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都在iphone照片排列顺序里~图一图二图三按顺序放的

4发现相似题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2)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标本在载玻片上放好后,在盖盖玻片时,要注意不要让盖玻片下面产生气泡,否则将不利于观察.
解答:解:(1)图1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同一直线上,只有这样,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进入人的眼睛,因此图1所示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应该表示对光.(2)图2所示操作是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镜头损伤或压碎标本;(3)图1表示对光,图2所示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图3所示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寻找物像,故三个图所示步骤的操作顺序是:图1→图2→图3.(4)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为保证滴加液体的适度,必须用滴管来向载玻片上滴加液体.载玻片上的水分过多,口腔上皮和盖玻片都容易浮动,影响观察,解决的方法是用吸水纸在盖玻片边缘吸取多余的水分.故答案为:(1)对光(2)防止物镜挤压玻片标本,损坏物镜和标本&(3)图1→图2→图3&(4)用吸水纸在盖玻片边缘吸取多余的水分
点评: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以及制作临时装片的一些注意事项及原因要记牢.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生物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试管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水温时间试剂加碘后的现象(是否变蓝)1号淀粉+唾液0℃10分钟碘液2号淀粉+唾液80℃10分钟碘液3号淀粉+唾液37℃10分钟碘液4号淀粉+清水37℃10分钟碘液试问:(1)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2)以“唾液”为变量时,和为对照实验.(3)加碘后不变蓝的原因是.
科目:初中生物
根据膝跳反射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膝跳反射实验中,当叩击膝盖下部的韧带时,大腿上与之相应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A,A沿着[]传到脊髓里的B,B发出A,通过[]传到效应器,引起上相应的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表现为小腿.(2)通常在反射发生后,受试者才觉察到腿位置变动,这说明神经冲动有一部分上传到.(3)若[2]或[4]部位损伤,叩击部位[8],膝跳反射能否发生?.为什么?.
科目:初中生物
长颈鹿是令人喜爱的动物,尤其是它长长的颈更是让人难忘.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过程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结合以前所学的遗传变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A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2)图B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由此可知,长颈的变异是,短颈的变异是;(3)图C说明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个体被淘汰掉.(4)上述过程经过逐代积累和延续,从而形成现在的长颈鹿.由此可以说明: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
科目:初中生物
你一定不会忘记2003年春季的“非典”曾经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一定知道“非典”是由于感染了SARS病毒引起的.在2004年春季又有“禽流感”传染病肆虐.请你说明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都具有哪些结构特点.
科目:初中生物
俄国著名文学家普希金讲述了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不满足大海中的金鱼给予她的种种物质享受,仍然无止境的索取、索取、再索取,金鱼无奈地摇着尾巴游向深邃的大海,而老太婆最终又回到那低矮破旧的茅草屋中,重新过着贫穷的日子.请你从人类和自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初中生物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2)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说明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科目:初中生物
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它由[]、[]和[]组成.(2)当血液流经[4]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以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都可以到中,形成.(3)[3]中的液体流经[5]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并进入[]中.剩余的液体形成.
科目:初中生物
请看如图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外耳是可以动的(说出一种即可得分).(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有关.(3)听觉感受器位于[]中,听觉的形成在.(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5)同学打跳请勿用手掌煽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导致破裂.(6)人除了能用眼感受光的刺激,用耳感受声音的刺激,还能用感受气味的刺激,用感受味道的刺激,用感受冷、热、触、痛、压的刺激.(7)听觉形成的正确过程是.A.声波→2→3→4→9→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2→4→3→9→听觉神经→听觉中枢C.声波→2→3→4→8→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2→3→4→7→听觉神经→听觉中枢.(1)图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图二:巴黎公社成立。关系:巴黎公社实践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俄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认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国情相结合,走本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课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理由:图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图二图三图四:实践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在哪些战争后签订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分)
(4)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发起辛亥革命,其重要成果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在哪些战争后签订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分)
(4)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发起辛亥革命,其重要成果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在哪些战争后签订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分)
(4)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发起辛亥革命,其重要成果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江苏省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图二与图一又是什么关系?(1分)
(2)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3)如果我们对上面四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题研究,请你为该课题命名,(1分)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对社会起阻碍作用。
(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2.(1)图一反映的是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图二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晋商和徽商。
(3)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4)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如“俞大娘航船”;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
(5)图一:锄耕是中国古代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农不稳”;
图三:古代中国商运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
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无商不活”。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新课标模块教与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 人教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长期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
(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么特点?
(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a)和图(b)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c)中的商业有什么特点?
(3)图(d)和图(a)、图(b)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4)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0112
题型:读图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三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历史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从图三、图四中的分析中国古代商业有什么特点?
(3)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 【答案带解析】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那两个...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那两个朝代开创的?(4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3)图四中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4)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存在哪一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4分)
(1)秦朝、隋朝(4分)
(2)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4分)
(3)军机处。清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4分)
(4)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4)
试题分析:(1)根据图一中的“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可以判断是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图二是三省六部...
考点分析:
考点1:秦王扫六合
& &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设“三公”丞相(掌管行政)、太尉(主持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P.57
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移民戍边,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凿灵渠。P.59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发动战争,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消极作用: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③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知识点拓展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
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
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
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
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
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考点2:繁盛一时的隋朝
& & 隋朝(58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它由出身于军事贵族的杨坚于581年篡夺北周政权建立。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朝时期,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幅上升。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当时门阀势力衰微,科举制被创立和初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也运行顺畅。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后期统治腐朽,618年亡于农民起义。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 时间:581年 & &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 &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
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 ②发展生产 &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郑成功
材料二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帝
(1)材料一中“贵国”是哪个国家?(2分)
(2)材料二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4分)
(3)材料中的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重创沙俄侵略者。雅克萨之战的组织者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 C.雍正帝&&&&&&&&&& D.乾隆帝
下列措施中属于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④缔结“澶渊之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A.害怕外国人危机自己的统治&&&&&&&&&&&&& B.中国工商业发达
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D.天朝物质丰富,无所不有
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本地相册照片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