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漫之穿越成神神》资源,有的发我,必采纳

(作者:火狼。转载请务必注明。)    如果有朝一日,桌游在国内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产业,那么在它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上肯定少不了一个名字:《三国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近两年来,“桌游”的概念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玩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飞速提升,《三国杀》着实功不可没。尽管时至今天,仍有诸如“山寨”之类的批评围绕在它的周围,然而谁都不能否认《三国杀》对于桌游的普及作用。       《三国杀》借鉴了美式桌游《BANG!》的机制,并且结合中国玩家的口味加以改良,尤其是一张张个性十足的人物卡牌,将一个个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穿越到了新的舞台。恰好本人又是个“三国”粉丝,自然免不了将奔放的游戏和真实的历史串连起来。正如歌中所唱,“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当我独自静静欣赏《三国杀》的人物卡牌,常常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这些熟悉的名字的音容笑貌,唏嘘不已。    有感而发,遂成此文,愿与诸位同好共享。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注意事项:    1)这个专题初定5个章节,根据《三国杀》的设定依次为:魏国篇、蜀国篇、吴国篇、群雄篇、神篇。    2)卡牌技能的说明完全来自游卡的【官方网站】。    3)出于种种原因,我搜集的资料未必全部正确(比如人物的生卒年份和籍贯),仅供参考。    4)随着《三国杀》的不断更新,本文也会持续跟进,敬请留意。         曹操 · 魏武帝      字:孟德  生于:155年  卒于:220年  籍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    奸雄——你可以立即获得对你造成伤害的牌。  护驾——主公技,当你需要使用(或打出)一张【闪】时,你可以发动护驾。所有魏势力角色按行动顺序依次选择是否打出一张【闪】“提供”给你(视为由你使用或打出),直到有一名角色或没有任何角色决定如此做时为止。       第一个登场的就是“三国”争议最大的人物,我压力很大(笑)。我决定缩小范围,仅仅讨论魏武帝的用人之道,因为这是我对《三国杀》曹操卡牌的设计拍案叫绝的主要依据。    得人心者得天下,曹操在这方面展现了高瞻远瞩的智慧和海纳百川的气度。从210年到217年,曹操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他的“唯才是举”吸引了大量武将谋士的主动加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许多敌对势力的栋梁也选择了“跳槽”,转投曹操的旗下:荀彧、郭嘉、张颌原先是袁绍的,张辽原先是吕布的,徐晃原先是杨奉的……人才的流动造成了曹操与对手之间实力的此涨彼消,胜负输赢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和“你可以立即获得对你造成伤害的牌”是不是相当神似呢?虽然名为“奸雄”,曹操的求贤若渴和知人善任却绝对属于“英雄”的级别。    官渡大捷以后,曹操把收缴的自己部下与袁绍勾结的信件付之一炬,“那时袁绍强大,我都不能自保,何况别人?”(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这等开明的老板,员工当然死心塌地的追随。危难见真情,每当曹操遭遇不测,总会有人不顾一切的护驾:曹洪解救曹操于汴水,典韦解救曹操于宛城,许褚解救曹操于渭河……他们全然无视自己的安危,将主公的“九死”化为“一生”。    不管什么世纪,最宝贵的都是人才,易中天老师对曹操的“人才管理学”进行了精辟的总结:“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治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养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综上所述,曹操不愧为所有领导学习的楷模。        曹仁 · 大将军    字:子孝  生于:168年  卒于:223年  籍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    据守——回合结束阶段,你可以摸三张牌,若如此做,跳过你下个回合。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从小习武,在东汉末年就有了自己的部队。后来他响应曹操的起兵,正式开始了辉煌的戎马生涯。    讨徐州、攻吕布、征张绣、战官渡、拒周瑜、破马超、守樊城、破襄阳……四十多年铁与血的洗礼让曹仁从不修边幅的懵懂少年转变为奉公守法的模范军人,最终成就了一代名将。纵观曹仁的经典战役,最值得钦佩的莫过于他在“拒周瑜”和“守樊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防御能力。    1)拒周瑜:携赤壁之战的余威,周瑜率领数万人进攻江陵,没想到被留守的曹仁当头一棒:曹仁的部下牛金自告奋勇,出城迎敌,结果敌众我寡,陷入了困境,形势危急!曹仁见状披挂上阵,冲入吴军阵营,拼死救出牛金。然而还有人未能突围,曹仁再次杀回,直到确保大家全身而退为止。被吓得面如土色的长史陈矫不禁赞道:“将军真天人也!” (这句话被收录在《三国杀》的曹仁卡牌)    饱尝下马威的周瑜不敢冒进,转而攻克了与江陵成掎角之势的夷陵。江陵彻底变成了孤城,前有东吴的兵临城下,后有刘备的趁火打劫,陷入层层夹击。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曹仁足足坚持了一年有余,甚至射伤了周瑜。尽管江陵还是失守了,不过曹仁为曹操恢复元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战略意义不可小觑——别忘了,他遭遇的可是东吴名扬天下的大都督。    2)守樊城:这是曹仁的代表作,它打破了关羽“天下无敌”的神话。    公元219年,关羽发起了夺取襄阳、樊城的军事行动,保卫樊城的重任落在了曹仁的肩头。天公不作美,接连不断的大雨淹没了驻扎在樊城北面的援军(“水淹七军”根本就没有关羽的事儿)。关羽趁机出兵,擒于禁、斩庞德,威名大震。曹仁痛失左膀右臂,樊城的城墙又被洪水侵蚀,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敌众我寡,人心惶惶。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曹仁果断采纳了满宠的建议,拿出破釜沉舟的气魄,不惜任何代价守护樊城。激昂的勇气驱散了悲观的阴霾,众将士高呼:“某等愿以死据守!”    由于对手的同仇敌忾,再加上徐晃的增援和东吴的偷袭,关羽不得不撤军,樊城得救——打败他的,不仅是曹仁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守,更是永不放弃的毅力与信心。    《三国杀》曹仁卡牌的称号是“大将军”,曹魏第一代武将之中唯有曹仁和夏侯惇拥有这一待遇。而且曹仁的地位在曹丕称帝以后达到顶峰:大司马——曹魏最高军事官衔!         典韦 · 古之恶来    字:不详  生于:不详  卒于:197年  籍贯: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    强袭——出牌阶段,你可以自减1点体力或弃一张武器牌,然后对你攻击范围内的一名角色造成1点伤害。每回合限用一次。      如果说典韦是为一个人而生的,那个人一定是曹操,如果说典韦是为一个词而生的,那个词一定是忠诚。典韦在《三国演义》仅仅正式出场四次,其中有三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护卫曹操虎口脱险。    典韦力大无穷,拿手武器双戟足足有八十斤(关羽的青龙郾月刀也就八十二斤,另外“双持”可比“双手”难度大多了),普通人动弹不得的旗杆他一只手就轻松举起,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手下的猛将)。《水浒传》的武松是条公认的好汉,典韦与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能把老虎追得四处逃窜!    魁梧伟岸的身躯包容的是赤胆忠心,典韦的尽忠职守堪称典范。白天,他如同铁塔一般在曹操的周围形影不离;夜晚,他干脆睡在曹操的营帐之外,很少正经休息。典韦与许褚组建的虎卫军构成了主公的最后一道防线。    典韦的死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张绣造反,曹操慌忙出逃,典韦殿后。但见他的双戟虎虎生风,击杀数直线飙升。但是终究寡不敌众,典韦受伤数十处,虎卫军的将士全部阵亡。张绣的部队一拥而上,典韦居然拎起挟起两个活人作为武器!对方哪见过这等阵势,只得远远放箭。典韦仿佛战神附体,以无与伦比的精神力筑起血与肉的城门。怎奈背后偷袭的一枪还是终结了典韦的性命——死了半响,惊魂未定的敌人还是不敢靠近。    壮哉!伟哉!惜哉!痛哉!曹操悲怆的痛哭,告慰了典韦不朽的英灵。    这种可歌可泣的题材,《三国杀》自然不会错过。“强袭”的第一个使用条件就颇有“以命搏命”的意思,至于第二个使用条件,表现的则是在典韦对抗吕布军队时的One shot,one kill:他准备了十余枚短戟,等待敌人靠近,“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随即翻身上马,挥舞双戟驱赶吕布的四名将领——是的,四名!         郭嘉 · 早终的先知    字:奉孝  生于:170年  卒于:207年  籍贯: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    天妒——在你的判定牌生效时,你可以立即获得它。  遗计——你每受到1点伤害,可摸两张牌,将其中的一张交给任意一名角色,然后将另一张交给任意一名角色。        《品三国》让不少被《三国演义》神话的人物还原了本来的面目,越来越多的人收回了自己曾经投给诸葛亮的选票,重新衡量“第一谋士”的应征者。我的意见倒是从未改变,因为自从接触“三国”以来,郭嘉就是本人最为欣赏的人物。    让我们看看曹操对郭嘉的评价:    与郭嘉首次交流令曹操喜出望外,他断定能够成就自己事业的,必是此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各个谋士意见不同的时候,郭嘉的看法总是与曹操吻合。(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赤壁兵败,曹操仰天长叹:“如果郭嘉还活着,事情就不会这样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在给荀彧的书信中,曹操甚至提到自己原本打算将自己的后事托付给郭嘉,可是英年早逝,徒呼奈何。(……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    ——想必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依靠也不过如此吧。    郭嘉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对于人性的分析尤其入木三分,所以他敢于出险招、走钢丝,谋划了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妙计。每当曹操举棋不定,郭嘉总会力排众议,以雄辩的口才和缜密的分析说服他下定决心。平定吕布、驱赶刘备、扫荡袁氏、远征乌桓,郭嘉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相对而言,郭嘉离世以后,曹操的军事成就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至于郭嘉的生平详述,网络资源一搜一大把,恕不赘述,这里主要纠正一个小小的错误。“遗计”的来源为《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标题《曹丕趁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袁绍死亡,他的儿子袁尚和袁熙走投无路,投奔远在辽东的公孙康。曹操的部下建议出兵,曹操却按兵不动。原来郭嘉临终前遗留一计:袁尚、袁熙与公孙康的联合十分脆弱,我们紧逼,他们就齐心协力。我们放手,他们就自相残杀。果不其然,袁尚和袁熙密谋夺取公孙康的地盘,到头来丢了脑袋——其实这些是曹操自己的决策,《三国演义》不想让他太风光才换了主角。    当然罗贯中的移花接木也不是没有根据,郭嘉确实有过类似的作为:袁尚和袁谭(袁绍的另一个儿子)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郭嘉却主张无需浪费精力彻底歼灭他们。袁尚和袁谭原本不和,一旦安稳起来就肯定大打出手,曹操坐收渔利即可。    我想,曹操肯定参考了郭嘉的先例——彼时彼刻,他的心中是否再度浮现那个朝思暮想的身影?    可惜天妒英才,郭嘉二十七岁出山,三十八岁病逝,上苍只给他十一年的光阴挥洒才华。否则,他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将会展开多么令人期待的巅峰较量啊?!“天妒”尽管改变不了判定的结果,然而把牌收为己有的设定,也算是设计人员对这位天生奇才的致敬吧。         司马懿 · 狼顾之鬼    字:仲达  生于:179年  卒于:251年  籍贯: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    反馈——你可以立即从对你造成伤害的来源处获得一张牌。  鬼才——在任意角色的判定牌生效前,你可以打出一张手牌代替之。      从前有个故事:司马懿翻书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把手指放在在嘴里抿一下,于是诸葛亮把自己的兵书涂上毒药。诸葛亮病故,司马懿来到他的营帐,拿起了慕名已久的兵书。结局他果然中标,被毒死了。    由此可见,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才智,司马懿被丑化到怎样的程度,除了“空城计”、“死诸葛能走活仲达”等等奇幻事件,竟然还把堂堂曹魏丞相当作“不讲卫生”的反面典型。还好现代人已经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了,诸葛亮比司马懿足足先走了17年,就算他真的用了毒药,估计也是伪劣产品吧。    对于司马懿的军事水平,我们只需记住一个事实:他让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悉数无功而返,看似保守的蘑菇战术直接削弱了蜀国的实力、动摇了蜀国的根基。    个人分析,《三国杀》司马懿卡牌的两个技能更多取材于他的政治手腕。“狼顾之鬼”的称号来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曹操的评语:“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操对他一直怀有戒心,不曾想自己的葬礼却由司马懿主持,因为他赢得了继承人曹丕的器重。后来曹丕驾崩,曹爽篡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着急,而是诈病让他失去警惕,暗中周密布置,最终发动兵变废掉了曹爽。不管司马懿是否有意,历史的车轮骤然改变了方向,曹氏政权名存实亡,“三分归晋”的大势初步成形。    纵观司马懿的“职场生涯”,大起大落屡见不鲜,了不起的是他总能运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家思想保持“K线图”的总体升势。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这不是“反馈”又是什么?至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鬼才”,用不好则是小伎俩,用得好则是大智慧。司马懿不但是“狼顾之鬼”,更是“命世之英,非常之雄”,他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沙发啊,赶紧抢!
  夏侯惇 · 独眼的罗刹    字:元让  生于:不详  卒于:220年  籍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    刚烈——你每受到一次伤害,可进行一次判定:若结果不为红桃,则目标来源必须进行二选一:弃两张手牌或受到你对其造成的1点伤害。      作为汉朝开国元勋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以刚烈的性格闻名遐迩。有人侮辱他的老师,当时年仅14岁的他二话不说直接杀之。看上去狰狞恐怖的独眼更是他火爆脾气的集中体现:夏侯惇不慎中了埋伏,被吕布的部将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拽出箭矢,上面还带着自己的眼球。“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他大叫一声,把眼球硬生生吃了下去!曹性目瞪口呆,被纵马挺枪的夏侯惇一击毙命。因此《三国杀》里面的夏侯惇也是个浑身带刺的家伙,对他下手之前总得掂量一番。    除此以外,夏侯惇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战功了,反倒是没少出现在落败的场面。大概曹操看出夏侯惇是将才而非帅才,后来很少让他出征前线,主要负责看家护院。夏侯惇在这方面倒是如鱼得水,稳定了后方,保障了后勤(请脑内补完一位独眼猛男亲自走访基层的情景),深得曹操的信任。曹操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腐女别想歪了),没有第二个外人享受此等待遇。        夏侯渊 · 疾行的猎豹      字:妙才  生于:不详  卒于:219年  籍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    神速——你可以分别做出下列选择:1.跳过该回合的判定阶段和摸牌阶段。2.跳过该回合出牌阶段并弃一张装备牌。你每做出上述之一选择,视为对任意一名角色使用了一张【杀】。      曹魏第一代武将基本都是自然死亡,只有夏侯渊、张郃、典韦等数人裹尸马革,而且夏侯渊是被蜀汉名将黄忠所杀,于是“拥刘反曹”的罗贯中总算抓住了痛脚,把妙才好一通贬低,放在现在等于说他是“废材”。    事实上,夏侯渊完全对得起“妙才”二字。他是曹操的同族兄弟,刚毅果敢,作战一向冲锋在前,深受部下的拥戴。夏侯渊最辉煌的战绩有两个:一是平定作乱三十余年的宋健,二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他将运动战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屡屡上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好戏。原住民看到夏侯渊无不心惊胆战,以至于曹操每次召见当地的族长酋长,总有他的作陪,威慑的作用不言而喻。曹操以孔子之言“吾与尔不如也”盛赞夏侯渊,可见他的过人之处。    “速度”是夏侯渊指挥艺术的核心,军中流传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平均每日跋涉160余里,这在“交通基本靠走”的三国年代绝对是了不起的成绩。《三国杀》的“神速”可以忽略“乐不思蜀”等延时类锦囊的限制,传神的刻画了夏侯渊行军的专注。    早在曹操还不是什么人物的时候,夏侯渊曾经主动替他顶罪入狱。能够拥有这样一位讲义气的朋友,夫复何求?        许褚 · 虎痴    字:仲康  生于:不详  卒于:232年  籍贯:谯国谯县(今:安徽省豪县)    裸衣——摸牌阶段,你可以少摸一张牌;若如此做,该回合的出牌阶段,你使用【杀】或【决斗】(你为伤害来源时)造成的伤害+1。      许褚“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东汉末年,他在家乡聚集数千户人家,抵御贼寇。弹尽之时,许褚以飞石御敌,打得敌人不敢靠前。粮绝之际,许褚与对方讲和,以牛换取食物。没想到恋家的牛自己跑了回来,许褚毫不含糊,一手拽着一条牛尾巴,把两只牛硬生生的拖走。贼寇大惊失色,牛干脆不要了,逃之夭夭。    曹操对许褚倍加赏识,将其比作汉朝的猛将樊哙。许褚和不打不相识的典韦共同担负曹操的警卫工作,后来典韦战死,曹操的贴身保镖就只剩许褚一人。由于勇猛如虎,再加上少言寡语,许褚就有了“虎痴”的外号。许褚为人忠心耿耿,工作兢兢业业,几度拯救曹操于水火之中。特别是在征讨韩遂、马超的过程中,渡河的曹操被数万骑兵追杀。许褚左手举起马鞍挡住如雨的箭矢,右手撑起竹篙控制船只,终于摆脱困境。    过了一段时间,两军正式对垒,就连马超都有些忌惮许褚的刚猛,打消了偷袭曹操的念头。次日,双方展开了荡气回肠的对决:许褚和马超恶斗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马匹均已疲惫不堪。两人各回军中更换坐骑,然后又是一百回合的大战。许褚性起,索性脱掉盔甲,赤膊上身,再度与马超交锋三十多个回合。最后单挑演变为群殴,许褚和马超方才收手。回到帐中,马超惺惺相惜的慨叹:“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    据说有位后人将许褚的“裸衣”奥义发扬光大,为了保卫世界的和平“卖肉”不断,他就是青铜圣斗士紫龙……
  楼主 继续啊,大半夜不容易的。
  当时玩三国杀的时候看到给每个武将设定的技能加上多少了解点,就觉得设计的非常合适,楼主挖这么深呢,也好,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下了,顶楼主。
  楼主何在?
  最近一直在玩三国杀 晚上睡觉还听品三国的有声书 此贴合我心意阿 还让我学到了很多 楼主加油!
  经楼主PM,说有几段发不上来,本人代劳帮发,以下所有文字均属本帖发帖楼主所写,特此说明!  ---------------------------------------------------------  
  荀彧 · 王佐之才    字:文若  生于:163年  卒于:212年  籍贯: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    驱虎——出牌阶段,你可以与一名体力比你多的角色拼点,若你赢,目标角色对其攻击范围内,你指定的另一名角色(不能是被驱虎的角色本身)造成1点伤害。若你没赢,他/她对你造成1点伤害。每回合限用一次。    节命——你每受到1点伤害,可令任意一名角色将手牌补至其体力上限的张数(不能超过5张)。    有人把“怀才不遇”视为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然而荀彧的遭遇告诉我们:当你穷极一生、倾注所有,将曾经的知遇之人送上了事业的顶峰,却发现他已经走上了与自己背道而驰的道路——这才是天才最大的悲情。    荀彧从小就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二十九那年归附了曹操。曹操对荀彧异常欣赏,把他当作张良级别的人物。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说没有张良就没有汉高祖刘邦,那么也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魏武帝曹操。在曹操处于重大抉择的时刻,我们几乎总能看到荀彧的宝贵作用。在政治方面,他提出了“尊奉天子以顺从民意,大公无私以降服豪强,弘扬正义以招揽英雄”的三大纲领,设计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整体蓝图。在人才方面,他推荐了戏志才、钟繇、荀攸、郭嘉、司马懿等重量级谋士,充分壮大了曹魏的智囊团。在军事方面,他数次为曹操指点迷津,制定战略路线,尤其是“四胜”之论,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在为人方面,他高风亮节,正气凛然,礼贤下士,以身作则,是当时的道德榜样。
  “驱虎”出自荀彧唆使刘备、袁术和吕布竞相争斗的“驱虎吞狼”之计,这只是荀彧光辉岁月的一抹平常的闪亮罢了。 
  可是,曹操与荀彧的君臣关系最终沦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荀彧是能够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贤者,他们不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政见完全相同。荀彧追随曹操,诸葛亮追随刘备,理由都是他们对自己的主公寄托了“匡扶汉室”的希望。荀彧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曹操居然动了封公成王的念头,底线被触动的他毫不犹豫的提出反对。曹操心头不快,借故排挤荀彧。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理想破灭更为痛苦。荀彧心灰意冷,走投无路,抑郁而亡(也有被曹孟德逼死的说法)。
  归根结底,曹操与荀彧的矛盾在于新王朝和旧王朝、进步力量和守旧力量的斗争,“匡扶汉室”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但是我们应当以“历史同情心”看待荀彧,毋庸置疑,他是一位名垂千古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卓越的智慧和高贵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的不幸其实是时代的不幸,他的死亡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荀彧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气节——这,恐怕正是“节命”的由来。    张辽 · 前将军    字:文远  生于:169年  卒于:222年  籍贯: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突袭——摸牌阶段,你可以放弃摸牌,然后从至多两名(至少一名)角色的手牌里各抽取一张牌。    蜀汉有“五虎大将”,曹魏有“五子良将”。虽然前者是罗贯中的杜撰,后者是陈寿的归纳,历史并无此等说法,不过这在某种程度证明,曹魏武将的数量和质量足以和蜀汉抗衡。“五虎上将”之首是大名鼎鼎的关羽,“五子良将”之首,则是不遑多让的张辽。    我第一次尝试《三国杀》就选择了张辽,卡牌上面的“突袭”二字让我立刻想起“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典故:公园215年,东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依照曹操信函的指示,决定杀杀敌人的锐气。他征集了八百勇士,让他们好好吃了一顿,准备明日大战。第二天破晓,全副武装的张辽身先士卒,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闯孙权的大本营。他斩杀了两名将领和数十名士兵,一路高呼自己的姓名,仿佛天神下凡!吴军慌乱不堪,连忙保护孙权撤到一座土山。张辽横刀立马,叱喝孙权下来单挑。回过神来的孙权发现张辽的部队原来少得可怜,命令部队将其包围。张辽左冲右突,硬是杀出一条血路。这还没完,他甚至又折回敌阵,救回被困的部下!人多势众的孙权根本无法阻挡张辽的锋芒,士气全无,狼狈收兵。    十余天过后,吴军久攻不下,无奈撤退。张辽奋勇追击,险些擒获孙权。合肥之战打得江南一带人人害怕,当地的母亲甚至用“张辽来了”的吓唬把哭闹的小孩驯服得不敢吭声。曹丕在位的时候,东吴再犯合肥,张辽抱病镇守前线。心有余悸的孙权听说又是他,虎躯一震,连忙叮嘱大家“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222年,张辽病逝,一颗璀璨的将星就此陨落。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军旅中度过,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无怪乎曹丕满怀惆怅的追念张辽:“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
  甄姬 · 薄幸的美人    字:不详  生于:182年  卒于:221年  籍贯: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    倾国——你可以将你的黑色手牌当【闪】使用(或打出)。    洛神——回合开始阶段,你可以进行判定:若为黑色,立即获得此生效后的判定牌,并可以再次使用洛神——如此反复,直到出现红色或你不愿意判定了为止。    说到甄姬就肯定提到《洛神赋》,一大堆资料整理下来,我才发现原来流传于民间的说法实在不靠谱。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甄姬是与大小二乔齐名的倾国美女。她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嫁给了袁绍之子袁熙,似乎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在眼前。没想到袁绍很快一败涂地,大本营邺城被曹军攻克。曹操的儿子曹丕前往袁绍的住宅抄家,顺便“接管”了甄姬,纳为正妻。    尽管甄姬一如既往的做个好太太、好儿媳、好母亲,然而痴心的脚步追不上变心的翅膀。继承父位的曹丕登基称帝,却始终没有设立皇后。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宠妃郭女王上面,根本不与甄姬住在一起了。深宫苦闷的甄姬无可解忧,只得寄托情丝于笔墨,写下了诗词《塘上行》。天有不测风云,同为文学爱好者的曹丕竟然莫名其妙的勃然大怒,不由分说的逼死了甄姬。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惨不忍睹。    在甄姬冤死的九个月后,曹丕册封郭女王为皇后。大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曹丕的九个儿子多数夭折,他只得选择甄姬与自己的骨肉曹叡作为接班人。上任的曹叡追认生母为“文昭皇后”,红颜命薄的甄姬总算平冤昭雪。    因为甄姬的遭遇过于突然,便有八卦之人认为甄姬和曹植的婚外情才是曹丕赐死的原因,论据就是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其实《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亦作《感甄赋》,这里的“甄”不是甄姬的“甄”,而是通假鄄城(今:山东省濮县)的“鄄”;曹植感慨的不是甄姬,而是怀才不遇的鄄城之主——自己。《洛神赋》根本就是曹叡修改的名字,结果被人牵强附会,谣传至今。再者说来,曹植为了争夺王位差点和曹丕闹翻了,哪有胆量向哥哥的妻子公开示爱?还是保命的《七步诗》来得实在。就算有媳之叔和有夫之嫂真有一腿,藏着掖着还来不及,为何还要形成书面记录?    澄清真相之余,我深切的对甄姬的身世感到怜惜。在兵荒马乱的封建时期,女人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即便甄姬这样的绝世佳人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前途。也许《三国杀》所要表现的,正是甄姬黑色的命运吧。
  最近很喜欢用甘宁,4血、不招眼、不断拆人手牌~
  作为一个三国历史爱好者以及三国杀的粉丝,这贴不能不顶。  敬观楼主继续
  甘宁是色魔~~~~~
  写得好啊
  2111  
  强帖留名  楼主加油 我也喜欢三国杀
  正在学着玩呢
  我在游卡的微博上看过这个~~~  话说,玩三国杀这么久了,越来越感觉魏国武将又喜欢又好用,最爱郭嘉和甄姬~~~  这个游戏既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又有很深的谋略和竞技性,真是好游戏啊~呵呵
  作为一个腹黑,我大爱吕蒙。。。。。
  三国杀?只听说过……
  难道又出新卡了?
还几个都没见过
  lz人才!!此贴一定要顶啊……啥时才能谈到吴国……
  还真有两张没见过啊
  不错,很好的解说~
  建议lz把三国杀配音说的话也加进去评论下。感觉特别有味道啊。比如甄姬读的洛神赋,还有夏侯惇挂了的时候,那句“两边都看不不见了”,还有关羽的“插标卖首”。都比较有渊源的。
  三国杀爱好者同顶!LZ不要太监啊!
  三国杀爱好者飘过,楼主加油
  这么多人说有没见过的卡,都是只玩Online的吗?真人PK好玩多了,牌也多。
  好贴留名
  我先等着——以后慢慢看
  顶~~~~~~~~~~~
  辽宁拆迁队不招恨?反正我是见了必打的.再说你是一牌换一牌,有队友配合还好
  形象都是日本人设计的,中国武将的头盔根本没前面那个锹
  哈哈,最近特别爱玩的游戏啊
  宿舍的朋友最近迷上这个游戏了..
  那张曹仁的,要不是你放上名字我还以为是日本大将军呢~~  美工可以跳楼了
  看文风是原来PCGG的火狼吧~。~
  首页留名
  坐等更新
  Mark    三国杀是个好游戏    人设的确比较有日漫风格    网络版的,配音绝对是亮点
  大家看怎么样 我认为很好.
  写得很不错呀·~~
三国杀爱好者飘过
  作者:酷酷悍马 回复日期: 09:04:56 
    形象都是日本人设计的,中国武将的头盔根本没前面那个锹    ……………………………………  都是中国人设计的好不好 牌下面都有名字的  你可以自己去搜索 玩过吗?
  首页留名。。。三国、三国杀 大爱
  My love,三国杀~
  LZ 我晚上特来膜拜,快上菜啊,别墨迹鸟。。。
   1)这个专题初定5个章节,根据《三国杀》的设定依次为:魏国篇、蜀国篇、吴国篇、群雄篇、神篇。      楼主的工程很大哦,,,大家要耐心,,写这个还挺费神的
  必须要顶  
  什么意思,广告吗?
  MARK下,养肥了来看.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我顶先
  留名 离开网游之后 天天三国杀~~OL 都10级了~嘿嘿
  马克之。
  回头接着看
  多良将也
  顶啊     LZ继续啊
  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
  没了?继续呀,这贴还是要养肥了看
  三国杀粉丝留爪~
  留名留名,期待楼主大作完成之日!
  顶之 拍爪之 我听了品三国之后对郭嘉的喜欢是一边倒啊~~三国杀里也蛮好用的 等楼主更新
  我是个看贴回贴的人!
  喜欢玩这个游戏。喜欢三国故事!
  以前还会玩,现在都忘了,不过记得挺好看
  感觉曹仁设计的太弱...
  为啥没有了,楼主快上菜
  三国杀的人设抄袭了三国志大战、三国无双、三国志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鉴于三国杀对国内桌游的贡献,这点瑕疵就不用追究了~
  打酱油的华佗路过~
  这个一定要顶呀 常年潜水的我都上来了 lz继续  
  写的真好 LZ加油 马克马克
  快更新~
  近来正在玩这个游戏,感觉是网游的另一翻味道!
  坐等我家陆逊···
  正在学习这个游戏
  写得不错    很有历史感
  呵呵,俺过来瞧瞧热闹(⊙o⊙)哦
  LZ辛苦了,作为三国杀粉丝,此顶一定要顶
  此贴要顶啊
  定下呵呵。俺喜欢英姿男
  楼主你怎么能就这样太监呢?
  楼主你对不起把你推到首页的编辑。。
  楼主写的真好!
  跪求楼主不要太监,虽然我最喜欢的郭嘉已经出来了,还有常山赵子龙啊~~~~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漫一觉醒来穿越成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