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筛选营养缺陷型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应用
在自然状态下,微生物细胞都有严格的代谢调节机制,来合成所需要的代谢产物,并且严格避免氨基酸、核酸等原料产物的积累。自然界的这种状况是与工业生产相矛盾_的。而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解决了这一矛盾。所谓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导(或自发突变)下,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掉,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这样就可以积累大量的原料产物。由于细胞所需要的代谢产物无法合成,所以造成了这些物质的缺乏(也称此菌株为某物的营养缺陷型),这样在这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生长过程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这种缺陷物(也称必需生产因子)。经过数代的人工培育这种某种营养缺陷的性状就被后代保留,就可以用于工业发酵的生产了。由于营养缺陷型菌株可以生产出许多正常菌株无法生产的各种中间代谢产物,所以很有发展前途。 生产氨基酸 对于氰基酸生产中的应用,目前工艺比较成熟,也是最先进的方法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各种营养缺陷型的开发利用。如应用谷氨酸棒状杆菌...&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布拉氏酵母(S. boulardii)是法国科学家Henri Boulard于1920年从印尼荔枝等水果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益生酵母菌。自从1982年DuCluzeau等首先报道了布拉氏酵母的益生性后,布拉氏酵母作为益生菌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现在布拉氏酵母已被广泛的用作预防和治疗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布拉氏酵母作为益生菌,虽然有很好的益生作用,但其不能在肠道内定植等缺陷也严重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遗传操作方面的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应用该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功能,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对于布拉氏酵母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对其遗传性状加以改造,以期获得能够在肠道内定植、益生作用更好的菌株,从而大大提高其应用范围。在近些年关于布拉氏酵母的研究报道中,主要集中于其在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很少是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由于布拉氏酵母生活史的特异性,它不能形成单倍体的孢子,也没有天然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这...&
(本文共48页)
权威出处:
营养缺陷型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遗传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遗传育种工作中.普通丝状真菌的营养缺陷型筛选技术早已成熟.由于多数食用菌不产生或不易产生无性袍子,给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带来庶烦.本文通过作者的工作,以平菇为例,介绍一种常见食用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 (一)收集抱子在无菌条件下收集糙皮侧耳、佛罗里达侧耳或其它种平菇子实体的抱子。平菇担抱子二般是单细胞单核的,有利于筛选出隐性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体。通过在显微镜下计数,用生理盐水将平菇抱子配制成1护/耐左右的浓度。 (二)诱变紫外线诱变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具有一定效果的诱变方法,被广泛地采用.诱变室要用黑布遮严,防止可见光透人,整个过程在红光下进行.诱变在一个类似接种箱的设备内进行,箱内装有一紫外灯,箱内或箱底外面放置一台磁力搅拌器.诱变前,先打开紫外灯20~30分钟,取约15耐菌悬液放人灭菌培养皿中,加人一枚无菌大头针或相应长度的一段细铁丝,将培养皿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方,启动磁力...&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引言 目前对慢生型根瘤菌属的营养缺陷突变型的研究仍然不如对快生型根瘤菌属的研究那么广泛。Wells等(1953)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T一110ARS得到了n株色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根据检测它们所缺失的酶,将这11个菌株分为5个生化种类,其中3株缺失色氨酸合成峋的突变型能使大豆植物结瘤。其他缺失部位在色氨酸合成途径中靠前面的突变体不能以营养缺陷型的形式使大豆结瘤。 Hom等(1984)分离到了许多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llo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但是没有报导它们的共生性质。Sado一,sky等(1986)分离到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22的4株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其中2株具育结瘤能力,2株不具有结瘤能力。 由此可见,人们对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共生能力与营养缺陷之间的关系了解得很少。本文报导了慢生型大豆根瘤菌I一110的11株色氨酸营养缺陷型和12株新分离到的营养缺陷型菌株与大豆的共生特征。 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及培养条件: 所采用的菌...&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古尼拟青霉CGACS一19是一种正在食品、医药和保健等方面加紧开发应用的虫生真菌。筛选它的营养缺陷型一方面是为原生质体融合提供亲本菌株,以期得到优良的工业生产菌株;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古尼拟青霉的遗传学研究,如异核现象、准性循环和有性阶段的人工诱发。 本文报道了不同诱变剂及剂量处理后的致死率,4种方法的富集效果,出发菌株第2期龚跃武,等:古尼拟青霉营养缺陷型的筛选CGACS一19和5株营养缺陷型菌株间某些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此外,作者还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富集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材料和方法Ll菌种 古尼拟青霉(Pae,.ilo,nJ,,!e:gun瓜iLiang)CGAcs一19是古尼虫草的无性型(梁宗琦,1985)。保存于贵州农学院虫生真菌研究室。LZ培养基L2.1完全培养基(CM):改良Sabouraud琼脂培养基。葡萄糖409,_蛋白拣109,酵母浸膏59,琼脂一59,蒸馏水1 oooml。1.2.2基本培养基(MM)...&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随着益生菌研究工作的日趋深入,特定功能化的饲用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选育能在畜禽肠道中产生赖氨酸的益生菌株对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现有益生菌菌株进行诱变选育是获得产赖氨酸益生菌菌株的便捷途径。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近年来一直从事防腹泻芽孢益生菌的研究工作[1-3],拟以保存的芽孢益生菌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兼具产赖氨酸和防腹泻功能的益生菌菌株。但诱变处理的微生物群体中,绝大部分是负变株,要从中筛选出极个别产量较高的正变株,难度非常大,必须设计简便、高效的科学筛选方案[4]。营养缺陷型菌株是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生长,而不能在缺乏相应营养素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的菌株。因此,可以将赖氨酸营养缺陷型(Lys-)菌株作为筛选指示菌混入基本培养基中制备平板,将含赖氨酸产生菌的菌悬液涂布在该平板上,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则产胞外赖氨酸的菌落周围的Lys-菌可以生长,并形成肉...&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丝状真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富集,一般采用过滤法[‘】。即将经诱变处理的抱子培养于最低限度培养基,原养型抱子可以萌发形成菌丝,过滤时被滤层截留;营养缺陷型抱子不能萌发,过滤时能通过滤层而被富集,由于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本身或以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为亲本用准性杂交方法获得的异源二倍体是发酵工业菌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过滤法富集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黑曲霉是工业发酵中常用的一种丝状真菌,所以我们采用产柠檬酸的黑曲霉5016为材料,探讨富集的方法。本文报导在滤层选择,营养缺陷型诱变、富集及模拟试验等方面的主要结果。 根据柠檬酸发酵机制研究一般认为,产柠檬酸高的菌株同化檬柠酸的能力低。根据这一设想,Akiyamal“]等用影印培养方法获得了在檬柠酸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生长微弱的、柠檬酸产量增加的假丝酵母突变体。朱亨政[”1等以柠檬酸为唯一碳源代替葡萄糖,用过滤法富集不同化柠檬酸的突变体。据报道可以提高筛选效率三倍。为了证实这种...&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筛选营养缺陷型细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其原理_百度作业帮
筛选营养缺陷型细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其原理
筛选营养缺陷型细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其原理
营养缺陷型是指某菌株经突变后,丧失了合成某营养素的功能,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添加相应的营养素才能生长。用加有青霉素的培养基来选择细菌的营养缺陷型的一种方法。也就是由于青霉素是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剂,利用其可杀死正在繁殖的细菌的性质,对所有青霉素敏感菌的一种方便的选择法。例如将细菌先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离心分离菌体,即用生理盐水(0.85%—0.95%NaCl溶液)反复离心洗涤2—3次,然后在加有青霉素(100—300单位/立升)的基本培养基中于最适温度中培养24小时。这时不是营养缺陷型的原来野生型细胞会因不断分裂而被青霉素所杀死。然后将菌悬液放在完全琼脂培养基进行平面培养,在平面上长出来的菌落大多为营养缺陷型。通过与影印法并用,可高效率地分离到变异菌株。/view/1030194.htm/bio101/.htm双重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及其发酵产蛋氨酸的研究--《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双重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及其发酵产蛋氨酸的研究
【摘要】:蛋氨酸(Methionine)又名甲硫氨酸,是人和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限制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受到严格的反馈抑制和阻遏,难以过量积累,所以蛋氨酸是唯一一种没有被深层发酵而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本论文以北京棒杆菌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E31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后,经青霉素浓缩法筛选获得苏氨酸和赖氨酸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株GE37,解除了支路代谢产物苏氨酸和赖氨酸的反馈抑制作用,并应用响应曲面法对获得的突变菌株进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确定了其发酵最适工艺条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以突变株E31为出发菌株,经过三轮紫外和亚硝基胍(NTG)交替诱变育种,筛选获得一株稳定高产突变株N3-22。诱变育种过程中,紫外诱变的最佳稀释度为10-5,最佳照射时间为50s:NTG诱变的最佳稀释度为10-6,最佳诱变时间为40min,诱变后获得的突变株N3-22蛋氨酸产量最高为2.93 g/L,比出发菌株E31蛋氨酸产量增加了0.844 g/L,5次传代后遗传稳定性良好。
2、通过青霉素浓缩法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得出青霉素处理过程中的最佳饥饿培养时间为6 h,青霉素处理前的培养时间为6 h,最终获得12株赖氨酸,苏氨酸双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其中以GE37菌株发酵产蛋氨酸含量最高,为3.55g/L,比出发菌株N3-22(2.93g/L)的发酵产蛋氨酸含量增加了0.62 g/L,比原始出发菌株E31(2.086g/L)的发酵产蛋氨酸含量增加了1.464 g/L。
3、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分别建立了发酵蛋氨酸产量与营养条件,工艺条件的回归模型。通过实验得出突变株GE37发酵产蛋氨酸最佳营养条件组合是:葡萄糖浓度15%,氮源浓度0.9%,生物素浓度3μg/100ml,硫酸镁浓度0.07%。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是:pH值6.6,发酵时间3.5d,发酵温度36℃,添液量60mL。在此优化条件组合下的蛋氨酸产量为4.38g/L,比初始的发酵培养条件产蛋氨酸量(3.55g/L)提高了0.83g/L。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TQ922.9【目录】:
Abstract5-7
第一章 前言7-13
1.1 蛋氨酸的应用7-8
1.2 蛋氨酸的生产状况8
1.3 蛋氨酸的代谢途径8-9
1.4 蛋氨酸的研究进展9-12
1.5 创新点12-13
第二章 蛋氨酸产生菌诱变技术的研究13-21
2.1 前言13
2.2 试验材料13-14
2.3 试验方法14-15
2.4 结果与讨论15-20
2.5 本章小结20-21
第三章 双重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21-26
3.1 前言21
3.2 试验材料21-22
3.3 试验方法22-23
3.4 结果与讨论23-25
3.5 本章小结25-26
第四章 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酵产蛋氨酸培养条件的优化26-40
4.1 前言26
4.2 试验材料26-27
4.3 试验方法27-29
4.4 结果与讨论29-39
4.5 本章小结39-40
第五章 总结40-41
参考文献41-44
个人简介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殿生;张彧;于营;朱靖博;;[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慕庆峰;洪音;;[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李军红;姜绍通;操丽丽;石婷;高媛;;[J];食品科学;2008年11期
江春玉,盛下放,夏娟娟;[J];生态学杂志;2005年01期
张涛;皮雄娥;刘伟;朱立颖;王欣;;[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4期
王晓燕;李俊俊;杨云娟;唐湘华;孟艳芬;许波;黄遵锡;;[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6期
邱柱玉;李春;王超;吴丽;;[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周伏忠;贾蕴莉;陈国参;谢宝恩;王红云;;[J];河南科学;2008年01期
周元祥;石倩倩;叶红曼;;[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张卉;郝国良;徐俊斌;;[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柱玉;王超;吴丽;李春;;[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军红;高荣娟;潘丽军;姜绍通;;[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强;陈明;夏蕊蕊;张玉臻;;[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季祥;朱玉珍;蔡禄;;[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胡开辉;郑耀通;卢国华;;[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何学友;黄金水;杨希;;[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周志贤;王峥崎;李东峰;李春;;[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李元元;李春;安再强;唐凤仙;;[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杨焱;周昌艳;冯志勇;张劲松;贾薇;;[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郭云忠;孙广宇;李振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成齐;[N];湖南科技报;2007年
刘忠奎?记者
李丽云;[N];科技日报;2008年
石岩;[N];科技日报;2007年
钱铮;[N];医药经济报;2007年
刘忠奎?记者
初霞;[N];哈尔滨日报;2008年
王捷;[N];中国花卉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景圣;[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童应华;[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师尚礼;[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刘建福;[D];江南大学;2004年
何学友;[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檀根甲;[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赵卫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计红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鄢小宁;[D];浙江大学;2010年
汪晓军;[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丽;[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鄢小宁;[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刘振杰;[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陆建联;[D];四川大学;2004年
梁艳玲;[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唐爱明;[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朱虹;[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刘世强;[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潘永胜;[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于芳;[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种遇到的问题(营养缺陷型,菌落,生长因子,完全培养基) - 微生物实验 - 生物秀
标题: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种遇到的问题(营养缺陷型,菌落,生长因子,完全培养基)
摘要: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种遇到的问题(营养缺陷型,菌落,生长因子,完全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生长鉴定挑取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的,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进行鉴定,有的平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时这样的:1 在进行生长谱鉴定时,3组混合液 混合氨基酸 混合维生素 混合碱基周围都有菌落生长,其他区域都没有菌落,能说明是三缺么,还是可能因为滤纸片灭菌不彻底(注:事先在灭菌锅种灭过菌)。2 在进行生长因子确定时,共分了六组,六组都置于同一检测菌平板中,其中3,5,6组周围都长了菌落,而第3并不和 关键词:[菌落 营养缺陷型 生长因子 完全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生长谱 碱基]……
营养缺陷型生长鉴定挑取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的,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进行鉴定,有的平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时这样的:1 在进行生长谱鉴定时,3组混合液/混合氨基酸/混合维生素/混合碱基周围都有菌落生长,其他区域都没有菌落,能说明是三缺么,还是可能因为滤纸片灭菌不彻底(注:事先在灭菌锅种灭过菌)。2 在进行确定时,共分了六组,六组都置于同一检测菌平板中,其中3,5,6组周围都长了菌落,而第3并不和5组,6组相邻,为什么会长成这种情况,该如何判断所缺的?请各位高手帮我分析一下,先谢谢了!
回复在进行生长因子鉴定时是否按标准方式进行的吗?请按下图进行相信能获得好的结果 回复第二步 回复第三步回复谢谢threebigapple ,实验方法是没问题的,但有的生长情况觉得不应该长成这样。如下图,可能出现这样情况的是什么呢?在6组不同生长因子组合中,有3组周围都长了菌落 回复你把六组的成分组成发上来让大家一起来看看,因为没有见到你的组成所以很难判断的回复我的六组组成成分:组别生长因子组合组1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2缬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3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4丙氨酸胱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5鸟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嘌呤6嘧啶异亮氨酸组氨酸丝氨酸嘌呤 我现在考虑是不是有可能是脯氨酸、维生素双缺型?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