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写个关于中国文化传播与中外新闻传播史纲要文化交流的论文论文标题用什么好求大神指导

我要写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论文,求各位大神没有有好一点的切入点?_百度知道
我要写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论文,求各位大神没有有好一点的切入点?
不要别人写的,谢谢。我只要一个好的切入点!也不要网上直接拉的。再次拜谢。。。,不要qq联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而在之后的数百年儒家学说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他的政治思想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相同部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下才使得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孔子 孟子异同儒家思想
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之异同 一、孔子学说 一孔子学说是儒家学说的开创学说
我说“开创学说”是说孔子本人的学说并不包含我们现今所讲的儒家学说的全部甚至也不包含战国时代儒家学说的全部。 对原始儒学即孔子本人的学说现时代的人认识也不同。有...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切入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佛教和中国文化的论文怎么写?哪位大神帮帮我_百度知道
关于佛教和中国文化的论文怎么写?哪位大神帮帮我
融合。时间节点上、三国,佛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三方面去写,建国后是一个阶段,汉朝,网上也应该有很多的内容,最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体可以写一些例子,从佛学影响中国文化,相互影响,元是一个阶段。内容上,明清到民国是一个阶段,隋唐、宋是一个阶段:汉代时候佛经传入、南北朝是一个阶段,然后和中国本土文化相互渗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的,中国文化影响佛学
你之前写过吗?这个我们是选修课的,你不说我一点头绪都没有啊
我是佛学爱好者,不需要写论文的,就是写了,你也不能照抄的,因为有论文内容对比程序,重复率太高是不能过的。我以前大学里面的论文,是写自己懂的行业的论文,这样言之有物,论点有基础有创新,论文容易出彩。这个论文如果你一定要写,建议你找找历史书看看,再在网上搜索一下。你如果不懂,肯定是没有办法写的。所以必须先学习一点。但是你这个论文问题的范围太大,写起来难度很高,想写好却又很难,建议你换题目。
不是我想换就换的,是老师要求的,不写这门课就没分了。。。。
那么你就麻烦了,这个论文题目能够帮助你的人很少,假设相我这样的懂一点的人,但是也不会花几天时间和全部的精力去写这个论文。我想了半天,以前这种论文应该是有的,但是不好找,你可以到论文检索系统看看,有没有论文可以借鉴的。建议你到图书馆借《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找佛学类的看看。我记得搞书里面清楚的讲解了佛学传入中国的过程,对你肯定会有大的帮助。这个过程也是修学佛学中的一个考验,希望你定下心来,好好写,估计6000字就够了,每个部分3000字,所以内容不会需要太详细的。有时间多念念观世音菩萨,祈求菩萨让你这个过程变得顺利,祈求菩萨给你智慧和力量,更好的完成论文。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你好同学,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你会遇到滞碍。这有很多原因,而且不一定能顺利解决。但是过于追求完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  
你的如何进行幼儿成长记录方面题目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选题,这样比较容易通过以后的答辩,不知道老师同意这个选题了?自己喜欢导师未必喜欢,不一定能通过,所以一定要写开题之前和老师商量,如果同意了这个选题?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
其实我还是大一新生啦,佛教是我们的选修课,还要与中国文化结合,头都大了。。。 要不你帮帮我吧,好心的人^.^
参阅一下南怀瑾先生的选集
哦,谢谢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外文化交流二题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国古代多姿多彩的文化传往外国丰富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生活,例如唐朝的时候中国与邻近的日本人员往来频繁,鉴真和尚东渡,弘扬了日本的佛法,日本阿倍仲麻吕(晁衡)的西来,与中国大诗人李白结成亲密的朋友,是中日友谊的一段佳话。日本的茶道、书法、围棋、插花,几乎都由中国输入。而外国文化的传入,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原有的生活和文化。至今国人的穿着打扮、饮食文化、娱乐运动、甚至语言文字无不打上了外国的烙印。 中国论文网 /5/view-1234682.htm     一、 中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      中国晋朝有王质入山探樵观两童子下棋,局终回顾斧柯已烂的故事。美国也有类似的故事,那就是华盛顿•欧文的《李迫大梦》:荷兰人李迫是一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青年,他很怕老婆。有一天,带了狗和枪到山上去打猎,时候晚了,他不敢回家,徘徊在山中,遇见一个妖魔,邀他喝酒,他喝醉了,陶然睡去。睡醒过来,狗已经不知去向,枪也已经锈坏,胡须长过了肚腹。回到他过去所住的村里,无人能够认识他了,原来他已经睡了二十年了。这个在欧美很多人知道的故事,与我国王质观棋烂柯的故事非常相似。欧文生于十八世纪末卒于十九世纪中叶,他从未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文,很难想象他会仿效写出《李迫大梦》,据说他的故事是取材于一个德国传说,其实这个传说也非德意志民族本来所有,而是由中世纪的波斯人带回近东、西欧的,一经传到德国,便成为了他们本地的传说了。波斯人来中国多半是为了做生意,他们大都具有特殊的鉴别力,善于辨认宝物,有“识宝回子”之称,许多被人目为无用的废物,一经他们鉴别,立即身价百倍,成为稀世珍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回《波斯胡指破鼍龙壳》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唐人传奇《无双传》说的是王仙客与表妹刘无双自幼有婚约,后来无双因为父亲党逆伏诛,被没入掖庭,发配园陵,将用以殉葬。仙客请富平县义士古押衙援救,古向茅山道士求得一丸药,服之立死,过三日又活,古押衙就用这个药丸使得无双假死,然后花钱把她的尸体赎出,复活过来,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无独有偶,到了十六世纪,英国莎士比亚写了一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神父不知如何竟然也弄到了这样一种药物,使得朱丽叶服了假死,可惜没有及时通知罗密欧,他来到墓地,以为她真的死了,悲痛欲绝,伏剑自杀,朱丽叶醒过来,也捡起他遗留下来的宝剑自刎。虽然这两个故事结局不同,但药物却是同样的。更奇怪的是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大仲马的名著《基督山伯爵》中的邓蒂斯,竟然也弄到了这种药物,使得凡兰蒂服了假死,然后再让她活过来,许配给船长的儿子摩莱尔。我们暂且不去研究是否确实存在这种药物,却不免要去探索一下何以地隔万里,时历千年的三个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之中,竟然会有如此相同的药物,而且服药的都是女性。是不是唐人薛调《无双传》的故事经过通商的波斯人辗转传入西欧,被莎士比亚采入他的作品,大仲马是否又受莎剧影响,把这种药物写进了自己的小说。虽然不能断言,但是却不难发现其间文化交流的蛛丝马迹。      二、 中外文化中思想意识的共通      中外文化之中思想意识的共通现象不胜枚举。例如:一根筷子容易拗断,一束筷子却拗不断来比喻团结的重要,不但见于我国南北朝魏收的《魏书》以及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就是外国的《伊索寓言》里也有。伊索是古希腊的作家,生活的时代较魏收早得多,他的寓言不可能袭自中国,只能说是思想意识的共通。类似的故事,最著名的要算明朝江盈科的《雪涛小说》中题名《妄心》的那一篇,情节如下:   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夫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孵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以十金易五?,?复生?,三年可得二十五牛,?所生者又复生?,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债,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童仆,买小妻,我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鸡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大怒,挞其妻,仍质于官曰:“立败吾将者,此恶妇也,请诛之。”官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历数自鸡卵起至小妻止。官曰:“如许大家当,败于恶妇一拳,真可诛!”命烹之。妻号曰:“大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曰:“尔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官笑而释之。   其实江盈科也不是这故事的创始人,他不过借此劝诫世人戒除妄念而已。早在六朝梁人殷芸编的《小说》中,就写到过从一只?衍生出来的妄想:   俗说:有贫人止能办只?之资,夜宿?中,心计曰:“此?卖之若干,其息已倍矣。我得倍息,遂可贩二?,自二?而为四,所得倍息,其利无穷。”遂喜而舞,不觉?破。   《殷芸小说》久逸,但宋时尚存,苏东坡就因为看了《殷芸小说》中的这个故事,而在《示诸子侄》诗中加以运用。诗云:“他年汝曹芴满床,中夜起舞踏破?。”施元之注苏诗,于此二句注云:“世传小话,一贫士家惟一?,夜宿其中。一夕,心念:‘苟富贵,当以钱若干营田宅,蓄声妓。’不觉欢适起舞,踏破?。”此注只说“苟富贵”,而未说如何致富之道,即由一?而获致多?的妄想,实在未尽注释之能事,但他所谓“小话”,却值得注意,这就是讲故事、说笑话,起初只讲短小的人间生活琐事,所以称“小话”。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较长的“说话”,乃至成为专讲长篇历史故事的“讲史”、“平话”、“说书”,说书人也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   这种愚人妄想破灭的故事,在《伊索寓言》之中也有。说是有一个农夫的女儿,从田间榨了一桶牛奶,带回屋里去,一边走一边想:“这一桶牛奶卖了出去,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这些鸡蛋,除了破碎的以外,至少可以孵出二百五十只小鸡,等到鸡价高涨的时候,把这些小鸡拿到市场上去卖,所得的钱,足够买一件新衣,我穿了这新衣,上圣诞节的宴会中去,那时所有的青年一定都会向我求婚,我却把头别转,一个个的拒绝他们。”想到这里,她把头一别转,一桶牛奶登时打翻在地,于是她的妄想也就宣告破灭。   伊索虽然是公元前的古希腊人,但《伊索寓言》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在此以前,人们连伊索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所以这个榨牛奶的女郎的故事,只能说是中外人士一种共通的思想。就是劝诫世人不要凭空妄想富贵,富贵要从实干之中得来。这类故事借喻的事物虽然有鸡蛋、?和牛奶的不同,但实质上却是中外文化交流之中的思想意识的共通。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卷(含解析)
题型:综合题
(35分)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入世”十年,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4年全球爆发了禽流感疫情,中美双方都中断了鸡肉进口贸易。随着禽流感疫情的结束,中国恢复了从美国进口鸡肉,但美国国会、农业部等寻找各种理由阻止从中国进口鸡肉产品。200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拨款禁令法案,禁止有关部门通过任何途径加工从中国进口的鸡肉。2010年,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上述条款不符合相关规则,损害了中方的合理利益。(1)据材料一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所起的作用。(5分)材料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近40万亿元人民币,世界排名由第6位跃升到了第2位。中国年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领域资源配置的最基础的方式。(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6分)材料三: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东北大豆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产地含油量运输费用(元)生产成本(元/kg)生产方式国产大豆17%0.181.60粗放式进口大豆19%0.161.28集约式&&(3)结合材料,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5分)材料四: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4)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东北大豆产区积极发展和推广生态农业,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的好处。(6分)材料五:入世十年,是中外经济贸易不断扩大的十年,同时也带来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渐渐开放的文化市场让中国观众接触到了国外多彩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企业、艺术家也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的精神,为我所用,创作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品,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5)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上述变化对我们加强文化交流的启示。(6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月。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目前,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材料三:目前我国在文化形态进出口交流中呈逆差之势,有关资料显示,文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图书版权中国引进12516项,输出仅为81项,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10倍之多。中国文化逆差正制约中国成为世界强国。(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学如此之“热”的原因。(6分)(2)我们应如何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世界?(8分)(3)某校高二同学决定围绕“文化逆差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请你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10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河南省卫辉市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月。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目前,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
材料三:目前我国在文化形态进出口交流中呈逆差之势,有关资料显示,文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图书版权中国引进12516项,输出仅为81项,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10倍之多。中国文化逆差正制约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学如此之“热”的原因。(6分)
(2)我们应如何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世界?(8分)
(3)某校高二同学决定围绕“文化逆差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请你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10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政治题
题型:综合题
全国实施新课改10年。新课改实验省市达16个,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自主招生进一步推进……当然,还有一些很重要的“迹象”值得我们深思。某校高三(1)班同学将“关注高考改革,关心教育发展”作为课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艺考热潮——为何一浪高一浪
近年来,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人数逐年攀升……同学们探究到的“艺考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步伐在加快,正是在这种要求下,国内众多高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艺术专业。②一些院校好大喜功,不顾及学校实际,为了筹集资金,盲目扩招。③认为报考艺术类将来赚钱更容易,以及“追星梦”.“造星梦”也让考生和家长对艺术院校有更多的偏爱。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解读材料中“艺考热”的原因。
弃考留学——权衡利弊话短长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就在许多考生期盼“金榜题名”之时,有一批学生放弃国内高考转而选择出国留学。对于“留学热”的升温,学生李某认为,中外文化有各自的个性,存在着冲突,中学生出国后容易受国外文化传统、价值观影响,再回国肯定会不能适应国内生活。学生张某却认为,中外文化具有共性,天下大同,李同学的担心是多余的。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请选择学生李某或张某的观点,并对此作简要评析。
教育发展——改革创新归众望
同学们了解到,相对于文化课考试,艺术专业考试更容易人为操作,往往会出现“权钱交易”;“留学热”的升温,也折射出我们跟国外大学在人才竞争中的差距,需要在办学水平、选拔体制和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
(3)针对同学们了解到的问题,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向政府各提出合理化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标题作文指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