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信号不好,关闭,聊天记录慢。朋友圈慢。朋友圈看不到图片片

问题已关闭
包含主观个人判断
请保持提问的客观立场,对观点给出充分的依据和说明,先求证再进行推演提问。个人观点可以在回答中发布。
为何微信功能这么渣(聊天关闭没有聊天记录 发个状态还非得传个照片),却如此火爆?
同为tencent旗下成名已久、且在功能上足以秒杀微信的qq却逐渐淡出大家的生活?相信tencent的微信团队也知道这情况,他们为何不将其功能完善下?难道这是残缺营销模式?
按投票排序
为什么我就可以找到我自己的聊天记录为什么我就可以找到我自己的聊天记录也可以在朋友圈里直接发文字
不得不说放弃QQ太久了,一来QQ已被各种不知名的商家和盗号者占领,二来QQ太过臃肿,太多功能我用不到,反而占用资源。相比之下,微信是更加注重私密性和聊天功能的app,界面非常清爽,我认为微信在这方面完杀QQ。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意见。
题主提到的两点其实都可以说是微信的缺点,但是都不甚准确。微信是有聊天记录的,但是无法云备份。导致换手机之后聊天记录就丢了。而发文字朋友圈的时候需要长按,并且首次会提示这是一个测试功能,可能在后续版本中会被移除。说实话,即使修正了题主问题中的这两点,微信的功能依旧不如手机QQ。那为什么微信会更火呢?简单列几点原因:微信火起来的时候手机QQ的功能比现在差很多。这个印象不太清了,求确认。不过应该那时候QQ还不能发语音消息,这也是微信的杀手锏。微信的朋友圈每条评论都是朋友可见的模式很新颖,很适合人们的需求。人们对聊天记录备份的需求不是这么强烈。最关键的一点,经过这么多年人们在QQ上的人际关系网已经非常混乱了,需要一个新的社交网络来重新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请参考
在我安装的版本中,长按发图片的图标是可以只发送文字状态的。我也可以找到我的聊天记录。
你更喜欢QQ,可能在于你还不习惯“移动互联网”,“移动”很重要,特征就是设备私有化(相对PC互联网,一会在家,一会在网吧,一会在公司,朋友家),手机私有化,随身携带的特点,才有微信通过“手机”更紧密的关联到“个人“这个最重要的特质,定位和关联通讯录才有意义。所以微信没有在线状态,因为你是时刻在线的。即使手机上也可以用QQ,但总要保持与桌面QQ的兼容,所以QQ永远有在线状态,而且就我所知,在PC上时常安装麦克风的不多,所以QQ的音频一直显得鸡肋,就目前QQ发声音也是鸡肋,因为对方可能用PC,很可能没有麦克风”同等的“回复你。自拍发状态也是如此。在微信满足了这些的情况下,微信反而“更轻”,没有弹出广告,新闻框,同时登录好几个QQ不知道是谁的消息的烦恼。QQ和微信几乎是两个时代的东西。updated
你手机的短信删除一个会话还能找到消息记录吗?朋友圈谁告诉你必须发图才行的?移动端和电脑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微信显然是移动端 APP。另外:先想好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到觉得是因为现在在移动互联的平台上面,大家的需求越发的简单了。不像QQ时代,要看是不是会员,有没有QQ秀,有没有摄像头等等。现在大家用手机,能快捷简便的发信息和语音就好了。图片的分享同理,不是特别需要像QQ空间那样,发照片 写日志 留言板,你想一想你花好长时间写出来的日志,还没有朋友的随便抓拍的一张搞笑的图片吸引观众。更何况,现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信息量太多,太快,点看看到几张简单的照片和几句能读的通的句子,就可以了。轻度社交,却培养了重度用户,可能就是这样的吧。(PS:功能的渣不渣,先放一边,我就是想吐槽下Android版本的UI和交互逻辑,真心不知道4.x之前那些版本居然能坚挺那么久,符合Goolge 开发规范,怎么对张小龙的团队来说那么难?)
你能把微信用熟了再来问吗?
长按发照片项,就可以发文字了……
多玩玩就好了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微信也会有失宠的一天的
其实我可以发没有照片的朋友圈。。。可能只有你不能?
和我开始一样。。。。长按照相机按钮就能发文字了。。。
因为你在乎的那群人也在玩
微信的隐私做法会让喜欢的人喜欢。聊天记录,你真的会用到多少次呢,真的很重要你为什么自己不保存呢?真的很重要你为什么非要删除掉那个对话框呢?QQ很好,一个聊天记录给你多种自动保存、云保存、保存本地。当你有天忘记删干净聊天记录的时候,会记得很多家破人亡的例子!哈哈哈。
请长按右上角照相机。
我是觉得长按才能发纯文字这个功能太隐秘了,用了将近几个月才知道这个功能,还是问别人才知道的,不过微信用久了就感觉比QQ好,反正现在除了工作时间用QQ,平时都是微信多~~~
微信在于比较保护人的隐私
比较不会像QQ 互相评论会看得见
而且QQ还存在 移动端和电脑消息共存 作为隐私东西还是保护很好的 限定手机
因为微信更专注更简单我恰恰认为是微信的功能秒杀了QQ,产品看的不是功能的多少,而是其是否命中了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QQ的问题恰恰是堆砌了太多的功能,太臃肿了。微信满足了目标用户的2个核心需求,而且在此点领先同期的QQ,这就够了。微信对QQ的优势是战略上的,QQ在战术做再多的努力也是无用的。核心需求1:通信核心需求2:私密社交为了让用户专注于解决核心需求的功能,微信运用了一些将交互和功能做的简约的原则:1. 合理删除:比如同步聊天记录,这个功能只有在PC环境下才有价值。2. 分层组织:菜单结构的组织,第一层要明确和简单。3. 适时隐藏:朋友圈的只发文字功能。4. 巧妙转移: 大家可以自己发挥。。。
还是不够了解,长按照相机键可以只发图片微信看不了一个人的朋友圈聊天记录也没了是-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微信看不了一个人的朋友圈聊天记录也没了是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0:14:03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微信看不了一个人的朋友圈聊天记录也没了是”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微信看不了一个人的朋友圈聊天记录也没了是”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微信看不了一个人的朋友圈聊天记录也没了是怎么回事,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所以无法看到他(她)的朋友圈了,谢谢他(她)删除了你,现在你不是他(她)的好友了,继续帮助您,望采纳。纯手打。有疑问请追问
解决方案2:
他把你删了或者把你加进黑名单了
解决方案3:
他把你朋友圈屏蔽了
解决方案4:
应该是把你删了或屏蔽了
4个回答2个回答8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3个回答2个回答7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如何权衡微信朋友圈获得的信息和浪费的时间?
在从微信朋友圈获得的信息和浪费的时间相比,该如何权衡?
按投票排序
121 个回答
谢邀。已经关闭朋友圈将近半年的人前来回答。注意,这里的关闭指的是删除朋友圈功能,想加回来随时都可以。在关闭的初期,我每隔一天还会把它打开看看,一口气浏览这段时间里所有的积压信息,然后再关闭。而现在,基本一两个月一次,都是在等车等人极度无聊的情况下,而且打开后没看两分钟就不再刷新信息了。说说我对朋友圈的浅薄看法。朋友圈的信息性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即时性。我们可以看到某人今时今日下的心情状况,活动安排,生活内容,借以了解此人。但这些信息一旦过了一段时间就毫无用处。(最近新开了一家概念餐厅,某白富美第二天就去吃了,还拍了美轮美奂的照片,but do i really care?一个月后的我还会在意吗?还会点开那九宫格浪费我的流量吗?)第二、展示性。发在朋友圈的东西不可能代表了你完全的生活,人永远是把生活细节经过艺术加工和拔高之后展示于人前的。真正的烦恼缺陷痛苦,不可能体现在朋友圈中,这就使得朋友圈的信息看上去距离真实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扭曲。(某已婚友人对我诉说目前婚姻的不幸,坦白自己婚后曾数次想要自杀或自残,生活已在崩溃边缘。但数天前她还在朋友圈张贴前往埃及旅游的照片,并附言“感恩生活赐予的一切”。不能小看了人的自我防御机制,在维护自己社会功能时爆发出的强大能量。也没必要轻信朋友圈的花团锦簇。人过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连自己也不知道)第三、社交性。朋友发了美食/旅游图片,我在下面评论点赞,朋友点名,我转发,这类耗费一定时间精力的互动行为都是基于“在公开社区与人产生联系”的想法。与人产生联系是一个最简单最普遍的自我定位行为,通过发布信息,和特定群体交往,我们往自己身上贴上了种种标签(吃货,处女座,逗比等),这一方面是告诉别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以上三个方面有了了解以后,我发现哪怕不看朋友圈我也不会失去什么。我既不喜欢看别人的表演,也没兴趣了解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别人的生活细节对我也没有参考作用,我基本不给人做任何的评论和点赞。更重要的是,我没有任何内在动力去和一帮没有共同语言、只是因为工作学习关系而结识的人分享我的所思所想。无论我发什么,贴什么,本质上都是在向所有的观众放出一个信息:看,我是这样一个人,我的价值观是这样的,我关心的东西是这样的,你们要这样才能了解我……而现阶段的我并不怎么需要他人的理解。我也并不关心自己在他们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事实上,我已经很难再以他人眼中的自己给自己下定义。我更关心的是自己怎么看自己。相对现代社会的交际标准而言,我已经算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封闭”。关闭朋友圈一段时间后,感觉生活少了很多杂音噪音,多了一些专注力。至今没有想重开的意思。唯一感觉到不同的是一圈人坐在一起,有人说起他最近干嘛了,我会觉得很新鲜,他说我都发在朋友圈了啊,我说一句喔,没看见,能具体跟我说说吗?P.S.:当然,我的想法只是基于我自己的需求,每个人还是应该从自身出发思考朋友圈的意义。社交红利对每个人程度都不一样,不赞同所有人都像我这样“自我封闭”,甚至连我现在这样的状态,我都给自己定义只是当下的一段时期。-----------------------------------------------------------评论:我感觉,我也说不好,不应该这么狭隘的定义朋友圈。顾名思义,朋友圈,是你自己的朋友,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你的密友。人家更新朋友圈状态,就是想给自己的朋友看看自己的生活,也想看到你的状态,更想记录下自己生活的点滴给以后的自己。我感觉反倒是你这么想的太自私了,不让朋友知道你的生活,朋友可能觉得你故作高态,久而久之,你也给自己披上了神秘的面罩。为什么要想这么复杂呢,可能朋友逗逼的自拍,搞怪的表情发出来就是想博你一乐,你却视而不见,本该哈哈一笑,却连个赞都不点,这样的友情好不对等。。。我说不好,有感而发,纯属交流。回复 爱新觉罗侃侃 :你可能没接触过我本人,我说这话时是很自然的告诉他们我没看到这么一个事实而已,也没有感觉他们有什么介意,毕竟每天信息那么多,漏看一两条很正常。我也非常愿意听朋友们当面告诉我他生活里的进展,没有排斥隔绝之意。我们都太高估朋友圈的社交价值了,实际对一般用户,它根本是一个时间产出比非常低的东西,就是用大量碎片时间来完成低水平浅层次的交流。我们会在别人评论下客套来客套去,但不可能说出什么有价值的话。而只能通过朋友圈联络的人,也不会带来什么有价值的关系。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有的人选择和朋友互发朋友圈,沟通交流,维系感情,有的人选择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做其他的事。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浅层交流越少越好。评论:让我想起家长教给孩子的话:要和好学生一起玩,因为他能让你进步,不要和坏学生在一起,因为他浅薄,还不如你呢,你得抛弃他。为什么非得要社交价值呢,如果你有马云,习大大的朋友圈,平心而论你会不会就每天打开手机先刷朋友圈呢。。里面没有什么高官政要,明星大佬,所以就得摒弃,否则和一般的朋友在朋友圈互动就是低水平浅层次的交流。我想这样未免缺少了人情味,多了些势利。成天刷知乎的人,就一定比不知道知乎的流弊吗。哪有那么多深层的灵魂交流,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人连知乎也不上吧。有什么用?回复:回复 爱新觉罗侃侃 :你提到的这句话默认的逻辑是,我们和人交往,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些什么。这话本身没错,天底下没有不互利的关系(除了父母),我们和人交往是因为彼此有所求。关键在于你社交求的是什么。家长认为和人交往的目的是带动自己的成绩,大人们认为交往是互相扩充人脉,一部分人又认为交朋友是为了能有人陪,一起娱乐。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社交看重的是对方能不能提供滋养我心灵的思想和内容,与外在的身份地位无关。因为工作关系,我朋友圈里很多金融高层和企业老板,其中一些与我私交还不错,算得上是一般人向往的人脉圈子了吧。他们的朋友圈基本一天到晚开会,旅游,高尔夫之类,外带转发政治和养生,没有太多营养。我对他们,起码是他们公共发布的信息,没有兴趣,倒是经常被他们在聊天时说出的故事和感悟打动,让我忍不住怀疑“面前这个人和那个相信不转全家会死光的人是同一个吗”?朋友圈里的形象,大多只是一个人最浅表的东西,而我对这些表象司空见惯,缺乏了解的欲望。我很愿意看别人做菜的教程,但不爱看别人吃饭;我很愿意看别人写的书评,但不爱看他晒亚马逊的书单;我很愿意看朋友的游记,但懒得看他比着剪刀手的照片。在朋友圈上,后者遍地都是,而前者比重太低。所以我选择不看,逗留知乎,哪怕现在知乎含金量正被稀释,也比朋友圈更值得费时。至于缺少人情味,我觉得吧,围观别人朋友圈培养不出什么人情,别人有困难需要你的时候,顺利地帮人家解决,胜过在人照片下点一万个赞。
羡慕你们,我关不关根本没人理我。
这个问题曾经折磨我好长一段时间,朋友圈是开了关,关了又开。曾经不止一次信誓旦旦地说要戒除社交网络,回归日记时代,又一次次自己扇自己嘴巴。喏,以下都是证据:其实朋友圈挺像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自己一段时间的心境与人际。刷了朋友圈和发了朋友圈之后影响心情大部分是受自己的心理因素影响。被别人屏蔽与屏蔽别人反映的也是自己的人际状态,可以时不时提醒自己反思。至于浪费时间,不得不说如果你仅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就没有浪不浪费一说,朋友圈只起消遣娱乐作用。如果你觉得频繁地刷朋友圈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那我只能说这是你个人平衡工作与娱乐的能力有问题,且专注力不够。况且我觉得朋友圈并不是一个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平台,而是一个了解朋友最新动态,联络感情的平台。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强迫自己戒朋友圈呢?在我最纠结的那段时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贴出来供大家参考。昨晚睡前发了条矫情的朋友圈,今早醒来整个人都不好了。随手删掉了状态,由此开始了远离社交网络的漫长思考。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最近也一直在强迫自己戒除社交网络,控制表达欲。这一想法大概是从发现自己很喜欢的某个网络朋友把自己阻挡在TA的朋友圈之外那天起萌发的。深受打击的我开始反省自己是否制造了太多于他人无义的信息,从而浪费了他人的时间线,消费了他人生活。那天起我关闭了朋友圈,强迫自己不要没事就去刷微信。一开始心痒难耐,抑制着某些时刻强烈的表达欲不去开启那个彩色的圆圈。起初我还会偶尔忍不住点开几个好友的主页去看看他们那段时间都发了些什么。可是几天过后,渐渐发现我对所谓的“他人的生活”已然全无兴趣。有一天我打开通讯录,从头翻到尾,居然没有一个人让我有点进他的主页去一探近状的欲望。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于我而言毫无意义,他们今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长什么样心情如何...这些我全然不关心。有些人我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在我离开的这些日子里又发了多少遍千篇一律的内容。那么是什么诱使我再一次开启朋友圈呢?
表达欲。生活中许多个瞬间,看到一朵好看的云,听了一首好听的歌,发生了一件笑破肚皮的事,产生了一种特别强烈的想法...这么多个瞬间,一想到无人分享,只能留在自己一个人的记忆和生活中,就觉得好像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但也有想要偷偷炫耀一把的时候,写了好文章,拍了好照片,去了好地方...这些才是表达欲背后的东西。每一条消息状态,若仔细挖掘发布背后的心态与目的,炫耀还是分享?表达还是表演?面具背后的赤裸真相总是羞于见人。不得不说,社交网络成功地挖掘出了现代人心中那些迫不及待想要表达的欲望,每个人都是一台大型倾诉机,而真正想要接收的人却寥寥无几。有时竟分不清社交网络究竟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还是更加孤单。以前在饭否的树洞上看到一段话,深受感染:在我周围,有剑桥博士年薪百万不玩社交网络的哥哥,也有刚到美国一周连路牌都恨不得9连拍的同学。谁会给自己每天穿的袜子拍照再定位呢?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社交媒体蛮好。它让我看到我的欲望,看清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告诉我周围人心底所匮乏的,害怕的,那种迎头而上必须要昭告的心情。所以我拼命压制那些“迎头而上必须要昭告的心情”,避免还俗,避免与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正面交锋。所以我在发布一条普通的朋友圈后万般纠结,隔了一个晚上后删除信息拧巴一上午。因为我看到了表达背后的欲望并以此为耻。人人都有倾诉欲,但我并不想再传递仅满足于个人虚荣心的内容。所以我羡慕那些常年不更新任何社交平台的人,他们就像这个嘈杂世界里的隐者,坐在一处安静的角落过自己简单平淡的生活,偶尔望一眼外面的世界,热闹依旧,却与他无关。他们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只是强大到不需要任何倾诉也无需多余社交。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地、此身,足矣。想起那些没有微博、微信、朋友圈,仅用日记记录的日子,已经快忘了那时的生活是怎样过来的,有没有更加纯粹自在?人呐,终究是一种矛盾又拧巴的动物。生来孤独却要群居,不想自己的生活被过分打扰却又渴望得到外界的回应。为了抵抗孤独不断发明一个又一个沟通工具、社交平台,却好像还是孤独——过于喧嚣的孤独。我太怕在这股喧嚣的浪潮中迷失自我,太怕逐渐成为自己曾讨厌的对象,所以我要离开社交网络,一个人静一会儿。很多人不解,觉得我拧巴较真,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压抑自己的天性,受虐狂式的禁言。后来想想,其实厌恶朋友圈的那些天,也是自己心里生了病的日子。现在我还在用朋友圈,只是刷的频率已经大大降低,心态也平和了很多。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我是不可能彻底卸除微博微信这些通讯软件的。所以关于到底要不要关闭朋友圈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喜欢就刷,觉得烦就关。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该不该“,微信不过是一种沟通工具,它的存在是为了方便我们,而不是为了徒增烦恼。最后还有一句话,是一位网友曾经在评论区留下的,算是狠狠地戳到了我的痛点。放在这里共醒:在这个时代,学习如何不把自己看得太过重要,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屏蔽了好像100多人,只留下我喜欢的真正的好基友,从此我只会看到我喜欢的朋友我关心的人在做什么,不相干的我看不到,心灵鸡汤也看不到;由于人数少了很多,所以出现新消息的频率变慢很多,直接作用就是也不会去老刷。想看了就打开看一看,可以看到亲近的人在干什么,也不用特意一拿着手机去刷,幸福感蹭蹭往上涨。我这样做已经好久了,快半年了吧?上个月试过为了【获取信息】把屏蔽的加回来一次,哎呀那个闹心啊。于是又重新屏蔽了,现在朋友圈重回清净,一打开就是爱看的。
不妨试试,把朋友圈关闭三天。三天后再打开看看。然后关闭七天。七天后再打开看看。然后关闭一个月。一个月后,你会发现:朋友圈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办公有qq,要事有短信,急事有电话。如果每天/每周集中一个时间点去阅读朋友圈的信息,那是很好的。切莫将朋友圈当做「无所事事时可以迅速获取信息的通道」,更不要养成「无所事事时刷微信刷知乎刷微博」的习惯。若是越刷,便越「无所事事」。与其将「无所事事」的碎片化时间放在社交工具里面,不如将这些时间用于可以持续做的事情上面,正如采铜老师所说的「采铜法则」。采铜法则:
朋友圈的价值在于你的联系人们都在发布释放自己的信息,有些时候他们释放的信息还是定向的。比如有人今日出外勤就发张照片,意欲告知领导到岗。至于观察老板在对什么信息感兴趣,也是很多人的必修功课。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有时候可以获取你需要的信息。有段时间我有几位关心的朋友状态不稳,我就一直看朋友圈,除了看他们的情况,顺便还获得了一堆其他朋友的状态。比如就看出来有朋友似乎感情不稳,后来找机会问了下,果然。好在已经解决了,我看到的就是解决后的状态。事出反常必有妖罢了。重要的不是他说什么,而是这个人形成惯有的生活/发表朋友圈状态后,偶尔偏离routine时的举动。对有经验的人来说,看任何信息,都应该先看背后的写作逻辑。你可以观察别人,也可以成为别人的观察对象。现在我重要的朋友们生活都不错,我也就基本不看朋友圈了。大家都有角色扮演的欲望。一方面体贴下别人,一方面自己也别入戏太深就好。这事没那么多值得深思的。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恭喜你,终于可以把时间浪费在别的地方了。
自己的朋友圈基本做到4点:1、营销类直接屏蔽。不需要的营销微信定期删除,有些需要的隔一段时间一般2个星期左右打开看看。2、新交的朋友考察两周左右再决定怎么处理。3、秀恩爱秀小孩秀大餐的基本屏蔽。她们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幸福的情绪,却不知道这种信息看多了对我来说都是垃圾信息,纯属浪费时间。4、心灵鸡汤类。根据鸡汤的作用和美观程度决定是否屏蔽。做到以上4点的如果发现自己再无朋友的,说明你的交际圈出现了重大问题。需要自我审视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而交不到内心充实的朋友。建议关闭微信,从今天开始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下面说说我屏蔽以上四种内容后朋友圈的情况:1、出现一批每天读书看电影有感的朋友。大家分享读到某一本书某一段内容之后的启迪。有一起看过的朋友相互探讨,没有看过的可以作为未读好书好电影系列备仓。2、出现一批美图美文轻音乐推荐的朋友,让自己工作一天之后,疲惫感顿时减轻了许多。3、自己的朋友圈经常纪录自己灵光一闪时所想到的句子或者点子或者创意。对自己来说很重要。4、出现一批分享重要、新奇资讯的朋友。这取决于个人朋友的质量。最后总结下,朋友圈就像自己的书房。需要你自己经常打扫,清理一些灰尘和垃圾才能保持整洁。定期增加质量过关的朋友,会让你的书房不断加入新鲜的血液,即使只是身在书房,却可以一览众山小。我个人并不赞同完全关闭朋友圈,有所选择,订立标准,将给自己的朋友圈一个清新的空间。最后自己也会获益良多。当然,这样也避免了很多以前要好的老友要拉黑的尴尬局面。屏蔽这个功能挺好的!
我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不用微信。但是我仅仅是简单的关闭了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实际上,随时可以打开】,我没有兴师动众的告知什么,也没有特意的去删除什么好友。到今天我一直都没有恢复。因为本身我这个人就很冷血,我不是太好奇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我也不觉得我发的照片和文字被人点赞了我有多开心。本来就不是多大事,不需要还上来提一个问。你就从现在开始,即便一年不发朋友圈,也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到的。哪有那么多人关注你。我只被质问过“你怎么不给我刚发的朋友圈点赞了!!!”没有人问过“你怎么都不在朋友圈说话了“不要把你自己自控力的问题往外推。搞的好像是微信的错一样。如果你要关微信,那么要不要关知乎,要不要关微博,要不要关扣扣。如果上述不关,为什么单单关微信。倒是,真那么想关,那就永远别再打开。
自从我有好感的女生发和另一位男生照片的时候,我就彻底戒了微信...
以亲身实践告诉题主,关闭朋友圈利大于弊。曾经我认为朋友圈对我非常重要,因为我是完全不看新闻的人。所以每天早上起来和晚上睡前都要刷朋友圈,这样我能知道最近的展讯,朋友们的创作状态,竞赛报名,还能看到一些有质量的文章。那时候我微信新加一个朋友,都会先看一遍他的朋友圈(在此提示各位,朋友圈能暴露的真的太多太多了,注意点儿隐私啊!),一旦发现他爱发无营养的东西就立刻加入黑名单。这个习惯持续了小半年,确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来源。但在今年十一月初,我在某个早晨醒来以后突然焦躁异常,那时候身体也出了点问题,一气之下就把整个微信删除了。现在回想一下确实太任性了。我当时还在知乎提了个问题问删除微信是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刚删除的那几天还有点小激动,有点小时候做坏事的感觉。后来变得有点焦虑,总怕自己漏掉了什么重要消息。但是事实上,该找我的人都找到我了,我想找的人也都找到了。在度过了短暂的焦虑期以后,我也完全平和了下来,现在早上醒来和晚上睡前都会看纸质书,或者看收藏的知乎经典答案。并且,我并没有因为删除微信而断了一个信息来源,因为在朋友圈里你看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是无用的(注意我说的是大部分)。这种琐碎而大量的信息真的会大大提升一个人的焦虑值。实际情况是,我们不需要时刻update别人的生活,你停止发朋友圈以后也没人能发现的。我看了很多答案说到没有朋友圈还有微信qq和知乎,人没有自制力在哪都没有自制力,所以没必要关朋友圈,要从做好自己开始。我同意,但是人总是有惰性而且贱嗖嗖的,有时候需要一点这样激进的手法来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你度过了最开始那段焦躁和空落落的日子之后,你养成了新的习惯,就算装回来朋友圈,你也不会再刷了。
我也有过这样抽风的时刻,连续好几年,连续好多次。清空过微博,删除过微信,后来我明白了,有问题的不是朋友圈,是我自己。主动删除朋友圈也好,主动删除联系人也好。大家的理由都是什么浪费时间啊,耗费精力啊之类的。你的朋友们即没有跪着求你跟他们说话,也没有人哭着让你一定要回复他们的消息,更没有人逼着你一定要刷新他们的动态。关于为什么看到那个小红点就忍不住点开这个问题李松蔚老师有过一篇文章有提到,找到了再补充进来吧。*link: 不过请你承认了好吗,是你自己主动要看这些,你的朋友们很冤枉的。更何况社交平台本身就是一个首先“分享个人最新动态”其次“获取朋友的实时消息”的平台啊。不主动在社交app上晒自己生活的人本身就不算活跃用户了好吗,作为app的运营者简直要跪着感谢那些主动的人们了好吗。所以我觉得问题是在自控能力吧。而如果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呢,删除朋友圈可不够,得删除你所有的社交软件,微信微博人人qq,最好把邮箱也关了,手机停机,搬家去朝鲜。简直是:堪称完美。然后呢?然后你大概在朝鲜还是能找到一些让你无法完成工作的耗费掉你精力的事情吧哈哈哈。因为问题的根源是你自己啊宝贝儿。要获取知识就去读书思考,要获取资讯就去看新闻。妄图从朋友圈里获得资讯的行为与企图从娱乐电视节目里看出深度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专注的人永远记得住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悄悄告诉你哦,像我这样的大俗人,清空朋友圈之后一直都希望有朋友来关心地问我“哎呀怎么啦”。结果连个鬼都没有。哼,灰溜溜的让我明白了,nobody cares you more than yourself, baby.
微信上能获得的有用信息也就是订阅号的推送了。微博上的有用信息是几家博客的转载,我直接到原站点去看不好么。
看到此问题,想起自己写的一篇旧文,原文我首发在了简书:。文章很繁琐,没时间的可以直接看文末的黑体字部分,那是我的核心观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也就是我,我是一个不常更新朋友圈并且停用过多次朋友圈的人,最长的一次停用过一个月,本来那次之后就想写一篇类似的文章的,但是中间又发生了好多事情,就没写了(懒)。我强调「朋友圈」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功能在微信里很重要,如果你觉得「摇一摇」或「附近的人」更重要,那后面的内容就可以不用看了。在那一个月的头几天,我还会下意识的点那个代替了「朋友圈」位置的「扫一扫」,偶尔也会点开某些人的主页看看,后来我慢慢消停了。偶尔查收下别人的消息或者阅读那些已经很久没点看的微信公众号,就只这样。这些天里,我并没有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勤奋好学。该刷的剧还在刷,该发的呆继续发,该玩什么还是玩什么。除了每天跑步和仰卧起坐有坚持下来,其他没什么成就可言。我真的该好好学习时间管理。这些天里,我会和朋友们一起去逛街,去参加万圣节Party、单身Party,去KTV等等,也会一个人去影院刷了好几部电影,但没在朋友圈吱过声,应该没几人知道。事后我会想如果我发了朋友圈又能怎样呢?我不知道。至少没发的时候我会更投入于当下吧。与很多在互联网浸淫下成长起来的90后不同,我大学时才开始上网。那时我并太懂社交网络,更不知道社交网络的「通知机制」是利用了人性弱点,即你会不断点开那些小红点的信息提示,并且乐此不疲。有一句话,大意是「我本来想利用碎片化时间刷微博的,没想到整块的时间被碎片化了」,讲的就是这个。和菜头先生两年前写过一篇《碎片化生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来看看。后来我陆陆续续的又停用了几回朋友圈,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就是想安安静静的当一个智障。偶尔我会想,如果没有了朋友圈,我的生活会不会很无聊。显然会的。无聊是大多数人生活的主基调。于是我努力试着让现实生活更充实一点。就在这一段实习的时间里,下班之后。我办了厦门市图书馆的借阅卡,也经常去万达逛(租房距万达近),我成了影院和星巴克的常客,但我不喝咖啡,只在那里看书码字。但是依然感到不满足,看来我太贪心了。经过了以上一段时间的「治疗」,我大抵已经可以适应朋友圈了。然而我惊讶的发现我身边的一些好友,纷纷删除状态,甚至扬言要离开了。看来我不是一个人,虽然原因可能不尽相同。最近看完一本书,《假如世上不再有猫》,第一章的标题是如果电话从世界消失。里面那对恋人平时交流用电话时话多,见面却很少说话。在一次旅行时因为无话可说,分手了。最近在看一本书,《挪威的森林》,渡边和直子,和绿。他们的爱情并不是在手机上的。非常向往这样没有社交网络的年代的恋情。我并不是想厚古薄今。微信自有他的很多很多优点,不然不会这么多人在用。以上一些话,只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碎碎念。顺便提醒下诸位,如果你觉得刷朋友圈已经感到很烦躁,试着停用几天试试?如果你感到生活很无聊,试着去行动起来去改变点什么。任何决定都应该是符合你当下需要的。无论是停用,还是开启。生于这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免俗,有条件使用社交网络而不使用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如果你觉得刷朋友圈浪费时间或者刷朋友圈心情烦躁就停用它。如果停用了还在其他地方浪费时间,那就好好学习时间管理吧。祝大家玩得愉快,嗯哼。Tips:1.设置——通用——功能——朋友圈,可设置是否启用朋友圈。
2.设置——新消息提醒——朋友圈照片更新,可设置「有朋友圈更新时,是否出现红点提示」。
已关且卸载微信两个多月了。原因就是,微信好友列表里想保持联系的少数人,换成电话短信都可以保持联系,其他人则可有可无,反正都属于加了之后就变成一块墓碑似的,从未说过话。朋友圈,想想每天看与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他人的琐碎杂事,看似零零碎碎的时间,累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为何浪费宝贵时间在这个上面?原来总是很自作多情,自以为是,卸载几天就忍不住又装回来看看有没有谁发现了我的"消失",而关心在乎的,事实给了我狠狠一巴掌,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你就是永远消失,对他人来说也没有丝毫影响,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真的完全放下了。这次的关闭和卸载真的让我心里很舒坦,再也不用浪费时间着魔一样不停地刷和自己毫无关系的琐碎,也不用自多地寻找什么存在感认同感,重新返回看书画画书法运动听音乐的时光,不用再考虑在乎他人想法,靠自己的努力和快乐给自己认同感和存在感,这感觉,真好!试着远离朋友圈吧,你会发现,从未这般轻松。
现在就是这样 各种各样的app 社区 社交软件绑着你 没有微信还有微博 有QQ 有知乎 有贴吧 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呢 今天问微信 过几天还有人问微博 还会有人问 是不是要退出知乎多在实际生活努力其实这些问题全都出于自控能力差自控能力差 上瘾是一定的唔 再说 你关不关朋友圈 删不删微信 关心这件事的人肯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上干货对于其他付出的时间和回收的信息量考虑如果觉得自己朋友圈垃圾信息太多该屏蔽就屏蔽吧所有代购一律屏蔽 不管关系有多好 哪怕是亲哥也不行对于经常分享什么不转不是中国人 什么央视又曝光了之类的 屏蔽吧我的朋友圈两个妈妈级别的 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宝宝 育儿经 还有一个全职妈妈 总在分享一些有的没的谣言关系都挺好 但是 让我屏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熟人或者5分熟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了以前是靠人人和QQ空间现在是微信陌生人就都删了吧可以订阅一些有意思的公众平台 提高获得的信息质量至于付出的时间 题主没有手机震动的错觉吧……
人的时间有限我觉得从接收信息的角度讲,还是以读书为主第一,看名著,第二,看名家写的东西(无论小说,健康类,技术类都是),第三,看有价值的名家博文像微信推送这样的东西,我真的不能说,没有好文章,但是烂东西太多,情绪化东西太多,伪爱国东西太多,误导人的东西太多,感觉比微博还不靠谱,其实微博微信朋友圈这些东西,只能说,作为一个窗口,可以推荐你一些什么,或者早清晨给你补个鸡汤什么的,看看没什么,但每天不要超过一刻钟,否则,真的很浪费时间说心里话,若不是为了让同事同学朋友觉得我没有那么铬那么不好接触,我都希望不开微信,尤其是群,很少参与聊天,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每天上班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微信静音,工作,中午十二点吃饭的时候看一眼,有大了不起的事情回一下,真有重要的是会有人给我打电话,否则响一天你十分钟五分钟就回应一回,干什么都专注不了,而且一点意义也没有
在卸载微信之前有必要讨论下浪费在微信的时间是否会得到有效利用
我个人还蛮讨厌微信这个东西的。。对于“如何权衡【被动获得信息】&【lost time】”说下看法。没错,刷微博微信知乎在网上逛包括看ted啥的,基本上是被动的。再包括“下载/右键/收藏”一堆资料,然后再也不看也是同理,都是被动接受信息。被动容易迷失,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如没有shopping list的购物,会买一堆其实不咋需要,但也可能以后会用到的便宜又好用的东西)。。如果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看做get,把浏览无用信息浪费的时间看做lost,那大家都希望get&lost,事实上假如不加节制几乎可以永无尽头地看下去,而且还舍不得潜在的get,说道这份上,也不用权衡了,就一个建议:细水长流。切忌贪大求全。做任何事都是,即使你恨不得废寝忘食,真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让那些无轨电车打乱你正常的计划,造成额外的负担。而每天规定一小段时间轻松地和未知的信息相遇,既可以get,又可以将lost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毕竟不感兴趣的东西大家自然会迅速跳过的。。----------------对最后一段“未知信息”简单补充:其实就算有目标地主动获取信息,也是未知信息。不过至少方向明确。)这感觉像抽奖,博的是运气。不花积分/筹码去抽是不会得奖的,抽到就是中奖,抽不到就是浪费积分(time)。中奖率比现实抽奖稍微可控,就是你关心的圈子/话题/人。废话半天,凡事讲一个度,小X怡情,大X伤身。。 凡人嘛,时间精力有限 。。(我也是,刷知乎又过了,该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朋友圈看不到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