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葡萄牙灵异事件解密一百多杀了印度几万人叫什么事件

帖子主题:科钦围城战:140名葡萄牙守军打死5000印度人
共&41387&个阅读者&
军号:1529889 工分:262405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科钦围城战:140名葡萄牙守军打死5000印度人
文章提交者:围棋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4-0-1.html
1504年的科钦(Cochin)围攻战,是葡萄牙和卡利卡特的全面冲突爆发后,卡利卡特的领主(Zamorin)倾巢而出,集结了大批其藩属城邦的军队,企图拔除葡萄牙在科钦的据点,结果却遭到了出乎意料的灾难性失利,这一战可以说充分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已经开始对东方拥有了一定的科技优势。同时也可以说明,当时的西方军队在的士气、作战的计划、的组织等方面都开始全面的进步,至少已经不输于以“诡道”而自居的东方人了。双方兵力的对比是压倒性的,数量据记载至少在6万以上,估计在57000人--84000人之间,而葡萄牙守军只有140人,加上数百科钦盟军。在海上印度人有各类船只240艘,而葡萄牙人只有1艘卡拉克帆船和2艘卡拉维尔帆船(一说五艘),无论是舰船还是,印度人都有100倍以上的绝对优势。这和古典时期在温泉关对峙的希腊人和波斯军队的对比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只不过这次是西方打到了东方而不是东方以君临天下的高昂气势来擒拿西方。难怪今人看来,会冠以“葡萄牙人的温泉关”这一绰号。造成这个奇迹般胜利的除了葡萄牙的一些科技优势之外,还有科钦城的地形--和直布罗陀很像,处在一个狭小的海角上,可以说让进攻方庞大的兵力完全无从展开,从而使得印度人很大程度上还要靠船只载着士兵发动进攻。其实不只是直布罗陀,任何此类型的城市一般都很难被攻破。古典时期,提尔城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而后来这座城市被与陆地连接后还遭遇了两次大规模的围攻,但入侵者不是被打跑了,就是守城战逼迫围城者允许自己带着武器和财产,安然里去;同样位于海角处的君士坦丁堡更是在1000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不可攻破的。开战不久,印度人就发现他们对欧式要塞完全无能为力,他们的攻城武器(据说是射石炮)在葡萄牙人看来极为简陋,几乎完全没有效果,简陋的石弹对付中世纪程度的要塞是没有问题的,但欧洲人经过文艺复兴已经学会了新的要塞的筑城方法。此类型的要塞的抗击能力是以前城堡的数倍。同时守军也拥有火炮、火绳枪、十字弓这些优良的武器。第一次进攻的印度军队就遭到葡萄牙火炮、火绳枪、十字弓的猛烈打击,丢弃了1300具尸体,而葡萄牙人竟然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很明显,印度人连城墙也爬不上去,而那些寒酸的火炮对于葡萄牙人的新式要塞完全没有作用可言。不过当地的指挥官并不死心。此后,印度人又发动了六次总攻,使得这场攻城战持续了五个月之久,印度人使用了他们所有想得到的冷兵器时代的所有攻城招数包括了炮击、攻城锤、步兵的强攻、围困战略、地道等等,但除了遗尸累累之外没有任何效果。在海上的几次交锋也以葡萄牙完胜而告终,葡萄牙人充分发挥其新式帆船在大洋上的机动性,让印度人的浆帆船几乎没有近身肉搏的机会,像打靶一样被葡萄牙火炮一批批击沉。虽然成熟的侧舷火炮技术还没有出现,但安装在塔楼和甲板最上层的火炮还是足够对阿拉伯样式的小船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舰支上的士兵也有十字弓和火绳枪,在近距离交火中丝毫不落下风。16世纪初,后骑士时代的葡萄牙士兵海上的胜利也确保了印度人的封锁名存实亡,因为补给物资可以定期从海上运过来,五个月的时间里,葡萄牙人相对的可以以逸待劳,而征集来的印度土邦军队则在军事损失之外,还在承受着自己的土地无人耕种与收获的巨额损失。对于封建军队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所以,战事越往后发展,对于气势汹汹但无计可施的印度围城者来说反而是更不利的。很快在印度人第七次进攻期间,新的季风期开始降临,暴雨导致疾病在印度联军中开始蔓延,使得印度军队以惊人的速度丧失战斗力。日,Zamorin终于放弃了这次从三月就开始了的自杀性的进攻,7月初,科钦围城结束。双方的伤亡比例是骇人听闻的,印度方面死亡达到了19000人,其中估计5000人战死,13000人死于疾病,而葡萄牙人的阵亡数为0--尽管守军中多有带伤者,科钦人的损失不明,但考虑到他们也只有几百人参战,应该损失也是十分之小的。此战役后,葡萄牙明显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军事技术上的明显优势,其侵略越来越肆无忌惮。1509年葡萄牙舰队在第乌决定性的击溃了阿拉伯联合舰队,从此以后,似乎东方再也没有势力能阻止最多时不过1000人的葡萄牙舰队在印度洋上横冲直撞。此后葡萄牙又发动了夺取霍尔木兹和马六甲的行动,也以接近0伤亡的极小损失取得了胜利。于是偌大的一个葡萄牙殖民帝国在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勇敢的水手手里被确立了。欧洲的棱堡附 :棱堡是16世纪初在意大利发明的,威尼斯人最先在希腊和克里特岛建筑以对抗奥斯曼,接着是奥地利在东线边境采用,法国人要等到16世纪中期后才开始兴建,英国要到16世纪中后期才开始,至于西班牙和葡萄就更晚了,葡萄直到1557年才在东非蒙巴萨建设棱堡。1504的科钦城堡严格意义来说不属于棱堡,但己具备了早期棱堡的雏型。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科钦围城战:140名葡萄牙守军打死5000印度人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8476 工分:6580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关键还是阿三战斗力不行,100多年后在台湾,郑成功领着不到印度人一半的军队强攻上千荷兰人百年经营的牢固堡垒最后还是胜利了,而且损失远比阿三少得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9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在殖民时代的开端,欧洲殖民者的战斗力往往是惊人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殖民者因为对于财富和地位的追求而空前团结,战斗欲望空前高涨;二也是因为亚非拉国家大都日渐衰微,或者四分五裂,在殖民者潮水般的冲击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66681 工分:941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先纠正个错别字,是“八旗铁骑”才对,其实八旗也没什么好辉煌的啦,当年几万人的八旗铁骑让大明的关宁铁骑打的满地找牙,若不是李自成占了京城吴三桂反了山海关带着关宁铁骑横扫中原,还真没有八旗什么事儿,八旗占领中原不到三百年时间,把个大好的中华糟蹋的不像样子。从糠稀的尼布楚条约到辛丑条约,哪里来的辉煌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00810 工分:47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1、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时期的所谓战史记载,无论对手是奥斯曼帝国、阿拉伯、还是印度人,无论对手强大还是弱小,欧洲人都喜欢把对手的兵力夸大很多倍,而且无论是自己惨败还是胜利,都会夸大伤亡比。因为那时的欧洲对外战争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手自然都被当成“异教徒”,教会强大的宣传势力把己方宣扬为站在上帝一边为其护佑。胜利的战争自然当成强化宗教思想的最佳催化剂,而失败的战争也要千方百计地找理由。因此,夸大对手的兵力和损失自然就是上上之策,胜了可以锦上添花,凸显上帝护佑的神力,败了自然有理由,夸大对方的损失仿佛虽败犹荣。2、这个战役的几乎同时期,葡萄牙人就在明朝吃了大亏。《明实录》记载“佛郎机国人别都卢寇广东,守臣擒之。初,(别)都卢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疎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率师截海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人齐进,生擒别都卢、疎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被掠男妇十人,获其二舟。余贼末儿丁·甫思·多·灭儿等,复率三舟接战,火焚先所获舟,百户王应恩死之,余贼亦遁”这次战役的指挥是新会县的备倭指挥、百户,可见明朝方兵力也就是个县武装部级别的,结果俘了其两艘船,打死数十,生擒了数十,包括其指挥官。本文内容于
20:10:40 被hgshgs2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92264 工分:30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04625 工分:1179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明朝,蛮清真实的比较(转贴)现在很少人知道并相信,在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近代化!满人入主中原打断了这一历史进程,耽误中国整整300年。 一般人都想象不到,明朝非常先进与开放,在许多方面不仅不落后于西方,而且还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首先,我们先看明朝的精神文明: 明代的中国,在伏尔泰眼中是西方学习的榜样。那时的皇帝似乎不很勤政,但良好的体制和各级官僚很好地维持着帝国的运转。那时的知识分子也不再仅仅是皇权的依附物,而把书院作为抗争的阵地,并敢于在朝堂上与皇帝据理力争,而且象王夫之、唐甑这样的学者则开始关注人Quan等问题。中国全境亡于蒙古的痛苦经历和关外落后民族的不断侵扰,也使得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投向“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书院的广泛分布、生活的富足、教育的普及,使得各种学术活动遍地开花,也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有条件与同期脱离了宗教束缚的西方人一样思考着人性问题。那时,以中原华夏贵胄自居的明代知识分子,是自信的,也是开放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僚,再到一般知识分子,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引进抱着热忱的欢迎态度。以往被看得很低的“奇淫技巧”,在明代也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自由和创造力都极其惊人。 1、在政治思想上,许多思想家都把思想锋芒都达到了“民权”高度。王夫之提出了虚君立宪思想,他说:“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 “以法相裁,以义相制,……有王者起,莫能易此”。宪法高于一切,即使天下再易手,新的“王者”也不能轻易改变宪法。即使今天,这样的道理又有几人知道?黄宗羲则怒批君主专Zhi:“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则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如此明确的舆论监督思想,今天又有几人知道? 2、在人文思想方面,明朝思想家们普遍主张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王阳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王艮说:“知得身是天下国家之本”。汤显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陈确说:“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同时,他们都主张学术要冲破一切网罗,自由驰骋,即使孔子之言,也不能尽信。王阳明说:“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又说:“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而400多年后,中国还有“两个凡是”之论!真不可以道里计!唯物主义思想巨人王廷相还把“惟先儒之言是信”的教条主义者人嘲笑成“函关之鸡”,他说:“学者于道,不运在我心思之神以为抉择取舍之本,而惟先儒之言是信,其不为函关之鸡者几希”。冯梦龙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样的话与鲁迅等启蒙精英在五四时期的言论岂不是如出一辙? 3、在经济思想方面,王夫之明确主张皇帝也不能侵犯私有财产:“王者虽为天地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谈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他又指出人君也不能干涉经济自由:“人则未有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上为谋之,且弛其自谋之心,而后生计愈蹙”。而这个道理,在400多年后,治国者还是不知道,他们的智慧还不如小岗村的那些冒着杀头危险私搞“承包 其次,我们再看看明朝的科学技术: 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100年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同时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在明朝,各种技术和原始机器的发明和创新尝试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在北京保卫战中,明朝军队竟然出动了中国人制造的“喷火坦克” ,足见当时中国社会之开放自由、创造力之勃发。 1634年,即明朝灭亡前十年,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历书》修编完成。而一年前的1633年在西方,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晚年极其悲惨。而徐光启当时的职务是“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得到崇祯皇帝的宠信。这是西方和中国明朝在天文学上的对比,可以说,中国明朝崇祯皇帝对天文学的支持远超过欧洲。这部集欧洲天文学所有经典为大成的《崇祯历书》不仅代表“西学东渐”的学术成果,还代表着中国对西方天文学的接纳,而更为可贵的是这在欧洲还尚且不能。 1、徐光启提出建立以数学为基础的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构架。崇祯2年(1629年)7月26日,徐光启给崇祯皇帝上奏折《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论述了“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他是把数学作为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来看待。 2、方以智对自然科学和哲学进行了科学划分和论述。那时西方连哲学和科学的区别都弄不清楚,而方以智已经明确提出概念的区分和关系的论述。 3、在军事科学方面,徐光启在崇祯2年(1631年)上疏建议组建全火器装备的现代化陆军。他建议,一营陆军用“双轮车”120辆、“炮车”120辆、“粮车”60辆。“西洋大炮”16位,“中炮”80位,“鹰铳”100门,“鸟铳”1200门,战士2000人,队兵2000人。……练成15营6万人,并推举孙元化先训练一营。此计划得到崇祯皇帝的激切赞赏和大力支持,并投入实施。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也是徐光启新军事思想的大力实践者。孙元化本身在科学上也有相当造诣,著有《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可以说没有孔有德的叛变,他会训练出一支相当强大的火器部队来,彻底歼灭满清应该也没有问题。但孙元化很快被叛军孔有德俘虏,后虽放回却因渎职罪而被处死。徐光启训练新式陆军的计划虽然落空,但他却已经指明了中国近现代军事的发展方向。没有满清的中断,中国在军事上是不会落后于西方的。 4、在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方面,王徵自制出自行车、自转磨、虹吸、鹤饮、刻漏、水铳、连***、代耕、轮壶,同乡人把他当作诸葛孔明复出。王徵和金尼阁合作翻译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中国第一部罗马字注音专著。王徵和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合作翻译编写创作了《远西奇器图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引进西方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的著作。5、现代医学也开始萌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实事求是,不迷信古人,其正确性超过了以往所有本草学著作。而吴有性的《瘟疫论》则透露着中华新医学的曙光。 第三,我们再看看物质文明: 明朝代表着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代末年的中国生产力高度发展,永乐年间的铁产量高达9700吨,而17世纪欧洲产铁量最多的俄罗斯才2400吨;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明朝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工业总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与此同时,明末的对外贸易量也相当惊人。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推算,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那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第四,我们再看看明朝的对外交往: 明朝人对外极其开放。在对待外国文明的态度上,瞿太素主张应以文化的高低来区分是否文明国度,他说:“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 流亡到日本的朱舜水也说:“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这一主张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全力支持。事实上,明朝中国民间和官方已经同时展开对西方科技思想书籍的大规模翻译。现在我们把林则徐,魏源看成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比他们早两个世纪,徐光启等一大批明朝知识分子已经把视野转向世界,并且认识到中国以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西方列强。徐光启说:“今之建贼,果化为虎豹矣,若真虎豹者,则今之闽海寇夷是也”。也就是说,虽然那时关外的建州满人虽然是明朝的大敌,但象徐光启、崇祯皇帝那样的人已经知道西方将是中国更凶恶的敌人,因此在内忧外患之中还不忘加紧引进西方科技。 明朝,中国人不仅走了出去,而且还独占中国近海以及东南亚的海上霸权,确保了祖国的海上安全。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我们不仅没有关上国门,而且还走了出去,这样使我们的航海与军事技术都始终与西方世界始终接轨,不至落后。 郑芝龙在明朝官方的支持下曾经发展成为拥有三千多艘海洋贸易船只,超级庞大的海上贸易集团。当时郑芝龙集团势力已经达到“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崇祯元年,荷兰人和汉人许心素联手在东山岛海面上向他发动攻击,郑芝龙盛怒之下出动千艘船只进行还击,捕获荷兰人的两艘大船和85名荷兰船员。不久又攻入厦门港,把许心素抓获处死并再捕获一艘荷兰船和一艘快艇。等到强大的中国海盗集团刘香势力崛起之后,“荷兰人与刘香勾结,在日突袭厦门,把港内郑芝龙水师的二、三十艘战船击沉或烧毁,这些被破坏的船只每艘上面配备有16门、20甚至36门的大炮,可见郑芝龙的明军水师实力强大到什么程度。而在短短两三个月内,郑芝龙竟能连续对荷兰人发动两次庞大的海上反攻。出动包括五十艘特大战船在内的150艘战船,使刘香海盗集团和荷兰人遭受到重创。最后彻底消灭了强大的刘香海盗集团,并使荷兰殖民强盗受到沉重打击。这种战果在中外交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也奠定了郑芝龙的明军海上力量在这片海域上的霸主地位。荷兰人在见识了他的厉害之后,改变了对他敌对的态度,与他合作,以求在几乎完全由他垄断的贸易中得到一些好处。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和郑芝龙集团竞争,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贸易上,都是如此。德国学者Aldree he wiltn说“他除靠那一项强暴的营业税收(每舶例入二千金),又靠本身的投机生意,而终于积攒起一笔莫大资产,他的船只计有三千,他令其船主们巡航到暹罗、马尼拉、马六甲等地,就豪华以及财富而论,他凌驾在他君主之上”。当时就连郑氏家族手下其他成员,都富可敌国,如户官郑泰“守金门,资以百万计”“富至千万”“少者百万”。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些方面看看这个中国的海上集团当时强大富裕到什么地步。《明末中国的私人海上贸易》中说:“崇祯元年,台湾荷兰长官与郑芝龙订立为期三年的购货合同,议定郑芝龙每年向荷兰交付生丝一千四百担,糖五千担,糖姜一千担,绢绫五千担,荷兰人支付29万9700元,这项合同后因荷兰东印度公司缺乏现金作罢。” 总之,明末华夏文明处于进入人类文明更高级阶段的前夜,前程未可限量。虽然因为饥荒西北起了民变,但以明朝的实力是完全可以镇Ya下去的。而事实上,民变之起也跟由于平定满人而增加税收有关。增加税收,江南尚不觉得吃力,而西北却承受不了。假如满人不在关外闹事,一是西北民变未必会起,二是明朝也可倾力镇Ya,而左支右绌而致流寇坐大。 中国自宋以来,北宋、南宋、明从根本上说都不是亡于内,而是亡于外。假如,没有被少数民族灭亡,华夏文明成果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积淀,也许会创造更加灿烂的前景。但这一切却被女真、蒙古和满人这些敌人毁掉了!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对那时的明朝社会有过这样描述:“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十章 )。这多么像今天西方的景况呀。所谓的康乾盛世是个什么情况呢: 1.古人的记载: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这样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 (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康熙中期是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时期,从此以后在人口压力下,中国的人均GDP开始一路下滑)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乾隆朝诗人魏来朋的《鬻子行》写道: 潍北邑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 膝下娇儿莫能蓄,百许铜钱即便鬻。但令得主免饥饿,宁甘下贱为人仆。 交钱交儿说分明,钱交儿不随人行。翁亦无奈强作色,驱之使去终不能。 望儿挥手频频打,旁观谁是解救者?频打频来怀中藏,儿声长号翁如哑。 2.西人的回忆 明末西方传教士还在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声称"大明人"是"衣饰华美,风度翩翩".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在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3.一些有良知的历史学家的记载 山西产好铁,满清就向山西的冶铁户征铁,所征之数不断增加。雍正时征2.5万斤,乾隆时增加到5万斤,嘉庆时又增加到20万斤。征铁给的铁价、脚费不到市价的1/6,近于掠夺!潞安府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潞绸精美,被满清列为贡品,每年派造的数量,大大超过机户的承受力。明朝盛时,潞安府有机织 1.3万多张,明朝派造3000匹。经过明末战乱,清代仅剩织机300张,居然还是派造3000匹,致使“机户支价赔累,荡产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满清朝廷并不因此放弃派造,直到机户完全逃光,潞绸在历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苏松财赋半天下”,苏州、松江两府的田赋位居全国榜首,其上缴中央的钱粮总额超过了浙江全省。当时松江的面积是苏州的十分之三,而赋税额却是苏州的一半,因此,在明代,松江的赋税额为全国最高。然而松江的棉纺织业到清代开始退步,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而到了清朝,“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请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九十三处了。 第一个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的人大概是鲁迅,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康乾盛世的工业总产量其实不及明末万历年间。 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27094 工分:118664
/ 排名:9081
左箭头-小图标
24楼&1、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时期的所谓战史记载,无论对手是奥斯曼帝国、阿拉伯、还是印度人,无论对手强大还是弱小,欧洲人都喜欢把对手的兵力夸大很多倍,而且无论是自己惨败还是胜利,都会夸大伤亡比。因为那时的欧洲对外战争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手自然都被当成“异教徒”,教会强大的宣传势力把己方宣扬为站在上帝一边为其护佑。胜利的战争自然当成强化宗教思想的最佳催化剂,而失败的战争也要千方百计地找理由。因此,夸大对手的兵力和损失自然就是上上之策,胜了可以锦上添花,凸显上帝护佑的神力,败了自然有理由,夸大对方的损失仿佛虽败犹荣。2、这个战役的几乎同时期,葡萄牙人就在明朝吃了大亏。《明实录》记载“佛郎机国人别都卢寇广东,守臣擒之。初,(别)都卢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疎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率师截海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人齐进,生擒别都卢、疎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被掠男妇十人,获其二舟。余贼末儿丁·甫思·多·灭儿等,复率三舟接战,火焚先所获舟,百户王应恩死之,余贼亦遁”这次战役的指挥是新会县的备倭指挥、百户,可见明朝方兵力也就是个县武装部级别的,结果俘了其两艘船,打死数十,生擒了数十,包括其指挥官。本文内容于
20:10:40 被hgshgs2编辑现在美国和西方还是原来欧洲的那一套,把别的国家制度当作异教徒,总是宣称自己是正义一方及时它一直在侵略,但是本性难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19953 工分:3853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29楼&先纠正个错别字,是“八旗铁骑”才对,其实八旗也没什么好辉煌的啦,当年几万人的八旗铁骑让大明的关宁铁骑打的满地找牙,若不是李自成占了京城吴三桂反了山海关带着关宁铁骑横扫中原,还真没有八旗什么事儿,八旗占领中原不到三百年时间,把个大好的中华糟蹋的不像样子。从糠稀的尼布楚条约到辛丑条约,哪里来的辉煌啊?38楼&八旗兵把大好的中华糟蹋的什么样子了?最烦你这样说话信口开河的态度,有清一代,吸取明朝的教训,对民间采取轻赋税,同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使得明朝那样严重土地兼并基本消失,又取消了历史上绵延两千多年的徭役制度,使百姓不再有流转千里服役之苦,所以清代人口达到四亿,超过历代,即使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依然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GDP占全球的至少五分之一,,到了清末,国家面临列强侵略,老百姓并没有困苦到如明末那样大规模的为吃饱肚子农民起义,太贫天国那样的邪教组织只能拿天父天兄来忽悠老百姓造反,孙大炮只能拾起朱元璋的驱逐的口号来蛊惑民众反清,这就是实证!退一步说,八旗兵再怎么地也比朱明皇室强,八旗兵没有像朱明一样在各省修豪华壮丽的王府,关在里面养猪一样养尊处优,八旗里的上三旗之一的锡伯族,为守卫边关,在西北的沙漠里一呆就是四百年,今天还在新疆扎根,由一个大森林里渔猎民族成了一个戍边西北的全族皆兵的军族,更多的八旗兵在关外开荒种地,清代的东三省有很多事八旗兵从事屯垦,例如清代北京城里曾数次大规模的将八旗兵迁移到东北屯垦,留在京城里的的八旗子弟,那是有钱有权的官二代富二代,并不能代表下级普通八旗军户的整体形象,就像老舍的爹,正红旗的旗兵,每个月只有几十斤杂米,还要拿命去换,八国联军入侵,死在了保卫京城的战斗中,这样的八旗子弟,请问有钱有闲提笼架鸟吗?相比较一下,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20万人,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当时人王世贞所说,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嘉靖二十三年,全国田赋收入总数22,850,595石,而宗室禄米竟支出859万石,仅此一项竟占岁收三分之一强(《明世宗实录》卷392),然而,朱明的子孙为大明做了些什么?不但没做什么,反而坐食宗禄、腐朽荒淫,(上层宗室)胡作非为,引起社会秩序混乱不安,各府贫宗(下层宗室)依仗势力,强者公行攘夺土地,奸者暗为局骗,就是这样一群货色,把汉人最后一个王朝搞成成了明末流民遍地,饥民相食的地狱,大厦将倾,还在争权夺利,淫死幼女(南明弘光帝),所以糟蹋大好中华的称号还是转给骄傲的大汉子孙吧,历代亡国祸国之惨,也只有大汉子孙们做得出来!汉人自称是臣;别看是两字之差,这里面内涵太大了,满清从游牧部落的奴隶制到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封建社会初级阶段,野蛮用蛮力打垮了文明,这是上天在警告中国,虽然是坏事,但这种磨难对中国的发展是值得的,有些小人必须防。本文内容于
20:44:06 被小编a39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04625 工分:1179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明朝,蛮清真实的比较(转贴)现在很少人知道并相信,在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近代化!满人入主中原打断了这一历史进程,耽误中国整整300年。 一般人都想象不到,明朝非常先进与开放,在许多方面不仅不落后于西方,而且还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首先,我们先看明朝的精神文明: 明代的中国,在伏尔泰眼中是西方学习的榜样。那时的皇帝似乎不很勤政,但良好的体制和各级官僚很好地维持着帝国的运转。那时的知识分子也不再仅仅是皇权的依附物,而把书院作为抗争的阵地,并敢于在朝堂上与皇帝据理力争,而且象王夫之、唐甑这样的学者则开始关注人Quan等问题。中国全境亡于蒙古的痛苦经历和关外落后民族的不断侵扰,也使得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投向“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书院的广泛分布、生活的富足、教育的普及,使得各种学术活动遍地开花,也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有条件与同期脱离了宗教束缚的西方人一样思考着人性问题。那时,以中原华夏贵胄自居的明代知识分子,是自信的,也是开放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僚,再到一般知识分子,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引进抱着热忱的欢迎态度。以往被看得很低的“奇淫技巧”,在明代也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自由和创造力都极其惊人。 1、在政治思想上,许多思想家都把思想锋芒都达到了“民权”高度。王夫之提出了虚君立宪思想,他说:“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 “以法相裁,以义相制,……有王者起,莫能易此”。宪法高于一切,即使天下再易手,新的“王者”也不能轻易改变宪法。即使今天,这样的道理又有几人知道?黄宗羲则怒批君主专Zhi:“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则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如此明确的舆论监督思想,今天又有几人知道? 2、在人文思想方面,明朝思想家们普遍主张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王阳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王艮说:“知得身是天下国家之本”。汤显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陈确说:“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同时,他们都主张学术要冲破一切网罗,自由驰骋,即使孔子之言,也不能尽信。王阳明说:“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又说:“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而400多年后,中国还有“两个凡是”之论!真不可以道里计!唯物主义思想巨人王廷相还把“惟先儒之言是信”的教条主义者人嘲笑成“函关之鸡”,他说:“学者于道,不运在我心思之神以为抉择取舍之本,而惟先儒之言是信,其不为函关之鸡者几希”。冯梦龙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样的话与鲁迅等启蒙精英在五四时期的言论岂不是如出一辙? 3、在经济思想方面,王夫之明确主张皇帝也不能侵犯私有财产:“王者虽为天地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谈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他又指出人君也不能干涉经济自由:“人则未有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上为谋之,且弛其自谋之心,而后生计愈蹙”。而这个道理,在400多年后,治国者还是不知道,他们的智慧还不如小岗村的那些冒着杀头危险私搞“承包 其次,我们再看看明朝的科学技术: 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100年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同时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在明朝,各种技术和原始机器的发明和创新尝试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在北京保卫战中,明朝军队竟然出动了中国人制造的“喷火坦克” ,足见当时中国社会之开放自由、创造力之勃发。 1634年,即明朝灭亡前十年,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历书》修编完成。而一年前的1633年在西方,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晚年极其悲惨。而徐光启当时的职务是“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得到崇祯皇帝的宠信。这是西方和中国明朝在天文学上的对比,可以说,中国明朝崇祯皇帝对天文学的支持远超过欧洲。这部集欧洲天文学所有经典为大成的《崇祯历书》不仅代表“西学东渐”的学术成果,还代表着中国对西方天文学的接纳,而更为可贵的是这在欧洲还尚且不能。 1、徐光启提出建立以数学为基础的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构架。崇祯2年(1629年)7月26日,徐光启给崇祯皇帝上奏折《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论述了“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他是把数学作为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来看待。 2、方以智对自然科学和哲学进行了科学划分和论述。那时西方连哲学和科学的区别都弄不清楚,而方以智已经明确提出概念的区分和关系的论述。 3、在军事科学方面,徐光启在崇祯2年(1631年)上疏建议组建全火器装备的现代化陆军。他建议,一营陆军用“双轮车”120辆、“炮车”120辆、“粮车”60辆。“西洋大炮”16位,“中炮”80位,“鹰铳”100门,“鸟铳”1200门,战士2000人,队兵2000人。……练成15营6万人,并推举孙元化先训练一营。此计划得到崇祯皇帝的激切赞赏和大力支持,并投入实施。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也是徐光启新军事思想的大力实践者。孙元化本身在科学上也有相当造诣,著有《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可以说没有孔有德的叛变,他会训练出一支相当强大的火器部队来,彻底歼灭满清应该也没有问题。但孙元化很快被叛军孔有德俘虏,后虽放回却因渎职罪而被处死。徐光启训练新式陆军的计划虽然落空,但他却已经指明了中国近现代军事的发展方向。没有满清的中断,中国在军事上是不会落后于西方的。 4、在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方面,王徵自制出自行车、自转磨、虹吸、鹤饮、刻漏、水铳、连***、代耕、轮壶,同乡人把他当作诸葛孔明复出。王徵和金尼阁合作翻译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中国第一部罗马字注音专著。王徵和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合作翻译编写创作了《远西奇器图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引进西方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的著作。5、现代医学也开始萌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实事求是,不迷信古人,其正确性超过了以往所有本草学著作。而吴有性的《瘟疫论》则透露着中华新医学的曙光。 第三,我们再看看物质文明: 明朝代表着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代末年的中国生产力高度发展,永乐年间的铁产量高达9700吨,而17世纪欧洲产铁量最多的俄罗斯才2400吨;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明朝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工业总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与此同时,明末的对外贸易量也相当惊人。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推算,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那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第四,我们再看看明朝的对外交往: 明朝人对外极其开放。在对待外国文明的态度上,瞿太素主张应以文化的高低来区分是否文明国度,他说:“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 流亡到日本的朱舜水也说:“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这一主张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全力支持。事实上,明朝中国民间和官方已经同时展开对西方科技思想书籍的大规模翻译。现在我们把林则徐,魏源看成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比他们早两个世纪,徐光启等一大批明朝知识分子已经把视野转向世界,并且认识到中国以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西方列强。徐光启说:“今之建贼,果化为虎豹矣,若真虎豹者,则今之闽海寇夷是也”。也就是说,虽然那时关外的建州满人虽然是明朝的大敌,但象徐光启、崇祯皇帝那样的人已经知道西方将是中国更凶恶的敌人,因此在内忧外患之中还不忘加紧引进西方科技。 明朝,中国人不仅走了出去,而且还独占中国近海以及东南亚的海上霸权,确保了祖国的海上安全。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我们不仅没有关上国门,而且还走了出去,这样使我们的航海与军事技术都始终与西方世界始终接轨,不至落后。 郑芝龙在明朝官方的支持下曾经发展成为拥有三千多艘海洋贸易船只,超级庞大的海上贸易集团。当时郑芝龙集团势力已经达到“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崇祯元年,荷兰人和汉人许心素联手在东山岛海面上向他发动攻击,郑芝龙盛怒之下出动千艘船只进行还击,捕获荷兰人的两艘大船和85名荷兰船员。不久又攻入厦门港,把许心素抓获处死并再捕获一艘荷兰船和一艘快艇。等到强大的中国海盗集团刘香势力崛起之后,“荷兰人与刘香勾结,在日突袭厦门,把港内郑芝龙水师的二、三十艘战船击沉或烧毁,这些被破坏的船只每艘上面配备有16门、20甚至36门的大炮,可见郑芝龙的明军水师实力强大到什么程度。而在短短两三个月内,郑芝龙竟能连续对荷兰人发动两次庞大的海上反攻。出动包括五十艘特大战船在内的150艘战船,使刘香海盗集团和荷兰人遭受到重创。最后彻底消灭了强大的刘香海盗集团,并使荷兰殖民强盗受到沉重打击。这种战果在中外交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也奠定了郑芝龙的明军海上力量在这片海域上的霸主地位。荷兰人在见识了他的厉害之后,改变了对他敌对的态度,与他合作,以求在几乎完全由他垄断的贸易中得到一些好处。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和郑芝龙集团竞争,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贸易上,都是如此。德国学者Aldree he wiltn说“他除靠那一项强暴的营业税收(每舶例入二千金),又靠本身的投机生意,而终于积攒起一笔莫大资产,他的船只计有三千,他令其船主们巡航到暹罗、马尼拉、马六甲等地,就豪华以及财富而论,他凌驾在他君主之上”。当时就连郑氏家族手下其他成员,都富可敌国,如户官郑泰“守金门,资以百万计”“富至千万”“少者百万”。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些方面看看这个中国的海上集团当时强大富裕到什么地步。《明末中国的私人海上贸易》中说:“崇祯元年,台湾荷兰长官与郑芝龙订立为期三年的购货合同,议定郑芝龙每年向荷兰交付生丝一千四百担,糖五千担,糖姜一千担,绢绫五千担,荷兰人支付29万9700元,这项合同后因荷兰东印度公司缺乏现金作罢。” 总之,明末华夏文明处于进入人类文明更高级阶段的前夜,前程未可限量。虽然因为饥荒西北起了民变,但以明朝的实力是完全可以镇Ya下去的。而事实上,民变之起也跟由于平定满人而增加税收有关。增加税收,江南尚不觉得吃力,而西北却承受不了。假如满人不在关外闹事,一是西北民变未必会起,二是明朝也可倾力镇Ya,而左支右绌而致流寇坐大。 中国自宋以来,北宋、南宋、明从根本上说都不是亡于内,而是亡于外。假如,没有被少数民族灭亡,华夏文明成果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积淀,也许会创造更加灿烂的前景。但这一切却被女真、蒙古和满人这些敌人毁掉了!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对那时的明朝社会有过这样描述:“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十章 )。这多么像今天西方的景况呀。所谓的康乾盛世是个什么情况呢: 1.古人的记载: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这样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 (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康熙中期是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时期,从此以后在人口压力下,中国的人均GDP开始一路下滑)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乾隆朝诗人魏来朋的《鬻子行》写道: 潍北邑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 膝下娇儿莫能蓄,百许铜钱即便鬻。但令得主免饥饿,宁甘下贱为人仆。 交钱交儿说分明,钱交儿不随人行。翁亦无奈强作色,驱之使去终不能。 望儿挥手频频打,旁观谁是解救者?频打频来怀中藏,儿声长号翁如哑。 2.西人的回忆 明末西方传教士还在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声称"大明人"是"衣饰华美,风度翩翩".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在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3.一些有良知的历史学家的记载 山西产好铁,满清就向山西的冶铁户征铁,所征之数不断增加。雍正时征2.5万斤,乾隆时增加到5万斤,嘉庆时又增加到20万斤。征铁给的铁价、脚费不到市价的1/6,近于掠夺!潞安府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潞绸精美,被满清列为贡品,每年派造的数量,大大超过机户的承受力。明朝盛时,潞安府有机织 1.3万多张,明朝派造3000匹。经过明末战乱,清代仅剩织机300张,居然还是派造3000匹,致使“机户支价赔累,荡产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满清朝廷并不因此放弃派造,直到机户完全逃光,潞绸在历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苏松财赋半天下”,苏州、松江两府的田赋位居全国榜首,其上缴中央的钱粮总额超过了浙江全省。当时松江的面积是苏州的十分之三,而赋税额却是苏州的一半,因此,在明代,松江的赋税额为全国最高。然而松江的棉纺织业到清代开始退步,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而到了清朝,“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请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九十三处了。 第一个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的人大概是鲁迅,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康乾盛世的工业总产量其实不及明末万历年间。 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04625 工分:1179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疆域问题,历来是“我满清”的粉丝们用来攻击明朝,以显示“我满清”的“伟大辉煌”的一大“利器”。当其言论在网上被人驳的体无完肤的时候,往往就会祭出所谓的“我满清疆域比你们的明朝大三倍”这一最后的“利器”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先生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很多人就是这么上了当。这个道理,在中国也是适用的,以至于日积月累这么多年下,竟也有很多汉人对这一谎言信以为真了。我们不妨对这个所谓的拥有比明朝大三倍的疆域的王朝揭揭底。先来说说这“我满清疆域比明朝大三倍”,这种说法在民国时代就相当的流行,以至于台湾的李敖在他的书中也是这么提的,甚至写《鹿鼎纪》的金老伯也这么吹嘘,结果蒙蔽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我满清疆域比明朝大三倍”的内容是什么呢?要得出“我满清”疆域是明朝的三倍的结论需要两个条件:一、明朝后期实际控制的疆域面积只有大约三百多万平方公里。二、“我满清”“康乾盛世”有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疆域。这么一算下来,自然是清的疆域比明代大了三倍有余。然而,如上所述的两个条件是否能够同时成立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比较的时候,为什么明朝要用后期的所谓实际控制面积,而满清要用所谓的“康乾盛世”?条件不公平。明朝疆域最大是在永乐大帝时代,这是公认的事实。为什么一个要用衰落以后的条件,另一个要用所谓的“鼎盛期”做条件呢?如果反过来,用永乐大帝时代的明朝面积和努尔哈赤发家以前的面积比较的话又岂止大三倍?其次,一个朝代由兴起,到极盛,再到衰落、灭亡,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极盛期的时候,才是这个国家疆域最大的时候。到后期,国家衰落了,很多边缘地带也往往被别的强大的国家抢夺去。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莫不如此。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明朝的实际控制地域不能自始至终保持同样大小,满清亦如此——这种事情就算是唐朝也不能避免。要合理比较的话,还是拿明清两个朝代的最大面积来看看吧。再次,满清的粉丝们喜欢说明末疆域有多小有多小,我们不妨来看看清末疆域有多大。不用其他时候,就选溥仪逊位的前一天的满清疆域好了。溥仪逊位的前一天,中国大陆的各个行省除直隶以外的其他十几个行省全部都已经宣布独立,不属于满清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满清疆域,除了北京城以外,就只有直隶一个行省了,有多大,大家应该能够想像的出来吧。(以前冠军侯先生说,清末满清的疆域就只有一个北京城,大约是不太对的,当时直隶应该还没有宣布独立的)当然,满清的粉丝们又会编造出一套理论来,说什么“满清是中国正统政府,辛亥叛军的临时政府不能算,两个政府不能算两个国家,否则就是台独分子在大陆的变种”云云。不过这些满清的粉丝们大概忘了,其老祖宗努尔哈赤可是明朝的建州卫指挥使,李成梁手下的龙虎将军。努尔哈赤当年煽动民族分裂,蓄意破坏国家统一的罪行可还没来得及清算呢。要照满清粉丝们的这种逻辑,努尔哈赤及其子孙们的那点地盘可是明朝正式疆域的一部分。而且清末各省政府都是先从满清政府中独立出来再加入民国的,说民国从满清手上继承了多少多少领土实在可笑。第四条,下面不妨分区来看看满清的所谓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疆域:首先说明一下,满清有所谓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疆域的是乾隆以后的事情——当然这也是在胡扯。康熙时代的面积其实很少,如果有人说康熙时代的面积有一千三百多万,那么则纯粹是胡扯中的胡扯了。就从女真们发迹的东北地区开始。先来说说明朝的,明朝对这一地区控制力度最大的无疑是成祖时代。奴尔干都司的控制地域东到太平洋的库叶岛(库叶岛驻留有明朝囊哈尔卫数千军人戍守,囊哈尔卫大印也经考古已经发现,现在还在),西到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向北包括整个的通古斯居住区,向南与辽东都司接壤。其面积怎么说也比满清时代大多了吧?当然,奴尔干都司没有坚持很长时间,几十年就撤了,可是,这并不能说明那块地方从此就是无主地了,撤销奴尔干都司只是明朝行政区域重新调整的一个动作而已,奴尔干都司撤销后,其大部分任务转移到了辽东都司和地方酋长的手上。说到布里亚特蒙古,这里再说两句。在明朝属于奴尔干都司管辖下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亚特蒙古,在满清入侵中原以后被那不知廉耻的康熙割让给了俄国老毛子——当然是通过所谓的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平等的领土条约《尼布楚条约》!!!可见糠稀以及其后代的无耻。我们往西,再来说蒙古。明朝的时候,虽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这一地区,但是也至少数度迫使其臣服,永乐大帝五征漠北将实力雄厚的蒙古诸部搞得抬不起头来就不说了,就算是万历时代,明内阁首辅大学士(实质宰相)张居正不照样让俺答乖乖磕头称臣,宣誓效忠?这里要说一个有效控制问题。什么叫有效控制,怎么样才算有效控制?满清的粉丝们会因为明朝经常和蒙古各部发生战争而说明朝不能算有效控制过这一地区。那么我们反过来看看粉丝们的嘴上的屎。如果因为明朝和蒙古经常发生战争而说明朝没有控制过蒙古地区,那么我们将这种观点推而广之,那就好玩了:满清因为和大小金川发生过战争,所以满清没有控制过四川;满清因为和吴三桂打过很多年仗,所以云贵川等等半个中国都不在满清的疆域内;满清因为长期和准格尔和回部开战,所以新疆等处都不是满清疆域;满清因为和太平天国和捻军打了几十年仗,所以多半的中国也不属于满清;满清末年东北已经被土匪军阀张作霖控制了,所以东北也不是满清的……那么满清还有什么疆域?说到这里,再来说说外蒙古。外蒙的独立,当然有俄国老毛子横插一杠以及老蒋乱来的原因,但究其根源,还是满清政府对待内外蒙古内外有别的态度。对于内蒙诸如科尔沁等部,由于自努尔哈赤以来长期实行通婚,并依赖其来统治汉人,虐待汉人,满清政府对其自然是照顾有加,想尽一切办法掠夺汉人的利益与其共享。但是对外蒙各部,则不管不顾,拿其来做炮灰,做奴隶。怪不得当年冯玉祥将军出访外蒙的时候,问那些蒙古人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统一而要搞独立,那些外蒙古人说你们中国的皇帝坏死了(满清皇帝),强迫我们当炮灰去打准格尔不说(康熙乾隆时代很多蒙古人因为忍受不了满人的虐待逃亡到俄国去了),还虐待我们,强迫男人去当和尚,把我们的女人抢去强*,不准我们生儿育女,满清侵略我们几百年,杀害了我们几百万蒙古人,我们还为什么要跟你们统一。(外蒙独立时只有五十来万人)(以上内容见冯玉祥的回忆录当中的《外蒙古纪行》部分)顺便提一下康熙的所谓“不修长城”。这一点也是满清的粉丝们所津津乐道的:你们看我朝“康熙大帝”多么伟大,不用修长城来抵挡别国入侵。康熙当年确实发布过一份诏书,诏书的内容也曾经看过,虽然不能全部记得,但大概意思还是不会记错的。(这份诏书原文据说还在)其主要内容无非是说:今天准格尔蒙古入侵,我不用修长城来防守,投靠我的喀尔喀蒙古就是我的长城。况且前代修长城耗费民力无数,效果也不见得怎么样。所以我命令以后就不修长城了,就是这么一份居心叵测的诏书,居然被粉丝们奉为珍宝。其实康熙的这点小把戏一戳就破。说到修长城的目的,无非是区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活动范围,阻止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破坏,历代皆然。但是到了满清手上呢。女真蛮族狩猎出身,而其所倚靠的蒙古人也是游牧民族,满清的统治,是以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地区的占领和破坏为基础建立的,他们修长城来干什么?叫他们修长城,岂非叫他们作茧自缚给汉人以复兴的机会?他们能有这么好的良心?至于说满清不修长城云云,一般人是很容易被其谎言所蒙蔽的,满清真的不修长城?嘿嘿,太平天国的时候满清为了对付捻军就在山西境内修过长城,遗址今天还在。(我用不着学某些人搜肠刮肚翻一大堆书去伪造什么证据,满清在山西修的长城就摆在那儿呢,自己去看)可见满清之所谓不修长城纯粹是一派胡言。其不修长城,原来是对着蒙古人来说的:我们不修长城,你们过来和我们一起统治汉人,虐杀汉人吧!!!到了汉人造反的时候,嘿嘿,长城倒是修的比谁都快。“我们不修长城防范蒙古人,我们修长城来防汉人。”可见其本性。 清王朝“不修长城”谎言的另一例。清王朝的长城最典型的是东北“柳条边”,如果说“山西”长城是由于战争而建,那柳条边则完全是在平定局势下所建,其使用时间(康熙——咸丰),长度——数千里,其城址基本在明辽东长城和金长城基础上,当地人称之为“盛京边墙”。北方人习惯上称长城为“边墙”,所以这柳条边是不折不扣的“长城”,它的作用,是为了圈禁汉族人民出山海关,有利于沙俄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再来新疆。历史上的中国强大的时代,如汉唐,不单拥有新疆,还往往以新疆为基地深入中亚及西伯利亚各地,面积远不止现在的新疆这么一块。明朝在这一方向确实不怎么样,远不如汉唐,但是并不意味着,明朝和新疆就没有关系,至少以哈密卫为中心,明朝还是一度控制了新疆东部的一部分地方的。其实乾隆以前的西域这一块地方,并不叫做新疆。新疆这一称呼的使用,始于乾隆时代,全称应该叫做西域新疆,简称是新疆。所谓新疆,也就是新的疆土,也就是说乾隆以前的康熙雍正时代这一片地方并不在满清的疆域内。乾隆以后,新疆这一块地方,也不都是一直在满清控制之内的,比如说阿古柏进军新疆的时候,满清的驻疆大臣以及伊犁将军等等,都一直躲在甘肃十几年。直到左宗棠元帅收复新疆。
另外,再提一下,满清的粉丝们往往不承认奴尔干都司是明朝的领土机构,其理由是奴尔干都司只是军事机构,没有民政机构布政司和监察机构。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新疆,新疆建省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的事情,此前百多年,新疆可没有和布政司对应的“省”。难道粉丝们要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说那时候的新疆也不是满清的疆域?再回来说说满清控制新疆的过程。先来说满清和准葛尔的战争。康熙和葛尔丹的战争。很明确的一点是,康熙时代的准格尔地区不属??算是雄才大略的主儿,相当了不起的。葛尔丹东征,其实带出来的总兵力只有四万人,跟东方的蒙古各部打了N仗,几乎仗仗必胜。终于搞得康熙坐不住了,于是两人在乌兰布通打了一仗。其实也不能说打了一仗,汤玄烨这厮在没打仗之前本来装得挺牛掰的,可是到了快碰上葛尔丹的时候,就装出一副生病的样子,屁颠屁颠逃回北京去了,可笑的是还不知廉耻地找了个借口说得了急症伤寒。葛尔丹在乌兰布通和清军打了一架,当时清军的前线统帅是大汉奸佟国纲等人。葛尔丹在此战中大获全胜,不但击毙清军统帅之一的大汉奸佟国纲,还杀的清军尸横数十里。而且最终在数倍于己的清军的围攻下从容组织撤退,成功脱离接触。可笑的是,清军在兵力数倍与敌的情况下,损失数倍于敌并折损大将居然却还有脸宣告自己在此战中获得了大胜,并作为康熙的所谓的一大战绩拿出来炫耀。嘿嘿,真是无耻的可以。葛尔丹的运气比较背,不是干不过汤玄烨那厮,却不小心让自己的侄子给夺去了准格尔的老巢,成了无家的孤魂野鬼。但是昭莫多一战,仍然尽显风流,以两千余人的牺牲杀得清军鬼哭狼嚎,不愧为一代名将。下面就转到乾隆时代吧。准格尔终于还是顶不过满清那些灭绝人性的大魔头。大约是乾隆24年吧,(时间记不清了,也没有兴趣去记清楚)兆惠的屠刀砍下了最后一个准格尔人的头颅——当然,据说准格尔人当中还是有一些幸运儿成功逃亡到了俄国的。满清终于以其灭绝人性的血腥宣布了对西域新疆的占领。然而,事情还有没有完,杀完准格尔,兆惠的屠刀再一次伸向了姓仰伊斯兰教的回教徒。这就是著名的乾隆十大征之一的清与回部之间的战争。这儿顺便再说一下西域的伊斯兰化问题。西域的伊斯兰化是自唐朝以来就在不断进行着的事情,但是在满清以前,西域地区并不是一个完全伊斯兰化的社会。突厥系的民族多数都接受了伊斯兰化,就是回教各部,但是回教徒在当时的这一地区并不占统治地位,甚至不占优势地位。长期以来,在这一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是蒙古系的部族,其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是藏传佛教,自明朝以来,藏传佛教中黄教教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蒙古各部中也以黄教派主导。但是兆惠将信仰黄教的准格尔人杀得干干净净,新疆也就变成几乎完全是伊斯兰教徒的天下了。还是回到满清对新疆的控制力问题。乾隆以后,满清派驻在新疆的最高行政官是驻疆大臣,主要武官有伊犁将军等。姑且不论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管辖面积比清时新疆何止大了一倍,不妨来比较一下清和唐两代对新疆的控制力问题。前面好像提到过,满清消灭准格尔进而基本占领新疆大约是在乾隆二十四年前后的事情,也就是说,顺治福临、康熙玄烨以及雍正和乾隆弘利时代的前期,新疆都绝对不在满清的版图内。而满清的粉丝们居然有脸说康熙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让人看了实在是忍不住要喷饭。不单新疆不在康熙时的满清版图内,而且康熙朝的大多数时间外蒙古也不在满清版图内。当年葛尔丹东征,外蒙的那些王爷们被葛尔丹夺光了领地才跑去投靠康熙的,而在那之前,外蒙的诸王根本不不*康熙——虽然每年都以进贡的方式和满清进行贸易,康熙虽然得了外蒙诸王的投靠,不过那时候外蒙古却在葛尔丹的控制之下,康熙连个屁都没沾到。也怪葛尔丹点儿背,结果遭自己侄子暗算,被抄了老巢,有家不能回,含恨而死,才让康熙拣了个大便宜。(西藏部分将在下面谈到)康熙雍正这类变态狂就不再继续说下去了,就说说乾隆以后的新疆吧。乾隆以种族灭绝的手段终于夺取了新疆,不过这只是事情的开始。说到满清对新疆的控制力,确实比对西藏强不少,(西藏的问题具体将在后面谈)清廷派驻西藏的所谓驻藏大臣,没有什么实权的,只是个联络官而已。相比之下,驻疆大臣的权力就要大不少。清廷在对准格尔实行种族灭绝以后,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在新疆就不能占据主导地位了,于是伊斯兰教徒的自主权力就开始大起来,管理当地伊斯兰教徒的头目,满清称之为回王,意思就是回教徒的王。乾隆以后,清政府和回教徒在新疆经常发生冲突以至于爆发战争,清廷的驻疆大臣就会把回王抓起来杀掉或者废掉,换一个新的回王,可见清在新疆还是有一些控制能力的。但是,驻疆大臣的这种权力,和诸如唐代安西大都护的巨大权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满清在新疆的统治的稳固性比起唐朝来可是差了太多了。在细究之下,满清在新疆的所谓主权立马就现出原形来了。第一条是满清自乾隆以后一直向浩罕汗国缴纳岁币的事。浩罕汗国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这是大约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一个古代国家,在当时也算是中亚的大国之一了,不过呢要算世界强国呢还是算不上的。要说缴纳岁币,也不光只有满清有这事,宋朝就经常向辽和金缴纳岁币。但是宋的对手辽金好歹也都是当时世界上一等一的强国吧?而到了满清乾隆手上呢,就真是把这事儿做绝了,一个号称“康乾盛世”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满清,向浩罕纳岁币。这种事情满清的粉丝们当然是会选择性遗忘的,不过,幸亏老侯学贯中西,这点烂事还是逃不过老侯的法眼的。要说这岁币,数额倒是不怎么大,大约也就每年三千英镑差不多吧。(当时英镑还是很值钱的,比现在值钱很多倍,不过换算成白银是多少老侯可就说不清了)可是这事儿丢人啊!!!第二条呢是长期以来浩罕可以在新疆收税。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时候很多浩罕人在新疆做生意。在这里,满清又做出了一项“伟大的发明”,浩罕的商人不但可以在新疆做生意,浩罕政府还可以派人(浩罕商头)在新疆对当地的贸易收取交易税然后运回浩罕。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我满清对新疆行使完整主权”?一个对某一地区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居然可以让别的国家在所谓的自己的土地上收税??更加可笑的是,就是这样一种状态,那些粉丝们居然大言不惭地用同一种颜色画出好大一片地图来,还不知羞耻地在那里宣称:“我满清”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统治蒙古高原的蒙古高原以外的民族,“我满清”圣祖皇帝统一西藏新疆,将中国的疆域面积扩大了很多,“我满清”是历史上第一个对新疆、西藏实真正统一的朝代……好了好了,下面接着来说西藏和青海吧。清初青海是和硕特蒙古(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和准格尔蒙古族源很近的)的领地,西藏政权原先处于和硕特蒙古的控制之下的,后来转入了准格尔蒙古手中。
准格尔和西藏黄教政权之间的状态非常有趣,可以说是相互控制,相互利用。一方面,藏传佛教是蒙古人的普遍信仰,控制了藏传佛教中的和尚头目对于准格尔大汗的统治非常的有利。另外一方面,西藏的佛教大和尚也依靠准格尔的武力来维持甚至扩大其影响和权力。(和欧洲罗马教皇和国王们的关系有些类似)康熙的时代,一直希望消灭通过拉拢西藏来割裂准格尔和黄教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打击准格尔,但是,事实上,达赖等人一直是倒向准格尔方面的,康熙无可奈何才在康熙五十九年派兵侵略西藏,并进入拉萨控制了西藏政府,但是康熙六十一年汤玄烨就去世了,而当时的交通条件,从西藏跑到北京至少也要半年时间,所以康熙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时间认真管理过西藏。再来说康熙以后,清廷给了达赖和班禅很多好处,加上准格尔日暮途穷没什么希望了,于是西藏也就不跟清廷闹下去了。清廷在西藏派驻有驻藏大臣。但是驻藏大臣和驻疆大臣不同,如前所说,驻藏大臣的性质只是个联络官,西藏地区的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政教合一的达赖班禅政府手里,驻藏大臣既无权力管理西藏的民政事务,亦无权力管理西藏的军政事务。达赖和班禅,仅仅和清廷的皇帝保持有名义上的关系,其性质和唐朝皇帝与吐蕃赞普的关系并无本质的不同。清政府虽然有理藩院,但是其实仅仅只是充做联络之用,达赖班禅之政府,并非理藩院之下属机构。相交之下,明朝对西藏地区的控制其实远远超了过满清。明朝尤其是太祖成祖两代,大力册封藏区宗教和世俗两界中高层,对于青海西藏地区政府中中层以上的官员实施直接的强有力的控制。明朝对西藏的管理不是几个满清的粉丝随便一吹就能盖过去的。清廷无力控制西藏,也可以从另外一件事情上看出来。当年和英国划定麦克马洪线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西藏政府,一个宣称对该地拥有主权的政府居然能任由自己的“地方政府”和别人签订领土条约?再来往南,好歹明朝在安南建立过跤趾布政司,好歹明朝还有木邦宣慰司,好歹明朝的旧港宣慰司建立在今天的印尼……粉丝们怎么不来说说自己为什么在这些方向上达不到明朝的标准?当然,粉丝们大概又会搬出另外一招,即千方百计否定旧港宣慰司、木邦宣慰司是明朝领土。可是不管怎么看,旧港、木邦像明朝领土的地方怎么着也要比西藏、新疆、蒙古像满清疆域多一些吧!!!明朝的旧港宣慰司,跤趾布政司,奴尔干都司当然存在的时间不长,只有几十年,但是再怎么着也比满清的“新疆行省”来得长点吧!!!陆地之外,还有海洋,满清的西域沙漠属于清的疆域,明朝控制的万里海疆就不能算明朝的疆域?清可有像郑和的海军舰队耀兵于印度洋的记录?(呵呵,北洋舰队的话,就还是免了吧)清可有像明帝国的海军陆战队在印度洋的孤岛斯里兰卡展开奇袭的记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95155 工分:13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29楼&先纠正个错别字,是“八旗铁骑”才对,其实八旗也没什么好辉煌的啦,当年几万人的八旗铁骑让大明的关宁铁骑打的满地找牙,若不是李自成占了京城吴三桂反了山海关带着关宁铁骑横扫中原,还真没有八旗什么事儿,八旗占领中原不到三百年时间,把个大好的中华糟蹋的不像样子。从糠稀的尼布楚条约到辛丑条约,哪里来的辉煌啊?八旗兵把大好的中华糟蹋的什么样子了?最烦你这样说话信口开河的态度,有清一代,吸取明朝的教训,对民间采取轻赋税,同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使得明朝那样严重土地兼并基本消失,又取消了历史上绵延两千多年的徭役制度,使百姓不再有流转千里服役之苦,所以清代人口达到四亿,超过历代,即使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依然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GDP占全球的至少五分之一,,到了清末,国家面临列强侵略,老百姓并没有困苦到如明末那样大规模的为吃饱肚子农民起义,太贫天国那样的邪教组织只能拿天父天兄来忽悠老百姓造反,孙大炮只能拾起朱元璋的驱逐的口号来蛊惑民众反清,这就是实证!退一步说,八旗兵再怎么地也比朱明皇室强,八旗兵没有像朱明一样在各省修豪华壮丽的王府,关在里面养猪一样养尊处优,八旗里的上三旗之一的锡伯族,为守卫边关,在西北的沙漠里一呆就是四百年,今天还在新疆扎根,由一个大森林里渔猎民族成了一个戍边西北的全族皆兵的军族,更多的八旗兵在关外开荒种地,清代的东三省有很多事八旗兵从事屯垦,例如清代北京城里曾数次大规模的将八旗兵迁移到东北屯垦,留在京城里的的八旗子弟,那是有钱有权的官二代富二代,并不能代表下级普通八旗军户的整体形象,就像老舍的爹,正红旗的旗兵,每个月只有几十斤杂米,还要拿命去换,八国联军入侵,死在了保卫京城的战斗中,这样的八旗子弟,请问有钱有闲提笼架鸟吗?相比较一下,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20万人,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当时人王世贞所说,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嘉靖二十三年,全国田赋收入总数22,850,595石,而宗室禄米竟支出859万石,仅此一项竟占岁收三分之一强(《明世宗实录》卷392),然而,朱明的子孙为大明做了些什么?不但没做什么,反而坐食宗禄、腐朽荒淫,(上层宗室)胡作非为,引起社会秩序混乱不安,各府贫宗(下层宗室)依仗势力,强者公行攘夺土地,奸者暗为局骗,就是这样一群货色,把汉人最后一个王朝搞成成了明末流民遍地,饥民相食的地狱,大厦将倾,还在争权夺利,淫死幼女(南明弘光帝),所以糟蹋大好中华的称号还是转给骄傲的大汉子孙吧,历代亡国祸国之惨,也只有大汉子孙们做得出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4530 工分:11984
左箭头-小图标
假的,如果印度人竖起200架云梯,140人的守军怎摸办?编的也要靠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02867 工分:446
左箭头-小图标
4楼&关键还是阿三战斗力不行,100多年后在台湾,郑成功领着不到印度人一半的军队强攻上千荷兰人百年经营的牢固堡垒最后还是胜利了,而且损失远比阿三少得多当时大明帝国末期的军队精锐也是很给力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66681 工分:9417
左箭头-小图标
原帖已被删除其实越南正式独立应该是中法战争之后的事情吧,在明朝的时候越南还是中国的藩属国,中法战争打完后越南成了法国殖民地,才脱离中央集权的。要说丢土地的话,这个大清还真是有的一说啊,几个藩属国都是大清时候丢掉的吧,然后呢,库页岛没了,海参崴没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几百万平没了,巴尔喀什湖以东几十万平没了,冲绳没了、越南没了、缅甸没了,朝鲜没了。其实我这里没有抬杠的意思,记住历史,记住屈辱,为这个国家尽一点自己绵薄之力而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51556 工分:3363
左箭头-小图标
“至少已经不输于以“诡道”而自居的东方人了”我严重不认同这个观点,“诡道”的东方人应该适用于中华民族,怎么能高抬阿三呢?百倍于敌都能惨败只能说阿三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打不过就困啊,攻坚不行挖地道啊,海域都被你们封锁了难不成封锁围困都不会啊,140人敌军会有多少备用物资啊一年半载就耗完了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66681 工分:9417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先纠正个错别字,是“八旗铁骑”才对,其实八旗也没什么好辉煌的啦,当年几万人的八旗铁骑让大明的关宁铁骑打的满地找牙,若不是李自成占了京城吴三桂反了山海关带着关宁铁骑横扫中原,还真没有八旗什么事儿,八旗占领中原不到三百年时间,把个大好的中华糟蹋的不像样子。从糠稀的尼布楚条约到辛丑条约,哪里来的辉煌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458178 工分:3583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天呐,你居然没看过印度的“军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55169 工分:70
左箭头-小图标
我有点不相信,打了5个多月死了那么多人,臭也臭死死人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27042 工分:6014
左箭头-小图标
葡萄牙人算个鸟,当年唐朝的王策玄凭借一千吐蕃兵横扫整个天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3037 工分:9277
左箭头-小图标
4楼&关键还是阿三战斗力不行,100多年后在台湾,郑成功领着不到印度人一半的军队强攻上千荷兰人百年经营的牢固堡垒最后还是胜利了,而且损失远比阿三少得多国姓爷主要靠的是围城法,隔绝增援和补给,荷兰人基本是被饿趴下了,而且最后被允许携带所有财物离开康麻子在雅克萨也是优势兵力围攻老毛子几百流氓,损失也很大火器和工事及战术的落后已经开始慢慢体现在东西方战争中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00810 工分:47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时期的所谓战史记载,无论对手是奥斯曼帝国、阿拉伯、还是印度人,无论对手强大还是弱小,欧洲人都喜欢把对手的兵力夸大很多倍,而且无论是自己惨败还是胜利,都会夸大伤亡比。因为那时的欧洲对外战争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手自然都被当成“异教徒”,教会强大的宣传势力把己方宣扬为站在上帝一边为其护佑。胜利的战争自然当成强化宗教思想的最佳催化剂,而失败的战争也要千方百计地找理由。因此,夸大对手的兵力和损失自然就是上上之策,胜了可以锦上添花,凸显上帝护佑的神力,败了自然有理由,夸大对方的损失仿佛虽败犹荣。2、这个战役的几乎同时期,葡萄牙人就在明朝吃了大亏。《明实录》记载“佛郎机国人别都卢寇广东,守臣擒之。初,(别)都卢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疎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率师截海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人齐进,生擒别都卢、疎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被掠男妇十人,获其二舟。余贼末儿丁·甫思·多·灭儿等,复率三舟接战,火焚先所获舟,百户王应恩死之,余贼亦遁”这次战役的指挥是新会县的备倭指挥、百户,可见明朝方兵力也就是个县武装部级别的,结果俘了其两艘船,打死数十,生擒了数十,包括其指挥官。本文内容于
20:10:40 被hgshgs2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44120 工分:17307
左箭头-小图标
八旗军对付英法老牌列强能力也没高哪去。阿三后来报仇了在果阿群殴葡萄牙,虽然看起来难看一点,不过比中国强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64574 工分:1191
左箭头-小图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57345 工分:2106
左箭头-小图标
最后一张像五角大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84566 工分:105169
左箭头-小图标
这些国家代表不了东方的水平啊。中国才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580 头衔:炮灰 工分:56451
左箭头-小图标
三个月八万人,在城墙下堆土城也堆上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1662 工分:1424
左箭头-小图标
我怎么觉得印度和任何一个有点样儿的国家打仗都不会羸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32051 工分:2028
左箭头-小图标
4楼&关键还是阿三战斗力不行,100多年后在台湾,郑成功领着不到印度人一半的军队强攻上千荷兰人百年经营的牢固堡垒最后还是胜利了,而且损失远比阿三少得多嗯 郑氏明军长期 与清军缠斗 作战实力是不弱但大家也要注意 郑氏明军武备也相当不错 他们手里大炮虽然不如 原装好 但集中使用 压制荷兰佬是没问题 在就郑氏战术水平较高 围城断水源 建高炮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90386 工分:408
左箭头-小图标
4楼&关键还是阿三战斗力不行,100多年后在台湾,郑成功领着不到印度人一半的军队强攻上千荷兰人百年经营的牢固堡垒最后还是胜利了,而且损失远比阿三少得多辫子国在雅克萨 尼楚布虽然赢了 但是也赢的极其丢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32087 工分:21303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呵呵,别和三哥比,丢不起那人!兔子的目标一直是霉菌,阿三算个鸟!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61275 工分:52083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11楼&看到印度人玩杂技一样的军演,用的是万国牌武器。士兵多半文盲。以及对付几个恐怖分子就大量伤亡。我们就别和印度人打了。简直是欺负人嘛。得了吧!几十倍于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竟然被人家甩了几十年!雅利安民族的脸都被他们丢光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2305 工分:31369
左箭头-小图标
三哥就是水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92795 工分:173
左箭头-小图标
感谢楼主,学习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6738 工分:7692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8楼&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看到印度人玩杂技一样的军演,用的是万国牌武器。士兵多半文盲。以及对付几个恐怖分子就大量伤亡。我们就别和印度人打了。简直是欺负人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90252 工分:30392
左箭头-小图标
13000人死于疾病……按说进攻方是对当地水土气候相当熟悉的本地居民,疾病致死居然还达到了阵亡的3倍。感觉是一场由乌合之众发起的缺乏策划准备的战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03916 工分:47069
左箭头-小图标
假的,当时印度全国不过3万军队,貌似那时候是莫卧儿王朝,战斗力并不是很强。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60149 工分:53836
左箭头-小图标
7楼&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三哥在知耻而后勇,而我们还在想象着当年“八骑铁骑”的辉煌,却不知我们目前已经是“八骑子弟”的现状而人家三哥经过多年的扩张与战争,在实战方面已经强于我们了。看看我们的表演式“军演”,只会表演的军队能打吗?!会打吗?!能打胜吗?!我们要清醒、冷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92264 工分:301
左箭头-小图标
据我所知,印度这个民族几乎就不会打仗,更谈不上战争理论和战争思想。套用一句熟语:那个NB那个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92
左箭头-小图标
生产力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前孤立的各地区文明,都无法在激烈的殖民与反殖民角逐中独善其身,要么,就和西方一起成为超级大国,要么就被西方大国瓜分直至灭亡。印度,这个历史上,一直都是各路游牧民族和军事帝国乐园的虚弱文明,注定无法在近代文明的大发展之中跟上文明的脚步,那么,只有被历史所无情的淘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51428 工分:576
左箭头-小图标
文艺复兴带来的科技领先使他们有屠杀其他落后文明军队的能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8476 工分:65805
左箭头-小图标
关键还是阿三战斗力不行,100多年后在台湾,郑成功领着不到印度人一半的军队强攻上千荷兰人百年经营的牢固堡垒最后还是胜利了,而且损失远比阿三少得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16964 工分:7619
左箭头-小图标
我感觉还是围城的好围也不攻困他个半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92
左箭头-小图标
在殖民时代的开端,欧洲殖民者的战斗力往往是惊人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殖民者因为对于财富和地位的追求而空前团结,战斗欲望空前高涨;二也是因为亚非拉国家大都日渐衰微,或者四分五裂,在殖民者潮水般的冲击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8条记录]&分页:
&对科钦围城战:140名葡萄牙守军打死5000印度人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牙车祸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