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复合应用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应用题,小学数学应用题,应用题的文章。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
应用题是的重点,又是的难点。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理解概念,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多年来的实践,对应用题的复习教学浅淡几点。
一、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还有速度、时间和路程,单价、数量和总价,工效、时间和总量等。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因此,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在复习时,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些补充条件的问题和练习,目的是强化的基础知识。使看到问题立刻想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出些有助于训练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我们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对易混的术语,如减少了和减少到等要让学生清楚。
逆叙的条件,学生容易搞错它们的数量关系。教苹果树:学实践,要求学生画图是搞清数量之间关系的有效形式。如:梨树3100棵,比苹果树的3倍还多40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梨树:出。梨树棵数减去400棵,正好是苹果树棵数的3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出现:(3100400)&3的错误算式。
二、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我们在复习时侧重教给分析法。如:李师傅做820个零件,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个,其余的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
分析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的天数(6天)这两个条件。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生产多少个(82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50个)。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要求学生把分析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能说清楚,就他的思维是理顺的。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表述的分析过程。
实际上在分析应用题时,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方法是结合运用,相互包含的。这就是说在分析已知条件时要时刻注意题目的问题,这样综合才不会偏离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所必备的条件时要想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只有这样提出的条件才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或求出来。
有些应用题,单靠上述两种方法分析仍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给学生另外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常用的有两种,即转化法和假设法。例如:有甲、乙、丙三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的3倍,又是丙袋的4倍,又知乙袋比丙袋多8千克。问三袋大米各重多少克?
这样思考:从已知条件看出,甲袋大米的重量分别以乙袋和丙袋为标准,统一标准量是解题的关键。应用转化法就能统一标准量,
要使学生明白怎样转化简便就怎样转化。上题如果统一成以乙袋或两袋的重量为标准量难度就大了。
又如:甲、乙两个仓库内原来共存货物是480吨,现在甲仓又运进所存货物的40%,乙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25%,这时两仓共存货645吨。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
这样思考:假设两仓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40%,那么可知共运进货物为:
480&40%=192(吨)
而实际两仓运进645-480=165(吨)从而可知多算了192-165=27(吨)。为什么多算了27吨呢?这是因为乙仓实际运进了它所存货物的25%,而我们也当作运进所存货为的40%了。从而可知,乙仓原来所存货物的40%与25%的差是27吨,于是可知
乙仓原来有货物:
27&(40%-25%)=180(吨)
甲仓原有货物:480-180=300(吨)。
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是:先根据解题的需要对已知条件做出假设,通过假设引出矛盾,然后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转化法和假设法的解题方法掌握起来是比较的,在总复习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量地涉及一部分这类题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负荷饱满,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
三、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
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相等,一种是不等,由不等便出现了差,于是引出围绕&差&的一系列数量关系,如:大数-小数=差;大数-差=小数;小数差=大数等。在比差的基础上又为比较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若甲数是a,乙数是3a,则乙数是甲数的3倍。在整数倍的基础上,又扩展为小数倍,再扩展为分数倍。在分数倍里,倍数可以小于1。随着&倍&的概念的建立和发展,又出现了围绕着&倍&的一系列数量关系。
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又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百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等。了比的知识以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比的形式表示。如:甲数是乙数的5倍,我们就说,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1。再如:
成的与全的比是3∶5,或已经完成与未完成的比是3∶(5-3)。通过这样复习,就把以&差&和&倍&为核心的知识纵向地串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为今后正确地运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应用题复习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8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结果用12.5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多少天完成任务?可有下列解法:
1.80&(120%)&12.5&8=15(天)
3.12.5&(120%)=15(天)
4.设计划用x天完成。
80x=80&(120%)&12.5x=15
5.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
①80∶80&(120%)=12.5∶xx=15
②1∶(120%)=12.5∶xx=15
上述五种解法分别是按解一般应用题的思路、问题的思路、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方程的思路和用比例解的思路进行分析的。通过本题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过的解应用题的各种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调查本内容是否有用
上一篇:还是被罚了100元!早上的历险记就此结束了,接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签证历险记了~~
我们终于等到了十点,门口的两位守卫已经被我们折磨得差不多了,恨不得早点让我们这帮土匪进去。进去之后我们对里面的一些都感到好奇,有很多企业……下一篇:这是一篇关于关于中国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思考,中国教育的思考的文章。我常常想中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终于有了一些答案。
跟美国教育比起来,中国教育是一种捆绑式的教育。这在亚洲国家似乎很普遍,记背似的教育在台湾和日本也可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相关推荐
{$str_relative_reduce}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小学应用题,小学数学应用题,应用题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求七上数学应用题30道!_百度知道
求七上数学应用题30道!
给你参考一下吧,我只找得到25题是有分析的,后面五道直接写了解答过程 1.某商店有一套运动服,按标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元,已知这套运动服的成本价为100元,问这套运动服的标价是多少元?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销售问题.分析:设这套运动服的标价是x元.此题中的等量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元,即标价的8折-成本价=20元.解答:解:设这套运动服的标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0.8x-100=20,解得:x=150.答:这套运动服的标价为150元.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2.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平路与一段上坡路.如果骑自行车保持平路每小时行15km,上坡路每小时行10km,下坡路每小时行18km,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29min,从乙地到甲地需25min.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行程问题.分析:本题首先依据题意得出等量关系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不变的,进而列出方程为10( 2960-x)=18( 2560-x),从而解出方程并作答.解答:解:设平路所用时间为x小时,29分= 2960小时,25分= 2560,则依据题意得:10( 2960-x)=18( 2560-x),解得:x= 13,则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 13+10×( 2960-13)=6.5km,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6.5k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即①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②列出方程③解出方程 3.2009年北京市生产运营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的总和为5.8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比生产运营用水的3倍还多0.6亿立方米,问生产运营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各多少亿立方米?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等量关系为:居民家庭用水=生产运营用水的3倍+0.6.解答:解:设生产运营用水x亿立方米,则居民家庭用水(5.8-x)亿立方米.依题意,得5.8-x=3x+0.6,解得:x=1.3,∴5.8-x=5.8-1.3=4.5.答:生产运营用水1.3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4.5亿立方米.点评:解题关键是弄清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本题也可根据“生产运营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的总和为5.8亿立方米”来列等量关系. 4.小华将勤工俭学挣得的100元钱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取出50元来购买学习用品,剩下的50元和应得的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年利率又下调到原来的一半,这样到期后可得本息和63元,求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不计利息税).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增长率问题.分析:要求存款的年利率先设出未知数,再通过等量关系就是两年的本金加上利息减去够买学习用品的钱等于最后的本息之和.解答:解:设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为x,则第二次存款的年利率为 x2,第一次的本息和为(100+100×x)元.由题意,得(100+100×x-50)× x2+50+100x=63,解得x=0.1或x= -135(舍去).答: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为10%.点评:解题的关键要理解题的大意,特别是第二次到期的本息为50+100x,很多同学都会忽略100x,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共100枚,金牌数位列世界第一.其中金牌比银牌与铜牌之和多2枚,银牌比铜牌少7枚.问金、银、铜牌各多少枚?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可设银牌数为x枚,则铜牌为(x+7)枚.金牌数为x+(x+7)+2,根据获得金、银、铜牌共100枚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银牌数为x枚,则铜牌为(x+7)枚.金牌数为x+(x+7)+2,(1分)依题意得x+(x+7)+x+(x+7)+2=100(3分)解得x=21,(5分)所以x+7=21+7=28;21+28+2=51答:金、银、铜牌分别为51枚、21枚、28枚.(6分)点评: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得到各个奖牌数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易错点. 6.天骄超市和金帝超市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两家超市都实行会员卡制度,在天骄超市累计购买500元商品后,发给天骄会员卡,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85%收费;在金帝超市购买300元的商品后,发给金帝会员卡,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90%收费,讨论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分别对两家超市列出花费和购物金额x的关系式,然后比较两者大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顾客所花购物款为x元.①当0≤x≤300时,顾客在两家超市购物都一样.②当300<x≤500时,顾客在金帝超市购物能得更大优惠.当x>500时,假设顾客在金帝超市购物能得更大优惠则300+0.9(x-300)<500+0.85(x-500)解得x<900.③所以当500<x<900时,顾客在金帝超市购物能得更大优惠.同样可得:④当x=900时,顾客在两家超市购物都一样.⑤当x>900时,顾客在天骄超市购物能得更大优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掌握. 7.小王去新华书店买书,书店规定花20元办优惠卡后购书可享受8.5折优惠.小王办卡后购买了一些书,购书优惠后的价格加上办卡费用比这些书的原价还少了10元钱,问小王购买这些书的原价是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经济问题.分析:办卡费用加上打折后的书款应该等于书的原价加上节省下来的10元,由此数量关系可列方程进行解答.解答:解:设书的原价为x元,由题可得:20+0.85x=x-10,解得:x=200.答:小王购买这些书的原价是200元.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8.A、B两城铁路长240千米,为使行驶时间减少20分,需要提速10千米/时,但在现有条件下安全行驶限速100千米/时,问能否实现提速目标.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行程问题.分析:在提速前和提速后,行走的路程并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列方程解答.解答:解法一解:设提速前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则需时间为 240x小时,依题意得:(x+10)( 240x- 2060)=240,解得:x1=-90(舍去),x2=80,因为80<100,所以能实现提速目标.解法二解:设提提速后行驶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240x-10- 240x= 2060去分母.整理得x2-10x-7200=0.解之得:x1=90,x2=-80经检验,x1=90,x2=-80都是原方程的根.但速度为负数不合题意,所以只取x=90.由于x=90<100.所以能实现提速目标. 9.水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某城市制定了居民每月每户用水标准8m3,超标部分加价收费,某户居民连续两个月的用水和水费分别是12m3,22元;10m3,16.2元,试求该市居民标准内用水每立方米收费是多少?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收费是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经济问题.分析:标准内用水收费加上超标部分收费就是本月总费用,由此可列方程组进行求解.解答:解:设标准内用水每立方米收费是x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收费是y元.由题可得:8x+(12-8)y=22;8x+(10-8)y=16.2,解得:x=1.3,y=2.9.故该城市居民标准内用水每立方米收费1.3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收费2.9元. 10.据某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664座城市中,按水资源情况可分为三类:暂不缺水城市、一般缺水城市和严重缺水城市.其中,暂不缺水城市数比严重缺水城市数的4倍少50座,一般缺水城市数是严重缺水城市数的2倍.求严重缺水城市有多少座?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工程问题.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暂不缺水城市+一般缺水城市+严重缺水城市=664,据此列出方程,解可得答案.解答:解:设严重缺水城市有x座,依题意得:(4x-50)+x+2x=664.解得:x=102.答:严重缺水城市有102座. 11.目前广州市小学和初中在任校生共有约128万人,其中小学生在校人数比初中生在校人数的2倍多14万人(数据来源:2005学年度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1)求目前广州市在校的小学生人数和初中生人数;(2)假设今年小学生每人需交杂费500元,初中生每人需交杂费1000元,而这些费用全部由广州市政府拨款解决,则广州市政府要为此拨款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工程问题.分析:(1)本题可设目前广州市在校的初中生人数为x万,因广州市小学和初中在任校生共有约128万人,其中小学生在校人数比初中生在校人数的2倍多14万人,那么小学生人数为:(2x+14)万,所以可列方程x+2x+14=128,解方程即可;(2)在(1)的基础上利用“广州市政府的拨款=小学生人数×500+中学生人数×1000”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设初中生人数为x万,那么小学生人数为(2x+14)万,则x+2x+14=128解得x=38答:初中生人数为38万人,小学生人数为90万人.(2)500×900 000+0=830 000 000元,即8.3亿元.答:广州市政府要为此拨款8.3亿元. 12.小明去文具店购买2B铅笔,店主说:“如果多买一些,给你打8折“,小明测算了一下.如果买50支,比按原价购买可以便宜6元,那么每支铅笔的原价是多少元?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经济问题.分析:等量关系为:原价×50×(1-80%)=6.由此可列出方程.解答:解:设每支铅笔的原价为x元,依题意得:50x(1-0.8)=6,解得:x=0.6.答:故每支铅笔的原价是0.6元. 13.初三某班的一个综合实验活动小组去A,B两个车站调查前年和去年“春运”期间的客流量情况,如图是调查后小明与其它两位同学进行交流的情景,根据他们的对话,请你分别求出A,B两个车站去年“春运”期间的客流量.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阅读型.分析:所增加的百分比乘以基数即为增加的实际人数,由此可列方程进行解答.解答:解:设A站前年“春运”期间的客流量为x,则B站为(20-x),由题意知:0.2x+0.1(20-x)=22.5-20,解得:x=5∴A站去年客流量为:1.2×5=6(万人)∴B站人数为:22.5-6=16.5(万人)答:A站去年“春运”期间的客流量为6万人,B站为16.5万人. 14.阅读下面对话:小红妈:“售货员,请帮我买些梨.”售货员:“小红妈,您上次买的那种梨都卖完了,我们还没来得及进货,我建议这次您买些新进的苹果,价格比梨贵一点,不过苹果的营养价值更高.”小红妈:“好,你们很讲信用,这次我照上次一样,也花30元钱.”对照前后两次的电脑小票,小红妈发现:每千克苹果的价是梨的1.5倍,苹果的重量比梨轻2.5千克.试根据上面对话和小红妈的发现,分别求出梨和苹果的单价.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阅读型.分析:设每千克梨的价格是x元,则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1.5x元.根据苹果的重量比梨轻2.5千克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每千克梨的价格是x元,则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1.5x元.则有: 30x=301.5x+2.5,解得:x=4,1.5x=6.答:梨和苹果的单价分别为4元/千克和6元/千克. 15.我校“春之声”广播室小记者谭艳同学为了及时报道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情况,她从领队韦老师那里了解到校队共参加了16场比赛,积分28分.按规定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可是小谭忘记了输赢各多少场了,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分别求出输、赢各多少场?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比赛问题.分析:球队赢球后得分加上输球得分应该等于总得分,即可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答:解:设球队赢了x场,则输了(16-x)场,由题可得:2x+(16-x)×1=28解得:x=12,答:球队赢了12场,输了4场. 16.联想中学本学期前三周每周都组织初三年级学生进行一次体育活动,全年级400名学生每人每次都只参加球类或田径类中一个项目的活动.假设每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中,下次将有20%改为参加田径类活动;同时每次参加田径类活动的学生中,下次将有30%改为参加球类活动.(1)如果第一次与第二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人数相等,那么第一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应有多少名?(2)如果第三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不少于200名,那么第一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最少有多少名?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设第一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为x名,则第一次参加田径类活动的学生为(400-x)名.根据每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中,下次将有20%改为参加田径类活动;同时每次参加田径类活动的学生中,下次将有30%改为参加球类活动表示出第二次参加球类运到的人数,再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2)在第二次参加球类运到的基础上,根据每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中,下次将有20%改为参加田径类活动;同时每次参加田径类活动的学生中,下次将有30%改为参加球类活动表示出第三次参加球类运到的人数,根据题意列不等式求解.解答:解:(1)设第一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为x名,则第一次参加田径类活动的学生为(400-x)名.第二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为x•(1-20%)+(400-x)•30%由题意得:x=x•(1-20%)+(400-x)•30%解之得:x=240(2)∵第二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为x•(1-20%)+(400-x)•30%= x2+120,∴第三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为:( x2+120)•(1-20%)+[400-( x2+120)]•30%= x4+180,∴由 x4+180≥200得x≥80,又当x=80时,第二次、第三次参加球类活动与田径类活动的人数均为整数.答:(1)第一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应有240名;(2)第一次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最少有80名. 17.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乘车到天池山农科所进行社会调查,可供租用的车辆有两种:第一种可乘8人,第二种可乘4人.若只租用第一种车若干辆,则空4个座位;若只租用第二种车,则比租用第一种车多3辆,且刚好坐满畅海扳剿殖济帮汐爆搂.(1)参加本次社会调查的学生共多少名?(2)已知:第一种车租金为300元/天,第二种车租金为200元/天.要使每个同学都有座位,并且租车费最少,应该怎样租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要注意关键语“只租用第一种车若干辆,则空4个座位;若只租用第二种车,则比租用第一种车多3辆,且刚好坐满”,根据两种坐法的不同来列出方程求解;(2)要考虑到不同的租车方案,然后逐个比较,找出最佳方案.解答:解:(1)设参加本次社会调查的同学共x人,则4( x+48+3)=x,解之得:x=28答:参加本次社会调查的学生共28人.(2)其租车方案为①第一种车4辆,第二种车0辆;②第一种车3辆,第二种车1辆;③第一种车2辆,第二种车3辆;④第一种车1辆,第二种车5辆;⑤第一张车0辆,第二种车7辆.比较后知:租第一种车3辆,第二种车1辆时费用最少,其费用为1100元. 18.某小店老板从面包厂购进面包的价格是每个0.6元,按每个面包1.0元的价格出售,卖不完的以每个0.2元于当天返还厂家,在一个月(30天)里,小店有20天平均每天卖出面包80个,其余10天平均每天卖出面包50个,这样小店老板获纯利600元,如果小店老板每天从面包厂购进相同数量的面包,求这个数量是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经济问题.分析:由题意得,他进的包子数量应在50-80之间;等量关系为:(20×进货量+10×50)×每个的利润-(进货量-50)×10×每个赔的钱=600;据此列出方程解可得答案.解答:解:设这个数量是x个.由题意得:(20x+500)×(1-0.6)-(x-50)×10×(0.6-0.2)=600,解得:x=50.故这个数量是50个. 19.小刚在商场发现他喜欢的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并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求小刚喜欢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经济问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语“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并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即随身听的单价=书包单价×4-8.依此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随身听单价为x元,则书包的单价为(452-x)元,列方程得:x=4(452-x)-8,解得:x=360.当x=360时,452-x=92. 20.(1)一种商品的进价是400元,标价为600元,打折销售时的利润率为5%,那么,此商品是按几折销售的?(2)某化肥厂去年四月份生产化肥500吨,因管理不善,五月份的产量减少了10%.从六月起强化管理,产量逐月上升,七月份产量达到648吨.那么该厂六、七两月产量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增长率问题;经济问题.分析:(1)设此商品按x折销售,根据商品进价和标价及利润间关系可得方程;(2)设该厂六,七两月产量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根据产量的减少和增加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1)设此商品按x折销售.600x=400(1+5%),可求得x=0.7.(2)设该厂六,七两月产量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5月产量为500(1-10%)=450,则6月是450(1+x),7月为450(1+x)(1+x)=648.则:(1+x)2= .44,1+x=1.2,x=20%. 21.某商场出售某种文具,每件可盈利2元,为了支援贫困山区,现在按原售价的7折出售给一山区学校,结果每件盈利0.2元(盈利=售价-进货价).问该文具每件的进货价是多少元?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销售问题.分析:等量关系为:售价的7折-进价=利润0.2,细化为:(进价+2)×7折-进价=利润0.2,依此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该文具每件的进货价是x元,依题意得:70%•(x+2)-x=0.2解得:x=4答:该文具每件的进货价为4元.近年来,宜宾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装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中小学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全市中小学装备领先的总台数由1996年的1040台直线上升到2000年的11600台,若年每年比上一年增加的计算机台数都相同,按此速度继续增加,到2003年宜宾市中小学装备计算机的总台数是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增长率问题.分析:应先根据96年的台数+4年一共增加的台数=2000年的台数,求得每年的增长量,进而让11600加3年增加的台数即为2003年宜宾市中小学装备计算机的总台数.解答:解:设每年增加的计算机台数为x台,则:1040+()x=11600,解得x=2640,∴2003年宜宾市中小学装备计算机的总台数为:11600+()×(台).答:2003年宜宾市中小学装备计算机的总台数是19520台. 23.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为400元,销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了m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在降低销售价的同时降低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下季度这种产品每件销售价降低4%,销售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多少元?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经济问题.分析:此题文字叙述量大,要审清题目,找到等量关系: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设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x元,则每件产品销售价为510(1-4%)元,销售了(1+10%)m件,新销售利润为[510(1-4%)-(400-x)]×(1+10%)m元,原销售利润为(510-400)m元,列方程即可解得.解答:解:设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x元,则根据题意得[510(1-4%)-(400-x)]×m(1+10%)=m(510-400),解这个方程得x=10.4.答: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10.4元. 24.为了鼓舞中国国奥队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曙光体育器材厂赠送给中国国奥队一批足球.若足球队每人领一个则少6个球,每二人领一个则余6个球,问这批足球共有多少个?某队员领到足球后十分高兴,就仔细研究起足球上的黑白块(如图),结果发现,黑块呈五边形,白块呈六边形,黑白相间在球体上,黑块共12块,问白块有多少块?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中有两个不变的量,足球总数和总人数,要求的是足球数,所以第一问用总人数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即可;(2)第二问可利用黑块与白块的数量比是3:5的关系列方程可求解.解答:解:(1)设有x个足球,则有:x+6=2(x-6),∴x=18;所以这批足球共有18个;(2)设白块有y块,则3y=5×12,∴y=20,所以白块有20块. 25.3月12日是植树节,七年级170名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如果男生平均一天能挖树坑3个,女生平均一天能种树7棵,正好使每个树坑种上一棵树,问该年级的男女生各多少人?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工程问题.分析:设该年级的男生有x人,那么女生有(170-x)人,所以男生平均一天能挖树坑3x个,女生女生平均一天能种树7(170-x)棵,然后根据每个树坑种上一棵树即可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解答:解:设该年级的男生有x人,那么女生有(170-x)人,依题意得:3x=7(170-x),解得:x=119,170-x=51.答:该年级的男生有119人,那么女生有51人.26.为节约能源,某单位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电费:用电不超过140度,按每度0.43元收费;如果超过140度,超过部分按每度0.57元收费。若墨用电户四月费的电费平均每度0.5元,问该用电户四月份应缴电费多少元?
设总用电x度:[(x-140)*0.57+140*0.43]/x=0.5 0.57x-79.8+60.2=0.5x 0.07x=19.6 x=280 再分步算: 140*0.43=60.2 (280-140)*0.57=79.8 79.8+60.2=14027.某大商场家电部送货人员与销售人员人数之比为1:8。今年夏天由于家电购买量明显增多,家电部经理从销售人员中抽调了22人去送货。结果送货人员与销售人数之比为2:5。求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来各有多少名送货人员和销售人员? 设送货人员有X人,则销售人员为8X人。 (X+22)/(8X-22)=2/5 5*(X+22)=2*(8X-22) 5X+110=16X-44 11X=154 X=14 8X=8*14=112 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来有14名送货人员,112名销售人员28.现对某商品降价10%促销,为了使销售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设:增加x% 90%*(1+x%)=1 解得: x=1/9 所以,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11.11%29.甲.乙两种商品的原单价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降10%,乙商品提价5%调价后两商品的单价和比原单价和提高2%,甲.乙两商品原单价各是多少/设甲商品原单价为X元,那么乙为100-X (1-10%)X+(1+5%)(100-X)=100(1+2%) 结果X=20元 甲 100-20=80 乙 30.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的4/5少30人,如果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去,那么甲车间的人数就是乙车间的3/4。求原来每个车间的人数。设乙车间有X人,根据总人数相等,列出方程: X+4/5X-30=X-10+3/4(X-10) X=250 所以甲车间人数为250*4/5-30=170. 说明: 等式左边是调前的,等式右边是调后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数学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