能过大,过量的交换握拍方式。寻求一种平衡、适中、快速的方法,以达到在正手或者反手位都能够最合理的击球。握拍姿势的调整也许会带来巨大的技能潜力,因此在这上面多下些功夫,实在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关键词二:同——上肢下肢,同时同向乒乓球运动中,上体和下体的协调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腰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蹬地之后带动膝关节转动从而引起腰转,腰转带动上体转动牵引肩关节固定,以肘为轴带动小臂,小臂摆动带动手腕,手腕放松到紧凑牵引手指完成击球。在完整的过程中,上体和下体分别为两个大组,通过腰完成两个大组的力量传输和衔接。因此,在业余球员学习乒乓球当中,从下向上找力量的传导就是重中之重了,把下体和上体的传力能够协调好,乒乓球就等于学会了一半。关键词三:重心——帮助发力,更助还原打球过程人,可能有很多人体会不到重心的妙用。其实重心是教会我们用身体前倾引导手臂向前击球。不仅仅在供求当中,在正反手衔接,搓球,发球,防弧圈,拉弧圈等等所有技战术中,都能看到重心的影子。重心是时时刻刻帮助我们在打球,我们每次击球向前挥动小臂,如果没有重心的帮助,向后还原同样需要小臂摆动相同的距离,这样我们的胳膊对球的有效掌握少之又少。如果用重心带着我们的前臂去击球,在还原之时通过转移重心完成还原动作,那么我们的手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找球并且更合理的处理球。马林发球好的原因在于他能够在发球之前让肘关节以下都放松下来,并且在接触的一瞬间通过重心的转换向前在球本身上作用一个更大的加速度。在拉弧圈和防弧圈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板形的方向来控制球的弧线,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板形在接触球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的合理,相反我们利用重心去控制球的方向和落点,更加准确,更加稳定。关键词四:引拍——松而不晃,紧而不僵引拍这个技术动作,在乒乓球初学里,有的人天生手感好能够理解从放松到紧凑。而有些人则因为启蒙教练不够专业,并没有把打乒乓球最合理的感觉传授到,导致手在打球的任何时候都是僵硬的。不管攻球还是拉球,在击球之前松弛的手,同时保证拍形不能晃,才能在接触到球的瞬间将力量加速到最大,对球的效果达到最大化,这时,动作结束将拍子握紧,又不能过大力量导致手的僵硬,这样会使还原动作减慢。所以,引拍的大小,松紧,取决于动拍子重量,对来球速度的理解,并不是在处理球过程中一成不变的。不管搓球还是拉球,引拍幅度和感觉需要我们在一开始学球的时候就要有所认识,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在将来的道路上走那么多弯路。关键词五:轨迹——相对一致,局部微调跳出来看乒乓球这项运动,其实动作不过正反手,旋转不过上下旋。在彼此衔接之中我们的动作或多或少都要有所变化,根据球的旋转速度落点不同,来调整自己的动作,但是在无穷的变化之中我们又是以相似的运动轨迹去处理球。无论处理上旋球还是处理下旋球,无论我们对球的发力多还是借力多,我们更多要关注的都是处理球的轨迹是否相似,大路需要一致,细节需要微调,这才能够使我们用整体的协调性连贯击球的根本。关键词六:连贯——行云流水,旱地拔葱综上所述了细节之后,我们就需要用细节归纳整体,当能做到上述五条的时候基本上离打球协调的最高境界——行云流水,就不远了。无论功或是防,无论发还是接,我们整体的动作协调而又充分,攻防转换自如,力量发透而又可以收放自如。行云流水的击球也需要出手要集中,还原要放松。还在打球过程中,除了上下起伏重心,还需要前后移动,这些都需要有时间来做这些动作,在快速高质量的回合球当中,免不了这样的动作就显得像“旱地拔葱”了。乒乓球的协调性一方面是天生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教练的指导了。一个好的教练员不光能看出学员的问题所在,更是在教学过程中细心要求,让学员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如何学好乒乓球乒乓球是一项以身体为基础,以眼睛为配合,以大脑为枢纽的全身性协调运动。想学好乒乓球说难也易,说易也难。除了需要大量的练习为基础以外,一名优秀的乒乓球教练员在您的训练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乒乓球作为一项小球类运动,它将人的眼、手、脑、脚统一调动起来,共同运用起来才能良好的完成这项运动,所以,在乒乓球的训练和学习中,只有一名优秀的乒乓球教练员才能够在细致入微的动作当中引导学员最快速的进步。七、如何理解提高乒乓球的衔接技术和转换技术在学习乒乓球的过程中,衔接技术和转换技术的良好运用,反映了一个乒乓球运动者的水平。关于衔接,我们可以理解为两拍球之间的连接。两拍球有可能相同,但也有可能是不同。衔接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节奏,力量。要做到打球时对于球的组合达到合理,则需要良好的衔接。例如,一方发力打出一拍球,对方回球较快,此时先打球一方稍调整为中等力量衔接这拍球往往要比全力回击更胜一筹。这便是衔接。衔接技术中,我们更注重的是速度,短时间的处理不同的球。板与板之间的衔接速度越快,在相持中速度辅助旋转,得分几率大大增加。说到转换,也许有人对它与衔接的概念有些模糊,不好分清。转换与衔接有着共同之处,但是转换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衔接范畴广。但是,转换在某种程度上难于衔接。它涉及到不同技术的连续转换运用。比如攻防转换,打球时可能是先攻后防,但也可能是先防后攻。在进攻的过程里,我们挥拍幅度大,发力快而集中,身体重心偏向前方;在防守时,挥拍幅度相对小,身体的重心也偏后。转换重心,是转换技术的重点,对于力量的要求也明显强于衔接,强调手指手腕的相互配合。衔接和转换最终是源于对速度的控制,力量的大小,也多取决与速度的快慢。力量不足,而速度快的选手,更适合在衔接技术上发展。而力量较足个子高大的选手则更适合在转换技术上多下功夫。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发挥特长。这两种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属于比较困难的领域。无论学什么,困难是一定的,力求好的同时,一定要能克服难!在乒乓球的学习中,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都大同小异,只不过方式有所差别。想要打好乒乓球通过发现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打法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翔云乒乓针对这两项技术为两人组学员特制定一套训练方法,让您在乒乓球实战中体会攻防转换和连续衔接的妙用乐趣。 八、拉好弧圈的动作要领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如何拉好弧圈球。弧圈球的重点在于击球时的动作要领,故本次讲解不赘述准备动作及引拍动作。 大家都知道击球时球拍会对球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力,而此时,球拍运行的速度也不同。两种不同速度产生了击球时出现的不同动作。现在就分开系统讲述一下。 第一:吃球。所谓“吃球”意在乒乓球拍接触球的时,将球包在胶皮上,吃球愈深,打出去时旋转力愈强。吃球时,手臂放松,在转体动作的带动下,自然运动。此时,球拍的运行方向是由身体的右下方挥向前上方再到前上方偏左位置。所有的发力动作和球拍的运行均依靠转腰,蹬腿来完成,小臂务必做到放松。第二:快速击球。我们先形象它,称之为冲球。冲球时,球拍运行的方向与吃球一致。但冲球时球拍的加速度达到最大。产生击球的爆发力与加速度通过收手臂及手腕来完成。拉前弧圈时手腕不参与发力,起的是控制作用。拉好弧圈需要几点注意:首先,动作一定要协调,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够实现发力一致。具体来讲,发力方向要与台面保持45度,此后蹬腿,转腰,收臂,收腕四个动作方向一致,所需要的发力方向均为45度,从而达到力的集中,加速度达到最大。 其次,是重心。重心平稳是基础,拉球时最好保持重心平稳且偏高一些,重心高则容易发力。保证重心正确转移,对于拉球来讲至关重要。击球蹬腿时,重心在右腿上,通过蹬腿动作将重心从右腿,转移到你前上方,再向左移动,最后将中心转移至左脚,整个重心转移动作结束。做该动作时如果把动作做的太死,就不便于还原了,大家要多多练习,将整体动作做到到位而放松。再次,冲球时的加速度是能使球产生力量与强烈旋转的关键。完成一次完美的冲球需要的是把握好收手臂的时机。如果过早收臂,无吃球动作,整个击球的动作与快拉球相差无几,球被撞击出去,这便是拉球与弧圈球的区别所在。而过晚收臂,则容易造成用力很大,打出去的球却力量不大,也不旋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一定要运用身体的力量,通过蹬腿,转腰产生的身体力量带动,主要的力量其实并不在手上。 最后,则是控制速度与作用力。吃球通过蹬腿,转腰来完成,手臂放松,不需球拍给球太大的作用力,最好让球与拍子的接触面积稍大,反弹小。冲球动作则依靠控制收臂时间来实现。击球速度原本与挥拍速度相当,而想达到冲球时球的力量,则需要挥拍时产生的加速度。加速大给予球的是爆发力。速度的协调,力度的控制,时间差的掌握构成了如何能拉好弧圈的关键。九、发球抢攻谈到发球抢攻,自然要把发球放在首要位置。在乒乓球的各种技术中,发球是一项充满了个性化,展现个人创新与想象力的不受任何制约的技术。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乒乓球业余球友,都在发球技术上不断钻研。发球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对手吃发球,直接得分;二是为自己创造抢攻的机会。在很多对决中,尤其是高手对决由于双方实力水平相当吃发球的机会就变得很小,这时发球抢攻便显得格外重要。当自己发球时,抢攻质量不高或者失误较多,就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发球质量高时,同时也减少了自身压力,抢攻变得容易。在对决中,我们也经常能够发现,很多时候吃发球是因为过于顾忌对方的下一轮抢攻,而忽略自身能力,导致失误。所以,发球抢攻不仅要强化发球的质量,也要注重抢攻的方式。 由于个体差别,每个人的优势不同,发球抢攻也带有非常明显的自身风格特点。比如自己的正手技术强,步法优,那么就可以侧身位正手发球,不论是重心转移还是主动性都有利于下一步衔接;如果是反手进攻能力强,则可以中间位发右侧旋转球;打上旋球好的,相持能力强的可以发多侧上旋球或者不转球,目前很多发球的高手都擅长发侧上旋或不转球,更加有利于抢攻……总而言之,是要找到自己的长处,并发挥优势,在拿到发球权的时候站取主导地位。 变化,对于发球抢攻算是一种全新的解读。只有同一旋转,落点,技术显得过于单调,很容易被对手所识破并找到攻破方法。我们应该注重其变化长短结合,左右轮换,使对手无从判断。对于变化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旋转变化,一种是借助手型变化。找到对方打球的特点与弱势之处,找到应对的发球方式也是得分的关键。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相应的配套技术穿插,变化莫测,也使得对手应接不暇。根据对方的打法灵活的变化发球和抢攻手段是争胜的关键。变化也可以称之为乒乓球的灵魂,是一种意识。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要为自己规划一个以后的发展方向,当然也要根据自身的长处,能力。将球台分区,确定自己在哪个区域可以发挥出最佳水平,有优势区域,也不乏基础线路。定点练习一些球,尽量为自己设计出一套发球抢攻套路。除了规划,我们一直强调的乒乓球意识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在迎前技术中也重点讲解过。抢攻意在主动意识,争取了主动,第一板球上手才争取了高质量。积极,反控制给对手造成压力,下一轮的进攻也更加容易成功。 从发展的眼光看,精炼自身特长,加强反控制判断,重视衔接与衔接中的变化,抢攻无死角,深化主动意识,对自己的打法有宏观认识。这些要素决定了能否成为乒乓球高水平选手的关键。 &乒乓球正确应用方法详解 握拍站姿需练习
已有 41 次阅读 10:48 AM
1、握拍方法不合理初学乒乓球的业余爱好者,一般不会注重考虑正确的握拍方法,导致影响了单项技术的发挥和整体技术的提高。下面就推荐一篇文章给急需掌握正确握拍方法的球友参考。握拍方法和打球的特点有一定关联。快攻型打法就不同于弧圈型打法。直拍的握拍,和虎口,拇指食指,其余三个手指都有关系。总体原则:松紧适度!(1)虎口:虎口卡的深,适合大力进攻,卡的浅,适合灵活多变。(2)拇指和食指:在准备打球的时候,均衡用力;处理正手攻球时,食指适当放松;处理反手推挡时,拇指适当放松;总之,拇指和食指的协调,是保证球拍拍型的关键因素。(3)背后三个手指:一般是依次叠加,贴在拍后。快速灵活型打法,三个手指适当蜷起;强力进攻或弧圈型打法,三个手指适当伸直些。你的握拍方法正确吗?想想看。2、引拍动作不正确我见过好多的业余球友,在做引拍动作时,都是用大臂带动小臂向后拉手,导致拉手速度慢,动作不稳定,影响了击球的准确性和发力不足。正确的方法是:做引拍动作时,为了拉开持拍手与来球的距离,是以身体为轴心向后转“腰”来完成引拍动作的。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引拍速度快,便于合理的选择击球位置;二是利用转腰的力量可以加大击球的力量和击球动作的稳定性。提示:看看梅兹的比赛录象中是如何引拍的,对你一定会有所启发。3、基本站位姿势不正确业余选手在站位时容易忽视的问题。一是:身体的重心不是放在前脚掌上,这样不利于接发球时迅速起动,直接影响到接发球的正确性和回球的质量;二是:身体的中心普遍偏高,影响了对来球高度的准确判断。一般来讲,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不同,所以在身体重心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正确的身体重心高度应该是:上臂贴近身体自然下垂,肘部跟网同高为宜。这个高度容易看清来球的高低,便于选择合适的击球点。你的重心放在了前脚掌上了吗?是的,我就是放在哪了。正确,加100分!4、发球时用力、落点不合理好多的业余球友发出台的长球还可以,但就是发不好不出台的短球,原因何在?我认为他们主要是没有掌握发球的基本规律,具体说:发长球用大力,向前的发力大点;发短球用稍小的力,摩擦的用力大点;发长球第一落点在自己球台的端线附近,而发短球第一落点在球台的中央或靠近球网的地方,不信你试试。5、盯球意识淡漠有球友反映接不好对方的发球,找不准击球点,不能予判对方来球的路线等等。原因很多。我看来,产生如上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盯球”的习惯造成的。要改变如上所说的被动局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对方抛球挥拍开始,自己的眼睛就要一刻不停的跟着球走,紧紧的盯死对方的拍形、触球的部位、用力的方向和大小、球落台后的第一落点、球过网时的位置、来球第二落点的位置、球从台面弹起时的运行方向和弹起的高度等。只有掌握了盯球的方法和运用,才能采取合理的接发球方法,提高接发球的成功率。请问,你有盯球的习惯吗?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盯球吧。6、缺乏迎前意识相信你遇到过拉弧圈球时漏球;击出的球老是出界;拉、打球没有速度以及前冲力不足等情况吧?你也急于想知道产生此类常见错误的原因吧?主要答案的其中之一那就是:迎前意识不够!具体讲,迎前意识的正确运用方法是:当自己的身体斜对球台回接对方来球时,首先从蹬腿、转腰、身体中心的交换(从后脚向前脚转移)做起,然后才是小臂带动大臂(近台攻球时)或大臂带动小臂(中远台拉球时)球拍触球时的一瞬间小臂突然发力,将球击出。在这里,身体重心的交换就是迎前意识的具体体现,用身体主动迎球,而不是等球,这一点尤其重要!现在提倡“打摩”结合,其中的“打”是靠身体的迎前来实现的,而“摩”是用前臂和手腕的发力来实现的。不妨你试试,看能否解决你目前存在的问题。7、发球时容易忽视的小细节发球时,球接触球拍的位置决定了发球质量的好坏。(1)用球拍的前端击球,发出的球的速度就快;用球拍的后端(靠近拍柄的部位)击球,发出的球的速度就慢。(2)用球拍的前端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强烈;用球拍的后端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弱。(3)当球拍横向时,用球拍的下部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强;用球拍的上部摩擦球时,发出的球旋转就弱。(4)当球在球拍上的滚动路线长时,发出的球旋转就强;反之就弱。(5)发球时,用上腰的力量,发出的球速度快、旋转强。总之,发强烈旋转球、速度快的球用拍的前部、下部再加上腰的力量,而发不转球或弱转球用拍子的根部、上部才能实现。以上这些细节你知道吗?8、普遍忽视步法的练习不管什么技术都是靠灵活的步法来实现的。正所谓:打球其实就是在打步法!业余球员跟专业球员的差距除了打球的意识就是步法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只是不愿在练习步法上下苦功罢了。要想提高球技,我还是恳请大家多在步法训练上下点工夫吧,步法训练不用投入资金和器材,无本求利,何乐而不为呢!9、击球力量大、小的运用不合理好多的业余球友在回击对手来球时为了达到“一剑封喉”的效果,往往是不论来球的具体位置、旋转的强弱等,一味的发死力,造成失误多多,适得其反。那么,何时应该发大力,何时应该发小力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来球高、速度慢;*中远台回击前冲弧圈球时;*发球抢攻时,对来球的力量、落点、旋转心里有底时;*近台用反撕的方法回接对方的前冲弧圈球时;挑对方回接到自己台上的近网不转、平网或高于网的短球时;等等,用大力回击!而接对方的半出台半不出台的球时;*回接对方的来球在自己不好发力的位置时;*接发球时;*回接低于球网的短球时;等等,用小力!其次还有中等的发力,在这里就不再表述了,有待球友自己体会吧。10、忽视手腕、手指的用力世界冠军庄则栋在自己的著书中有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小学生用大臂发力;中学生用前臂发力;大学生用腰发力;研究生用手腕、手指发力。可见用手腕、手指发力是合理用力的最高水平了。具体在什么时候用手腕、手指发力最合适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近台拉冲弧圈球时;直拍反面横拉、横打时;台内侧拧时;发球时;弹击时;近台接对方发来的强下旋球用小弧圈回接时;搓加转下旋球时;等等。请相信吧,一旦你较好的掌握了用手腕、手指发力的时候,你肯定就成为一位乒乓高手了。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身体重心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