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直通天平坐杆可以解决前倾型托辊问题吗

年会中奖 大行30周年纪念版 转给喜欢的车友
车架使用的是经典的KAA084全铝合金车架,“K”型梁断式车架在大行历史里面经久不衰,因为其强大的刚性和稳定的后叉已经深深地印在大行粉丝心中
在大梁和竖管上加上补强,增加坐杆的稳定性,这对于大体重的车友来说感觉会很明显
KAA084的车架后带有碟刹座,可以升级碟刹
前叉使用的是大行U7铝合金前叉
车架的折叠扣使用的也是经典的单向锁死结构
这种结构经过小编多年对大行的研究,是大行历年来最不容易发生异响的折叠机构
车架上带有大行创始人韩博士的签名
30周年的金属头标
安装孔还带有橡胶塞保护
看惯了各种油漆色和金属色的大行车款,一看这台30周年纪念版,相信每个人都会眼前一亮,第一时间小编就想起了“满城尽带黄金甲”。金光闪闪的阳极色做工精致,光漆均匀通透。车友对于大行的狂热,已经到了把车架送去汽车烤漆房里进行烤漆改色的地步,更有甚者会把车架送去阳极、电镀,小编就是其中一员,刚好小编为自己的BYA412做的颜色就是金色。大行原厂的阳极工艺真的让人惊叹,因为在阳极工艺中,不同的铝材上能接受吸收颜色的能力不同,所以颜色会有色差。然而这台30周年纪念版的前叉和折叠扣是原厂阳极,颜色能保持高度一致,实属难得。
高水准的阳极
变速传动系统
大行的车系中有比较强烈的等级制度,作为大行的四级车,配件一定不会马虎。大行一如既往地使用SRAM的传动系统,这台30周年纪念版也不例外,除了前拨之外,指拨、后拨都使用了SRAM 10速X9系统,飞轮采用了SRAM PGT公路飞轮。牙盘使用的是PROWHELL的订制一体式公路牙盘了,采用56/46T的双盘组合,精细的CNC和金色阳极盘片配合车架很相称。同样是黄金色的还有KMC X10L半镂空黄金链条,半镂空链条能在耐用度和轻量化中找到很好的平衡。直装式微转前拨配合X9指拨不会有任何冲突。
牙盘使用的是PROWHELL的订制一体式公路牙盘了,采用56/46T的双盘组合,精细的CNC和金色阳极盘片配合车架很相称
一体式公路牙盘
飞轮采用了SRAM PGT公路飞轮,直装式微转前拨配合X9指拨不会有任何冲突
SRAM X9 10速后拨
KMC X10L半镂空黄金链条
轮组同样是金光闪闪,前后花鼓采用了在大行粉丝中传诵的超轻原装74MM花鼓(大行终于有了阳极色的前花鼓了)和大行标的四轴承后花鼓,轮圈是WTB20寸车圈,连辐条都采用阳极金以配合整车的黄金主题。轮胎是大行粉丝俗称的 “大苹果”Schwalbe 20 X1.5防刺轮胎。
大行标的四轴承后花鼓
轮胎是大行粉丝俗称的 “大苹果”Schwalbe 20 X1.5防刺轮胎
这款大行30周年纪念版的制动系统采用V刹系统,在此小编认为,折叠车使用V刹足矣!这台车的刹把采用AVID SD7和大行四级车才配备的铝合金原厂V刹,全车线管使用JAGWIRE的金色编织线管。AVID SD7的可调设计使刹车手感提升了一个档次。
AVID SD7刹把
大行四级车才配备的铝合金原厂V刹
全车线管使用JAGWIRE的金色编织线管
头管和坐杆
之所以把头管和坐杆放在一起写,是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是大行里面最成熟的配件了,先说说打气筒坐杆,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眼前的这根打气筒坐杆已经将气筒的做工提升了很多,无论打气嘴的气密性和打气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坐杆加入打气筒,是大行的首创,在轻量化的角度上说,虽然重量数据不怎么讨好,但是小编这么久的大行使用经历发觉,打气坐杆在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中的地位从来未被忽略。很多车友习惯地地在外出骑车时外挂一个打气筒,然而原厂的这根打气坐杆除了能打气之外,夹头的稳定(相对于那种超轻的天平式坐杆)、刚性(管壁比超轻坐杆厚,体重大的车友感受尤为明显)、耐磨度(超轻坐杆那脆弱的阳极,小编的大行车上的超轻坐杆几乎因为褪色的问题一年一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打气坐杆在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中的地位重来未被忽略。很多车友多此一举地在外出骑车时外挂一个打气筒,然而原厂的这根打气坐杆除了能打气之外,夹头的稳定、刚性、耐磨度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打气嘴的气密性和打气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人抱怨大行的头管,诟病它的软弱。但是在小编的眼里大行的头管一直是做得中规中矩,可调式的设计本来就是为了调节车首的角度和实现完美折叠。头管强度一直是中规中矩,特别是换了卡舌设计后的头管,强度已经足够使用。
其他配件同样精彩,这台车的座包很让人吸引,但逢周年纪念版的大行车款在座包都会下一番心思,这次VELO代工座包的黑金配色的大行30周年纪念版座包软硬适中,而且金色花纹的配色和整车主题配合和谐。把套也是亮点之一,使用的是车友俗称“人间肉球”的Ergon GP1人体工学把套。脚踏采用的是新款的折叠脚踏,金属结构增加了耐用度。前后均带有实现完美折叠必须的磁吸,当然还有大行车标配的铝合金中支脚撑。
车友俗称“人间肉球”的Ergon GP1人体工学把套
脚踏采用的是新款的折叠脚踏,金属结构增加了耐用度
前后均带有实现完美折叠必须的磁吸
大行车标配的铝合金中支脚撑
大行陪伴了小编走过了很多个年头,还记得那年咬牙买了第一部大行车就是SP8,到近年入手的MUEX采用了海豚架和“K”架结合的方式,小编对“K”架有着很浓厚情意结。还记得那年25周年那台限量全白海豚架的MU XXV带来的惊艳,这次大行推出的这款量产版本的30周年纪念版还是回归了“K”架,小编感到很意外。当再次因为测评骑上大行的原装“K”架车(小编的大行车都在为家人服役中,而且每一台都彻底改造过),仿佛又找回了当年第一次踏上SP8那种美妙的感觉。
小编是大行的老用户之一
大行的原装车,总会有一个形容词围绕着它——稳!这台30周年纪念版的“K”架结构很是令人满意,稳健的踩踏不仅来源于做工精致的车架,还有大行粉丝又爱又恨的“大苹果”轮胎,“大苹果”在小编眼中很有用,从来不会因为它的重量而嫌弃它,因为它能给我带来最佳的路感,而且在各种路况,无论晴天雨天也能稳定发挥,还带反光边的轮胎实属难得。在变速传动方面这次也没有让人失望,原厂配置的一体牙盘和金色的强度十足的轮组也颇有诚意,在SRAM 10速X9的传动下,20速的变速加之最大片28T的飞轮可以应付各种折叠车能面对的路况,10速变速快捷精确。整车在骑行中配合“人间肉球”的把套能有很舒适的骑行姿势。而且需要长时间骑行时分体头管发挥出优势,能快速找到最舒适的骑姿。当然速度上这台车也不会有让步,牙盘大齿达到惊人的56T,配合最小飞轮11T,齿比最大能达到5.1,配合质量过硬的原厂轮组能在平路保持着很不错的速度。当然折叠后的大行20寸车型携带还是很方便的,梁断式折叠车在完美折叠后的体积非常小巧。
折叠后的大行20寸车型携带还是很方便的,梁断式折叠车在完美折叠后的体积非常小巧。
总体来说,这台金光闪耀的大行30周年纪念版从配置和舒适度上都很值得入手,大行粉丝就更不容错过了!
---------------------------------------------------------------------------------------------------------------------------------------------
喜欢骑车,但还不至于骑这么好的车。。所以还是转手给有这个实力和真心喜欢的车友吧!全国统一零售价:5998元 现在5000元转卖。车轮从公司拿来后就没碰过地,一直在一个大行的车罩里。
致有意向的车友:上海的车友可以当面拿车。其他地区的需要考虑物流问题。。因为不知道这种车该怎么运输,怕途中碰坏了。。
联系方式:QQ
手机: (晚上6点-10点可接电话,其余时间短信联系)
非诚勿扰 谢谢
城市小跑。
价格不错,比P18强很多
starwar88 发表于
楼主运气真好帮顶
谢谢你~~几天不来就沉下去了。。
是不是开贵了。。打电话来的都是再要还掉点。。
车很好 不过感觉价格有点高哦!!很喜欢&
站长推荐 /1
各位亲爱的美骑会员,小妹又来送福利啦~为了广大车友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美骑论坛每周”骑友秀”栏目正式开通!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通天河赑唤白鼋,上趺着释金蝉”————CarryMe DS 8寸超小轮折叠车体验报告
10042 &&18
本帖最后由 ppp3O7 于
01:28 编辑
16.25.12.jpg (90.23 KB, 下载次数: 7)
14:55 上传
二、风采和细节
三、感受和思考
四、花儿山歌(粗俗,慎读)
五、再送一个健身经验
离别的预告
CarryMe DS,太平洋四大主力车型中————CarryMe家族的双速款。全重8.8公斤,7005铝车架,8寸超小轮,载重100公斤,牙盘84T,飞轮14T。其它数据,可以去官网查询。
我对小车印象不好,缘于对大行旗下的雅行PA410这款车的恶劣体验。该车是2010年初时购买的,当时刚接触折叠车,什么都不懂,就是希望买一辆小巧的单车代步。我无意在此帖里对某些品牌大开批斗会,但雅行PA410这款车确实不是我能接受的,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
DSC00009 (2).JPG (170.42 KB, 下载次数: 7)
14:50 上传
首先,它很重,达到10公斤了,完全不是当时官网资料介绍的那样。用现在普遍标准看, 10公斤的14寸车肯定要弃之敝屣,但那会儿我对单车重量还没有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概念,仅凭直觉认为过重了。
这里我要再为太平洋公司叫个好,它的车虽然贵,但人家官网的资料上标识的车重绝对经得起检验。不像一些品牌的车,数字都是虚假的。其实这种虚标重量的勾当很幼稚,除了让消费者平添怒气,没有啥积极意义。当然,我要恭喜它们赚到我的钱了。
除了重量,让我很无奈的是33.9坐杆的“下滑症”。之所以我用过的33.9坐杆都出现频繁下滑,我想可能因为其类的管内孔径太大,和31.8或31.6坐杆相比,显得更空旷些,以至于坐管夹咬不住。也许更细更敦实紧凑的坐杆反而容易被咬死吧?这个问题我还在欧亚马车上遭遇过。当然,不是原配而是改装时遇到的问题。是用了变径套和33.9坐杆,原来不会有下滑体验的天际车居然也出现了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我给过它一次机会,用松香涂抹,的确可以抵挡一次,但效果仅限于一次骑行哦。第二次还得涂,整个坐杆上搞的一片松香渣滓,脏乱不堪。终于让我下决心将所谓优质品牌的坐管亏损出手,并发誓终生不再自愿购买。当然,我不懂这方面材料结构的专业知识,仅凭直觉和事实随便说说而已。但客观结果是凡31.8和31.6的坐杆确实没有发生下滑现象,这又做何解释呢?
现在一些玩车的人认为33.9 “已经成为了什么业内流行的统一标准”,我觉得在没有解决下滑症之前,这样观点只能是一家之言,没有实际意义。如果这个尺寸真的放之四海皆准,各大厂商早就让其它尺寸的坐杆消失了,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任何一种鼓吹什么什么已经号令江湖的说法都需要经过现实的检验,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除以上两个问题外,配件的低端、操控的僵硬和骑行时的不适,都是造成我对小车印象不佳的原因。那车买来后,我只骑了五六次短途(我的短途通常指6公里内),便放在床下不用了。直到同年12月买入欧亚马天际M900,才算正式开始了对折叠单车的热衷。PA410确实是我折叠车体验的起始,但那只是一个笑话和不尴不尬的恶梦而已。幸好及时出二手,损失200元。
所以,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我对小车的看法是负面的。以至于被很多人热捧的BYA412,直到不久前我对其还是完全不屑的。甚至,我对小车的恼恨曾一度迁怒到18寸的BIRDY上,还是最近才稍微改变了看法。不过,越恨一个东西,说明和它还有某种意义上的孽缘,没到消解的时候。如果真的解了,反而不会再恨了,最多是当个笑话或直接无视无念。我对小车可能还有某种潜在的期盼和需求,总希望能遇到一款好的。
00 (21).jpg (110.92 KB, 下载次数: 5)
14:37 上传
CarryMe,总体来说让我减少了一些对小车的排斥,虽然并不彻底,但总算是有所改变。这,就是我对它的终极评价。把最后的看法放到前面说,似乎有点早。但我还是想在一开始就对它下一个定论,也算是换一种叙述的方式。
让我重新体验小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希望能找到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足够安全的代步车。活跃在许多论坛上的老年骑游队是很厉害。可我家里的老人多年没有骑车,腿部力量、平衡能力、操控驾驭等都不能和那些老廉颇们相比。加之老年人通常都胆小、反应慢、身子骨不经摔,老年骑游队常用的车型肯定不适合大部分居家老人。超小车的优势由此体现,小、矮、慢,在这里恰恰成为了优势。
CarryMe系列一共有三款,单速、双速和三轮。这次我选择了双速CarryMe,三轮之前已经骑过,因为骑惯了两轮,很不适应对三轮的驾驭。首次体验几乎完全无法起步,后来又尝试过几次,逐渐掌握了技巧,这里不再展开。总之三轮车对老年人来说最安全,但家住楼上又没有电梯的老年人每次使用需要提上提下,重量成了个问题。
16.30.16.jpg (82.42 KB, 下载次数: 6)
14:50 上传
CarryMe DS,5800元的官方报价,继承了太平洋一贯的高价路线。是否值得,各位读者请自思忖。
按照惯例,对CarryMe也要取一个别号。鉴于它魅力超群,在路上的回头率超高,左秒BIRDY右踩reach, “新奇特”的外形和各类世界知名单车不相上下。同时,其车虽小,行进虽缓,但驮负骑手尽职尽责,稳妥有加。因此美誉其为:“赑屃”。愿此车过堑越河,无远弗届,直至天涯。
二、风采和细节
CarryMe的外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折叠小轮,最显著的特色是车身那笔直且连接前后叉的大梁及8寸的小轮。给我的第一印象有三点:这样的小车成年人可以骑吗?能跑得快吗?骑行驾驭感会舒适吗?我是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体验的。骑着它经过市区一些地方,先上些照片,供读者赏鉴赏鉴。
00 (16).jpg (106.42 KB, 下载次数: 8)
14:37 上传
00 (15).jpg (129.55 KB, 下载次数: 7)
14:37 上传
00 (4).jpg (117.09 KB, 下载次数: 7)
14:36 上传
00 (1).jpg (96.7 KB, 下载次数: 7)
14:36 上传
00 (2).jpg (96.47 KB, 下载次数: 6)
14:36 上传
2、全车细节
1 (4).jpg (109.7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1 (2).jpg (115.5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底部(后)
1 (3).jpg (50.16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和REACH来一张合影
1 (1).jpg (126.46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B、把立、车把、刹把
2 (4).jpg (132.83 KB, 下载次数: 6)
13:58 上传
2 (6).jpg (87.8 KB, 下载次数: 5)
13:58 上传
2 (5).jpg (104.97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2 (3).jpg (152.27 KB, 下载次数: 6)
13:58 上传
2 (7).jpg (99.12 KB, 下载次数: 6)
13:58 上传
怪怪的车头腕
2 (10).jpg (82.61 KB, 下载次数: 4)
13:58 上传
2 (9).jpg (126.05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2 (8).jpg (128.55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2 (2).jpg (74.6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2 (1).jpg (63.49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C、前轮前刹
3 (5).jpg (141.33 KB, 下载次数: 7)
13:59 上传
3 (2).jpg (79.89 KB, 下载次数: 6)
13:59 上传
3 (7).jpg (146.36 KB, 下载次数: 6)
13:59 上传
3 (6).jpg (102.69 KB, 下载次数: 7)
13:59 上传
3 (4).jpg (97.84 KB, 下载次数: 5)
13:59 上传
3 (3).jpg (99.61 KB, 下载次数: 5)
13:59 上传
3 (8).jpg (122.45 KB, 下载次数: 6)
13:59 上传
3 (1).jpg (129.06 KB, 下载次数: 7)
13:58 上传
D、牙盘曲柄脚踏
4 (6).jpg (123.72 KB, 下载次数: 5)
14:05 上传
4 (11).jpg (101.17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4 (12).jpg (70.03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4 (7).jpg (100.75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曲柄盖(变速用)
4 (2).jpg (93.46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4 (13).jpg (100.92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4 (8).jpg (139.27 KB, 下载次数: 5)
14:05 上传
4 (1).jpg (107.33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4 (9).jpg (146.44 KB, 下载次数: 6)
14:05 上传
4 (10).jpg (144.8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4 (5).jpg (112.36 KB, 下载次数: 7)
14:05 上传
4 (4).jpg (131.75 KB, 下载次数: 5)
14:05 上传
4 (3).jpg (122.98 KB, 下载次数: 11)
14:05 上传
E、坐垫坐杆
5 (5).jpg (88.9 KB, 下载次数: 5)
14:12 上传
5 (6).jpg (104.28 KB, 下载次数: 6)
14:12 上传
5 (7).jpg (80.72 KB, 下载次数: 5)
14:12 上传
5 (4).jpg (86.18 KB, 下载次数: 5)
14:12 上传
快拆夹重量
7 (1).jpg (106.3 KB, 下载次数: 7)
14:12 上传
5 (2).jpg (98.9 KB, 下载次数: 7)
14:12 上传
5 (1).jpg (116.4 KB, 下载次数: 5)
14:12 上传
坐垫坐杆底部
5 (3).jpg (156.26 KB, 下载次数: 5)
14:12 上传
F、飞轮、后轮及后刹
6 (9).jpg (136.45 KB, 下载次数: 7)
14:15 上传
6 (8).jpg (145.82 KB, 下载次数: 6)
14:15 上传
6 (11).jpg (125.46 KB, 下载次数: 6)
14:15 上传
6 (13).jpg (131.78 KB, 下载次数: 8)
14:15 上传
6 (10).jpg (128.89 KB, 下载次数: 6)
14:15 上传
6 (12).jpg (108.7 KB, 下载次数: 7)
14:15 上传
7 (3).jpg (104.33 KB, 下载次数: 6)
14:15 上传
6 (2).jpg (109.85 KB, 下载次数: 5)
14:14 上传
6 (3).jpg (119.7 KB, 下载次数: 5)
14:14 上传
6 (6).jpg (100.95 KB, 下载次数: 5)
14:15 上传
6 (5).jpg (132.23 KB, 下载次数: 5)
14:14 上传
6 (1).jpg (116.89 KB, 下载次数: 6)
14:14 上传
6 (4).jpg (99.13 KB, 下载次数: 6)
14:14 上传
6 (7).jpg (88.03 KB, 下载次数: 7)
14:15 上传
G、车身及折叠机关
7 (14).jpg (84.7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7 (12).jpg (60.23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坐管固定扣
7 (11).jpg (78.62 KB, 下载次数: 8)
14:20 上传
坐管固定扣
7 (10).jpg (97.14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7 (9).jpg (76.67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7 (8).jpg (130.68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携行轮重量
7 (2).jpg (60.22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头管锁定钮
7 (6).jpg (80.16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7 (7).jpg (122.43 KB, 下载次数: 5)
14:20 上传
7 (13).jpg (71.61 KB, 下载次数: 7)
14:20 上传
前支撑杆底
7 (5).jpg (141.01 KB, 下载次数: 6)
14:20 上传
后支撑杆底
7 (4).jpg (107.83 KB, 下载次数: 6)
14:20 上传
松坐管固定扣
0 (2).jpg (69.19 KB, 下载次数: 6)
14:24 上传
松头管锁定钮,上提大梁
0 (4).jpg (82.91 KB, 下载次数: 6)
14:25 上传
0 (3).jpg (127.09 KB, 下载次数: 6)
14:24 上传
前轮折叠完毕,收脚撑
0 (5).jpg (85.28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0 (6).jpg (127.71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0 (7).jpg (133.28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0 (8).jpg (95.08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坐管快拆头锁定
0 (9).jpg (78.82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坐管折叠完毕
0 (10).jpg (85.16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0 (1).jpg (80.42 KB, 下载次数: 5)
14:24 上传
0 (12).jpg (86.37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锁定头管固定扣
0 (13).jpg (107.84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锁定头管固定扣
0 (14).jpg (128.65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前轮避开走线
0 (15).jpg (81.32 KB, 下载次数: 7)
14:25 上传
折叠后左侧
8 (6).jpg (69.11 KB, 下载次数: 7)
14:29 上传
折叠后前视
8 (5).jpg (71.09 KB, 下载次数: 7)
14:29 上传
折叠后后视
8 (4).jpg (59.25 KB, 下载次数: 7)
14:29 上传
8 (7).jpg (104.4 KB, 下载次数: 6)
14:29 上传
8 (1).jpg (148.27 KB, 下载次数: 5)
14:29 上传
8 (2).jpg (118.13 KB, 下载次数: 7)
14:29 上传
8 (3).jpg (90.93 KB, 下载次数: 7)
14:29 上传
9 (1).jpg (127.94 KB, 下载次数: 7)
14:22 上传
9 (4).jpg (143.66 KB, 下载次数: 7)
14:23 上传
9 (3).jpg (119.75 KB, 下载次数: 7)
14:22 上传
9 (2).jpg (113.48 KB, 下载次数: 7)
14:22 上传
三、感受和思考
1、使用体验
在写这个帖子前,我体验了CarryMe有三十公里左右。试过各类地形,也经历了雨天环境。跑过高速,也龟速盘桓过。现总结如下:
按照在PA410上的失败体验,我一贯认为身材纤瘦高挑的人骑小于18寸的车会很不舒服,难以调整坐姿。而在CarryMe上,这一点改善了很多。
和一般的小车一样,CarryMe的坐杆、立杆都可以放的很高。而有趣的是,它的坐管和头管也很高。更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坐杆和立杆的间距很长,这就使高个骑车者在踩踏时也不会发生膝盖接触车把的现象。局促,是我以往驾驭小车时的普遍感受。而在CarryMe上,我完全体验不到这种局促感。能放的很开,骑乘很轻松。
坐杆和立杆部分,我都放到了标准极限,坐上去以后发现上身的姿势和骑那种菜车很相似,属于省力休闲式的通勤姿态。双肩不必刻意耸起,双臂也不用像驾驭有些小车那样平端着,手臂可以保持伸直。我想,这一点很可能得益于CarryMe头管和坐管的超高设计。大多数14寸小车的坐管很短,完全靠长长的坐杆抵达使用极限高度,那么可以再往上调整的幅度就很有限,也不安全。以至于让高个的骑车者不能坐到一个足够的高度,再配合头管立杆,出来的姿态就不好看,骑行的舒适度也会打折扣。而CarryMe的坐管和头管已经非常高了,几乎是一般小车的二倍,再加上350MM的坐杆,高个骑手可以选择的姿态幅度显然就更大。可选择的坐姿高度范围大,骑手也必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尺度,也就一定很舒服,起码我就觉得不错。
不过,我想说CarryMe的坐垫真是垃圾。如果骑行者使用原配坐垫,那么以上的优势会荡然无存。
00 (22).jpg (93.36 KB, 下载次数: 4)
14:37 上传
和一般的14寸小车类似,CarryMe的“五通”(其实也不算五通了)高度也很低。它的设计思路就是用超高的坐管头管来弥补较低的 “五通”,因为骑车者可以坐的很高,那么大腿也就不用抬的太高,所以也不会感到五通太低而带来的踩踏上的别扭。那么,这就有一个好处,即启动时不会像普通14寸小车那样摇摇晃晃地上路。整个车身大梁是方形直管,“五通”低、脚踏也低。但由于坐垫可以放到很高,脚一蹭地,便可以轻松起行。
我试验过无数次,从起行直到匀速状态,对车把的控制次数和用力程度明显要比驾驭普通14寸小车要少,尽管CarryMe的头管腕组设计的非常润滑。所以曾经有路人问我,这样的小车驾驭是否很难,我给以否定回答后,就趁街口跳绿灯时演示给他们看。极其随意的一蹭地,上了脚踏便窜了出去。回忆起以前骑14寸小车,还得把小腿抬上十个厘米,才能踩上脚踏,那种多余、累赘、僵硬的启动真像小丑表演。嘿,读者你还别不服别不信,任你把14寸小车改进什么7公斤6公斤,你启动时的姿态也不可能比骑CarryMe轻松、明快和简洁。因为五通、坐管及头管(注意,不是坐杆、立杆)高度都是设计成型的,改的了吗?
此外还有个问题不得不说:切不可像操作20寸大车那样,在启动时过分着力于车把。稍有不慎,可能会让车头猛抬,这状况我遇到过。
驾驭无非是两个方面,方向操控、行进刹车。CarryMe的车把很短,比REACH更短,才四百多毫米。也许我现在已经习惯短把了,以至于有时候骑天际时还有些不习惯呢。不过,CarryMe很大众化的车把也乏善可陈。只是可能由于车轮小、腕组润滑,所以转向操控的感觉还不赖。没有拖泥带水、生涩别扭的感受,而这一点也是太平洋诸车的共同特性之一。我曾经在小路上频繁绕圈转弯,测试它的操控,结果基本让我满意。顺便说一句,CarryMe是有牙管。
行进刹车方面,我不满意。CarryMe采用的是C夹,瞬间刹停性能完败给我那天际上最普通的V刹。它总给我一种刹不住的感觉,哪怕是前后刹同时使用。虽然说小车速度也骑不快,但对于很关注骑行安全的我而言,刹车系统如此表现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属于必改的部分。
此外由于是小轮,请别像操作避震大车那样让CarryMe下人行道边沿的那种台阶,很可能擦伤车身哦,安全标准是下阶的高度必须小于8寸轮的直径。我停车摆拍测试过,由于CarryMe的车身长,所以下小于8寸轮直径高度的小阶是可以的。但考虑到它没有避震系统,前后叉又很小很嫩的样子,建议还是不要下台阶吧。
00 (17).jpg (87.57 KB, 下载次数: 7)
14:37 上传
CarryMe DS是变速车,一共两种速度。其变速并非通过后拨,而是比较特别的设计,需要在曲柄的外侧盖上踢一下,才可以实现变速。右曲柄往左踢,是高速。左曲柄往右踢,从高速变低速。嗯,这个变速动作真的.....真的是一个技术活,我指的是在骑行中的变速哦。在停车时,左右互踢那很简单,没玩过的人也可以掌握。关键是在骑行中,你能腾出一只脚来,掌握好高度,用脚后跟往内准确地踢在曲柄外侧盖上吗?还要讲究力度,力度不够变速会失败,即便挂上了高速也可能在骑行中退回低速,有点危险哦。哈哈哈哈,左脚、右脚、右脚、左脚........别看曲柄,要看着前面的路,否则也不安全。变速是踢上了,抬头一看,前面有个行人......哇。所以,好吧,太平洋把CarryMe DS的变速搞成了一个杂技动作。
另外,我要说CarryMe其实真的不必设置高速档。以我的脚力,我不太会用到它。因为实在太难踩了,整个腿部要支付更多的力。而即便是高速,又能把速度提高到多少呢?因为没有装码表,所以只能靠经验去估算。我觉得高速时应该可以达到26左右,再高就完全不安全,车把抖的厉害。可要实现26的速度对你腿部的要求会很大,也不能持久。即便维持26左右的速度,一旦遇到坑坑洼洼怎么办? 我认为,CarryMe的低速已经足够日常需要了,一般市区里可以维持在12-20的速度。同时腿部压力也不大,能长时间维持。低速时,当然要被各种自行车赶超,我倒无所谓。因为他们在赶超我时,几乎都会转头来看看我的车。
说到底,8寸轮的小车你还想快到什么地步呢?
我没有用高速上过坡,因为我已经了解CarryMe的高速到底是什么一个状态。所以我不会为了测试而损伤自己的膝盖。
市区,10度左右的桥梁,用低速时要稍微费一点脚力。速度肯定很慢,那种希望在上坡前用更高的速度带上去一段的想法最好还是别有。因为CarryMe的飞轮及轮组都很小,带不了一两米的。另外,我还试验过一个15度左右的小斜坡,感觉就和20寸大车用最高速上坡一样。腿部是需要用力,不过负担并不是过重。上身肯定不能后倾,很危险,要着意前倾。下坡时,别犯傻用前刹。也不必刻意后仰,保持普通坐姿,点刹后刹即可。
00 (9).jpg (81.3 KB, 下载次数: 5)
14:36 上传
试验过一些路况,分别有:市区好路、差路、沙土小碎石路、雨天、弄堂街坊、人行道。
我所在地市区多数马路的路况很好,除非遇到施工工地门前之类的地方。即便在那小坑小洼或者是铺铁板的路段,CarryMe都能应付。只是必须注意一点,由于8寸轮实在太小,所以但凡遇到一些小坎,则必须用垂直的角度一气冲上。不能像20寸大胎那样,角度就是偏一些也可以一蹴而就。我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车轮斜着上坎,结果没成功,差点摔倒。
在一些沙土小碎石路段,CarryMe的表现良好,虽有颠簸但完全能驾驭得住。由于车身很矮,重心很低,在这些路上也不会有摔车之虞。人行道呢,因为有砖砌小道,所以颠簸得更厉害些。可由于速度骑不快,手臂上传来的震动居然小于用REACH体验此类路段时的感受。穿行在弄堂街坊时,由于路况不良,我有意让CarryMe避开一些水洼水坑。在这类地方,我还发现CarryMe另一个优点,那就是灵巧,适合穿街过巷。有些转口宽度很小,大车转不过去,这类小车却不在话下。至于雨天,也不知道是我幸运还是不幸,有一次近17公里的骑行时正遇到下雨(没穿雨衣),也就顺便测试了CarryMe在湿路上的性能。让我奇怪的是,C夹虽然垃圾,但在雨天时居然没有更垃圾,和干燥路面的表现一样。
00 (7).jpg (146.81 KB, 下载次数: 6)
14:36 上传
总之,CarryMe应付各种路况的能力总体不错。没有想象中的差,超过了我原先对小车的固有观念。
REACH,我就是骑行二三十公里,都不会觉得太累(当然坐垫要好)。回家后,稍做休息就能恢复体力。这主要得益于REACH超强的公路车性能、前后避震器以及五通飞轮水平位置。
这里我想多展开一点,很多人言车之性能必谈五通高度,可惜是没有说清楚讲完全。我的看法是,五通高度低,固然有减低重心、便于启动等功效。但最重要的是应该把五通高度和飞轮高度结合起来看。读者发现没有,很多公路车的五通和飞轮是在几乎一条平行线高度上的。而大多数折叠车,包括BIRDY,五通总比飞轮高得多,通常都是一个仰角。两种设计,必有其各自的道理。但哪种设计会让骑行者更省力、骑行速度更快是不言自明的。这一部分的思考,其实我应该在REACH的体验报告里谈及,这里补充一下吧。另外我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对单车性能(不包括理论概念及配件构造)的诸多研究大多是靠自己去分析和观察而得出结论的。我不喜欢在开始阶段就通读那些前辈和高人的帖子,或者一上来就学习一堆教科书式的“定论”。因为每个人的感官、体能、身形、想法甚至生活环境都不一样,而别人的那些“定论”可能会在我起始认知的那个“来者不拒不设防”阶段左右或影响到我,而我又很注重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性说说,见笑。
00 (3).jpg (127.9 KB, 下载次数: 7)
14:36 上传
回到CarryMe上来,因为其独到的直线车身大梁设计,五通是够低了。可由于飞轮太小,所以依然存在一个仰角。骑行时也不会太省力。同时,制约这辆车的“距离/体力”比值的因素较多,续航能力差也在情理之中了。比如说,车轮太小、高速系统设置不合理、缺乏避震装置、坐垫劣等....结合我自身感受,我发现制约其续航性能的关键还是坐垫。换了吧,一个舒适性的坐垫可以让你骑更远的距离而不疲劳。总之,CarryMe如果配上优质的坐垫,我可以轻松骑行15公里而没有任何不适。那有人说,我起码要30、50公里才过瘾。好吧,不过我从来不认为业余的自行车运动或休闲骑行应该是一个耗费自身元气的自虐行为。
另外,CarryMe据称是一部“出汗车”。经体验,确实如此。骑天际和REACH,多少公里下来也无非是有一些极微的汗。CarryMe就不一样了,冬天,室外温度5度,8公里后颈部和背部感觉有汗,停车休息几分钟逐渐挥发。有种直觉,这车对减肥者来说,应该比用其它车更有效果。
H、折叠及携带
CarryMe折叠性比REACH好很多,但及不上普通意义上的折叠车,因为步骤较多。不过得益于车尾的两个携行轮,折叠后可以拖行。
由于结构不同,CarryMe的折叠和变速一样,存在一些操作技巧。开始接触,还需要一些老手的指点,这一点和鸟车一样。诀窍就是:松座管固定扣————松头管固定扣————顺着头管拉提车身大梁的前部————收脚踏————提收坐管————锁定各扣————收车把。
00 (8).jpg (101.21 KB, 下载次数: 7)
14:36 上传
CarryMe需要花费比折叠一般的单车更多的时间,当然熟练后也不会用太久,45秒应该可以搞定。折叠后显的比较高,有原装携带包出售,可惜较贵。我用普通的20寸装车包试了一下,也可以用!不过需要把坐垫和坐杆取下。提车上下楼时,注意不要拎立管或把立,小心突然松脱,还是抓车身比较好。
CarryMe的回头率极高,BIRDY、REACH都会甘拜下风,能和它一拼的除了IF MODE大概只有莫尔顿、躺车、三人车之类的了。至于那些最近被热捧的什么“布朗普顿”和“星期五”,这些万元车或许真的有什么“内在美”,可要比回头率和吸睛率,内在美是不顶用的。你不可能指望路人对那些咋一看和几百元的货色外形差不多的折叠小车投入过多的关注。实话实说,那些车粉请见谅。
我曾经说过,看到REACH的人有些会持续凝视。但那还不是高层次。骑CarryMe在路上,我体会到了更热情的“群众关注”。仅仅30公里的骑行,我遇到三位路人的直接咨询及多人无视我存在般的点评。路人凝视的目光就更多了,等红灯时对面过马路的人很多被它吸引,身旁的候车者也会低头围观,还有一位警察先生向其行“注目礼”。哦,曾看到戴头盔的骑行者眼随我走,更有人在我停车拍照时也一同举起相机........各位,如果要追求更多的街头关注,CarryMe绝对比BIRDY有性价比,两者显然不在一个境界。
00 (14).jpg (96.45 KB, 下载次数: 7)
14:37 上传
用简单的话来说明,那就是:骑雅行PA410,2公里后大腿就酸疼,恼恨地回家;骑天际M900,二三十公里后回家会疲劳,次日状态逐渐消除;骑REACH,似乎一直有用不完的劲,即便回家以后也觉得意犹未尽;而骑CarryMe,回家后会疲劳,大腿膝盖部隐隐约约的胀感会持续一至两天。
2、对弱点的思考
CarryMe,无疑有很多优点————小巧灵活、骑行驾驭感超过了普通的14寸小车、原车重量轻且标示准确(嘻,有些品牌脸红吗?)、回头率高等。但我想还是要多谈谈它的一些不足和弱项,毕竟这是一部近六千元的车(单速四千元,官方指导价)。
价格是许多商品的核心问题,它一旦不是问题了,那其它弱点也自然可以被原谅。太平洋的车始终如一的贵,台湾人有自己的营销和定价策略。宁可卖的少,也绝不卖的低。好吧,我的回答是:要消费者拿万把元买鸟车REACH,和要他们拿四千六千买这样一部小车的难度是一样高的。如果让我来决策,我觉得合理的价格(考虑到品牌价值),应该是单速2999,双速3999。顺便说一句,我认为FROG的合理价格应该是7999。
B、后叉、支撑和大梁
CarryMe的另一个软肋可能在于它的车身。虽然车架本身是7005铝,我也相信太平洋厂的制造和品控能力。但CarryMe的后叉设计我想在理论上应该没有普通的14寸小轮车的坚固,毕竟结构、焊接和用料厚薄摆在那里。而在我没有切实体验CarryMe时,我对它最大的质疑是在于其笔直的车身大梁设计。我怕它是否能承受人体的重量,因为坐管正处于车身大梁的中央,会不会......后经查看,发现大梁是方形内空管,料想应该问题不大。另外,我也曾一度质疑前后那细细的支撑杆是否坚固。当看到实物并了解了它的折叠构造后,我并不太担心。因为这两个部分只是辅助支撑,主要的功能在帮助折叠。头管那里的支撑点,其实是车头那看上去很牢靠的固定环扣上。而坐管的支撑,源自它底部焊结座和大梁的咬合。
不过话说回来,后叉和车身不这么设计,还怎么设计?要增加支撑,必定更重更大。没办法,这两个方面也算的上是CarryMe的“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了。
00 (13).jpg (126.13 KB, 下载次数: 5)
14:36 上传
成也小轮,败也小轮。轻便、灵巧、可爱是它的优点,慢速、路况适应性不及大车是它的弱点。但这不能算败笔和缺陷,只能是二选一的抉择,此消彼长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轮更容易吸入路上的杂物,需要日常维护清理。同时,由于8寸轮构造特殊,难以安装码表,这一点不得不提。
D、刹车和坐垫
这应该是两处败笔,而且完全不应该出现。其实广受群众好评的舒适型坐垫的市价也不过80元上下,换上了岂不是锦上添花?而刹车也真的应该用更好的。总之这两处败笔不像是太平洋一贯的配件选材风格。
CarryMe的终极软肋在于它的维修,因为有些配件是特制的。这个问题,双速CarryMe比单速CarryMe更严重些。它的中轴、变速系统复杂,一旦损坏,除了回专卖店难有别途。单速CarryMe的维修性更好一些,只是链条、飞轮、牙盘通用更换性比较弱,轮胎和内胎也比较难找。总之,CarryMe适合4+2、1+2或市内短途。成百公里的远途,维修配件必须是要考虑的问题。
A、模拟减重
CarryMe双速要8.8公斤,单速更轻一些,很有减重的必要。脚踏、坐杆、把套必换,夹器、把立换了也可以减一些分量。如果是单速车,曲柄、中轴大概也可以换,不过我没有拆开看过,不能确定,这方面双速就比较难了。只是车把最好别换,因为它的折叠还比较别致。有些特制的快拆头和锁定扣也不便更换,因为有锁紧上的考虑。我估计,单速车大概可以减500克左右,应该可以进7了。
B、和普通14寸车的对比
这种对比,必须看各人需要。如果仅希望有一款小车来代步,那么选择千元级别的14寸也可以,当然你要保证不想去改车。通常来说,针对某知名14寸小车的改装应花费近千元,合计支出会达到两千五百左右。再加一千元,就可以入手CarryMe。不过,即便改造过的14寸小车骑行感受不一定能超过CarryMe。起码CarryMe还有:品牌保值、适合老年人、外形魅力这三大隐性优势。所以最后的抉择点就在于:你是否愿意多花1000元去购买这样一款品牌车?
至于说14寸小车的适行路况及速度优势,那就见仁见智了。如果是我,我不会骑CarryMe去山地和竞速。但问题是,我同样也不会用别的14寸小车去做这些事。但凡是小车,在我眼里只有一个功效:短距离的代步或休闲骑行。越野、长途、竞速、中途休闲、逃难,这些用途我看还是交给REACH、BIRDY或者欧亚马之类的大车吧。
00 (10).jpg (85.85 KB, 下载次数: 5)
14:36 上传
四、花儿山歌
老玩文绉绉的也没意思,咱也来回俗的,不都说大俗即大雅呢。我很喜欢甘陕秦腔味儿,粗旷、有韵且可爱易懂。只是一直没去学,因此总恨不能以一腔才力而尽心。这次就是要用雅俗共享的山歌,彻底搞笑中国折叠车界和骑行界。不好好嘲弄它们一次,我真过不去。歌里的许多字词和隐喻就不解释了,太荤太骚。
这次是初练手,估计写得忒丢人现眼了。那儿复杂的方言词汇实在来不及模仿完全,同时考虑到也要让其它方言地区的读者能看懂,所以大致的腔调和套路对就得了。献丑献丑,有懂歌儿的甘陕的车民请指教,希望能宾主尽欢吧,哈哈。正体字这次就不用了,因为歌的内容就和简化字本身一样都是一种恶搞,都不太严肃才配嘛。
此帖几乎完工时,我小脑瓜一转,又突发奇想。前面的24首歌,我原本注明了“某某某唱”,比如说 “商家唱”“家里的老婆唱”“论坛的版主唱”。现在我决定把这些题目都撤了,用“一唱”“二唱”代替,大家只能看到内容。至于这歌是谁唱的,读者可以先根据我这边列出的歌者去猜一下(顺序打乱了)。当然了,如果猜不出或懒得猜,可以去看最后的答案。我在帖子结尾按前后歌的顺序,把所有的唱者都列出了。嗯,算是个小谜题吧,觉得好玩呢你就试试,逗个乐子而已。而我自己独唱的部分就明列出了,嘻嘻,也算是作者的一点权力吧。
所有的歌者,为便于猜题,顺序已打乱————涞寅、改车的、论坛异议者、经销商、女朋友、买车者、某论坛版主们、大家对PPP307唱、骑车的、大行、出二手的、杂牌车、赛车者、小屁孩骑手、各种托儿、欧亚马、看车者、厂家、咨询的小白、送配件的快递、太平洋、家中娘子、各类国外万元车、淘宝店家
橱窗里的鸟儿亮堂的镜
两溜溜栓着小骏
念断了肝儿想焦了心
望花了双双眼睛
毕方当康和小马驹儿
几千几万败家当
你活着买不齐全套儿
死了我烧些车来
消金消银的窑姐馆
铜板在包包揣哩
网隔千里总瞅不上面
没×到咋回家哩
买驴子钱包瘪嘞
尕娃子没奶喂咧
婆姨的唠叨听烦嘞
苦水是没处倒咧
淘来的物件装上哩
天边日头麻亮哩
裤衣鞋儿都穿好哩
上路的时辰到哩
砖砌的城墙啊往来的人
天下的折叠和小轮
代代新驹换旧驹儿
厂家是永远的掌柜
二十的少年留百岁的名
是车界日月和星辰
大伙偏问值不值
山寨让我心闹腾
马儿撵我巧儿飞咧
咱成了定海的戥
谁给额们长精神儿
我的×也提个劲
树上的果子嘛不要摘
就叫它悠悠儿挂着
出不了的货儿嘛不要急
就叫它慢慢儿等着
牛把儿肿了手儿搓
啥时捅进阿妹身窝
要价贵了没人儿摸
啥时能哄瓜耸买呢
有胆的嫖风进堂哩
怕什么姐和婶呢
只要钱眼儿进帐哩
问个鸡×专利呢
天杀星的斧斧撂下
李鬼媳的酒酒喂上
我我的脑袋瓜冻了
你你的钱袋子漏了
跨上小驹儿戴帽嘞
沿着镇子跑两圈儿
刹车后我傻眼儿嘞
前轮蹭拉婆腿嘞
日头照上了沟子嘞
身边妹儿还打噜咧
楼下快递又催命嘞
配件是提神的药咧
天天×那破轮圈儿
不像奶包能摸得大
我对你掏心又贴身儿
镯子钱你买了啥
小车一早进城哩
进城要送一车货哩
再不来药我拉走哩
电动车你能改哩?
金戈铁马的商儿战
天天有人死死瞧嘞
买的卖的是前世债儿
成了就算了笔帐嘞
渭水河边的小奴娃
爷儿见了憨口水
我脑袋瓜早晕了嘛
这车到底是好是撇嘛
黄河头上来的大羊皮筏
拉的是尕哥和骏马
出手都是叮铛货儿
别当是怂孙不难挖
十个学娃里九个乖
你这娃为啥不乖
老夫子教你认字哩
要把屎头儿埋埋哩
二十一唱:
脑瓜掉了碗大个疤
月牙也就鸡×长
敲牙剁头咱不怕
就怕你们不开裤衩
二十二唱:
人杰鬼雄的楚霸王
抗金保宋岳家郎
尕妹是阿哥的马鞭子
半路认输我叫你爹
二十三唱:
病猫儿装成了虎咧
死胡杨瞅成了林咧
你的车儿我胡嚼过咧
难道就不给钱咧
二十四唱:
刘邦霸上约三章
搞倒了秦皇爷的天
车界被你闹翻江
不枉混了一年论坛
哈哈,过瘾过瘾。痛哉,快哉。本来想结束的, X了个X的,我狂性也上来了。继续
PPP307独唱:
红崖山的水库谁人造
莫高窟的佛洞谁人开
什么人镇住了玉门关
什么人出塞不肯回来
红崖山水库灌水的造
莫高窟佛洞连帖的开
魔都瘪三镇住玉门关
看不惯版主的不回来
东面面出来了个小龟蛋
西面面有了一只小笔杆
你怎么知道是小龟蛋
你怎么知道是小笔杆
东面出了一个小龟蛋
一秀百应败家儿
西面面有了一只小笔杆
笑×着车界狠抽着鞭
鸡儿狗儿骂仗咧
小崽儿告娘状咧
窑窑姐的堂
有谁能断了案咧
鸟的鸡×大行的腿
涞寅摸了一半嘞
欧亚马库儿满嘞
狼崽儿也要发愁嘞
地上的沙子起旋哩
看歌人心里有鬼哩
费个×心瞎猜个蛋哩
你们都被小P耍哩
戈壁滩上打锤嘞
野驼朝你窝尿嘞
你们要拿我扒皮活吞嘞
真吞了我揪你肚嘞
所有人又对PPP307唱:
尕娃的笔是挖心刀
几天不挨咱想的慌
妹儿拔×毛造笔嘞
卵水儿让你蘸墨嘞
PPP307对所有人唱:
桌下趴只不逮鼠的猫娃
当我啥么的啥了
小爪儿搭在炕脚上睡嘞
当我啥么的啥了
嗯啊,才力已尽,想不出了,到此为止了,将就着看吧。
19.00.24.jpg (126.92 KB, 下载次数: 5)
14:58 上传
五、再送一个健身经验
reach那个帖子里曾教大家用“搁腿(拉韧带)”的方法缓解骑行后腿部的疲劳,都学会了么?都练起来了吗?呵呵,今天再教你们一个办法————爬行功。也能健身,大有益处呢!
人乃万物之灵,但还有动物属性。先不说进化论是否正确,但人类学研究显示始祖来自非洲还是可信的。从小学起,学校和书本就告诉我们,我们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会参与社会劳动,能直立行走。但是,直立行走和四肢行走是否真的不可共存?是否是有我没你的敌对关系?真的一无是处?
陆地动物,大多是四肢行走的,而人类引以自豪的就是双腿直立行走,据说能增进脑部进化,解放上肢参与劳动云云。这些观点当然是没错的,但有点矫枉过正。其实理想的状态是,日常社会生活中当然用双腿行走(否则也够怪的),而在体育锻炼中则应加入四肢行走的项目。
四肢行走为人类所鄙视,以为是动物的行为,是低等生命的专利。其实不然,大错特错。四肢行走的动物,智力(而非灵性和超感,比如海豚、猫)固然是不及人类。但读者请扪心自问,你们的身手比动物灵敏矫健吗?如果不依靠科技、工具、商品及社会,你们的身体和健康能比得上动物吗?世间万事,有得必有失。解放上肢,参与劳动和社会活动,则必定荒废了上肢作为行走工具的原始作用。
再说,知道为什么道家最讲究修炼精气神,打通任督二脉吗?原因在于:人体在娘胎中,周身血脉通畅。出世之后,出了生存环境和生理机能的诸多改变,从爬行逐渐过渡到直立行走,周身血气运行的规律和方向也逐渐受地心引力影响而发生变异。由于长期直立行走,上体和下体的经络血气运行不畅,年龄愈大情况愈严重,以至于百病丛生。在道家养生中,有盘坐、吐纳、太极及内外家轻功等修炼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血气运行不畅的问题。而通过积累元气,还可以从体内打通任督二脉,达到一定的修行境界。任督二脉之所以阻塞,其实很大程度上也由于直立行走以后,脊椎、神经、肌肉等都发生了适应性变化。原先的血气运行模式变化,又不加以修炼,逐渐闭塞了。
00 (5).jpg (97.92 KB, 下载次数: 6)
14:36 上传
按照某种理论,认为常人的任督二脉百分百都是闭塞的,整个脊椎中充满了一些肮脏、停滞的废血。所以,民间有种诊疗术,就在脊椎附近切开小伤口进行“放血”,将人体自出生后几十年积累的脏血排出,从而革新以新血,获得健康。当然,这种方法我是不太赞成的。因为不为现代西医所认可,而且操作非常复杂和危险,一旦伤及神经后果不堪设想。不过用积累到一定量的内炁从内部打通,疏通那些脏血并且修复经脉就非常安全了。在具体修炼中,一些人在通督时感到疼痛,其实恰恰是内部在革新清除脏杂的表现,是大大的好事。一旦炁机冲过,人体会觉得舒畅无比,从此身轻体健,而且一通永通,即所谓的小周天。
好吧,有关任督二脉通畅的问题我这里不多谈了。相信的人可以找找我以前写过的帖子,我只告诉读者:这不是什么武侠小说的说辞,而是真实存在的。当然,通督并不能获得什么神功和什么几十年内力,那倒真是小说家言。通督只是人体修炼的初级入门,只是让你变得更健康而已。
那么,四肢行走对打通任督有什么好处呢?或者说有什么类似功效呢?我想,所有四肢行走的动物,或许它们的任督二脉都是通畅的(起码龟类应该是这样)。所以,即便在野外残酷的环境下,动物大多也能保持健康。动物的伤病,其实大多来自饥渴、病毒、细菌或各类外伤。只要生存环境不太恶劣,不太会有什么伤风感冒发寒热,或者体虚肾虚之类的吧?因为只要任督二脉相通,这种所谓的虚症是不太可能再得了。而且,动物大多敏捷矫健,这些都很符合任督通畅的表象。
我们人类既然日常都是直立行走,那么开始四肢行走的锻炼,就可以让一直支撑上体的脊椎获得压力的舒缓和另外一种应力的练习。让脊椎,在不同的姿态和压力下引领四肢的前行。让整个人体的各大组织,在不同的姿态下获得一个全新的运转。增加脊椎的活动频率、方向和用力角度,大概也能从某种程度上疏通或者动摇那里积累的脏气和脏血。正所谓“逆向思维,逆向操作”,可能就是辅助任督这些经脉复原,维护和进化全身筋骨及肌肉的一条正途。既然如此,我们人类是否可以回归原始,重新学习一下四肢行走呢?爬行功,大家或许真的可以尝试一下。
14.24.37.jpg (133.05 KB, 下载次数: 7)
14:58 上传
3、具体方法
其实很简单:
选一处僻静、干净、无风的空地,最好是室内。如果地上太脏怕伤手,一开始可以戴手套。衣裤别穿太多,但如果不是夏天最好穿长裤,防止膝盖蹭地受伤。
开始,先直立,活动各关节和肢体,放松心情,调息数次。然后下跪,伸上肢,手掌着地,双腿弯曲,用脚趾及前脚掌撑地,再抬膝,就可以开始爬行了。注意,是爬行不是跪行!不能用膝盖跪在地上行进,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因为那就练不了腿部了。一定要靠前脚掌及脚趾去支撑下肢的重量。
刚开始,手脚可能不太协调。没关系,这没有什么讲究,两三次后就协调了。动物四肢行走其实也无非是左前左后或左前右后。反正怎么舒服怎么协调你怎么来,不拘泥先出左手还是右手。爬的时候,最好微微抬头,不要老是低头,以至于头晕。但也不要抬太高,和背脊保持一个直线就可以了。以后熟练了,怎么练都可以。爬行时,不要说话,不要左顾右盼。要调合气息,鼻吸嘴呼,宁可慢也不要太快,不要求快求急。又不是骑行竞速,急什么急。
如果在外面练觉得很傻,怪不好意思的,那就在家里练习,地方不够宽敞就来回折返。以后爬习惯熟练了,可以逐渐提高速度,甚至可以像电视节目里的一些健身者那样用跑的,像虎豹一样。到了那水平,再去外面公园绿地练吧,很牛逼的,回头率绝对高。不要怕人看,有什么可怕的。一个人太畏惧别人的看法肯定一事无成,因为这个世上成功者都是少数。
4、要点和禁忌
刚开始练习,一般不能爬太远就会腿酸气喘了,再坚持走几步就歇息吧。一天练一次就可以,能爬几米是几米,不要贪多,否则反而会伤身子。开始练习如果觉得累是正常的,觉得腰腿酸胀说明里面就在进化提升呢。练习后觉得稍微有些头晕或喘气也正常,不要立刻站起,先坐一会调息,等心律平稳了再起身。刚开始觉得很累的话,可以休息个一天两天再恢复练习,逐渐提高。总之,易缓不宜急。这都是经年累月之功,不是一两天的事(修习万事大多如此)。另外,请注意要空腹练习,饭后餐后不要立刻练习,少喝水。练习前不要觉得非常饥饿、疲劳等不适感,有不适就别练习。
爬行功不太适合有高血压症者,有脊椎、腰椎、颈椎病或各种肌肉筋骨病症的人也要谨慎练习。当然,也不是说这些人群就不能练习。可以先在床上或地上练练跪行,也有效果的。有风湿性病症者,如果在地上跪行,需要垫绒布或戴护膝,防止寒气。
16.17.47.jpg (72.77 KB, 下载次数: 7)
14:55 上传
常练爬行功,最最大是的好处是不容易得骨质疏松,维持人体钙质(你见过猫狗狮虎缺钙吗?)。其次,可以锻炼颈部、肩部、手臂、腰部、腿部的肌肉筋骨及经脉,冬天不畏寒、夏天不惧暑,固肾保肝、黑发明目,对肠胃也有很好的调理效果。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体能,常年练习者身体灵便矫健,所以它是外家轻功(西方称“跑酷”)的基本辅助功法。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人体进化效果,长年练习者自然会领悟。而对骑行者来说,爬行功主要是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及膝部力量,但又不会让大腿变得像青蛙那样难看。所以不要以为坐在车上重复踩踏动作就是锻炼的全部了。况且,锻炼和修炼也不完全相同,把锻炼和修炼结合起来,才是正途。
不要以为我在说笑,我免费写那么多是为了和读者开玩笑吗?不要以为健身的方法和动物一样就看低它,想想古人的“五禽戏”和各种象形拳术吧。人,其实还是自然的产物,只有亲近自然才能健康长寿。不多解释了,反正信就信,不信拉倒。我不屑和意见相左者多费口舌去解释和争辩,不收稿费教各位读者一次已经够意思了,还是看在大家都是同一个论坛的会员,都是玩车骑车的面子上呢。
花儿歌唱者顺序:
1看车者、2经销商、3买车者、4家中娘子、5骑车的、6厂家、7太平洋、8大行、9欧亚马、10各类国外万元车、11涞寅、12杂牌车、13小屁孩骑手、14改车的、15女朋友、16送配件的快递、17淘宝店家、18咨询的小白、19出二手的、20某论坛版主们、21论坛异议者、22赛车者、23各种托儿、24大家对PPP307唱
<p id="rate_6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 用心+热心。&威望 + 10 点
经验 + 10 点
" class="mtn mbn">
离别?:shocked&
看楼主的帖子还可以学语文,不错不错
广告:curse::curse::dizzy::dizzy::sleepy::sleepy::mad&:mad&:sweat&:funk::funk:
舒舒服服躺沙发上赏车的感觉真好
羡慕近水楼台先得月,啥时北京也开个太平洋,我也去尝鲜
楼主好文采,个别字能给配上汉语拼音就好了……:sweat&
站长推荐 /1
各位亲爱的美骑会员,小妹又来送福利啦~为了广大车友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美骑论坛每周”骑友秀”栏目正式开通!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槽形前倾托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